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先学会以身作则
教育孩子要先学会以身作则
孩子总是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婴儿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位老师就是他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的言行、爸爸妈妈的性格、爸爸妈妈为人处世的准则都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不断渗透到孩子的思想深处。许多离家在外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那就是在生活中遇到一些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决定的事情时,首先就会想到的求助自己的父母。有时候会怕爸爸妈妈担心,而刻意隐瞒着很多困难,但还是会设想要是父母遇到这样情况该怎么做。
爸爸妈妈对孩子影响是很大的。因此一家人总会表现出很多共性。要是家中的长辈待人热情,则家庭成员也待人比较热情:要是家中的长辈刻薄吝啬,则家庭成员的思维习惯则常常会向刻薄吝啬。由此可见,爸爸妈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爸爸妈妈的一切都会成为孩子的榜样。
每个人都会有求好心态,希望自己的明天会更好,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比自己幸福。但是,不要忘记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要是爸爸妈妈只是将目光盯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一切都过分追求完美却无视自己身上的瑕疵,那么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利的。爸爸妈妈当你们要求孩子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自己是否也能达标,不然孩子就会提出疑问,你们要我做到,你们自己能做到吗?若你们都做不到,孩子又怎会信服呢?
儿童教育方法
家长以身作则。家长想教育好孩子,必须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比如吃米饭时家长想教孩子勤俭节约,不浪费一粒米。自己首先要保证把碗里的米饭吃干净,一粒也不剩,这样即使不给孩子说,时间长了孩子也会跟着学的。
可以训斥但不要体罚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随意就体罚孩子,这样反而给孩子造成阴影。而是应该首先予以劝说和训斥,比如孩子耍脾气把吃的好好的馒头扔掉了,家长应立即要求孩子捡起来,否则不让他吃饭了,并告诉他再扔馒头就罚站。这样孩子一般会自觉地捡起馒头。
多鼓励夸奖孩子。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的,有时候一句责备的话能让他难受很长时间。相反多鼓励鼓励他会让孩子干劲十足。比如孩子帮家长擦桌子了,家长就要使劲的夸一夸孩子,说:你真棒!真勤快!谁也没有XXX懂事。这样孩子会非常高兴,还有可能去接着帮忙拖地了。
怎么教育一年级孩子
1、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空洞说教远不及实际行动的影响力大。同样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做家长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很难说不是一个失败的复制品。可见大人的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
怎么教育一年级孩子
2、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孩子的纪律意识、时间观念、文明行为、正确举止,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纪律;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家长要教育孩子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和玩耍的时间;培养孩子文明行为。要求孩子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要尊重长辈和老人,要关心弱者和需要帮助的人,要会用礼貌语言,即:“请、您好、谢谢、再见、对不起、没关系”等。
3、教师通过行为关注孩子内心,搞好组织教学
一年级孩子自控能力差,活泼好动,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讲话、做小动作的状况不断,要想创建高效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一年级小学生的组织教学的研究,着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当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时候学会用事先约定好的一些口令儿歌组织教学。还要认识到在一年级课堂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抓好纪律的关键。
关于儿童抽动症家庭因素是关键
关于儿童抽动症家庭因素是关键,关注健康,关注儿童抽动症。现如今患有抽动症的患儿越来越多,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疾病。结果当孩子病情严重了才开始惊慌失措。因此,关于儿童抽动症家庭因素是关键。
儿童抽动症家庭因素是关键:
1. 家庭背景(即父母的教育程度、职业等)不良。抽动症儿童的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社会经济层次较低,说明父母受教育少、不会教育孩子、不讲文明或简单粗暴,可以促成抽动症的发生。
2. 教育方式有问题。抽动症儿童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法上弊病甚多,如管教不一致、经常打骂孩子、不能以身作则、对孩子比较娇惯、家庭不够和睦等。
3. 抽动症儿童在家庭中地位较低。据调查,在家庭中地位较低者,正常儿童仅占被调查对象的6%,而抽动症儿童竟占37%。
4. 遗传素质较差。抽动症儿童同胞中被诊断为抽动症、三代中有精神病的、母亲有癔病者及父母脾气急躁者均明显多于正常儿童。
一般而言,年幼儿童行为多带有冲动性、注意力较分散、好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父母的训练下就渐渐地学会控制自己的行动,但也有一部分儿童发育可能较慢,父母和教师若不了解这种发展上的个别差异,给予过早的强迫性教育,或者说对儿童的要求期望过高,超过了儿童实际所能承受的紧张与压力,就有可能诱发或导致抽动症,应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高度重视。
调整环境,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健康生活,父母良好的榜样作用,正确教育方式以及教育调整,包括学校对患儿的教育对策、教室环境、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的调整等均为综合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现如今患有抽动症的患儿越来越多,抽动症患儿的增多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现儿童抽动症决不能忽视,应该及时的进行有效治疗,以免给孩子带去更大的伤害。在治疗抽动症之前必须弄清抽动症的病因。从病根上解决问题。
宝宝骂人如何教育
1.淡化处理。
年幼的孩子还不可能真正理解所说的脏话中影射的不健康的内容,更没有意识到说脏话、骂人有什么不对。假如家长对此不予大惊小怪,而是悄悄注意孩子举动,他也许不会再重复说脏话了。反之,家长的惊骇和愤怒、旁人的发笑和怂恿,会引起孩子对自己所说脏话的注意,让他觉得脏话具有刺激性和伤害性,待到他愤怒、兴奋时,便会口出脏话来攻击他人。
2.教会孩子用恰当语言表达情感。
家长和老师要经常教育孩子懂得这样一个道理:骂人,是无助于解决矛盾和冲突的,聪明的孩子应该运用幽默、机智的语言来化解对方的敌对情绪,同时也使自己的心中怒火平息,减少心理压力。
3.耐心说服教育。
娇声怪气、用词污秽、病语连篇等,都是孩子们使用语言中应该避免的弊病,一旦发现,应随时帮助孩子矫正。例如:这句话听起来很难听,这不是一个好孩子要说的话。好孩子是不能说脏话的,你看,爸爸妈妈和老师都不说脏话,是吗?。大家都不喜欢这句脏话,如果别人骂了你,那是他的不对,你不应该骂他,因为你要做一个文明懂礼貌的孩子。你看,你骂人,别人多不高兴,今后再别骂人了,好吗?
4.必要惩罚。
如果孩子骂人、说脏话屡教不改,家长和老师应该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首先要让孩子认错,向被骂方道歉。其次,让孩子把我保证再不骂人这句话抄写几十遍。另外,取消孩子的某些权利,如取消奖励和有关活动计划等等。
5.以身作则。
家长要以身作则。儿童是通过模仿来学习语言的。因此,他们最初接触的成年人,如父母或祖父母,常常是他学习、丰富语言的主要榜样。如果家长经常口出秽言,对待邻居、同事的态度恶劣,当然也就别想指望孩子语言美。
教育孩子应该注意10要和10不要
一、要循循善诱,不要急功尽利。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教育孩子不可急于求成,不可急躁,要循序渐进慢慢引导,培养孩子是个漫长系统的工程,需要掌握火候“煨炖”而不是“快餐”,欲速则不达。
二、要言传身教,不要指手画脚。
凡是要求孩子作到的事,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事必躬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不愿作的事要求孩子去作何尝能有说服力。知其不可而为之会适得其反。
三、要和颜悦色,不要声色俱厉。
与孩子说话要心平气和,尽管孩子作错了事,也不要声嘶力竭地大吼大叫,要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说服教育,效果会更佳,会达到预期的目的。方法得当定会事半功倍。
四、要平等互敬,不要居高临下。
孩子虽小但必定是家庭的成员,所以要平等相待,给孩子发言权。在孩子面前父母要降低“高度”,不要家长制,不要凌驾于孩子之上,不管自己的话是否正确,一味地要求孩子言听计从,孩子会有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孩子会口服心不服。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尊重孩子就是维护自己的尊严。父母有尊严孩子才会心悦诚服。
五、要因材施教,不要盲目随波逐流。
当今社会校内校外地上“地下”各类辅导班数不胜数。不要盲目投资让孩子参加各类辅导班,辅导并非多多益善,要深思熟虑根据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孩子打开一扇知识之窗。让孩子有兴趣欣赏窗外的“风景”。有兴趣才能把所见所闻收藏在心里。
六、要删繁就(简)减,不要施加压力。
父母应该作孩子的调压器,适当为孩子减压,作到适可而止,适度而止。要劳逸结合。多引导孩子读一些内容健康的课外读物,给孩子一片自由想象的天空。拓宽孩子的思维开阔视野,让孩子多动手多动脑多实践,能力比分数重要得多。
七、要为人师表,不要放纵自己的言行。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自己的言行不知不觉地隐藏在孩子的视线中,在孩子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孩子在家庭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成长,所以在孩子面前千万不要忘了“师道尊严”啊!切记:孩子长大后就成了你。
八、要尽心尽力,不要尽“薪”尽力。
如今对孩子的培养教育确实引起了诸多父母的重视,不吝啬为孩子智力投资,希望投资。但却忽略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盲目投资不但不会达到预期目的,而且会事倍功半,把对孩子的希望寄托于金钱之上是一种畸型教育。并非是投资就能换来孩子的好成绩好品格,可怜天下父母“薪”,所以尽“薪”不如尽“心”啊!为了孩子的前途还是尽心尽力吧!
九、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培养教育孩子要从一点一滴作起,要从零作起,要从自己作起。孩子是家庭中的一颗希望的幼苗,需要父母精心地呵护培育,润物细无声地注入心血,细心地观察长势不断剪枝,方能成长为参天大树。所以培养教育孩子是个既简单又深奥,既系统又艰巨的“慢”的艺术学科。不要操之过急,只需要一份耐心。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而今迈步从头(越)阅,耐心地陪孩子一起成长。要坚持不懈,坚持就是胜利。
十、要未雨绸缪,不要“亡羊补牢”。
当一个生命孕育在母腹中时,为人父母者就要认真地思考,作好心理准备,如何作一个合格的父母,培养教育孩子要赶早,学令前教育不可忽视,要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成功的最好“导师”。要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因为早期教育不单纯是提高孩子的智力,更重要的是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其“亡羊补牢”一筹莫展,乞哀告怜,发出一声叹息,不如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用心血浇灌孩子的成长吧!小而言之,是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大而言之,是为国家教育之海更加波澜壮阔,输送一朵精美的小浪花。
教育孩子是时代赋予给父母的重任。并非要求父母们都能引经据典,句斟字酌地教育孩子,因为每个作父母的阅历、层次、职务都千差万别,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只希望父母们能尽心尽力尽职尽责,配合学校作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为自己更为社会。一言以蔽之,教育孩子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不要只用语言教育来教育孩子
1.以身作则
很多时候,语言的教育是空洞无力的,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总是很烦这种语言教育,所以这时候父母就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例如当父母教育还做人一定要善良,那么就应该在遇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伸手去帮助他们。如果教育孩子要具有责任感,那么父母在自己犯错时,要及时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要为自己的错误买单总之父母想要孩子具有的好的品质,那么就必须让你跟孩子看到父母好的一面。
2.借助他人
教育孩子,并不是一定要父母亲自去做,有些情况可以用他人进行教育。父母可以在孩子身边说一些别人的好行为;或者是带孩子去看一些具有一定意义的电影。还可以通过先进的事迹和英雄故事教育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明白别人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孩子明白了,以后也就会萌生出好的想法,从而做出好的行为。
3.动作暗示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过于直接的鱼鱼奥会伤害到孩子,会让孩子感到伤心和难为情。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避免语言教育,而是通过一些动作的暗示。如果孩子起得晚了那么父母不要大声责骂孩子,而是让孩子看看表,暗示孩子已经很晚了。其实是有时候,动作比语言更有说服力。
4.表情教育
如果孩子做事情做得非常棒,那么爸爸妈妈可以露出微笑,表示表扬孩子,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情,那么父母可以瞪大眼睛或者给孩子一个不快的表情,让孩子明白最忌做错了。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
不要轻易体罚孩子
体罚孩子这种行为是要不得的,也是家长教育孩子失败的表现,可能一时的惩罚可以起到威慑的效果,但是后期不利的影响更为严重,所以不管孩子犯什么错误,都不要轻易的体罚孩子。
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教育孩子是需要足够的耐心,有时候孩子总会问你各种各样奇怪而幼稚的问题,这时候不要嫌孩子烦或者啰嗦,一定要耐心的给孩子解答,并趁机会教育一番。
需要了解孩子的想法
很多时候家长都会站长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觉得孩子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不合理,有时候应该学会换位思考问题,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当时是怎么想的,只有了解孩子的想法时,才能够有效的引导和教育孩子。
要学会跟孩子讲道理
在孩子面前,把身上那种我是父母,你就要听我的那种想法收一收,要学会跟孩子讲道理,而不是通过暴力或者命令让孩子折服。
把孩子当朋友一样看待
有时候不要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什么都要听自己的,可以把孩子当成亲密的朋友,相应的,孩子也会把你当成亲密的朋友,有什么事都会跟你说的。
用鼓励替代批评
在生活中要学会常常鼓励孩子,就算孩子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也不要去责怪或者批评孩子,要常常去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用孩子的语言进行交流
跟孩子沟通的时候,有时候用孩子的语言跟孩子沟通带来的效果会更好,而且有时候孩子也不能够完全理解大人说话的意思,用孩子常用的语言进行交流,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
有些事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
在一些小事或者无关痛痒的事情上,同时又跟孩子有点关系的时候,可以尝试去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和感情。
注意事项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要,这会影响孩子以后的性格和发展;
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话,记住,不要一味批判;
让孩子懂礼貌
一个没有礼貌、举止粗俗、不尊重他人的人,在工作中很难获得尊重和同事的友好协作。在生活中也不易获得友谊和自信,因此往往缺乏幸福感。要想使孩子成长为有所作为的人,父母应就让孩子从小懂礼貌,讲友谊。
让孩子懂礼貌,最早便是让孩子学会同人“打招呼”。问候语虽然都很简单,但要让孩子养成习惯并主动说出,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如果孩子主动叫人或使用文明用语,做父母的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知道懂礼貌的孩子是人人喜爱的。
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懂得尊重长辈尤其是老年人。这点当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如果当父母的对长辈就不尊敬,不孝顺,孩子就不可能学会尊敬老人。
带孩子到别人家做客时,要教育孩子不要大声喧哗,不要狠抓主人递过来的糖果,和主人家小朋友要友好相处。在做客处一定不可去拉别人家的抽屉或翻别人的柜子,也不要到主人家的卧室特别是床上打打闹闹。
在公共场合,要守秩序,说话文明,乘公共汽车时,如果有人起来让座,一定要让孩子说谢谢。如果当你们下车时,让座者仍然站着,就要打声招呼请那人回坐。有些年轻的父母,抱孩子上车后,见到有人让座,吭都不吭一声就坐下,这给孩子的印象就是上车后,就应该有人站起来,如果没有人站起来,就会又哭又叫。
在公共场所要教育孩子不要大声喧哗,养成平静回答及表述自己意见的习惯。
有礼貌,表现在遵守各种社会公德,当父母的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他人的态度和所做所为,常常影响孩子以后对人的态度和行为举止。此外,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日后的为人。比如,父母粗鲁,孩子就往往不会文静,父母不尊重孩子,孩子也往往不会尊重他人。
为了孩子今后的幸福,教育孩子成为有教养、有礼貌的人是十分重要的。记住这要在3岁前就开始。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自私心理
现在,孩子已经不自觉地成了家庭的“小皇帝”,时间久了,便形成了自私的性格。这就提醒家长们,在把希望和爱倾注于孩子身上的同时,要防止他们滋长自私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心理要健康发展,需要拥有一个和谐安定的家庭环境。和谐的家庭环境需要有以身作则的父母。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这充分说明以身作则的重要性,父母的行动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教育孩子诚实,家长应该首先做到诚实守信。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父母)和儿童谈话的时候,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执行教育工作。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教育着儿童……”宋庆龄女士也曾经说过:“成年人之间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大人骗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学会了欺骗……因此,父母要以自身的优秀品质来影响孩子、引导孩子,使孩子成为一个诚实,正直,有高尚品质的人。强调“身教”的重要性,并不是说可以忽视言教,身教与言教密切结合,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正处于从本能走向自觉的阶段,是人的心理和性格开始萌芽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为幼儿创造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今后的心理和性格的造就,具有很大的决定作用。
如何树立父母威信
一、父母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修养是个体文明程度的表现,有的家长威信的失落,是因为他的个人修养较差,如对人对事口出粗言,动辄大打出手。我在心理咨询中多次见到这样的家长(父亲居多)。修养的外延很广,针对教养孩子而言,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以身作则;父母说的和做的是否一致,是最重要的修养。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潜移默化”。如果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却没做到或说话不算数,家长的威信自然摇摇欲坠。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一般会被看作人格特征,如果孩子觉得父母人格良好,自然就会敬重你、崇拜你。
二、父母一定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教育能力。现在的社会迅猛发展,每个人都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家长不学习,就无法与孩子共同提高,那么,孩子嫌你“不懂”、“背时”便在所难免了。家长能力强,工作出色、家庭管理得井井有条,父母的自我发展良好,往往也会让孩子佩服。
三、不断提高教育艺术。父母要让孩子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孩子:对牵涉到孩子的事,能够先耐心倾听他的话;随着孩子年龄阶段的变化,不断转变与孩子接触、交流的态度,越来越民主、平等(特别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前后,家长一定要及时注意这样的转变);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让他们有自己的隐私。其次,力求做到对孩子爱而不骄、严而不厉,管得有理,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我想这样的父母一定会有很高的威信,教育也一定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当然,任何人都不可能永远正确,拥有较高素质和教育艺术的父母也难免犯错误,但只要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敢于向孩子道歉,你的威信不仅不会打折扣,反而还会有所增进。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孩子才有了心里支柱,才不怕吃苦受累,经得起挫折。
教育孩子要正确认识自己,有自知之明。既不自卑,也不自负,仅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孩子才能正确为人,有效处事。
孩子知识比较贫乏,经验不足,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还不能够全面看待问题,往往爱钻牛角尖,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增长知识,教会孩子正确认识事物,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够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教育孩子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能够冷静、理智的处理问题。
家长要指导孩子科学用脑,劳逸结合,学习一节课就要休息一下,打打球、玩玩玩具等等,这样可以减轻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增进身心健康。
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会与人交往,孩子在参加集体活动中,孩子可以多交朋友,在集体中认识自己,学会与人相处,有时可以把自己的不快给朋友讲一讲,消除自己不健康的心理。
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自己首先要心理健康,如果家长心理存在不健康的因素,往往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所以,家长要努力塑造自己良好的性格,保持心理健康,在孩子的心目中要树立起正面的、可爱的形象。
父爱有利于孩子的人格健康
一、有利于孩子的心智发育。
许多调查材料表明:缺乏父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发育要差。父亲长期不在家,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据研究,一天与父亲接触至少两个小时的男孩子,和一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6小时的男孩子相比,前者不仅更聪明,而且人际关系处理得更融洽。
二、有利于孩子人格健全。
母性教育是必要的,但又是不全面的。母亲的细腻、温柔、善良,有利于孩子“柔”的性格成长。但父亲的勇敢、坚强、果断,有利于孩子“刚”的性格形成。刚柔相济才是健全的人格。有人认为男孩子由父亲带,女孩则应该由母亲带,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如果只实行母性教育,那么男孩子就很难以父亲为楷模去开始他男性生活之路;女孩子就很难了解男性的生活状态
三、有利于孩子对生活的全面体验。
如果一个人,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只生活在男人圈或女儿国,他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全面的。一个人形成畸形性格,与他儿童时期对世界的片面观察有密切联系。母亲更容易溺爱、迁就孩子。父爱则相反,是一种深沉、严肃的爱,父亲更多地考虑孩子的未来。失去父爱的孩子大多缺乏自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意志薄弱;长大以后,碰到一点问题都会不知所措。
至于父亲怎样教育孩子,主要做到:以身作则,创造环境,沟通交流,期望鼓励。
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创造环境则没有引起很多人足够的重视。孟母三迁,讲的就是环境的重要。很难想像,一个在麻将桌旁长大的孩子,以后不爱打麻将。经常和孩子交流沟通,培养孩子的交际、表达能力和民主的习惯。成功的人都是鼓励出来的,也是父母期望出来的。
如何预防儿童糖尿病
儿童肥胖和糖尿病密切相关,因此预防儿童糖尿病还要从肥胖入手,合理安排儿童的日常饮食,既要保证张身体多需要的营养,又要避免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家长应该肩负起主要的责任。从小就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当然要学会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不要以为孩子想吃什么就给买什么是对孩子的爱,溺爱可能导致糖尿病,这是十分可怕的事情,会毁掉孩子的一生。孩子的饮食要多样化,避免吃太多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肯德基、麦当劳、可乐已经成为当下儿童的最爱,一定要少吃。同时,儿童一定要多参加运动,不仅有利于长身体,还会控制体重。
儿童糖尿病往往被忽视,而且很容易导致误诊。所以,及时发现儿童糖尿病症状,如尿频、体重迅速下降、多食、疲乏无力等,则应该带着孩子到医院接受血糖检查,切勿拖延。
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常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同时在教育孩子时也一样,你了解你的孩子吗?孩子的习惯和特点你要不断的观察把孩子的优缺点分析出来,在优点上鼓励和支持孩子去做,在不良的方面要引导和开导孩子。常见的类型的几种孩子的表现和教育方法如下:
第一类孩子表现:
上课不用心听讲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对此类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说,“那是学校的事,不该我来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边。”实际上,练习孩子用心听讲,要从日常糊口入手,由于糊口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紧密相关的。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父母要练习让孩子听一遍就马上做到.其次,在糊口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练习孩子的听话能力,如铺排三、四件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家长观察孩子是否如斯.再次,家长要有意识地练习孩子的留意力,和孩子讲话,一定要让孩子看着你的脸听.第四,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一些听讲的小窍门第五,家长应尽量要求孩子复述课堂内容,或谈上课中印象最深的题目。
第二类孩子表现:
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讲究吃穿,有的上学要坐摩托车、三轮车。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告诉他们自己孩子时代的糊口经历和故事.其次,家长要把家庭收支计划告诉孩子,并适当征求孩子的意见.再次,有效地教育孩子计划用钱,并用典型事例来教育孩子。
第三类孩子表现:
精力过剩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智慧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轻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其次,要适当放手,管教适度。管教若太严,与他们性格分歧错误劲,就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流动时间和空间。
再次,耐心教导:即耐心教育与疏浚沟通,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抛却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第四类孩子表面:
具有严峻惰性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功课不完成或抄袭,造成考试交白卷或作弊,糊口散漫。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以平时的家务事开始练习,不要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其次是匡助孩子制定计划,并加强督促检查。三是父母要以身作则,事事起表率作用。四是要从孩子力所能及的日常小事上培养勤劳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坚持练习。
第五类孩子表现:
对长辈教育抱无所谓立场的孩子。此类孩子对父母,师长的教育,充耳不闻,当耳边风。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师长的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教育,消除他们的“敌意”,使他们愿意服从教导.第三要给孩子以说话的权利,让他说原因,说理由,哪怕是不准确或不真实。
第四要多一点宽容,教育之后,还会做错事,要给予改正的机会,要耐心,要等待。第五是教育孩子的语气要坚定,父母两人说话口径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不认为意,有的轻描淡写,有的各唱各的调,这都不利于教育。
所以,父母和家庭教育孩子是最重要的,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坚持和仔细观察,不断开导和引导,不要为了方便把孩子放到学校管理自己就觉得什么事也没有了,这样是错的,家庭和父母是孩子第一启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