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暴晒警惕皮肤癌
经常暴晒警惕皮肤癌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晒太阳是一件有益健康的事情,的确如此。但是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案例告诉我们,经常晒太阳并非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健康安全。
经常暴晒小心皮肤癌
炎炎夏日,经常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不仅会让人中暑,还会引起日光晒伤,导致皮肤病的发生。因此,专家提醒,晒太阳需要注意时间段与时间长短。日光晒伤是指在短时间内大量接触紫外线的照射而引起的一种光毒反应。轻者照光的局部皮肤红肿,重者出现水疱。累加晒伤的次数越多,造成的损伤越严重。一般情况下,人体的细胞损伤后会自身修复,如果没有自然修复或自然修复能力不强的话,若人体细胞发生突变,就有可能患上皮肤癌,尤为可能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而患有遗传性皮肤病的人,经反复晒伤,就更容易得皮肤癌。
目前已有不少证据表明,经常接触紫外线的照射、人体黑色素的防护与免疫系统功能的相互作用与皮肤癌发生密切相关。在日光中测定人体皮肤,皮肤接受紫外线量最大的部位是头部、面部、颈后、手部,鳞状细胞癌几乎全部发生于这些部位。如果人在一生中曾多次晒伤,那么这多次和多年晒伤的程度会累加在一起,引起皮肤的损伤,并可引起许多皮肤病,如日光角化病等,因此有皮肤病遗传背景的人更要在夏季避光防晒,因为这种人患日光性皮肤癌的几率要远远超出没有遗传背景的人,如基底细胞癌、鳞性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等。
预防皮肤癌要预防晒伤
为了从根本上预防皮肤癌,最重要的是要防止日光晒伤。在炎炎夏日,要尽量避开烈日当头的时间,外出要做好防护措施,可以撑伞或戴宽边帽,着长袖衣衫,外出时最好穿上深色衣服或涂上防晒霜,并且要减少在阳光下活动的时间。
指甲的颜色与健康 指甲呈红色
如果指甲呈现红色,就要警惕肺结核、肠结核;如果指甲下出现红斑点或者纵向的红色条纹,则需要警惕高血压、皮肤病、心脏病或者一些潜在的严重疾病;如果指甲周围出现红斑,酒需要警惕皮肌炎和全省性的红斑狼疮;如果指甲的前端出现横向红色带,要警惕胃肠炎或者心脏瓣膜脱垂、房室间隔缺损等心脏疾病;如果指甲呈现深红色,并且压按不褪色,就要警惕内脏器官炎症。
短时间老年斑暴增需引起警惕
老年人的脸上、手上往往会有一些黑褐色斑块及丘疹,或是一些不易愈合的小溃疡,一般都想当然的认为这是老年斑,觉得人老了,脸上长些东西很正常。其实不然,这还可能是皮肤癌前病变!
医师介绍,近来医院皮肤科门诊由日光引起的皮肤病患者逐渐增多,其中危害较大的是日光性角化病。据了解,日光性角化病多发生于长期受日晒的老年人。常发生于面、耳、手、背、前臂等暴露部位,为单个或少数针尖大至2厘米大的皮疹,呈黄色或褐色,表面可有干燥痂皮,不易剥脱。
徐慧说道:“经常照射日光及接触沥青等有害物质的人均会诱发日光性角化,且该病为癌前病变,具有较高的癌变率。但由于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易与老年斑混淆,很容易被忽视。”专家提醒,正常的老年斑不痛不痒,但如果短时间内突然增多、迅速增大,或颜色突然变深,伴有瘙痒、疼痛,特别是出现破溃不愈、增厚角化,变成皮角,都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皮肤癌痒不痒 皮肤癌的其他早期症状
当长出大于1/4厘米的黑痣,并且形状不对称、表面不平滑、边缘粗糙、有时还会有裂缝的黑痣时,就要引起注意了,因为一般正常的黑痣都是边缘平滑的,出现这种黑痣这可能是恶性黑色素瘤的早期症状。
恶性黑色素瘤不一定是黑色的,还可能是混合色,特别混有棕色或墨黑色,有时也混有红、白及蓝色。
当暴露于阳光的部位,诸如头、颈、手背、胸、背部等,出现系突性生长物,且长久不消失,此时要引起注意,对长久不消失的暗疮也应提高警惕,这些都可能是基底细胞癌的早期症状。
正常的皮肤是柔韧具有弹性的,起到保护的作用。但是如果皮肤只要受到轻微的刺激就会出血,那就要引起警惕了,因为一般的皮肤疾病多数无此特征的,这可能是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的早期症状。
如果皮肤无缘无故结痂,特别是结痂之后长期不消失者,要引起高度注意,这也可能是基底细胞癌的早期症状。
如果皮肤表面呈鳞状,并有分泌物或表面硬结或破溃不愈的情况是,一定要要引起注意,者可能是鳞状细胞癌的早期症状。
突然长出黑痣是癌变吗
痣,像是“种子”埋藏人体
“身体无故长出痣,是不是身体病变的征兆?”在很多人的观念里,痣是先天就有的。“这种想法并没有错。”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主任杨健表示,痣是由痣细胞构成的。人体的痣就像是先天就“种”在人体内的“种子”一样,哪些地方可能长出痣先天已经决定好了。
但是,有人会说,我的痣是10多岁、成年后、中年时才长的!的确,并非所有痣在一出生时就会“萌发”。“大多数痣会在出生时、出生后不久长出,还有的痣在出生时很小或肉眼不可见,随着成长发育,痣细胞受生长因素刺激,重新分裂增生,变得可见或大颗,40%的痣可能在青春期前后才长出。”杨健指出,也有些人过了青春期之后再长出痣,但几率较小。因此,当身体突然长出痣,不需要过分恐慌。
斑,是人体发生变化的警示
简单来讲,斑是色素在人体皮肤上的沉着,与痣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常见的斑有雀斑、黄褐斑、晒斑、汞斑、老人斑等,文身在医学上也是斑的一种。身体出现斑与人体内外环境有关,如遗传、内分泌改变、日晒、使用化妆品等。杨健表示,斑的出现可以理解为人体发生变化的一个警示。例如出现雀斑、晒斑与过度暴晒有关;出现黄褐斑与内分泌相关;出现汞斑可能因为使用的化妆品含有重金属汞;老人斑则是身体衰老的一个信号等。
常摩擦的痣,摩擦、暴晒、辐射下的斑,小心癌变
“99%的痣是安全的。”杨健表示。剩下1%的“不安全”的痣又是哪些痣呢?
杨健表示,虽然大多数痣比较稳定,但长在脚底、指甲缝、嘴唇等频繁摩擦部位的痣经常受到摩擦,是导致痣出现恶变的原因之一。另外,如果单颗痣本身的颜色不均,有些地方颜色偏浅、有些地方颜色偏深,这种痣也有恶变的可能。再者,如果痣在短时间内(一周到几周)出现较大变化,例如突然变大,颜色变浅、变红等,要小心恶变,警惕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是恶性程度相当高的皮肤肿瘤,有可能很快转移至全身并迅速恶化,因此,一旦发现要尽早治疗,早期切除黑色素瘤的效果比较好。
就像杭州的吴阿姨一样,广州的赵阿姨发现脸上的黑痣也出现恶变。蚕豆大小的黑痣在一周之内变得越长越大,颜色逐渐变红,后来甚至出血、渗液。到医院检查才发现痣出现恶变,由于发现得早并立即切除,没有出现恶性转移。
绝大多数情况下,斑也是安全的。不过,在过度的紫外线照射和辐射的环境中,斑同样容易出现变异。杨健说,手术室的医生容易出现老人斑,即便年纪轻轻,这与辐射不无关系。而较强的紫外线照射、过度暴晒,会引起DNA变性,黄褐斑、晒斑、老人斑等都可能出现变异。因此,应避免摩擦、暴晒、辐射,在烈日下,一定要做好防晒工作,防止各种斑的恶变。
专家提醒
老人斑突然增多或是心肺功能不好
老人斑又称为“脂溢性角化”,是人体一种特殊的斑。它的长出与遗传、年龄有关,一般55岁以后出现老人斑的几率较高,也有早在25岁左右就出现老人斑的。它还与日晒、辐射等因素有关,因此,减少日晒、避免辐射可预防老人斑出现。
老人斑是人体衰老的反映,通常情况下是安全的。不过,杨健提醒,如果老人斑突然大量增多,有可能是心肺功能不好的表现,可能与冠心病、慢阻肺等疾病相关。
黑痣突然长得快,小心皮肤癌
皮肤癌主要包括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等三种类型,其中,以基底细胞癌最多见,占60%以上。
张晓实指出,各类皮肤癌的早期表现多为红斑状皮损,伴有鳞片状脱屑或痂皮样形成,仅凭肉眼观察不但难以区分是哪一种类型,而且易与牛皮癣、湿疹等良性皮肤病相混淆,常常需要切一片皮肤下来做病理检查才能确诊。
值得注意的是,发现皮肤癌的患者多数是超过60岁的老年人,他们常常会以为年纪大了,脸上、身上长一些黑斑或者黑痣都很正常,但这类斑块很有可能就是恶性肿瘤。张晓实指出,当原来的黑痣出现三种变化时,应该考虑是否有癌变:(1)生长突然加快。(2)颜色突然加深或颜色不均匀。(3)病变处反复自发溃疡。
老年人体表有黑痣须警惕皮肤癌
鳞状细胞癌多呈红色,表面粗糙,呈典型的烂菜花状,破溃后形成溃疡,有恶臭。多见于50岁以上的男性,好发于头、面和颈部,易发生转移。
恶性黑素瘤是体表的黑痣,经长期刺激、不彻底治疗等可诱发本病。若黑痣突然增大,颜色加深、周围出现卫星状小黑点,或出现瘙痒、溃破、出血等现象,应引起注意。
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王群提醒,老年人皮肤若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就医。但也不要草木皆兵,把皮肤上任何一些变化都看作是皮肤癌,如一般的老年斑、老年疣、老年性血管瘤等。
舌癌患者需要做哪些护理保健工作
舌癌化疗护理工作不能忽视饮食的护理,不少化疗药物使用时会有胃肠道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或腹泻等。因而在化疗期间舌癌患者进食宜适量,口味宜清淡,不要加重消化道的负担。加强营养可在化疗反应过程之后进行。注意口腔卫生,食物宜细软、少渣,以免损伤粘膜造成口腔溃疡。
减少曝晒也是舌癌化疗护理的一部分,有的化疗部药物如氟脲嘧啶等,用药以后,患者的皮肤在一定时间内会对曝晒日光显得敏感,使皮肤色泽明显加深,因而,在用此类药物时不宜多晒阳光。预防感染也是舌癌化疗护理的重要部分,化疔可引起白细胞尤其是粒细胞的减少,还可程度不等地抑制免疫功能,常在不知不觉中使舌癌病人对多种感染易感,需对此有所警惕。
舌癌患者要生活有规律,既不要卧床不起,也不要过度劳累,更不要随着性子来。规律的生活可使机体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这样,肿瘤的复发、转移也就无机可乘。舌癌患者要精神饱满、情绪乐观,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这样可能争得与癌症斗争的胜利,如果精神上高度紧张,情感上过于脆弱,情绪易于波动等都会引起食寝不安、身体抗癌能力下降,导致病情恶化。
舌癌患者康复期要设法增进食欲,饭菜要清口,荤素搭配,粗精搭配,粗精兼食,既不能单调乏味又不可以过于油腻,以易消化吸收为宜。舌癌患者进食时要环境轻松、心情愉快、不偏食、不过多忌食,更不要暴饮暴食。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了体质也就自然增强了抗癌能力。舌癌患者可根据自身体质情况,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习剑、游泳等活动项目,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长期暴晒在日光下更易患上皮肤癌
研究表示,每天晒太阳15分钟可预防癌症。但是长期暴晒在太阳下的人患皮肤癌的几率高于普通人70%。儿童更应该要做好防晒工作,有可能一次长时间的暴晒晒伤就会导致皮肤细胞的永久伤害,从而诱发皮肤癌。
在经历过漫长的冬天和春天之后,家长们都想要孩子们更加地亲近自然、亲近阳光。但法国国家预防与健康教育研究所(INPES)提醒说:“要提高警惕,注意危险。”它开展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来提醒民众要注意做好防晒保护工作,避免晒伤。
研究所还提醒家长们要特别注意做好15岁以下儿童的防晒工作。在青春期以前,身体中的天然防御能力并没有完全的发挥作用。孩子们的眼睛和皮肤是非常敏感的,需要特别的防护。研究所首席执行官表示:“儿童时期的一次晒伤有可能会导致皮肤细胞基因的突变,这种突变将不能完全地被修复,会带来永久性的伤害。这极可能会导致多年以后黑色素瘤的发展。”
人们对晒伤认识的误区
法国人虽然自称对防晒保护很了解,但是他们并没有采取相应的行动。根据该研究所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8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很清楚地知道阳光的危害,70%的受访这表示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条件,把自己暴露在阳光下可能致癌。然而,仍然有大多数人(79%)承认他们不会涂抹任何防晒霜,并且在一天中最热的时候(12点到16点之间),紫外线最强的时候仍待在室外,在阳光的暴晒之下。更糟的是,他们中的40%认为,在儿童时期的晒伤,如果得到很好的治疗,就不会给成年后带来任何不良的后果。有1/5的人认为晒伤对皮肤的伤害很小,甚至可以提高皮肤的自我保护和修复能力。以上这些想法统统都是错误的。
研究所进一步强调:一旦晒伤之后,尤其是孩子,必须要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必须要避免中午的时候在阳光下暴晒,此时温度最高,紫外线的辐射是最危险的。研究所负责人明确地表示:“婴儿更不应该在阳光下曝晒。”他们还建议要戴太阳镜,穿T恤衫以及戴宽檐帽。最后,应该还要配备高倍的防晒霜(最低30倍),并且每两个小时要涂抹一次。游泳后也要记得涂防晒霜,不要忘了脖子和脚等裸露部位。
每年,都会有80000例皮肤癌患者被确诊。2010年,有1600人死于黑色素瘤。近70%的癌症患者是由于过度暴晒在阳光之下。
艳阳高照警惕皮肤病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日光照射强烈,环境中动植物都处于旺盛的繁殖期,加之人体大量出汗、皮肤的暴露部位增多等原因,使得夏季成为皮肤病的多发季节。据宣武医院皮肤科主任朱威介绍,夏季最爱滋扰人群的皮肤病包括虫咬皮炎、日光性皮炎、夏季皮炎、感染性皮肤病四大类。
夏天蚊虫多,皮肤最容易受到各种有毒昆虫的叮咬侵袭,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丘疹,瘙痒难耐,过敏严重时还会起大疱。还有一种隐翅虫皮炎比较特别,在条索状皮损上会起密密麻麻的小脓疱,有灼痛感。而蓆螨皮炎多见于四肢接触草蓆的部位,红色的小丘疹痒得钻心。因此朱威主任建议:夏季户外活动要做好有毒虫咬的防护,刮大风时要防止树上昆虫的毒毛侵袭。平时要注意室内外卫生,做好灭蚊防蚊工作,对缺乏保护能力的婴幼儿要用蚊帐。发生虫咬皮炎后可用炉甘石洗剂和卤米松软膏,必要时可以口服抗过敏药物。严重时去医院请医生处理。
日光性皮炎俗称日晒伤,是由于皮肤暴露部位因日光过度照射后,在暴露部位引起的皮肤急性光毒反应。患处皮肤红肿、灼热疼痛或微痒,有脱屑或轻度色素沉着,严重者可有全身不适,发热、恶心、心悸等全身症状。西医治疗日光性皮炎主要有内服药物和局部擦药两种途径。其中,局部擦药在日光性皮炎的治疗中是用得比较多的。朱主任建议可以经常参加户外锻炼,使皮肤产生黑色素,以增强皮肤对日光的耐受程度。但对日光敏感性较强的病人,应尽量避免日光曝晒。外出时做好防护如打伞、戴草帽、手套等,还可以外用一些避光剂。已经患有日光性皮炎的人则应注意尽量减少日光照射,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少食用油腻、甜食及刺激性食物、烟、酒等,多吃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可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夏季皮炎,是由于高温闷热环境引起的热性皮炎,因为炎症奇痒难忍,患者搔抓,往往抓出条状抓痕、血痂,消退后留下色素沉着。中年偏胖女性好发夏季皮炎,这可能与她们爱出汗,又穿闷气、不通风的衣裤等因素有关。朱威主任特别提醒,细菌、真菌不是引发夏令皮炎“元凶”,不可乱用抗生素、抗菌药,否则易诱发皮肤过敏。出现皮肤瘙痒症状后,可常用温凉水洗患处,切忌为了止痒而用热水、盐水烫洗,面部皮肤不能乱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在预防上,她还建议,尽量身处在凉爽通风的环境中,多喝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夏季穿衣首选透气性好、吸汗、样式宽松的棉布衣服。
最常见的夏季感染性皮肤病,当属脓疱疮、毛囊炎、疖肿和丹毒等,多见于儿童和糖尿病患者。儿童皮肤比较幼嫩,对外界微生物的抵抗力较低,更容易产生皮肤病,在预防上应注意多洗澡,勤换衣服。洗澡后在皮肤皱摺部位扑上一些痱子粉,这样既可以将皮肤表面的致病性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清除,又可以使皮肤保持清洁干爽,增强皮肤的抵抗力。此外要加强儿童的体育锻炼,保持适当的营养,以增强体质。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是真菌的培养基,因此足部易生脚气,甚至感染到躯干四肢和会阴部等。一旦出现真菌感染,务必做好皮肤清洁,用肥皂或碘伏清洗手脚及有感染部位,勤换袜子,勤晒鞋,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治疗真菌感染的霜剂、酊剂,必要时可以口服抗真菌药。
早期皮肤癌是怎样
1、不明原因的生长物。对暴露于阳光的部位,如头、颈、手背、胸、背等,如有突起生长物,长期不消失者即要注意。对长久不消的暗疮也应注意可能是皮肤癌的早期症状。
2、结痂。如果出现皮肤无缘无故结痂,特别是痂长久不消失者应提高警惕,这也属于皮肤癌的早期症状表现,尤其是长期受到阳光照射的部位。
3、出血。这两类皮肤癌的早期症状都有只需轻微刺激就会出血的情况,这与长期日晒情况下皮肤细胞受损有关。
总之,皮肤癌早期最显著的征兆就是皮肤上出现的变化,如皮肤上长包包或者无法治愈的溃疡。但是,不同种皮肤癌的皮肤癌的癌前表现是不一样的。有的皮肤癌开始的病症可能是平滑、苍白或蜡状的小肿块。有时候肿块会出血或长痂。而有的时候皮肤癌开始时是粗糙、干燥或鳞片状的红点。皮肤癌的早期症状还是比较好发现的,在发现疑似病症,最好先到医院确诊皮肤癌类型,再进行治疗。
皮肤癌一般多久能查出
要预防皮肤癌一定要自查,如果发现不对称形状不对称的痣要警惕,如果表面又不平滑者要引起注意.边缘粗糙,有时还会有裂缝,这与正常的黑痣边缘平滑刚好相反.颜多具有混合色,特别混有棕色或墨黑色,有时也混有红、白及蓝色.暴露于阳光的部位,诸如头、颈、手背、胸、背部等,如系突性生长物,且长久不消失,此时便要对此引起注意。对长久不消失的暗疮也应提高警惕。
如果是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来说,绝大部分长在暴露部位,如头皮、面部、手背上。皮肤癌一般不疼不痒,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但是皮肤癌有一个特点,就是相对容易出血,假如你洗脸时一碰就出血,这就要引起注意了。
初期的皮肤癌的症状多为基底较硬斑块状丘疹,有的皮肤癌的症状可呈疣状隆起,而后破溃为溃疡灶改变,不规则,边缘隆起,似火山口,底部凹凸不平,生长缓慢。
经常暴晒警惕皮肤癌
经常暴晒小心皮肤癌
炎炎夏日,经常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不仅会让人中暑,还会引起日光晒伤,导致皮肤病的发生。因此,专家提醒,晒太阳需要注意时间段与时间长短。日光晒伤是指在短时间内大量接触紫外线的照射而引起的一种光毒反应。轻者照光的局部皮肤红肿,重者出现水疱。累加晒伤的次数越多,造成的损伤越严重。一般情况下,人体的细胞损伤后会自身修复,如果没有自然修复或自然修复能力不强的话,若人体细胞发生突变,就有可能患上皮肤癌,尤为可能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而患有遗传性皮肤病的人,经反复晒伤,就更容易得皮肤癌。
目前已有不少证据表明,经常接触紫外线的照射、人体黑色素的防护与免疫系统功能的相互作用与皮肤癌发生密切相关。在日光中测定人体皮肤,皮肤接受紫外线量最大的部位是头部、面部、颈后、手部,鳞状细胞癌几乎全部发生于这些部位。如果人在一生中曾多次晒伤,那么这多次和多年晒伤的程度会累加在一起,引起皮肤的损伤,并可引起许多皮肤病,如日光角化病等,因此有皮肤病遗传背景的人更要在夏季避光防晒,因为这种人患日光性皮肤癌的几率要远远超出没有遗传背景的人,如基底细胞癌、鳞性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等。
预防皮肤癌要预防晒伤
为了从根本上预防皮肤癌,最重要的是要防止日光晒伤。在炎炎夏日,要尽量避开烈日当头的时间,外出要做好防护措施,可以撑伞或戴宽边帽,着长袖衣衫,外出时最好穿上深色衣服或涂上防晒霜,并且要减少在阳光下活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