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直疝的症状是什么
腹股沟直疝的症状是什么
腹脏内脏自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Hesselbach三角) 直接脱出形成的疝,称为腹股沟直疝(direct inguinal hernia)。好发于中老年人和体弱者,与直疝三角区的肌肉和筋膜发育不全、肌肉萎缩退化以及腹内压力升高等诸多因素有关,巨大斜疝使腹股沟管后壁强度明显减弱或缺如也可并发直疝。
典型症状: 下腹部包块(70%) 股三角区压痛(65%) 左下腹部可触及压痛性包块(65%) 下腹部钝痛和酸胀感(60%)
1.耻骨结节外上方出现的半球形可复性肿块,直立时出现,平卧时消失;不需手法复位,极少发生嵌顿(疝囊颈宽大),多见于老年人,极少发生在女性和儿童。
2.肿块基底宽,罕见坠入阴囊。
3.肿块回纳后,指压内环。
4.直疝三角可触及明显的腹壁缺损。
5.若部分膀胱壁构成滑动性疝的一部分,则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
疝气如何鉴别诊断
实际上,鉴别诊断并不困难 。述疾病共有的基本特点是:非可复性肿块,肿块上界不进入外环或内环 无“疝柄”,亦无咳嗽冲击感。
切口疝容易与这些疾病混淆
和小肠疝其它类型如直疝、斜疝、股疝、脐疝、白线疝、嵌顿疝、绞窄疝等鉴别。
腹股沟直疝(疝气)容易与这些疾病混淆直疝不进入阴囊藉此可与斜疝鉴别,亦可在回纳疝块后按压内环。疝块仍然突出。在术中可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判断,直疝疝环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
脐疝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与腹股沟斜疝,直疝以及股疝的鉴别诊断。
腹股沟直疝和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一样吗
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腹股沟疝修补材料的发展和外科医师对腹股沟解剖的深入了解,腹股沟直疝和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式并没有什么差别,所以目前临床上在诊断腹股沟疝时并不刻意加以区分直疝还是斜疝 。
腹股沟直疝诊断鉴别
诊断依据
1.耻骨结节外上方出现的可复性半球形肿块。
2.肿块回纳后,指压内环,增加腹压肿块仍可出现。
3.术中证实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
鉴别诊断
1.半月线疝:位置较低的半月线疝,容易和腹股沟直疝相混淆,鉴别的要点是腹股沟直疝经直疝三角突出,其位置相对半月线疝较低,而半月线疝通过腹横筋膜弓突出。
2.膀胱上外疝:下腹部腹直肌外缘出现一半球状包块,站立时出现,卧位消失,常伴有不同程度疼痛,但极少发生嵌顿,本病表现与腹股沟直疝酷似,部分病人甚至同时合并有腹股沟直疝,应注意与之鉴别。
3.腹股沟斜疝:直疝与斜疝的鉴别。
如何判断腹股沟斜疝还是直疝
腹股沟斜疝和直疝主要有以下区别:
第一个,疝突出的位置不同:腹股沟区位于下腹壁与大腿的交界处,此处有一根动脉叫做腹壁下动脉,在这根动脉的内侧突出的疝被称为腹股沟直疝。而在腹壁下动脉外侧突出的疝气被称为腹股沟斜疝。
第二,腹股沟直疝极少发生嵌顿,而腹股沟斜疝发生的嵌顿机会却比较多,应当引起重视。
医生有一个简单的小方法初步区分这两种疝:先将鼓出来的包块小心地回纳进去,然后用手指压住腹股沟中间略偏上的地方,再使劲咳嗽。如果疝块不再突出,就是斜疝,否则就是直疝。另外斜疝会进入阴囊,而直疝一般不进入阴囊。当然,即使是一名专科医师,有时要单凭体格检查和症状来区分直疝还是斜疝也并不容易。
得了腹股沟直疝会有哪些表现
腹股沟直疝常表现为患者站立时,腹股沟区可见半球形肿块突出,一般并无明显症状,少数人会有轻微酸胀感,直疝很容易用手复位,极少发生疝气嵌顿。
什么是腹股沟疝
顾名思义,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 腹股沟区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处,根据疝突出部位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可以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但由于两种腹股沟疝手术方式没有什么差别,目前临床上在诊断腹股沟疝时并不刻意加以区分。
腹股沟直疝的饮食
腹股沟直疝食疗方
1)猪肉120克、梧桐树根,八月瓜根、苍耳子各10克。炖服,每日1次。
2)小茴香15克,食盐4克,青皮鸭蛋2个。将小茴香和食盐同炒熟研未,与打入碗中的鸭蛋拌匀,在油锅中煎成蛋饼,每晚临睡时以温米酒送服,每4日为一疗程。
3)补骨脂50克,盐炒研末,加入黑芝麻25克,每次服9克,每日2次。
4)蒜头皮20克,熬水,每日服用数次。蒜头皮即粘贴蒜肉之衣,约1000克的蒜头,可剥皮20克。
腹股沟直疝的饮食
1)猪肉120克、梧桐树根,八月瓜根、苍耳子各10克。炖服,每日1次。
2)小茴香15克,食盐4克,青皮鸭蛋2个。将小茴香和食盐同炒熟研未,与打入碗中的鸭蛋拌匀,在油锅中煎成蛋饼,每晚临睡时以温米酒送服,每4日为一疗程。
3)补骨脂50克,盐炒研末,加入黑芝麻25克,每次服9克,每日2次。
4)蒜头皮20克,熬水,每日服用数次。蒜头皮即粘贴蒜肉之衣,约1000克的蒜头,可剥皮20克。
疝气分几种 腹股沟直疝
凡腹腔内器官于腹股沟三角处脱出者,称腹股沟直疝。此病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较斜疝少见,如在60岁以上老年者常为双侧性。本病的诊断:于耻骨结节处上方,可摸到圆而软的肿块,站立时鼓出,即肿块隆起,平卧时肿块消失,不下降到阴囊,不会发生嵌顿或绞窄。
腹股沟直疝和腹股沟斜疝有什么区别
(1)疝突出的位置不同:腹股沟区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处,此处有一根动脉叫做腹壁下动脉,在这根动脉内侧(即靠近人体中线的一侧)突出的疝被称为腹股沟直疝。而在腹壁下动脉外侧突出的疝气被称为腹股沟斜疝。
(2)腹股沟直疝极少发生嵌顿,而腹股沟斜疝发生嵌顿的机会却较多,应当引起重视。
当然,即使是一名专科医师,有时要单凭体格检查和症状来区分直疝还是斜疝也并不容易。
腹股沟直疝如何预防
1.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1)戒烟:吸烟不仅可引起慢性咳嗽,导致腹内压升高,而且可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促进腹肌退行性变,是老年腹股沟疝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因此老年人最好不吸烟或减少吸烟量。
(2)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是导致腹压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故保持大便通畅是预防腹股沟疝的有效方法。老年人应多食蔬菜、水果,定量饮水,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等。
2.积极预防和治疗促使腹内压增高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前列腺肥大等。
腹股沟直疝与斜疝有何区别
腹股沟斜疝是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或婴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块肿可自行回纳,消失不见右侧腹股沟直疝较为多见。
腹内脏器和组织经腹壁下动脉内侧黑塞尔巴赫(Hesselbach)三角突出体表为腹股沟直疝。年老体弱,腹壁肌肉、腱膜、筋膜退化,腹壁强度降低,在腹内压增高的作用下可发生直疝。巨大直疝使腹股沟管后壁强度明显减弱或缺如也可并发直疝。
腹股沟斜疝在很多方面都是与直疝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病年龄: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直疝多见于老年人。
2、疝块外形:斜疝的疝块为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直疝的疝块为半球形,基底较宽。
3、疝突出途径:斜疝是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直疝是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入阴囊。
4、回纳疝块后压住疝环:斜疝可不再突出;直疝的疝块仍可突出。
5、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斜疝的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直疝的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的内侧。
6、精索与疝囊的关系:斜疝发生时,精索在疝囊后方;直疝者精索是在疝囊的前外方。
7、嵌顿机会:斜疝发生疝嵌的机会较多;直疝发生嵌顿的机会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