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肿中医辩证
腿肿中医辩证
气虚水肿型
常见于久坐办公室的人,双腿长时间处于较低位置,因重力作用,使下肢静脉血回流困难,血液就会在静脉内淤积,使血管内压力增加,部分血液渗透到血管外的皮下组织间隙,从而产生水肿。
气滞血淤型
常见于久站的人,双腿长时间站立会引起反射性的醛固酮激素分泌增加,使肾脏排除水、钠的功能减弱,导致水、钠滞留,小便的次数和量就会减少,因而导致下肢水肿。建议这类型肿胀的多做些泡澡、穴位按摩,使下半身的肌肉放松而有弹性。
湿热肿胀型
常见于曾经喜爱运动的人,由于后来运动量减少,造成肌肉较为壮实的下半身肿胀,常伴有肢体沉重感。建议这类型肿胀的多做些拉筋的运动,使腿部的线条修长。
月经病的中医辩证
月经病以期、量、色、质来辨寒、热、虚、实。
月经先期,量多,色深红,质稠者,多属血热证。
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有血块者,多属血寒。
月经先期,经期延长,量多,色淡红,质稀者,多属气虚。
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挟小血块,伴小腹胀痛者,多属气滞。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者,多属血虚。
月经或多或少,色紫黯,挟多量血块,伴痛经者,多属血瘀。
月经量多,色淡,质稀者,多属脾虚。
月经先后无定,量或多或少,色黯,质稠,挟血块者,多属肝郁。
月经后期,或先后无定,量或多或少,色淡黯,质稀薄者,多属肾虚。
同时,应结合全身症状和舌脉象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正确的诊断。
卵巢囊肿中医辩证论治 痰瘀互结
下腹包块时有疼痛,按之柔软,脘腹痞闷,时欲呕恶,带下量多,色白质粘稠,经行衍期,甚或闭而不行,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理气化痰,破瘀散结。
开郁二陈汤合大黄甘遂汤加减。
制半夏、苍术、陈皮、青皮各6g,木香9g,茯苓15g,香附12g,川芎、莪术、槟榔各10g,大黄3g,土鳖虫、甘遂各5g,生姜3片。
若脾胃虚弱,纳差神疲,大便稀溏,日行2次以上者,可去大黄、槟榔,加炒白术、党参各15g,砂仁(后下)5g,扁豆、焦建曲10g,以健脾益气;如痰湿明显,加浙贝母、瞿麦各10g,以化痰利水;若阴虚内热,大便偏干,舌质光红者,用归芍地黄汤加炙鳖甲、炙龟板各10g。
肾虚的中医辩证治疗是怎样的
一、中医辩证治疗肾虚之肾阳虚
怕冷、四肢欠温、小便偏多,色淡质稀、脸色苍白、性欲冷淡、女性宫寒不孕,男性阳痿早泄。舌淡苔白、脉沉迟等症状属肾阳虚型。肾虚的中医辩证治疗是怎样的?此类肾虚治疗的时候应以温补肾阳为原则,可用的药物有鹿茸、附子、桂枝、白术、甘草、黄芪、白芍、茯苓、山萸肉、淮山药、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冬虫夏草、海龙、海马等。
二、中医辩证治疗肾虚之肾阴虚
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舌燥、头晕耳鸣、腰膝酸痛、失眠多梦、脸色潮红,形体消瘦、小便赤黄,大便干结、女性月经稀发或闭经,男性阳强易举、遗精早泄。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属肾阴虚型。此类肾虚治疗的时候应以滋肾补阴为原则,可用的药物有熟地黄、菟丝子、牛膝、龟板胶、鹿角胶、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等。
三、中医辩证治疗肾虚之肾气虚
腰膝酸软,四肢无力,小便频多,淋漓不尽,或夜尿频多,部分患者有遗尿症状,气短,脸色苍白。女性白带增多,月经量多,色淡质稀,男性遗精早泄。舌淡白,脉细弱或沉弱等症状属肾气虚型。此类肾虚治疗的时候应以补肾益气原则,可用的药物有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附子、桂枝、黄精、茯苓、山萸肉、淮山、桑寄生、党参、白术等。
肾炎的中医辩证治疗是怎样的
1、中医辩证治疗肾炎(风寒)
此类肾炎发病较急,初期症状为发热怕冷,伴有轻微的咳嗽和全身水肿,尤其是脸面部水肿尤为严重,大多数患者存在高血压,少尿量等症状。舌苔薄白,脉象浮紧或沉细。中医认为在治肾炎时应以宣肺利水为原则,常用的药物有麻黄、杏仁、甘草、桑白皮、陈皮、云苓皮、大腹皮、冬瓜皮、生姜等,可随症加减,疗效显著。
2、中医辩证治疗肾炎(风热)
此类肾炎同样有发热的症状,但是不怕冷,患者有小便赤短,或血尿,咽喉肿痛,头、面部水肿等症状。舌苔薄舌质红,脉细数或滑数。中医认为在治肾炎时应以疏风解毒、利湿为原则,常用的药物有银花、连翘、菊花、桑叶、蒲公英、薄荷、生石膏、鲜茅根等,可随症加减,疗效显著。
3、中医辩证治疗肾炎(湿热)
此类肾炎同样有发热的症状,水肿同样以头、面部为主,尿液黄,或偏红。患者有口干口苦等症状。中医认为在治肾炎时应以清热利湿为原则,常用的药物有黄柏、苍术、云苓皮、猪苓、大腹皮、野菊花、苦参、生甘草、鲜茅根等,可随症加减,疗效显著。
宫寒的中医辩证
中医诊断
1、望 经血颜色黯黑、白带色白清稀,面色黯黑或苍白无华,舌色黯淡,舌苔白而且水滑。
2、闻 白带有腥味。
3、问 痛经、黄褐斑、性冷、月经延期甚至闭经、腰膝酸冷、四肢不温。
4、触 小腹温度较低。
中医解析
中医学认为宫寒与肾虚,脾气虚,血虚,肝郁,痰湿,湿热,血瘀等原因有关。而西医认为这样的一些症状多与年龄因素,营养因素,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下丘脑、甲状腺、肾上腺、胰腺),发育因素,炎症,肿瘤,等有关。宫寒想要怀孕应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平素注意不可过食生冷寒凉,注意季节变化,保暖。第二可以服用中草药温阳化气,固本添精,调理冲任。
在中医门诊上,很多女性常常听到:“您这是‘宫寒’”的说法,由于不明白到底什么是“宫寒”,她们非常担心,害怕这种问题会影响生育能力。其实,“宫寒”是中医学上的一个概念,直白地说就是“子宫寒冷”。但是,中医所说的“子宫”与西医所指的子宫不同,它的范围要更大些,包括子宫、卵巢等多种器官。
湿疹中医辩证治疗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湿疹
中医认为其发病原因乃先天禀赋不耐,后天失调养;饮食不节,过食醒发动风之食物,炙熄厚味,浓茶烟酒,辛辣刺激之品,伤及脾胃;生湿停饮,使脾为湿困,水湿停滞,或因外感淋雨涉水,久卧湿地。使内外湿邪相搏久而化热,湿热蕴结,充于肌肤腠理,浸淫肌肤而发病,湿热化火可发为急性湿疹,常表现热重于湿,湿热蕴结肌肤则多为慢性湿疹,常表现为湿重于热。湿邪郁久亦可化燥伤阴致脾虚血燥。
牙龈肿痛的中医辩证治疗
牙龈肿痛是一种常见的牙科疾病,其致病原因较多,如牙周炎、牙髓炎、智齿冠周炎等等都可引发牙龈肿痛,在治疗牙龈肿痛时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而不能一概而论,那样不仅治不了病还会使病情加重。
那么中医是如何治疗牙龈肿痛的呢?中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为肾所主,足阳明经络于上齿龈,手阳明经络于下齿龈,故牙痛与肾、胃、大肠有关。引起牙痛的原因有很多,有胃火上盛、风火上攻、肾阴不足、寒热刺激及蛀齿等,故要根据不同病因进行辨证论治。
1.胃火上盛
患者症见牙龈肿痛,患侧面颊肿胀,甚则不能嚼食,局部灼热,口苦口臭,便秘、舌红苔黄等。治宜清热泻火,消肿止痛。方用:清胃散加减。方剂组成:石膏25g,黄连10g,生地15g,丹皮6g,升麻10g,淮牛膝15g,大黄6g,赤芍10g,知母10g,刁竹10g,痛甚者可加白芷10g。若牙质过敏,每触热辣即痛者也同此治。
2.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患者症见齿龈微肿、微红,隐痛绵绵,齿摇不固,或兼有牙血,余无特殊。治宜滋阴降火、补肾固齿。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方剂组成:熟地25g,女贞15g,萸肉10g,淮山15g,淮牛膝10g,泽泻10g,骨碎补10g,细辛3g。若牙龈红肿较甚,则可加知母10,黄柏6。
3.风寒牙痛
患者症见突然发作,痛连头额、两侧,势如电掣,牙龈不红不肿。其中,若痛有游走,痛如电掣,连及头额、两颊者,是为风痛。若吸触冷气冷物即痛,部位固定者,是为寒痛。治以祛风、散寒、镇痛。寒痛为主者用当归10g,细辛6g,川芎10g,白芷10g,川椒5g,枳壳10g,桔梗6g,甘草6g。风痛为主者用桂枝6g,防风6g,白芥子10g,桔梗10g,苏叶6g,细辛3g,刁竹6g,白芍10g,甘草5g。不论风痛或寒痛,均可用细辛、白芷、苍耳子、甘草各10g,煎水含漱,日多次。
4.龋齿牙痛
这种牙龈肿痛是由龋齿引起的,单纯内服药物疗效不理想,宜结合局部处理为佳。内服方用:定痛散。方剂组成:当归10g,生地12g,细辛6g,白芷10g,连翘10g,苦参10g,川椒5g,黄连10g,乌梅10g,桔梗6g,甘草6g。外用川椒、胡椒、五倍子各5g,冰片0.5g,共研为细末,用消毒药棉裹药末少许,放入龋齿洞内,流涎出后,痛可停止。也可用牙痛一粒丸一粒塞入洞内,可得同样效果。
综上所述,以上是中医辩证治疗牙龈肿痛的方法,希望患者在治疗牙龈肿痛时不要盲目吃药,而要根据病情加以选择,牙龈肿痛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时患者务必要保持耐心与乐观的态度坦然面对。
中医辩证胸闷
肺气壅滞胸闷:大致可分三种主要证候,外感风寒肺气壅滞胸闷、邪热壅肺肺气壅滞胸闷及肺痈肺气壅滞胸闷。
外感风寒肺气壅滞胸闷:发热,恶寒,头痛,身疼,咳嗽或喘,胸闷不舒,舌苔白,脉浮或紧。若素有伏饮于肺,复感寒邪于外,则咳喘明显,胸闷憋气,烦躁,甚至倚息不得安卧。
邪热壅肺肺气壅滞胸闷:发热重,微恶寒或不恶寒,口渴欲饮,上气咳逆,咳吐黄痰,喘鸣迫塞,胸闷憋气,或溲赤便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肺痈肺气壅滞胸闷:胸闷多兼胸中隐隐作痛,发热,咳嗽,吐痰黄浊腥臭,或吐脓血,咽干,口燥,不渴,舌红苔黄,脉数或滑。
心血瘀阻胸闷:胸闷憋气,以夜间为甚,或伴有胸痛隐隐,或痛引肩臂。心悸,或短气,舌紫暗或有瘀血斑点,脉弱或结代。
肝气郁滞胸闷:胸闷不舒,常太息以呼出为快,伴有胁痛,头目眩晕,口苦,咽干,或寒热往来。情绪急躁易怒。或妇女月经不调。舌正常或有薄黄苔,脉弦细。
中医辩证治疗宫颈糜烂有怎样的疗效
中医辩证治疗宫颈糜烂方案一
饮食不节,劳倦过度,脾虚湿盛,反侮肝木,肝郁发热会引起湿热下注导致宫颈糜烂,临床症状为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相兼、质稠,心烦易怒,胸胁胀痛,口苦口腻,口干不欲饮,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中医治疗宫颈糜烂以疏肝清热,利湿止带为原则,选用龙胆草、山栀、黄芩、车前子、泽泻、生地、土茯苓、当归、通草、柴胡、甘草、椿根皮等药物来治宫颈糜烂,疗效显著。
中医辩证治疗宫颈糜烂方案二
经行产后,胞脉空虚,或因手术创伤,湿毒之邪乘虚而入,损伤任带二脉引起湿毒内侵导致宫颈糜烂,临床症状为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绿,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粘腻,或如脓样,伴腥臭气,小腹胀痛,腰骶酸痛,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糙,脉滑数。中医辩证治疗宫颈糜烂有怎样的疗效?中医治疗宫颈糜烂以清热解毒,化湿止带为原则,选用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白术、天葵子、茯苓、泽泻、栀子、紫草、椿根皮、败酱草等药物来治宫颈糜烂,疗效显著。
中医辩证治疗宫颈糜烂方案三
素体肾气不足,下元亏损,或因房劳过度,伤及肾元,使带脉失约,任脉不固引起脾肾两虚导致宫颈糜烂,临床症状为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或月经不调,不孕,精神倦怠,食少便溏,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苔白滑,脉沉弱而缓。中医治疗宫颈糜烂以健脾温肾,除湿止带为原则,选用白术、菟丝子、山药、苍术、茯苓、炙甘草、车前子、党参、补骨脂、柴胡、黑芥穗、巴戟天等药物来治宫颈糜烂,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