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应该如何预防
猩红热应该如何预防
1.预防
目前此病没有自动免疫制剂,预防着重于控制感染的散播。隔离患儿,至咽培养连续两次阴性后解除隔离。对体弱及免疫功能低下的密切接触者,应服复方新诺明或注射青霉素预防。带菌者应接受10天青霉素治疗。
(一)管理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隔离6~7天。有人主张用青霉素治疗2天,可使95%左右的患者咽试子培养阴转,届时即可出院。当儿童机构或新兵单位发现病人后,应予检疫至最后一个病人发病满1周为止。咽试子培养持续阳性者应延长隔离期。
(二)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 ,小儿应避免到公共场所,住房应注意通风。对可疑猩红热、咽峡炎患者及带菌者,都应给予隔离治疗。
(三)保护易感者对儿童机构、部队或其它有必要的集体,可酌情采用药物预防。如用苄星青霉素(Penicillin G Benzathine),儿童60~90万μ,成人120万μ,可保护30天。或磺胺嘧啶每天1克或周效碘胺(Sulfadoxinum)每周0.5克。
(四)宝宝易感猩红热,居家防护对策
少带宝宝去公共场所,多去空气清新的花园玩耍或散步。
幼儿园发生流行时,可每天采用盐水漱口,对患病的宝宝应马上进行隔离治疗,一般治疗7天后方可解除隔离,以免传染给别的宝宝。无论是幼儿还是大人,只要与猩红热患者有过密切接触,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赶快服药预防,如服用复方新诺明片、注射青霉素等,尤其是曾经患过肾炎或风湿热的宝宝。
2.其他注意事项:
(一)化脓性并发症 可由本病病原菌或其他细菌直接侵袭附近组织器官所引起。常见的如中耳炎、乳突炎、鼻旁窦炎、颈部软组织炎、蜂窝织炎、肺炎等。由于早期应用抗菌疗法,此类并发症已少见。
(二)中毒性并发症 由细菌各种生物因子引起,多见于第1周。如中毒性心肌炎、心包炎等。病变多为一过性,且预后良好。
(三)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一般见于恢复期,可出现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及急性肾小球肾炎。并发急性肾炎时一般病性轻,多能自愈,很少转为慢性。
适合猩红热患者吃的食物
(1)橄榄萝卜茶:生橄榄7枚,萝卜250g,水煎代茶饮。用于咽喉肿痛。
(2)马齿苋汁:用鲜马齿苋30~60g,捣汁或水煎,酌加白糖或蜂蜜调服。用于猩红热。
(3)四汁饮:梨汁、荸荠汁、甘蔗汁、藕汁适量和匀,口服,每日1~2次,连服3~5日。
(4)绿豆薄荷汤:绿豆50g,加水两碗煮沸后,再煮半小时,取汁一碗,再加薄荷3g,共煮数分钟,滤渣,频频饮用。用于猩红热。
(5)荸荠萝卜汁:鲜荸荠、白萝卜各榨汁100ml,混匀,分次服,每日3~4次。或胡萝卜、鲜荸荠各250g,煎汤代茶,频频饮用。
(6)紫草、车前草:各15~30g。水煎,连服7日。用于毒炽气营证,也可用于预防猩红热。
(7)大青叶、板蓝根、土牛膝根:各15g。每日1剂,水煎服。用于猩红热。
小儿猩红热常见的护理方法有哪些
1、小儿猩红热患者注意口腔卫生,可用淡盐水漱口,一日3~4次,清除鼻腔分泌物,用青霉素软膏涂口唇和鼻腔。
2、小儿猩红热皮疹退后可出现皮肤脱屑,有痒感,注意不要用手剥脱皮屑,以免引起感染。痒时可涂炉甘石洗剂。
3、小儿猩红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在发病2~3周时注意小便颜色是否加深,如尿液似酱油色或洗肉水色,尿量减少,面部、四肢浮肿,以及出现关节红肿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4、猩红热的传染性极强,但目前尚还没有疫苗预防,因此应注意切断传染源。猩红热是经由空气飞沫传播的,一定要经常保持居室内空气新鲜,少带宝宝去公共场所,多去空气清新的花园玩耍或散步。
5、宝宝患了猩红热,必须及早使用抗菌素治疗,早期注射足够的青霉素,可以缩短病程,加快病愈。目前,由于青霉素的广泛使用,患猩红热症状较轻的宝宝已明显增多,一般在注射青霉素1~2天后,皮疹即可消退,体温也逐渐下降。但不可随意停药,需要听从医生的嘱咐继续用药1周,直到症状完全消失、咽部红肿消退才可停药,切不可当成普通的感冒。否则,体内的溶血性链球菌并未完全消灭掉,会引起很多严重的猩红热并发症。
猩红热有什么症状 如何预防猩红热
本病预防需注意这些防护要点:
1.疾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儿童到公共场所;
2.若与患儿密切接触后应观察7~12天,必要时服用小儿复方新诺明等药物;
3.可用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等中药煎水,服用预防;
4.居室注意开窗通风;
5.保证水分、营养的充足;
6.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猩红热是由什么引起的 猩红热的传播途径
猩红热致病菌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亦可经由皮肤伤口或者产道等处感染,此类感染称为“外科型猩红热”或者“产科型猩红热”。
儿童猩红热如何保健
猩红热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传染性最强,皮肤脱屑期则无传染性。当咳嗽、打喷嚏 或大声说话的时候,通过空气就会传给别人。
也可通过被病人污染的食物、餐具、玩具、图书、日常用品等传播,故容易在幼儿园造成流行。因此本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出门要带口罩,是预防猩红热的关键。得了猩红热应立即隔离和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大部分在10 天内能治愈。少数病人可并发颈淋巴结炎、中耳炎甚至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心肌炎,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不可麻痹大意。
治疗猩红热,以青霉素效果最好,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可改用红霉素或洁霉素等有效抗菌素。中医认为,此病属于温热病中丹痧病痧一类,对抗生素疗效较差时,可采用以凉药为主的中草药,如板蓝根、连翘、马勃、黄芩、二花、甘草等煎服。
日常保健猩红热,应注意不要接触患者,加强锻炼,充分休息,提升机体抵抗力。父母在照顾患儿时,可经常给孩子漱口,保持口腔的鼻腔的清洁,防止进一步感染。孩子高烧咽痛,同时全身出现红斑,家长需要引起警惕,孩子可能是患上了名为猩红热的急性传染病。厦门市第二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孔祥明介绍,猩红热一年四季都有发病,冬春交接时发病增多,该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孩子如患病要及时治疗。
请问猩红热的发病有何特点
正常人鼻咽部、皮肤可带菌。 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的传染性最强,脱 皮时期的皮屑无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偶可通过污染的牛奶 或其他食物传播。个别情况下,病菌可由皮肤伤口或产妇产道侵 人,而引起“外科猩红热”或“产科猩红热”。人群易感性人对猩红热普遍易感,感染后人体可产生 抗菌免疫力和抗毒免疫力。流行特征猩红热系温带疾病,热带、寒带少见。在我国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多见。
小儿猩红热饮食禁忌主要有哪些
1、在疾病恢复期,小儿猩红热患儿的饮食应从流食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但仍需坚持高蛋白和高热量的原则。可给患儿进食鸡泥、肉泥、虾泥、肝泥、菜粥、小薄面片、荷包蛋、龙须面等。若猩红热患儿康复进度理想,可给患儿进食软饭。
2、猩红热发病后,猩红热患儿应进食高热量和高蛋白的流食,为机体补充能量,对抗病毒。猩红热患儿应多食牛奶、豆浆、蛋花汤、鸡蛋羹等含优质蛋白高的食物,还应多给藕粉、杏仁茶、莲子粥、麦乳精等补充热量。
3、猩红热恢复期应逐渐过渡到高蛋白、高热量的半流质饮食。如鸡泥、肉泥、虾泥、肝泥、菜粥、小薄面片、荷包蛋、龙须面等。
4、猩红热发病后,患儿应进食高热量和高蛋白的流食,为机体补充能量,对抗病毒。患儿应多食牛奶、豆浆、蛋花汤、鸡蛋羹等含优质蛋白高的食物,还应多给藕粉、杏仁茶、莲子粥、麦乳精等补充热量。
5、猩红热患儿高热,有些家长想用凉的饮料让患儿舒适一些,但冷饮会导致患儿食欲减退,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消化异常。因此给猩红热患儿喝的饮料和开水应以温热为宜。
6、猩红热患儿进食热性水果后极易生火,因此在高热期间忌食龙眼肉、荔子、大枣、葡萄干、橘子等性味偏温,患儿应少食为宜。
猩红热预防
目前此病没有自动免疫制剂,预防着重于控制感染的散播,隔离患儿,至咽培养连续两次阴性后解除隔离,对体弱及免疫功能低下的密切接触者,应服复方新诺明或注射青霉素预防,带菌者应接受10天青霉素治疗。
(一)管理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隔离6~7天,有人主张用青霉素治疗2天,可使95%左右的患者咽试子培养阴转,届时即可出院,当儿童机构或新兵单位发现病人后,应予检疫至最后一个病人发病满1周为止,咽试子培养持续阳性者应延长隔离期。
(二)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 ,小儿应避免到公共场所,住房应注意通风,对可疑猩红热,咽峡炎患者及带菌者,都应给予隔离治疗。
(三)保护易感者:对儿童机构,部队或其它有必要的集体,可酌情采用药物预防,如用苄星青霉素(Penicillin G Benzathine),儿童60~90万μ,成人120万μ,可保护30天,或磺胺嘧啶每天1克或周效碘胺(Sulfadoxinum)每周0.5克。
猩红热应该如何预防
目前此病没有自动免疫制剂,预防着重于控制感染的散播。隔离患儿,至咽培养连续两次阴性后解除隔离。对体弱及免疫功能低下的密切接触者,应服复方新诺明或注射青霉素预防。带菌者应接受10天青霉素治疗。
(一)管理传染源 病人及带菌者隔离6~7天。有人主张用青霉素治疗2天,可使95%左右的患者咽试子培养阴转,届时即可出院。当儿童机构或新兵单位发现病人后,应予检疫至最后一个病人发病满1周为止。咽试子培养持续阳性者应延长隔离期。
(二)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期间 ,小儿应避免到公共场所,住房应注意通风。对可疑猩红热、咽峡炎患者及带菌者,都应给予隔离治疗。
(三)保护易感者 对儿童机构、部队或其它有必要的集体,可酌情采用药物预防。如用苄星青霉素(Penicillin G Benzathine),儿童60~90万μ,成人120万μ,可保护30天。或磺胺嘧啶每天1克或周效碘胺(Sulfadoxinum)每周0.5克。
猩红热是什么病 预防猩红热
与猩红热患者保持隔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锻炼,以及平衡饮食对预防猩红热有着重要意义。其中合理营养搭配尤为重要,可提高小儿免疫力,对抗感染。一定要让小儿多喝果汁以清除毒素,并预防脱水。橘子汁或橙汁对提高免疫力是很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