簕苋菜附方
簕苋菜附方
簕,方言,两广等地将竹上的刺称作簕。本品苞片常变形为锐刺,犹如竹刺,故有簕苋菜、刺苋菜等名。
第1步疴痢:生用2—4两,或干用1—2两,清水煎服,或加猪瘦肉同煎。
第2步疴血:用法同上。
第3步痔疮:干根1—2两,清水煎服并用叶煎水熏洗攻门。
第4步湿热肚痛:干根1—2两,清水煎服。
第5步小便刺痛用法同上。
苋菜的主要分类
苋菜原产中国、印度及东南亚等地,中国自古就作为野菜食用。作为蔬菜栽培以中国与印度居多,中国南方又比北方多,在中国的南方各地均有一些品质优、营养高的苋菜品种,因苋菜的抗性强,易生长,耐旱,耐湿,耐高温,加之病虫害很少发生,故苋菜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都渐渐被人们所认识,而得到发展。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有时逸为半野生。原产印度,分布于亚洲南部、中亚、日本等地。
苋菜按其叶片颜色的不同,可以分为3个类型:
绿苋
叶片绿色,耐热性强,质地较硬。品种有上海的白米苋,
广州的柳叶苋及南京的木耳苋等。
红苋
叶片紫红色,耐热性中等,质地较软。
品种有重庆的大红袍、广州的红苋及昆明的红苋菜等。
彩苋
叶片边缘绿色,叶脉附近紫红色,耐热性较差,
质地软。有上海的尖叶红米苋及广州的尖叶花红等。
鹿角菜的经济价值
药用价值
功能
提取的卡拉胶(carrageenan)对B型流行性感冒与腮腺炎病毒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并有抗胃蛋白酶或抗溃疡病作用。角叉菜胶可作轻缓泻剂,同时用于骨科,能促进结缔组织增生。
红藻门Rhodophyta
杉藻科Gigartinaceae
角叉菜属Chondrus Stackhouse
角叉菜C. ocellatus Holmes
藻体紫红色,顶端常绿色,扁平革质,丛生,数次叉状分枝,整体近似扇形,囊果椭圆,一面突起,一面凹陷。青岛烟台有分布。生于潮带岩石上。供食用和制胶。
[性能]味甘、咸,性寒。能清热,化痰,润燥,除风湿。
[参考]含牛磺酸、多糖、粘液和碘、钾、钠、硅、磷、铁、钙、硫、锰、铜等成分。
[用途]用于虚劳或阴虚发热;热痰或燥痰咳嗽,痰稠粘;瘿瘤、瘰疬;大便燥结,痔疮;痹证、关节酸痛。
[用法]煎汤,浸酒,或作菜食。
[附方]
1,润肺化痰汤:鹿角菜15g,沙参、麦门冬各12g,知母、百部各10g。加水煎服。
2,猴葵酒:鹿角菜60g,黄酒250g。浸泡服,每次饮1小杯。
用途
[性能]味甘、咸,性寒。能清热,化痰,润燥,除风湿。
[用法]煎汤,浸酒,或作菜食。
角叉菜 [附方]
1,润肺化痰汤:鹿角菜15g,沙参、麦门冬各12g,知母、百部各10g。加水煎服。
本方取鹿角菜清热润肺、化痰,以沙参、麦门冬养阴润肺,知母清肺热,百部润燥、止咳;共奏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之效。用于阴虚肺燥,咳嗽痰稠。
2,猴葵酒:鹿角菜60g,黄酒250g。浸泡服,每次饮1小杯。
源于《岭南采药录》。原方谓鹿角菜能“消痰……治一切痰结,……以之作海藻酒(该品属藻类),治瘿气。”现可用于甲状腺肿大。
食疗
鹿角菜味甘咸、性寒,入心、胃二经;
具有软坚散结、镇咳化痰、清热解毒、和胃通便、扶正祛邪之功效;
用于咽喉肿痛、瘀血肿胀、跌打损伤、筋断骨折、闪挫扭伤等症;
用治胃脘疼痛、痛发有时、嗳气反酸、纳食不香、肠燥便秘等症。
苋菜食疗方
1、红苋菜子10克,或用加倍量的红苋菜,水煎服,一日两次,可透发麻疹。
2、红苋菜子30克,炒黄研粉,分两次冲红糖开水服(忌食生冷辛辣食物),治产后腹痛。
3、红苋菜根,火煅研末(或加冰片少许),吹入喉中,治白喉。
4、红苋菜不拘量,煮汤经常食,治血丝虫病下肢象皮肿和甲状腺肿大。
5、红苋菜120克,用四碗水煎至一碗,温服,对子宫癌有辅助疗效。
6、红苋菜150克左右,去根,洗净,切细。粳米100克煮粥快熟时,加入红苋菜,加少量油盐食用。有清热止痢作用。适用于急性细菌性痢疾和肠炎。
千日红的价值
1、化学成分 :千日红甙Ⅰ、Ⅱ、Ⅲ、Ⅴ、Ⅵ(gomphreninⅠ,Ⅱ,Ⅲ,Ⅴ,Ⅵ)、苋菜红甙(amaranthin)、异苋菜红甙。
2、性味:性平,味甘、微咸。
3、药理作用:其皂甙和黄铜部分能祛痰。
4、功能主治:祛痰,平喘。用于慢性或喘息性支气管炎、百日咳。花序入药,有止咳定喘、平肝明目功效,主治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结核咯血等症。
5、制剂:30%千日红注射液;取千日红花序,用蒸馏水提取3次,过滤。合并滤液,浓缩成流膏状,再用乙醇提取,浓缩成流膏状。用注射用水稀释,冷却过滤,加苯甲醇、吐温-80.灌封,灭菌,制成30%注射液。
6、附方: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30%千日红注射液,每次0.3毫升穴位;注射。常用穴位;肺俞、定喘。喘重加天突;痰多加丰隆;憋气加膻中。个别体弱病人注射穴位宜少,以免出现心跳加速、晕针等。
苋菜的介绍
苋科草本植物苋的茎叶。叶有绿、红、暗紫等色,以色红者较好,称为红苋、赤苋。中国各地均有栽培,春、夏季采收,去根,洗净用。
茎叶作为蔬菜食用;叶杂有各种颜色者供观赏;根、果实及全草入药,有明目、利大小便、去寒热的功效。
苋菜菜身软滑而菜味浓,入口甘香,有润肠胃清热功效。亦称为“凫葵”、“蟹菜”、“荇菜”、“莕菜”。有些地方又名“红蘑虎”、云香菜、云天菜等。
苋菜清洗起来比较困难,主要是因为其外表粗糙,而且皮很薄,一洗就破。
因此,很多人为了图省事,简单地用水冲冲就吃。其实,苋菜属于草本植物,植株比较低矮,果实细嫩多汁,这些都导致它容易受病虫害和微生物的侵袭。
这些农药、肥料以及病菌等,很容易附着在苋菜粗糙的表面上,如果清洗不干净,很可能引发腹泻,甚至农药中毒。要把苋菜洗干净,最好用自来水不断冲洗,流动的水可避免农药渗入果实中。
洗苋菜时,千万注意不要把苋菜蒂摘掉,去蒂的苋菜若放在水中浸泡,残留的农药会随水进入果实内部,造成更严重的污染。
另外,也不要用洗涤灵等清洁剂浸泡苋菜,这些物质很难清洗干净,容易残留在果实中,造成二次污染。
儿菜的附方
用法用量0.90 - 3.00 g
1.治牙疳,口疮
儿茶、硼砂等分。为末搽。(《纲目》)
2.治走马牙疳
儿茶、雄黄、贝母等分。为末,米泔漱净搽之。(《纲目》引《积德堂经验方》)
3.治鼻渊流水
儿茶末吹之。(《纲目》引《本草权度》)
4.治下疳阴疮
儿茶一钱,真珠一分,片脑半分。为末敷。(《纲目》引《纂要奇方》)
5.治痔疮
轻粉、冰片、孩儿茶各等量,以10倍量之香油调配成乳剂,装瓶备用。用时以脱脂棉棒浸沾药物,置肛管内。【《 黑龙江医药》1972,(2):轻冰乳剂】
6.治疗皮肤湿疹、溃疡,分泌物多多多
儿茶9g,轻粉6g,冰片0.9g,龙骨9g。研末水调外敷。(《中药临床应用》儿轻散)
7.治肺结核咯血
儿茶30g,明矾24g,共研细末,每次0.1~0.2g,每日3次。中等量咯血(大咯血者不宜采用),每次服0.2~0.3g.每4h1次。(《 全国中草药汇编》)
8.治外伤出血,止血
煅龙骨、象皮、陈石灰、老松香、降香末、血竭、儿茶、白及末等份。共为细末,研至无声,撒于疮口。(《实
用正骨学》)
9 用于鼻衄和痔疮出血
儿茶末外敷,或用儿茶7.5g研末,桂皮1.5g研末,沸水250ml,浸30min滤净后外洗痔疮,或用棉花浸药水作鼻孔压迫止血。(《中药临床应用》)
10.治宫外孕,剖腹产,各类息肉,结石,包块,尿血,便血以及手术后粘连等
儿茶15g,方苏木15g,鸡血藤15g,紫丹参30g 水煎内服。如有外伤,久不愈合,加花蕊石30g,稻草灰15g,梅花片3g,研细末调香油(或某油)擦患处。【《中西保结合杂志》1985,(4),231】
11.治 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变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之出血除外)
儿茶、白及、阿胶、云南白药各等量,研成细粉。每日服药2~3次,每次3g,白水冲服。【《新医药学杂志》1978,(3):28止血粉】
12.治胃、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儿茶500g, 川楝子250g,黄芪800g,五倍子250g,白及500g,海螵蛸500g,木香250g,砂仁250g。片为细末,每服10~15g,每日2~3次,1个月为1疗程。【《吉林中医药》1983,(1):18茶芪散】
13.治鼻窦炎
辛夷12g,儿茶6g,乳香6g,冰片1.5g,甘油适量。将四药研细过筛,混合均匀,取甘油适量调成糊状,用棉片吸附药液至饱和状态。于患侧中鼻道和下鼻道各放置复方辛夷油棉片1块,令病人低头,行体位引流15~20min。【《新医药学杂志》1976,(2):40 复方辛夷油】
14.治咳嗽
儿茶60g,细辛12g,猪胆1个。前二味药共研末,取胆汁炼熟,三味药共为丸,每丸重3g。每日4次,每次1丸,空腹含化。
苋菜怎么选购储存
1、选购苋菜时,应选择叶片新鲜、无斑点、无花叶的优质苋菜。
2、储存苋菜时,温度调到8℃~10℃储存。因为苋菜的储存期不长,在7℃以下会发生冷害。另外,储存后须避免有冷凝水长期附着于叶面上,否则叶片容易腐烂。
苋菜含草酸吗
苋菜的草酸含量
苋菜按颜色分为红苋、绿苋和彩苋三种。红苋叶片紫红色,口感软糯,适合用来做汤;绿苋呈叶绿色,口感较硬,可用于烹炒;彩苋又叫观音米苋,叶脉附近紫红色,叶片边缘部绿色,口感软糯,可用来做汤。从营养上来讲,红苋菜所含的红色素和黄酮类化合物最多,并且其维生素E含量比绿苋菜多3倍,这些营养素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抵抗衰老。
需要提醒的是,苋菜的草酸含量较高,最好用沸水焯过再烹调,有利于其中矿物质的吸收。
苋菜、小油菜
不少绿叶菜在补钙效果上并不逊色,其中苋菜、小油菜的钙含量均超过同样重量的牛奶。此外,蔬菜含有大量有助于钙吸收的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K。蔬菜用沸水焯过再烹调,钙的吸收率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