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丙嗪异丙嗪在 用处上什么区别
氯丙嗪异丙嗪在 用处上什么区别
氯丙嗪为中枢多巴胺受体的阻断剂,精神病人服用后,在不过分抑制情况下,迅速控制精神分裂病症人的躁狂症状,减少或消除幻觉、妄想,使思维活动及行为趋于正常。大剂量时又可直接抑制呕吐中枢产生强大的镇吐作用,抑制体温调节中枢,配合物理降温,使体温降低,基础代谢降低,器官功能活动减少,耗氧量减低而呈 “人工冬眠”状态。能增强催眠、麻醉、镇静作用。可阻断外周α-肾上腺素受体、直接扩张血管,引起血压下降,大剂量时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应注意。可降低心脏的前负荷,而改善心脏功能(尤其是左心功能衰竭),对内分泌系统有一定影响。临床用于治疗精神病、镇吐、低温麻醉及人工冬眠,与镇痛药合用,治疗癌症晚期病人的剧痛,治疗心力衰竭。 异丙嗪是吩噻嗪类抗组胺药,也可用于镇吐、抗晕动以及镇静催眠。 (1)抗组胺作用: 与组织释放的组胺竞争H1受体,能拮抗组胺对胃肠道、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或挛缩, 解 除组胺对支气管平滑肌的致痉和充血作用。 (2)止吐作用:可能与抑制了延髓的催吐化学感受区有关。 (3) 抗晕动症:可能通过中枢性抗胆碱性能,作用于前庭和呕吐中枢及中脑髓质感受器,主要是阻断前庭核区 胆碱能突触迷路冲动的兴奋。 (4)镇静催眠作用:可能由于间接降低了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的应激性。
抗过敏治疗方法
临床上抗炎症介质药物种类非常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1)抗组胺药 苯海拉明、乘晕宁、扑尔敏、溴屈米通、屈米通、抗敏胺、安静太、安太乐、敏克嗪、安其敏、去氯羟嗪、赛庚啶、去敏灵、非那根、异丙嗪、新安替根、脑益嗪、特非那丁、苯唑咪嗪、阿司咪唑、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2)抗5-羟色胺药 氯丙嗪、阿托品、皮质类固醇激素、赛庚啶、利血平、多虑平、菸酸、苯噻啶等。
(3)抗激肽药 抑肽酶等。
(4)抗纤维蛋白溶酶药 1,6-氨基己酸、止血环酸、对羧基苄胺、抑肽酶等。
(5)抗补体药 1,6-氨基己酸、脑益嗪、氨苯砜、皮质类固醇激素等。
(6)抗乙酰胆碱药 阿托品、莨菪碱、普鲁本辛、氯丙嗪、奋乃静等。
(7)抗溶酶体药 氨苯砜、反应停、氯苯吩嗪、色甘酸钠、色羟丙钠等。
(8)抗前列腺素药 皮质类固醇激素、消炎痛、阿斯匹林、保泰松等。
一般我们常用的是以下两种:
息斯敏(阿司咪唑)
【功能】本品为组胺H1受体拮抗剂,作用强、维持时间长且无中枢镇静作用及抗胆碱作用。可用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
【剂型与用法】片剂:10毫克。口服:100毫克/日,儿童酌减。
异丙嗪的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成人用量
(1)抗过敏,一次25mg ,必要时2小时后重复;严重过敏时可 用肌注25 ~ 50mg,最高量不得超过100mg 。
(2)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可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至0.25%, 缓慢静脉注射;
(3) 止吐,12.5 ~ 25mg ,必要时每4小时重复一次;
(4)镇静催眠,一次25 ~ 50mg 。
小儿常用量
(1)抗过敏,每次按体重0.125mg/kg 或按体表面积3.75mg/m2,每4 ~ 6小时一 次;
(2)抗眩晕,睡前可按需给予,按体重0.25 ~ 0.5mg/kg 或按体表面积7.5~15mg/m2。或一次6.25~ 12.5mg ,每日三次,;
(3)止吐,每次按体重0.25 ~ 0.5mg/kg或按体表面积7.5 ~ 15mg/m2,必要时 每4 ~ 6小时重复;或每次12.5 ~ 25mg,必要时每4 ~ 6小时重复;
(4)镇静催眠,必要时每次按体 重0.5 ~ 1mg/kg或每次12.5 ~ 25mg。
孕妇不宜用抗精神病药与抗甲状腺药
抗精神病药:
(1)硫杂蒽类:氟哌啶醇除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外,还被认为是治疗妊娠呕吐的有效药物。此药有致畸作用,主要为严重的肢体畸形,孕妇应禁用。
(2)抗躁狂药:碳酸锂是治疗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药物。在66例服用此药的孕妇中,18例有胎儿畸形,其中13个婴儿为心脏及大血管畸形。
(3)吩噻嗪类:包括丙米嗪、异丙嗪、氯丙嗪等。常用于治疗妊娠呕吐或临产后作为中枢抑制药。尚无明显证据说明吩噻嗪类药物有致畸作用。临产前使用,对新生儿可能有抑制作用。由于此类药物与含有黑色素的组织有特殊亲和力,孕妇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胎儿视网膜病变。
(4)卡马西平:一些资料显示该药可能在1%的病例中造成神经管关闭异常(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这还有待证实。在未确认时,可以听取专家的诊断意见。
盐酸异丙嗪的适应证
能竞争性阻断组胺H1受体而产生抗组胺作用,能对抗组胺所致之毛细血管扩张,降低其通透性,缓解支气管平滑收缩所致的喘息,较盐酸苯海拉明作用强而持久。因较易进入脑组织,故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能加强催眠药、镇痛药及麻醉药的中枢抑制作用;其抗胆碱作用亦较强,防治晕动症效果较好。用于皮肤及黏膜过敏、过敏性鼻炎、哮喘、食物过敏、皮肤划痕症以及晕车、晕船、晕机等。
支气管肺炎的治疗
(1)气道管理 及时清除鼻痂、鼻腔分泌物和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气道的湿化非常重要,有利于痰液的排出,雾化吸入有助于解除支气管痉挛和水肿。分泌物堆积于下呼吸道,经湿化和雾化仍不能排除,使呼吸衰竭加重时,应行气管插管以利于清除痰液。严重病例宜短期使用机械通气(人工呼吸机)。接受机械通气者尤应注意气道湿化、变换体位和拍背,保持气道湿度和通畅。
(2)腹胀的治疗 低钾血症儿童,应补充钾盐。中毒性肠麻痹时,应禁食和胃肠减压,亦可使用酚妥拉明加5%葡萄糖20ml静脉滴注,最大量≤10毫克/次。
(3)其他 高热患儿可用物理降温,如35%酒精擦浴;冷敷,冰袋放在腋窝、腹股沟及头部;口服对乙酰胺基酚或布洛芬等。若伴烦躁不安可给予氯丙嗪、异丙嗪肌注,或苯巴比妥肌注。
扑尔敏的作用机制
丙胺类包括溴苯那敏,二甲茚定,非尼拉敏,曲普利啶,具有强H1受体拮抗剂,具镇静作用。乙醇胺类包括曲美苄胺,卡比沙明,多西拉敏,具有显著的镇静作用与抗胆碱作用,胃肠道副作用较低。乙二胺类包括美吡拉敏,氯吡啉,安他唑林,希司洛啶,具有中度镇静活性,可致肠紊乱和光敏反应。酚噻嗪类包括帕拉塞嗪、异丙嗪、丙酰马嗪、美喹他嗪,具有显著的抗胆碱作用与止吐作用,可致镇静和光过敏反应。哌嗪类包括西替利嗪、布克利嗪、美克洛嗪,具有止吐作用。其他还有阿斯咪唑、阿扎他啶、特非那啶、阿伐司丁、巴米品、氯雷他定,是高选择性H1受体拮抗剂。口服吸收快而完全,15-60min生效,血药浓度2.5-6h达峰值,首过效应明显,生物利用度为25%-50%,t1/2为30.3h,蛋白结合率约为70%,主要经肝脏代谢,代谢物无药理活性,部分原形自尿排出。
使肝脏受伤的七类药物
1.抗肿瘤药:丝力霉素、更生霉素、光辉霉素、氮芥类、氨甲蝶呤、巯嘌呤(6-MP)、门冬酰胺酶、农吉利碱等。
2.抗生素类及磺胺:氯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红霉素、洁霉素、麦迪霉素、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及磺胺类药物。
3.抗寄生虫药:氯喹、硝硫氰胺等。
4.抗抑郁药:异丙肼、丙咪嗪、阿米替林、苯乙肼、闷可乐。
5.中枢抑制药及抗痛风药:氯仿、三氯乙烯、氟烷、苯巴比妥、水合氯醛、氯丙嗪、苯妥英钠、扑热息痛、保泰松、消炎痛、辛可芬、秋水仙碱。
6.其他:甲基多巴、安妥明、双氢克尿塞、利尿酸、硫唑嘌呤、大剂量烟酸、金属类药物(如砷剂、铋剂、锑剂等)。
7.激素类及其有关药物:甲基睾丸酮、苯丙酸诺龙、己烯雌酚、硫氧嘧啶、他巴唑、氨苯磺丁脲、氯磺丙脲。
盐酸异丙嗪的用法用量
一、用法:
1、口服:每次12.5~25mg,1日2~3次。
2、肌注:每次2.5%1~2ml(25~50mg)。
3、静注:因有刺激作用,不宜皮下注射。
二、用量
1.成人常用量
(1)口服:①抗过敏,一次 12.5mg,每日 4次,饭后及睡前服用,必要时睡前 25mg;
②止吐,开始时一次 25mg,必要时可每 4~6小时服 12.5—25mg;
③抗眩晕,一次 25mg,必要时每日 2次;④镇静催眠,一次25~50mg,必要时增倍。
(2)肌内注射:①抗过敏,一次 25mg,必要时 2小时后重复;严重过敏时也可肌注 25—50mg,最高量不得超过 100mg,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可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至 0.25%,缓慢静脉注射;
②止吐,12.5—25mg,必要时每 4小时重复一次;
③镇静催眠,一次 25—50mg。
2.小儿常用量
(1)口服:①抗过敏,每次按体重 0.125mg/kg或按体表面积 3.75mg/平方米,每隔 4~6小时 1次,或睡前按体重 0.5mg/kg或按体表面积 15mg/平方米;按年龄计算,每日量 1岁以内 5—10mg,1—5岁 5—15mg,6岁以上 10—25mg,可 1次或分 2次给予;
②止吐,按体重0.25— 0.5mg/kg或按体表面积 7.5— 15mg/平方米,必要时每隔 4~6小时给药一次,或 10—25mg必要时可每隔 4~6小时给药一次;
③抗晕眩,每次按体重 0.5mg/kg或按体表面积15mg/平方米,必要时每隔 12小时一次,或 12.5—25mg每日 2次;
④镇静催眠,必要时按体重0.5~1μg/kg或按体表面积 15—30mg/平方米。
(2)肌内注射:①抗过敏,每次按体重 0.125mg/kg或按体表面积 3.75mg/平方米,每 4—6小时一次;
②抗眩晕,睡前可按需给予按体重 0.5mg/kg或按体表面积 15mg/平方米,或一次 6.25—12.5mg每日 3次;
③止吐,每次按体重 0.25—0.5mg/kg或按体表面积 7.5—15mg/平方米,必要时每 4—6小时重复,或一次 12.5—25mg,必要时每 4—6小时重复;
④镇静催眠,必要时每次按体重 0.5—1mg/kg,或每次 12.5—25mg。制剂
片剂,糖浆剂
治疗妄想症的最常见的药物有什么
1、氯丙嗪:
氯丙嗪具有良好的镇静、控制兴奋躁动和抗幻觉妄想作用。适用于具有精神运动性兴奋和幻觉妄想状态的各种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2、奋乃静:
除镇静作用小于氯丙嗪外,适应症基本同氯丙嗪。本药副反应较少,尤其对心血管系统、肝脏和造血系统的副作用较氯丙嗪为轻,适用于年老、躯体情况较差的患者。
3、氟哌啶醇:
氟哌啶醇锥体外系反应较重,对控制伴有兴奋躁动的幻觉、妄想的急性精神分裂症有良好的效果。
4、甲硫达嗪:
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其抗幻觉、妄想的作用不亚于氯丙嗪。对兴奋躁动患者和慢性精神分裂均有较好的疗效。
异丙嗪的药理毒理
异丙嗪是吩噻嗪类抗组胺药,也可用于镇吐、抗晕动以及镇静催眠。
(1)抗组胺作用: 与组织释放的组胺竞争H1受体,能拮抗组胺对胃肠道、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或挛缩, 解 除组胺对支气管平滑肌的致痉和充血作用。
(2)止吐作用:可能与抑制了延髓的催吐化学感受区有关。
(3)镇静催眠作用:可能由于间接降低了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的应激性。
新生儿用药容易出现哪些副作用 消化系统反应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引起消化道溃疡及胰腺炎等;应用氯丙嗪后,容易引起麻痹性肠梗阻;五味红霉素可以引起胆汁淤积性黄疸;大剂量应用氯霉素、四环素、金霉素、新生霉素、呋喃素、氯丙嗪、苯巴比妥、异烟肼等,婴儿比成人更易引起中毒性肝脏损害。
支气管炎肺炎治疗方法是什么
(1)退热与镇静:一般先用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冰枕,或注射安痛定,安乃近等退热,对高热严重的病例可用氯丙嗪与异丙嗪合剂肌注。
(2)止咳平喘的治疗:应清除鼻内分泌物,有痰时用祛痰剂(如吐根糖浆),痰多时可吸痰。最好提高室内相对湿度65%左右,同时多给患儿饮水。咳喘重 时可肌注氯丙嗪与异丙嗪合剂(冬眠Ⅱ号),每次量为0.5~1mg/kg,必要时每4~6小时1次,轻者可口服。一般门诊病人多单用异丙嗪,如仍不见效。 可试用“654-2液”每次3~10mg,或0.3~1mg/kg肌注,每日2次。氢化可的松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短期大量治疗对暴喘型肺炎或以喘憋为主的毛 细支气管炎有效,可静点氢化可的松每次5mg/kg,每6~8小时1次,连用2~4次。0.5%麻黄素滴鼻可减轻鼻粘膜肿胀。麻黄素口服可解除支气管痉 挛,每次 0.5~1mg/kg。对婴幼儿常用的祛痰上咳药处方举例如下:
处方举例之一:远志酊2.5ml,碘化钾3g,氨制八角茴香醑2.5ml,糖精钠0.04g,5%尼泊金乙酯0.4ml,加水到100ml。每岁 1ml(用于一般轻咳)。
处方举例之二:麻黄素0.5g,氯化铵7.5g,加水到100ml。每岁1ml(用于喘咳,注意勿过量,4岁以上不再加量。心跳快或烦躁甚者忌 用)。
处方举例之三:10%氯化铵溶液。每岁1ml。
异丙嗪的适应症
(1)皮肤粘膜的过敏: 适用于长期的、季节性的过敏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过敏性 结膜炎,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对血液或血浆制品的过敏反应,皮肤划痕症。
(2)晕动病:防治晕车、晕船、晕飞机。
(3)用于麻醉和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包括镇静、催眠、镇痛、止吐。
(4)用于防治放 射病性或药源性恶心、呕吐。
药物肝损伤害有哪些
抗肿瘤药:①烷化剂:如苯丙氨酸氮芥、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白消安、硫代鸟嘌呤、达卡巴嗪等。②抗代谢药:甲氨蝶呤、阿糖胞苷、5-氟尿嘧啶、6-巯基嘌呤、硫唑嘌呤、吉西他滨等。③抗生素类:阿霉素、柔红霉素、博来霉素、放线菌素等。④铂制剂:顺铂、卡铂、奥沙利铂等了。⑤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依托泊苷、伊立替康等。⑥其它抗肿瘤药:紫杉醇、左旋门冬酰胺酶等。
抗菌药物: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氨苄、安灭菌、氨曲南、红霉素、阿齐霉素、乙酰螺旋霉素、新生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氯霉素、磺胺甲基异唑、磺胺嘧啶、磺胺甲氧嗪、乙胺丁醇、呋喃妥因、呋喃唑酮、两性霉素B、异烟肼、利福平(异烟肼和利福平同时使用时比单独使用异烟肼时更容易引起肝功能异常)、对氨基水杨酸、吡嗪酰胺、乙硫异烟胺、环丝氨酸、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酮康唑、灰黄霉素等。
抗寄生虫药:氯喹、酒石酸锑钾、甲硝唑、砷凡纳明、四氯乙烯、四氯化碳等。
解热镇痛消炎药物:乙酰水杨酸、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双氯灭痛、保泰松、别嘌呤醇、辛可芬、丙磺舒、散利痛等,曾有患者由于对镇痛药哌替啶过敏而导致药物性肝炎。
神经精神系统药物及麻醉药:氟烷、氯丙嗪、甲哌氯丙嗪、硫利哒嗪、三氟拉嗪、氟哌啶醇、匹莫齐特、利培酮、苯巴比妥、丙戊酸、苯妥英、甲苯比妥、苯甲双酮、乙甲双酮、水合氯醛、副醛、奋乃静、帕罗西汀、苯乙肼、尼拉米、苯环丙肼、丙咪嗪、阿米替林、氯米帕明、米安色林、马普替林等。
抗风湿及痛风药:甲氨蝶呤、来米氟特、柳氮磺胺吡啶、别嘌醇、苯溴马隆、苯碘达隆、苯酰香豆酮等。
激素类药物及内分泌系统疾病用药:甲基睾丸素、丙酸睾丸素、苯丙酸诺龙、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氯磺丙脲、氟甲酰胺、丙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达那唑、曲格列酮、吡格列酮、罗格列酮、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
消化系统及肝病用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干扰素、联苯双酯、双环醇等。
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奎尼丁、硝苯地平、肼屈嗪、双肼屈嗪、甲基多巴、优降宁、安妥明、氯贝丁酯、非诺贝特、辛伐他汀、烟酸、烟酸肌醇酯等。
中草药及中成药:①单味中药:雷公藤、黄独、何首乌、斑蝥、娱蛤粉、苍耳子、白果、大黄、泽泻、黄药子、相思子、野百合、天花粉、千里光、川楝子、贯众、艾叶、芫花、常山、藤黄、白鲜皮等。②中成药:壮骨关节丸、消核片、逍遥丸、消银片、消癣宁、消石丹、天麻丸、首乌片、消咳喘、安络丸、华佗再造丸、大活络丹、小柴胡汤、白蚀丸、补肾益寿胶囊、复方青黛丸、消核片、痔血胶囊等均可引起肝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