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宝宝如何正确喝水
不同年龄宝宝如何正确喝水
1.6个月以内的宝宝
6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一般不需要额外喂水。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宝宝,只要奶量充足,一般也不需要喂水。但是,由于奶粉中蛋白质和钙等高于母乳,有的宝宝可能会表现出“上火”,如便秘等,所以可以在两顿奶之间少量喂水,具体加水也没有标准,根据个体具体情况酌情调整,例如,按照奶与水的比例为100:20左右喂水。
6个月以内的宝宝总适宜摄入量为700毫升,新生儿只要奶量充足,小便次数(6-8次/日)和颜色正常(淡黄)就提示体内不缺水,给宝宝喂过多的水反而增加宝宝的肾脏排泄负担,甚至影响奶量。
2.6个月到1岁的宝宝
宝宝满6个月以后就可以少量饮水,发热、腹泻或天气热时需要注意补充水分,尤其是宝宝颜色加深变黄及小便变少时。如果宝宝不喜欢喝白开水,也不必须着急,只要水的总的摄入量每天达到900毫升一般不会缺水,水果和饮食中的水也是算作总摄入量里。
3.1-3岁的宝宝
1-3岁以后的幼儿,水总适宜摄入量为1300毫升,每天可以安排点白开水,一些清淡低盐汤类或羹类也是不错的选择。
4.3岁以上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水的摄入量也在增加,4岁以上儿童,每天就可以饮水800毫升左右。
不同年龄宝宝喝多少水
通常我们可以根据年龄和体重来计算每日的需水量,而宝宝每日的补水量等于需水量减去喂奶量。
宝宝年龄越小,需水量相对越多,喝水的次数也越多。你可以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体重来计算每日的需水量:
0~0.5岁宝宝需水量(ml):体重(kg)×173(ml)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每日的补水量=宝宝每日的需水量-喂奶量。应该分多次喂给宝宝,让宝宝养成爱喝水的好习惯。
0.5~1.0岁宝宝需水量(ml):体重(kg)×158(ml)
1.0~3.0岁宝宝需水量(ml):体重(kg)×128(ml)
1岁以上的宝宝,由于每天都会从饮食中摄取一定量的水分,如水果、米饭、汤等,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每天的额外补水量应控制在1200毫升左右。
温馨提示:只要宝宝的尿液淡黄或无色就说明他体内水分充足。不要为了让孩子喝水,而喂果汁或者饮料,一旦喝太多含糖分的“水”容易导致宝宝蛀牙哦!另外,秋季干燥,或是宝宝活动量大、出汗较多的话,妈妈可以适当增加饮水量。
不同年龄宝宝洗澡讲究不同
有一种老观念认为,不要经常给小宝宝洗澡,这可是不对的。宝宝的皮肤也会接触到外界的尘埃和细菌,除此之外,宝宝每1平方厘米的皮肤上,就有100~250个排汗的汗腺,这些汗腺排出的体内污垢也需要及时清除。
如果不及时清除体垢,就会影响细胞的新陈代谢,不利于宝宝体内的血液循环。 但是,给你的小宝宝洗澡可有许多讲究哦!给不同年龄段的宝宝洗澡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年龄宝宝洗澡讲究不同 (一)给哺乳期的宝宝洗澡 与其说给宝宝洗澡,不如说给宝宝“沐浴”更为贴切。这不是咬文嚼字,因为“洗澡”的重点在“洗”字上,要擦洗。
而“沐浴”的重点在于“浴”,要浸在水里泡。所以给哺乳期的宝宝沐浴时,切不可使劲地擦,一定要轻轻悠悠地抹。婴儿皮肤表层的角质还很柔软哟! 必备的沐浴用品:大浴巾、小毛巾(100%棉织软毛巾,干、湿用各1条),医用棉花球1筒,婴儿用沐浴露、洗发露各1瓶(不要用成人的),婴儿爽身粉、婴儿润肤露各1瓶(不要用成人的润肤化妆品)。 沐浴要点:小宝宝在进入浴盆前,先要清洗臀部。小屁股的周围、两腿间的皱褶处、大小便排便通道口,都要用温湿的棉花球蘸些润肤露轻拭轻抹。不要擦,棉花球用一处换一个。
用润肤露有利于抹去较难除去的油脂性排泄物和水溶性分泌物,优质的润肤露还有抵御细菌的作用。 洗好小屁股后,给宝宝包上尿布,再给宝宝脱衣服,裹上大浴巾进入浴盆。眼角、鼻梁、嘴巴、耳朵,这些地方都要用温湿的棉花球轻拭轻抹,每洗一个部位,换一两次棉花球。要注意的是,洗耳朵时,先要用一只干燥的棉花球轻轻塞入宝宝的耳孔,以防水渗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多大的宝宝可以吃盐 宝宝的辅食中加多少盐好
由于婴幼儿对盐的敏感度,远高于成人,食物中盐含量为0.25%时,成人觉得淡,婴幼儿吃着就咸了。如果不注意添加量,很容易养成重口味的宝宝。下面是育婴专家建议的,不同年龄宝宝食盐摄取量表。
6-12个月宝宝:1克以内;
1-2岁宝宝:2克左右;
3-4岁宝宝:3克左右;
注意!3岁前不给宝宝吃味精。若加了味精,盐就要减量。如果选择婴幼儿酱油,换算方法是,每15毫升酱油相当于1克盐。
宝宝睡眠时间标准
宝宝最佳睡眠时间要根据宝宝的年龄不同来考虑,按照正常的情况,宝宝年龄越大,睡眠时间也就越短,不过人体的“生物钟”晚上10点至11点将出现一次低潮,这时,人的体温、呼吸、脉搏及全身状态都处于一天的最低点。因此,睡眠的最佳时间应该固定在晚上9点到10点之间,宝宝在上小学前最好9点之前上床睡觉。养生之道网小编总结了以下有关的知识,愿给朋友们带来帮助。
宝宝睡眠时间标准
宝宝正常的时间一般是有差异的,具体为:
1岁以下宝宝正常睡眠时间:每天16小时
1岁以下宝宝需要的睡眠时间最多,大概每天16小时。睡眠是小月龄婴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段,因此,睡眠时间必须要保证。
建议:宝宝的睡眠问题大多是由于缺钙、白天受惊吓、消化功能紊乱造成的;也有孩子晚上睡不好是因为白天睡觉过多。对此,妈妈应注意给孩子补钙,科学喂养;还需尽量保证宝宝夜晚睡眠的完整,不宜夜间频繁喂奶或换尿布,尤其是后半夜,因为小月龄宝宝在后半夜分泌激素最快。
不同年龄宝宝的膳食结构
一、新生儿期
此时,由于孩子才离开母体,胃肠功能非常弱,因此营养的来源主要靠母乳,母乳是此期婴儿最佳的选择。因为母乳营养丰富,糖、脂、蛋白比例合适、宜消化吸收,且含有婴儿所需的各种免疫物质,可预防各种感染性与传染性疾病。此期一般不用添中任何食物。若无母乳或母亲因病不能喂孩子,应选择婴儿配方奶粉喂小儿,不宜用全牛奶等喂。
二、婴儿期
指生后1~12个月的孩子,此时婴儿的生长发育非常快,尤其是前半年,其体重可达出生时的2~3倍,除继续弱母乳喂养外,4个月后应逐渐添加辅食物,如面糊、米汤、菜汤、蛋、瘦肉、豆浆、饼干等,为1岁后逐渐断奶打好基础。此时添加食物应遵循下列原则: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并在小儿身体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添加。
三、幼儿期
指1~3岁的孩子,此期孩子们体格发育速度放慢,但脑的发育加快,因此饮食中应注意优质的蛋白质的供给,此时孩子的牙已逐渐出齐,但咀嚼功能仍差,不能与成人同进食物,孩子的食物宜细、软、烂、碎。每日应保持250~500ml牛奶或豆浆,并注意肉、蛋、鱼、豆制品、蔬菜、水果的供给。每日3次正餐加1~2顿点心。注意,此时孩子户外应增加活动,见识渐广,喜欢吃各种饮料,小食品,但小食品吃多了会导致孩子厌食,所以,应控制孩子吃零食。
四、学龄前期
指4~7岁的小儿,此时孩子的膳食已接近成人水平,主食可用普通米饭、面食、菜肴同成人,但仍要避免过于坚硬、油腻或酸辣的食物。饮食要多样化、荤素搭配,粗细粮交替,保证供给平衡膳食,饭后仍需添加水果,但是饮料与小食品同样尽量少用。
五、学龄儿童与少年
此期孩子饭食基本同成人,但膳食安排要营养充足,饭菜合宜,注意以下几点:
1.食物花色品种多:即有米面类,又要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豆、蛋、乳、肉、豆英、再加上大量绿叶蔬菜、水果。粮食仍应粗细粮兼有,副食荤素搭配,要保证营养的基础上经常变换花色以引起孩子的食欲。
2.三餐一点最合适,因孩子上午学习紧张,消耗大,早餐最好吃一些牛奶、豆浆、肉蛋类。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少吃零食,注意饮食卫生,进食时不看书、电视,集中思想吃饭。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许多孩子不喜欢吃菜,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从教育着手,使孩子明白吃菜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对其健康非常有利,女孩子可开导多吃菜,面色红、皮肤好,显得漂亮;男孩子可讲不挑食、偏食能长高。
不同年龄宝宝补锌食谱
栗子粥
原料:栗子、大米。
做法
栗子5个剥皮以后切碎。锅中加入水,放入栗子煮开后,再放入大米一把混合同煮,煮到熟烂,即可喂食。
蛋黄牛奶糊
原料:鸡蛋、牛奶。
做法
个鸡蛋放在水中煮熟(大致6分钟左右),取出蛋黄碾碎,用牛奶和成糕状或粥状,直接给宝宝喂食。
适合2—3岁宝宝的补锌食谱
果仁粥
原料:大米、花生、核桃仁。
消化道溃疡的症状 孩子到底有没有溃疡,如何进行检查
针对儿童来说,不同情况,检查方法也不同。
适用于小年龄的宝宝,通常由于4、5岁以下宝宝不太能配合胃镜检查,检查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较多采用餐钡X线检查方法。
提示:这种方法阳性率(检出率)偏低,另外,小年龄宝宝相对而言胃溃疡较少,十二指肠溃疡较多,溃疡部位在背面,不太能看出,同时溃疡面浅而小,很难看出。
适用于较大年龄宝宝,正确性高,还可以在胃镜下进行活组织检查及幽门螺旋杆菌检验。
提示:如果钡剂检查是阴性,而宝宝的症状又很明显,小年龄宝宝也应用胃镜检查。特别是消化道出血的宝宝,尽可能在24~48小时内做胃镜检查。
3个月宝宝补钙怎么补
不同年龄的宝宝对钙质的需求量是不同的,另外,不同年龄宝宝补钙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3个月的宝宝还处于母乳喂养的阶段,这个时候也不能添加辅食,所以给宝宝补钙的途径就少了很多。3个月宝宝补钙怎么补?
1、人工喂养可适当加量
对于选用婴儿配方奶粉进行人工喂养的婴儿,此时所需的奶量可能会比新生儿期有大幅度的增加,但每次的喂奶量应控制在200毫升以内。3个月的婴儿可以适当加喂果汁和菜汁,每次20~30毫升,大约4~6匙,每天1~2次,同时浓度可以适当增加。
2、适当晒晒太阳
让皮肤接受日照是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想要钙质吸收的好,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维生素D。因为3个月宝宝还太小,所以不能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最好是在斜射阳光时打开窗子给婴儿晒太阳。每天晒1-2次,每次5-10分钟即可,一般健康婴儿2周后即可在室内晒太阳,出生后3-4周后的婴儿,才能抱到户外晒太阳。
3、服用钙剂进行补充
母乳或牛乳是0~1岁宝宝的主要食物,所以对于这个时期的婴幼儿来说,淡奶味的钙是最适合的。而婴幼儿消化能力弱,并且大多需要成人喂食,应该选择用很少的水能冲调均匀,宝宝服用方便易冲服的钙剂。
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喝水量不同
早晨一杯水要喝多少,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对水的需求量是不一样的哦!通常我们可以根据年龄和体重来计算每日的需水量,而宝宝每日的补水量等于需水量减去喂奶量。
宝宝年龄越小,需水量相对越多,喝水的次数也越多。你可以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体重来计算每日的需水量:
0~0.5岁宝宝需水量(ml):体重(kg)×173(ml)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每日的补水量=宝宝每日的需水量-喂奶量。应该分多次喂给宝宝,让宝宝养成爱喝水的好习惯。
0.5~1.0岁宝宝需水量(ml):体重(kg)×158(ml)
1.0~3.0岁宝宝需水量(ml):体重(kg)×128(ml)
1岁以上的宝宝,由于每天都会从饮食中摄取一定量的水分,如水果、米饭、汤等,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每天的额外补水量应控制在1200毫升左右。
温馨提示:只要宝宝的尿液淡黄或无色就说明他体内水分充足。不要为了让孩子喝水,而喂果汁或者饮料,一旦喝太多含糖分的“水”容易导致宝宝蛀牙哦!另外,秋季干燥,或是宝宝活动量大、出汗较多的话,妈妈可以适当增加饮水量。
不同年龄宝宝如何计算标准体重
家长可以参考下面的计算公式自行测算:
6个月以内的宝宝: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6;
7-23个月的宝宝: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5;
2-7岁的宝宝:体重(千克)=年龄×2+8。
一般在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以内的范围即可。超过“标准体重+标准体重×20%”就是轻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标准体重×50%”就是重度肥胖。低于“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5%”就是轻度消瘦,低于“标准体重-标准体重×25%”就是重度消瘦。
体重过重对孩子影响很大。肥胖可能损害儿童的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免疫等系统器官,甚至影响智商、行为、心理及性发育。想要控制住孩子的体重,应从出生后就科学喂养,0-3岁时,喂养量就不能过多,否则极易把孩子的胃撑大,不要看到孩子哭就喂奶。对于食欲旺盛的胖宝贝,增加饮水量及蔬菜和豆类在辅食中的比例,可以有效增加“饱腹感”。家庭自制的菜泥、豆泥富含膳食纤维和矿物质,能够帮助宝贝的肠道“做运动”,消除多余脂肪,控制热量摄入。宝宝长大后,要教会他放慢速度吃饭,少吃高油脂、高淀粉类的食物及甜食。同时让孩子多动,由于宝宝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忍耐性差,所以应该不断地变换运动方法,家长最好与他们一起做。还有些疾病原因造成的肥胖,因此,如果通过饮食、运动干预后,孩子体重没有明显改善,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
如果宝宝体重偏轻,首先要加强营养。建议少量多餐,每日大约进食6次,早餐、早点心、午餐、下午点心、晚餐、睡眠前点心。宝宝食欲不好时,可以适量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对于2岁以上的孩子,餐前零食多、牛奶果汁等水分摄入多也会影响食欲。不要让孩子养成边吃边玩的习惯,以免影响消化吸收。此外,耳部感染、哮喘、消化疾病、新陈代谢紊乱等要及时就医。
不同月龄宝宝的正确抱姿
横
1-2个月宝宝
常见错误姿势
没托住头没托住腰
“前两天一直躺着,喂宝宝也是横卧,这两天准备出院,偶尔抱宝宝时总觉得没有月姨抱得好,宝宝在手上也不安分。”新手妈妈小李有些小苦恼。
具有8年月姨经验的月嫂观察后提醒,小李抱宝宝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有效地托住宝宝的头部和腰部,也没有让宝宝紧贴妈妈的身体,“刚出生的宝宝颈椎比较软,头大、头重,身体比较软,所以重点是保护头部和腰部。”
【正确示范】
月嫂介绍,常见的抱新生儿的方法是,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臂弯里,肘部护着宝宝的头,左腕和左手护背和腰部,右小臂从宝宝身上伸过护着宝宝的腿部,右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这时候妈妈的臂弯就是一个小枕头,护住背部的脊椎,双手交握时正好在小屁股上形成一个重要的支撑点。
斜
3-4个月宝宝
常见错误姿势
横着抱爱哭就竖着抱
“我们家宝宝就喜欢竖着抱,横着抱就哭闹。”王阿姨家的小孙子3个月大,身体养得很壮实,“但是现在还小呢,怎么办才好呢?”
对此,月嫂提醒,1个月的婴儿只能稍稍抬头片刻,3个月时头才能初步直立。由于颈部和背部肌肉发育还不完善,1—3个月的婴儿不能较长时间支撑头的重量。因此,抱1—3个月的婴儿的姿势是很有讲究的,关键是要托住婴儿的头部。
【正确示范】
3个月大的婴儿主要采取斜抱或直立抱,斜抱时小儿向上倾斜的角度可稍大些,但建议不要过早竖抱宝宝,防止影响脊椎发育。这些损伤当时不易发现,但可能影响孩子将来的生长发育。
喂奶时斜抱为45度角,给宝宝拍饱嗝也应采取斜抱。
宝宝辅食要不要加盐 宝宝每天吃多少盐好
家长如果不注意食盐添加量,很容易养成重口味的宝宝。下面是育婴专家建议的,不同年龄宝宝食盐摄取量:
6-12个月宝宝:1克以内;通常母乳和配方奶中所含的盐分足够满足宝宝的需求量了,不需要额外添加。
1-2岁宝宝:2克左右;
3-4岁宝宝:3克左右;
注意!3岁前不给宝宝吃味精。若加了味精,盐就要减量。如果选择婴幼儿酱油,换算方法是,每15毫升酱油相当于1克盐。
不同年龄宝宝游戏特点
不同年龄的宝宝在游戏方式、内容上都有所不同,一般都经历了独自玩耍、两三个人一起游戏到多个宝宝集体游戏这一过程。父母可以根据宝宝不同年龄阶段的游戏特征,有针对性地给予宝宝指导。
1岁多的宝宝多数喜欢自己一个人玩,有时尽管几个年纪相仿的宝宝在同一个花园玩,但他们往往得各玩各的,互不相干,除非别人手里的玩具吸引了他,他会上前去“抢夺”,否则宝宝之间很少会有交流。这时父母可以鼓励宝宝把自己的玩具和别的小朋友交换,这时的宝宝总是眼馋别人的东西,一般比较乐于交换玩具,这会让他感受到与人相处的乐趣,也培养宝宝的社会适应能力。
2岁以后的宝宝仍是以各自玩耍为主,但是宝宝会表现出更愿意在小朋友集中的地方玩,也表现出对别的宝宝所做游戏的兴趣。比如宝宝看到那些比他大些的小哥哥、小姐姐在玩游戏,他会专注地看,看到有趣的事也会开心地笑,但是一般不会主动地加入游戏中去。
这时宝宝一般也有了几个较为熟悉的、他能叫出名字来的小朋友,他也能根据自己的好恶和平时的接触对每个小朋友做出自己的评价,他会告诉你,他喜欢谁不喜欢谁。自己不喜欢的小朋友就不愿意和人家玩,但一般不会有争吵和冲突发生。最坏的情况就是有的宝宝爱打人,对这样的宝宝只能先躲他远一点而已。而且,这时的宝宝似乎更加“小气”,自己喜欢的玩具不肯给别人玩,而别人的玩具拿来却像自己的一样不肯还。这些都是宝宝自我意识增强的正常表现,需要父母加以积极引导。
3岁以后的宝宝多数上了幼儿园,进入了集体生活,开始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做一些模仿性的角色扮演游戏。这时的宝宝往往有了一两个关系更为密切的好朋友,更愿意和好朋友一起玩。这时的宝宝喜欢玩的游戏的内容增加了,想象和模仿能力增强了,逆反心理也有所增强,听不进不同意见,在游戏中还不太会进行分工合作,喜欢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解决矛盾的办法也很简单。小朋友之间的争吵也开始出现了,一般是因为争玩具、游戏意见不和或是谁不和自己好了等等,这是宝宝社会性增强的表现,与宝宝这个年龄的思维方式有关。
4、5岁以后的宝宝逐渐开始懂事,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增强了,在和小朋友做游戏时也能够表现出协作和谦让。这时宝宝们所玩的游戏内容就更为丰富,并能够自己设计游戏步骤和情节。如果发生争执,可能会有一些宝宝出来调解,解决矛盾的方法也有所进步,是非观念在宝宝头脑中已初步形成。常常看到在玩角色游戏时,宝宝都愿意当“好人”,少有人愿意当“坏蛋”,即使当“坏蛋”也得当一个本事特别大的“坏蛋”。这时,在宝宝所玩游戏的内容上,父母应予以关注,引导宝宝玩健康向上的游戏
不同年龄宝宝怎么洗澡
哺乳期:轻轻“沐浴”
所以给哺乳期的宝宝沐浴时,切不可使劲地擦,一定要轻轻悠悠地抹。婴儿皮肤表层的角质还很柔软。
小宝宝在进入浴盆前,先要清洗臀部。小屁股的周围、两腿间的皱褶处、大小便排便通道口,都要用温湿的棉花球蘸些润肤露轻拭轻抹,用一处换一个。可适当使用沐浴露抹去较难除去的油脂性排泄物和水溶性分泌物,优质的沐浴露还有抵御细菌的作用。
洗好小屁股后,再给宝宝脱衣服。眼角、鼻梁、嘴巴、耳朵,这些地方都要用温湿的棉花球轻拭轻抹,每洗一个部位,换一次棉花球。要注意的是,洗耳朵时,先要用一只干燥的棉花球轻轻塞入宝宝的耳孔,以防水渗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洗完脸,再洗头。给小宝宝洗头要用手托稳宝宝头部,用手柔和地抚摸宝宝的头,注意,不要触及孩子的天灵盖,更不要去搔头皮。
断奶后至2周岁:培养洗澡好习惯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沐浴程序和哺乳期的宝宝基本相同,臀部仍要在浴盆外洗。不过,给宝宝抹洗的力度可以稍稍加重。因为这个年龄段是培养孩子乐于沐浴的良好卫生习惯的开始,所以,你尽可以把浴室“打扮”得像一个“玩水室”。如果宝宝要玩水桶,玩橡皮鸭子游泳,只要注意安全,不妨放手让他去玩。让宝宝慢慢喜欢上每天洗个澡。
2~6周岁:坚持洗澡练毅力
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渐渐养成夏季天天洗澡的习惯,一部分是因为需要清洁皮肤,更大的意义则是让孩子养成爱清洁、讲卫生、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夏令时节,如果有条件的话,早晨起床后、白天午睡后、晚上临睡前,每天可以给孩子沐浴3次,每次10分钟左右。这种有规律的清洁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今后耐心的培养、意志力的养成来说,都是有重要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