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下的痛经是怎样的
中医下的痛经是怎样的
1.气滞血瘀性格抑郁,经期或经期前后伤于情志,肝郁气滞,气机不利,不能运行气血,血行受阻、冲、任经脉不利,经血瘀于胞中而作痛。
2.寒湿凝滞经期冒雨涉水,感寒饮冷,或坐卧湿地,寒湿伤于下焦而发为痛经。
3.阳虚内寒生来怕冷,阴寒内生,冲任虚寒,使经水运行迟滞,血滞不行,留聚而痛。
4.湿热下注素有湿热流注冲任,阻滞气血;或于经期、产后感染湿热之邪,湿热与经血相博结,发为痛经。
5.气虚血弱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或大病久病,气血俱虚,无力濡养胞宫,或气虚血瘀,无力流通,发为痛经。
6.肝肾虚损生来肝肾亏虚后天多产房劳,损及肝肾。精血亏少,充任不足,胞脉失养,行经以后,精血更虚,冲任胞宫失于濡养,而致痛经。
中医痛经辨证分五种证型
痛经是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剧烈疼痛、腰酸、甚至恶心、呕吐的现象,它是妇女的常见病。痛经总会给女性带来许多烦恼,严重的会直接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1、中医痛经辨证分五种证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
2、西医痛经诊断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1)原发性痛经,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年青春期少女或已生育的年轻妇女。
(2)继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者,经妇科检查、B型超声显像、腹腔镜等技术检查有盆腔炎、子宫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病变致痛经。
3、根据痛经程度可分为3度:
(1)轻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酸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要服止痛药。
(2)中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
(3)重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
我们该如何诊断痛经
1、中医痛经辨证分五种证型:
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
2、西医痛经诊断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1)原发性痛经
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年青春期少女或已生育的年轻妇女。
(2)继发性痛经
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者,经妇科检查、b型超声显像、腹腔镜等技术检查有盆腔炎、子宫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病变致痛经。
3、根据痛经程度可分为3度:
(1)轻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酸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要服止痛药。
(2)中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
(3)重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
痛经的诊断标准
1、中医痛经辨证分五种证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
2、西医痛经诊断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1)原发性痛经,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年青春期少女或已生育的年轻妇女。
(2)继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者,经妇科检查、b型超声显像、腹腔镜等技术检查有盆腔炎、子宫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病变致痛经。
3、根据痛经程度可分为3度:
(1)轻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酸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要服止痛药。
(2)中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
(3)重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
痛经的诊断标准
1、中医痛经辨证
分五种证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
2、西医痛经诊断
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1)原发性痛经
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年青春期少女或已生育的年轻妇女。
常发生于有排卵月经,因此一般在初潮后头1~2年尚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严重的痉挛性疼痛多发生于初潮1~2年后的青年妇女。如一开始出现规律性痛经或迟至25岁后发生痉挛性痛经,均应考虑有其他异常情况存在。原发性痛经常在分娩后自行消失,或在婚后随年龄增长逐渐消逝。
原发性痛经的诊断
主要在于排除继发性痛经的可能。应详细询问病史,注意疼痛开始的时间、类型及特征。根据:
①初潮后1~2年内发病;
②在出现月经血或在此之前几个小时开始痛,疼痛持续时间不超过48~72小时;
③疼痛性质属痉挛性或类似分娩产痛;④妇科双合诊或肛诊阴性。可得出原发性痛经之诊断。
(2)继发性痛经
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者,经妇科检查、B型超声显像、腹腔镜等技术检查有盆腔炎、子宫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病变致痛经。
Ⅱ度宫颈糜烂:炎症可循淋巴循环扩散到盆腔导致盆腔结缔组织炎,现腰骶部疼痛、盆腔下坠痛及痛经。
慢性子宫内膜炎:痛经较多发生于未产妇,但严重痛经者极少,可能由于内膜过度增厚,阻碍组织正常退变坏死,刺激子宫过度痉挛性收缩所致。
慢性宫颈炎:下腹或腰骶部经常出现疼痛,每于月经期、排便或性生活时加重。
盆腔炎性肿块炎性包块盆腔炎腹痛在月经期也会加重,但不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的痛经明显。
子宫发育异常:有原发性闭经、痛经、不孕、习惯性流产、每次妊娠胎位均不正或难产等病史。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往月经来潮时并无疼痛,而从某一个时期开始出现痛经。可发生在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
子宫腺肌病:30岁以上的妇女,出现继发性、渐进性加剧的痛经为本病的主要症状。
子宫内膜息肉:出现月经失调,如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痛经等。
阴道血吸虫病: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过多及痛经,白带明显增多。
子宫肌瘤、卵巢肿瘤:肿瘤压迫或是合并其他子宫炎症导致的痛经现象。
中医痛经食疗方
1.气虚血弱型,羊肉炖当归北芪:当归50克,羊肉500克,北芪30克,吃肉喝汤。
2.肝肾亏损型,川芎丹参煲鸡蛋:川芎6克,丹参12克,鸡蛋两个,加水同煮待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吃蛋喝汤。
3.寒凝血淤型,生姜红糖水:生姜15克,红糖适量,开水冲泡当茶饮。
4.气滞血淤型,益母草煮鸡蛋:益母草30克,鸡蛋两个,加水同煮待蛋熟后再煮片刻,吃蛋喝汤。
5.湿热蕴热型,丝瓜红糖汤:老丝瓜250克洗净切碎,红糖适量,煎汤趁热喝
痛经诊断依据是什么
痛经诊断依据是什么?这是大家应该把握的,只有把握了痛经诊断依据,才能够得到准确的诊断,并为治疗提供建议,接下来我们就对痛经诊断依据做详细的解读。
痛经诊断依据 :
1、中医痛经辨证分五种证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
2、西医痛经诊断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痛经诊断根据:
①初潮后1~2年内发病;
②在出现月经血或在此之前几个小时开始痛,疼痛持续时间不超过48~72小时;
③疼痛性质属痉挛性或类似分娩产痛;④妇科双合诊或肛诊阴性。可得出原发性痛经之诊断。
以上是对痛经诊断依据做出的分析,专家指出痛经诊断主要在于排除继发性痛经的可能。痛经诊断依据包括应详细询问病史,注意疼痛开始的时间、类型及特征等。
痛经是怎样诊断的
痛经几乎是伴随着每个女性成长的,虽然每个人的症状都不同,但是确实是每次月经来临的时候都会感到身体不适,大多数人都是自我判断自己的症状属于痛经,除非特别严重的痛经,否则很少有人去医院详细检查确诊病情,那痛经到底是诊断的呢?下面就让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
1、中医痛经的诊断辨证分五种证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
2、西医痛经的诊断分原发性”和继发性”:1原发性痛经,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年青春期少女或已生育的年轻妇女;2继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者,经妇科检查、B型超声显像、腹腔镜等技术检查有盆腔炎、子宫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病变致痛经。
3、根据痛经程度可分为3度:1轻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酸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2中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3重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
通过上述我们对痛经的诊断一定有了一定的了解,不仅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判断自己的症状事都属于痛经,也让大家了解了痛经各种程度的症状,所以当大家有痛经经历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咨询,不要等严重无法缓解的时候再去采取措施。
痛经怎样诊断呢?
痛经症状很多女性都觉得无所谓,只要吃一些缓解痛经的药物就会好,其实痛经病情并不是那么简单治疗,对于女性痛经,大家一定要诊断好自身痛经症状,做好治疗,那么、痛经怎样诊断呢?一起看下以下介绍。
痛经怎样诊断呢?
1、中医痛经的诊断辨证分五种证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
2、西医痛经的诊断分原发性”和继发性”:1原发性痛经,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年青春期少女或已生育的年轻妇女;2继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者,经妇科检查、B型超声显像、腹腔镜等技术检查有盆腔炎、子宫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病变致痛经。
3、根据痛经程度可分为3度:1轻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酸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2中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3重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
痛经怎样诊断的判断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希望广大女性患者谨慎诊断自身痛经症状,做最好的治疗,另外不管是女性卫生还是女性饮食生活,都要做好预防及其护理,也不可轻视痛经病情,要及早治疗。
中医痛经食疗方
1、气滞血淤型:
益母草煮鸡蛋 益母草30克、鸡蛋2粒。将益母草、鸡蛋加水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去药渣吃蛋饮汤,每天1次,连服3至5天。
2、气血虚弱型:
羊肉炖当归黄芪 当归50克、羊肉500克、黄芪30克,共炖汤,食肉喝汤。
3、肝肾亏损型:
川芎丹参煲鸡蛋 川芎6克、丹参12克、鸡蛋2粒。将川芎、丹参、鸡蛋加水同煮,鸡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吃蛋饮汤。
4、寒凝血淤型:
生姜红糖茶 生姜红糖茶:生姜15克、红糖适量。开水冲泡代茶饮之。
5、湿热蕴热型:
丝瓜红糖汤 老丝瓜250克、红糖适量。将丝瓜洗净切碎,水煎汤加红糖适量,趁热喝汤。
痛经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表现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多,病机复杂,反复性大,治疗棘手,尤其是未婚女青年及月经初期少女更为普遍,表现为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大多开始于月经来潮或在阴道出血前数小时,周期性发生下腹部胀痛、冷痛、灼痛、刺痛、隐痛、坠痛、绞痛、痉挛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历时1/2~2小时。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重者可放射至腰骶部或股内前侧。约有50%以上病人伴有全身症状:乳房胀痛、肛门坠胀、胸闷烦躁、悲伤易怒、心惊失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虚脱昏厥等症状。在剧烈腹痛发作后,转为中等度阵发性疼痛,约持续12~24小时。经血外流畅通后逐渐消失,亦偶有需卧床2~3天者。其发病之高、范围之广、周期之近、痛苦之大,严重影响了广大妇女的工作和学习,降低了生活的质量。
原发性痛经常发生于有排卵月经,因此一般在初潮后头1~2年尚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严重的痉挛性疼痛多发生于初潮1~2年后的青年妇女。如一开始出现规律性痛经或迟至25岁后发生痉挛性痛经,均应考虑有其他异常情况存在。原发性痛经常在分娩后自行消失,或在婚后随年龄增长逐渐消逝。
诊断
1、中医痛经辨证分五种证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
2、西医痛经诊断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1)原发性痛经,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年青春期少女或已生育的年轻妇女。
原发性痛经的诊断
主要在于排除继发性痛经的可能。应详细询问病史,注意疼痛开始的时间、类型及特征。根据:
①初潮后1~2年内发病;
②在出现月经血或在此之前几个小时开始痛,疼痛持续时间不超过48~72小时;
③疼痛性质属痉挛性或类似分娩产痛;④妇科双合诊或肛诊阴性。可得出原发性痛经之诊断。
(2)继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者,经妇科检查、B型超声显像、腹腔镜等技术检查有盆腔炎、子宫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病变致痛经。
继发性痛经的诊断
反复盆腔炎症发作史、月经周期不规则、月经过多、放置宫腔节育器、不育等病史有助于继发性痛经之诊断。
通过双合诊及三合诊,可发现一些导致痛经之病因,如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盆腔炎块等。肛诊扪得子宫骶骨韧带结节状增厚,对早期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尤为重要。
其他检查:如血沉、白带细菌培养、b超盆腔扫描、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刮宫,最后应用宫腔镜、腹腔镜检查可及早明确痛经之发病原因。宫腔镜检查可发现刮宫时遗漏的细小病灶,如小肌瘤、息肉、溃疡等,而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可在诊刮之后进行。
3、根据痛经程度可分为3度:
(1)轻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酸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要服止痛药。
(2)中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
(3)重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
详细了解痛经的诊断标准
1、中医痛经的诊断辨证分五种证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
2、西医痛经的诊断分"原发性”和"继发性”:(1)原发性痛经,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年青春期少女或已生育的年轻妇女;(2)继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者,经妇科检查、B型超声显像、腹腔镜等技术检查有盆腔炎、子宫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病变致痛经。
3、根据痛经程度可分为3度:(1)轻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酸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2)中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3)重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
痛经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痛经诊断方法:
1,中医痛经辨证分五种证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
2,西医痛经诊断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1)原发性痛经,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年青春期少女或已生育的年轻妇女。
原发性痛经的诊断
主要在于排除继发性痛经的可能,应详细询问病史,注意疼痛开始的时间,类型及特征,根据:
①初潮后1~2年内发病;
②在出现月经血或在此之前几个小时开始痛,疼痛持续时间不超过48~72小时;
③疼痛性质属痉挛性或类似分娩产痛;④妇科双合诊或肛诊阴性,可得出原发性痛经之诊断。
(2)继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者,经妇科检查,B型超声显像,腹腔镜等技术检查有盆腔炎,子宫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病变致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