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医治流感2药方

中医治流感2药方

冷热夹湿 流感来袭

“春季本身就要慎防流行病”,张忠德介绍,立春后最大的特点就是雨水多湿气重,温热渐升中又时时受北风寒流影响,忽冷、忽热、风夹湿气,风邪较易生长,导致人群各种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如感冒、流脑、水痘、扁桃体炎、肺炎等易发。

流感是当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流行病,而且并发症、死亡率高。据世卫组织通报,全球每年流感病例达6亿~12亿人次。不过,医院3月以来的门诊统计发现,流感病患比平日增长了约20%,“今年流感实质上比往年‘温和’,2009年至去年增幅都在30%以上。”

张忠德指出,流感流行时期,如果出现发热伴咳嗽、咽痛等急性呼吸道症状;发热伴原有慢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婴幼儿和儿童发热,未伴其他症状和体征;老年人(年龄≥65岁)新发生呼吸道症状,或出现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发热;重病患者出现发热或低体温等,都需要考虑是否为流感。

省中医院 防病有方

中医防治流感,区分风热型、风寒型来对症。张忠德介绍了广东省中医院预防流感的1号、2号两张处方,“非典过后,流感方沿用了10年时间,充分验证了效用。”

流感1号方(偏风热型) 症状:多见于流感初起,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肌肉酸痛、汗出不畅,或有轻咳、咽痒、咽痛,鼻塞,流涕,打喷嚏,舌淡红、或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白,脉浮数。处方:桑叶5克、北杏10克、桔梗10克、炒薏仁15克、野菊花10克、连翘10克、苍术5克、甘草5克、土牛膝10克。

流感2号方(偏风寒型)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处方:杏仁10克、紫苏叶10克、桔梗10克、薏仁15克、陈皮5克、苍术10克、甘草5克。

特别说明的是,当2号方用于预防流感时,一剂可供3~5人服用,先将药材用冷水浸泡10分钟,加水600~1000ml,文火煎煮30分钟,温服。流感季节每日或隔日一剂。

中医治疗肺癌药方

1、诱导肺癌细胞凋亡:随着近年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已鉴定了数百种细胞凋亡的调控因子。目前已发现化痰散结方(半夏、天南星、马钱子、三七)诱导人肺癌SPC-A-1细胞凋亡的主要机制之一,可能就是通过升高细胞内环磷腺苷(cAMP)浓度,作用于cAMP反应元件、调节细胞内基因的表达,从而诱导SPC-A-1细胞凋亡。

2、抑制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失控引起细胞无限增殖是导致癌变的重要原因,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是治疗肿瘤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已有的研究表明,中医药能影响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人参瓜萎莪术汤具有抑制小鼠Lewis肺癌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肿瘤组织Cyclin D1的表达,抑制瘤细胞的增殖有关.

3、抑制肿瘤血管生长转移:近年来有关血管生成在肿瘤生长与转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观察发现槐耳清膏能上调L9981细胞质TIMP21,endostain,MMP22,E2cadherin,β2catenin的mRNA表达水平,能下调CD44V6和VEGFmRNA表达水平,槐耳清膏对L9981的生长抑制作用可能与其调控血管生成相关基因mRNA转录表达有关。

4、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中药通过调节机体内部平衡,及时杀伤癌细胞,发挥抑癌及抗癌作用。黑秀明等观察中药扶正方(生黄芪、北沙参、生白术、天门冬)治疗小鼠Lewis肺癌,发现能抑制肿瘤生长,稳定病灶,提高生存质量;提高红细胞C36受体活性,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含量,提高红细胞免疫黏附肿瘤细胞能力,增强血清红细胞免疫黏附促进因子活性,降低抑制因子活性。

治习惯性流产的中医药方

中医学认为肾主生殖,胞脉系于肾;母体肾气是胎儿发育的动力,而胎儿的成长,又要靠气血的充养,气血是由脾胃所化生,因此肾气不足,脾胃虚弱是导致习惯性流产的主要病机,肾气不足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父母的精气,若不足则阴阳虽能结合成形,但是胎元不固,或有畸形,终致流产,甚或频坠;

二是母体虚弱,肾气不足。脾胃虚弱主要导致气血的不足,气虚不能载胎,血虚不能养胎,故而流产。

流产的主要症状为出血和腹痛,阴道出血是最早出现和最常见的症状,在已确定诊断为妊娠者当中,流产的发生率为10%-18%,而其中92%-95%的患者有阴道出血。大部分流产被认为是月经过期而未加注意。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伴见腹坠腰酸。

那么怎样预防和治疗习惯性流产呢?

1、 查出引起习惯性流产的原因,针对病因处理。

2、 定期检测,如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PL(胎盘泌乳素),孕二醇等。若指标值降低,则提示可能发生流产,可提前治疗。

3、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尽量避免一切能引起子宫收缩的刺激因素。

4、 中药保胎:

主要有2个方面,一个是先兆流产的保胎治疗,一个是针对有流产病史的妇女,从怀孕受孕起,即予中药治疗,确保不发生流产征兆。近来医生对先兆流产患者持保胎疗法的态度,日趋淡漠,但中国近来报道,以中药补肾为主治疗先兆流产的例案,有效率91%~99%,尚未发现保胎成功的婴儿发育异常或畸形,故对先兆流产特别是盼子心切的患者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也为适宜。

中药保胎主要是在补肾和调养气血的基础上,可以结合逐月养胎理论,根据不同妊娠月份,分别加用该月养胎中药和选取针灸穴位。保胎有三法:即补肾育胎,用菟丝子、续断、杜仲、桑寄生等;补血养胎用白芍、熟地、桑椹子、当归等;补气载胎,用党参、黄芪、白术等,根据此三法可组成基本方。肾虚者可用寿胎丸加减,(菟丝子、续断、桑寄生、阿胶);气血虚弱者可以胎元饮加减(人参、当归、杜仲、白芍、熟地、白术、陈皮、炙甘草)。

此外,也可配合黄芩清热安胎,木香、砂仁、苏梗顺气安胎。

5、 西药配合应用,如黄体酮、维生素E等。

6、 中药服用时间应超过以往流产的孕期。

流感的中西医治疗方法

一、西医

1、治疗

1、一般治疗 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宜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鼻咽及口腔清洁,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等,预防并发症。

2、对症治疗 对发热、头痛者应予对症治疗;但不宜使用含有阿司匹林的退热药,尤其是16岁以下患者,因为该药可能与Reye综合征的发生有关。伴随有高热、食欲不振、呕吐的患者应予以静脉补液。补液速度要根据病人的身体条件、药物性质、补液的总量三个方面来考虑的,一般成人约每分钟40~80滴。滴速太快,不但会降低药物的作用(会很快从小便中排出体外),而且短时间内输液过多,会使人体内血循环中血容量急剧增加,尤其是有心脏病的人,一般20~40滴/分为宜。同时,要随时观察有无胸闷,气短,心跳快等症状,液体补速太快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引起心力衰竭,肺部水肿等严重症状。

3、抗病毒治疗

(1)离子通道M2蛋白阻抑剂:

金刚烷胺(amantadine):适用于原发性帕金林病、脑炎后的帕金森综合征、药物诱发的锥体外系反应、一氧化碳中毒后帕金森综合征及老年人合并有脑动脉硬化的帕金森综合征。也可用于预防或治疗亚洲甲-Ⅱ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本品与灭活的甲型流感病毒疫苗合用时可促使机体产生预防性抗体。1.抗震颤麻痹口服,成人常用量:一次 100mg,每日 1—2次,每日最大量为 400mg。肾功能障碍者应减量。小儿不用。2.抗病毒口服,成人常用量:一次 200mg,每日 1次;或一次 100mg,每12小时 1次,最大量为每日 200mg。肾功能障碍者,应减少剂量。小儿常用量:①新生儿与 1岁内婴儿不用;②1—9岁小儿,每 8小时按体重 1.5—3mg/kg,或每 12小时按体重 2.2—4.4mg/kg,也有推荐每 12小时按体重用 1.5mg/kg的;每日最大量勿超过 150mg;③9—12岁小儿,每 12小时口服 100mg;④12岁或 12岁以上小儿,一般同成人量。口服,成人每次0.1g,早晚各1次,最大日剂量400mg,小儿用量酌减,可连服3-5日,最多10日.1-9岁小儿每日3mg/kg,最大量不超过150mg/kg

金刚乙胺(rimantadine):主要应用于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畜禽疾病及畜禽感冒期间的治疗,同时还具有解热和提高体液免疫力的作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对败血症、病毒性肺炎等也有疗效。金刚烷胺经肾脏排泄,以原形经尿排出,故有明显肾功能障碍时能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副作用,有肾功能不良的患者需慎用或减少剂量。

(2)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鉴于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对涎酸的降解作用具有重要的病毒生物学意义,例如可使其穿入宿主细胞膜、从感染细胞中释放、减少病毒被呼吸道黏液灭活等。故设计涎酸类似物竞争性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可望达到抗流感病毒效果,此即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在理论上,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于甲、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效。

扎那米韦(zanamivir):适用于成年患者和12岁以上的青少年患者,治疗由A型和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本品经口吸入给药。使用前患者应在其主治医生的指导下学习吸入剂正确使用,可能的话应由医师示范使用方法。患者也要仔细阅读并遵守药品包装内的使用说明。本品可用于成年患者和12岁以上的青少年患者,每日两次,间隔约12 h。每次10 mg,分两次吸入,或者一次5 mg,连用5 d。随后数日两次的服药时间应尽可能保持一致,剂量间隔12 h(如早晨或傍晚)。患者即使感到症状好转也应完成5d疗程,并应被告知服用扎那米韦不能减少流感传染的危险性。

达菲:本品通过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传播。在罗氏提交美国联邦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申报材料中指出,奥司他韦(达菲)主要的不良反应显示为消化道的不适,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其次是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包括支气管炎、咳嗽等,此外还有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如眩晕、头痛、失眠、疲劳等。

(3)其他抗病毒药物:鼻内给予大颗粒气溶胶干扰素α,可抑制甲型流感病毒复制和减轻临床症状;但可以出现明显的局部毒性,限制了其应用。正在研究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用于阻断NP和宿主细胞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可望能阻断病毒的复制。

4、继发性细菌感染的治疗 根据送检标本(如痰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

2、预后

流感病毒性肺炎因严重并发症,出现心力衰竭或外周循环衰竭而死亡。

二、中医

1、中医疗法:

①食醋加适量开水点鼻。

②针刺及刮痧:可以针合谷、曲池、太阳,发热者加刺大椎,咽喉肿痛时可在少商穴放血;或用一碎碗片,用光滑边缘蘸油少许,沿颈椎两旁向下刮,以刮出红点为度。

③生姜1两,红糖1两,煎汤分3次内服,可治风寒感冒。

④葱白1两,切烂,用手揉搓,放鼻孔外闻气味,可治风寒感冒鼻塞。可用葱白数根,捣烂出汁,滴入鼻孔,每日1次,每次2滴~3滴。

⑤银花20克,茶叶6克,白糖50克,水煎后分3次,可治风热感冒。

⑥生姜少许,葱白260克,白萝卜1000克切片,放入锅内煎煮熬汤,连吃带喝。

⑦姜2片,加入一小撮茶叶,咀嚼后温水送下。

⑧生梨1个,洗净,连皮切碎,加冰糖和少许水,炖服。

⑨按摩防感冒。每天早晨起床时,或从室内到室外以前(或从温暖的房间到较冷的房间),以及洗澡以前和洗澡之后,先用手指按住水沟穴(人中),连续揉20多次,继在风府穴处同样揉20多次,到这两上穴位都感到微热为度,对预防感冒有一定的效果。

2、中医偏方:

景岳郑重提出:“此病之微甚,亦在乎治疗迟早,故凡汤液,不可避晨夜,觉感须臾,即宜速治,易愈矣。”也就是说,服药贵在尽早,稍有感觉不适,随即服药。风热者可选用中成药感冒退热冲剂、银翘片、羚羊感冒胶囊、清热灵冲剂等;风寒者可选用午时茶冲剂、正柴胡冲剂、川芎茶调颗粒等,如疾病转重应及时到医院服用汤剂辨证治疗。

中成药:银翘解毒丸(片)、桑菊感冒片、感冒清、感冒退热冲剂、板兰根冲剂、强力银翘片等适宜于风热,即发热、咽喉肿痛、流黄涕较突出类型的感冒。桑姜感冒片、参苏丸、感冒通等适宜于风寒感冒,即恶寒、鼻塞、清涕较突出的感冒。

中医如何治疗流鼻血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流鼻血的成因可分为燥热及虚弱两类,多数常流鼻血的人群兼具两种症状,即中医常说的阴虚火旺。那么中医如何治疗流鼻血?本文就是关于中医药方七理汤治疗流鼻血的介绍,请往下看:

中医如何治疗流鼻血?中医治疗流鼻血的效果较好,相比手术治疗,对人体的损伤也较小。如果经常流鼻血,首先要治疗阴虚火旺,需要去肝火,健脾胃,强心清肺。对于因阴虚火旺引起的流鼻血,可以服用七理汤。

七理汤为中医古方,因其能对人体七大主要器官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而得名。七理汤对阴虚火旺有很好的调理功效,可以从根本上治疗流鼻血。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没时间煎药,可以将药材磨粉做成七理汤茶,可以直接泡茶饮用,药材打粉后药材容易析出,饮用时可以加适量的蜂蜜或者冰糖。

由上,我们知道了中医如何治疗流鼻血,相信您可以更好的通过七理汤调节身体,防治流鼻血。

中医治疗流感的方法

流感在生活中非常的常见,几乎每个人都会遭遇到流感,治疗流感的方法有很多,一般可以通过注意公共和个人卫生以及加强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来预防流感,如果不小心患上了流感了可以采用吃药治疗,但是西药往往会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医治疗流感的方法。

1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微汗。

2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3治法:疏风清热。

①基本方药:银花、连翘、桑叶、菊花、炒杏仁、浙贝母、荆芥、牛蒡子、芦根、薄荷后下、生甘草。

②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ml,每次口服200ml,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200ml,6小时1次口服。

③加减:苔厚腻加藿香、佩兰;腹泻加黄连、木香。

④常用中成药: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类、双黄连类口服制剂等。

在炎热的夏天,天气变化无常,就成了流感的高发季节,流感会让人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流感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是还是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让身体素质下降,所以在平时一定要注意强身健体,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如果不小心患上了流感,不妨试一试以上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方法。

甲流治疗

尽管目前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已基本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对甲型H1N1流感的警惕。2010年冬季发生在上海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2009年的流行株比较,其HA、NA和PB2基因和抗原位点上出现了一些变异,人群的免疫压力和病毒株在哺乳动物宿主中的适应性进化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因此,要继续加强人群流感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密切关注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否会发生进一步的基因变异及与禽源、猪源和人流感病毒的基因重组,需警惕可能会发生新的流行。

一、甲型H1N1流感的西医治疗方法

1.“达菲”在感染后48小时内服用有一定疗效

2.抗生素应对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并发症;

3.解热镇痛药,如扑热息痛,对症治疗;

4.良好的休息,多喝水

5.出现症状及时就诊正规医院为要。

二、甲型H1N1流感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治疗

1.毒袭肺卫

症状:肌肉酸痛、咳嗽发热、恶寒、咽痛。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参考方药:炙麻黄、杏仁、生石膏、柴胡、黄芩、牛蒡子、羌活、生甘草。

常用中成药:银黄类制剂、莲花清瘟胶囊、双黄连口服制剂。

2.毒犯肺胃

症状:发热、腹痛腹泻、头身或恶寒,恶心、呕吐、肌肉酸痛。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和中。

参考方药:苍术、藿香、姜半夏葛根、黄芩、黄连、、苏叶、厚朴。

常用中成药:葛根芩连微丸、藿香正气制剂等。

没有专门针对人类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特效药,通常使用的有4种抗流感药物,但临床显示,这种变异病毒对其中2种具有抗药性。

有两种类别药品adamantanes和remantadine和流感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达菲和扎那米韦。以前大部分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报告都是完全康复,没有进行医疗照顾和服用抗病毒药物。

一些流感病毒对抗病毒药物产生抗药性,限制了治疗效果。从美国获得的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类病例,对达菲和扎那米韦抗性金刚烷胺很敏感,但是对amantadine和remantadine有抵抗性。

信息还没有充分到可以建议使用抗病毒药物来治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感染。临床医生必须根据病人的临床和生理状况进行评估,考虑治疗可能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正在爆发的美国和墨西哥,在病毒的易感性手册上,国家和地方当局建议使用奥塞米韦或扎那米韦进行治疗。

流感的中医治疗方法

众所周知,我国的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患者喜欢使用中医的方法来治疗顽疾。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于治疗流感的方法中的中医治疗方法。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医治疗流感方法:

轻症-风热犯卫

1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微汗。

2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3治法:疏风清热。

①基本方药:银花、连翘、桑叶、菊花、炒杏仁、浙贝母、荆芥、牛蒡子、芦根、薄荷后下、生甘草。

②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ml,每次口服200ml,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200ml,6小时1次口服。

③加减:苔厚腻加藿香、佩兰;腹泻加黄连、木香。

④常用中成药: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类、双黄连类口服制剂等。

轻症-风寒束表

1主症:发病初期,恶寒,发热或未发热,身痛头痛,鼻流清涕,无汗。

2舌脉:舌质淡红,苔薄而润。

3治法:辛温解表。

① 基本方药:炙麻黄、炒杏仁、桂枝、葛根、炙甘草、羌活、苏叶。

②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ml,每次口服200ml,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200ml,6小时1次口服。

③常用中成药:九味羌活颗粒、散寒解热口服液。

轻症-热毒袭肺

1主症: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

2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3治法:清肺解毒。

①基本方药:炙麻黄、杏仁、生石膏先煎、知母、芦根、牛蒡子、浙贝母、金银花、青蒿、薄荷、瓜蒌、生甘草。

②煎服法:水煎服 ,每剂水煎400ml,每次口服200ml,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200ml,6小时1次口服。

③加减:便秘加生大黄。

④常用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莲花清热泡腾片、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

⑤注意:以上方药、用量供参考使用,儿童用量酌减,有并发症、慢性基础病史的患者,随证施治。

危重症-热毒壅肺

1主症:高热,咳嗽咯痰,气短喘促;或心悸,躁扰不安,口唇紫暗,舌暗红,苔黄腻或灰腻,脉滑数。

2治法:清热泻肺,解毒散瘀。

①基本方药:炙麻黄、生石膏、炒杏仁、知母、全瓜蒌、黄芩、浙贝母、生大黄、桑白皮、丹参、马鞭草。

②煎服法:水煎400ml,每次200ml,口服,日四次,病情重不能口服者可进行结肠滴注,用量和次数同上。

③加减:持续高热,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抽搐者加羚羊角、僵蚕、广地龙等;腹胀便结者加枳实、元明粉。

危重症-正虚邪陷

1主症:呼吸急促或微弱,或辅助通气,神志淡漠甚至昏蒙,面色苍白或潮红,冷汗自出或皮肤干燥,四肢不温或逆冷,口燥咽干,舌暗淡,苔白,或舌红绛少津,脉微细数,或脉微弱。

2治法:扶正固脱。

①基本方药:偏于气虚阳脱者选用人参、制附子、干姜、炙甘草、山萸肉等;偏于气虚阴脱者可选用红人参、麦冬、五味子、山萸肉、生地、炙甘草等。

②煎服法:水煎400ml,每次200ml,口服,日四次,病情重不能口服者可进行结肠滴注,用量和次数同上。

③加减:若仍有高热者加用安宫牛黄丸。

通过上文我们了解了中医对于治疗流感还有独特的方法的。我们都知道,中医的治疗理论就是治本,所以对于中医治疗方法对我们身体兴许更有益处。

以上内容介绍的流感的中医治疗方法,相信您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希望能帮助到您!一旦出现不适,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祝早日康复!

得了流行性感冒怎么办

一、一般对症治疗

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流质或流质饮食,适宜营养,补充维生素,进食后以温开水或温盐水漱口,保持口鼻清洁,全身症状明显时予抗感染治疗。

二、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

1、可减少病毒的排毒量,抑制病毒复制,减轻临床症状,并防止病毒向下呼吸道蔓延导致肺炎等并发症。

2、药物

(1)金刚烷胺为M2离子阻断剂,可阻断病毒吸附于敏感细胞,抑制病毒复制,对甲型流感有效。发病48h内用药效果好。用量:成人200mg/天,老人100mg/天,小孩4-5mg/kg/天;用法:分2次口服,疗程3-4天;副作用:口干、头晕、嗜睡、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症状。

(2)甲基金刚烷胺用量: 100-200mg/天,用法:分2次口服,其抗病毒活性比金刚烷胺高2-4倍,且神经系统副作用少。

(3)注意事项: 孕妇、神经、精神异常、肝肾功能严重受损者禁用,且此两种药物易发生耐药。

三、中药治疗

中医医治流感的方法

中医学上有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认为若身体强健,便不受外邪(病毒)干扰。但这个理论不适用于流感.流感病毒感染后发病率高达95%,是一种基本无视免疫力的病毒性疾病.中医常使用的感冒药物如板蓝根和小柴胡等,均不具备对抗病毒(而不是细菌)的功能.

流感的中医辨证治疗

风热感冒:起因通常是便秘,很多时属于阳明经症。通常情况是这样的,便秘两天以后,喉咙痛一两天,然后出现感冒症状,这就是风热感冒(也可以是外感热 邪,首先犯肺)。为什么便秘会引致感冒中医认为肺和大肠相表里,排便不畅,大肠影响肺就出现感冒症状啦。同样反过来,风寒感冒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对对症 也会外邪内进引致便秘或拉肚子,其实风寒感冒后拉肚子,在中医属于变症,属于病由外入里,大家不要随便使用止泻药。

风热感冒的症状: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 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浓涕,通常黄色;舌苔带点黄色,也有可能是白色的,舌体通常比较红;便秘;身热、口渴、心烦;脉像通常为数脉或洪脉,就 是脉搏比正常的为快,为大。

风寒感冒:起因通常是劳累,没休息好,再加上吹风或受凉。风寒感冒通常秋冬发生比较多。风寒感冒属于太阳经症,太阳开机受阻。其特征症状为:后脑强 痛,就是后脑袋疼,连带脖子转动不灵活;怕寒怕风,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鼻涕是清涕,白色或稍微带点黄。如果鼻塞不流涕,喝点热开 水,开始流清涕,这也属于风寒感冒;舌无苔或薄白苔;如果你会把脉,你应该可以测到脉像是浮紧,浮脉的意思是阳气在表,轻取即得。

中成药:银翘解毒丸(片)、桑菊感冒片、感冒清、感冒退热冲剂、板兰根冲剂、强力银翘片等适宜于风热,即发热、咽喉肿痛、流黄涕较突出类型的感冒。桑 姜感冒片、参苏丸、感冒通等适宜于风寒感冒,即恶寒、鼻塞、清涕较突出的感冒。

流感的中医治疗好方法

流感的中医治疗好方法!出现流感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预防流感主要是注意个人和公共卫生,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中医方法如何治疗流感呢?那么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1)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微汗。

(2)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3)治法:疏风清热。

①基本方药:银花、连翘、桑叶、菊花、炒杏仁、浙贝母、荆芥、牛蒡子、芦根、薄荷(后下)、生甘草。

②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ml,每次口服200ml,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200ml,6小时1次口服。

③加减:苔厚腻加藿香、佩兰;腹泻加黄连、木香。

④常用中成药: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类、双黄连类口服制剂等。

流感的中医治疗好方法!出现流感选择正规的方法进行治疗,祝您早日康复。

猪流感中医治疗

1.风热犯卫

【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银花、连翘、桑叶、菊花、桔梗、牛蒡子、竹叶、芦根、薄荷(后下)、生甘草。

2.热毒袭肺

【主症】高热,咳嗽,痰黏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解毒。

【方药】炙麻黄、杏仁、生石膏(先煎)、知母、浙贝母、桔梗、黄芩、柴胡、生甘草。

3.毒热壅肺

【主症】高热不退,咳嗽重,少痰或无痰,喘促短气,头身痛;或伴心悸,躁扰不安。舌脉: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解毒清热,泻肺活络。

【方药】炙麻黄、生石膏(先煎)、杏仁、知母、鱼腥草、葶苈子、黄芩、浙贝母、生大黄(后下)、青蒿、赤芍、生甘草。

4.毒热闭肺

【主症】壮热,烦躁,喘憋短气,咳嗽剧烈,痰不易咯出,或伴咯血或痰中带血,咯粉红色血水,或心悸。舌脉:舌红或紫暗,苔黄腻,脉弦细数。

【治法】解毒开肺,凉血散瘀。

【方药】炙麻黄、生石膏(先煎)、桑白皮、黄芩、葶苈子、马鞭草、大青叶、生茜草、丹皮、生大黄(后下)、西洋参、生甘草。

5.气营两燔

【主症】高热难退,咳嗽有痰,喘憋气短,烦躁不安,甚至神识昏蒙,乏力困倦,唇甲色紫。舌脉:舌质红绛或暗淡,苔黄或厚腻,脉细数。

【治法】清气凉营,固护气阴。

【方药】羚羊角粉(分冲),生地、元参、黄连、生石膏(先煎)、栀子、赤芍、紫草、丹参、西洋参、麦冬、竹叶。

6.毒热内陷,内闭外脱

【主症】神识昏蒙、淡漠,口唇爪甲紫暗,呼吸浅促,咯粉红色血水,胸腹灼热,四肢厥冷,汗出,尿少。舌脉:舌红绛或暗淡,脉沉细数。

【治法】益气固脱,清热解毒。

【方药】生晒参、炮附子(先煎)、黄连、金银花、生大黄、青蒿、山萸肉、枳实、郁金、炙甘草

中医防治猪流感的方法

最近,人们是谈猪流感就色变,猪流感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有关专家对猪流感进行了透彻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方法。

中医预防猪流感方:桑叶12克、菊花12克、北杏仁10克、枇杷叶12克、葛根15克、生薏仁15克、芦根15克、桔梗12克、连翘12克、大青叶15克、银花12克、甘草6克,上述中药材洗干净,用水浸过药面,武火煮沸15分钟就可以服用。该方剂口感较好,不建议服用时再加糖。

猪流感症状:与感冒类似,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

传播快:人体对新变异病毒没有天然抗体

猪流感传播方式:打喷嚏、咳嗽和物理接触

易感人群:多为青壮年,而非老人和儿童

如何预防猪流感: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勤洗手、室内保持通风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相关推荐

流感中医辨证

经过专家考证,推出了预防流感、人禽流感的中药处方,易感人群可以用此方来预防,有利无弊。组方如下: 桑叶9克,板蓝根12克,大青叶9克,连翘12克,金银花12克。提示“无明显偏寒、偏热体质者,以基本方根据不同时令加减服用。8岁以下儿童宜慎用”。具体加减的为:1.秋冬气候干燥,加北沙参15克,甜杏仁10克,百合15克,太子参15克。2.春季风寒当令,加紫苏叶6克,生姜3克。3.夏季湿热当令,加苍术10克,绵茵陈15克,生薏米30克。4.年老体虚者,加黄芪12克,白术6克,防风6克,太子参15克。5.体质壮实者

甲型h1n1流感药膳食疗

二白汤:葱白15g、白萝卜30g、香菜3g。加水适量,煮沸热饮。 姜枣薄荷饮:薄荷3g、生姜3g、大枣3个。生姜切丝,大枣切开去核,与薄荷共装入茶杯内,冲入沸水200—300ml,加盖浸泡5—10分钟趁热饮用。 桑叶菊花水:桑叶3g、菊花3g、芦根10g。沸水浸泡代茶频频饮服。 薄荷梨粥:薄荷3g、带皮鸭梨1个(削皮)、大枣6枚(切开去核),加水适量,煎汤过滤。用小米或大米50g煮粥,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汤,再煮沸即可食用,平时容易“上火”的人可吃。 秋梨膏:梨2000克,款冬花、百合、麦门冬、川贝母各30克

中医口臭神奇药方

近代中医对口臭的看法及法近代著名医家秦伯未《临症备要》中指出:“口内出气臭秽,多属胃火偏盛,常在温热病及口疮、牙宣等证中出现,用加减甘露饮。若口臭如馊腐,则为消化不良,不可作纯热证疗,经常口有秽气,用藿香煎汤时时含漱。食韭蒜后口臭,清茶送服连翘末二钱或嚼黑枣数枚能减。” 可以看出,近代除了注意到口疮、蛀牙及肠胃消化不良也会引起口臭,更将口臭防运用到社交礼仪,在吃完重口味的食物,如韭、蒜等,也有消除口气的方法。 自制香口除臭方以下介绍几个简易制作的方子,有兴趣者不妨试试。 【广济芎藭汤】 组成:芎藭、

疗痛风的中医方法

中医疗痛风偏方一 适应症:肢体关节疼痛剧烈,红肿不甚,得热则减,关节曲伸不利,局部有冷感,舌淡红苔白,脉弦紧。以温经散寒、祛风化湿,乌头汤加减。 药方组成:川乌头、麻黄各6克,黄芪20克,炒白芍、鸡血藤、当归、生苡米、萆各15克,甘草9克,桂枝5克,细辛3克,土茯苓 30克,生姜3片。 中医疗痛风偏方二 适应症:关节红肿热痛,肿胀疼痛剧烈,筋脉拘急,手不可近,更难下床活动,日轻夜重,舌红苔黄、脉滑数。以清热除湿,活血通络,宣痹汤加减。 药方组成:防己、杏仁、连翘、蚕沙、赤小豆、姜黄、秦艽各10克,

板兰叶的相关配伍

1、流行性乙型脑炎,鲜马蓝叶60-120g。水煎,多次分服。(《福建中草药》) 2、防流脑、流感,马蓝叶9-1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3、预防麻疹,大青叶250g,小青叶100g,西河柳150g。配水1600m1,文火煎取800ml。1d服1次,半岁-3岁15m1, 3岁-5岁20ml, 5岁-7岁25m1, 7岁以上30ml。连服3d为1疗程。酌隔数日,再照前量服3d。[《福建中医药》1959,(11):7] 4、咽喉肿痛,急性支气管炎,鲜马蓝叶30-60g。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小儿流行性感冒中医疗方法

1.风热型: 症状:喉咙发炎,兼有头痛、鼻塞、流黄涕、咳嗽,脉象偏浮数,舌苔略黄。 可用金银花、连翘、桑叶、菊花、淡竹叶、牛蒡子等散风热的中药。 2.风寒型: 症状:怕冷、发热、鼻塞、流清涕、头痛、喉痒为主要症状。 可用荆芥、防风、羌活、前胡、枳壳、甘草等散风寒的中药为主。 3.暑湿型: 常见于高温、高湿的夏季。 症状:头痛呕心、食欲不振、拉肚子、有高烧不退的情形。 可以用香薷、扁豆、厚朴、连翘、淡竹叶等芳香化湿的中药。

中医多囊卵巢药方

中医怎么多囊卵巢?中医多囊卵巢药方是什么?下面,我们介绍两种中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偏方: 1.取熟地、黄精、仙灵脾、补骨脂、皂角刺、冰球子、贝母各12克,山甲9克。水煎服。 加减:怕冷加附子9克、肉桂3克;肝郁加炒山栀、当归各12克,丹皮9克,柴胡、青皮各6克,去皂角刺、冰球子、贝母。 本方温补肾阳,兼以化痰软坚。主多囊卵巢综合症。 2.用生内金18克,生山药15克,生黄芪、党参、知母、花粉各12克,三棱、莪术、白术、炮山甲各10克,生水蛭6克。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可服至30剂,视其病情再议。

贲门癌中医药方

1、大黄鱼鳔100克。将黄鱼鳔洗净,沥干,用香油炸至酥脆,取出,压成粉末,等冷装瓶备用。每次5克,每日3次,温水送服。本方祛风活血,解毒抗癌,常用于贲门癌、胃癌等症。 2、露蜂房、全蝎各20克,山慈菇、白僵蚕各25克,蟾蜍皮15克,酒450毫升。将药捣碎,酒浸于净器中,7日后开取,每次空腹饮l0—15毫升,日3次。本方主贲门癌。 3、白花蛇舌草30克,蒲公英80克,半枝莲12克,山豆根15克,山慈菇、鸦胆子、露峰房各10克,三七参9克,斑蝥去头足1克,蟾酥0.5克。水煎服,每日l剂。本方清热解毒,活血祛

中医疗消化不良中医药方

1.陈茶胡椒方 陈茶叶一撮,胡椒10粒(捣烂),盐适量。沸水冲服,每日1~2次。可温中散寒,主虚寒性消化不良。 2.干姜茱萸方 干姜、吴茱萸各30克。共研细末,每次6克,温开水送下。主消化不良,伤食吐酸水。 3.绿茶干橘方 蜜橘1个,绿茶10克。橘挖孔,塞入茶叶,晒干后食用。成人每次1个,小儿酌减。可理气解郁,主肝气不舒所致的消化不良。 4.砂仁酒 砂仁30克、黄酒500毫升。砂仁研为细末,袋装泡酒中4日。每次饮30~40毫升,每日3次。可化湿行气,主消化不良。 5.气丸 处方:槟榔300g ,牵

五个食疗偏方远离感冒

西瓜番茄汁风热感冒 【方剂】西瓜、番茄各适量。 【制作法】西瓜取瓤,去籽,用纱布绞挤汁液。番茄先用沸水烫,剥去皮,也用纱布绞挤汁液。二汁合并,代茶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祛暑化湿。夏季感冒,症见发热、口渴、烦躁、小便赤热、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 银翘合剂风热感冒 【方剂】板蓝根、银花、连翘各30克,荆芥10克(后下)。 【制作法】煎成50%浓液,每服30~60毫升,一日3次,儿童酌减。服药后多饮水。 【加减】咳嗽加生甘草、桔梗、杏仁各10克,咽喉肿痛加锦灯笼、山豆根各10克。 【功效】主风热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