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按摩哪里治疗方法 按压梁门穴
腹胀按摩哪里治疗方法 按压梁门穴
梁门穴位足阳明胃经腧穴,具有和胃降逆,消积化滞之功效,为调节中焦水湿的要穴,是治疗肠胃病症的主要配穴。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按摩方法:双手拇指同时按压穴位,力度不宜过重,每次3分钟。
突发胃痛怎么治疗
治疗急性胃痉挛——梁丘穴
急性胃痉挛多是由于饮食不规律造成的,生冷食物和对胃有刺激的食物也可以引起胃痉挛。好多人在夏天都喜欢吃雪糕、喝冷饮来解暑,但是如果喝入大量的冷饮,使寒气凝结在胃里,刺激胃壁,阻碍了胃的正常功能,就会引起急性胃痉挛。这时食物不能消化,越发堆积在胃中,导致越积越多,越积越难消化,越积越疼。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赶紧点揉梁丘穴。
梁丘穴,梁指屋之横梁;丘指土堆。当绷紧大腿肌肉时,这个穴位在隆起的股外侧肌肌腹下缘,如同在山坡下一般,因此得名。梁丘为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有调理脾胃之效,中医理论认为,郄穴是脏腑经气深聚之处,阳经的郄穴可治疗急性痛证,阴经的郄穴可以治疗出血类疾病。因此,急性胃痛发作,疼痛难忍时,可以点按足阳明胃经的梁丘来缓解。点揉的方法是,将拇指立起,指尖用力点按梁丘,每次1分钟,左右交替,直到症状缓解。
快速取穴: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主治:胃痉挛、腹泻、膝盖痛、浮肿等。
治疗气滞胃痛——章门穴、期门穴、中脘穴
气滞胃痛,这个名字听起来好像有点专业,但是提起气滞胃痛颗粒,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气滞性胃痛通俗地说就是气运行不畅而停滞的病理变化,诱发的原因可能是饮食邪气,或七情郁结,或体弱气虚不运等。一般来说,这种胃痛生气的时候最容易发作,患者表现为一生气就胃疼、发胀,连带两肋也胀痛,嗳气、消化不良等。治疗的时候要以疏肝理气为主,推荐使用的穴位是章门、期门、中脘。
章门穴属足太阴脾经,期门穴属足厥阴肝经,前者为脾之募穴,后者为肝之募穴,“募”有聚集、汇合之意,两穴位于胁肋,可以调和肝脾,理气止痛。
中脘穴属奇经八脉之任脉,为胃之募穴,是胃部气血聚集之所,最善于调理肠胃,也是六腑之会,可健运脾胃,调理气机。适合温热刺激,摩热、热灸均可。
操作的时候可以将3个穴位一起擦热,方法是将双手手掌放于两胁(肋骨下缘章门穴处),自章门穴沿肋弓经期门穴擦至中脘穴处,左右交替来回擦动,即擦完左手擦右手,直到胁肋、胃脘均发热为宜。
章门
快速取穴:侧卧举臂,从腋中线第十一肋骨端稍下处,屈肘合腋时,当肘尖尽处。
主治:胁痛、泄泻、痞块。
期门
快速取穴:仰卧位,先定第四肋间隙的乳中穴,并于其下两肋(第六肋间)处取穴。
主治: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炎、胃炎、胆囊炎、肝炎、肝肿大、心绞痛、胸胁胀满、癃闭、遗尿、肋间神经痛、腹膜炎、胸膜炎、心肌炎、肾炎、高血压。
中脘
快速取穴:仰卧位,在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按压有酸胀感。
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吞酸、食不化、疳积、黄疸、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需要提醒的是,千万不要仗着自己年轻就不拿胃当回事,就算有再高明的方法,也不如大家自己平时注意保养,俗话说,胃病要“三分治七分养”,饮食调摄才是保养脾胃的关键。
按摩治疗萎缩性胃炎
1、患者仰卧位:开三门,运三脘,点揉穴位,中脘、梁门、章门、天枢、大横、气海、关元各半分钟;双拇指按理任脉、腹部两侧胃经各两遍;单掌揉任脉、腹部两侧胃经各两遍;掌根揉天枢、环摩神阙、叠掌颤按神阙;轻揉胃部;点揉两腿胃经,伏兔、梁丘、阳陵泉、足三里、绝骨、解溪、太冲;小鱼际推任脉(天突至关元)9遍;疏肝理气9遍;压放气冲1次。
2、患者俯卧位:叠掌揉按背部膀胱经(大抒至三焦俞)两侧各一遍;点揉肝、胆、脾、胃俞各半分钟;小鱼际搓肝、胆、脾、胃俞线路;拇指按揉足底胃、食欲反射区左右各半分钟;点、搓涌泉穴;拍打膀胱经大杼至足底;推抚膀胱经大枢至足底;搓、叩命门,结束。
3、以上手法每次30~40分钟;每日1次,30次一疗程。
疗效标准:治疗后胃胀气消失,恢复食欲,改善贫血,半年后无反复,瘦弱者半年后体重恢复正常,为治愈。
命门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按摩命门的正确方法
1.被按摩者俯卧位,按摩者两手置于被按摩者后腰部,用大拇指指腹按揉命门穴,早晚各一次,每次按揉3-5分钟,两手交替操作。
2.用拇指指腹揉按命门,配伍肾俞,气海,每穴按摩100-200次,可补益肾气,固涩精关,用于治疗阳痿,早泄,滑精。
3.用拇指指腹按揉命门,配伍肾俞,太溪,垂直于穴位表面皮肤按压3-5分钟,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度,用于治疗遗精,阳痿。
胃痛怎么按摩缓解
梁丘
位置:位于膝盖外侧端直上约两个拇指宽度的位置。
按摩方法:按压梁丘穴是,用拇指之间按在穴位上,朝大腿方向用力加压,稍微的刺激是无法止住胃痛的。每次按压20秒,休息5秒后在继续,按到胃痛缓解为止。
足三里
位置:胫骨外侧,在膝盖下方约4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以拇指指腹着力,以顺时针方向稍微用力按揉足三里穴约2分钟,然后再以逆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分别做左右两腿,以局部感觉到酸胀为佳。
可以用来治疗胃痛、腹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不适。
内关穴
位置:手臂内侧中间,腕横纹上约3指宽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者食指稍用力点按内关穴约1分钟,再两手交替按摩,以酸胀感向腕部和手放散为佳。
可用来治疗胃痛、呕吐、呃逆、胸闷等不适。
中脘穴
位置: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点。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者中指按压中脘穴约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可以用来治疗胃痛、胃胀反酸等不适。
食道炎按什么穴位
1、食道炎按什么穴位
劳宫穴:在手掌心的位置,简单的找法是把手握成拳头,中指指尖点到的位置即是劳宫穴。这个穴位在五行属火,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改善精神紧张、促进食欲。
大陵穴:这个穴位在五行属土,对应着脾胃,可以降胃火、去心火,提升胃动力。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都可以通过这个穴位来调。它在手掌根,腕横纹的中点上。
2、食道炎按中脘穴的穴位
中脘穴是脾胃病的常用穴,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一般胃病、胃脘痛等。研究发现,刺激中脘穴,会增强胃的蠕动,表现为幽门开放,使食物进入十二指肠的连接面,此穴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使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强。
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有些脾胃功能差的人会出现脸肿、眼睛下面肿的情况,所以按揉中脘穴对消除眼袋也有帮助。
按摩方法:不同的刺激方式和刺激量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可视病情自行调节。
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3、食道炎按中脘和梁丘穴位
中脘穴配梁丘穴治疗气滞引起的胃脘疼痛不适,有立竿见影之效。
对于刚吃了热饭,又喝了凉风,导致胃气被冷气所阻,寒凝气滞引起的胃疼。只要按摩中脘穴和梁丘穴,可以迅速缓解症状。
梁丘穴是胃经的穴,屈膝成90度,在髌骨外上缘直上约三横指处。主治症状为:胃痉挛、腹泻、膝盖头痛、浮肿等。
按摩方法:在中脘和梁丘二个穴位上用拇指用力点按,坚持20秒钟以上,放松5秒钟,再次重复点按。
腹胀按摩哪里治疗方法 按压气海穴
气海穴归属任脉,为人体强壮要穴, 具有大补元气,益气固脱,补血填精之功,主治腹胀坚痛,小腹绞痛,绕脐痛,水肿鼓胀,便秘等症。
定位:位于人体前中线上,脐下1.5寸处,
按摩方法:用中指指端按压气海穴,并做环状运动,配合吸气,缩腹,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分钟。
按摩哪些穴位对乳房有好处
保养乳房应该多按摩以下穴位:
膻中
穴位位置:胸骨正中线上,两乳头正中间。
按摩要点:以手指指面或指节向下适度按压,并做顺时针圈状按摩。用力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和轻度温热感为度。
功效解读:膻中穴又名元见,因其偏于治疗上焦气病又称之为上气海。它属于任脉,是心包经的经气聚集之处。此外,一身宗气会与膻中穴,故膻中又为“气会”,有理气开胸、降气通络之功。常用于治疗心胸疾病,如心胸痛、乳腺增生、咳嗽、哮喘等。按摩这个穴位不但能改善胸闷胸郁等症状,还能宽胸利膈、防治支气管哮喘。
乳根
穴位位置:如穴名形容的那样,在乳房的下面根部。如果乳房没有过度下垂,乳根穴应在乳头直下,第五胁间隙内,距前正中线4寸。
按摩要点:以手指指面或指节向下适度按压,并做顺时针圈状按摩。用力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和轻度温热感为度。
功效解读:可改善乳汁分泌不足、腹胀胸痛、咳嗽气喘等症状。乳根穴是治疗产后缺乳的要穴,按摩该穴可以通经活络、行气解郁,从而疏通局部气血,促进乳汁分泌。
大包
穴位位置: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按摩要点:以手指指面或指节向下按压,并做顺时针圈状按摩。用力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和轻度温热感为度。
功效解读:本穴为脾之大络,统络阴阳诸经,故名大包。可治疗乳痛、肋间神经痛等。
期门
穴位位置:仰卧时乳头直下方,第6肋间隙中。
按摩要点:按摩时取坐位或仰卧位,中指指腹按于期门穴,顺时针方向按揉2~3分钟,用力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和轻度温热感为度。
功效解读:期门穴为足太阴、足厥阴、阴维三经之会。属肝经,为肝之募穴。该穴有化瘀解郁、通乳之功效,可治疗乳痛、胸胁胀满疼痛等。
少泽
穴位位置:微握拳,掌心向下,伸小指,在小指末节尺侧,指甲角旁0。1寸处取穴。
按摩要点:以手指指尖或指腹向下按压,并做圈状按摩。用力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和轻度温热感为度。
功效解读:该穴是五输穴之井穴,对于治疗妇产科系统疾病中的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等有较好疗效。
胃痛怎么按摩缓解疼痛
急性胃痛按揉梁丘穴位置:位于膝盖外侧端直上约两个拇指宽度的位置。
按摩方法:按压梁丘穴是,用拇指之间按在穴位上,朝大腿方向用力加压,稍微的刺激是无法止住胃痛的。每次按压20秒,休息5秒后在继续,按到胃痛缓解为止。
按揉足三里位置:胫骨外侧,在膝盖下方约4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以拇指指腹着力,以顺时针方向稍微用力按揉足三里穴约2分钟,然后再以逆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分别做左右两腿,以局部感觉到酸胀为佳。
可以用来治疗胃痛、腹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不适。
点按内关穴位置:手臂内侧中间,腕横纹上约3指宽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者食指稍用力点按内关穴约1分钟,再两手交替按摩,以酸胀感向腕部和手放散为佳。
可用来治疗胃痛、呕吐、呃逆、胸闷等不适。
按揉中脘穴位置: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点。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者中指按压中脘穴约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可以用来治疗胃痛、胃胀反酸等不适。
腹部震颤按摩法可平躺于床上,腹部放松,手指稍微弯曲紧贴于腹部,上下颤动,如雀啄。颤动频率宜每秒3-4次为宜,用力均匀柔和。可从上腹部开始,由剑突下缓缓下行,至肚脐,来回往复移动,如此颤动约十余分钟,便可听到肠鸣音,但腹内气体下行排出,即可达到治疗效果。
此法能改善交感神经和植物神经性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增强循环,疏通气血,对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腹痛腹胀等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胃痉挛怎么缓解 穴位按摩
梁丘穴位于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可缓解治疗胃痉挛、腹泻、膝盖头痛、浮肿等。
具体做法:坐姿,将虎口卡在梁丘穴周围,用食指和中指指端按压梁丘穴,尽量用力,每次按压下之后停留10秒,如此反复20次,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按压另一条腿上的梁丘穴,之后可以用拳头在梁丘穴上敲打,但不可过分用力。
中脘穴是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即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可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等消化系统疾病,对于缓解胃痉挛有帮助。
具体做法:按摩中脘穴,先用拇指指肚按揉,然后用手掌摩擦中脘穴周围,以温热舒服的感觉为宜。
足三里是位于胫骨外侧,膝盖下方约4横指宽处,可以用来治疗胃痛、腹痛、食欲不振、呕吐等不适。
具体做法:以拇指指腹着力,以顺时针方向稍微用力按揉足三里穴约2分钟,然后再以逆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分别做左右两腿,以局部感觉到酸胀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