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有什么治疗方法
多发性骨髓瘤有什么治疗方法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患者化疗期间如果能配合中医药治疗,可增强化疗的效果,减少化疗的毒副作用,恢复骨髓造血功能,提高免疫机能。化疗期间胃肠反应较大的病人,不宜服用中药,应在骨髓恢复后积极配合中药治疗,此期间中药的作用旨在不间断的打击骨髓瘤细胞,消灭残存的骨髓瘤细胞,不让其死灰复燃。
二、诱导治疗: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协会(NCCN)治疗指南推荐有美发仑与泼尼松(MP)方案、长春新碱联合阿霉素和地塞米松(VAD)方案、大剂量地塞米松、沙利度胺与地塞米松以及脂质体阿霉素联合长春新碱和地塞米松的DVD方案。应注意准备做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在采集前避免使用烷化剂。
三、维持治疗:化疗一般持续到达最大反应后2个疗程,继续治疗并不能延长平台期。随后的治疗须根据年龄、一般状况和患者本人意愿选择。包括:观察、维持治疗,自体干细胞移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四、放疗应用较少,局限性骨髓瘤、局部骨痛及有脊髓压迫症状者才被采用治疗。
带你了解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药物有哪些
标靶药物:
标靶药物如硼替佐米是一种新类型的药物,其作用机转为蛋白解体(proteasome)抑制剂,已被确立为治疗复发和顽固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一大突破。临床试验中得到的成果促使美国食品药物管制局在2003年快速通过准许其用于治疗已接受过至少两种治疗而表现出疾病恶化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针对不适合移植的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硼替佐米治疗不只可以有效地增加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治疗效果,将近三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完全缓解,更可以有效减少多发性骨髓瘤的复发概率和死亡风险,可显著的延长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存活期。
免疫调节药物
沙利窦迈是使用在孕妇止吐药物,但是因为海豹肢的畸胎问题,所以停止此药物使用在怀孕妇女。而2000年来被使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有其成果,可单独或配合传统化疗使用。但是,沙利窦迈因为它的副作用使得在使用时有些特别的顾虑。优点是它可以控制疾病及降低骨髓瘤的数量从而改善症状,并促成疾病缓解。缺点是沙利窦迈的一些副作用,像是患者若适值生育时期可能要注意海豹肢的畸胎问题,另外有些如嗜睡、末梢麻木等神经学上的问题,亦增加了使用上的困扰。
多发性骨髓瘤5大可能诱因
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的病因有电离辐射、接触工业或农业毒物,与慢性感染、慢性抗原刺激有关,还可能与遗传有关,以及与IL-6等细胞因子有关。
1、年龄可能是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最有意义的危险因素
多发性骨髓瘤在40岁以下人群中发病罕见,男性多于女性。但为什么多发性骨髓瘤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会明显增多呢,其原因仍不明确。唯一确定的是,随着年纪的增长,罹患多发性骨髓瘤的危险性也就相应增加。
2、特殊职业及环境因素易导致多发性骨髓瘤的风险增加
职业及环境因素,有资料显示从事农业工作者(特别是农夫)患多发性骨髓瘤的风险明显增加,这可能和接触粉尘、黄曲霉素、某些人畜共患病毒、农用化学剂、杀虫剂等有关;但也有持相反观点者。其他如重金属、苯及其他化学物质、石油及燃料燃烧、染发等也有增加患多发性骨髓瘤的风险性。
3、不同民族、人种的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不同
美国黑人的发病率是白人的2倍;日本人、中国人的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最低,即便是移民到欧美国家的日本人和中国人,仍长期保持着低水平的发病率。在有多发性骨髓瘤病史的患者一级亲属中,多发性骨髓瘤的风险呈3~6倍增加,虽然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具有家族性,也有一些遗传性标志的研究,但还没有结论性证据表明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4、对免疫系统的反复或慢性抗原刺激可能会诱发多发性骨髓瘤
某些基础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要增加2倍,一些病毒性感染如疱疹病毒,艾滋病毒等感染的患者,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风险也会增加。
5、生活环境恶劣水平较低人群容易成为易感人群
曾有人认为,在生活水平较高的地区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亦较高,但目前已遭否认。美国黑人家庭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并不能以家庭环境、经济收入状况来解释;近来人们普遍认为生活水平较低的人群由于生活环境比较恶劣、危险因素接触较多或相对容易而成为易感人群。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如何饮食
一、抗血栓食疗方法:
(1)山植甜羹:山植,红花用软煮羹作点心食。适用于伴有高粘滞血症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2)猴桃海蜇:猕猴,海蜇5雌。煮食。脾胃虚寒者慎服。适用于伴有高粘滞血症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3)鳖尾粉:鳖鱼尾刺若干。银灰。每用无,开水冲服。适用于伴有高粘滞血症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二、(1)桃花鱼片:青鱼肉适量,桃仁酥109。鱼肉切丝,共炒熟即可。适用于各型多发性骨髓瘤。
(2)金刚肉:金刚刺风细,瘦猪肉适量,鼓汁,红粮适量。金刚刺取汁去渣,人猪肉。加调料,煮熟作肴。适用于各型多发性骨髓瘤。
(3)菜鳖肉汤:紫菜,鳖肉。调料适量,共为汤。适用于各型MM。
(4)木须蛤仁:蛤肉,鸡蛋3只,油盐葱适量。共炒煮熟、佐餐常用。适用于各型多发性骨髓瘤。
(5)杏仁豆腐羹:杏仁1元,火腿丝2饨,豆腐巴加入佐料共煮成羹。佐餐常用。适用于各型多发性骨髓瘤。
(6)海带炖肉:水发海带,猪肉。加入调味品适量煮熟。佐餐常用。抑制骨髓过度增生。适用于各型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的危害常识
1、肾脏损害:
是多发性骨髓瘤常见和重要的并发症,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也是诊断上的重要线索,它可发生在多发性骨髓瘤的任何阶段。高黏滞综合征给多发性骨髓瘤的危害很大,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发生率为10%,常表现视力下降、意识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心衰等。
2、骨折:
常见于颅骨、盆骨、肋骨、脊柱骨骨折等。在病程中可反复出现感染、发热。多发性骨髓瘤的危害如皮肤感染、肺部感染等。多发性骨髓瘤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病率28.6%~40%,包括脊髓压迫、神经根脊髓压迫等。
3、高钙血症:
骨髓瘤合并高钙血症在欧美患者中的发生率可达30%~60%,多发性骨髓瘤的危害临床可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烦渴性多尿、昏迷。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包括舌肥大、腮腺肿大、心肌肥厚、心脏扩大、腹泻、外周神经病、肝脾肿大等。
4、其他危害:
20%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肾衰竭、尿毒症以及瘤组织浸润和压迫神经及胸腰椎病理性骨折压迫脊髓情况,其中截瘫、尿潴留、神经痛、肢体麻木及运动障碍等问题更是最基本的,骨髓瘤疾病的出现不仅会引发高钙症、肝脾肿大,淀粉样变性等情况,这种疾病对患者的身心伤害是非常严重的,出现了这种疾病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对症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多发性骨髓瘤七成被误诊
腰痛、腿痛、全身骨头痛……这对很多老人来说是常事,然而这种现象的背后有时却可能预示着一种严重的血液疾病——多发性骨髓瘤。
今年68岁的周伯前天早晨起床后,和往常一样扬了扬床上的被子,冷不丁感觉手臂“咯噔”了一下,突然就痛得抬不起来了。周伯以为自己骨折了,赶紧到医院,然而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医生却向周伯通报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结果:他得了多发性骨髓瘤。
广医二院血液科冯滢主任告诉记者,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肿瘤的一种,肿瘤细胞会对患者的全身骨骼造成破坏,所以很多病人会出现骨痛、骨折的症状。近几年,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人数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我们现在几乎每天都会收到一个以上的病例。而且由于该病发病隐匿、进展缓慢,应该还有很多患者被蒙在鼓里。”
文/记者黎蘅 通讯员许咏仪
医学指导/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冯滢
发病隐匿 大多数早期患者被误诊
今年72岁的邓伯半年前因为中风住进了医院。然而出院还不到两个月,邓伯突然又在家中洗手间晕倒,送院后再次被诊断为脑卒中。经过检查,医生发现邓伯的血液异常黏稠,比最严重的高血脂还要厉害,于是怀疑邓伯的中风可能与血液病有关。最后经过血液科的会诊才发现,邓伯原来得了多发性骨髓瘤。
冯滢介绍,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血液病,与白血病、淋巴瘤一起并称为血液系统三大高发肿瘤。该病发生在骨髓,会对全身的骨骼造成严重破坏。“其发病率略低于白血病,大约为2~3/10万。但这几年从我们临床上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多发性骨髓瘤的病人明显增多了,以前我们一年才收治十几个新发病例,但现在每天都有病人入院。”冯滢说。
据了解,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明确。“病人之所以多了,主要与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医学诊查技术明显的提高、人口寿命明显延长等多种综合因素有关。”冯滢同时指出,虽然临床上就诊的病人多了,但其实更多的病人还徘徊在医院之外,或散落在医院其他专科就诊。“这是因为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很隐匿,而且进展得非常缓慢,不少病人是在发病半年后才逐渐出现症状的。”
骨痛、中风、尿毒症 或是多发性骨髓瘤
更值得注意的是,骨痛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症状之一,比例高达70%。然而由于该病的患者多数是老年人,因此他们在出现骨痛时很容易将其误当做普通的腰腿痛或椎间盘突出。“这些患者往往先到骨科、康复科或疼痛科求诊,有些人甚至因为发生了脊柱压缩性骨折,还动了骨科手术,也有的人因为长期疼痛而接受了神经阻滞的治疗。”然而,这些办法都不是针对病因的治疗,只能暂时解决问题。没过多久,随着肿瘤细胞对骨骼的破坏,患者又会再次遭遇疼痛和骨折。
此外,由于患了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的血液里会分泌一种异常球蛋白,这种蛋白会使人体的血液变得非常黏稠,以致这些患者可能发生一切高血脂所导致的疾病,如脑栓塞、心肌梗塞等。
不仅如此,这些异常蛋白还有可能堵塞肾小管,导致肾衰竭。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散落在神经内科、心血管科以及肾内科求诊,反反复复治疗无效。除此以外,还有一些病人会出现反复的肺部感染,之前一直在呼吸科就诊,几经周折后才发现是血液病。
早期治疗 患者可以“带瘤生存”
冯滢表示,其实在血液科确诊多发性骨髓瘤并不难。据介绍,目前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骨髓穿刺,看有没有异常的瘤细胞;二是X光或骨扫描,一般来说患者的骨头会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密布着一个个像被老鼠咬过或虫蛀过的小洞,另外,还要看看病人有没有发生病理性骨折;三是抽血,看看病人有没有分泌异常的球蛋白。
而在治疗上,多发性骨髓瘤目前尚无根治手段,治疗以联合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靶向治疗为主。冯滢告诉记者,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起来比白血病棘手很多,“以前治疗这个病,除了化疗还真是没什么好办法,而且化疗的效果也并不尽如人意,很多患者诊断后的平均生存期只有4年左右。”冯滢说,不过近两年,随着新型药物的出现,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获得了突破性进展,效果明显提高。只要早发现、合理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能明显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目前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已提高到5年左右,按照医学界的预期,在新型治疗方法的帮助下,有的患者甚至可“带病生存”达10年。
冯滢提醒,多发性骨髓瘤早期治疗的效果比晚期要好很多,而且其发病男性比女性多,因此,40岁以上的男性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骨痛、肾功能不好,在对应的专科经过常规治疗无效的话,就要警惕多发性骨髓瘤,及时到血液科检查。
多发性骨髓瘤吃什么好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如何饮食?其饮食护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抗血栓食疗方法:
(1)山植甜羹:山植,红花用软煮羹作点心食。适用于伴有高粘滞血症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2)猴桃海蜇:猕猴,海蜇5雌。煮食。脾胃虚寒者慎服。适用于伴有高粘滞血症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3)鳖尾粉:鳖鱼尾刺若干。银灰。每用无,开水冲服。适用于伴有高粘滞血症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二、(1)桃花鱼片:青鱼肉适量,桃仁酥109。鱼肉切丝,共炒熟即可。适用于各型多发性骨髓瘤。
(2)金刚肉:金刚刺风细,瘦猪肉适量,鼓汁,红粮适量。金刚刺取汁去渣,人猪肉。加调料,煮熟作肴。适用于各型多发性骨髓瘤。
(3)菜鳖肉汤:紫菜,鳖肉。调料适量,共为汤。适用于各型MM。
(4)木须蛤仁:蛤肉,鸡蛋3只,油盐葱适量。共炒煮熟、佐餐常用。适用于各型多发性骨髓瘤。
(5)杏仁豆腐羹:杏仁1元,火腿丝2饨,豆腐巴加入佐料共煮成羹。佐餐常用。适用于各型多发性骨髓瘤。
(6)海带炖肉:水发海带,猪肉。加入调味品适量煮熟。佐餐常用。抑制骨髓过度增生。适用于各型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的晚期能活多久
多发性骨髓瘤这种疾病影响患者寿命长短的因素很多,一般来讲,如果任其发展,自然病程也就是六个月到十二个月;如果选择常规传统治疗的话,可维持三到五年;积极治疗的患者生存期一般都在十年以上。患者的死亡原因大多是因为出现了感染、出血或者肾功能不全。
对于晚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而言,多发性骨髓瘤晚期能活多久主要取决于治疗方法是否得当及病人的身体状况。手术、放化疗一直是多发性骨髓瘤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晚期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已经不在适合治疗。放化疗,是中晚期多发性骨髓瘤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是多发性骨髓瘤晚期患者应当要谨慎放化疗。尤其是体质衰弱、免疫力极度低下的癌症患者,接受放化疗一般也就只能延长一两个月的生命,但是期间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承受痛苦巨大。而且放化疗本身带有严重毒副作用,会破坏患者仅剩的一点免疫力,让患者处于零免疫状态,这样有可能会加速患者的死亡。鉴于放化疗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在中晚期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可合并中医中药(如三联平衡疗法)治疗,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多发性骨髓瘤的预防要怎么做
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跟我们生活中的环境和饮食都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个病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所以平时我们要积极预防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如果想要预防这个病,需要从多方面来考虑,接下来我跟大家分享一下,预防多发性骨髓瘤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预防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首先需要注意的是避免跟一些致癌因素接触,如果有接触史或病状可疑者。应定期体检。争取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宜参加适当的经常性活动。
2平时的起居饮食对于预防多发性骨髓瘤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平时我们要做到劳逸结合,尤其是房事需要注意下,平时注意饮食调养,千万不要暴饮暴食。
3预防预防多发性骨髓瘤需要注意平时的个人卫生,防止出现感染的现象,要注意调理自己的情绪,防止七情太过,从而保持气血和畅,阴阳平衡,保持乐观情绪,性情勿大怒、勿大悲伤,注意身体锻炼。
注意事项:护理人员首先应评估患者的心理特点,根据MM患者不同的心理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应给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真诚的关系和帮助。
淋巴瘤的症状是怎么样的呢
1、血液学表现诊断时约60%患者有贫血,15%白细胞减少,15%血小板下降。外周血见有核红细胞和幼稚白细胞。贫血的主要原因是骨髓中大量生长的肿瘤细胞抑制了红细胞系的生长。其他因素如肾功能异常、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出血以及血液中超量的异常免疫球蛋白的稀释作用加重了贫血。
2、恶性淋巴瘤有哪些症状?骨破坏多发性骨髓瘤表现为多发性溶骨性改变占70%,单个溶骨性破坏或广泛性骨质疏松占15%。
最常见的骨破坏部位是颅骨、脊柱、肋骨、骨盆和长骨近端。病理性骨折最常见的部位是椎体、肋骨、股骨等。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造成截瘫的主要原因。
3、神经系统病变约15%患者因硬膜外的多发性骨髓瘤引起脊髓和神经根压迫症状。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导致脊髓压迫、截瘫,或脊髓神经根压迫产生急性症状。
4、高黏血症 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高黏血症,在IgA型中发生率高,IgG型中较少见,出现神经功能紊乱、视力障碍、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5、肾功能异常是多发性骨髓瘤严重的并发症。急性或慢性肾功能异常都可能发生。诊断时肾功能异常占15%~20%。尿毒症是多发性骨髓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肾功能异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常见的是由于轻链堵塞肾小管引起问质性肾炎,即所谓“骨髓瘤肾”。另一主要原因是因高钙血症引起渗透性利尿和低血容量导致肾前性氮质血症。
6、其他淀粉样变占10%~15%;凝血障碍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血管受损,皮肤出血,有瘀斑、瘀点。疾病晚期可因颅内出血而死亡。
脊柱压缩性骨折的隐形杀手-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多见于中老年的一种血液病,是由于骨髓里的浆细胞不正常增生引起的一种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浆细胞原本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一种正常细胞,它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产生免疫球蛋白,我们又称这些免疫球蛋白为“抗体”,它们是机体抵御外来病原体侵袭的“斗士” 。正常情况下浆细胞在骨髓中按一定的比例和速度进行增殖和分化。我们把细胞数量的增加称为“增殖” ,把细胞的成熟过程称为“分化” 。
如果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浆细胞出现过度增殖和分化障碍,就会引起多发性骨髓瘤,这些不正常的浆细胞我们称为“瘤细胞”。提到“瘤”,人们就会想到一个有一定边界的包块,但多发性骨髓瘤不同于其他肿瘤,它是造血组织中浆细胞的弥漫性增生,病变涉及全身有造血功能的骨骼,一般不形成孤立性的包块。没有包块,往往不容易被病人和医生发现。多发性骨髓瘤病人中仅有一小部分合并浆细胞瘤,这是一种浆细胞在软组织中增殖形成的肿块。由于浆细胞瘤多发生在头部,所以此时头皮可以摸到一个或多个包块。
多发性骨髓瘤有一个突出的临床特点,就是骨骼疼痛和骨质破坏,常常在没有明显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发生脊柱的压缩性骨折,肋骨骨折等。医学上称为病理性骨折。多发性骨髓瘤为什么会引起病理性骨折呢?骨髓瘤细胞常常分泌一种溶骨因子,这种因子可以使骨质疏松,骨质溶解。这时的骨骼就象被虫子蛀空了的柱子,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就会折断。由于多发性骨髓瘤是弥漫性的病变,这种骨质破坏和骨折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的骨骼,但是以颅骨、肋骨、脊柱、骨盆等仍有造血功能的骨骼明显。如果做这些部位的X线检查,就会发现骨骼上有大大小小的透亮区,医学上称为“虫蚀样改变”或“穿凿样改变”。中老年人如果发生多部位的骨痛或者“莫名其妙”的骨折,一定要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多发性骨髓瘤除了骨骼的改变以外还有其他一些表现。由于浆细胞是产生免疫球蛋白的细胞,多发性骨髓瘤大量的瘤细胞都是不正常的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是单一的、不正常的球蛋白,这些“残兵”无法起到抵御“外来侵略”的作用,所以病人可以反复发生感染,或者一般性的感染久治不愈;大量的瘤细胞产生大量的单一的球蛋白,使血液中球蛋白的浓度增加,血沉增快;球蛋白在血液中的浓度超过一定量时,就会从尿中排泄,引起蛋白尿,这时容易误诊为肾炎;由于骨髓造血组织被大量增殖的瘤细胞“挤占”,正常造血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病人会出现贫血,觉得全身无力。
病人有骨骼方面的病变首先到骨科就诊是情理之中的事,如果对多发性骨髓瘤的骨质破坏没有认识,就会使得部分多发性骨髓瘤被误诊为骨质疏松症,仅给予维生素D和补钙治疗,耽误了诊断和治疗。中老年人发生了骨骼方面的病变怎样才能既不用终日担心得了恶性肿瘤而背思想包袱,或做很多不必要的检查,也不使多发性骨髓瘤漏诊呢?
只要查一下血常规、尿常规和血沉,就能进行简单的鉴别。如果同时合并贫血、蛋白尿和血沉增快,就一定要做骨髓检查,因为这是确定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最重要的检查。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主要是化疗。一旦得了多发性骨髓瘤不应该放弃治疗,因为多发性骨髓瘤的瘤细胞数增加1倍所需要的时间(又称倍增周期)比较长,所以这种病人的生存期也相对较长。临床经验表明,化疗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近来的临床实践提示,本病有可能通过造血细胞移植治愈。另外,喝生胡罗卜汁有可能对本病的缓解有帮助。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
治疗原则
无症状稳定期骨髓瘤无须治疗,定期随访;血或尿中M蛋白进行性升高或出现临床症状者,必须治疗。年龄小于70岁的患者,若条件允许尽量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对于大多数治疗有效的骨髓瘤患者,M蛋白等主要指标在一定时间内趋于稳定,进入平台期,可给予免疫治疗、动态观察等。
一般治疗
1.健康宣教:① 骨髓穿刺是诊断本病必不可少的检查之一,骨穿对人体无伤害,高龄老年患者也可进行;②本病发展不如急性白血病凶猛,大部分患者经有效治疗病情可得到控制;③用于治疗本病的化疗方案比较温和,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轻微,大部分患者均能耐受;④该病若不及时诊治,发展至严重骨病甚至截瘫或尿毒症,将会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故家属及患者应配合医护人员积极治疗。
2. 一般治疗:①无脊柱溶骨性病变者可适当活动,有脊柱病变者应限制活动量,以免发生压缩性骨折。②适当补充蛋白质(有肾功能不全者应低蛋白、高热量饮食)、维生素、电解质等。③化疗期间及间歇期注意漱口和清洗会阴,防止口腔感染、会阴感染及肛周脓肿的出现。
化学治疗
(一).传统化疗方案:马法兰和环磷酰胺对骨髓瘤细胞化疗疗效较好,但单药疗效不如联合化疗。马法兰常由肾脏排泄,且易损伤造血干细胞。故若有肾脏病变或准备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者,应尽量避免含此药的方案。常用以下化疗方案:
1.VAD方案:V(长春新硷):0.4mg/d,静注,第1~4天;A(阿霉素)9mg/m2.d,静注,第1~4天;D(地塞米松)40mg/d,静注或口服,第1~4天,第9~12天,第17~20天。每4周一疗程。多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骨髓瘤的治疗,有效率达30%左右。由于此方案有肾脏病变也可应用,不损伤造血干细胞,对初发骨髓瘤患者有效率达60%,故得到广泛应用。
2.M2方案:长春新硷1.2mg/m2,静注,第1天;卡氮芥20mg/m2,静注,第1天;环磷酰胺400mg/m2,静注,第1天;马法兰8mg/m2.d,口服,第1~4天;强的松20mg/m2.d,第1~14天。间歇5周重复1疗程。初发骨髓瘤患者有效率达60-80%。
3.MP方案:马法兰(M)5mg/m2.d,口服,第1~7天;强的松(P)40mg/m2.d,第1~7天。既往此方案被作为骨髓瘤治疗的金标准方案,但由于强度较弱,仅用于年老体弱的患者。有效率达55-60%。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
1.一般治疗(1)血红蛋白低于60g/L,输注红细胞。(2)高钙血症 等渗盐水水化,强的松;降钙素,双膦酸盐药物,原发病治疗。(3)高尿酸血症 水化,别嘌呤醇口服。(4)高黏滞血症 原发病治疗,必要时临时性血浆交换。(5)肾功能衰竭 原发病治疗,必要时血液透析。(6)感染 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对反复感染的病人,定期预防性丙种球蛋白注射有效。
2.化疗(1)合适做自体移植的患者 采用不含有马法兰的联合治疗方案,常用药物包括:万珂、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来那度胺等。(2)不合适做自体移植的患者 采用含有马法兰的联合治疗方案,常用药物包括:万珂、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来那度胺、马法兰等。
3.造血干细胞移植所有有条件的患者均推荐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部分年轻高危的患者可以酌情考虑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4.放疗用于局限性骨髓瘤、局部骨痛及有脊髓压迫症状者。
多发性骨髓瘤——警惕被误诊
多发性骨髓瘤是克隆性浆细胞在骨髓中异常增生导致的疾病,约占恶性肿瘤的1% ,占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15%左右,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逐年上升。骨髓瘤虽是血液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但对非血液科医师来说仍为较少见的疾病,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无特异性,患者出现骨痛、腰痛、贫血、恶心呕吐、肢体麻木乏力等症状时,往往去骨科、肾内科、消化科、神经科就诊,而很少首诊在血液科,大部分临床医师对其又认识不够,很容易误诊,有报道显示误诊率高达80%以上。由于误诊而延误治疗往往给许多患者及家庭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那么,患者出现哪些常见症状需要警惕“多发性骨髓瘤”呢?
1. 中老年贫血当心多发骨髓瘤
贫血的发生率在初诊骨髓瘤患者达70%,随着疾病的进展,几乎所有患者最终均出现贫血。其主要原因为大量的骨髓腔被骨髓瘤细胞侵占红细胞生成受抑、肾功能受损、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及伴发的出血等。老年人在检查或就诊时如果发现了贫血,不能忽视,认为仅仅是牙口不好,营养不良造成的,应及时到血液专科进一步检查排除骨髓瘤。
2. 中老年骨痛、腰痛警惕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会浸润并破坏骨骼组织,导致骨质疏松、甚至溶骨性骨破坏,骨骼被破坏后,骨膜内的感觉神经会将信号传导至大脑,人们就会感觉到疼痛,骨痛是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常见于胸部和腰背部,随活动而加重。骨骼被破坏后骨皮质变薄或被腐蚀破坏,骨质变得软而脆,很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甚至打个喷嚏就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和上腰椎其次见于肋骨、锁骨、盆骨,偶见于四肢骨骼。受累的骨骼局部可隆起,按之有弹性或声响。有些老年人(甚至年轻人)受到轻微碰撞就会骨折,这种情况下,不应仅仅考虑是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造成的,为安全起见,应进行排除骨髓瘤的相关检查。腰椎骨折多表现为压缩性骨折,可引起神经根或脊髓压迫,所以老年人出现腰痛症状不能仅认为是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疾病而忽视(甚至有的病人手术后才发现是骨髓瘤),应及时就诊检查,防止多发性骨髓瘤的漏诊。
3. 恶心呕吐:多发性骨髓瘤也会发生
少数骨髓瘤患者也可能以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常常至消化内科就诊,这种情况也不能忽视。原因主要是因为患者体内骨质破坏,骨质内钙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钙升高所致,故在临床上,不明原因发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不能仅仅考虑消化道疾病,常规的血生化检查往往就能发现问题。如果同时伴有骨痛、贫血,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4. 不明原因肾功能不全:警惕多发性骨髓瘤的肾损害
骨髓瘤相关的轻链和高血钙可以损害肾脏,大约40%左右的患者在发病初期和发病过程中可能出现肾脏损害的表现,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可能是骨髓瘤患者的首诊原因,患者可表现为腰酸、浮肿、泡沫尿、夜尿增多或尿量减少,往往到肾脏内科就诊,如果患者既往无慢性肾炎病史,一定要警惕其他疾病继发性的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是其中常见原发病之一。遇到老年患者有肾脏损害的同时还有骨骼疼痛或与肾功能不全并不平行的贫血时(肾性贫血与肾功能不全程度平行),应进行有关骨髓瘤的检查。
另外,因为骨髓瘤患者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甚至败血症。如果患者短期内反复出现感染,就应该想到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能出问题了,及时进行血常规、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查可能早期诊断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以前治疗手段有限,治疗有效率只有50%左右,并且绝大部分患者生存期少于5年。目前随着新的药物的应用,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0%以上,生存期明显延长,有一半以上的患者生存期可能超过5年,甚至部分病人可以带病生存十年以上。而早诊断早治疗是延长生存期的关键因素,所以对于中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贫血、乏力、骨痛或骨折、肾功能不全、恶心呕吐、或者反复感染,应该警惕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尽早血液专科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