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解肝脏病的六大秘方
中医辩解肝脏病的六大秘方
护肝秘方一:多喝水
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可促进腺体,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护肝秘方二:用中药护肝
中医认为肝不可补,一补即上火,补脾、补肾即可养肝。对于脾虚的人,服用人参健脾丸、薏米、山药、芡实熬粥。对于肾虚的人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用枸杞子、天麻炖鸡。对于肝火大的人可服用丹栀逍遥丸,用菊花泡茶等都可护肝。
护肝秘方三:喝酒前吃点东西
喝酒秘方少不了喝酒前吃东西。少喝酒自然少伤害,如果一定要喝,并且想做点预防措施,那就是尽量多吃些食物垫垫肚子,食物下肚后可以在胃黏膜、肠黏膜上形成一层保护膜,不但保护肠胃,也能阻碍部分酒精进入血液,降低醉酒程度。
护肝秘方四:心情开朗
要想肝脏强健,首先要学会制怒,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分钟,要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无忧无虑,从而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如果违反这一自然规律,就会伤及肝气。因此,保持心情开朗可护肝。
护肝秘方五:注意饮食平衡
饮食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还要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的菜。饮食合理,营养均衡也有利于护肝,避免因应酬饮酒过量使肝受损。
护肝秘方六:保持适量运动
最后一个护肝秘方是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中医专家指出,运动可防脂肪肝,消耗掉体内多余的脂肪。已经患了脂肪肝的人,应坚持体育锻炼,适当进行一些慢步跑、快步走、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这些都可消耗体内热量,控制体重增长。
中医如何辨证治疗酒精肝
中医的方法是许多人都非常认可的,因为相对于西医来说我们对中医的信任度还是相对高一点。不过不管是什么疾病,中医还是西医只要是可以正确的辩证出是什么类型的疾病就可以去治疗了。那么中医是如何辨证治疗酒精肝?
中医认为,酒精性肝病的主要病机在于内湿为患,中医属“胁痛”、“积聚”、“痞满”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为酒食不节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湿聚成痰,痰郁日久化热,痰湿阻滞,气机不畅,瘀血内停,阻滞脉络。
中医治疗根据临床表现,中医辨证论治可分为以下几型:
湿热蕴结型:患者肝功能多不正常,临床已发展为脂肪性肝炎或肝硬化阶段,症见尿少尿闭,纳呆食少,恶心呕吐,胸闷腹胀,口中尿臭,头痛,发热,咽干,烦躁,严重者可神昏谵语,苔黄腻,脉滑数。
肝郁脾虚型:患者肝功能多正常或轻度异常,临床症状有或无,或感胁肋胀痛。以胸胁作痛、情志抑郁、腹胀、便溏等为辩证的主要依据。肝失疏泄与脾气虚弱并见,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脾气本虚,又兼肝气所犯,气机郁滞,运化失职的病理变化。治则:疏肝健脾,兼活血化瘀。
本证多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调达,横乘脾土;或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损伤脾气,脾失健运,湿雍木郁,肝失疏泄而成。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症,是气机郁滞而致血行瘀阻所出现的征候,多由情志不舒,或外邪侵袭引起肝气久郁不解所致。患者多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早期患者。可见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治则:活血化瘀。肝纤维化是指由各种致病因子所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导致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过度沉淀的病理过程,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慢性肝脏疾病均可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早期的患者常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或症状轻微不被注意,但在肝脏组织学上已有明显的病理变化。
肝肾阴虚型:多见于脂肪性肝炎或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早期,肝阴虚与肾阴虚并举则为肝肾阴虚,常因肾阴虚而影响肝阴不足,火由肝阴耗伤及肾阴也形成肝肾阴虚,肝肾虚常表现为目花、目干、易疲劳、肢麻、胁隐痛等证;肾阴虚则腰膝酸痛、遗精、耳鸣、不孕等证。治则:养阴柔肝。脂肪肝的病人多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的疲乏、食欲不振、腹胀、嗳气、肝区胀满等感觉。由于患者转氨酶常有持续或反复升高,又有肝脏肿大,易误诊为肝炎,应特别注意鉴别。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脾肾阳虚型:多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晚期,而晚期中属阳虚者较少见。由多由感受寒邪较重,或久病耗气损伤脾肾之阳气,或久泻不止,损伤脾肾之阳,或其他脏腑的亏虚,累及脾肾两脏等引起。脾虚阳气不足,多引起大肠功能失调,表现为或腹泻,或便秘。治则:温补脾肾,化气行水。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酒精肝对人体的危害是极大的,要想避免酒精肝的发生,建议各位爱喝酒的朋友把酒戒掉,已经患有酒精肝的朋友,就要注意日常饮食,应以清淡、不油腻、富含营养、易消化为原则。
上面介绍了中医是如何辨证并且治疗酒精肝的问题,中医认为出现酒精肝疾病的表现形式有好几种,都是根据不同的表现状态总结出来的。所以只有清楚的掌握住辩证的方法还有治疗方法才能够更好的恢复到正常的身体状态。只有身体的健康才能够更好的去食用食物。
宝宝便秘的中医辩证疗法
辨证论治:
(1)食积便秘:
主证:大便秘结,脘腹胀满,不思乳食,或恶心呕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治则:消积导滞、清热化湿。方剂:导滞丸加减。
常用药:枳实、神曲、山楂、黄连、黄芩、茯苓、大黄(后下)、泽泻、白术等。伤于面食:加用莱菔子;伤于谷食:重用神曲;伤乳食:加麦芽。恶心呕吐:加半夏、生姜;食积化热:加连翘、胡黄连;腹胀满:加木香、鸡内金。
(2)燥热便秘:
主证:大便干结,排出困难,甚至秘结不通,面红身热,口干口臭,腹胀或痛,小便短赤,或口舌生疮,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则:清热、润肠、通便。方剂:麻子仁丸加减。
常用药:大黄(后下)、麻仁、枳实、厚朴、杏仁、白芍、蜂蜜(冲)。口干舌燥、津液耗伤者:加生地、沙参或麦冬;大便干结坚硬者:加芒硝;肺热肺燥下移大肠者:加黄芩、知母、瓜蒌仁;腹胀痛者,加木香、槟榔、白芍。
(3)气滞便秘:
主证: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胁腹闷胀痛,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治则:疏肝理气、导滞通便。方剂:六磨汤加减。
常用药:木香、乌药、沉香(后下)、大黄(后下)、槟榔、枳实。胸胁胀闷痛甚者:加香附、川楝子;腹胀攻痛者:加白芍、元胡;嗳气不除者:加旋复花、代赭石;恶心呕吐:去槟榔,加半夏、生姜、陈皮;气郁日久化火:口苦咽干者:加栀子、龙胆草等:虫积阻滞气机者:重用槟榔,并加雷丸、使君子等。
(4)气虚便秘:见于重病后。
主证:虽有便意,大便不干硬,但挣扎乏力。难于排出,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面色苍白,神疲懒言,舌淡,苔薄,脉弱。
治则:健脾益气,润肠通便。方剂:黄芪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白术、党参、火麻仁、陈皮、蜂蜜(冲)。久咳肺虚气短者:加生脉散及紫菀、白前;气虚下陷脱肛者:重用黄芪,加升麻、柴胡。大便干硬:加枣仁、冬瓜仁。
(5)血虚便秘:
主证:大便干结,挣扎难下,面白无华,唇甲色淡,头晕心悸,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则:养血、润肠、通便。方剂:润肠丸加减。
常用药: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何首乌。血虚有热,伤阴者:加玉竹、元参、知母;气虚见神疲气短、自汗者:加党参、黄芪;心悸:加酸枣仁、白芍;唇甲淡白:加阿胶(烊化)。
孩子如果出现了便秘不及时治疗很有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孩子出现了便秘要及时给孩子进行调理,让孩子养成清淡饮食的好习惯。而且每餐不要吃得过饱,少食多餐为宜。
中医怎么辩证治疗五脏上火
中医教你辨别上火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
一、心火:表现为心烦少寐,面赤口渴,尿黄便结,或口舌生疮等症。治以清热宁心。可选用:
1、导赤丸:内含生地、木通、甘草。口服,每次1丸,一日2-3次。用竹叶10克,煎汤送服。
2、黄连上清丸:内含黄连、黄柏、黄芩、栀子、连翘,薄荷等15味药物。口服,每次1丸,开水送服。
二、肺火: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症。治以滋阴清热。可选用:
1、清金散:出自验方,有清肺降火作用。方内有生石膏9份,青黛1份,研末混匀,用纱布包煎,水煎两次分服。
2、麦味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口服,每次1丸,一日3次,开水送服。
三、胃火:表现为上腹部嘈杂,多食善饥,口干口苦,大便干结,烦躁不安。治以养阴益胃。可选用:
1、牛黄上清丸:内含黄连、石膏、黄芩、薄荷、莲子、桔梗、川芎、黄柏、荆芥、栀子、大黄、冰片、牛黄等21味中药。口服,每次1丸,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2、牛黄解毒片:每片0.25克,内含大黄、石膏、黄芩、桔梗、甘草、雄黄、冰片、牛黄等。口服,每次3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四、肝火:表现为头痛剧烈,面红目赤,口干咽疼,胁肋疼痛,尿黄便秘,甚至吐血。治以清热降火。可选用:
1、左金丸:由黄连、吴茱萸组成。每次两克,一日两次,温开水送服。
2、当归龙荟丸:由当归、龙胆草、芦荟、黄连、黄柏、大黄等11味药组成。每次6克,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孕妇忌服。
五、肾火: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症。治以滋阴补肾。可选用:
1、六味地黄丸:内含熟地、山药、萸肉、丹皮、云苓、泽泻。每次8粒(浓缩丸),一日3次,淡盐汤送服。
2、知柏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每次8粒(浓缩丸),一日3次,淡盐汤送服。
夏季“上火”者,除分别给予中成药治疗外,还应多饮水,以清热降火;多吃瓜果,以辅助营养;并须保持心情舒畅,情绪乐观。
针灸瘦手臂
现代医学认为单纯性肥胖多伴有内分泌紊乱,各种激素,尤其是胰岛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瘦素等异常,可通过针灸来调理内分泌,使之趋于正常;另一方面,中医从脏腑辩证分析肥胖主要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有关,通过针灸可以达到调理脏腑,使肝脾肾脏之功能恢复正常。 利用中医辩证施治的原理,从调整内分泌入手,通过针灸、点穴综合治疗,对肥胖者的神经和内分泌功能进行调整。针灸减肥: 一方面能够抑制肥胖患者亢进的食欲,减少进食量,同时抑制患者亢进的胃肠消化吸收机能,减少机体对能量的吸收,从而减少能量的摄入; 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能量的代谢,增加能量消耗,促进体脂的动员及脂肪分解,最终实现其减肥效果。
中医护肝护脏的方法
1、开心最重要
肝脏的特性就是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只有当肝不受约束时,身体才能达到一种轻松、疏泄的状态,犹如一棵枝叶舒展的树。
2、远离烟酒
众所周知,饮酒伤肝,而且现在还没有任何药物或食物能防止酒精对肝脏的损害。特别是空腹饮酒时,酒精很快被吸收入血,不仅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对全身亦有不良影响。特别是慢肝病人,饮酒无异于在饮毒药,饮酒后约90%~95%在肝内代谢,无论快速或慢速、大量或少量摄入酒精都会增加肝脏的耗氧能力,出现缺氧性坏死。
3、注意休息
每晚子时(23:00-1:00)开始,就是肝胆自我修复的时间段,此时能进入深度睡眠,是非常养人的。
4、闭目养神
用眼过度是现代人肝气虚弱的又一重大原因。肝脏贮藏着丰富的血液,其主要作用是保持眼睛的明亮。长期看电视、电脑、手机或者玩游戏很容易用眼过度,从而导致肝血不足。而最方便的养肝法其实就是闭目养神,眼神放光,肝气自足。
5、远离油腻宵夜
适当地摄入含脂肪的食物可以供给我们人体以能量,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但是,吃太多脂肪会使肝胆负荷过重,久而久之,会让脂肪堆积在肝细胞内代谢不出去,造成脂肪肝。
中医辩证治疗角膜病
1.外感风热证
主症:见眼睑红肿,抱轮红赤,黑睛生翳如星或如片状,畏光流泪,伴发热恶寒、头痛、咽痛鼻塞,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宜疏风清热,调和胃气。
方药:白术、羌活、防风、柴胡、桔梗、白芷、黄芩、荆芥穗、独活、木贼、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薄荷、甘草。
2.寒热错杂证
主症:见眼睑轻度发红,白睛红赤,血丝黯紫,黑睛点片状混浊;伴头痛额痛,鼻塞流清涕,便结尿赤,舌苔薄白兼黄,脉濡数。
治法:宜内清外解。
方药:当归尾、赤芍、黄芩、羌活、大黄(后下)、桔梗、川芎、黑栀子、荆芥穗、枳实、连翘、麻黄、细辛、甘草。
3.肝胆实火证
主症:见胞脸红肿,白睛混赤,黑睛溃烂,呈浸润状,或瞳神紧小,甚或有少量前房积脓,头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宜清肝泻火。
方药:生地黄、当归、赤芍、泽泻、龙胆、木通、车前子、黄芩、柴胡、山栀子、木贼、蝉蜕、金银花、蒲公英、水牛角、甘草。
4.肝脾湿热证
主症:见白睛红赤,睛珠痛如针刺,黑睛生翳陷下;伴胸闷胁胀或纳呆,尿黄,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法:以祛热利湿,升发阳气。
方药:苍术、柴胡、蔓荆子、茯苓、羌活、桔梗、白芷、黄芩、龙胆草、川芎、独活、枳壳、薄荷、甘草。
5.肝肾阴虚证
主症:病程较长,抱轮红赤,黑睛溃烂久而不愈;伴倦怠乏力,失眠健忘,眼目干涩,舌红少苔,脉细弦。
治法:以养阴祛风退翳。
方药:熟地黄、生地黄、牛膝、当归、麦冬、石决明、决明子、石斛、羌活、防风、杏仁、枳壳、木贼、蝉蜕。
脂肪肝要注意什么 定期复查
脂肪肝患者定期复查病情是非常有必要的,应该定期进行B超、血脂、肝功能等检查,以及时了解肝脏病变发展情况。
中医辩证诊断便秘的标准
中医认为便秘的病位在大肠,系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但与肺、肝、脾、肾关系密切。肺燥热移于大肠,使大肠传导失职而便秘;脾虚运化失常,糟粕内停,大便难行;肝气不疏则郁,气郁化火,火邪伤津,肠道失润;肾精亏耗则肠津涩少,肾命火衰可使阴寒凝结、传导失职而便秘。大肠的传导,须赖津液懦润和阳气推动。胃腑津液充足、脾脏输布津液功能正常。津液下润肠道,肾阴不虚,精血充则津液足、肾阳充足、阳气运行、肺气正常宣降则大肠腑气血通。若气机失调,津液不足,则传导失常,腑气不通,而形成便秘。
中医辨证便秘要点依舌质、舌苔而辨虚实寒热,如有苔多实,无苔多虚,舌红无苔为津血枯,舌淡苔少为气弱血虚,苔白滑多寒,苔黄厚腻多为热。大便秘结腹胀拒按属实,大便秘结腹胀喜按属虚。
1、冷秘证
主证:排便努挣不下,大便并不干硬。
次证:①神疲气短;②面色胱白;③身寒肢冷;④小腹冷痛,小便清长;⑤舌胖而淡;⑥脉沉细迟。
具备主证和次证各2项即可确诊。
2、实秘证
(1)气秘:大便涩滞不行,胸膈痞满、嗳气纳呆、腹胀腹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此属肝胃气滞,传导失职。
(2)热秘:大便干结,腹胀满痛,面赤身热,口干思饮,口臭或口舌生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此属胃肠实热,灼津伤液,致肠道失润,腑气不通。
3、虚秘证
(1)血虚便秘:大便干结,面色萎黄,唇甲色淡,头晕心悸,舌淡,苔白脉细。此属血虚津少、不能下润大肠。
(2)气虚便秘:大便多日一行,临厕努挣,难于排出,挣则汗出短气,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此属脾肺气虚,传导无力。
(3)阳虚寒凝便秘:大便艰涩,面色白,腹胀痛,四肢不温,喜热恶寒。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此属脾肾阳虚,阴寒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