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春季专家大妙招防流感

春季专家大妙招防流感

1、勤洗手:流感期间,应经常洗手,每次冲洗应达30秒以上,加用肥皂更好。胡春玲称,因为流感病毒常被一层油脂保护着,肥皂可以溶解此层保护膜,从而把病毒从手上去除。

2、勤洗脸:洗脸可将沾在脸部的病毒冲洗掉,从而减少病毒从口腔、鼻孔、眼睛等部位感染的机会。

3、常饮红茶:红茶中含有能杀死流感病毒的物质,通常用红茶液浸泡病毒感染区5秒钟,会使该处病毒失去感染力。因此,常饮红茶或用红茶漱口,可预防流感。

4、热敷面:将热毛巾敷在面部,继续在倒入热水的盆上方用蒸汽蒸约30分钟,有一定的灭菌作用。

5、常吃蒜:每天吃几瓣大蒜(生、熟均可),有杀菌消毒的功效。

6、多喝水:饮水可使口鼻粘膜保持湿润,增强局部抵抗病菌侵入的能力。大量饮水还有助于排泄体内废物(同时也能排病毒),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7、室内通风: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降低局部病原菌的浓度,从而使自己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8、补充维生素c片:维生素c能增强机体抵抗力,适当补充对预防流感是有益的。

9、戒吸烟少食糖:吸烟和食糖过多会削弱自身免疫功能,导致抗病能力下降,增加易患流感的可能。

10、避免受凉过劳累:受凉、过度劳累也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及抗病能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在早春,气温忽冷忽热的时候,特别注意及时添加衣服,以防着凉而导致抵抗力下降感染流感病毒。

春分养生要防4种病

——上火。春天虽然气候适宜,但风多雨少,人体内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加上天气变化反复无常,不能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导致生理机能失调,出现咽喉干燥疼痛、嘴唇干裂、大便干燥等“上火”症状。

防病妙招:要防“上火”,首先要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多吃蔬菜、水果,忌吃辛辣食物;多饮水,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出;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牛黄上清丸、三黄片、青果丸等清火药物。

中医专家表示,被古人称为“种生”的豆芽最适合春季吃,能帮助五脏从冬藏转向春生,豆芽还具有清热的功效,有利于肝气疏通、健脾和胃。虽然豆芽菜均性寒味甘,但功效不同。绿豆芽容易消化,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除湿的作用,适合湿热郁滞、口干口渴、小便赤热、便秘、目赤肿痛等人群食用。黄豆芽健脾养肝,其中维生素B2含量较高,春季适当吃黄豆芽有助于预防口角发炎。黑豆芽养肾,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钾等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含量比绿豆芽还高。豌豆芽护肝,富含维生素A、钙和磷等营养成分,蚕豆芽健脾,有补铁、钙、锌等功效。

——春困。看着窗外明媚的景色,关在办公室里的人们似乎总是一副懒洋洋的样子,对什么都提不起精神,这就是“春困”了。“春困”主要与天气、工作、饮食、睡眠、运动不和谐有关,有时出现这种现象也是亚健康的表现。

防病妙招:对那些已“染”上“春困”的人来说,可以多做深呼吸和能增加肺活量的有氧运动,多喝水,少吃油腻、热性食物,尤其是火锅。多吃些胡萝卜、白菜、柑橘等含有大量维生素的食品,摄取足够的蛋白质,有助于提升人的精力;办公室白领犯困时,可适当做头部按摩缓解症状。

在春季应当要调整好作息时间,早睡早起,每天清晨能稍作轻量运动,另外,睡懒觉也会让人大脑血液供应不足,加重困乏感。除了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作息外,适量刺激自身感官也可解除“春困”。这个季节觉得犯困的话,可以到户外走走,踏春游玩;可以用点带刺激性的清凉油、风油精来驱除困意;还可以喝点茶、咖啡来提神解乏。同时,犯了“春困”,也不能只是多睡觉、补睡眠,环境和心态也很重要,上班族应当保持办公室内空气流通,控制自我情绪,增加人际交流。

——哮喘。春天一到,各种花花草草都焕发出新的色彩,让人眼前一亮。不过也让一些特别“敏感”的人遭了殃。过敏性哮喘患者会发生支气管痉挛,导致哮喘病复发。此外,天气忽冷忽热,引起感冒,也是引发哮喘的原因之一。哮喘严重的,可能危急患者的生命。春天是哮喘的高发季节,如果不注意平时的生活细节,很容易复发。

防病妙招:预防哮喘,首先,要注意保暖和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以及冷空气刺激诱发哮喘。其次,出入场所要适宜,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哮喘病人应尽量不去那些人群聚积的地方,对花粉及植物过敏者请不要到花园及植物园,严重花粉过敏者,可考虑异地预防。再者,外出时间要适宜。一天当中,午间及午后是空气中花粉飘散浓度较高的时间,此时,应尽量减少外出,外出一定要戴口罩。刮大风的天气,也要减少外出,免遭尘土及冷空气的刺激。另外,一些生活细节必须注意,比如衣服、床上用品最好不用羽绒或蚕丝,因为一些哮喘病人对于动物羽毛、蚕丝过敏;注意哮喘发作是否与食物有关,如虾、牛奶、桃子等,应当引起注意;慎用或忌用某些可能诱发哮喘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减少吸入花粉,日间或午后少外出;不用地毯,每周将被套、床单、枕巾、衣服等用热水(50℃以上)洗1次;室内湿度保持在50%以下。

——皮炎。随着气温升高,各种春季皮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专家介绍,春季皮炎是一种光感性皮肤病,主要致病原因是皮肤对阳光中的紫外线过敏。另外,天气回暖,很多网友都喜欢出游踏青。但春天万物复苏,很多植物开始开花,不少人在踏青后容易患上季节性皮炎,是对这个季节特有的过敏反应。这种病好发于春、秋季节,女性多见。是一种季节性反复发作、由花粉等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皮炎。

防病妙招:适当外涂防晒剂,以保护皮肤免受各种波段的紫外线和可见光的损伤;不要用含光感物质较多的化妆品;多吃含维生素A的食物及新鲜蔬菜和水果,油菜、菠菜、莴苣、无花果等尽量少吃或不吃;洗脸时尽量不用热水、碱性肥皂和粗糙毛巾。感到有不适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诊查。使用抗组胺治疗,严重者口服激素,还可采取冷喷、湿敷外用药等综合处理。季节性皮炎患病不分男女老少,在综合治疗后,3至5天都可以恢复。如自行买药一定要慎重,可选择一些口服药,副作用小,大人小孩都可以用。激素药、外用药要非常小心,如果用药不当可能导致症状加重。有过皮肤过敏史的人,要注意防护。如去公园和景点等花粉、尘埃、光线及风力较大的地方,就只可远观了。预防皮肤过敏,应注意皮肤的清洁,一些附着在皮肤表面的花粉、尘埃也需时刻清洗干净。另外,常常清洗床单、被罩,勤晒、拍打被子、衣服,也是一个简单的预防办法。

整体而言,春分时节防病保健,一是要经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加强锻炼,以增强自身抗病能力;二是要注意口鼻保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防止口腔溃疡;三是要戒烟,节制饮酒,有条件的可到防疫部门注射有关传染病疫苗等。

专家支招准妈妈预防H7N9禽流感

按照传统观念,禽蛋类副食是孕产妇补充营养的良好途径,但最近面对H7N9禽流感,让一些孕产妇“谈禽色变”,不敢食用禽蛋,甚至产生了过度忧虑和恐惧……对于孕产妇等特殊人群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吃熟食、讲卫生,注意休息,调整好心态,有助于提升孕产妇和婴幼儿的抵抗力。

母婴家庭在面对禽流感时,应掌握科学的预防方法,减少不必要的恐慌。程海东教授表示,妊娠期间,孕妇对疾病的抵抗力较一般人低,孕妇应保证均衡饮食,提高机体免疫力。在食用禽肉前,一定要先烧熟煮透,烹饪时要充分加热,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只要经过充分烧熟的禽蛋,孕产妇可以放心食用。在孕期,准妈妈最好不要吃生食,以免造成肠胃系统消化不良或病毒感染。专家还提示,如果近期减少了禽蛋类的摄入量,可以增加豆制品等植物蛋白的摄入,以补充营养。

还有些孕产妇担心被感染,减少了户外活动,但其实,这也是一种误区。程海东教授表示,在阳光充沛、空气良好的情况下,适当户外活动对孕产妇身心有益,只要注意不直接接触禽鸟及其分泌物。准妈妈应注意个人卫生,常洗手,保持手部卫生。此外,孕妇还应减少在人流密集公共场所的活动,在地铁站、商场等地方可以戴上口罩,适当防护。即使在室内休息时,也要保证通风良好,建议每天上、下午各保证两次开窗通风。

对于网上有关“服中药预防禽流感”等说法,对于孕妇,最好别自行盲目乱用药物,以免对自身或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孕妇出现感冒、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切忌拖延。

一些月子中心不仅加强了消毒,还对访客、家属等外来人员进入前先测试体温,同时建议访客尽量减少看望时间,尽可能在公共区域看望,少去休养区域。

教大家如何正视春季保健

饮食保健妙招一——多吃瓜类。春季气温变化大,人体丢失的水分多,须及时补充。蔬菜中的水分,是经过多层生物膜过滤的天然、洁净、营养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瓜类蔬菜含水量都在90%以上。所有瓜类蔬菜都具有降低血压、保护血管的作用。

饮食保健妙招二——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瓜类蔬菜除南瓜属温性外,其余如苦瓜、丝瓜、黄瓜、甜瓜都属于凉性。春季养生食谱蔬菜。番茄、芹菜、生菜等都属于凉性蔬菜。

饮食保健妙招三——多吃“杀菌”蔬菜。春季是人类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多吃些“杀菌”蔬菜,可预防疾病。这类蔬菜包括:大蒜、洋葱、韭菜、大葱等。这些葱蒜类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广谱杀菌素,对各种球菌、杆菌、真菌、病毒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其中,作用最突出的是大蒜,最好生食。

饮食保健妙招四——补充充足维生素,如多吃些如西红柿、青椒、冬瓜、西瓜、杨梅、甜瓜、桃、梨等新鲜果蔬。

饮食保健妙招五——补充水和无机盐,特别是要注意钾的补充,豆类或豆制品、水果、蔬菜等都是钾的很好来源。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等都有较好的消暑作用;

饮食保健妙招六——适量地补充蛋白质,如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都是最佳的优质蛋白。

春季保健养生要注意几个禁忌

春季保健的禁忌——一忌上火就用解毒丸。“刚到春天,我的口腔溃疡就没消停过,吃了牛黄解毒丸也不顶事儿!”刘小姐郁闷地抱怨道。其实在专家眼中,一上火就乱用降火药,是最大的“灭火”禁忌。

专家支招:春主生发,燥是一大特点,很多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上火”症状。中医将“上火”分为实火、虚火,要根据“火种”来灭火。比如牛黄解毒丸对降实火,也就是伴有大便干结的症状有用,但对因脾胃虚引起的上火作用不大。预防上火应做到每日多吃果蔬、多喝水、规律排便等,还可喝点菊花茶、金银花茶。

春季保健的禁忌——二忌“春捂”不当。很多人都知道春捂秋冻,但做起来却出现两个极端:年轻人靠着火力壮不捂,早早就穿起了单衣和单鞋;老人、小孩却容易捂过头,捂出了汗还“顽固”地不脱衣服。

专家支招:“春捂”有三大要点:第一,别急着“换季”。冬季衣物先别急着收起来,等气温稳定了再换季;第二,随时增减衣物。春天气候变化异常,早晚温差变动大。可以带件衣服备用,晚上睡觉时搭条小毛毯,避免寒气损伤阳气;第三,别捂出汗。捂过头了也会导致感冒、抵抗力下降。

春季保健的禁忌——三忌一犯“春困”就睡。在春日暖洋洋的阳光照射下,人体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容易导致大脑缺氧,进而招惹到“瞌睡虫”。但一困就睡,却对健康很不利。睡得时间太长会进一步减少脑部血流量,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度,可能越睡越不醒,反而更疲惫。

专家支招:解决春困要抓住两个黄金时间点:一是起床后;二是午饭后。《黄帝内经》提到:“夜卧早起”。就是说春季可以稍晚点睡(晚11点),但要早起(早6点半),以顺应人体阳气的生发。起床后不妨伸个懒腰,做做干洗脸,按摩太阳穴和涌泉穴。散步则可以放在午饭过后,在阳光下走30分钟左右,然后再睡个不超过30分钟的午觉。

春季保健的禁忌——四忌吃得太酸、辣。“春夏补阳”是《黄帝内经》等医学经典推崇的养生准则,在五脏和五味的关系中,酸味有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吃得太酸、太辣都会损伤阳气。

专家支招:中医讲春为肝气当令,它有利于调节各大脏腑的功能,但有一个缺点,就是易伤脾。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因此春季应少吃酸以防肝气过旺,多吃香辛的食物可疏发肝气而补益脾气。韭菜是春季最好的食物,可多吃但不宜过量;而香菜、葱、蒜、莲子、大枣、山药等也很适合春季吃。此外,应告别冬季养生式温补,改以健脾胃。要少吃发物和易引起“上火”的食物,如鱼、虾、蟹、羊肉等,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尤其要注意。

春季养生保健需要注意四件事

春季保健需要注意——不要一套护肤品用到底。春天的外部环境和皮肤状况与冬季有很大差异。春季粉尘飞扬,皮脂腺分泌旺盛,紫外线含量较高,如果沿用一套护肤品,容易出现过敏反应,护肤效果也打折扣。

专家支招:春季应循序渐进地更换护肤品。气温上升后,可将适合冬季用的油性霜剂,换成少油补水的乳液。春天紫外线较强,护肤最重要的是补水和防晒,敏感肌肤更需注意。

春季保健需要注意——不要门窗紧闭。春天气温上升,湿度提高,各种细菌、病毒等开始大量繁殖。如果长时间门窗紧闭,或空气流通不好,很容易导致感冒流行、传染性疾病高发。

专家支招:春季通风比任何季节都重要。家里还是办公室都要保证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最好能形成空气对流,最佳的通风时间是在日出后和日落前。

春季保健需要注意——不要宅在家里不出门。冬季强调静养,但春季相反,应动养,因为“动则养阳”。经过冬三月的收藏季节,人们应多做户外活动,对健康十分有利。

专家支招:春主生发,在出游时,最好用鼻子呼吸,一方面能阻挡一部分有害物质“病从口入”;另一方面鼻黏膜的血管丰富,腔道弯曲,对干燥寒冷的空气有加温、加湿的作用。雾天污染物较多,最好别出去锻炼。另外,春季运动要有度,早春时节,身体各器官功能还处在较低水平,此时不宜进行激烈、长时间运动,要从舒缓的运动开始,如慢跑、步行、放风筝等。

春季保健需要注意——不要心情低落、起伏大。春季养阳重在养肝,中医上讲调理情志是养肝重要的一环。如果整日郁郁寡欢,容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引发腹泻等问题,若是过于愤怒或兴奋,又对脑血管伤害很大。

专家支招:春天除了心情平和之外,还应做到开朗豁达,以使肝木坚实,肝气顺达;当按捺不住要发火时,最好做几个深呼吸,暂时离开争吵现场;春天还可以养养花草,以保持心情愉悦。

春天预防流感的10大妙招

1、天气不好时少呆在户外

春季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环境中的细菌容易滋生。因此,天气不好时最好不要长时间呆在户外,特别是老人、小孩、体质虚弱、患有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人群。

2、少去人流密集的地方

春季流感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染,人群密集、通风条件差的地方容易滋生细菌,要尽量较少去商场等人流集聚的地方。避免接触流感病人,尤其是上述体弱、患病的特殊人群。

3、开窗不如开空调

要适当地选择居室开窗的时间。当天气晴好时,可以适当开窗通风;天气不好时,可以选择关闭窗户,使用新风量足够的空调。住在马路附近、建筑工地附近的家庭,也要尽量少开窗。

4、使用空气净化器

如果空调的新风量不够,不足以净化室内空气,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一些空气净化器具有降低室内粉尘、杀菌的作用,尤其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的人群有帮助。

5、注意保暖添衣

虽说春季的气候温暖潮湿,但容易反复变冷,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因此,特别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群,如哮喘、支气管炎、慢阻肺患者,要注意添衣保暖。

6、室内少种植物

细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是加大流感发生几率的一个原因,而土壤跟水源是容易滋生细菌的地方。因此,不建议在室内种植物。

7、吃提高免疫力的药物

抵抗力较差的人群,可适当吃提高抵抗力的药物,例如泛福舒、兰菌净等菌体混合类药物,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对抗病毒。

8、老幼体弱者可接种疫苗

体弱人群本身的抵抗力差,流感病毒对其身体的影响较大、恢复时间相对长,并且容易诱发基础病,容易发生急症危症。因此,患有呼吸道相关疾病、基础病、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体弱者可以选择接种流感疫苗,避免感染。

9、规律作息

规律作息看似老生常谈,却非常重要。作息不规律,熬夜、睡眠时间不足等原因会降低身体抵抗力,病毒自然容易入侵。

10、适量运动

虽然春季运动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但规律适量的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增强抵抗力的十分重要方法。

春季防病的八大禁忌

一忌上火就用解毒丸。“刚到春天,我的口腔溃疡就没消停过,吃了牛黄解毒丸也不顶事儿!”刘小姐郁闷地抱怨道。其实在专家眼中,一上火就乱用降火药,是最大的“灭火”禁忌。

专家支招:春主生发,燥是一大特点,很多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上火”症状。中医将“上火”分为实火、虚火,要根据“火种”来灭火。比如牛黄解毒丸对降实火,也就是伴有大便干结的症状有用,但对因脾胃虚引起的上火作用不大。预防上火应做到每日多吃果蔬、多喝水、规律排便等,还可喝点菊花茶、金银花茶。

二忌“春捂”不当。很多人都知道春捂秋冻,但做起来却出现两个极端:年轻人靠着火力壮不捂,早早就穿起了单衣和单鞋;老人、小孩却容易捂过头,捂出了汗还“顽固”地不脱衣服。

专家支招:“春捂”有三大要点:第一,别急着“换季”。冬季衣物先别急着收起来,等气温稳定了再换季;第二,随时增减衣物。春天气候变化异常,早晚温差变动大。可以带件衣服备用,晚上睡觉时搭条小毛毯,避免寒气损伤阳气;第三,别捂出汗。捂过头了也会导致感冒、抵抗力下降。

三忌一犯“春困”就睡。在春日暖洋洋的阳光照射下,人体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容易导致大脑缺氧,进而招惹到“瞌睡虫”。但一困就睡,却对健康很不利。睡得时间太长会进一步减少脑部血流量,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度,可能越睡越不醒,反而更疲惫。

专家支招:解决春困要抓住两个黄金时间点:一是起床后;二是午饭后。《黄帝内经》提到:“夜卧早起”。就是说春季可以稍晚点睡(晚11点),但要早起(早6点半),以顺应人体阳气的生发。起床后不妨伸个懒腰,做做干洗脸,按摩太阳穴和涌泉穴。散步则可以放在午饭过后,在阳光下走30分钟左右,然后再睡个不超过30分钟的午觉。

四忌吃得太酸、辣。“春夏补阳”是《黄帝内经》等医学经典推崇的养生准则,在五脏和五味的关系中,酸味有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吃得太酸、太辣都会损伤阳气。

专家支招:中医讲春为肝气当令,它有利于调节各大脏腑的功能,但有一个缺点,就是易伤脾。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因此春季应少吃酸以防肝气过旺,多吃香辛的食物可疏发肝气而补益脾气。韭菜是春季最好的食物,可多吃但不宜过量;而香菜、葱、蒜、莲子、大枣、山药等也很适合春季吃。此外,应告别冬季养生式温补,改以健脾胃。要少吃发物和易引起“上火”的食物,如鱼、虾、蟹、羊肉等,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尤其要注意。

五忌一套护肤品用到底。春天的外部环境和皮肤状况与冬季有很大差异。春季粉尘飞扬,皮脂腺分泌旺盛,紫外线含量较高,如果沿用一套护肤品,容易出现过敏反应,护肤效果也打折扣。

专家支招:春季应循序渐进地更换护肤品。气温上升后,可将适合冬季用的油性霜剂,换成少油补水的乳液。春天紫外线较强,护肤最重要的是补水和防晒,敏感肌肤更需注意。

六忌门窗紧闭。春天气温上升,湿度提高,各种细菌、病毒等开始大量繁殖。如果长时间门窗紧闭,或空气流通不好,很容易导致感冒流行、传染性疾病高发。

专家支招:春季通风比任何季节都重要。家里还是办公室都要保证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最好能形成空气对流,最佳的通风时间是在日出后和日落前。

七忌宅在家里不出门。冬季强调静养,但春季相反,应动养,因为“动则养阳”。经过冬三月的收藏季节,人们应多做户外活动,对健康十分有利。

专家支招:春主生发,在出游时,最好用鼻子呼吸,一方面能阻挡一部分有害物质“病从口入”;另一方面鼻黏膜的血管丰富,腔道弯曲,对干燥寒冷的空气有加温、加湿的作用。雾天污染物较多,最好别出去锻炼。另外,春季运动要有度,早春时节,身体各器官功能还处在较低水平,此时不宜进行激烈、长时间运动,要从舒缓的运动开始,如慢跑、步行、放风筝等。

八忌心情低落、起伏大。春季养阳重在养肝,中医上讲调理情志是养肝重要的一环。如果整日郁郁寡欢,容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引发腹泻等问题,若是过于愤怒或兴奋,又对脑血管伤害很大。

专家支招:春天除了心情平和之外,还应做到开朗豁达,以使肝木坚实,肝气顺达;当按捺不住要发火时,最好做几个深呼吸,暂时离开争吵现场;春天还可以养养花草,以保持心情愉悦。

春天养生的八大禁忌

一忌上火就用解毒丸。

“刚到春天,我的口腔溃疡就没消停过,吃了牛黄解毒丸也不顶事儿!”刘小姐郁闷地抱怨道。其实在专家眼中,一上火就乱用降火药,是最大的“灭火”禁忌。

专家支招:

春主生发,燥是一大特点,很多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上火”症状。中医将“上火”分为实火、虚火,要根据“火种”来灭火。比如牛黄解毒丸对降实火,也就是伴有大便干结的症状有用,但对因脾胃虚引起的上火作用不大。

预防上火应做到每日多吃果蔬、多喝水、规律排便等,还可喝点菊花茶、金银花茶。

二忌“春捂”不当。

很多人都知道春捂秋冻,但做起来却出现两个极端:年轻人靠着火力壮不捂,早早就穿起了单衣和单鞋;老人、小孩却容易捂过头,捂出了汗还“顽固”地不脱衣服。

专家支招:

“春捂”有三大要点:第一,别急着“换季”。冬季衣物先别急着收起来,等气温稳定了再换季;

第二,随时增减衣物。春天气候变化异常,早晚温差变动大。可以带件衣服备用,晚上睡觉时搭条小毛毯,避免寒气损伤阳气;

第三,别捂出汗。捂过头了也会导致感冒、抵抗力下降。

三忌一犯“春困”就睡。

在春日暖洋洋的阳光照射下,人体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容易导致大脑缺氧,进而招惹到“瞌睡虫”。但一困就睡,却对健康很不利。睡得时间太长会进一步减少脑部血流量,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度,可能越睡越不醒,反而更疲惫。

专家支招:

解决春困要抓住两个黄金时间点:一是起床后;二是午饭后。《黄帝内经》提到:“夜卧早起”。就是说春季可以稍晚点睡(晚11点),但要早起(早6点半),以顺应人体阳气的生发。

起床后不妨伸个懒腰,做做干洗脸,按摩太阳穴和涌泉穴。散步则可以放在午饭过后,在阳光下走30分钟左右,然后再睡个不超过30分钟的午觉。

四忌吃得太酸、辣。

“春夏补阳”是《黄帝内经》等医学经典推崇的养生准则,在五脏和五味的关系中,酸味有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吃得太酸、太辣都会损伤阳气。

专家支招:

中医讲春为肝气当令,它有利于调节各大脏腑的功能,但有一个缺点,就是易伤脾。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因此春季应少吃酸以防肝气过旺,多吃香辛的食物可疏发肝气而补益脾气。

韭菜是春季最好的食物,可多吃但不宜过量;而香菜、葱、蒜、莲子、大枣、山药等也很适合春季吃。

此外,应告别冬季养生式温补,改以健脾胃。要少吃发物和易引起“上火”的食物,如鱼、虾、蟹、羊肉等,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尤其要注意。

五忌一套护肤品用到底。

春天的外部环境和皮肤状况与冬季有很大差异。春季粉尘飞扬,皮脂腺分泌旺盛,紫外线含量较高,如果沿用一套护肤品,容易出现过敏反应,护肤效果也打折扣。

专家支招:

春季应循序渐进地更换护肤品。气温上升后,可将适合冬季用的油性霜剂,换成少油补水的乳液。春天紫外线较强,护肤最重要的是补水和防晒,敏感肌肤更需

七忌宅在家里不出门。

冬季强调静养,但春季相反,应动养,因为“动则养阳”。经过冬三月的收藏季节,人们应多做户外活动,对健康十分有利。

专家支招:

春主生发,在出游时,最好用鼻子呼吸,一方面能阻挡一部分有害物质“病从口入”;另一方面鼻黏膜的血管丰富,腔道弯曲,对干燥寒冷的空气有加温、加湿的作用。雾天污染物较多,最好别出去锻炼。

另外,春季运动要有度,早春时节,身体各器官功能还处在较低水平,此时不宜进行激烈、长时间运动,要从舒缓的运动开始,如慢跑、步行、放风筝等。

八忌心情低落、起伏大。

春季养阳重在养肝,中医上讲调理情志是养肝重要的一环。如果整日郁郁寡欢,容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引发腹泻等问题,若是过于愤怒或兴奋,又对脑血管伤害很大。

专家支招:

春天除了心情平和之外,还应做到开朗豁达,以使肝木坚实,肝气顺达;当按捺不住要发火时,最好做几个深呼吸,暂时离开争吵现场;春天还可以养养花草,以保持心情愉悦。

注意。

六忌门窗紧闭。

春天气温上升,湿度提高,各种细菌、病毒等开始大量繁殖。如果长时间门窗紧闭,或空气流通不好,很容易导致感冒流行、传染性疾病高发。

专家支招:

春季通风比任何季节都重要。家里还是办公室都要保证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最好能形成空气对流,最佳的通风时间是在日出后和日落前。

春季防困妙招

一般来说,好好休息就可以缓解疲劳,恢复活力。但如果经常劳累过度,或者休息不得当的话,时间长了,就会导致亚健康的状态,严重的还会产生疾病的可能。

所以,我们就来说说,春季如何防困解疲劳吧。

1.主动休息

很多人在感到疲劳之后,才会开始注意休息。但其实只要最近的生活工作压力大于平常了,就应该合理的安排休息时间。也就是说,在我们人体还没有觉得疲劳的时候,就开始主动的休息,防患于未然。而不要等到身体已经出现疲劳的症状时,再亡羊补牢。

虽然感到疲劳是我们人体的一种保护措施,提醒我们身体已经超负荷工作,需要休息了。但其实这时,我们的身体已经过度劳动了,而主动的休息,可以保护身体免受损害,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2.心情愉悦

保持心情舒畅可以有效缓解心情压抑导致的心理疲劳和用脑过度导致的脑疲劳。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选择一种劳逸结合的工作方式,培养一些兴趣爱好,都可以有效的减轻精神和心理的负担,避免过度的紧张或激动导致的精神疲劳。脑力工作者可以在进行了一段工作之后,选择一些其他不同的工作方式,来缓解自己的脑疲劳。或者适当的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来使生活规律,心情放松。

同时也可以通过改善居住环境,来达到身心愉悦的目的。放一段悠扬的乐曲,搭配柔和的灯光,温馨安静的室内环境,也可以放松我们的身心, 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

3.充足睡眠

睡眠是人体自我修复和休息的最佳途径,只有保证高效的睡眠,才能让清醒时的状态达到最佳。而一般来说,正常人群的最佳高效睡眠时间是在夜间。所以不要熬夜,早睡早起,是有效预防疲劳的方式,也是改善春困的最佳途径。千万不要觉得睡懒觉可以解决困倦的问题,低效的睡眠,反而会加重春困的程度。

4.合理营养

很多人在劳累的工作或生活中,就忽略的饮食的重要性。而不均衡的饮食,会导致维生素、矿物质摄入不足,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超标。反倒容易引起血糖波动,使人体出现困倦的表现。所以即使工作再紧张,也要注意合理的饮食,均衡的营养摄入。

不能拿快餐来糊弄自己的胃肠。一斤青菜,半斤水果,粗粮奶类豆制品等均不能少。反倒是咖啡、浓茶、烟酒等需要控制一下,这些东西虽然可以短时间提神醒脑,但是总归没有解决身体疲劳的问题,治标不治本。如果产生依赖,会增加出现肥胖、损害胃肠等对身体健康不利情况的风险。

5.规律运动

合理的运动,可以改善身体的气血供应,达到增加脑供氧,改善脑疲劳的作用。同时适量的运动,也有利于放松心情。所以,规律的运动,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十分有帮助。但是要切记不要运动过量,反而使身体疲劳。

春分到来乍暖还寒养生要防四种疾病

上火

春天虽然气候适宜,但风多雨少,人体内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加上天气变化反复无常,不能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导致生理机能失调,出现咽喉干燥疼痛、嘴唇干裂、大便干燥等“上火”症状。

防病妙招:要防“上火”,首先要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多吃蔬菜、水果,忌吃辛辣食物;多饮水,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出;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牛黄上清丸、三黄片、青果丸等清火药物。

中医专家表示,被古人称为“种生”的豆芽最适合春季吃,能帮助五脏从冬藏转向春生,豆芽还具有清热的功效,有利于肝气疏通、健脾和胃。虽然豆芽菜均性寒味甘,但功效不同。绿豆芽容易消化,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除湿的作用,适合湿热郁滞、口干口渴、小便赤热、便秘、目赤肿痛等人群食用。黄豆芽健脾养肝,其中维生素B2含量较高,春季适当吃黄豆芽有助于预防口角发炎。黑豆芽养肾,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钾等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含量比绿豆芽还高。豌豆芽护肝,富含维生素A、钙和磷等营养成分,蚕豆芽健脾,有补铁、钙、锌等功效。

春困

看着窗外明媚的景色,关在办公室里的人们似乎总是一副懒洋洋的样子,对什么都提不起精神,这就是“春困”了。“春困”主要与天气、工作、饮食、睡眠、运动不和谐有关,有时出现这种现象也是亚健康的表现。

防病妙招:对那些已“染”上“春困”的人来说,可以多做深呼吸和能增加肺活量的有氧运动,多喝水,少吃油腻、热性食物,尤其是火锅。多吃些胡萝卜、白菜、柑橘等含有大量维生素的食品,摄取足够的蛋白质,有助于提升人的精力;办公室白领犯困时,可适当做头部按摩缓解症状。

在春季应当要调整好作息时间,早睡早起,每天清晨能稍作轻量运动,另外,睡懒觉也会让人大脑血液供应不足,加重困乏感。除了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作息外,适量刺激自身感官也可解除“春困”。这个季节觉得犯困的话,可以到户外走走,踏春游玩;可以用点带刺激性的清凉油、风油精来驱除困意;还可以喝点茶、咖啡来提神解乏。同时,犯了“春困”,也不能只是多睡觉、补睡眠,环境和心态也很重要,上班族应当保持办公室内空气流通,控制自我情绪,增加人际交流。

哮喘

春天一到,各种花花草草都焕发出新的色彩,让人眼前一亮。不过也让一些特别“敏感”的人遭了殃。过敏性哮喘患者会发生支气管痉挛,导致哮喘病复发。此外,天气忽冷忽热,引起感冒,也是引发哮喘的原因之一。哮喘严重的,可能危急患者的生命。春天是哮喘的高发季节,如果不注意平时的生活细节,很容易复发。

防病妙招:预防哮喘,首先,要注意保暖和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以及冷空气刺激诱发哮喘。其次,出入场所要适宜,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哮喘病人应尽量不去那些人群聚积的地方,对花粉及植物过敏者请不要到花园及植物园,严重花粉过敏者,可考虑异地预防。再者,外出时间要适宜。一天当中,午间及午后是空气中花粉飘散浓度较高的时间,此时,应尽量减少外出,外出一定要戴口罩。刮大风的天气,也要减少外出,免遭尘土及冷空气的刺激。

另外,一些生活细节必须注意,比如衣服、床上用品最好不用羽绒或蚕丝,因为一些哮喘病人对于动物羽毛、蚕丝过敏;注意哮喘发作是否与食物有关,如虾、牛奶、桃子等,应当引起注意;慎用或忌用某些可能诱发哮喘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减少吸入花粉,日间或午后少外出;不用地毯,每周将被套、床单、枕巾、衣服等用热水(50℃以上)洗1次;室内湿度保持在50%以下。

皮炎

随着气温升高,各种春季皮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专家介绍,春季皮炎是一种光感性皮肤病,主要致病原因是皮肤对阳光中的紫外线过敏。另外,天气回暖,很多网友都喜欢出游踏青。但春天万物复苏,很多植物开始开花,不少人在踏青后容易患上季节性皮炎,是对这个季节特有的过敏反应。这种病好发于春、秋季节,女性多见。是一种季节性反复发作、由花粉等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皮炎。

防病妙招:适当外涂防晒剂,以保护皮肤免受各种波段的紫外线和可见光的损伤;不要用含光感物质较多的化妆品;多吃含维生素A的食物及新鲜蔬菜和水果,油菜、菠菜、莴苣、无花果等尽量少吃或不吃;洗脸时尽量不用热水、碱性肥皂和粗糙毛巾。感到有不适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诊查。使用抗组胺治疗,严重者口服激素,还可采取冷喷、湿敷外用药等综合处理。

季节性皮炎患病不分男女老少,在综合治疗后,3至5天都可以恢复。如自行买药一定要慎重,可选择一些口服药,副作用小,大人小孩都可以用。激素药、外用药要非常小心,如果用药不当可能导致症状加重。有过皮肤过敏史的人,要注意防护。如去公园和景点等花粉、尘埃、光线及风力较大的地方,就只可远观了。预防皮肤过敏,应注意皮肤的清洁,一些附着在皮肤表面的花粉、尘埃也需时刻清洗干净。另外,常常清洗床单、被罩,勤晒、拍打被子、衣服,也是一个简单的预防办法。

整体而言,春分时节防病保健,一是要经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加强锻炼,以增强自身抗病能力;二是要注意口鼻保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防止口腔溃疡;三是要戒烟,节制饮酒,有条件的可到防疫部门注射有关传染病疫苗等。

春季保健养生6大禁忌

一忌:上火就用解毒丸。“刚到春天,我的口腔溃疡就没消停过,吃了牛黄解毒丸也不顶事儿!”刘小姐郁闷地抱怨。其实在专家眼中,一上火就乱用降火药,是最大的“灭火”禁忌。

专家支招:春主生发,燥是一大特点,很多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上火”症状。中医将“上火”分为实火、虚火,要根据“火种”来灭火。比如牛黄解毒丸对降实火,也就是伴有大便干结的症状有用,但对因脾胃虚引起的上火作用不大。预防上火应做到每日多吃果蔬、多喝水、规律排便等,还可喝点菊花茶、金银花茶。

二忌:“春捂”不当。很多人都知道春捂秋冻,但做起来却出现两个极端:年轻人靠着火力壮不捂,早早就穿起了单衣和单鞋;老人、小孩却容易捂过头,捂出了汗还“顽固”地不脱衣服。

专家支招:“春捂”有两个要点:第一,别急着“换季”。冬季衣物先别急着收起来,等气温稳定了再换季;第二,别捂出汗。捂过头了也会导致感冒、抵抗力下降。

三忌:吃得太酸、辣。“春夏补阳”是《黄帝内经》等医学经典推崇的养生准则,在五脏和五味的关系中,酸味有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吃得太酸、太辣都会损伤阳气。

专家支招:中医讲春为肝气当令,它有利于调节各大脏腑的功能,但有一个缺点,就是易伤脾。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因此春季应少吃酸以防肝气过旺,多吃香辛的食物可疏发肝气而补益脾气。韭菜是春季最好的食物,可多吃但不宜过量;而香菜、葱、蒜、莲子、大枣、山药等也很适合春季吃。 四忌:门窗紧闭。春天气温上升,湿度提高,各种细菌、病毒等开始大量繁殖。如果长时间门窗紧闭,或空气流通不好,很容易导致感冒流行、传染性疾病高发。

专家支招:春季通风比任何季节都重要。家里要保证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最好能形成空气对流,最佳的通风时间是在日出后和日落前。

五忌:宅在家里不出门。冬季强调静养,但春季相反,应动养,因为“动则养阳”。经过冬三月的收藏季节,人们应多做户外活动,对健康十分有利。

专家支招:春季不宜进行激烈、长时间运动,要从舒缓的运动开始,如慢跑、步行、放风筝等。

六忌:心情低落、起伏大。春季养阳重在养肝,中医上讲调理情志是养肝重要的一环。如果整日郁郁寡欢,容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引发腹泻等问题,若是过于愤怒或兴奋,又对脑血管伤害很大。

春季防感冒5个妙招

温灸

寒邪入侵机体可引发肌肉酸痛、头痛、肩背僵硬等不适症状。采用“温和灸”疗法可取得满意效果。用艾条,在人体穴位或患处的皮肤表面,直接或间接的温灸,以温运气血,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和保健目的。因此,对于阳虚的老年人,借助艾叶本身的辛温之性,以及艾灸法对阳气的补充和激发作用,即可达到增強人体阳气的目的,从而能够抵抗寒邪侵袭,防治感冒。

所选穴位主要是背部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即头向前低时,颈后所出现的高骨下方)、风门穴(第二颈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肺俞穴(第三颈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足三里(屈膝垂足,在犊鼻下三寸),穴位施行灸法。这些穴位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阳明胃经穴位上,具有振奋阳气、活血通脉、激发人体正常抵抗力的功效。

以上穴位可采用“温和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靠近穴位,距皮肤约二寸处。根据患者的热感反应,上下移动,调节温度。在患者施灸处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觉时固定施灸,稍有红晕为度。一般可灸10~15分钟。2天1次,晚上9点左右睡前施灸。

中药

古代养生家认为春季还应服些中药,以调整机体功能,预防疾病。

《千金翼方》中提出:“凡人春服小续命汤三五剂”,可健体防病。其配方:桂枝9克,附片15克,川芎9克,麻黄6克,人参6克,白芍12克,杏仁9克,防风9克,黄芩9克,甘草5克,生姜9克。用法:附片先煎,余药后下,水煎,早晚分服。本方扶正以驱风寒之邪,治正虚风寒入侵所致的筋脉拘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诸症。

《寿世秘典》记载:“三月采桃花浸酒饮之,能除百病益颜色。”《千金方》也指出:“三月之节宜饮松花酒”,又说:“春分后宜服藏海神术散”其方用苍术10克,防风9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此方比麻黄汤、九味羌活汤等药性缓和,解表散寒,祛除里湿,可治外感寒邪、身痛无汗等症。预防流感还可取板兰根15克,贯众12克,甘草9克,水煎,分2~3次服完,每日1剂,连服1周;预防呼吸道感染可取大青叶10克,蒲公英12克,羌活6克。水煎分2~3次服完,每日1剂,连服3天。可灭杀各种病菌病毒,对防治呼吸道感染有很好的疗效。

冷水洗脸

冷水洗脸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可早晨用冷水洗脸,15天后逐渐增加至每日早、中、晚各1次。洗脸后屏住呼吸,将面部浸入冷水中5~10秒。随后拭去水分,用手摩擦头和面部至热,每次1~2分钟。用冷水洗脸,即使在平时外界气温突然变化的情况下,身体亦能适应,不易着凉而发生各种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肺炎等。

足浴

有句歌谣:“春天洗脚,升阳固脱”。春季阳气升发,万物始生,人体內阳气也开始生发,新陈代谢增强。这时足浴,正是养生保健的有效措施。如果在足浴盆里,加上生姜30克,切碎,入水1500毫升,煮沸5~10分钟,再加入凉水,使水温保持在40度左右,泡脚半小时上下。生姜辛温,具有疏风散寒的功效。通过生姜水泡脚,可有效的预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另外,通过足浴可加快全身血液循环,较快地扩张人体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管网,从而使呼吸道黏膜内血液中的白血球能及时消灭侵袭人体的细菌和病毒,使人体免受感染。

香袋

香袋疗法是将气味芳香的药物装入袋中,通过嗅吸气味,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如厚朴、苍术、丁香、乳香、藿香、木香、白芷、薄荷、冰片等。如取桂枝、苍术、白芷各10克,细辛5克,研为粗末,装入香囊內缝好,佩于胸前,10天换药1次。通过嗅吸药物所散发出芳香气味,而起到辟秽除浊的目的。

相关推荐

应对倒春寒养生六妙招

应对倒春寒养生六妙招在一年四季中,气温、气流、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最无常的季节就是春季。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这种使人难以适应的“善变”天气,就是通常所说的“倒春寒”。比如据历史资料显示:北京30年出现“倒春寒”的几率在57%左右。特别是早春时节,这种气候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倒春寒常击倒三种人“倒春寒”天气容易诱发多种疾病,病菌

推荐春季五个减肥妙招

春季减肥妙招一:开始减肥之前应该明确的确定自己的目标。首先应该知道你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这是你的身高,体重和身体测量之间的比例。170cm的女性的正常体重是60kg,此值低于男性,mm们可以从手机上或是一些网站上找出BMI列表和计算方式。接下来,你需要努力来现实自己的目标。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把目标定得低一些,比如一周制定1kg的减肥目标,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循序渐进,逐步调整饮食习惯,

春季减肥小妙招 春季排毒八大绝招

春季减肥最重要的就是把身体多余的毒素排出体外,这样才能有好的减肥瘦身效果。蜂蜜中含有的糖分比较丰富,可以吸取体内水分留在肠道中,有利于排便。而且蜂蜜中还含有多种酵素,能促进消化和新陈代谢,空腹喝杯蜂蜜水能推动体内毒素和废物的排毒。因为冷的刺激能加快肠道蠕动,而且牛奶中是含有大量乳糖的,但是一般乳糖没有消化完全就被排出体外。因此空腹喝凉牛奶能帮助通便,排出体内毒素。花草茶是能起到排毒养颜的效果的,

回南天驾到需谨的四种病

1.关节炎回南天的室内湿度很高,而由于关节炎老人患者对湿度十分敏感,可使关节肿胀、疼痛加重,诱发或加重原有的关节疾患。小妙招:湿度大,首先是注意湿,如果居住或工作的环境比较潮湿,要注意做好潮工作,例如浓雾天气时要关好门窗,第二是注意保暖;第三要注意饮食调理,可以在煲汤时适当加入一些药材,如薏米、木棉花、云苓、淮山、扁豆、莲子、苍术等。2.胃肠炎春天是个“矫情”的季节,我们的肠胃也变成“矫情”起

冬季嘴唇干裂有妙招

如何预冬季嘴唇干裂呢?专家教你妙招可轻松解决。冬季气候干燥,再加上暖气“烘烤”,不少人嘴唇会出现干裂,或者少量出血。对此,宁夏专家提醒,感到嘴唇干燥时勿舔,可以多吃新鲜蔬菜或涂抹蜂蜜、护唇膏以缓解症状,婴幼儿慎用唇膏。下面,我们且看看专家们是如何对此做解释的吧。据专家介绍,由于每天嘴唇与水打交道很多,水分蒸发,局部湿度就会降低,加上冬季气候干燥,嘴唇很容易干裂。加之嘴唇小半部是皮肤,大半部是粘膜

春季如何春季妙招

一、选择合适的晒霜春季可以不需要晒系数较高的晒霜,选择晒系数在SPF15左右的即可。有些人不喜欢晒霜,喜欢用隔离霜也可以。由于隔离不仅能隔离紫外线,还可以隔离彩妆、脏空气。在选用晒霜的时候应该知道,不同的晒产品是有不同的适用对象的,最好的办法是在购买之前,先在自己的手背上测试用一下。过了10分钟,如果出现皮肤红肿、疼痛、瘙痒等现象,则说明自己对这种产品有过敏反应,可以试用比此晒指数

春季气候干燥谨儿童鼻出血

在这个季节,我们经常会发现身边的朋友们会突然流鼻血,有的朋友一流鼻血就很难止住,严重者会导致我们的脸色苍白流血过多,其实春季流鼻血很多因为春天的气候导致的,我们今天就看看中医专家为我们解读的流鼻血原因以及止血方法,让我们正确的预流鼻血。有些人总是莫名其妙流鼻血,还有些人一至春季就爱流鼻血。中医专家指出,春季流鼻血多是气候原因所致。春季干燥多风,易导致鼻腔毛细血管壁破裂。流鼻血时,可通过按压鼻中隔

老人春季如何预流感

春季流感的高发季,小孩儿和老人是最容易受感染的人群,这两类人群的抵抗力比较低,就很容易早到流感病毒的入侵,那么做好预流感工作就显得特别的重要。老年人预流感要注意以下几点:起居规律;注意天气变化,随气温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饮食营养丰富,多饮白开水;加强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在流感高发期,尽量少去拥挤的公众场所等等。此外,专家提醒:接种流感疫苗是预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最主要和有效的方法。人们可到当地医

晚餐吃什么好 晚上喝酸奶

1、清理肠毒: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晚上吃的多,睡前喝一杯酸奶能减少肠道腐败菌的繁殖,从而清理肠道内肠毒。2、面部色斑:酸奶能抑制面部黑色素,美白还不反弹。3、预流感春季气候多变容易引发流感,酸奶中的乳酸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能有效预春季流感

花椒水泡脚有什么好处 流感

春季气温变化大,容易引起流感,常用花椒水泡脚可以有效流感:用花椒煮水泡脚,然后按摩双脚涌泉穴100次,可以消除疲劳感,增强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