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撒谎怎么办 以身作则
孩子厌学撒谎怎么办 以身作则
如果作为家长的你,每天都是无所事事,瘫在沙发上,书永远是放在书架上一动不动孩子天天看到“好学”的你,怎么会爱学习呢?身教胜于言传,人都会只看你的行为,而不会听你说了什么。
孩子撒谎怎么办
每个孩子都是要通过成长才能知道身边的事物,懂得正确的道理。因为是孩子,所以在表达能力上的时候往往会有些欠缺,而容易说谎。每位家长从小就会孩子教育不要撒谎,但是几乎没有几个小孩是从来都没有撒过谎的,那么面对孩子撒谎,到底该怎么办?家长们到底该怎么去做呢?
面对这个问题,给大家提出几点观点和建议:
要知道孩子因为什么撒谎
很多孩子撒谎并不是因为要去欺骗别人,而是在面对突然的指责或者是家长质问的时候,一下不知道该怎么去回答,就想逃避去面对事实,从而去撒谎。在孩子看来,他只是在自己的立场上保护自己,比如把吃早点拿去买玩具了,结果跟家长说自己吃了早点。
对于这个情况,家长要先去了解下孩子的问题,心平气和的跟孩子沟通。例如:当家长知道了孩子把吃早点钱用去买玩具了,家长可以跟孩子说:“这是给你买早点的钱,而不是给你买玩具,想要什么玩具可以跟我们说,不能骗我们,不吃早点是不行的,到时候上课会饿肚子哦,对身体也不好。”好好的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自己反思。
不要去打骂孩子
在生活中,很多家长会因为一些原因去惩罚孩子,让孩子都不敢诚实回答家长的问题。例如:孩子每次的考试成绩。有的孩子成绩并不是那么好,试卷发下来拿给家长看,一些家长可能会骂孩子,甚至有些脾气比较暴躁的家长会动手打孩子,给孩子造成身心伤害,之后孩子就不敢说实话,为了免受到惩罚,渐渐地孩子就会撒谎了。
其实家长可以换个正确的方式去对待这个问题,不能用太极端的方式,尤其是体罚孩子。当孩子把试卷给家长看,家长不要因为分数而去责怪孩子,反而更应该去鼓励孩子,然后看孩子在试卷哪一块出现的错误并一起分析问题,这样孩子就不会去撒谎说没有考试,会跟家长说实话还会更加努力去学习。
家长要以身作则,做个好榜样
当发现孩子第一次撒谎的时候,家长要给予重视。很多孩子撒了一次谎那么就会撒第二次,第一次撒谎顺利的蒙混过去,就会接二连三下去,这个情况很严重,家长不能不管,这样孩子的胆子就会越来越大,逐渐不惧怕去撒谎。
因此,家长就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对于撒谎这个情况,家长要严肃的教育孩子,要求孩子不许去撒谎,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跟朋友在一起不可以作比较,吹牛,夸大自己;借用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别人的同意,用完及时归还,不可以带回家;考试结果不管好与差,都要告诉家长,不能欺骗家长谎报成绩。
在日常生活当中,家长应该在培养孩子的同时要关注孩子的自身承受力,教育孩子不要撒谎,多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孩子就不会去撒谎啦!
儿童心理 孩子四种行为意味着什么
1、拒绝吃饭
专家提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如果出现厌食现象,可能是孩子的情绪出了问题,家长应认真对待。如果对此忽视,就有可能发展成饮食节律紊乱。作为父母,此时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吃饭,而是应该经常改变饭菜的种类,鼓励孩子帮你做饭,帮你准备他爱吃的饭菜。如果他在饮食方面的不良倾向持续很长时间或体重减轻很多,应及时看医生。
2、说谎和欺骗
5岁左右的学龄前儿童有时会撒谎,但他们通常并不知道他们行为的后果。大一点的孩子在已经能够分清真假的情况下也会撒谎,这大多数是因为他们受到很多的压力。如果你的孩子听到你吹嘘自己停车没付费,或撒谎以避开工作会议,你要小心自己在树立坏榜样。好把诚实的重要性和说谎的后果讲给孩子听。如果说谎已成了他的一种习惯,你就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了。
3、攻击性行为
每个人都知道咿呀学语的孩子也会发脾气,但这些行为总是古怪的。语言能力有限的儿童,减轻压力的唯一方式就是咬、激怒或欺负他的玩伴。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虽然和电视上的暴力情景不无关系,但孩子的愤怒更可能源于心情压抑,这就是说,你应该尽量少一点地告诉他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否则只能增加他的压力,因为孩子需要无忧无虑地玩耍,做自己想做的事。
4、过度忧虑
孩子看到电视里飓风灾难的报道后而害怕飓风是情理之中的事。同样,学生害怕临近的考试也是正常的。但如果他们害怕所有的人和事就不正常了,他们越感到软弱无助,害怕的东西就越多。
手机对孩子的危害 家长要以身作则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通过孩子就能折射出来。很多孩子沉迷手机,更大的原因是家长没有做好榜样。
现在很多80后、90后的家长都是手机控,路上玩手机,吃饭玩手机,上厕所玩手机,睡觉前也玩手机。 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也会有样学样,把手机当成宝。
当家长知道这些危害后,在孩子使用手机后,家长立即抢走,孩子会表现出反抗情绪,2岁前,智能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不要直接接触。
满3岁以后,可以适当使用智能手机,这就需要父母对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和频率进行一定的管控。
已经使用智能手机频率较高的孩子,家长应引导在使用时间上逐渐减少,缓解并降低孩子反抗心理,家长在孩子面前也应该尽量不使用手机。
使用智能手机的内容也有限制,防止孩子上瘾,避免连续观看视频和反复玩一个游戏。孩子独自一人使用手机时,父母要提问孩子看的什么视频或玩的什么游戏,提高互动性,刺激孩子的右脑发育。
客观的说,智能手机的虽然有很多的弊端,但已经无法避免去使用它,而且它在教育和空间模拟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不必过于严厉地制止,合理辅助地使用手机,为他们创造一个愉快的环境也是必要的。
神经心理发育问题有哪些
1、拒绝吃饭
专家提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如果出现厌食现象,可能是孩子的情绪出了问题,家长应认真对待。如果对此忽视,就有可能发展成饮食节律紊乱。作为父母,此时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吃饭,而是应该经常改变饭菜的种类,鼓励孩子帮你做饭,帮你准备他爱吃的饭菜。如果他在饮食方面的不良倾向持续很长时间或体重减轻很多,应及时看医生。
2、说谎和欺骗
5岁左右的学龄前儿童有时会撒谎,但他们通常并不知道他们行为的后果。大一点的孩子在已经能够分清真假的情况下也会撒谎,这大多数是因为他们受到很多的压 力。如果你的孩子听到你吹嘘自己停车没付费,或撒谎以避开工作会议,你要小心自己在树立坏榜样。最好把诚实的重要性和说谎的后果讲给孩子听。如果说谎已成了他的一种习惯,你就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了。
3、过度忧虑
孩子看到电视里飓风灾难的报道后而害怕飓风是情理之中的事。同样,学生害怕临近的考试也是正常的。但如果他们害怕所有的人和事就不正常了,他们越感到软弱无助,害怕的东西就越多
教育孩子要先学会以身作则
孩子总是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婴儿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位老师就是他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的言行、爸爸妈妈的性格、爸爸妈妈为人处世的准则都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不断渗透到孩子的思想深处。许多离家在外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那就是在生活中遇到一些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决定的事情时,首先就会想到的求助自己的父母。有时候会怕爸爸妈妈担心,而刻意隐瞒着很多困难,但还是会设想要是父母遇到这样情况该怎么做。
爸爸妈妈对孩子影响是很大的。因此一家人总会表现出很多共性。要是家中的长辈待人热情,则家庭成员也待人比较热情:要是家中的长辈刻薄吝啬,则家庭成员的思维习惯则常常会向刻薄吝啬。由此可见,爸爸妈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爸爸妈妈的一切都会成为孩子的榜样。
每个人都会有求好心态,希望自己的明天会更好,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比自己幸福。但是,不要忘记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要是爸爸妈妈只是将目光盯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一切都过分追求完美却无视自己身上的瑕疵,那么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利的。爸爸妈妈当你们要求孩子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自己是否也能达标,不然孩子就会提出疑问,你们要我做到,你们自己能做到吗?若你们都做不到,孩子又怎会信服呢?
心理发育问题有哪些
1、拒绝吃饭
专家提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如果出现厌食现象,可能是孩子的情绪出了问题,家长应认真对待。如果对此忽视,就有可能发展成饮食节律紊乱。作为父母,此时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吃饭,而是应该经常改变饭菜的种类,鼓励孩子帮你做饭,帮你准备他爱吃的饭菜。如果他在饮食方面的不良倾向持续很长时间或体重减轻很多,应及时看医生
2、说谎和欺骗
5岁左右的学龄前儿童有时会撒谎,但他们通常并不知道他们行为的后果。大一点的孩子在已经能够分清真假的情况下也会撒谎,这大多数是因为他们受到很多的压 力。如果你的孩子听到你吹嘘自己停车没付费,或撒谎以避开工作会议,你要小心自己在树立坏榜样。最好把诚实的重要性和说谎的后果讲给孩子听。如果说谎已成了他的一种习惯,你就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了。
3、过度忧虑
孩子看到电视里飓风灾难的报道后而害怕飓风是情理之中的事。同样,学生害怕临近的考试也是正常的。但如果他们害怕所有的人和事就不正常了,他们越感到软弱无助,害怕的东西就越多
儿童教育方法
家长以身作则。家长想教育好孩子,必须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比如吃米饭时家长想教孩子勤俭节约,不浪费一粒米。自己首先要保证把碗里的米饭吃干净,一粒也不剩,这样即使不给孩子说,时间长了孩子也会跟着学的。
可以训斥但不要体罚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随意就体罚孩子,这样反而给孩子造成阴影。而是应该首先予以劝说和训斥,比如孩子耍脾气把吃的好好的馒头扔掉了,家长应立即要求孩子捡起来,否则不让他吃饭了,并告诉他再扔馒头就罚站。这样孩子一般会自觉地捡起馒头。
多鼓励夸奖孩子。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的,有时候一句责备的话能让他难受很长时间。相反多鼓励鼓励他会让孩子干劲十足。比如孩子帮家长擦桌子了,家长就要使劲的夸一夸孩子,说:你真棒!真勤快!谁也没有XXX懂事。这样孩子会非常高兴,还有可能去接着帮忙拖地了。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很多时候孩子都会把父母当做自己的榜样,如果你做事情都不能专心,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又怎么能要求孩子专心呢,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相信不久孩子也会变得很专心。
孩子厌学撒谎怎么办 与老师合作
孩子的学习一大半时间是在学校进行的,有些时候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比家长还要大。
家长一定要与老师密切沟通,关注孩子的情况,找到孩子厌学,撒谎的原因。
教育孩子要先学会以身作则
脾气大,随时发火。任何人都是有情绪的,但是我们应该努力做情绪的主人,而不是情绪的奴隶,遇到事情,首先告诉自己冷静,先思考一会,想想有没有发火的必要!
没有礼貌,出口成脏。很多父母有一些不好的口头禅,以为这种事情很小,孩子不会学,殊不知孩子天天听很快就会形成习惯,渐渐形成了“没教养”。
总是爱说谎。以为自己挺聪明的,把世界上其他人都给骗住了,殊不知最终骗来骗去骗得是自己。答应孩子的事情总是一拖再拖,慢慢的孩子也不相信你了,孩子也学会了撒谎。
做事拖拉,没有时间观念。总是把事情放到最后一秒再去做,结果还做不好,还不如把时间留的充足,事情还不耽误。
不遵守交通规则。这个是最常见的,孩子没有自己的分辨力,往往以为父母做的就是对的,这样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整天对着电脑或者是手机。多花些时间和孩子交流,无论做什么,或者简单的陪伴着就挺好,让孩子感受到您的爱,不要把太多时间浪费在朋友圈上。
从不读书。孩子的读书习惯应该从小就培养,父母以身作则,孩子不用教,自己都会喜欢上读书。
不喜欢运动。运动可以让人有个好身体,有个好身体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和学习当中去。平时可以和孩子一起运动,会为生活增加很多乐趣。
孩子厌学撒谎怎么办 主动沟通
要主动与孩子交流,通过沟通,发现孩子厌学的原因,同时告诉孩子,撒谎所带来的恶性后果,如果是由于学习落后造成的,可以告诉孩子,成绩并不是第一位的,品德才是。
孩子骂人说脏话怎么办 以身作则,关注环境
很多时候,孩子看到、听到大人一些不经意的行为或言语,就会想要模仿,因此当小小孩说出脏话的时候,爸妈应审视自己(或孩子的主要照顾者,例如长辈、保母)是不是曾在孩子面前说过这样的话,而被复制了下来。
身教对孩子的行为模式影响很大,在孩子面前谨言慎行是现代父母非常需要注意的。
开始上学的孩子,爸妈除了提醒学校老师要多注意同学之间是否有说脏话的情形,也需要常常教育孩子判断是非,不应有样学样,染上恶习。
儿童早上喝牛奶好还是晚上好 喝牛奶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早上喝牛奶有早上喝牛奶的益处,晚上喝牛奶也有其优点,建议最好每天早晚一杯牛奶,家长最好以身作则给孩子养成这样的饮食习惯。
撒谎的小孩要揭穿吗
记得之前在上家长工作坊的时候,有一位爸爸讲了关于孩子的一个行为很让他无法容忍,那就是撒谎!他是这样描述的:他的孩子7岁了,男孩,上小学一年级。作为爸爸,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诚实的品质,所以总是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许撒谎。如果撒谎就会受到惩罚,基本上爸爸要打孩子。但是爸爸会发现,即使惩罚体罚孩子好像也不能遏制孩子撒谎的习惯,最不能让爸爸接受的是,孩子越来越大胆地去撒谎。有一次,晚上孩子上床要睡觉了,爸爸会到他房间检查孩子是否洗脚了,因为爸爸要求每天睡觉前必须洗脚,爸爸问孩子“洗脚了吗?”,孩子说“洗过了呀”,爸爸转身要出去,孩子却如无其事地去脱脚上的袜子,爸爸马上追问,“为什么洗好脚了,还在脱袜子?”孩子楞在那不说话,爸爸的火气“腾”地一下就起来了,爸爸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撒谎!爸爸冲上前打了孩子一巴掌,叫到“我告诉你,我最讨厌撒谎的人!你为什么要撒谎?不管发生多么严重多么不堪糟糕的事情,都不能撒谎,你知道吗?”孩子低着头一句话不说。
我相信还能举出自己的孩子关于撒谎的不同的例子,但我们会发现相同的一点,那就是,父母通过揭穿孩子的谎言来让孩子感到难堪和羞愧,以此希望能够改掉孩子的撒谎的习惯,但是却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很是奇怪。 我们来想一想,自己在一生中有没有撒过谎,应该都有撒过吧,那么有我们说的善意的谎言吗?我们家长总是因为要求孩子拥有自己都做不到的美德而生气愤怒,而且会说就是因为自己没有才希望孩子有! 我这样说的目的不是想以此来说明孩子撒谎的合理性,而是想说明有一些关于撒谎的常识,孩子为什么撒谎?撒谎背后的信息是什么?家长必须要了解的,这样才有助于家长去纠正孩子的这种行为。好的,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1,孩子通常撒谎是和成人有着相似的感受,那就是当我们觉得受到了威胁,陷入了困境,为了避免这种要被拒绝的感受,我们孩子就撒谎了,这样会让我们感觉事情因为这样而会更简单和容易。2,孩子选择总是撒谎,那是因为在我们告诫过孩子后,孩子意识到错误的行为后,为了避免受到批评指责和惩罚,孩子的这种防御机制自动开启,形成不断撒谎的习惯。3,当父母成人发现孩子的撒谎的行为,家长会上升到孩子品行道德的高度和层面,孩子并没有意识到什么是“撒谎”,孩子产生道德的概念是要到13岁,所以13岁之前,孩子还没有道德的认知,家长的长篇大论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4,孩子在3,4 岁的时候会将现实和幻想联想混到一起,没有对真正现实的认知,总是会编造很多没有发生的幻想,想编一个故事一样,而且会产生模仿,一个孩子说出编造的幻想,另一个孩子也会模仿附和这种幻想也发生在自己身上。在这个年龄是正常的,这不是撒谎。这是家长要了解的常识。多年前,美国的一家幼儿园发生过一起案件,在中班里,一名男老师被孩子叙述给家长的事情而告上法庭,说男老师摸她的小屁屁,在取证过程中,这个班的孩子被问到男老师是否摸过自己的小屁屁,有一个孩子说摸过,其他小孩竞相都说也摸过自己的,这样班里30个孩子有20多个说的都一样,最后导致无法取证。这个事例也是在说明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会将现实与幻想混为一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