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看身体这部位可知脾胃是否健康
常看身体这部位可知脾胃是否健康
1、面部肤色
有人说,每个人的肤色是天生的,有的面色较白,有的人肤色较黄,其实面部肤色除了是天生之外,还与自身的脾胃健康有较大的关系。如果自身脾胃不健康的人群,则面部的肤色则是微黄润泽。简单点说就是没有气血,脸色微黄,较为憔悴。面色萎黄多见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能到达面部;面色黄胖,可见于脾胃虚弱,且内有湿气之人。
如果在哪一天早上发现自己的面色是以上的颜色,不要简单的认为是营养不良或者没睡好的原因造成,很有可能是你的脾胃出现异常了,这时赶快去医院进行就诊吧!
2、耳朵
按摩耳朵可以治多种疾病是诸多人知晓的,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通过耳朵可知自身的健康状况,其实这也是有方法的。想要知道自身脾胃的健康,其方法并不是观察耳朵形状及颜色的变化,而是耳朵是否会出现耳鸣或者耳聋的现象。耳聋是诸多人比较关注的,但对于耳朵出现耳鸣的症状是人们易忽视的,其实它可判断脾胃的健康。
千万不要再简单的认为耳鸣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其实它可以反映自身脾胃的健康,因为耳为肾所主,同时又受养于后天。脾胃虚弱可导致人的肾气不足,出现耳鸣耳聋。除了这个方法知脾胃健康之外,耳朵的耳廓变薄,颜色变黄,甚至发黑则也可以说明脾胃出现严重虚弱的症状!
3、眼睛
每次去医院进行脾胃检查的时候,医生会观察病人的眼睛,其实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眼睑主脾,如果眼睑发红,说明有脾热。如果眼睑不但会出现发红的症状,而且还会不断流眼泪则是脾湿热。
眼睑除了出现以上的现象之外,还出现黄白两种颜色,且不均,则是脾虚的症状。再或者整个眼睛出现眼白发黄则是脾胃不健康的表现。对于眼睑颜色的变化也可得知自身的脾胃健康。可以根据以上的症状来判断自身的脾胃的健康,所以一旦发现自身的眼睛有以上的症状,请赶快到医院就诊,千万不要随便去药店买眼药水滴几下就草草了事!
4、鼻子
通过观察鼻子知脾胃健康是诸多人不了解的,其实这个方法也是相当简单的。如果发现自己的鼻翼总是出现发红的症状则是胃热的变现象,简单点来说就是胃气不足的表现。
如果发现鼻子发黄,则是脾胃湿热的症状。再或者发现自己的鼻头出现发青的同时则腹部也会出现疼痛感,则是脾胃功能不好的症状。所以,可以看鼻子的颜色来判断自身的脾胃是否健康,不要再简单认为鼻子红是正常的现象了!
5、嘴唇
嘴唇是人们易忽视的部位,其实该部为的颜色变化也可以说明一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尤其是脾胃的健康。唇为脾之华。一般来说,唇色红润、明亮,称之为有胃气;唇色颜色、荣润发生改变,则为病色。如果发现该部位的颜色发黄,且自身出现四肢无力、困乏、头晕,则可以说明是肝脾的问题。如果上嘴唇是鲜红的颜色,而下嘴唇则是淡白发青,则可以说明是胃热脾寒。所以,可以根据唇色判断自身的脾胃的健康状况。
脾胃不好的症状 四部位知脾胃健康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故脾胃乃后天之本。然而生活中的饮食不节、过食肥腻、忧思过度、偏食偏嗜、饥饱不均等都可能伤及脾胃。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看出脾胃的健康与否呢?
1、鼻翼发红
如果一个人鼻翼发红,常说明脾胃有热。脾胃有热者可按摩足三里穴,每次5分钟,每天2~3次,同时配合按摩胃经的内庭穴(在足第二趾、第三趾趾缝之间)效果更佳。
2、嘴唇无光泽
如果一个人脾气健运,则口唇红润有光泽、肌肤弹性良好;反之脾气亏虚,则口唇淡白无光泽,甚至萎黄,而且常脱皮。脾气亏虚者可以把午饭时间提前到11时,因为此时脾气最旺,消化食物、吸收营养能力最强。
3、肌肉松弛
如果一个人肌肉松弛、没有弹性,或肌肉少而肥肉多,多因脾胃虚弱所致。脾胃虚弱者可经常运动脚趾和按摩小腿。
4、黑眼圈
胃经是气血充沛的一条经络,而眼袋的地方正是胃经的起始点,比较容易沉淀浊物,所以熬夜的人常会有黑眼圈,这正是血气浑浊的体现。尽可能缓解压力;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宜熬夜;少看刺激的电影、电视;调节饮食,少食多餐,多食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
汗蒸出汗部位可以看出身体健康吗
可以。
从汗蒸的出汗部位的汗液多少,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出身体是否健康的。例如以下几点:
在人处于情绪紧张、激动或者害怕的时候,手心或者脚心就比较容易出汗,中医认为这是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虚的表现,在汗蒸的时候若是这个部位出汗比较多,则说明问题,可以通过汗蒸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若是鼻子出汗的话,在中医的角度上来说是肺气不足,而西医的角度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现,汗蒸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提升免疫力,提高身体健康程度。
出汗部位看健康
1.头部出汗
头汗过多,若暴饮暴食后出现头面部多汗,同时觉得上腹胀满、口渴、不想吃饭,多为积食,可通过减少进食量、吃清淡饮食缓解,也可吃点消化药;若伴随肢体沉重无力,胃胀不适,想呕吐,身体发热,舌苔厚而黄腻,是脾胃有湿热的表现,应注意清淡饮食。
孩子睡眠时出现轻微头汗属正常现象;但若伴有睡眠不实、烦躁不安、易惊吓、头发稀少等表现,要及时诊治。
此外,老人和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也会有头汗过多的情况,多属于气虚。
2.手脚出汗
手脚心多汗,如果手脚心多汗伴有手脚心热、口咽干燥等,多属于阴虚有热。
若手足心多汗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可服用通便药;若有手脚心多汗伴随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于胃热,可服用清胃热的中药,如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
3.胸口出汗
心窝、胸口多汗,多见于一些脑力工作者,这些人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多梦的表现,属于思虑过度,导致心脾虚,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缓解压力,调节心身。
出汗部位知健康
1.头部出汗
头汗过多,若暴饮暴食后出现头面部多汗,同时觉得上腹胀满、口渴、不想吃饭,多为积食,可通过减少进食量、吃清淡饮食缓解,也可吃点消化药;若伴随肢体沉重无力,胃胀不适,想呕吐,身体发热,舌苔厚而黄腻,是脾胃有湿热的表现,应注意清淡饮食。孩子睡眠时出现轻微头汗属正常现象;但若伴有睡眠不实、烦躁不安、易惊吓、头发稀少等表现,要及时诊治。此外,老人和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也会有头汗过多的情况,多属于气虚。
2.手脚出汗
手脚心多汗,如果手脚心多汗伴有手脚心热、口咽干燥等,多属于阴虚有热;若手足心多汗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可服用通便药;若有手脚心多汗伴随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于胃热,可服用清胃热的中药,如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
3.胸口出汗
心窝、胸口多汗,多见于一些脑力工作者,这些人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多梦的表现,属于思虑过度,导致心脾虚,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缓解压力,调节心身。
脾胃好坏看三个部位就知道
1、看脸色
黄皮肤是我们中国人的重要特征。不过,黄色有正常的黄,也有病理的黄。正常的黄色应当是明亮、润泽、含蓄的,并且有红色掺杂其间。如果黄色太过、黄色不及、黄色一色独显,或者与青黑等颜色一起显现,那就是病色。中医认为,出现了病色的黄,首先要考虑是脾胃出了问题。
脾胃负责运化水谷,人吃饭喝水以后,就是通过脾胃消化吸收里面的精华,转变为气血,所以说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一旦有毛病,身体就不能实现这种转化,人吃进去的饭、喝进去的水,不能正常运化,无法供给五脏六腑营养,于是血液减少了,其结果就是脸色变白变黄。
其实脸色发黄也是有很多原因的,一般出现脾虚的情况就会表现出脸色发黄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治疗的话就会导致皮肤越来越黄,变成“萎黄”,也就是脸色看起来特别的吓人,人会慢慢变得消瘦。
与萎黄相反是黄胖,即面色发黄且有虚肿。这种表现一般源于两种情况,一是既有脾虚又有湿邪,二是体内有寄生虫。
比起萎黄和黄胖,黄疸要严重得多。黄疸属于一色独显,又是病色太过,病人往往脸黄、身体黄、尿黄,连白眼珠都是黄的。很多肝病病人都会出现黄疸,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2、看鼻尖
脾虚的病人还要看一个地方,那就是鼻尖,鼻尖的情况能提示病情的发展。实际上人的鼻尖不是尖的,而是有一个小坑。以这个小坑为中心,周围就是反映脾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最明显的区域。病重的时候,比如有的人脸上发青发黑了,一点光泽都没有,但只要他的鼻尖是明亮、润泽的,就说明他的脾胃运化功能还在,就还能吃饭、吃药,所以就有救,所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另外,如果患病时黄色代替了其他病色出现在脸上,比如由黑转黄,而且变得明亮、润泽,说明脾胃恢复了,病情出现了转机。
3、看嘴唇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脸色发黄并且暗沉,这就是说明这个人是有脾虚的症状的。
这时候还应该看两个地方,一是看看嘴唇,特别是嘴唇四周的“唇四白”,就是嘴周围一圈黄白无毛的部位,大约1毫米宽。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脾之华在唇和唇四白。
如果唇四白不明显了,那脾胃功能肯定衰退了;
常刮身体八部位可强身健体
身体出现不适,可试试刮身体这八部位:
女性经常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中医认为这主要和机体阳气不足,或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建议,先用刮痧板的面刮拭手掌,手掌发热后用刮痧板上的凹槽刮拭手指的四面,从根部到指尖,每个方向刮5至10次,能行气通络。同理可运用于刮拭双脚。
长期便秘不但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还会使机体吸收毒素。可用刮痧板的面在腹部自上而下,从左向右依次刮拭。需要注意的是,如有内脏下垂,应由下向上刮拭。
相信大家都做过眼保健操,对其中的几个穴位也非常熟悉。而以刮痧代替手指的按揉,能对穴位形成更有效的刺激。先用刮痧梳点按睛明穴,然后以睛明穴为起点,外眼角为终点,分别从上眼眶和下眼眶两个方向刮拭。能改善眼睛周围的经络气血运行,缓解视疲劳、干涩。
颈肩不适是伏案工作者的“职业病”,刮痧可以活血舒筋,改善局部气血淤滞的状态。主要选择三条路线,即后发际中点向大椎穴,以及后发际两个外角上缘分别向左右肩部方向刮拭。另外,感冒时刮拭这个部位还具有祛风解肌的效果。
很多人在心情不好或劳累后,会有胸闷气短的感觉,可用刮痧梳的单角自上而下缓慢刮拭下半段胸骨。这个位置上有八会穴中的“气会”膻中穴,刺激这个穴位有宽胸理气的作用。此外,爱打嗝的人也可以经常刮拭这个部位。
焦虑、抑郁、烦躁,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整个身体机能的紊乱。中医认为,正常的情志活动依赖于气机的调畅,而肝脏能疏通气机,因此能调节情志。由于人体两侧的胁肋主要有肝经分布,刮拭这个区域能疏肝解郁,其中,重点是乳头直线和第六肋间交点的期门穴。刮拭时,动作要慢,寻找并刮拭疼痛或结节的部位。
头部是全身阳经汇聚的地方。清晨起床后,用刮痧梳刮拭头部,能振奋阳气使人神清气爽。方法是以头顶的百会穴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刮拭,至头皮有热感。如果有疼痛点,可在此点上反复刮拭5至10次。
失眠症患者可以在晚上临睡前刮拭脚底,有助于促进睡眠,缓解头痛。方法是先从脚掌到脚后跟方向全脚底刮拭,刮热后再用刮痧板单角刮拭脚心中央的涌泉穴。
从出汗部位看健康
1.额头出汗=肝阳上亢
如果额头常常出很多汗,中医认为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建议你去医院检查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是否正常,因为这很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剩造成的。
若暴饮暴食后出现头面部多汗,同时觉得上腹胀满、口渴、不想吃饭,多为积食,可通过减少进食量、吃清淡饮食缓解,也可吃点消化药;若伴随肢体沉重无力,胃胀不适,想呕吐,身体发热,舌苔厚而黄腻,是脾胃有湿热的表现,应注意清淡饮食。孩子睡眠时出现轻微头汗属正常现象;但若伴有睡眠不实、烦躁不安、易惊吓、头发稀少等表现,要及时诊治。此外,老人和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也会有头汗过多的情况,多属于气虚。
2.鼻子出汗=肺气不足
如果平时鼻子爱出汗,说明你肺气不足,需要调理补气。从西医理论看,你的免疫力也多半很低,需要提升免疫力。
3.颈部出汗=内分泌失调
颈部汗腺分布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颈部会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与你全身内分泌失调有关。
4.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医说是你的体内脾胃失和。西医觉得这种情况下,你体内的血液循环多半很慢,氧气运输不顺畅。心窝、胸口多汗,多见于一些脑力工作者。这些人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多梦的表现,属于思虑过度,导致心脾虚,可适当地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
5.腋下出汗=汗腺过大或饮食过重
腋下分布了很多大汗腺,所以汗液较多。但如果汗液分泌太过旺盛,多半是你的汗腺直径过大。如果汗液气味很大,是因为你的饮食过重,吃了太多葱、蒜、洋葱等食品。
6.手心、脚心出汗=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虚
如果你情绪紧张、激动或害怕时,手心或脚心容易出汗,中医觉得你多半是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而且血虚。
手足心多汗伴有手脚心热、口咽干燥等,多属于阴虚有热;若手足心多汗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可服用通便药;若有手足心多汗伴随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胃热,可服清胃热的中药。
7.背部出汗=阴阳虚弱、极度疲劳
背部汗腺分布很少,所以背部爱出汗说明你的身体阴阳虚弱,已经极度疲劳。
8.私处出汗=湿热下注、肾阳虚弱
如果你的私处爱出汗,中医认为你的体内湿热下注,肾阳虚弱。西医觉得,这种情况下,患细菌性阴道炎症的可能性会增大,甚至让私处气味变重。
长痘部位与身体健康
额头痘VS肝脏
如果你的额头总有大粒痘痘不断,那说明你的肝脏已经积累了过多毒素,不规律的生活、昼夜颠倒、长时间熬夜都会让肝脏不能在正常时间(夜里10点~12点)工作,毒素就会积累下来。
长效建议:让肝脏按时工作(压力大,脾气差,造成心火和血液循环有问题。 应早睡早起,多喝水。) 晚10点按时上床睡觉,让身体进入休眠状态。 哪怕睡不着,就是放松状态下也有利于肝脏排毒工作。
表示心火过旺,脾气不好。中医研究发现,长期思虑过度、劳心伤神的人,额头上常常会长出痘痘来,一般此类人心理压力比较大,脾气也不太好,一点小事就容易放在心上,也容易斤斤计较,工作中不乏细致,但生活中却易流于琐碎,从而引起心火旺盛、心火上炎。
中医认为,五脏当中,心为君主之官,主理人体的神志和血脉功能,如果多思多虑的话,必然耗伤心气,容易出现入睡困难、睡中多梦、晨醒过早等睡眠问题,也容易造成气血运行阻滞,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这类情况的降火应以养心为先。
心是体内的主宰,配合其他所有脏腑的功能活动,它推动血液输送全身,并统管全身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养心锻炼应注意“三适”:适时,时间最好安排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适量,提倡轻松运动,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强度适当减小;适地,尽量到户外运动,选择公园、湖边、庭院等阴凉通风的地方。应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睡眠充足,特别是要尽量改变多思多虑的生活习惯,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放松心情、舒缓压力的方式。
鼻翼痘VS胃
当鼻翼处长出痘痘时,除了此处油脂分泌旺盛的原因外,还是胃火过大、消化不良的表现。如果鼻头还有轻微脱皮现象,表明血液循环也不是很好。另外,经常便秘和胃胀气的人也容易长鼻痘。
长效建议:少食刺激性食品 (与卵巢机能或生殖系统有关。不要过度纵欲或禁欲,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 减少肉类摄取,谢绝火锅、冷食和辛辣食品。食物和水都要用温热的,以免刺激胃液分泌过多导致胃酸,胃酸也会让胃火加剧。
一般由于皮脂分泌较多。也可能跟卵巢机能或生殖系统有关。定要及时清除毛孔污垢。另外,不要过度纵欲或禁欲。多多享受健康自然的环境。
唇周痘VS肠
便秘或者肠热、吃了太多辛辣、油炸食物是嘴唇周围长痘的原因,当然,如果使用含氟过多的牙膏也会刺激长痘。
长效建议:舒肠助排毒 (便秘导致体内毒素累积,或是使用含氟过量的牙膏。 应多吃高纤维的蔬菜水果,调整饮食习惯。 若长在人中部位,则可能是泌尿与生殖系统问题,女性可能会有白带问题,男性则常出现频尿,一定要就医治疗。 ) 服用一次轻泻剂帮助缓解症状,可以配合腹部按摩帮助排出宿便。连吃几天富含纤维的食物疏通肠道,问题就迎刃而解。
印堂痘VS心脏
出现在双眉中间的痘痘最不能轻视,回忆一下是否最近经常出现心悸、胸口闷的症状,当心脏活力减弱时这里才会长痘。
长效建议:注意保护心脏。远离剧烈运动,增加睡眠,远离烟酒和刺激,同时尽快咨询心脏方面的专家,找出问题所在。
出汗部位看健康
一、出汗与疾病的关系
1.夜间盗汗:结核病
结核病典型的全身表现中包括午后低热和夜间盗汗。很多患者都反映无论春夏秋冬,晚上睡觉醒来后常常衣服被子全部都被汗水浸湿。结核病在中国是一个比较令人头疼的健康问题,所以如有上述症状就需要及时和医生交流。
2.多汗头晕:低血糖
当血糖水平降低到一定程度以下就会发生低血糖。糖尿病患者若过量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便可能发生低血糖。早期的表现有多汗、颤抖、乏力、头晕和恶心。此类情况可以准备一小盒糖,并随身携带,一旦出现不良情况就可以立即服用。
3.多汗疼痛:心脏病
这是由于心脏的血液供应不足而使心肌受到损伤而引起的。它的表现包括:胸部的疼痛或压迫感,会持续数分钟。疼痛有时也会放射到肩膀、手臂或背部。此外,还会有呼吸困难和大量出汗的情况。
4.多汗消瘦:甲状腺机能亢进
当甲状腺分泌过多,就会发生“甲亢”。这会引起体重减轻;心跳很快或心率不齐;怕热;饿得快,吃得多;大便次数增加等等。当然,多汗也是它的一个表现。对于这样的病人要注意他的情绪,避免过于激动和亢奋。
二、中医从出汗看健康
1.额头出汗:肝阳上亢
如果额头常常出很多汗,中医认为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
【建议】平时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气,要保证充足睡眠,否则容易导致阴虚、肝阳上亢。每天冲泡枸杞茶饮用,有平肝功效。
2.鼻子出汗:肺气不足
如果平时鼻子总出汗,说明肺气不足,需要调理补气。西医认为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现,需要提升免疫力。
【建议】每天用双手敲打双腿,并按压双腿的左右两侧,因为这是人体肺经分布的部位,通过敲打刺激,可起到调理肺经的作用。
3.颈部出汗:内分泌失调
颈部汗腺分布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颈部会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与你全身内分泌失调有关。
【建议】最好去医院接受全面激素检查。
4.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医认为这是脾胃失和的表现,说明体内的血液循环很慢,氧气运输不顺畅。
【建议】不要过度焦虑,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平时用黄芪、大枣泡水喝,可以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