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尿频按什么穴位

尿频按什么穴位

当人的体质下降时是容易出现尿频现象,也容易伴随出现性功能下降。现在介绍一个穴位,按摩、针炙治疗尿频效果极佳。

中极穴,取穴方法: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

主治疾病:小便不利,遗溺不禁,阳痿,早泄,遗精,白浊,疝气偏坠,积聚疼痛,月经不调,阴痛,阴痒,痛经,带下,崩漏,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肿。

按摩手法:受术者平躺,施术者用食指顺时针按揉15分钟。

该穴配合“三阴交”针炙、按摩效果最好。针炙见效最快,但每天按摩10分钟并配合饮食也有效果。

如何缓解尿频 穴位按摩

取穴:百会穴位于两眉之间引至头部的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公孙穴位于足部大脚趾侧,位于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

手法:直接用吹风机吹百会穴,使百会穴处温热,或者是用大拇指指腹直接按压公孙穴也能够帮助治疗尿频。

曲泉准确位置视频 曲泉穴穴位解析

曲,隐秘的意思;泉,泉水的意思。“曲泉”的意思是指肝经的水湿云气在此穴位聚集。本穴物质为膝关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到达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大量水湿就像隐藏在天部之中,故而得名。本穴为肝经气血的汇合之处,所以是肝经合穴,因为本穴物质为肝经的水湿之气会合而成,性寒湿润下,表现出肾经气血的润下特征,所以在五行中属水。

针灸治疗尿频尿急的三个穴位

很多人都有着起夜的毛病,这就说明自己的泌尿系统出了问题,也就是说的尿频问题,那么如果克服这个问题呢,有什么办法能让您从这个尿频种走出来呢,能让自己在黑夜里有个很好的睡眠呢,大家可能不知道针灸就可以治疗尿频。

尿急尿频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就目前来讲,可以利用针灸来治疗尿频,其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中医理论认为,肾主水,司开阖,膀胱贮藏尿液,故夜间尿多尿频多责之于肾与膀胱,实为阳气虚衰所致。素体阳虚或年高久病致肾阳不足,封藏失职,膀胱失约,摄纳无权;或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阳;或脾阳虚衰不能充养肾阳致脾肾两虚,下元温摄不固,均会导致夜尿增多。笔者采用灸法治疗,收效满意。

以脾肾双补、温阳固涩为治疗原则,穴取关元、气海、神阙。施术时令患者取舒适体位,仰卧于治疗床上,充分暴露穴位处。术者右手如持笔写字状,使艾条与局部皮肤成45°角,将艾条点燃端对准穴位处,点燃端的艾头与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以局部温热、泛红但不致烫伤皮肤为度。施温和灸,顺序是关元、气海、神阙,由下向上,依次每穴15分钟。每日一次,15次一个疗程。注意神阙穴施灸结束后,一定要用手掌心按捂10余分钟,防止受凉。

关元、气海、神阙均是人体要穴。关元位于脐下3寸处,系三阴与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现代研究证实,按揉或震颤刺激关元穴后,可通过调节内分泌达到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气海位于脐下1.5寸,属任脉。凡虚脱、形体羸瘦、疲惫乏力等气虚病证均可治疗。神阙位于脐窝正中,又名脐中,属任脉。经常艾灸这3个穴位,不但可有效地防治中老年夜尿频多,对腹痛肠鸣、水肿、泄痢脱肛、中风脱证等,亦有独特疗效;同时可使人精神饱满、体力充沛、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

温馨提示:以上这三个穴位都可以治疗尿频,大家注意一下,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看,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如果有这这些情况可以利用以上其中的一种方法来治疗,针灸是中医中的一种养生方法,对身体很有帮助。

尿频按什么穴位

尿频按什么穴位

1、尿频按摩阴陵泉穴好

膀胱对尿液有明显记忆,当尿液超过200毫升就会产生尿意,每次排尿后有10~15毫升尿液残留。常憋尿会使膀胱的逼尿肌功能变得异常活跃,并形成不良记忆,产生尿频、尿急感。

应对方法:点按阴陵泉穴。按压阴陵泉穴(将腿弯曲90度,膝盖内侧凹陷处),可增强膀胱的固摄力,消除不良记忆。每次左右腿各按摩60下,早晚各1次,一般6周后即可见效。

2、尿频按摩中极穴好

当人的体质下降时是容易出现尿频现象,也容易伴随出现性功能下降。现在介绍一个穴位,按摩、针炙治疗尿频效果极佳。

中极穴,取穴方法: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

主治疾病:小便不利,遗溺不禁,阳痿,早泄,遗精,白浊,疝气偏坠,积聚疼痛,月经不调,阴痛,阴痒,痛经,带下,崩漏,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肿。

按摩手法:受术者平躺,施术者用食指顺时针按揉15分钟。

该穴配合“三阴交”针炙、按摩效果最好。针炙见效最快,但每天按摩10分钟并配合饮食也有效果。

3、尿频的艾灸治疗方法

体阳虚或年高久病致肾阳不足,封藏失职,膀胱失约,摄纳无权;或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阳;或脾阳虚衰不能充养肾阳致脾肾两虚,下元温摄不固,均会导致夜尿增多。中医推荐艾灸穴位治疗夜间尿频症状。

以脾肾双补、温阳固涩为治疗原则,穴取关元、气海、神阙。

关元、气海、神阙均是人体要穴。关元位于脐下3寸处,系三阴与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现代研究证实,按揉或震颤刺激关元穴后,可通过调节内分泌达到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气海位于脐下1.5寸,属任脉。凡虚脱、形体羸瘦、疲惫乏力等气虚病证均可治疗。神阙位于脐窝正中,又名脐中,属任脉。经常艾灸这3个穴位,不但可有效地防治中老年夜尿频多,对腹痛肠鸣、水肿、泄痢脱肛、中风脱证等,亦有独特疗效;同时可使人精神饱满、体力充沛、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

尿频的治疗偏方

1、盐2份,大蒜1份。共同捣烂,用油纱布包好,压成饼状,加热后在中极穴、关元穴处敷。1次30分钟,每日2次。

2、小茴香、糯米适量。将小茴香加盐,炒熟,研末,再将糯米蒸熟,以小茴香粉拌糯米饭食用,每日1次。

3、蒲公英60克,水煎代茶饮。此方适用于小便频数而腰痛。

4、以核桃仁30克油炒,拌入切段之韭菜200克及虾肉若干,用盐调味佐餐。可补肾壮阳。

5、猪膀胱一个,莲子肉、芡实各20克,田七片6克或田七末3克,陈皮半片,煲汤或炖服。能补脾固肾,散瘀缩尿。

尿频尿急的症状有哪些

1、急性膀胱炎:它的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但是膀胱炎患者主要以排尿终末疼痛为主。

2、急性肾盂肾炎:它的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常常伴腰痛以及发热等症状。

3、滴虫性尿道炎:它的也表现为尿频、尿急与尿道烧灼样疼痛并且有痒感,尿道分泌物中可以找到滴虫链球菌属以及葡萄球菌,需要去医院做检验的。

4、膀胱结核:它的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中发现脓细胞,经常有泌尿系结核病史。

在日常生活中,尿频尿急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及时发现并接受治疗,还是很容易治愈的。祝愿大家健康快乐每一天!

穴位按摩治尿频吗

1.尿频是一种临床症状,即小便次数增多,但无疼痛,又称小便频数。它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中医理论认为主要是人体肾气固摄不力,膀胱约束无能,其化不宣所致。特别是随着年纪增大,人的真气逐渐衰败,就更容易发生,且会日益加重。对尿频的治疗,除服用温补肺肾、收敛固涩的药物外,按摩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2.关元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的任脉上,在肚脐下3寸(同身寸,即每个人自身大拇指的宽度为1寸,下同)。我们可以用一手的中指在穴位上按揉,以穴位点甚至整个腹部有酸胀感为最好,每次5分钟,宜睡前进行。关元还可与曲骨配合着同时进行按摩。曲骨穴也在任脉上,人体的前阴上方可摸到一个骨头,即耻骨联合,曲骨穴就在耻骨联合上缘。按摩时,可用食指中指分别按摩关元、曲骨,两穴正好相隔2寸,每次5分钟。

3.揉腰眼。腰眼穴位于后腰部,与两侧髂嵴相平,人体正中线旁边3.5寸各一个。按揉时,可以坐在一个凳子上,两手握拳,背在腰后,用拇指突出的关节按住腰眼,作旋转用力按揉,以酸胀为好,每天环揉50次。还可加上擦腰动作,即用两手手掌心紧按腰部,用力上下擦动,动作要快速有劲,直到发热为止。中医讲“腰为肾之府”,坚持做,可以起到很好的益气固肾作用。

4.按摩小腹。小腹指肚脐以下耻骨以上的部位。可于每天临睡前进行,平躺在床上,两手叠拢,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放在小腹,然后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100圈,以小腹有温热感为最好。由于尿频多为肾气虚衰所致,所以注意一定要顺时针按摩,即推拿手法中的补法。

治疗尿频最简单的方法

位置:在小腹部,由肚脐从上往下推,会触摸到一个拱形的骨头,这块骨头就是耻骨,在这个拱形边缘中点位置就是曲骨穴。

方法:掌摩法——双手搓热,一只手掌盖住肚脐,另一只手在曲骨穴上按摩1~2分钟。点按法——用食指点按曲骨穴50~ 100次。指揉法——用拇指顺时针按揉曲骨穴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曲骨穴为任脉、足厥阴肝经之会。虽然曲骨穴名和水无关,但它所治的疾病却都是和水液有关的,因为它和膀胱泌尿系统的关联最大,因此按摩此穴可用于治疗各种排尿问题。

材料:枸杞子、淮山各10克,粳米50克,盐适量。

做法

1.枸杞子、淮山分别拣净;粳米淘洗干净。

2.锅内盛水,烧沸后,放入粳米、淮山药小火煨粥25分钟。

3.放入枸杞子,续煮5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此粥具有健脾补气、补肾益精的功效,适宜尿频清长,伴有面色萎黄、气短乏力、食少纳呆、大便稀溏、舌淡苔白等症者。

食材:车前叶100克,淡竹叶12克,甘草1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车前叶、淡竹叶、甘草放入锅中,水煎去渣取汁1大碗,加入冰糖,代茶饮用。

功效:车前叶性味甘、寒,能清热利尿、清肝明目、祛痰止咳、渗湿止泻,适用于湿热内郁之水肿,泌尿系感染时出现的尿频、尿急、尿痛。

配方:核桃仁、蚕砂。

用法:每次用核桃仁100—150克,蚕砂50克(略炒过),隔水顿服,每日2次即可。

功效:补肾缩尿,主治老年人夜尿多。

揉腰腹,中医学认为老年人尿频主要是人体肾气固摄无力,特别是随着年龄增加,“真气” 逐渐衰败,尿频更容易发生且日益加重,对尿频的治疗,老年人可以自我推拿腰腹。

1.揉腰

位置:腰部有腰眼穴,位于后腰部,在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5寸,左、右各1个。

方法:按揉时,可以坐在凳子上,两手握拳放在腰后,用拇指突出的关节按住腰眼,用力做旋转按揉,以酸胀为好,每天转揉50次。每天坚持做可以起到很好的益气固肾作用。

2.揉腹

位置:腹部有一个关元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的任脉上,在脐下3寸。

方法:用一只手的中指在穴位上按揉,以穴位点甚至整个腹部有酸胀感为最好,每次5分钟,宜睡前进行。按摩此穴具有补肾的作用,肾气足则固摄有力,尿频即可消除。

中医治疗老人尿频的2个方法

第一招:艾灸腹部穴位

中医认为,肾主水与二阴的开阖,膀胱为洲都之官,主气化利水湿。若老人尿意频频,夜尿增多,漏尿甚至遗尿,则多为肺脾肾阳虚,肺气虚则气不归根,脾虚则中气下陷,肾阳虚则命门火衰,下元不固,膀胱气化功能不足,故小便不爽,尿有余沥。尤其是冬季卧床老人,夜尿频频影响休息和睡眠,还容易导致老人着凉感冒。以艾条悬灸,或以艾柱隔姜、隔盐、隔附子饼灸腹部穴位,如神阙(肚脐眼)、关元、气海等。神阙是补肾助阳,调理脾胃的强壮穴,关元、气海也是护肾要穴。通过悬灸或隔物灸,可使艾灸的热力透过脐腹穴位达到肾脏,温肾助阳,固元止涩。

第二招:摄谷道锻炼盆底肌肉

无论尿急难以自控,还是咳嗽、大笑等引起压力性尿失禁,都与盆底的肌肉松弛,尿道口的控制能力减弱有关。因此,医护人员可指导老人练习古老的“摄谷道”,以锻炼盆底肌肉。摄谷道是唐代药王孙思邈提出的一种养生大法,实际上是一种提肛练习法,相传这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喜欢练习的养生功。摄谷道动作简单,吸气时,将从肛门至尿道口的肌肉逐步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老人常练摄谷道可防治尿频尿急尿失禁,无论是平时看电视或坐车等都可一天多次地练习。

除了退行性变引起的尿频外,很多疾病均可导致老人尿频、尿急,如老年人抵抗力下降,尤其是老年女性,随着雌激素的减少可引起泌尿道感染而出现尿频、尿急的症状。此外,糖尿病、泌尿道结石以及老年男性的前列腺增生等,也是老年尿频的常见原因。在坚持中医外治法外,老年人还应积极治疗引起尿频的原发病。

尿频按什么穴位



1、尿频按摩阴陵泉穴好

膀胱对尿液有明显记忆,当尿液超过200毫升就会产生尿意,每次排尿后有10~15毫升尿液残留。常憋尿会使膀胱的逼尿肌功能变得异常活跃,并形成不良记忆,产生尿频、尿急感。

应对方法:点按阴陵泉穴。按压阴陵泉穴(将腿弯曲90度,膝盖内侧凹陷处),可增强膀胱的固摄力,消除不良记忆。每次左右腿各按摩60下,早晚各1次,一般6周后即可见效。

2、尿频按摩中极穴好

当人的体质下降时是容易出现尿频现象,也容易伴随出现性功能下降。现在介绍一个穴位,按摩、针炙治疗尿频效果极佳。

中极穴,取穴方法: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

主治疾病:小便不利,遗溺不禁,阳痿,早泄,遗精,白浊,疝气偏坠,积聚疼痛,月经不调,阴痛,阴痒,痛经,带下,崩漏,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肿。

按摩手法:受术者平躺,施术者用食指顺时针按揉15分钟。

该穴配合“三阴交”针炙、按摩效果最好。针炙见效最快,但每天按摩10分钟并配合饮食也有效果。

3、尿频的艾灸治疗方法

体阳虚或年高久病致肾阳不足,封藏失职,膀胱失约,摄纳无权;或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阳;或脾阳虚衰不能充养肾阳致脾肾两虚,下元温摄不固,均会导致夜尿增多。中医推荐艾灸穴位治疗夜间尿频症状。

以脾肾双补、温阳固涩为治疗原则,穴取关元、气海、神阙。

尿频按什么穴位

1、尿频按摩阴陵泉穴好

膀胱对尿液有明显记忆,当尿液超过200毫升就会产生尿意,每次排尿后有10~15毫升尿液残留。常憋尿会使膀胱的逼尿肌功能变得异常活跃,并形成不良记忆,产生尿频、尿急感。

应对方法:点按阴陵泉穴。按压阴陵泉穴(将腿弯曲90度,膝盖内侧凹陷处),可增强膀胱的固摄力,消除不良记忆。每次左右腿各按摩60下,早晚各1次,一般6周后即可见效。

2、尿频按摩中极穴好

当人的体质下降时是容易出现尿频现象,也容易伴随出现性功能下降。现在介绍一个穴位,按摩、针炙治疗尿频效果极佳。

中极穴,取穴方法: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

主治疾病:小便不利,遗溺不禁,阳痿,早泄,遗精,白浊,疝气偏坠,积聚疼痛,月经不调,阴痛,阴痒,痛经,带下,崩漏,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肿。

按摩手法:受术者平躺,施术者用食指顺时针按揉15分钟。

该穴配合“三阴交”针炙、按摩效果最好。针炙见效最快,但每天按摩10分钟并配合饮食也有效果。

3、尿频的艾灸治疗方法

体阳虚或年高久病致肾阳不足,封藏失职,膀胱失约,摄纳无权;或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阳;或脾阳虚衰不能充养肾阳致脾肾两虚,下元温摄不固,均会导致夜尿增多。中医推荐艾灸穴位治疗夜间尿频症状。

以脾肾双补、温阳固涩为治疗原则,穴取关元、气海、神阙。

频尿怎么办 针灸气海穴与关元穴

频尿原因很多,所以治疗并不容易,必须辨证论治。频尿往往是长久累积造成,所以治疗上要有耐心,而除了使用中药之外,也可以使用针灸来治疗,最常用的穴位是气海穴与关元穴,而且可使用艾灸,或是在这两穴位贴温灸,温暖丹田与命门,一周治疗三次,也能使膀胱收缩能力变强。

尿频按什么穴位

膀胱对尿液有明显记忆,当尿液超过200毫升就会产生尿意,每次排尿后有10~15毫升尿液残留。常憋尿会使膀胱的逼尿肌功能变得异常活跃,并形成不良记忆,产生尿频、尿急感。

应对方法:点按阴陵泉穴。按压阴陵泉穴(将腿弯曲90度,膝盖内侧凹陷处),可增强膀胱的固摄力,消除不良记忆。每次左右腿各按摩60下,早晚各1次,一般6周后即可见效。

当人的体质下降时是容易出现尿频现象,也容易伴随出现性功能下降。现在介绍一个穴位,按摩、针炙治疗尿频效果极佳。

中极穴,取穴方法: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

主治疾病:小便不利,遗溺不禁,阳痿,早泄,遗精,白浊,疝气偏坠,积聚疼痛,月经不调,阴痛,阴痒,痛经,带下,崩漏,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肿。

按摩手法:受术者平躺,施术者用食指顺时针按揉15分钟。

该穴配合“三阴交”针炙、按摩效果最好。针炙见效最快,但每天按摩10分钟并配合饮食也有效果。

治疗女尿频最好的方法 按摩疗法

位置:在小腹部,由肚脐从上往下推,会触摸到一个拱形的骨头,这块骨头就是耻骨,在这个拱形边缘中点位置就是曲骨穴。

方法:掌摩法——双手搓热,一只手掌盖住肚脐,另一只手在曲骨穴上按摩1~2分钟。点按法——用食指点按曲骨穴50~ 100次。指揉法——用拇指顺时针按揉曲骨穴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曲骨穴为任脉、足厥阴肝经之会。虽然曲骨穴名和水无关,但它所治的疾病却都是和水液有关的,因为它和膀胱泌尿系统的关联最大,因此按摩此穴可用于治疗各种排尿问题。

揉腰腹,中医学认为老年人尿频主要是人体肾气固摄无力,特别是随着年龄增加,“真气” 逐渐衰败,尿频更容易发生且日益加重,对尿频的治疗,老年人可以自我推拿腰腹。

1.揉腰

位置:腰部有腰眼穴,位于后腰部,在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5寸,左、右各1个。

方法:按揉时,可以坐在凳子上,两手握拳放在腰后,用拇指突出的关节按住腰眼,用力做旋转按揉,以酸胀为好,每天转揉50次。每天坚持做可以起到很好的益气固肾作用。

2.揉腹

位置:腹部有一个关元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的任脉上,在脐下3寸。

方法:用一只手的中指在穴位上按揉,以穴位点甚至整个腹部有酸胀感为最好,每次5分钟,宜睡前进行。按摩此穴具有补肾的作用,肾气足则固摄有力,尿频即可消除。

女性治尿频最快的方法

以下缓解治疗尿频的方法男女通用,具体方法如下:

取穴

百会穴位于两眉之间引至头部的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公孙穴位于足部大脚趾侧,位于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

手法

直接用吹风机吹百会穴,使百会穴处温热,或者是用大拇指指腹直接按压公孙穴也能够帮助治疗尿频。

(1)龙眼酸枣仁饮

配方:龙眼肉10g,炒酸枣仁10g,芡实10g。

制法:龙眼、炒酸枣仁、芡实,水煎取汁代茶饮用。

功效:此方养血安神,益肾固精缩尿。

(2)冬瓜赤小豆汤

配方:冬瓜500g,赤小豆30g,盐少许。

制法:冬瓜、赤小豆,加水适量煮汤,不加盐或少加盐,吃瓜喝汤,空腹,每日1次。

功效:祛湿利尿,适用于尿道炎引起的尿频。

(3)车前草粳米粥

配方:车前草30g,粳米10g,葱白1根。

制法:车前草先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时去渣取汁;然后加入粳米,再对入水600毫升左右,放葱白煮成稀粥。每日一剂,空腹分2饮温食。

功效:清热解毒、通淋利尿。

通过按摩以及食疗只能辅助治疗尿频的症状,关键还是要在患者发现自身有尿频的第一时间,尽快就医检查,诊断出明确的病因后,采取对症治疗的措施,才能真正治愈尿频,最快的解决病痛。

相关推荐

子宫肌瘤艾灸部位都有哪些

艾灸取穴: 1、阿是穴:瘤体体表左右2个穴位。阿是穴指以压痛点或其他病理反应点作为治疗的穴位。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 2、关元穴: 【标准定位】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 【主治疾病】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 艾灸 治疗 子宫肌瘤 穴位和方法(附彩色穴位图) 3、气海穴 〖取穴方法〗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主治疾病】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

缓解尿频尿急的保健操

1.伸踝 坐在椅子或床沿上,一只脚着地,另一只脚慢慢抬起,将脚踝伸直,呼气时脚尖尽量往下压,吸气时脚尖往上勾,使小腿肌肉和脚踝血管得以伸展,每天两次。腿部分布着许多与肾脏功能有关的穴位,经常锻炼双腿,可疏通这些经络穴位,保护膀胱功能运行正常,有效预防尿频的发生。 2.压肌 当出现尿频尿急时,别忙于进厕所。先做深呼吸,调整憋尿意识,然后用手快速挤压揉按腿根部盆底周围肌肉组织和穴位,每次10分钟,每天两次。可有效缓解膀胱过度收缩,增加排尿相隔时间和次数,减少减轻尿频症状。 3.盆底肌训练 在上厕所用力排尿时,

输卵管堵塞灸哪个部位 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极穴位于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将耻骨和肚脐连线五等分,由下向上1/5处即为该穴。 功效:募集膀胱经水湿。 主治疾病:生殖器疾病、泌尿疾病、尿频、尿急、生理病、生理不顺、精力不济、冷感症等。

女性一直有尿意很难受 女尿频最简单的偏方

食材:新鲜车前叶60克或干品20克,银耳1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车前叶和银耳放入锅中,水煮5分钟,加入冰糖,稍炖即成。 功效:车前叶性味甘、寒,能清热利尿、清肝明目、祛痰止咳、渗湿止泻,适用于湿热内郁之水肿,泌尿系感染时出现的尿频、尿急、尿痛。 配方:冬瓜500g,赤小豆30g,盐少许。 制法:冬瓜、赤小豆,加水适量煮汤,不加盐或少加盐,吃瓜喝汤,空腹,每日1次。 功效:祛湿利尿,适用于尿道炎引起的尿频。 原料:猪肾(猪腰子)1对,白果仁15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猪肾洗净后切片,白果仁捣碎和粳米

中医艾灸治疗阳气虚衰夜间尿频

中医理论认为,肾主水,司开阖,膀胱贮藏尿液,故夜间尿多尿频多责之于肾与膀胱,实为阳气虚衰所致。素体阳虚或年高久病致肾阳不足,封藏失职,膀胱失约,摄纳无权;或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阳;或脾阳虚衰不能充养肾阳致脾肾两虚,下元温摄不固,均会导致夜尿增多。笔者采用灸法治疗,收效满足。 以脾肾双补、温阳固涩为治疗原则,穴取关元、气海、神阙。施术时令患者取舒适体位,仰 卧于治疗床上,充分暴露穴位处。术者右手如持笔写字状,使艾条与局部皮肤成;角,将艾条点燃端对准穴位处,点燃端的艾头与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以局部温热、泛红但

中医治疗老人尿频的2个方法

很多老人有尿频、夜尿多的问题,这个看起来不是什么大事,却影响着老人的生活,下面让中医教大家治疗老人尿频的2个方法。 老年人因骨折或其他慢性疾病需长期卧床者,如有尿频、夜尿多,甚至有漏尿的毛病,会给老人身心增加很重的负担。即使是行动自如的老人,尿频也会让他们不敢轻易外出。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骨伤科熊副主任护师介绍说,骨折老人的恢复期相对较长,老年人由于肾阳不足,肺气虚衰,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故经常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淋漓不尽的现象,临床上,他们运用了二招中医的护理手段,简单容易操作,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

​女性养颜艾灸的穴位

方法1:取关元、神阙、足三里穴 采用艾卷温和灸法,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穴位,在距离皮肤约2-3厘米处施灸,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每穴每次灸10-15分钟,灸至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方法2:取足三里穴 采用艾炷瘢痕灸法,将约0.7厘米高的艾炷直接施在穴位上,点燃施灸,如果感觉到疼痛,可用手轻轻拍打穴位旁边。每穴灸7-9壮,灸完后,用小膏药贴在施灸部位,直到灸疮愈合为止。 关元穴:标准定位与取法 关元穴是任脉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小肠的募穴。 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子宫肌瘤能用什么调理

艾灸治疗子宫肌瘤主要取穴为腹部:关元、中极穴、子宫、归来、(两侧腹股沟附近)和子宫肌瘤对应区域,后背是八髎穴(尾椎骨上)。 腿部取穴:三阴交、阴包穴、血海。如果绝经期量大有崩漏之嫌重灸隐白穴。 关元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功效: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萎,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 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具体找法如下:将耻骨和肚脐连线五等分

艾灸对前列腺治疗好吗 前列腺炎急性期施灸穴位

主要症状:患者排尿不尽,尿后余沥不尽,时长滴出白色粘液,伴有尿频,尿急,尿时涩痛,会阴部疼痛等,舌苔薄黄或白,脉弦。 施灸穴位:中极,关元,会阴,气海,三阴交,阴陵泉,复溜穴。 艾灸功效:消肿排脓。

地机的准确位置图视频 地机穴穴位解剖

针体穿过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沿筋经骨上端后缘,经趾长屈肌进入胫骨后肌中,支配该皮区的神经主要是隐神经的分支,浅筋膜内,针体的前方分布有大隐静脉的主干及隐神经主干。深层针体的后方分布有胫神经以及胫后动,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