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外周血中丙肝病毒核糖核酸
检测外周血中丙肝病毒核糖核酸
目前认为,
检测肝炎患者血清中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AVANA)有助于丙肝抗体(抗—))阴性的丙型肝炎诊断和早期诊断;丙型肝炎的肝损害可能与HAVANA血症有关,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可贮存HAVANA,在丙型肝炎患者的慢性化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一般认为,PBMC中HAVANA仅在抗—HIV阳性患者中检出,尚未发现抗—HIV阴性患者中(PBMC)内存在HAVANA阳性。但在血清HAVANA阴性的外周单核细胞中却能直到HAVANA阳性,不能排除这是丙型肝炎患者趋向慢性化的标志。
慢性丙型肝炎治疗办法有哪些
(1)干扰素:丙型肝炎的发病一是可能由于丙型病毒直接侵害肝细胞,二是可能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造成自身免疫性肝损害。干扰素可以直接抑制丙肝病毒的复制,并能阻止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因此干扰素是目前治疗丙性肝炎的唯一较有效的药物。白细胞干扰素(a干扰素,天然或重组)和纤维母细胞干扰素(B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均比较肯定,表现在血清转氨酶水平的降低或正常化,丙肝抗体(抗HCV)的滴度降低,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水平的降低或消失,以及肝组织学的改善。
(2)强力新:是甘草酸(甘草提取的主要成分),日本报道可用于治疗丙型肝炎。
(3)熊去氧胆酸(UDCA):是一种亲水性胆汁酸,它能逆转慢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因疏水性胆汁酸滞留所引起的肝细胞损害,并抑制小肠吸收毒性胆汁酸。
(4)病毒唑:是一种核苷类似物,照相报道对抑制丙型肝炎病毒有效果。但最新研究表明对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是有限的,仅对部分病人有效,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效应要小于干扰素。
(5)干扰素和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1.干扰素+熊去氧胆酸;2.干扰素+病毒唑;3.干扰素+香菇多糖;4.干扰素+左旋咪唑。
丙肝不治疗会怎样
“我的肝部不疼,转氨酶正常,怎么会得丙肝呢?”11月12日,在沈阳市传染病院,56岁的宋先生问医生。专家说,由于丙肝症状隐匿,又不是常规体检项目,八成丙肝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上了丙肝,或者未在医院接受正规的抗病毒治疗,很有可能恶化成肝硬化和肝癌。
医生提醒:丙肝诊断并不难,只要接受血液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丙肝病毒核糖核酸检测,就能明确诊断。有输血史或者使用过血制品的人,每年体检时发现肝功能有波动、但乙肝检查又是阴性的人,都应该考虑做一个丙肝抗体检查。曾经文身、文眉,以及和丙肝患者、家属共用过剃须刀、牙具的人,也需要检查是否有丙肝。
专家介绍,很多市民对乙肝过度恐惧,而对丙肝却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一般情况下,患者是通过输血或其他血制品(如血浆、球蛋白等)途径感染丙肝病毒,外伤、不卫生的生活习惯,也会造成丙肝病毒的播散。由于丙肝病毒隐匿性很强,症状不明显,而大众对丙肝的防范意识淡薄,所以八成的丙肝患者仍然流失在外,未能到正规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一部分人很有可能在未来恶化成肝硬化和肝癌患者。
丙肝携带者用治疗吗
一般来说,丙肝病毒携带者,是不需要治疗的,但是如果有以下情况,那么就需要进行治疗了:
1、丙肝携带者可做腹部B超检查,若发现有肝损伤,则可进行抗病毒治疗。
2、丙肝携带者可做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查,在检查中如透明质酸(HA)、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CⅢ)、层黏素(LN)、Ⅲ型胶原(PⅢP)等指标增高则可进行抗病毒治疗。
3、单纯的丙肝病毒抗体(抗-HCV)呈阳性,而丙肝病毒核酸呈阴性的丙肝携带者,若其ALT正常,则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因为此时其体内的丙肝病毒可能没有进行复制。
4、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丙肝携带者,其丙肝病毒核酸必须呈阳性(若经一次检查其结果是丙肝病毒核酸呈阳性即可确定,但若经一次检查其结果是丙肝病毒核酸呈阴性则并不能完全排除该患者有丙肝病毒感染,所以还要进行复查)。
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患者一定要选择专业的治疗方法,去正规的医院,才能够保证疾病的治疗效果。丙肝的患者还应该重视自己的生活细节,不要因为自己的忽视造成疾病的恶化,危害我们的健康。
丙肝携带者的治疗方法
我国是一个肝病大国,在我国患有丙肝的患者非常多,疾病的发生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导致了极大的影响,一旦被诊断为丙肝,那么就要及时接受科学正确的治疗方法,那么对于丙肝携带者又该如何来治疗呢?下面就请专家为您做具体的介绍。
一、丙肝携带者可做腹部B超检查,若发现有肝损伤,则可进行抗病毒治疗。
二、丙肝携带者可做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查,在检查中如透明质酸(HA)、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CⅢ)、层黏素(LN)、Ⅲ型胶原(PⅢP)等指标增高则可进行抗病毒治疗。推荐阅读:丙肝能不能治愈呢
三、单纯的丙肝病毒抗体(抗-HCV)呈阳性,而丙肝病毒核酸呈阴性的丙肝携带者,若其ALT正常,则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因为此时其体内的丙肝病毒可能没有进行复制。
四、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丙肝携带者,其丙肝病毒核酸必须呈阳性(若经一次检查其结果是丙肝病毒核酸呈阳性即可确定,但若经一次检查其结果是丙肝病毒核酸呈阴性则并不能完全排除该患者有丙肝病毒感染,所以还要进行复查)。
以上介绍的是如何治疗丙肝病毒携带者,肝病专家说对于丙肝病毒携带者主要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另外在治疗期间还要定期做肝功能的检查,这样可以及时发现疾病的变化,可以做到的调整和治疗,最后祝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乙肝dna是什么
乙肝dna是一项治疗乙肝过程中需要参考的指标,它的检测结果可以直接说明人体内存在乙肝病毒的多少和传染程度,在超过正常值的情况下,乙肝dna越高说明病毒复制越厉害,传染性强。这一项检测对于治疗乙肝时确定治疗方案很重要,研究表明,乙肝病毒的持续复制是乙肝致病的根本原因,而乙肝dna的检测就能反映病毒的复制,掌握这一点就有利于更好地治疗乙肝。
DNA指的是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的复制是靠DNA的复制来完成的,DNA的浓度越高,病毒的复制越活跃。合起来,HBV-DNA指的就是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乙肝病毒DNA检测是判断乙肝病毒复制的常用手段。一般的,把数值大于10的3次方为阳性,把3-5次方认为是低量复制,5-7为中等量,大于7次方为大量。乙肝两对半并不能准确的判断病毒复制情况,DNA弥补了这个的不足。不过由于DNA检测技术要求严格,容易受到干扰,因此,一次结果不足以说明问题,遇到阳性,可以换医院再次检查。
丙肝传染不
丙肝是会传染的。 丙肝是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比乙型肝炎更易慢性化。约有1/2的丙肝患者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约30%发展为肝硬化;丙型肝炎也是肝细胞癌主要病因之一。近2至3年研究表明,丙肝是我国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 由于丙肝起病隐匿,公众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有些人被丙肝传染后还毫无所知,直到偶尔检查时才发现。包括一些医务人员对丙肝的认识也远没有对乙肝或甲肝那样深入。
丙肝的临床特点与其他病毒性肝炎有些不同。丙肝起病缓慢,丙肝症状也比较轻微,而且更容易转变为慢性丙肝,治疗难度不下于乙肝,其中相当一部分(近30%慢性丙肝)会发展为肝硬化。 丙肝会传染,而且乙肝丙肝可以重叠感染,使肝炎症状加重。近年发现丙肝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丙肝传染性是很强的。 丙肝传染途径及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但丙肝与输血的关系更密切。50%以上的丙肝病人都有输血(或血浆)的历史。
如果输入的血液带有丙肝病毒,则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一般1个半月至2个月)后,便出现肝炎的症状(疲乏、食欲减退、部分可出现黄疸等)和肝功能异常。病人的血液可检测到抗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抗体(抗-HCV阳性)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阳性)。由于感染丙肝病毒后,体内产生抗-HCV及其在血中出现的时间较迟,而HCV-RNA的产生较早,而且HCV-RNA表示丙肝病毒在肝内复制活跃,因此HCV-RNA能更准确及更早诊断丙型肝炎。
一般来说,单纯的急性丙肝的症状较轻,经一般护降酶治疗,病情好转较乙肝快,但病情易反复而变成慢性若在慢性乙肝基础上重叠感染丙肝病毒时,则可使原来肝炎加重,甚至发展为重症肝炎或加速发展为肝硬化。因此医生们应很重视丙型肝炎的及早诊断、治疗和预防
丙肝检查指标都包括什么
确诊丙肝病毒感染需要进行丙肝病毒抗体检测以及丙肝病毒rna(hcv-rna)检测,但是并不能确定具体的丙肝病情,还需要进行必要的肝功能、b超、肝活检等方式检测。
丙肝检查指标都包括什么,怎样确诊丙肝病毒感染,又该怎样确定丙肝病情呢?丙肝是由于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脏疾病,丙肝主要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凡是有可能发生血液接触的如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都会导致丙肝病毒的感染,那么该怎样确诊丙肝,又该怎样进行丙肝检查呢?
肝病专家范殿英教授指出,丙肝病毒感染之后症状不明显,潜伏期长,如果不是经过检查很难发现,确诊丙肝病毒感染需要进行丙肝病毒抗体检测以及丙肝病毒rna(hcv-rna)检测,但是并不能确定具体的丙肝病情,还需要进行必要的肝功能、b超、肝活检等方式检测。
确诊丙肝病毒检测丙肝抗体,对人体无保护作用,这是目前诊断丙型肝炎的主要指标。但因感染hcv后抗hcv出现较慢,一般在发病后2-6个月,甚至1年才转阳,故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丙型肝炎的方法,而且1次阴性,也不能直接否定诊断。当各型病毒性肝炎特异性标志检测阴性,临床症状及单项alt升高提示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应考虑是否为丙型肝炎感染。
丙肝病毒rna即丙型肝炎病毒的核糖核酸,是表示体内感染hcv的直接指标可用于丙肝感染的早期诊断,因其较丙型肝炎抗体出现早,故是丙型肝炎病原学诊断和判断传染性的一项有用的指标,对有典型临床表现且其发病与输血及血制品密切相关,hcv-rna及抗hcv均阳性或hcv rna单独阳性即可确诊为丙型肝炎。
丙肝孕妇怀孕要放弃胎儿
误区1:孕妇患者必须放弃胎儿
众所周知,婚育问题是成千上万乙肝患者的痛中之痛。但丙肝在这一点上却给人预留了希望。首先,患有丙肝的孕妇,将丙肝传染给胎儿的几率只有2%~5%。而且丙肝是可治愈的肝炎,即使宝宝不幸染病,及早规范治疗也是可以治愈的。
误区2:误认为没有症状就不要紧
很多人以为,丙肝像乙肝一样,感染后如果没有症状,就是病毒健康携带者,不需要进行治疗。正因为丙肝具有隐匿性,很多患者感染丙肝病毒后在很长时间内都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丙肝病毒对肝脏细胞的破坏却一直悄悄持续着,直至肝脏出现硬化或恶变成肝癌后才出现相关症状。因而,丙肝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丙肝不存在病毒健康携带者,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减轻病毒对肝细胞的破坏。
误区3:丙肝错当乙肝治
肝炎家族“兄弟”众多,但丙肝与乙肝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病毒,乙肝口服药是不能治疗丙肝的。然而有些不正规的医院对于丙肝缺乏正确的认知,错误用药,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让患者忍受药物副作用和疾病带来的双重痛苦,并且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机。
误区4:误认为丙肝无法治愈
乙肝至今尚无法根治,丙肝则不同,如果能早发现、早进行抗病毒治疗,70%的患者可以彻底治愈。
误区5:盲目服用保肝、降转氨酶药物
很多丙肝患者受虚假医药广告误导,花了大量的钱吃保肝、降转氨酶药品、保健品,均不见效。实际上,治疗丙肝应首先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尽早抑制并清除丙肝病毒,阻止病情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长效干扰素与病毒唑联合使用,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误区6:接种疫苗能预防丙肝
同艾滋病类似,丙肝目前还没有可以用于预防的疫苗。但是,和艾滋病的预防措施一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预防丙肝:拒绝毒品,不共用注射器;固定性伴侣,正确使用安全套;不与他人共用针具或其他纹身、穿刺工具;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用品;及时包扎破损伤口。
误区7:日常接触也能感染丙肝
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传播丙肝的。丙型肝炎一般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基本相似。血液传播是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输入被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丙肝病毒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可刺入人体的针具和医疗、美容器械,与丙肝病毒感染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性接触也会传染丙肝病毒。艾滋病毒感染者的丙肝感染率较高。
误区8:HCV抗体阳性=得丙肝
确诊丙肝的主要依据是血清中丙肝病毒核酸(英文简称HCVRNA)呈阳性。如果只是单纯的丙肝病毒抗体阳性,说明曾经感染过丙肝病毒,但机体已经清除了丙肝病毒,这时只需要定期随访观察即可。丙肝病毒核酸在感染丙肝病毒后1至3周,即可在外周血中检测到。
治疗肝炎的抗病毒药物有哪些?
治疗肝炎的抗病毒药物有很多,目前多用以下几种:
(1)干扰素: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丙肝病毒复制,同时还可以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
(2)白细胞介素-2:即t细胞生长因子,具胡调节免疫、抗病毒、抗肿瘤作用。
(3)核苷类化合物:如阿昔洛韦是一种合成的无环嘌呤核苷类化合物,可抑制多种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的增殖。
(4)阿糖腺苷类:体内、体外均证明对乙肝病毒有潜在的作用。经观察用药期间部分患者的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阴转,生化和肝组织异常也有好转。
(5)其他:促肝细胞生长素、胸腺肽、抗乙肝核糖核酸、病毒唑、左旋咪唑、香菇多糖、强力宁及植物血凝素等。
要认清丙肝这8个误区
很多人以为丙肝像乙肝一样,感染后如果没有症状就是病毒健康携带者,不需要进行治疗。当真如此吗?对于丙肝的认识,很多人都存在误区,那么有哪些丙肝的认识误区呢?让小编一次性告诉你,一定要注意哦。
误区一:丙肝错当乙肝治
来自广东某县城的张先生最近总觉得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当地小医院的医生诊断他感染了乙肝病毒,并让他服用乙肝抗病毒药物。治疗数月后,症状越演越烈,身心极度疲惫的他辗转到广东省人民医院检查,才发现始作俑者其实是丙肝病毒。
专家解析:肝炎家族“兄弟”众多,但丙肝与乙肝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病毒,乙肝口服药是不能治疗丙肝的。然而有些不正规的医院对于丙肝缺乏正确的认知,错误用药,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让患者忍受药物副作用和疾病带来的双重痛苦,并且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机。
误区二:孕妇患者必须放弃胎儿
患有早期丙肝的敏儿如今已经怀胎5个月了。刚怀孕的时候,有医生认为她应该把孩子拿掉,因为孩子很有可能会带着丙肝病毒降生。
专家解析:众所周知,婚育问题是成千上万乙肝患者的痛中之痛。但丙肝在这一点上却给人预留了希望。首先,患有丙肝的孕妇,将丙肝传染给胎儿的几率只有2%~5%。而且丙肝是可治愈的肝炎,即使宝宝不幸染病,及早规范治疗也是可以治愈的。
误区三:误认为没有症状就不要紧
很多人以为,丙肝像乙肝一样,感染后如果没有症状,就是病毒健康携带者,不需要进行治疗。正因为丙肝具有隐匿性,很多患者感染丙肝病毒后在很长时间内都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丙肝病毒对肝脏细胞的破坏却一直悄悄持续着,直至肝脏出现硬化或恶变成肝癌后才出现相关症状。因而,丙肝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丙肝不存在病毒健康携带者,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减轻病毒对肝细胞的破坏。
误区四:盲目服用保肝、降转氨酶药物
很多丙肝患者受虚假医药广告误导,花了大量的钱吃保肝、降转氨酶药品、保健品,均不见效。实际上,治疗丙肝应首先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尽早抑制并清除丙肝病毒,阻止病情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长效干扰素与病毒唑联合使用,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误区五:误认为丙肝无法治愈
乙肝至今尚无法根治,丙肝则不同,如果能早发现、早进行抗病毒治疗,70%的患者可以彻底治愈。
误区六:接种疫苗能预防丙肝
同艾滋病类似,丙肝目前还没有可以用于预防的疫苗。但是,和艾滋病的预防措施一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预防丙肝:拒绝毒品,不共用注射器;固定性伴侣,正确使用安全套;不与他人共用针具或其他纹身、穿刺工具;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用品;及时包扎破损伤口。
误区七:HCV抗体阳性=得丙肝
专家说法:确诊丙肝的主要依据是血清中丙肝病毒核酸(英文简称HCVRNA)呈阳性。如果只是单纯的丙肝病毒抗体阳性,说明曾经感染过丙肝病毒,但机体已经清除了丙肝病毒,这时只需要定期随访观察即可。丙肝病毒核酸在感染丙肝病毒后1至3周,即可在外周血中检测到。
误区八:日常接触也能感染丙肝
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传播丙肝的。丙型肝炎一般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基本相似。血液传播是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输入被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丙肝病毒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可刺入人体的针具和医疗、美容器械,与丙肝病毒感染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性接触也会传染丙肝病毒。艾滋病毒感染者的丙肝感染率较高。
感染丙肝病毒的母亲约有5-10%的机率将丙肝病毒传染给婴儿。目前,还没有报道证实母乳喂养可以传播丙肝,但如果乳头有出血时,要避免母乳喂养。
治疗丙肝的方法
专家说,丙肝诊断并不难,只要接受血液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丙肝病毒核糖核酸检测,就能明确诊断。有输血史或者使用过血制品的人,每年体检时发现肝功能有波动、但乙肝检查又是阴性的人,都应该考虑做一个丙肝抗体检查。曾经文身、文眉,以及和丙肝患者、家属共用过剃须刀、牙具的人,也需要检查是否有丙肝。
很多市民对乙肝过度恐惧,而对丙肝却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一般情况下,患者是通过输血或其他血制品(如血浆、球蛋白等)途径感染丙肝病毒,外伤、不卫生的生活习惯,也会造成丙肝病毒的播散。由于丙肝病毒隐匿性很强,症状不明显,而大众对丙肝的防范意识淡薄,所以八成的丙肝患者仍然流失在外,未能到正规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一部分人很有可能在未来恶化成肝硬化和肝癌患者。
1、急性丙肝的治疗
适当的休息、合理的营养和饮食及保肝药的合理使用,是所有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共同疗法。至于急性丙肝要不要及早使用抗病毒的干扰素治疗,目前专家们仍持不同意见。有的主张应早期应用干扰素消除丙肝病毒,防止其转为慢性肝炎;也有人认为丙肝也有自愈倾向,干扰素不仅价格昂贵,部分病人还会产生副作用,再说也未必能完全防止慢性化,故急性期不主张应用。
因此对于急性丙肝患者来说,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比较理想的方法,急性丙肝患者常伴有转氨酶持续升高等肝功能异常的情况,故可采用西药快速降酶、中药复方茵黄颗粒进行舒肝利胆退黄、改善症状,抗病毒可选用中成药丙肝康颗粒。
2、 慢性丙肝的治疗
(1)抗病毒治疗
目前西医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是干扰素,干扰素见效较快,但容易造成病毒变异,而且副作用比较大,一旦出现贯寒、发热、类感冒反应及眩晕、脱发,甚至末梢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副作用,应立即停药。针对西药干扰素副作用大的问题,可以考虑中医中药治疗,如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制的丙肝康颗粒,是国内首个抗丙肝病毒的中药制剂,临床上可以替代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副作用小,效果稳定,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不易反复。
(2)改善肝功能治疗
慢性丙肝患者可能会伴有肝功能异常。
3、 重型肝炎治疗
丙肝病毒(HCV)若与其他类型的肝炎病毒、特别是乙肝病毒(HBV)混合感染,极容易引起重症肝炎。
如何切断丙肝传播途径
第一:采用热处理,紫外线照射等方法,净化血液及血液制品,杜绝血液传染.
第二:防止血液透析,牙科或外科手术,器官移植等引起的丙肝病毒感染.
第三:防止母婴垂直传播,建议HCV—RNA(丙肝病毒核糖核酸)阳性女姓可暂缓妊娠,对已出生的孩子不要母乳喂养.
第四:防止性行为传播.
第五:家庭生活用品定期消毒.
丙型肝炎对胎儿直接影响目前尚不明确,不过丙肝妈妈会把丙肝传染给胎儿。需要注意的是,丙肝不会遗传,但是会通过母婴传播的方式,将丙肝病毒传染给体内的宝宝,所以丙肝患者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阻断丙肝的传染,保护胎儿。
得了慢性肝炎怎么办
1、干扰素:丙型肝炎的发病一是可能由于丙型病毒直接侵害肝细胞,二是可能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造成自身免疫性肝损害。干扰素可以直接抑制丙肝病毒的复制,并能阻止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因此干扰素是目前治疗丙性肝炎的唯一较有效的药物。白细胞干扰素(a干扰素,天然或重组)和纤维母细胞干扰素(B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均比较肯定,表现在血清转氨酶水平的降低或正常化,丙肝抗体(抗HCV)的滴度降低,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水平的降低或消失,以及肝组织学的改善。干扰素的剂量至少需要每次300万-600万单位,用法每周三次或每日一次,共两周,续而以每周三次为多,也可隔日一次。疗程因大于半年。对产生干扰素抗体的患者可选用其他类型的干扰素代替。对复发的病例可在干扰素。
2、强力新:是甘草酸(甘草提取的主要成分),日本报道可用于治疗丙型肝炎。
3、熊去氧胆酸(UDCA):是一种亲水性胆汁酸,它能逆转慢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因疏水性胆汁酸滞留所引起的肝细胞损害,并抑制小肠吸收毒性胆汁酸。
4、病毒唑:是一种核苷类似物,照相报道对抑制丙型肝炎病毒有效果。但最新研究表明对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是有限的,仅对部分病人有效,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效应要小于干扰素。
慢性病毒性肝炎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任何药物都不曾显示其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明确而肯定的疗效,因此目前仍在进行各种试验治疗。鉴于本病的发病原理可能与病毒株的毒力,受感染细胞的数量和患者免疫系统的效应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其治疗药物大体分三类:
1、抗病毒药物:包括人白细胞干扰素、人体纤维细胞干扰素、人免疫干扰素、阿糖胞苷、磷酸阿糖胞、无环鸟苷、病毒唑、磷羧基甲酸、聚肌胞苷。其中以干扰素疗效较为肯定。
2、免疫调节剂:乙肝免疫球蛋白、左旋咪唑、乙肝疫苗、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卡介苗、免疫抑制剂、胸腺肽、猪苓多糖等,其中以免疫核糖核酸较为有效。
3、改善肝细胞功能 药物:如肌苷、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促肝细胞生长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