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饼这样吃解腻消食
中秋月饼这样吃解腻消食
中秋佳节,很多人对月饼“跃跃欲吃”。但是月饼是属于高糖、高脂食品,大量的食用或者不正确的食用方式都会对身体造成或多或少的伤害。所以我们要懂得如何挑选上乘的月饼,了解月饼应该和什么搭配在一起吃,才能吃得美味又健康。
【讲搭配】
1、建议搭配热茶或柚子
月饼比较甜腻,吃时难免会口渴,你是会搭配一瓶可乐,还是一杯茶?建议选择后者。在吃月饼的时候最好泡一杯热茶,这样既有助于消化、解油腻,又能增添品尝时的乐趣和气氛。一般来说,吃甜味月饼饮花茶最好,有香甜兼收之妙;吃咸味月饼饮乌龙茶或绿茶为佳,有清香爽口之感。
2、建议搭配鲜枣
鲜枣甘脆爽口,风味独特,营养特别丰富,鲜枣有健润脾胃、养血、补气的功效,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矿物质元素,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药用物质。有健润脾胃、养血、补气的功效,相比较其他秋季水果,它的维生素C、钾、镁等含量均较高。维生素C可软化血管、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和动脉硬化,并有助于阻断致癌物质的形成。
3、建议搭配梨
梨鲜嫩多汁,含有85%的水分,酸甜适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铁、碘等微量元素等,被称为“天然矿泉水”,自古就被尊为“百果之宗”。
4、建议搭配粗粮、薯类
增加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等月饼中没有或者较少的营养成分,是典型的粗细搭配。只是无论怎样粗细搭配,总量都不要吃多。
5、建议搭配豆浆
大豆全面的营养成分,与月饼形成极佳的互补,香甜的月饼配上纯浓的豆浆,营养又美味。如果豆浆中加上小麦胚芽粉或者燕麦、绿豆、红豆等粮谷类材料,制成五谷豆浆来搭配月饼,更是锦上添花。
6、建议搭配红酒
红酒配月饼当属典型的举杯邀明月,红酒中的单宁有极好的帮助消化脂肪的作用,干红葡萄酒特殊的酸涩与漂亮月饼的甜美滑腻,在口中形成特殊的融合,相得益彰,天生绝配。
温馨提示:中秋佳节,月饼又是亲朋好友间互相馈赠的主角。月饼是一种不常食用的应季食品,大多数月饼含脂肪、热量比较高,要想吃得健康就要会选、会吃,也要会搭配,这样对胃肠及心脑血管的负担才会减少。
北方中秋节吃什么啊
1、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
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2、喝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吃月饼喝什么茶 中秋送月饼的寓意
中秋节送月饼寓意“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四川人中秋节吃什么 月饼的选购
1、在选择中秋月饼的时候,望,闻是必不要少的,高品质的月饼,形态应是表面和侧面圆边略微外凸,纹印清晰,无漏馅现象。
2、从颜色上看,好的月饼表面呈有光泽的金黄色,侧面部分饼皮呈乳黄色,饼皮表面没有气泡,底部周围没有焦圈。
中秋吃什么 中秋节吃月饼
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可是中秋节的必备食物,把赏月和月饼结合在一起,可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节情人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中秋节传统活动有哪些 中秋节的习俗
1、祭月赏月: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人们通过祭拜月亮祈求福佑,如今演化为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渴望团圆,寄托了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2、吃月饼: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3、祭拜祖先:广东部分地区会在中秋节当天,摆台供奉,祭拜先祖。
4、猜灯谜:中秋月圆之夜,很多公共场所会挂上写有灯谜的灯笼,人们聚集在一起猜灯谜,如今也是一种中秋节过节的形式。
广式月饼用什么粉 广式月饼的特点
广式月饼的特点是:皮薄松软、造型美观、图案精致、花纹清晰、不易破碎、包装讲究、携带方便。
广式月饼是广东省地方特色名点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民间中秋节应节食品,是中秋月饼的一个形式,广式月饼口感符合南方人的口味。
2019月饼节是几月几日
2019年09月13日。
今年的农历8月15日是公历的09月13日,到了这一天,亲人欢聚一堂,一起看月饼,吃月饼。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