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
如何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
以固定、特续,较系统的妄想为主要症状,伴有相应的情绪与行为。楞伴有与妄想内容相联系的幻觉,但在临床相中不占突出地位。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往往没有明显的精神异常,病期虽久并不引起精神衰退,智力保持良好。本病较少见。
偏执性精神障碍治疗较为困难,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缓解患者的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针对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可选择SSRIs类抗抑郁药和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还可用胰岛素昏迷治疗。
心理治疗对偏执性精神障碍的疗效一般。但可以试用心理治疗,改变工作或生活环境可能有帮助。
治疗时,应与患者尽量保持良好关系,但又不能卷入其妄想之中。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可能有一定效果,但长效制剂不宜。
同时医生应该与患者的家属相互配合,在心理上给予患者慰藉,但要小心被患者的妄想所侵入,进而对自己造成一定的伤害,又损害了与病人之间的关系。
大多数病人不愿求医而多系强制住院,难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治疗依从性差。
对有敌意、攻击、自杀隐患的病人有必要进行适当的监管和住院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可改善偏执性障碍的症状并防止恶化或复发。伴有焦虑和抑郁的病人可予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对服药依从性很差的病人,长效抗精神病药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精神病药物的剂量和疗程可参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常规。
心理干预常配合药物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有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不要支持或反对病人的妄想观念,也不要让病人马上改变他自己的想法,不要质问,以免病人认为医生与迫害他的人站在一边。心理治疗者还要指导家属如何对待病人。此外,消除引起病人不安、多疑的环境,提供一个病人认为安全的环境。对部分病人可能有效。
偏执性精神障碍一般治疗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躯体疾病,在大多数病例中在采取相应的病因疗法后精神障碍可得到缓解。如积极寻找引起贫血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继发性贫血首先在于预防和去除病因,不论原发或继发贫血都要预防和控制感染及防止出血,注意改善饮食,给予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的饮食,适度注意休息,减少机体的消耗。给予 含铁制剂及多种维生素治疗,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维生素C、叶酸、肝精等。可根据情况给予输血或止血,可应用激素治疗。溶血性贫血 早期换血可望避免发生严重神经精神症状。同时要防止和祛除可能诱发溶血的因素,如某些药物等;G6PD缺乏症的患者避免食用蚕豆。同时,要进行躯体支持疗 法,如补充营养水分,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保持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给予大量维生素及神经营养物质,以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如给予谷氨酸、三磷腺苷 (三磷酸腺苷)、辅酶A、烟酸等。尤其治疗巨幼细胞贫血时,要补充维生素B12及叶酸。在恶性贫血或胃切除后的病人需长期接受维持治疗,有神经系统症状者 剂量要大。但补充叶酸可导致维生素B12的缺乏,此时患者血象可一过性改善,但中枢神经症状却仍存在或继续加重,故应用叶酸前要排除维生素B12缺乏的可 能。
2.控制精神症状:由于精神障碍的存在会影响各类贫血的治疗,故在治疗开始须同时应用相应精神药物以对症治疗是十分必要的。精神药物治疗原则与功能性精神疾病不同,
1)剂量宜小。
2)充分考虑药物的副反应和禁忌证,选用同类药品中副反应较少者。
3)精神症状缓解后即应停药。应选用能有效地控制精神症状、副作用小的短效药物,且用量宜小。对伴有幻觉、妄想及兴奋不安的患者应采用奋乃静(trilafon)、舒必利 (sulpiride)或利培酮(利哌利酮,risperdal)等药物治疗。对处于抑郁、焦虑状态的患者可服用小剂量抗抑郁剂,以毒副作用较小的新型抗抑郁药氟西汀(fluoxetine)、帕罗西汀(paroxetine)、文法拉辛(万拉法新)和抗焦虑药如劳拉西泮(lorazepam)、丁螺环酮 (buspirone)等为宜。对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应慎用或禁用催眠药及抗精神病药物,以免导致意识障碍的加剧。对出现脑衰弱综合征的病人可给予有振奋作用的药物,如舒必利(sulpiride)、奋乃静等。对失眠患者可给予易于排泄,且毒副作用小的催眠剂,如唑吡坦(zolpidem)或佐匹克隆(zopiclone)等。
3.心理治疗: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不应忽视心理治疗。如支持性心理治疗,即针对患者的病情和顾虑进行耐心解释,劝慰和鼓励,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和疑虑。要对患者体贴和照顾,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以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认知疗法,即加强病人对自己疾病的认识,消除不适当的猜测,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各项治疗计划。心 理治疗在早期合并应用时可减少智能障碍和人格改变的发生率,于清汉(1995)报道一组对照研究中,合并心理治疗组,精神障碍的缓解率为75.9%,遗留人格改变者为5.1%,智能障碍者6.9%,而不合并心理治疗的对照组,缓解率分别为69%,10.6%,9.8%。
偏执性精神障碍如何鉴别
1.本病主要应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相鉴别。
1).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以原发性妄想为主,内容既不系统而又荒诞,且往往牵连较广,有泛化现象。常出现各种幻觉、被害观念以及其他精神分裂症特点。社会功能严重受损。随着病程的迁延晚期往往导致精神衰退。
2).心因性妄想症,本病是由于应激源长期存在或长时间处于困境中而诱发的症状。且妄想的内容常与应激源有一定联系,具有现实性和容易暴露的特点。从预后来讲,心因性妄想症明显良好。
3).偏执状态,其妄想没有偏执狂那样系统化,程度也较轻,预后也较好。
4).偏执型病态人格 虽有敏感多疑等个性特征,但不形成妄想,可与偏执狂鉴别。
2.此外还应与器质性疾病相区别,这可以通过临床检查鉴别。
心理障碍的表现
1.严重的心理异常
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病态人格和性变态。
2.轻度的心理异常
神经官能症包括神经衰弱、癔病、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抑郁症。
3.心身障碍
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包括肝、肺、心、肾、血液等内脏疾病,内分泌疾病,胶原性疾病,代谢营养病,产后精神障碍和周期性精神病。各种心身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支气管哮喘等)所引起的心理异常。
4.大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
包括中毒性精神病、感染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精神病、颅内感染所伴发的精神障碍、颅内肿瘤所伴发的精神障碍、脑血管病伴发的精神障碍、颅脑损伤伴发的精神障碍、癫痫伴发的精神障碍、锥体外系统疾病和脱髓鞘疾病的精神障碍、老年性精神病、精神发育不全、聋、哑、盲、跛等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
患者心理障碍具体哪些方面
1、严重的心理异常:①精神分裂症;②躁狂抑郁性精神病;③偏执性精神病;④反应性精神病;⑤病态人格和性變態。 2、轻度的心理异常:神经官能症。包括神经衰弱、癔病、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抑郁症。 3、心身障碍:①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包括肝、肺、心、肾、血液等内脏疾病,内分泌疾病,胶原性疾病,代谢营养病,产后精神障碍和周期性精神病。②各种心身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支气管哮喘等)所引起的心理异常。 4、大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中毒性精神...
精神分裂的诊断
国外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美国的疾病分类和诊断统计手册DSM-Ⅳ-TR、WHO的国际疾病分类手册ICD-10,国内常用的诊断标准为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精神分裂症通常需要和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药物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强迫性神经症等疾病进行鉴别。
偏执型精神病治疗的方法
偏执性精神障碍治疗较为困难,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缓解患者的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针对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可选择SSRIs类抗抑郁药和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心理治疗对偏执性精神障碍的疗效一般。
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对妄想性障碍的诊断要点:妄想是最突出的或惟一的临床特征,妄想必须存在至少三个月,必须为病人的个人观念,而非亚文化观念。可间断性地出现抑郁症状甚至完全的抑郁发作,但没有心境障碍时妄想仍持续存在。不应存在脑疾病的证据;没有或偶然才有听幻觉;无精神分裂症性症状的病史。
通常需要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人格障碍进行鉴别。
精神障碍的介绍
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常见的有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性环境因素等。许多精神障碍患者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常见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障碍等。
偏执性精神障碍病程漫长
有的时候我们的情绪看起来很激动,对于这样的情绪我们感觉到很不舒服,所以很多的时候人们都在询问偏执性精神障碍这个疾病的治疗,很多的人认为这个疾病是很好治的,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偏执性精神障碍病程漫长。
偏执性精神障碍是一组病因未明,以海统妄想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以固定、特续、较系统的妄想为主要症状,伴有相应的情绪与行为。楞伴有与妄想内容相联系的幻觉,但在临床相中不占突出地位。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往往没有明显的精神异常,病期虽久并不引起精神衰退。智力保持良好。本病较少见。
多缓慢起病。初期由于患教师民现实接触能力尚保持良好,往往不易被人发现,而误为性格固执,随着病情发展,症状逐渐暴露,且有相应情绪与行为表现,才引起人们和重视和怀疑。主要表现为固定、持续、较系统的妄想,内容以被害为多见,次为夸大、嫉妒、钟情、疑病等妄想。病人往往曲解生活细节中的一些经历,作为某种信念的依据,对偶然巧合的事作出固定性质的坚信不疑的错误解释,并时时观察、寻长证据,以征实他们妄想观念是客观存在的。
一、以持续、固定、较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精神活动常无明显异常,病程虽长,无精神衰退。
二、自知力丧失,其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三、妄想持续3个月以上。
四、排除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症状标准]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较固定,并有一定的现实性,不经了解,难辨真伪。主要表现为被害、嫉妒、夸大、疑病,或钟情等内容。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和自知力障碍。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3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分裂症,或情感性精神障碍。
偏执性精神障碍患者对思维内容常采取隐蔽态度,对他认为可信赖的人,才警惕地暴露鞭思想内容,这种信念似乎有一定真实性,若不深入调查事实真相,甚至可达到令人信以为真的地步,如他细分析,仍可发现其逻辑推理与现实不符。病人对自己的信念是坚信不疑,吵能被说服。在妄想支配下,患者常有反复控告、跟踪、狎吸、杀人、逃走、自伤或自杀等违法行为。若不涉及妄想,待人接物、工作、学习、家庭生活等一般的社会适应能力保持良好。疗程虽久,并不引起智力衰退及人格缺损。一般无幻觉,但在妄想基础上偶可出现片断、不持续的幻听。
无论我们从什么样的角度对大家介绍偏执性精神障碍这个疾病我们都应该做好预防工作,如果预防做的好的话,我们就不会遇到这个疾病了,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大家一定要对疾病有很好的预防措施。
如何应对疑似精神病
缓解疑似精神病的症状表现:
首先、认知提高法,也是常见的精神病治疗方法。由于患者对别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会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以首先要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交流情感,向他们全面介绍其自身人格障碍的性质、特点、危害性及纠正方法。
其次、交友训练的原则和要领是:真诚相见,以诚交心。具体的精神病治疗方法有交友训练法,鼓励偏执性精神障碍患者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消除不安感。
最后、要学会对那些帮助过你的人说感谢的话,而不要不疼不痒地说一声"谢谢",更不能不理不睬,敌意纠正训练法同样是常见的精神病治疗方法,偏执性精神障碍患者易对他人和周围环境充满敌意和不信任感,采取以下训练方法,有助于克服敌意对抗心理: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基本道理。
心理疾病有哪些?
轻型心理疾病包括:
1、神经症
如:神经衰弱、焦虑症、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癔病(癔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
2、职业性心理疾病
如:教师的精神障碍、单调作业产生的心理障碍、噪音和心理疾病、夜班和心理问题、高温作业的神经心理影响。
3、性心理障碍
如:花痴(色情狂)、露阴癖、窥阴癖、窥淫癖、异装癖、自恋癖、性厌恶、恋物癖、阳痿、早泄、过度手淫等 。
4、人格障碍
如:偏执性、情感性、分裂样、冲动性、强迫性、表演性、反社会性、依赖性、边缘性、其他类型等。
5、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
如:病理性偷窃、病理性纵火、病理性网瘾、神经性呕吐、物质依赖、洁癖。
重型心理疾病包括:
1、功能性精神障碍
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应激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
2、器质性精神障碍
如:意识障碍综合征、痴呆综合征、遗忘综合征等。
如何诊断偏执性精神障碍
症状标准:以系统妄想为偏执性精神障碍主要症状,内容固定,并有一定的现实性,不经了解,难辨真伪.主要表现为被害、嫉妒,夸大,疑病,或钟情等.
1、严重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和自知力障碍.
2、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3个月.
3、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
如何诊断偏执性精神障碍?我们要牢记以上四点,温馨提示:患者和医生可以根据诊断的结果来具体对症治疗,医院治疗、家庭护理一起那才是王道.
心理疾病有哪些
常见心理疾病有哪些
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很多种,在临川上一般分为轻型心理疾病和重型心理疾病两种。
轻型心理疾病包括:
1、神经症,如: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抑郁症。
2、癔症,如:人们睡觉醒来之后对现实中的食物有种模糊不认识的感觉。
3、人格障碍,如:偏执性、情感性、分裂样、冲动性、强迫性、表演性、反社会性、依赖性、边缘性、其他类型等。
4、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常见的如:病理性偷窃、病理性纵火、病理性网瘾等)。
5、性心理障碍,如: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症、窥阴症、易性症等。
重性心理疾病包括:
1、功能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应激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
2、器质性精神障碍,如:意识障碍综合征、痴呆综合征、遗忘综合征等
偏执型精神病治疗的方法
一概念
偏执性精神障碍又称为持久的妄想性障碍,是一组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而病因未明的精神障碍,若有幻觉则历时短暂且不突出。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无明显的其他心理方面异常。
二病因
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通常30岁以后起病,可能与遗传、人格特征及社会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有关,多数患者病前性格存在缺陷,如主观、固执、敏感、多疑、自尊心强、自我中心、好幻想、易激惹、拒绝接受批评、以及不安全感等。在个性缺陷基础上,社会环境(如恋爱失败、升职受挫等)作用下逐渐起病,将事实曲解而逐渐形成妄想,妄想影响下,患者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冲突增加,从而进一步强化妄想内容。
三诊断
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对妄想性障碍的诊断要点:妄想是最突出的或惟一的临床特征,妄想必须存在至少三个月,必须为病人的个人观念,而非亚文化观念。可间断性地出现抑郁症状甚至完全的抑郁发作,但没有心境障碍时妄想仍持续存在。不应存在脑疾病的证据;没有或偶然才有听幻觉;无精神分裂症性症状的病史。
通常需要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人格障碍进行鉴别。
四治疗
偏执性精神障碍治疗较为困难,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缓解患者的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针对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可选择SSRIs类抗抑郁药和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心理治疗对偏执性精神障碍的疗效一般。
看完上面的内容后我们会对 偏执型精神病更有所了解,它的发病原因,这种病的患者心里承压能力一般都不高,并且自尊心还极高,眼高手低的现实差让这些人无法接受,从而心里疾病就会产生,精神上就会出现不正常现象,所以大家一定要学会承压和释放压力。
如何诊断偏执性精神障碍
症状标准:以系统妄想为偏执性精神障碍主要症状,内容固定,并有一定的现实性,不经了解,难辨真伪.主要表现为被害、嫉妒,夸大,疑病,或钟情等.
1、严重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和自知力障碍.
2、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3个月.
3、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