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测血压的方法
正确测血压的方法
01让被测者安静休息15分钟以上,取坐位或平卧位,使手臂与心脏位置保持在同一水平,掌心朝上,将气袖展平,气袖中部对着肱动脉(上臂的中上1/3内侧)缚于上臂,气袖下缘距离肘窝2~3厘米,松紧度以能放下被测者1~2根手指为宜;将听诊器胸件放在肘部肱动脉上(注意不能接触气袖,更不能塞于气袖下)。
02选择合适的测压环境:患者应在安静、温度适当的环境里休息5—10分钟,衣袖与手臂间不应过分束缚,避免在应激状态下如膀肮充盈或吸烟、受寒、喝咖啡后测压。
03然后给气袖充气,待肱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将汞柱升高20~30毫米(或将汞柱升高到180毫米高度后试测,再酌情调整);慢慢放出气袖中的空气,使汞柱以大约2毫米/秒的速度缓慢下降,当听到第一个动脉搏动声时所示的压力值即是收缩压;继续缓慢放气,至动脉搏动声刚刚消失时的压力值即是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为脉压。
怎么测血压比较准确 测血压的注意事项
为什么需要读取测量值更高的手臂血压?
答:首次测量时,需检查双臂血压,并且需记录更高的手臂血压,作为进一步监测的手臂。因为右侧肱动脉来自主动脉弓的第一大分支无名动脉,而左侧肱动脉来自主动脉的第三大分支左锁骨下动脉,由于能力消耗,右侧手臂血压比左侧高10~20 mmHg。
如果双臂间血压差异>20 mmHg时,应在不同日再次测量。我国指南认为如持续>20 mmHg,高度提示主动脉弓缩窄及上肢动脉闭塞等疾病。
答:不能!测量血压时,需让患者将脚放在地板上,也不能双腿交叉。
双腿交叉时,会引起身体倾斜,从而影响到血压值,并且有时坐姿引起的血压高值,会达到被认定为需要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水平。
关键的是,喜欢双腿交叉的患者,当医生提醒他恢复正常坐姿三分钟后,再次测量血压又会升到了之前的水平。而且患有血栓的高危人群最好不要长时间交叉双腿,因为对他们来说,血液的流动被阻碍后会增加形成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答:测量血压时,手臂自然伸直不能用力,即使手握手机和书本也不行。因为血压的变化与肌肉运动的方式有关,如持续握拳(属于等长收缩运动)时,血压会升高。
而以等张收缩为主的运动,在运动开始时血压有所升高,继而由于血流量重新分配和血浆量的改变,血压可逐渐恢复正常。
答:测量血压时,袖口尺寸要正确,否则将过紧的袖口撸放在上臂,会导致测得的血压偏高。为避免衣服过紧的袖口在袖带上加压,所以应该脱去衣袖,在裸臂上测量血压。
答:不能!同时,测量血压时,肘部与心脏要在同一水平,如果肢体高度和心脏有差别,也会影响到血压测量结果。并且注意测血压时,手掌向上,手臂不能移动,不能讲话或运动,否则会影响血压的准确性。
看了这些,是不是再次感觉到测量血压时,竟然还有这么多细节真的还没有注意到呢?那么这次学习后,给患者测血压时,让他放下自己手中的手机,把双脚都放在地上吧。
如何正确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
使用血压计测量前的注意事项
(1)测量血压前应让病人先休息几分钟,后再测量。而且隔几分钟后再复测血压,如此反复三次,才能确定可供临床参考的血压值。而现在很少有人这样“不厌其烦”地给病人测量血压,多是“一槌定音”,因此,就很难排除许多因素干扰血压所造成的假象,使血压出现误差。
(2)偏离听诊点太远许多测压者在捆好袖带后,并不是仔细触摸动脉最强搏动点,然后再放听诊器头,而是估摸着找个听诊位置。因为偏离听诊点,听到的血压变音和由此作出的诊断,就难免不出误差。
(3)袖带减压过快按规定应在阻断血流听不到动脉搏动音后,再缓缓放气减压,使水银柱徐徐下降,读数应精确到2mmHg。而许多测量血压者,放气减压太快,使水银柱迅速下降,判断误差少说也有6~8mmHg。他们认为血压正常范围本来很宽,似乎没有必要那么精确,事实上,正常与非正常的临界值也就是几毫米汞柱。
臂式血压计的使用方法
尽量保持坐姿进行测量,将手臂放在桌面上,使掌心朝上,手指自然弯曲呈虚握拳头状。将臂带缠绕在上臂处。臂带差绕的高度应于心脏保持大致相同的水平位置,气管端口应位于胳膊内侧,其延长线与中指在同一直线上。固定好必带的位置后,再用年口将臂带固定在上臂上。臂带的下边缘应处于肘关节以上2~3cm处。、按开始/停止按钮,待自动充气、完全放气后,就可以直接从显示屏读取血压数据,记录数据。
腕式血压计的使用方法
(1)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在测量血压前必须在安静环境下休息5-10分钟,使身心放松,呼吸、心率平稳,然后再开始测量。
(2)体位、姿势和操作。被检者取平卧或坐位。一般测量右臂,使肘关节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臂伸直略外展。袖带气囊紧贴皮肤,下缘距肘弯横纹2-3厘米,不要过紧或过松。汞柱式血压计需将听诊器放于肘部肱动脉搏动处,不可塞在袖带下。
(3)读数。由于仪器灵敏度高,操作程序、袖带松紧度及体位的不同,测量结果会有一些差异。可在松袖带后间隔数分钟再次测量一到两次,取平均值。
在家测血压水银柱别太低
读者李女士:我父亲有糖尿病,医生说要经常测血压,我给他买了水银的血压计,但听人说自己在家测量经常不准。请问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九华体检中心华商分院吴怀玲:自己在家庭测量血压,一般有五点需要注意:
一是受检查的患者右上臂与其心脏(右心房)要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如果上臂位置过高,测得的血压值往往偏低;如果上臂的位置过低,测得的血压值就常常偏高。
二是测血压时水银柱不要打得太低。
三是放气的速度要恰当,一般来说,放气的速度以每秒水银柱下降2-3毫米为适宜。
四是测的次数不能太少,只测一次就得出结论,往往不准确。测第一次时数值经常偏高,而第二、第三次较稳定。每次测前应将袖套中气体放尽,否则血压值将越测越高。
五是测血压前,患者应静坐休息二十分钟。
需要说明的是,自测血压不能作为高血压病人自行调整降压药剂量和服药次数的依据,不过自测血压信息,对医生诊断、评估降压效应、调整治疗方案、改善病人治疗的依从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怎么测量血压才最准确 选择正确的测压步骤
高血压患者应取坐位,被测的上臂应裸露,手掌向上平伸,肘部位于心脏水平,上肢胳膊与身躯呈45度角,袖带下缘与肘前间隙间距为2-3厘米,充气至挠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加4.0千帕(30毫米汞柱),此时为最大充气水平。充气压迫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易造成血压升高的假象。
如何正确的测量血压
首先在测量前,先稍微休息片刻,从而消除活动或紧张因素对血压的影响。检查血压计,即关紧活门充气,如汞柱不能上升或有裂隙,表示漏气或汞量不足,该血压计不能使用。
然后卷起衣袖,露出一侧的上臂,必要时要把衣服脱袖,以免袖口太紧而影响血流。被测肢体应与心脏处同一水平,即坐位时肱动脉平第四肋软骨,卧位时肱动脉平腋中线。伸肘,并稍外展。
放平血压计,开启汞槽开关,将袖带气袋中部对着肘窝平整地缠于上臂,松紧以能放人一指为宜,袖带下缘应距肘窝2—3cm。
戴好听诊器,先触及肱动脉搏动,再将胸件置于肱动脉处并稍加压固定,胸件不可塞在袖带下。
关闭气门,充气至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再升高20~30mmHg,然后以每秒4rnmHg的速度放气,使汞柱缓慢下降,双眼平视汞柱所指刻度。
当袖带内压力下降至与心脏收缩压相等时,血液即能在心脏收缩时通过被压迫的肱动脉,在听诊器中能听到第一声搏动音,此时汞柱所指刻度为收缩压读数。随后搏动音逐渐增强,当袖带内压降至与心脏舒张压相等时,搏动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此时汞柱所指刻度为舒张压读数。
怎样正确测量血压
现在很多高血压患者都会在家里备有血压计,在家测量血压。高血压防控最重要的就是基于准确的血压值进行治疗,在家测量血压相比去医院要方便很多,但家中没有专业的医护人员,能否准确测量血压成了最大问题。下面小编就来教大家如何在家正确测量血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现在我们所广泛使用的血压测量方法是应用袖带来压迫血管的测压方法。充气时,一旦袖带内压力超过动脉收缩压,血管被压闭,血流被阻断,血管的远端就听不到动脉的搏动音。放气后,当袖带内压力低于动脉收缩压时血管开放,血流恢复,产生动脉搏动音,听到第一声动脉搏动音(听诊音)时袖带内的压力即为收缩压。继续放气,当袖带内压力低于舒张压时,血管完全通畅,血流不再被阻断,动脉的搏动音消失,此时袖带内的压力即为舒张压。
怎样正确测量血压
1、选择合适的血压计
一般最常用的是汞柱式血压计,气压表式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亦常用。血压计的袖带宽度应能覆盖上臂长度的2/3,同时袖带长度需达上臂周径的2/3。如果袖带太窄则测得的血压值偏高,袖带太长则测得的血压值偏低。
2、选择合适的测压环境
高血压患者应在安静、温度适当的环境里休息5-10分钟,衣袖与手臂间不应过分束缚,避免在应激状态下如膀肮充盈或吸烟、受寒、喝咖啡后测压。
3、选择正确的测压步骤
高血压患者应取坐位,被测的上臂应裸露,手掌向上平伸,肘部位于心脏水平,上肢胳膊与身躯呈45度角,袖带下缘与肘前间隙间距为2-3厘米,充气至挠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加4.0千帕(30毫米汞柱),此时为最大充气水平。如果加压过高会得到收缩压过高的结果。如果充气到达40.0千帕(300毫米汞柱)水平时,即会导致“气囊充气性高血压”。然后逐渐放气,速度为0.27千帕(2毫米汞柱)/秒,第一听诊音为收缩压,搏动音消失时为舒张压(旧制单位血压读数应精确到2毫米汞柱)。充气压迫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易造成血压升高的假象。
4、选择每天起床后(饭前)、睡觉前各一次
通过对我国正常人及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发现70%的人存在两个血压高峰和两个低谷,即清晨6-8点为第一个血压高峰;8点后开始下降,到中午12点至下午1点为第一个低谷;然后血压开始上升,到下午4-6点为第二个高峰,也是全天血压最高的时间;此后血压下降,到凌晨1-2点为全天最低点,也就是第二个低谷;最后血压逐渐上升,再进入次日的第一个高峰。
血压控制得很好的患者,每周测 1~2 次,时间选在自己每日血压较高的时候,通常是晨起时。
刚开始高血压治疗,或者刚调整过用药物剂量者,也应每日起床后(饭前)、睡觉前各测一次,直到至少连续一周血压都能稳定达标后,再减少频率。
九个步骤教你正确测血压
现在高血压人群越来越多了,尤其是老人。所以大多数家庭都备有家用电子血压计,省时省力。那么,我们在使用血压计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我们又该怎样正确的使用电子血压计。今天,小编就教给大家一些使用血压计的方法和它的原理。
1、使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前应休息10-15分钟,以消除疲劳及兴奋。运动后则必须休息30分钟。室内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0℃左右。测量血压前先作3-4次深呼吸。躺着测量和坐着测量血压时,血压值是不同的。因此,测量血压的姿势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同时应避免测量时情绪紧张,精神不安。测量血压前严禁吸烟、饮酒、淋浴及运动。
2、、高血压患者需定时监测血压,最好每次都能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进行测量,把所测量的血压值记录下来,以便对照,进行自我健康保健。
3、测量血压前,手臂上臂最好裸露出来,也不能把长袖袖子卷起来造成压迫上臂血管,而造成血压值不准确;
4、取坐位,手掌向上平伸,肘部位于心脏水平,上肢胳膊与身躯呈45°角,手放轻松勿握拳;
5、将袖带平整地缠绕于上臂中部(不能缠在肘关节部)。袖带的下缘距肘窝约1-2cm。袖带卷扎的松紧以能够刚好插入一指为宜。缠得过紧,测得的血压偏低;而过松则偏高。袖带的胶管应放在肱动脉搏动点;
6、测量血压的时候不要说话,不要屏住呼吸,要自然呼吸;
7、测血压需一次完成,若未完成则应松开袖带,休息2~3分钟再重新测量;
8、测血压过程中如发现血压有异常,应等待一会再重测。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分钟,且测量的部位、体位要一致。
9、开始测量血压时可双臂血压皆测量,如果双臂血压不同,通常左臂的血压值会略高于右臂,记录时应以高的测量数据为准。
在家自己测血压最怕数值不正确,大多数人认为是血压计出现了问题。可能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就是我们测量的时候没有注意到一些事项。比如以下这些问题:
1.为什么测量血压时会有偏低或偏高的现象
手腕带是否有正确的定位:手腕带捆绑是不是正确?将手腕带下面部分拉紧系好,并注意不要留有缝隙,如手腕带捆绑不正确,将无法精确测量。
*测量中是否有说话或移动?活动、说话、饮酒、饥饿、饱餐、疲劳、紧张、心情不畅等,都会引血压的变化。因此,请选择好测量时机,并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务必自然放松,尽量不要活动和说话。
*测量中姿势是否正确:血压实质上是一种液体压力。将手举起测得的血压值会低,将手垂下测得的血压值会高。因此,测量时请务必坐正,尽量保证每次测量时,头顶至心脏的垂线距离概略相等,并使手腕带与心脏位置同高。 手掌不要用力,自然张开,不要握拳。
2.为什么正常人测试无问题,高血压患者测试偏低
年老患者血压值为 SYS 140~160 mmHg,DIA 90~100 mmHg, 与水银比较,容许误差为正负 6mmHg, 有些人会量在负 6mmHg 的范围。所以会有这方面的疑问。偏低 6mmHg 是会有的。
3.为什么血压计有时会产生再次加压
如果被测量者血压偏高,血压计的智能检测功能会使血压计再次加压到理想值,并测量出精确的血压值。
高血压病运动疗法的程序早知道
1.确定高血压病病人的血压水平
正确测量参加运动疗法的高血压病病人的血压。经不同日、多次测血压,参加者收缩压应在18.7—24千帕(即140—179毫米汞柱)之间或舒张压在12—13.3千帕(即90—109毫米汞柱)之间,即轻度、中度高血压病人。
2.评估参加者是否伴有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心血管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年龄:男>55岁,女性>65岁。
(2)吸烟。
(3)血总胆固醇>6.2毫摩尔/升(240毫克/分升)。
(4)糖尿病。
(5)有早发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发病年龄男<55岁,女<65岁)。
(6)肥胖。
(7)以静息为主的生活方式。
3.评估参加者是否会合并重要器官的损害
高血压病人可因高血压病造成心、肾改变,如左心室肥厚、蛋白尿和肾功能不正常,大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以及视网膜动脉硬化。
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捋袖子测血压是错误姿势
为了准确测量血压,撸袖子的做法其实是不对的。这是由于把袖子撸起来后,会将上臂裹得太紧,压迫近心端血管,从而使测得的血压比实际要低。
为了避免测量偏差,同时减少脱衣服的不方便,可以选择将穿在外边较厚的外套脱掉半边,隔着一层衬衣或打底衣来测量。
有研究显示,只要衣服厚度不超过0.5公分,不会对测量结果造成明显影响。
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由于血压的特点有明显波动性,需要于非同日的多次反复测量才可判断血压升高是否为持续性。目前使用以下三种方法评价血压水平。
1、诊所偶测血压
目前临床诊断高血压和分级的标准方法,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的规范进行测量。
1.测量血压的环境应安静、温度适当。测量前至少休息5分钟。测前半小时禁止吸烟,禁饮浓茶或咖啡,小便排空。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激动或疼痛。
2.被测者 一般采取坐位,测右臂,全身肌肉 放松;不应将过多或太厚的衣袖推卷上去,挤压在袖带之上。肘部应置于心脏同一水平上。
3.袖带的气囊应环绕上臂的80%,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厘米。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下肘窝处肱动脉上(不可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里 ),轻按使听诊器和皮肤全面接触,不能压得太重。
4.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压力应达 到使手腕 桡动脉脉搏消失,并再升高30毫米水银柱(mmHg)然后缓慢放气,使水银柱以恒定的速度下降(2—5mmHg/秒)。以听到第1个响声时水银柱凸面高度的刻度数值作为收缩压;以声音消失时的读数为舒张压。
高血压患者如何正确的测量血压
如何测量血?诊所测血压:测量血压环境要安静温度适当测量前至少休息几分钟测前半小时禁止吸烟禁饮浓茶或咖啡小便排空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激动或疼痛。另外被测者一般采取坐位测右上臂全身肌肉放松;不应将过多或太厚的衣袖推卷上去挤压在袖带之上肘部应置于心脏同一水平上。袖带的气囊应环绕上臂的80%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厘米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下肘窝处肱动脉上,轻按使听诊器和皮肤全面接触不能压得太重。
如何测量血?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压力应达到使手腕桡动脉脉搏消失并再升高30毫米水银柱(mmHg)然后缓慢放气使水银柱以恒定的速度下降(2—5mmHg/秒)以听到第1个响声时水银柱凸面高度的刻度数值作为收缩压;以声音消失时的读数为舒张压儿童妊娠严重贫血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情况下听诊声音不消失此时改定为以变音为舒张压取得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0)水平
如何测量血?应重复测2次每次相隔2分钟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2次读数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大于5mmHg应再隔2分钟测第3次然后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
高血压患者如何正确的测量血压?要想准确的了解血压的变化的情况,正确的测量血压是关键,现在高血压的发病率很高,很多的家庭也都有血压计,希望大家掌握以上血压测量的方法,随时了解血压的变化,当出现血压异常时要及时的就医。
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第一、学习血压计的使用方法
购买血压计后务必仔细按照说明书操作使用。确保测量血压的一般条件和医院大致相似。如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应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坐位休息至少5分钟,将捆绑了袖带的上臂放在桌面上,与心脏同一水平,两腿落地放松。
第二、血压计需要定期进行校准
血压计在使用期间,应定期校准,每年至少1次。可在购买处或就医处寻求帮助进行校准。
第三、长期定时观察血压变化
每日早(起床后)、晚(上床睡觉前)各测量2-3次,间隔1分钟;初诊或治疗早期应在就诊前连续测量5-7天,血压控制良好时,每周测量1天。家庭血压≧135/85毫米汞柱时可确诊为高血压,
专家指出,在高血压的诊治与管理中,家庭血压监测与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家庭血压监测不仅可以帮助医生有效提高降压治疗的质量,还可以发现如白大衣性的难治性高血压,因为部分患者只在诊室测量血压时血压升高,而长期的家庭血压监测则显示血压正常。
怎样正确测量血压
1、选择合适的血压计
一般最常用的是汞柱式血压计,气压表式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亦常用。血压计的袖带宽度应能覆盖上臂长度的2/3,同时袖带长度需达上臂周径的2/3。如果袖带太窄则测得的血压值偏高,袖带太长则测得的血压值偏低。
2、选择合适的测压环境
高血压患者应在安静、温度适当的环境里休息5-10分钟,衣袖与手臂间不应过分束缚,避免在应激状态下如膀肮充盈或吸烟、受寒、喝咖啡后测压。
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
1、选择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者经国际标准,检验合格的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
2、使用大小合适的袖带,袖带气囊至少应包裹80%上臂。大多数人的臂围25-35cm,应使用长35cm、宽12-13cm规格气囊的袖带。肥胖者或臂围大者应使用大规格袖带。儿童使用小规格袖带。
3、被测量者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在测量前30分钟内禁止吸烟或饮咖啡,排空膀胱。
4、被测量者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裸露右上臂,上臂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如果怀疑外周血管病,首次就诊时应测量左、右上臂血压。特殊情况下可以取卧位或站立位。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加测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应在卧位改为站立位后1分钟和5分钟时测量。
5、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的上臂,袖带的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将听诊器探头置于肱动脉搏动处。
6、测量时快速充气,使气囊内压力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升高30mmhg,然后以恒定的速率2-6mmhg/秒缓慢放气。在心率缓慢者,放气速率应更慢些。获得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
7、血压单位在临床使用时采用毫米汞柱mmhg,在我国正式出版物中注明毫米汞柱与千帕斯卡kpa的换算关系,lmmhg=0.133kpa。
8、应相隔1-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