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如何和宝宝做交流
爸爸妈妈如何和宝宝做交流
1、和宝宝交流能够刺激他们的大脑
在照顾宝宝的时候,一些小办法能够有效刺激宝宝的大脑。比如说在出去旅行的时候,就算宝宝看不见爸爸妈妈的脸,爸爸妈妈也可以有计划的和宝宝说话。虽然这个时候宝宝可能还不会说话,但是他们很快会模仿你的话。
一般来说,宝宝在一岁之前就能够辨别自己的名字,所以在你不停叫宝宝名字的时候,这种方法有利于刺激宝宝的大脑。
2、与宝宝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爸爸妈妈必须要记住,在和宝宝交流的过程中,触摸和游戏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宝宝没有机会和爸爸妈妈产生面对面的交流,这可能会导致宝宝不愿意说话。而且宝宝只有在和父母的交流过程中,才能够学习到越来越多的知识。所以不管爸爸妈妈有多忙,都要腾出一定的时间来和宝宝交流。
3、和宝宝交流要有不同的方式
有的爸爸妈妈为了得到宝宝的认可,可能会选择在宝宝醒来的那一刻就和宝宝交流;有的爸爸妈妈会选择在走进宝宝房间的时候,抱起宝宝的那一刻就和宝宝交流。
在宝宝和爸爸妈妈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宝宝就可以看父母的嘴巴是在动,那么宝宝就会学着把嘴张开。当爸爸妈妈在给宝宝换衣服的时候,每穿一件衣服都可以把衣服的名字说出来“这是蓝色的衬衣、这是白色的裤子。”
爸爸妈妈只有不断地和宝宝进行交流,才能让宝宝的语言能力不断地进步和突破,宝宝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快。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多拿出时间和宝宝进行交流,可以从日常的小事儿做起,慢慢宝宝就会看着父母的所作所为渐渐开始模仿和学习。
学做超级奶爸 为老婆大人排压
喂奶第一步:消毒
爸爸们要学习的喂奶步骤可是很多哦!因为喂奶也是个技术活呢!首先,爸爸们要做的就是把喂奶要用到的工具消毒,包括奶瓶、奶嘴等。消毒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在厨房煮一锅开水,将工具放入开水中加热,等待5分钟就大功告成了!这是最简单的方法,还可以使用蒸汽机消毒。
喂奶第二步:与宝宝眼神交流
很多爸爸们都不知道如何抱宝宝,经常会让宝宝不舒服,而且还会阻挡他的视线,看不清爸爸的脸。所以,爸爸们在抱宝宝的时候要尽量与他进行眼神交流,逗他说话,捏捏他的笑脸,这样宝宝就会跟你熟悉起来了。喂奶自然也就会更加顺畅了。
喂奶第三步:选择合适的喂奶姿势
爸爸喂奶不同于妈妈,因为宝宝习惯对着妈妈的乳头喝奶。爸爸和妈妈喂奶的方式不同,要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喂奶姿势。一般宝宝斜躺着比较容易喝奶。爸爸可以先挤出一两滴奶碰到宝宝的嘴唇,让他产生喝奶的欲望,然后再慢慢引导他喝奶。
喂奶第四步:多抚摸宝宝
在宝宝喝奶的过程中,爸爸们不要干坐着等。可以抚摸着宝宝的头部或者背部,跟他交流,眼睛看着他,让他知道爸爸在这里。不然宝宝很容易对喝奶失去兴趣。而且,和宝宝的互动也能增加他对爸爸的熟悉感,对建立起亲子感情很有促进作用。
喂奶第五步:拍打宝宝的背部
宝宝在喝奶的过程中很容易吸进空气,导致溢奶或者打嗝。所以,爸爸们在喂奶的时候可以隔几分钟轻轻拍打宝宝的背部,帮助他顺气。但是要注意的是,用力不要过重。
学到这里,爸爸们有没有感觉到其实喂奶也不容易啊?那就赶紧实践起来吧!
三岁宝宝早教小贴士
宝宝和爸妈生活在一起,似乎不存在交往、交流缺乏的问题。但事实上宝宝与爸妈有效交流与交往是不够的,甚至常常被忽视。爸妈与宝宝认真对话,正确回答宝宝提出的问题,给宝宝清晰、明确的指令,对宝宝提出恰当合理的要求,甚至包括为宝宝尽心尽力地做事等等,这些都是在与宝宝交往、交流,对宝宝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宝宝的交往、交流能力,更多的是通过与爸妈交往、交流练就的,如果爸妈忽视了这一点,宝宝是很难建立起与周围人交往、交流能力的。
玩这些超级游戏孩子的社交能力想不提高都难
马上又到了大团圆的时节,亲朋友好友相聚,只要提到孩子,说的无非是孩子成绩好与否,听话与否!大家更关心除了孩子身体健康以外,就是成绩好坏,把智商好看的别什么都重要,很少提及如何培养孩子情商的问题。其实,情商高的孩子,会更让家长放心,其中,好的社交能力,是情商高的其中一个表现。
提到如何培养孩子好的社交能力,很多家长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大了,自己懂事了,自然会知道怎么做,其实不然,孩子的社交能力,是做父母的从小慢慢引导和培养的,被家长有意识的引导孩子的社交能力,肯定要比一般孩子高!这个是毋容置疑的!
从3岁起,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就应该是一个重中之重了。有很多方法可以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但游戏一直都是最为简单有效的办法。下面是从社交能力的不同侧面设计的游戏,可供父母陪孩子在家里互动玩。都是很有意思的游戏,也很棒,分享给大家。
1.传递表情
爸爸妈妈和宝宝围坐成一个圈儿,让宝宝注意观察妈妈的表情,然后把妈妈的表情状态用语言描述出来,并再次模仿给爸爸看。
同样,宝宝再做一个表情,由爸爸描述并模仿给妈妈看。依此轮转。
Tip:此游戏可引导孩子留心观察他人,同时学习认识情绪。认识情绪是管理情绪、提升社交智慧的前提。
2.我们都是机器人
假装爸爸和宝宝是机器人,妈妈手里有“遥控器”。妈妈嘴里发出一个命令/指示,两个机器人要按照指示做相应的动作。每次妈妈喊停,“机器人”就要听令定住,且维持此前的最后一个动作不变。
Tip:可以轮流做拿“遥控器”的那个人。如此引导孩子学会倾听,并学习控制自己的身体和动作。
3.小刺猬来跳舞
在地上划定一个范围,爸爸、妈妈和宝宝都站进去,假装大家都是刺猬,不能靠得太近,因为身上有刺,会刺疼对方。放一首曲子,大家开始手舞足蹈地跳起来,但是同时又要留心保持距离,否则就会“刺疼”、“流血”,累计多少次,出局。
Tip:学习群体中人际交往的合适距离。
4.咆哮的动物们
找一些动物咆哮、吼叫、发怒的图片。让宝宝识别里头是什么动物,他们的情绪怎样。并且挑出一个觉得最像自己生气时的动物,讲一讲愤怒、发脾气时候的感觉,以及告诉孩子处理愤怒的正确方法(独自冷静、换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转移注意力等等)。
Tip:教会孩子理解愤怒的情绪。学习处理愤怒。
5.“最爱的绘本”角色扮演
对于一直坚持亲子阅读的父母,可以让孩子挑选一本他最喜欢的社交主题的绘本,选一个片段,来进行角色扮演(本周一的绘本推荐,就是关注这个主题的,详情可点击本文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四字进行查看)。
Tip:引导孩子换位思考,灵活处理社交矛盾、冲突问题。
6.真人版“找不同”
一些启蒙书中会设置有“找不同”的益智小游戏,但其实不用书,这个游戏更好玩。妈妈带宝宝一起,让爸爸躲进屋子,改变身上的一样东西,比如脱掉鞋子,或者出去围巾、一块手表,再或者解开一粒扣子、挽起一只袖子等。爸爸重新出来后,让宝宝找不同。
Tip:引导孩子学会观察他人,试着将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
7.我们一起来画画
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来画一幅画,每个人画一部分,轮流来。爸爸画完妈妈画,妈妈画完宝宝画。
Tip:教孩子学会等待,体会团队合作。
8.猜猜我怎么了?
爸爸、妈妈或者宝宝,说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比如“这不是我的”,但每次都用不同的声调、带不同的情绪:开心、惊讶、生气等,让宝宝猜这语言背后是什么情绪。一家人轮流来做“带着情绪说话的那个人”。大人可以先演示,孩子学会了再来说。
如何促进宝宝智力发育
秘诀一:交谈
一个人在语言上的智商与他在婴儿时期听到的词汇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爸爸妈妈和宝宝说的话越多,他的词汇量就会越丰富。由于婴儿的思想还局限在具体的事物上,所以在和宝宝说话时,话语要尽量地简短,多说些和宝宝有关的话题,比如他的婴儿车或他的玩具等。如果宝宝试着和你交流,你也可以用话语描述出他的意图。
秘诀二:阅读
爸妈和宝宝一起阅读时,可以边读边指着书上的字,让宝宝意识到你读的东西从哪来,以及你阅读的顺序是按照从左到右、从前往后的。一本书读完一遍后,你可以再给他读第二遍、第三遍,每读一次,宝宝的印象就加深一些,不用担心他会听得厌烦,能够“预知”下面的故事会让宝宝感到兴趣盎然。这样一起做亲子阅读有助于爸妈和宝宝之间建立起一种精神上的纽带,而且对宝宝学习新事物很有帮助。
秘诀三:手语
在小宝宝不会说话之前,爸妈可以使用手语和他进行交流。比如,“书”可以用手掌一开一合来代替,如同翻开或合上书本;“鸟”可以用食指和大拇指放在嘴边一张一合来表示,就好像鸟嘴的形状。
秘诀四:母乳
经过专家的研究显示:吃过母乳的孩子的表现一般都比那些吃配方奶长大的孩子要好。而且在一岁以内的宝宝吃母乳的时间越长,智商就越高。当然,采用人工喂养的爸爸妈妈也不必过于烦恼,因为喂养方式的不同只会导致宝宝最后的IQ值相差几个百分点而已。但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对宝宝进行母乳喂养。
秘诀五:独处
爸爸妈妈不要无时无刻地拿个玩具在孩子眼前晃来晃去,这样做不但不能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反而会令孩子疲惫不堪,甚至会让孩子的观察范围缩小,只注意自己眼前的玩具,而减少对其他信息的摄取。宝宝需要爸爸妈妈夜以继日地关怀和照顾,但也不时需要一些自我空间,一个人玩玩具,或者到处爬一爬。
秘诀六:支持
一旦宝宝确认爸妈是值得信赖的,并且可以随时随地从你那里得到爱和帮助,他就开始了自己的探索旅程。也许你会发现,宝宝经常会拉着你,把一朵花指给你看,或者是拼命地让外婆去看他发现的一颗星星,其实这些行为都反映了他想建立一种纽带,亲人与他之间的、一种支持他走向外面世界的纽带。这个阶段,爸爸妈妈应该经常抱抱或搂一搂小宝宝,多和他有一些目光上的交流,这样可以激发宝宝想要与人交谈,进而进行交流的欲望。只有更多地探索和与外界交流才能更好地刺激宝宝的大脑发育,让他们越来越聪明。
宝宝哭闹到底要不要哄
家里新添了小宝贝,爸爸妈妈当然开心了。可是,爸爸妈妈们是否发现,小宝贝超级爱哭,动不动就哭声大动。有些爸爸妈妈认为这是宝宝在“作”,不能哄,有些爸爸妈妈确实宝宝一哭就哄。那宝宝哭闹到底要不要哄?婴儿哭闹怎么哄呢?
因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频繁后,西方文化大量进入中国。中国父母传统的育儿观念渐渐受到影响。
西方父母认为:宝宝不能一哭,父母就抱起来哄。不然会让宝宝觉得哭是解决方法。
今天小编就针对这个来和给位爸爸妈妈讨论一下。
在宝宝出生后的几个月,宝宝不能用言语雷和爸爸妈妈交流,宝宝的哭闹就是一种与你交流的方式,如果这个时候得到你的回应,他的情绪会调动起来,并积极探索外界并且与人互动。
小编曾经看过一个电影《凯文怎么了》,电影讲的就是美国妈妈由于没有做好当妈妈的准备而对新生的儿子不闻不问,随他哭且自己也不抱孩子。最终孩子长大后对妈妈有很强的距离感,甚至产生了对妈妈的报复心理。可能电影里面的例子有点极端,但是从侧面可以看到宝宝哭闹要抱抱的重要性,绝对引起父母深思。
但小编也不是说让各位爸爸妈妈们宝宝一哭就上去又抱又哄,父母也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掌握一个度。
爸爸妈妈要做个细致的观察者,学会辨别宝宝的哭声。宝宝的哭能够表达很多意思。饿了的哭,和生气的哭是完全两种声音。如果是新做父母也不要太惊慌,仔细观察孩子的情况,慢慢的就能够了解孩子的脾气了,能从哭声中听出孩子的意思来。
宝宝有时候哭是饿了,不舒服了,生病了,那这个时候,爸爸妈妈是应该抱起来仔细观察宝宝的;但有时宝宝只是在“无理取闹”,那爸爸妈妈应该“冷眼旁观”,告诉宝宝“不能用这个来自私的得到自己想要的。”
在这时候,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说小编我讲了那么多,还是没有一个答案,不是在废话么。
其实小编我“废话了”这么多,只是想讲,宝宝是一个有感情有思想的人,爸爸妈妈要了解他,懂得他,并且教育他。所以,各位爸爸妈妈,一定要和宝宝一起成长哦~~
让宝宝早说话的启蒙方法
一、和宝宝全语言进行交流
照顾宝宝提倡生活起居时或者带宝宝出门游玩时都是进行语言交流的好机会,爸爸妈妈可以结合当时的情景和宝宝说话,创造一个好的交流环境,比如,说话时,爸爸妈妈的面部也要做出相应表情,让宝宝理解爸爸妈妈的感受,但是记住别戏弄宝宝哦。比如,一边抱着宝宝,一边说讨厌宝宝之类的话,会让让宝宝不明白讨厌到底是什么意思。
二、训练宝宝使用手势
研究显示,婴儿越早学会用食指指认物品就越早学会表达自己的需要,越早开口说话。大多数婴儿在8到10个月时就能用手势表达自己的需要,比如用手势指着或触摸一个物体来引起大人注意,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以,妈妈可以先用手指指着某样东西示范给宝宝看,然后再拉着宝宝的手去指,如此重复训练多次后,宝宝就学会指物了。接着再教宝宝识别物品,当宝宝指着一件物品时,妈妈可以说出该物品的名字,并且反复说几次,让宝宝大脑里存档这个物品的语言信息。
三、适当的语言刺激
尽早对宝宝进行适当的语言刺激对宝宝越有好处,从怀孕时就应该有意识的和宝宝交流,在宝宝出生后更要每天坚持和宝宝说话。此外,优美的、有韵律的声音也能刺激宝宝大脑语言中枢神经的发育,因此,妈妈可以给新生儿唱一唱儿歌,读一读诗歌。
这几种胎教方法 孕妈不容错过
1.轻声细语
宝宝所在的子宫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喜欢轻缓的语言节奏,所以常常轻声细语地跟宝宝聊聊天,有助于宝宝的语言发育。没有什么特定的主题,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或是给宝宝介绍一下外面的世界,或是分享一件有趣的事情,或就是轻唤几声:“宝宝!宝宝!”都能起到帮助宝宝大脑语言区域的发育。
2.温柔抚摸
心里漾起无限温柔和爱意,手轻轻放在高高凸起的腹部轻轻抚摸,对孩子轻声细语地说:“宝宝!妈咪在拍你的小屁股噢!你乖不乖啊!”老人家说母子连心,妈咪心中所想的,宝宝能感应得到。在温柔的抚摸下,宝宝感受到了来自妈咪的无限的爱,在这样子的状态下宝宝的心情特别地愉快,生长发育也就更快了。
3.父子沟通
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每天接触到最多的人就是妈妈,那作为爸爸是不是也要跟宝宝有沟通和交流呢?当然得有,不然宝宝跟爸爸的感情怎么建立起来。爸爸轻轻地将耳朵贴在妈妈的肚皮上,听听宝宝的心率,摸着宝宝轻轻说:“宝宝!我是爸爸,你长得像不像我啊?是不是个小调皮?”爸爸也要每天拿出固定的时间和宝宝做亲子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