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猩红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由于猩红热没有及时得到有效的控制治疗,因此使病菌“流串”到其他器官,并导致该处发生炎症,比如在关节,心脏,肾脏等,引起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急性肾炎。再比如细菌扩散到附近组织,形成化脓性中耳炎、鼻旁窦炎、乳突炎、颈部淋巴结明显肿大,少数患者皮疹为出血或紫癜,还可引起败血症。
不过现在医疗条件已经改观许多,猩红热急性发病得到控制,一般少出现并发症的。但一旦有并发症出现,或出现浓肿一定要及时入医院治疗。
猩红热并发症的症状:
出疹期要注意患儿有无心慌、气短、脉搏加快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并发症心肌炎。
发病1周左右,注意患儿如发热不退、颈部或颌下淋巴肿痛,可能并发化脓性淋巴结炎;耳内可能并发化脓性中耳炎。
发病2周左右,注意患儿有无关节肿痛的现象。这是关节炎的象征,如不及早治疗,还可能导致风湿性心脏病。
发病3周左右,注意患儿有无茶色尿,有无浮肿、腰痛现象,这是肾炎的象征。
发现以上可疑并发症的症状,应立即去医院诊断、治疗,防止病情发展。
宝宝出疹子
开始可在口腔两侧与第二臼齿相对的颊粘膜上出现针尖大小的白色斑疹,即麻疹特有的口腔粘膜斑,之后在全身出现皮疹,先见于发际、耳后,继之面、颈部,再向躯干及四肢扩展,最后达手足心。皮疹初发时色较淡,渐呈玫瑰色,可互相融合,皮疹间能见到正常皮肤。
出疹时体温达最高峰,疹齐后体温逐渐下降,退疹后短期内在皮肤上可留有棕色斑痕,并有麦麸状细微脱屑。常见并发症是肺炎、心血管功能不全以及喉炎、脑炎等。
猩红热
民间称“烂喉痧”,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糜烂、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为特征。皮疹最早见于颈部、上胸部、腋下及腹股沟等,而后遍及全身,为充血性鲜红色鸡皮疙瘩样细密的丘疹,在皮疹之间几乎看不到正常皮肤,面部一般无皮疹,口鼻周围反无充血,呈典型的“口周苍白圈”。发病时,咽峡部红肿,扁桃体上可有点片状黄白色渗出物,舌背味蕾突起形似杨梅或草莓,称“杨梅舌”或“草莓舌”。
脚癣常见并发症
足癣如不及时治疗,有时可传染至其它部位,如引起手癣和甲癣等,有时因为痒被抓破,继发细菌感染,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足癣合并细菌感染。此时局部分泌物增多,并且可出现淡黄色脓性分泌物。感染部位红、肿、热、痛。如果没有及时适当抗炎治疗,则可能会出现淋巴管炎、丹毒及蜂窝织炎等。
(1)急性淋巴管炎。俗称红线,中医为“红线疹”,红是因为化脓菌从破损的皮肤侵入淋巴管而引起的急性炎症。
(2)丹毒。丹毒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急性炎症。小腿部位的丹毒又称为“流火”。它是由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经损伤的皮肤侵入中型或细小淋巴管、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内的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症。
(3)蜂窝组织炎。中医称瘭疽,一般为继发链球菌感染而引起。也可指由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这种病变可发生在皮肤较浅的部位,也可发生在筋膜下或肌肉间的较深部位。
甲亢的常见并发症是什么
甲亢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功能疾病,而且当这种疾病出现之后,患者还会出现情绪低落。大家必须要注意这种疾病的发展,避免造成伤口感染,导致患者深受影响,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了解其中的并发症,那么,甲亢的常见并发症是什么?
1.甲状腺危象(thyrotoxic crisis,thyroid storm):也称甲亢危象,或迅速发展的甲亢或甲状腺风暴,是甲状腺毒症在病情的极度加重、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合并症。本病不常见,却是甲亢严重的合并症,病死率很高。在Graves病和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时可发生。
2。甲亢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是指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甲状腺素对心脏的直接或间接作用所致的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心房纤颤、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心肌病等一系列心血管症状和体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性心脏病。年龄15~73岁,病程长短不一,最长达34年,最短仅有半个月,平均病程10.26年,男性平均病程6.65年,女性平均疗程9.15年。
3.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眼病是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浸润性和炎症性眼部疾病,主要发生于Graves病人中,也可见于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及原发甲减和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在后者仅有3%病例伴有甲状腺眼病。
4.甲亢性慢性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慢性肌病是甲亢时神经肌肉的一种常见的合并症。在甲亢突出的表现体重减轻表现中,甲状腺功能亢进性慢性肌病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本症发生于70 %-80%Graves病患者中,女性居多。
5.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时,血钾常降低。周期麻痹可以出现在甲亢之前,也可发生在甲亢症状明显时或缓解以后,本病在欧美澳等国家少见,而中国和日本均是容易发病的国家。国内报告本症占甲亢病人的3%左右,中年男性更常见。通常在对症治疗及用抗甲状腺药以后病情可以缓解。随甲亢病的复发,周期麻痹可能再度发生。
6.甲亢合并妊娠:本病发病可达0.8%,以Graves病最常见。
7.血白细胞减少:甲亢本身,由于末梢血管的扩张,或甲状腺激素对骨髓的影响,可以出现末梢血中白细胞相对或绝对的数量减少,临床可见血清白细胞在正常值的低限,在治疗后,随着甲亢病情的好转可上升到正常水平。
8.其它并发症:重症肌无力、恶性贫血、白癜风、Addison病、糖尿病、斑秃、类风湿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硬皮病、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其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伴随的疾病不完全相同。这些并发症在临床上均不常见。
大家需要注意这种慢性疾病,而且要注意白细胞,避免造成更多的并发症,很多的患者还会出现甲状腺炎,平时大家需要注意甲状腺功能的调理,以免造成神经系统受到影响,希望大家合理地进行自我调节,有效地进行诊断,这样才能避免造成更多影响,大家需要注意自己的生活要点。
妊娠常见并发症
1.妊娠高血压
【定义】怀孕前或怀孕前12周出现高血压,这种孕妇通常有特发性高血压,即非怀孕所引起的高血压。在怀孕20周之后出现高血压即收缩压高于140或舒张压高于90,或妊娠后期之血压比早期收缩压升高30或舒张压升高15,称为妊娠高血压。
【影响】
(1)在母体方面:
*妊娠高血压若控制得不好,可能会发生子痫前症。
*胎盘早期剥离,而必须提前娩出胎儿,胎儿早产后续问题多,所以最好能尽量避免。
*妊娠高血压症状严重的话,胎儿死亡率约6%。
(2)在胎儿方面:
*在高血压的影响下,胎儿血流量异常,会导致胎儿在子宫内获得的营养不足,体重也相对较轻,而有胎儿生长迟滞的问题(IUGR)。
*氧气供应不足,胎儿可能会出现窘迫的征兆(fetal distress)。
【治疗】
*若妊娠高血压发生时间越早,对胎儿的影响就越大。
*妊娠高血压的治疗,首先应先控制好血压,预防胜过治疗。
*一般会先控制饮食,勿吃太咸之食物。
*若血压依旧高,再口服降血压药物。
*对于症状严重的孕妇建议住院,给予硫酸镁,以预防痉挛发生。
2.子痫前症
【定义】若有妊娠高血压外加水肿或蛋白尿,或二者则称子痫前症。而子痫前症又合并抽搐则称之子痫症,母亲及胎儿的死亡率特别高。
【威胁性】子痫症症状严重,胎儿死亡率为10~28%,胎儿早产机率为15%。
【症状】子痫前症的3大症状:高血压、蛋白尿和全身性水肿,它们出现的顺序并不一定,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其他临床症状还有头痛、体重增加、上腹疼痛、视力模糊、尿少、胎儿体重过轻或急性窘迫、凝血因子的耗损及胎盘早期剥离等。
【原因】
*子痫前症的真正原因迄今仍没有最好的解释方法。
*最主要的病理变化是血管痉挛,及水分和盐分的滞留。
*这些改变的影响是,减少肾脏的滤过功能,胎盘血量的供应也减少,于是便产生了血压增高、尿中有蛋白及水肿现象,胎儿也有发育过小的情形。
子痫前症孕妈咪的生活准则
如果真的出现子痫前症的征兆,准妈妈不宜过度慌张,应注意下列几点:
(1)饮食控制:避免吃太咸的食物,如:腌制品、罐头食品。
(2)维持高蛋白饮食:每天摄取80~90克的蛋白质,补充尿中流失的蛋白质。
(3)多卧床休息(以左侧卧为宜)。
(4)保持情绪稳定:建议多卧床休息,保持心情愉快,以减轻身体的负担。
(5)自行监测血压:建议每天早晚各量一次血压,以了解血压的变化,有异常就应立即就医。
(6)严重者需药物治疗:若症状严重者可能需住院,并以药物降血压,并监控用药后的状况。
3.妊娠糖尿病
【定义】妊娠糖尿病是指怀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怀孕时才出现高血糖的现象,其发生率约1%~3%。
【原因】可能原来即有糖尿病或怀孕时所分泌的大量女性荷尔蒙,黄体素与肾上腺皮质素会加强体内对胰岛素的抵抗力,导致血糖上升。
若具下列因子者应提早检查: (1)前胎糖尿病病史。 (2)家族有糖尿病病史。 (3)曾产下婴儿体重超过4,000公克。 (4)曾产下死胎或先天畸形婴儿。 (5)反复性流产病史。 (6)肥胖。 (7)持续性阴道念珠球菌感染。 (8)尿糖。 (9)羊水过多。 (10)预估胎儿体重过重。
【筛检方法】
*在怀孕24~28周之间,喝50克糖水。
*一小时后验血糖,若血糖数值超过标准140mg%,则须进一步做100公克耐糖测试。
*100公克耐糖测试须事前空腹。
*喝100公克糖水前先抽一次血,喝下后一、二、三小时再各抽一次血。
*四次血糖数值中若有两项或两项以上超过标准,则可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影响】
(1)母亲的影响: *可能会造成糖尿病酮酸血症。 *高血糖高渗性非酮酸性糖尿病昏迷。 *妊娠糖尿病的孕妇在十年内约有50%的机会变成糖尿病。
(2)婴儿与新生儿的影响: *低血糖 *巨婴症。 *呼吸窘迫症候群。 *电解质不平衡:如低血钙与低血镁、黄疸、生产伤害、胎死腹中以及脑性麻痹的比率增加。
诊断出为妊娠糖尿病患者怎么办?
1.营养咨询:若经过医师诊断为妊娠糖尿病患者,首先须向营养师做营养咨询,提供正确的饮食方式,并做适量的运动。
2.控制血糖:少数患者经过上述方法仍无法将血糖控制好,此时须予以注射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以确保母体与胎儿健康,避免并发症。
猩红热的危害
一般在一周内多并发急性中耳炎,先耳痛、高热、耳中胀满,继而溢出脓性分泌物,有时在发病四周后患耳可无特殊表现而出现耳流脓。败血症型猩红热并发的中耳炎,发展甚速,在极短时间内,即可有中耳及乳突的坏死,甚至出现颅内并发症。
猩红热也可以并发急性鼻窦炎,出现剧烈头痛,流大量脓涕,鼻塞,嗅觉减退;还可出现严重的上颌骨骨髓炎,可导致颌骨坏死,面部畸形。
猩红热患者本身多有咽部炎症,扁桃体红肿,并有时有伪膜形成,一般呈黄白色点状,且易擦掉,以此与白喉鉴别。猩红热也可并发喉炎,喉水肿,甚至引起喉梗阻,出现严重的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喉鸣及吸气性"三凹征",个别患儿可因此窒息而死亡。
绝经常见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
1.老年性阴道炎正常育龄妇女卵巢分泌雌激素,使阴道黏膜上皮增生肥厚,抗菌能力很强。妇女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阴道内pH值上升,由酸性变为碱性,不利于阴道内乳酸杆菌生存,致使阴道自净作用减弱,同时,由于阴道壁萎缩变薄,血运不足,使局部抵抗力降低,易受阴道内其他寄生菌群感染而引起老年性阴道炎。常为一般条件致病菌感染,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或厌氧菌等。
2.骨质疏松绝经后,雌激素缺乏可引起骨吸收增加,肠钙吸收障碍,降钙素分泌减少,骨形成减少并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造成骨量丢失增加。从绝经过渡期开始,每年平均骨量丢失率1%~3%,甚至5%,持续5~10年,接着骨量相对稳定,丢失较少约10~20年,70岁后随着老龄又有骨量的加速丢失。
3.骨关节炎绝经女性失去性激素保护和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在骨关节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HRT)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疼痛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绝经期尿失禁女性从围绝经期至绝经期,逐渐步入老年期,其全身各器官都在发生变化,泌尿生殖系统的变化也逐渐显著。雌激素缺乏,使耻骨肌、筋膜、韧带等松弛,支持组织功能下降,不能维持正常的尿道位置和膀胱张力。当咳嗽、屏气、便秘等增加腹压时,尿液会不自主流出。其特点是正常状态下无遗尿,而腹压突然增高时尿液自动流出。
5.绝经期妇女泌尿系统感染老年女性尿路感染发生的原因:角化细胞减少,使阴道自净作用降低,细菌易于在前庭和阴道内繁殖。女性虽然易发生尿路感染,但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内在因素,与机体抵抗力减弱、尿道解剖及生理特点改变以及内环境异常有密切关系。
血清病症状有什么表现
主要表现为发热、疲乏、皮疹、血管性水肿、淋巴结肿大和关节酸痛。发热常为血清病的首发症状,体温38℃~40℃。皮疹最为多见,常在注射部位首先出现红肿,1~3天后渐出现遍及全身的荨麻疹,继而在手掌、足底、手指、脚趾出现淡红色的环形红斑。
偶见麻疹、猩红热样皮疹及紫癜等。各种皮疹可混合存在,常伴有剧烈瘙痒。水肿常发生于面部和颈部,时有面部潮红、肌痛、淋巴结炎、关节痛或多发性关节炎。也可出现腹部绞痛、腹泻、恶心等胃肠道症状。血清病多为自限性,自然病程7~10天。少有发生心肌炎及肾小球肾炎。
血清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格林巴利综合征及周围性神经炎,尤其是臂丛神经受累时可至呼吸衰竭而死亡。
猩红热有什么后遗症吗
猩红热是没有后遗症的,一旦痊愈了就没什么问题了,而且通常会终身免疫这种病。但若是在感染猩红热期间没有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得当就会引起并发症,比如急性肾炎、化脓性中耳炎等。有时候引起的并发症比猩红热更加危险,所以家长必须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