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对患儿危害大,有一部分患儿在治疗期间死亡,而幸存者中有部分还常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手足徐动型脑瘫
手足徐动型脑瘫是新生儿胆红素性脑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指由于脑基地区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或运动失调,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运动。当进行有意识、有目的运动时,不自主、不协调就无效运动增加。患者四肢和躯干肌张力强度好性质不断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不自主运动,部分患者表现为难以控制的四肢、躯干和颈部自发扭转。
2.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是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仅次于手足徐动型脑瘫的另一严重并发症,患儿由于脑损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
3.耳聋、眼球运动障碍
胆红素脑病导管听觉系统中传音、感音及其听觉传导通路中的听神经和各级中枢发生病变,引起听功能障碍,导致耳聋。动眼、滑车、展神经具有支配眼球眼外肌运动的功能,常称为眼球运动神经。胆红素脑病患儿由于治疗不及时神经或神经核单独或合并受损时,可出现眼球运动不能或复视,完全损害时出现眼外肌全部瘫痪,眼球固定不动。
黄疸不祛对婴儿有影响吗
生理性黄疸通常是由于新生儿的肝脏功能不成熟而造成的。随着新生儿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加强,黄疸会自然消退,所以生理性的黄疸,爸妈一般不需要额外的护理。在孩子黄疸期间可以适量多喂温开水或葡萄糖水利尿,黄疸很快就能退去,不会对孩子造成影响。
黄疸的危害
1、小儿黄疸的病因有很多。比如小儿溶血病、小儿球形红细胞升高症、小儿围产期疾病等既可造成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又可造成贫血、缺氧和缺氧缺血脑病些疾病及病理改变均可导致胎儿和小儿脑损伤,继而导致脑瘫。
2、胆红素脑病是由小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多种小儿疾病。如早产、感染、缺氧、酸中毒等综合造成小儿胆红素脑病可造成严重脑损伤,是导致儿小脑瘫痪的重要原因;早产、感染、缺氧等同样可造成或合并脑畸形、脑发育障碍和脑损伤也可能导致小儿脑瘫。
3、小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各种治疗措施的使用是否及时,是否正确,均有可能使黄疸的控制不平衡,甚至使黄疸加重,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出现和加重,因此小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不恰当治疗也是引起小儿脑瘫的原因。
新生儿溶血病症状表现
1.胎儿水肿:严重者表现为胎儿水肿,主要发生在Rh溶血病,在胎儿期有大量红细胞破坏,患儿全身水肿,苍白,皮肤瘀斑,胸腔积液,腹水,心音低,心率快,呼吸困难,肝脾肿大,胎盘也明显水肿,胎盘重量与新生儿体重之比可达1∶(3~4),严重者可发生死胎,胎儿水肿的原因与严重贫血所致的心力衰竭,肝功能障碍所致的低蛋白血症和继发于组织缺氧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等因素有关。
2.黄疸:溶血病患儿黄疸出现早,一般在生后24h内出现黄疸,并很快发展,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但也有少数患儿在病程恢复期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出现胆汁黏稠综合征,部分ABO溶血病黄疸较轻,与生理性黄疸相似。
3.贫血:溶血病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以Rh溶血病较为明显,如血型抗体持续存在可导致溶血继续发生,患儿在生后3~5周发生明显贫血(Hb<80g/L),称晚期贫血,多见于未换血者和已接受换血的早产儿中。
4.肝,脾肿大:严重病例因髓外造血,出现肝,脾肿大。
5.胆红素脑病(bilirubin cerebritis):新生儿溶血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足月儿胆红素超过18mg/dl,早产儿胆红素超过12~15mg/dl就要警惕发生胆红素脑病,开始表现为神萎,吸吮反射和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低下,历时半天到1天,如病情进展,出现发热,两眼凝视,肌张力增高,抽搐,角弓反张等,可因呼吸衰竭或肺出血死亡。
黄疸的危害有多严重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产生过多、肝脏功能不成熟、肠肝循环而导致胆红素浓度增高,出现的黄疸,临床上称为生理性黄疸。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在第2~3天出现,这时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小便稍黄,一般情况好,第4~5天到达高峰,在第1~2星期消失,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也持续较久,但多于生后四周消退。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溶血、重症感染、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以及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对病理性黄疸进行病因分析,通过对新生儿黄疸及早进行相关的检查和临床观察,加强新生儿胆红素监测,及早发现病因,进行对因治疗,可有效地减少胆红素脑病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是降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早期新生儿轻度黄疸不会有严重后果,但重度黄疸在早期新生儿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核黄疸不仅危及生命,幸存者可因神经系统受损终生致残。近年来多中心研究表明:中、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听觉损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因此应该对黄疸患儿早期进行胆红素水平动态监测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
怎样预防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有什么影响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它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有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宝宝的一般情况是良好的,黄疸程度不会很重,进展不会很快,然后黄疸出现了后面慢慢自己会消退的,这时候是不需要干预治疗,对宝宝是没有影响的。
如果是病理性黄疸,黄疸持续地上升,如果没有及时干预治疗,有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像胆红素脑病,还有肝硬化等,甚至有可能会出现呼吸心跳的骤停,这时候生命安全会受到威胁,所以如果是病理性黄疸要及时干预治疗,因为黄疸有可能是新生儿的比较重的一些疾病的唯一的表现,像黄疸的进展比较快,程度重,就是宝宝生病的一个体现。
防止新生儿溶血病向胆红素脑病发展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由于母子的血型不配,导致的母亲与胎儿之间发生了抗原抗体反应,从而红细胞被破坏发生的溶血现象,常见的有RH血型系统和ABO血型系统,宝宝会出现一些全身症状,如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必须进行治疗以防止病情的加重。
先来看一下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吧。
光照疗法
是降低血清胆红素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当血清胆红素达到光疗标准时应及时进行光疗。光疗标准是依据不同胎龄、不同日龄有无并发症而制定的不同光疗标准。对高胆红素血症者应采取积极光疗措施,降低血清胆红素,以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并连续监测血清胆红素,光疗无效者应进行换血治疗。
2.药物治疗
(1)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临床效果较好。
(2)白蛋白增加游离胆红素的联结,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3.换血
当血清胆红素水平依据不同胎龄、不同日龄达到换血标准时需要进行换血疗法。ABO溶血症只有个别严重者才需要换血治疗。
4.纠正贫血
早期贫血严重者往往血清胆红素很高而需交换输血。晚期贫血程度轻者可以补充铁剂和维生素C,以促进骨髓造血。但贫血严重并伴有心率加快、气急或体重不增时应适量输血。输血的血型应不具有可引起发病的血型抗原和抗体。
5.其他
预防低血糖、低血钙、低体温和电解质紊乱。
在治疗的同时,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预防。
1.新生儿ABO溶血病
出生早期监测胆红素,达到光疗标准时及时光疗。
2.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
目前仅限于RhD抗原。在分娩Rh阳性婴儿后的72小时之内接受一剂肌内注射Rh免疫球蛋白(RhDIgG),以预防下一胎发生Rh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的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胆红素脑病,换言之,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阻止这一步的发展,防止对脑的损害。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的脑损害:
胆红素抑制神经细胞膜生物功能,减低细胞内核酸与核蛋白的合成,阻止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脱耦联),胆红素脑病的起因包括抑制神经细胞突触Na+,K+ -ATP酶、Ca2,Mg2+ -ATP酶、蛋白辅酶A和C,同时也阻滞脑细胞膜电位传导(如听觉传导和视觉传导)。这些神经毒性也与接触胆红素的时间相关,时间短可被等量的清蛋白纠正,时间太长,将发生不可逆的损害.
最近研究发现胆红素对神经元的毒性影响,胆红素脑病的过程可分三阶段:
早期聚集:暂时性的“亚临床型胆红素神经中毒症”,为单价胆红素离子在神经细胞膜上聚集,对神经元的损害是可逆的。
中期聚集:“胆红素脑病”。胆红素不断聚集与神经细胞膜上的极性基团结合,这种结合对神经元有损害,若及时给予清蛋白治疗,这种损害也是可逆的。
晚期沉积:即“核黄疸”。当胞膜被胆红素聚集。结合达饱和状态后,沉着于线粒体部位,引起细胞肿胀,固缩、崩解及被吞噬,神经胶质增生,这种沉积是不可逆的。
可见高胆发展到核黄疸与时程有关,在一定时程里,神经毒性属早期,损伤轻,是可逆的,这时候给予治疗,效果是理想的。
胎儿水肿是新生儿溶血病的一种吗
胎儿水肿是新生儿溶血病的一种吗?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这主要取决于抗原性的强弱,个体的免疫反应,还有就是胎儿的代偿能力和产前的干预措施等因素,一般rh新生儿溶血病临床 表现较为严重,进展的也比较快,而abo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多数较轻,rh新生儿溶血病一般不发生在第一胎,而abo新生儿溶血病可发生在第一胎。
一、胎儿水肿:胎儿水肿是新生儿溶血病的一种吗?胎儿水肿是新生儿溶血病的一种。严重者表现为胎儿水肿,主要发生在rh新生儿溶血病,在胎儿期有大量红细胞破坏,患儿全身水肿,苍白,皮肤瘀斑,胸腔积液,腹水,心音低,心率快,呼吸困难,肝脾肿大,胎盘也明显水肿,胎盘重量与新生儿体重之比可达1∶(3~4),严重者可发生死胎,胎儿水肿的原因与严重贫血所致的心力衰竭,肝功能障碍所致的低蛋白血症和继发于组织缺氧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等因素有关。
二、黄疸:新生儿溶血病患者黄疸出现早,一般在生后24h内出现黄疸,并很快发展,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但也有少数患儿在病程恢复期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出现胆汁黏稠综合征,部分abo新生儿溶血病黄疸较轻,与生理性黄疸相似。
三、贫血:新生儿溶血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以rh新生儿溶血病较为明显,如血型抗体持续存在可导致溶血继续发生,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在生后3~5周发生明显贫血(hb<80g/l),称晚期贫血,多见于未换血者和已接受换血的早产儿中。
四、肝,脾肿大:严重病例因髓外造血,出现肝,脾肿大。
五、胆红素脑病:新生儿溶血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足月儿胆红素超过18mg/dl,早产儿胆红素超过12~15mg/dl就要警惕发生胆红素脑病,开始表现为神萎,吸吮反射和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低下,历时半天到1天,如病情进展,出现发热,两眼凝视,肌张力增高,抽搐,角弓反张等,可因呼吸衰竭或肺出血死亡。
胎儿水肿是新生儿溶血病的一种吗?胎儿水肿是新生儿溶血病的一种。除此之外,以上介绍的其它也是新生儿溶血病的一些常见的临床表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相信读者朋友们都有所了解了。希望能够引起高度的注意,在宝宝出现上述症状时一定要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