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姜黄的功效与作用 破血行气
片姜黄的功效与作用 破血行气
片姜黄辛行苦泄,温散通滞,有破血行气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气滞血瘀、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等症。
月经期能吃威灵仙吗
不管是食物还是药材,应该在比较专业的医生见一下食用,尤其是在身体情况比较特殊的时间段,就更加不能够忽视了,也希望女性在经期的时候都更加注重自己的饮食保健,给自己身体多补充蛋白质。
威灵仙主要作用是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治疗风湿疾病,片姜黄作用是破血行气,通经止痛。这三味药一般不会同时服用,并且葛根性寒凉,一般经期食用会导致痛经的情况,威灵仙和姜黄都有化瘀通络的作用,如果是血虚体质的话,会导致血虚更明显,有可能会让经量增多。
建议经期不要自行或者长期服用这三味药,如果身体情况需要的话,建议一定要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要自行服用,或者避开经期服用,并且如果你是血虚的情况下,一定不要服用这三味药,必要时要去医院就诊,遵医嘱服用药物。
其实中药材是最好的帮助自己调理身体的最佳方法,但是毕竟是一种中草药材,我们不能够乱服用,因为那样子的话,不仅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还可能给你带来更多不必要的伤害,所以希望大家在服用这些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通经络活血化瘀有良方
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因此,血瘀证是临床常见证候,许多疾病病程中都可出现血瘀证。久病多瘀,慢性病中更多见血瘀证。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很多,其共有症状主要常见局部刺痛,固定不移,癥积包块,瘀块瘀斑,舌质紫暗,以及各种检查出现的血液流变学异常等。治疗血瘀证的药物也比较多,配伍应用也十分复杂,为提高临床疗效,试对血瘀证的用药规律进行简单介绍。
一、根据药理研究选用中药
从现代医学理化检查来看,血瘀证多见于血液动力学改变或血液形态的异常。对此,根据现代药理研究选用中药,结合上述辨证用药,会收到更好的疗效。
益母草、丹参、川芎、郁金、赤芍、桃仁、红花、当归、延胡索、三棱、莪术、刘寄奴、水蛭可降全血度。
乳香、没药、三棱、莪水、桃仁、山楂、郁金、刘寄奴可降血液粘滞性。
川芎、红花、五灵脂可降低血小板黏附性。
当归、川芎、赤芍、红花、刘寄奴可降低血小板聚集性。
二、活血化瘀药的分类应用
治疗血瘀证主要使用活血化瘀药,根据活血化瘀药的功效和性质分类如下:
一是活血止痛药,如延胡索、乳香、没药、三七、丹参、川芎、赤芍、当归、郁金、姜黄、苏木、怀牛膝、王不留行。用于瘀血疼痛,药理研究证明这些药有镇静止痛作用。
二是活血消肿疗伤药,如三七、姜黄、丹参、桃仁、红花、骨碎补、血竭、儿茶、刘寄奴、自然铜、乳香、没药、苏木、穿山甲。用于外伤或出血等所致的血瘀肿胀。
三是破血消癥药,如水蛭、蟅虫、虻虫、穿山甲、三棱、莪术、大黄、刘寄奴。此类药活血力最强,用于瘀血日久之癥积包块。
四是活血调经药,如益母草、桃仁、红花、泽兰、当归、王不留行、五灵脂、凌霄花、月季花、丹参、牛膝、穿山甲。此类药有通经之功,用于妇女月经色黑,伴有血块,月经不调,经闭或痛经。
五是活血通痹药,如鸡血藤、川芎、牛膝、乳香、虎杖、丹参、天仙藤,穿山甲。用于血瘀经络,关节肿胀变形疼痛的痹证,如各种关节炎等症状。
三、配伍应用要点
1.活血与行气:因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治疗血瘀证,行气药是必配之品,而应用活血行气药可一举两得,因此活血行气药是常用之品。
2.活血与益气:正气足则能推动血行,气虚不能推动血行,血行迟缓而瘀滞,在老年病及慢性病中常见因气虚不能推动血行而血瘀者,这时宜配行气药。从药理研究来看,许多补气药如党参、黄芪也有活血之功,但用量宜大于活血药,方可收到更好的疗效。
3.活血与补液:补液是指补血和滋阴,因血液亏乏或阴液不足也可造成血液粘稠,血流不畅而瘀滞。另外,由于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因此,补液与活血同用,不仅有利于瘀血的祛除,也可促进新血的再生,是血虚阴亏兼瘀血的最佳配伍。
4.活血与耗气:活血化瘀药多为辛香性燥之品,特别是破血消癥之药,容易损伤人体的正气。临床上常见到应用丹参注射液等活血药后,病人出现头胀乏力的情况,这可能是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以致能量消耗之故。因此,在久用活血药或用破血消症药等活血力强的药物时,应防止耗伤正气。
5.活血与出血:应用活血药太过,如过用峻烈之品,或用量过大,或应用时间过久时,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或妇女经期等,容易造成出血,这时应选用活血止血之品为妥。
6.药量与药效:活血力的强弱往往与活血药量的大小有关,前人曾说,红花小量则养血和血,大量则活血化瘀。故一般的活血药,大量用之可有破血之力,而破血消症之品小量用之反有活血之效。因此,要根据瘀血的轻重久暂以及病者的体质等,来选择药物,酌定用量。
姜黄的鉴别与应用
姜黄含有大量姜黄素,研究表明其已成为一种有效的癌症预防剂,仅过去一年全球科学文献就发表了240个研究成果。 姜黄素多模式功效同时抵抗癌症发育的10个分散病因。如何鉴别姜黄也成为人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姜黄呈长圆形或不规则的片状,外皮灰黄色,粗糙皱缩,有时可见环节及须根痕。大小不一,长3~6cm,宽1~3cm,厚0.1~0.4cm。切面黄白色至棕黄色,有一圈环纹及多数筋脉小点。断面灰白色至棕黄色,略粉质。皮层散有叶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中柱大,维管束外韧型,靠外侧的较小,排列紧密。
姜黄属姜科植物,药性均为苦、辛、温,同归脾、肝,都具有通经止痛、活血行气、祛风疗痹的功效,凡气滞血瘀而致的肢体串痛、胸胁脘腹疼痛、时痛时止、经闭腹痛以及跌打损伤瘀肿、少腹刺痛、产后恶露不尽等,均可应用。惟因活血行气之力较强,虚证应慎用。
姜黄被加工制作成为姜黄粉,这是一种香料流行在亚洲,明亮的黄色和一种独特的味道。它经常用于咖喱菜肴和作为着色食物更便宜的替代藏红花。
姜黄也快作为食品色素使用,如用作果味粉、果味水、汽水、果子露、配制酒、糕点上彩装、浓缩果汁、糖果、罐头、红绿丝、青梅的着色剂。
片姜黄的功效与作用 降血脂
片姜黄中含有姜黄素,姜黄素具有降低血脂的功效,可用于保护心脑血管、降低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生姜痛风根治民间偏方 姜黄也可以治疗痛风
姜黄和生姜是两种不同的中药材,但都属于姜科,中医认为姜黄可以破血行气、通经止痛;而现在药理镇静,姜黄中的姜黄素具有抗炎、缓解关节肿痛症状等作用。其机理可能为姜黄素具有双重对抗自由基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直接捕获自由基;另一方面则直接抑制自由基生成的酵素,减少自由基的产生。
所以,姜黄也可以用来治疗痛风。
姜黄的药理作用与应用
姜黄芭蕉目,姜科、姜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1.5m,根茎很发达,根粗壮,末端膨大呈块根;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叶顶端短渐尖;苞片卵形或长圆形,淡绿色,顶端钝,花冠淡黄色;花期8月。
姜黄能行气破瘀,通经止痛。主治胸腹胀痛,肩臂痹痛,心痛难忍,产后血痛,疮癣初发,月经不调,闭经,跌打损伤。又可提取黄色食用染料;所含姜黄素可作分析化学试剂。
性味
辛苦,温。
①《唐本草》:味辛苦,大寒,无毒。
②《本草拾遗》:味辛,温,无毒。
③李杲:味苦甘辛,大寒,无毒。
④《东医宝鉴》:性热,味辛苦,无毒。
归经
入脾、肝经。
①《纲目》:入心、脾。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太阴、厥阴。
功能主治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治心腹痞满胀痛,臂痛,症瘕,妇女血瘀经闭,产后瘀停腹痛,跌扑损伤,痈肿。
用于气滞血瘀的胸腹痛、痛经及肢体疼痛,常配元胡、香附。
①《唐本草》: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
②《日华子本草》:治症瘕血块,痈肿,通月经,治跌扑瘀血,消肿毒;止暴风痛冷气,下食。
③《本草图经》: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
④《纲目》:治风痹臂痛。
⑤《本草正》:除心腹气结气胀,冷气食积疼痛。
⑥《本草述》:治气证痞证,胀满喘噎,胃脘痛,腹胁肩背及臂痛,痹,疝。
⑦《医林纂要》:治四肢之风寒湿痹。
⑧《现代实用中药》:为芳香健胃药,有利胆道及肝脏之消毒作用。用于黄疸,胸满痞闷疼痛。又为止血剂,治吐血、衄血、尿血,并治痔疾。外用于脓肿创伤。
姜黄素每天吃多少为宜 姜黄素的禁忌
因为姜黄素具有破血行气、收缩子宫的作用,孕妇或者是正处于生理期女性服用的话可能会导致滑胎或者月经不调;
姜黄素可以促进胆汁分泌,并增加胆囊收缩功能,所以胆道功能异常人群食用的话可能会加重不适;
刚做完手术的人群不能吃姜黄素,因为姜黄素具有抗凝血功能,不利于术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