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膂俞的功能是什么

中膂俞的功能是什么

中膂俞定位:在骶部,横平第3骶后孔,骶正中脊旁开1.5寸的位置。

快速取穴法:坐位,从骨盆后面髂嵴最高点向内下方骶角两侧循摸可触及一高骨突起,与之平行的髂骨正中突起处即第1骶椎棘突,向下数2椎体即第3骶椎棘突,再旁开1.5寸处,按压有痛感。

中膂俞的功能主治及作用

类属:足太阳膀胱经。

功能: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温阳理气。

主治病症:

1.下焦湿热之痢疾,疝气诸病症。

2.风湿阻络,经气不利之腰肌强痛诸症。

中膂俞的准确位置图 中膂俞的功效和作用

功效:清利下焦,益肾健腰。

作用:中膂俞属膀胱经,位于骶部,内应下焦,直肠,故可清下焦,通调肠腑气机,用于治疗腹胀腹痛,泄泻痢疾,疝气;膀胱俞肾相表里,本穴还可补益肾脏,用于治疗肾阴虚,虚火内扰,肾失封藏的消渴。可疏经通络,以治疗腰脊强痛。

中膂俞的准确位置图片 中膂俞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俯卧位,先摸髂后上嵴内缘,其与背脊正中线之间为第1骶后孔,平该孔的椎体为第1骶椎,向下循摸2椎,为第3骶椎,其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是穴。

进针深度:针0.5-1.0寸,留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主治:温阳理气,清热散寒,主治疝气,腰骶痛,痢疾,消渴,腰肌劳损,腰骶神经根炎。

中膂俞的功能主治及作用 中膂俞常用配伍

1.配足三里,天枢,曲池,合谷,针刺泻法,清热利湿,调理肠腑,主治湿热泄泻,赤白痢疾。

2.配肾俞,太溪,照海,针刺平补平泻法,滋阴清热,治疗肾虚消渴及多尿症。

3.配关元,归来,足三里,三角灸,针刺补法,灸关元,三角灸,益气举陷,治疗气虚下陷之狐疝。

4.配腰阳关,肾俞,委中,阳陵泉,昆仑,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壮腰止痛,治疗风湿痹阻之腰脊强痛,坐骨神经痛等。

中膂俞的准确位置图

中膂俞穴的位置:位于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三骶后孔。

中膂俞的准确位置图片

科学定位:在骶部,横平第3骶后孔,骶正中脊旁开1.5寸的位置。

快速取穴法:坐位,从骨盆后面髂嵴最高点向内下方骶角两侧循摸可触及一高骨突起,与之平行的髂骨正中突起处即第1骶椎棘突,向下数2椎体即第3骶椎棘突,再旁开1.5寸处,按压有痛感。

中膂俞的功能主治及作用

类属:足太阳膀胱经。

功能: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温阳理气。

主治病症:

1.下焦湿热之痢疾,疝气诸病症。

2.风湿阻络,经气不利之腰肌强痛诸症。

中膂俞怎么读 中膂俞穴位解剖

有臀大肌,深层为骶结节韧带起始部;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的外侧支,臀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3,第4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第5腰神经后支。

中膂俞是什么意思 中膂俞的治疗用法

1、疗法原则: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2、针刺方法:中膂俞穴,直刺1—1.5寸。

3、艾灸方法:中膂俞穴,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中膂俞是什么意思

1、中膂俞穴: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亦称中膂内俞,出《针灸甲乙经》。《灵枢.刺节真邪》名中膂。《千金要方》。

2、别名:中膂,中膂内俞,脊内俞。

3、名解:中膂俞:中,与外、与旁相对,指体内。膂,脊骨也。俞,输也。中膂俞名意指脊骨中的气化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4、本穴位在脊背下部,脊骨为肾之所主,内藏水液,水液气化后由此外输膀胱经,故名中膂俞。别名之意与中膂俞同。

5、穴位含义:脊骨内的气化之气由此外输于膀胱经。

6、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

7、运行规律: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中膂俞的准确位置图 中膂俞保健按摩方法

用中指指腹按揉本穴,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能养护腰部,温补肾气,还可治疗不孕症。

如何缓解产后尿潴留

第一、产后4小时即应主动排尿,如果排尿很困难也应每3;4小时做次排尿的动作;这样,有利锻炼膀胱逼尿肌和腹肌的收缩力。

第二、常用温水冲洗外阴。做排尿动作时听一些流水声(或用录音机放送)可疏导排尿。

第三、每日做3;4次仰卧起坐,每次重复做10;20次,可加强血液循环,解除盆腔瘀血,改善膀胱和腹肌的功能。

第四、用热水袋敷小腹部,可刺激膀胱收缩并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

第五、在有尿意而不能排出时,可用拇指按压关元穴,持续1分钟可排尿。

第六、用针灸治疗,取会阴、中膂俞、秩边以及中极、关元、曲骨等穴。再加以电针,通至1;2次,即可有效。

足太阳膀胱经的准确位置图 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保健穴位

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足通谷,至阴穴。

相关推荐

功能什么

肝功,有两层意思,一指肝脏的生理功能,即解毒功能、代谢功能、分泌胆汁、免疫防御功能等;另一方面指医院检验科里的医学检验项目,包括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转氨脢、r-谷氨酰转肽酶等等。 由于肝脏功能多样,所以肝功能检查方法很多。与[2] 有关蛋白质检查有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血清浊度和絮状试验及甲胎蛋白检查等;与肝病有关的血清酶类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乳酸脱氢酶等;与生物转化及排泄有关的试验有磺溴酞钠滞留试验等;与胆色素代谢有关的试验,如胆红素定量及尿三胆试验等,结合病史和症状

蜂蜜能过期还可以吃吗 蜂蜜的功效作用

1、蜂蜜能改进血液的成分,推进心脑和血管功用,因而常常服用对于心血管患者很有好处。 2、蜂蜜对肝脏有维护效果,能推进肝细胞再生,对脂肪肝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3、食用蜂蜜能迅速弥补膂力,消除疲惫,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4、蜂蜜还有灭菌的效果,常常食用蜂蜜,不仅对牙齿无影响,还能在口腔内起到灭菌消毒的效果。

心俞的功效 心俞的作用

心俞为心的背俞穴,能益心气,养心血,安心神,壮心阳,滋心阴,其力强而功专,治疗各种心脏疾患的要穴。除此之外,还具有宽胸理气的作用,用于治疗胸闷,胸背疼痛,咳嗽,咯血等症;心主血脉而藏神,其安神镇静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失眠,心烦,健忘,惊悸,癫狂痫证,心肾不交的梦遗,肝火扰心的脏躁等。汗为心液,本穴可益心气,滋阴,养心敛汗,治疗自汗,盗汗。

脾胃不好吃什么好 南瓜

功效:健胃消食的高手 性味甘、温平、无毒,入胃、大肠经,中医来说能够温体、润肺、补脾、促进食欲,治胃痛、止痛、安胎等,平常手脚冰冷,易疲倦、膂力差、贫血的人可多食。 南瓜含有丰厚的营养素,它的淀粉与糖类,容易被人体合成、吸收。胡萝卜素含量瓜类中最高的,胡萝卜素在体内转换成维生素A,有维护皮肤和黏膜的作用,对治疗冷虚、胃溃疡、预防感冒、美容等相当有效。

银耳和蜂蜜能一起吃吗 蜂蜜银耳一起吃有什么好处

蜂蜜对胃肠功能有调节作用,可使胃酸分泌正常。动物实验证实,蜂蜜有增强肠蠕动的作用,可显着缩短排便时间。 食用蜂蜜能迅速弥补膂力,消除疲惫,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蜂蜜还能够润肠通便,只要天然老练的真实蜂蜜都有润肠通便的效果

立秋后腹泻不妨试试艾灸

如在生活中出现轻度腹泻的症状,不要自行盲目禁食,而要根据自身情况适量补充水分和营养。很多人都认为“多吃多拉,不吃不拉”,便自作聪明地禁食,这无异于火上浇油,因为禁食只会加重体内脱水程度。因此,腹泻时更应多补充水分,特别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牛奶、肉汤之类。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营养,可以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助于预治肠道传染病。 大家出现腹泻的情况时,不要盲目使用收敛药。因为感染性腹泻自身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有助于病原体和毒素的排出。症状较轻者可以通过饮食和生活习惯来调理,症状

男人壮阳补肾吃什么好 补肾壮阳的办法

保持好膂力:走路、游泳、爬楼梯、打网球最适合男人的好运动。权利最好的壮阳药。做好生计标准、好好调适自我,才能够把最好的自己献给另一半。 阴茎上有许多超级细的微血管,这些微血管担任阴茎的健康。烟酒一多,微血管循环就会受伤,影响生殖才能。 腰果、全麦面包、鸡蛋豆腐的摄取量有助于增强膂力。有特别需求的人、能够参考何首乌、人蔘、冬草的药膳准确做法,可切记要配合个人体质。想要换口味,来点大蒜醉虾、白酒生蚝也不错,可千万要选用新鲜清洁的海产食物。

腰脱的穴位按摩治疗

(1)依次在膀胱经上选择胞肓穴、秩边穴,髋关节部(会环跳穴),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 上髎 次髎 中髎 下髎 用双手拇指按压各1分钟 (2)用双手拇指按压委中穴2分钟,然后双手拇指按压住委中穴令患者缓慢弯腰3次 (3)用双手拇指按压昆仑穴2分钟,然后双手拇指按压住委中穴令患者缓慢下蹲3次 (4)用双手拇指按压天柱穴2分钟 经过上述穴位按摩可以疏通膀胱经,增加腰部气血供给.可以迅速消除腰部和腿部不适给患者带来痛苦. (5)消除腰部和腿部不适后,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经常按压足三

足太阳膀胱经的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分布

从目内眦(睛明)开始,上行额部(攒竹,眉冲,曲差),交会头顶(五处,承光,通天),从头顶分出耳上角(会曲鬓,率谷,浮白等)。直行主干从头顶入络脑(络却,玉枕),回出项后(天柱)分开下行三条支脉: 1.沿肩胛内侧,夹脊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到达腰中(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 2.从腰中分出,夹脊旁,过臀部(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进入腘窝中(殷门,委中)。 3.

腹泻艾灸穴位哪个

灸法1 取穴:腹泻特效穴(定位: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际之处)。 灸法:采用艾卷温和灸法,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2~3次,治愈为止。 灸法2 取穴:中脘、神阙、天枢、足三里穴。 配穴:久泄者加脾俞、胃俞、大肠俞穴;五更泄者加关元、气海、命门穴。 灸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5分钟;也可用艾炷灸,每穴灸3~5壮。 灸法3 取穴: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穴。 配穴:寒重者加神阙、关元穴;湿重者加阴陵泉穴;呕恶者加内关穴;里急后重甚者加中膂俞穴。 灸法:神阙穴采用隔盐灸或隔姜灸法,每次灸5~8壮,其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