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药的正确使用方法
安眠药的正确使用方法
安眠药正确使用方法: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所承受的压力随之加大,失眠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治疗失眠,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服用安眠药。
现在,社会上,人们对安眠药的认识存在两种误区。一种是对安眠药过分迷信和依赖,一失眠就吃安眠药;另一种是对安眠药的副作用和成瘾性估计过高,宁愿默默忍受失眠的痛苦也不愿吃药。
那么,该如何正确服用安眠药呢?安眠药,顾名思义,有着镇静安眠的作用。种类很多,有的起效快,适用于入睡困难或偶发性、暂时性的失眠病人。如速眠安、思诺思;有的起效要略慢一些,适用于睡眠浅而多梦的病人,如舒乐安定、阿普唑仑;有的起效要更慢一些,适用于睡眠浅而早醒者,如安定、氟安定;有的药效维持时间短,有的药效维持时间要长一些。当然,安眠药在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但是发生严重副作用的机率很低,而且通常是用药不当导致的后果。因此,用不着谈“安眠药”色变,但也和其他药物一样,有一个对症下药和科学服用的问题。有些失眠的病人对安眠药抱着过分恐惧的心理,担心一服安眠药就会上瘾,因此服服停停,结果导致失眠长期不愈。其实,在医生的指导下系统服药,发生成瘾的只是极少数,而且并不严重。在服用的过程中,医生也会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处理,因此,这种恐惧心理完全是不必要的。当然,另一些一失眠就吃安眠药的病人,也是不妥的。因为这会加大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和增加副作用的严重程度,如腹泻、头痛、记忆减退、头昏、便秘、皮疹、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共济失调、致畸,甚至导致成瘾。因此,不能没有医生指导而擅自服用安眠药,或服用哪种安眠药感觉好,就一直长期服用。
总之,要辩证的看待安眠药。既不能把她看成亲密无间的“朋友”,也不能把她看成十恶不赦的“敌人”,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服用。我深信:失眠病人的明天会更美好。
安眠药助眠的服用禁忌
忌烟酒
有些中老年人有吃饭时喝两口的习惯,但如果平时服用安眠药的话,最好能避免饮酒,更不可用酒送药。因为酒后服用安眠药会有叠加的作用,让人反应缓慢、昏昏欲睡。如果饮酒量大的话,还有可能导致安眠药中毒。
而戒烟是因为烟草有提神的作用,能让大脑皮层快速活跃兴奋起来,这与安眠药让大脑镇定的作用恰恰相反。如果服药期间抽烟,会影响到安眠药的效果。
忌乱服药
安眠药大体可以分为苯巴比妥类、安定类以及其他类,每一类安眠药针对的病症都不同,失眠者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不可简单地认为安眠药就是使人睡好觉,而随便挑一样服用。
有的人自己服用某类安眠药很管用,便热心地分享给其他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失眠分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多梦等多种情况,不同的病症服用的安眠药类型也不同。入睡困难者可以选用起效快的药,如三唑仑等;睡眠浅者可以选用安定类的,如舒乐安定等;睡眠短者可选用氟安定等。正确用药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还能减少副作用。
忌自己增量或加药
长期服用一种安眠药容易产生耐药性,人体的反应不会像刚开始服药时那般迅速。有些患者因此会自己加量,或者几种安眠药一起服用,这种做法很危险,极有可能带来抑制呼吸和大脑神经等严重后果。
如果患者感觉自己服用的药物效果不明显,一定不要擅自增量或者增加药物种类,正确的方法是去医院复诊,让医生查找原因,然后重新调整用药。
忌长期服用
正所谓“是药三分毒”,安眠药更是如此。长期服用安眠药会降低人的认知能力,使记忆力和智力出现减退,甚至还会增加患老年痴呆的风险。长期服用安眠药还会增加肝肾的负担,造成肝肾功能衰竭。除此以外,安眠药会抑制呼吸,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老年人在服用安眠药时,要更加注意。
长期服用安眠药除了会给患者带来很多副作用以外,还容易让患者产生依赖性,有些中老年人到后来必须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更有甚者,只要身边没有安眠药,就会变得很紧张,这些症状都表明患者已经对药物产生了依赖心理。
所以,安眠药在服用一段时间之后,如果睡眠状况有所改善,就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减量,直至停药。
忌突然停药
虽然长期服用安眠药有很多坏处,但患者也不要病情一有好转便立即停药,这种做法同样是错误的。长期服用安眠药的患者如果想要停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有步骤地逐渐减量,最后再停用,不能突然停药,以免发生戒断综合征,导致患者对停药产生恐惧,延缓停药的进度。
忌服药方法错误
对于失眠患者来说,服用安眠药的方法也很重要。患者最好在睡前一次性服用足够的剂量,如果夜间醒来需要补服安眠药的话,尽量选择快速短效的安眠药。但如果是清晨醒来,就不应再补服安眠药了,以免白天出现镇静作用,影响正常的生活。
另外,患者临睡前如果是兴奋的状态下,最好不要马上服用安眠药,这样做不仅不能起到助眠的作用,还可能会让人更加兴奋。最后,因为安眠药可能会损害肝肾功能,所以长期服药者最好能定期进行体检。
安眠药常见的三大误区
观点1:安眠药不能用,一用就上瘾。
这类人群过分夸大了安眠药的成瘾性,把安眠药归入“毒品”范畴。这实在是一个大误区。我告诉患者:大部分患者使用安眠药一段时间后好了,逐渐缓慢减药,安眠药是可以顺利停用的。
观点2:安眠药是药,既然失眠我就用,随意用。
这些人往往一粒不够用两粒,两粒不行用三粒。他们很“勇敢”,自己在家“闷着头”吃药,或者随便到药店自己挑一种吃。这样的患者往往会乱用安眠药甚至滥用,长期依赖安眠药帮助睡眠,比较容易造成成瘾。要知道,安眠药的使用有其特殊性,安眠药属于国家管制的药品。不是所有的医生都懂得安眠药如何使用的,也不是所有医生都有安眠药的处方权,安眠药的使用需要专业的培训。安眠药只有在有处方权的专科医生指导下服用才是安全的。
观点3:保健品比药物更安全。
还有一类人群因为受失眠的困扰,感觉很痛苦,一旦听到朋友、好心人的说法,马上就会掏钱去买保健品,以希望快捷地解决问题。他们往往容易轻信广告、甚至会相信医托导致受骗上当。有的保健品临时有效,但是并没有切实帮助患者解决问题,短期的失眠可能因为没有及时治疗拖成了慢性的失眠,后悔莫及。浪费了金钱,还消除不了痛苦。
所以说安眠药确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的恐怖,也不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伤害,但是既然是药物就应该按照量使用,对症下药才是最正确的方式,不要总是被那些吃安眠药自杀的事情吓到,只要遵守医嘱服用安眠药,还是能够帮助大家去解决无法安睡的问题的!我们要理性的去面对药物的选择和使用,也要理性的对待它的副作用等。
失眠的药物治疗
1.镇静催眠药所有的镇静药和催眠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均有抑制作用,均能不同程度地产生依赖性、戒断症状和宿醉现象。这类药物属精神药品,需在临床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常用药物为氯美扎酮,成人1次0.2克,每日3次。睡前服,连用不超过1周。
2.安定类是临床首选的安眠药物,如地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等。晚上睡前服用。用药时间以1~2周为宜,长期使用易产生药物依赖。
3.中成药复方酸枣仁安神丸;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丸;归脾丸等,凡失眠者皆可应用,不受病种及中医辨证约束,一般选其中一种即可,各药均于入睡前30分钟用温开水吞服,连服3天为一疗程,一般服1~2个疗程,最多3~4个疗程,总有效率70%以上。切记白天不要睡觉。
孕前不注意用药的危害
孕前用药需要格外注意,不仅是妻子个人,丈夫用药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精子的生存质量,甚至会引起精子的畸形。当含有药物的精液进入女性体内后,经过阴道黏膜吸收后可进入女性血液循环,从而影响受精卵,产生低体重儿及畸形儿。激素类药物、某些抗生素、止吐药、抗癌药、安眠药等,都会对生殖细胞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抗组胺药、抗癌药、咖啡因、吗啡、类固醇、利尿药、壮阳药物等不仅可导致新生儿出生缺陷,还可导致婴儿发育迟缓、行为异常等。
失眠如何正确服用安眠药呢
治疗失眠,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服用安眠药。
现在,社会上,人们对安眠药的认识存在两种误区。一种是对安眠药过分迷信和依赖,一失眠就吃安眠药;另一种是对安眠药的副作用和成瘾性估计过高,宁愿默默忍受失眠的痛苦也不愿吃药。
那么,该如何正确服用安眠药呢?安眠药,顾名思义,有着镇静安眠的作用。种类很多,有的起效快,适用于入睡困难或偶发性、暂时性的失眠病人。如速眠安、思诺思;有的起效要略慢一些,适用于睡眠浅而多梦的病人,如舒乐安定、阿普唑仑;有的起效要更慢一些,适用于睡眠浅而早醒者,如安定、氟安定;有的药效维持时间短,有的药效维持时间要长一些。当然,安眠药在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但是发生严重副作用的机率很低,而且通常是用药不当导致的后果。因此,用不着谈“安眠药”色变,但也和其他药物一样,有一个对症下药和科学服用的问题。有些失眠的病人对安眠药抱着过分恐惧的心理,担心一服安眠药就会上瘾,因此服服停停,结果导致失眠长期不愈。其实,在医生的指导下系统服药,发生成瘾的只是极少数,而且并不严重。在服用的过程中,医生也会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处理,因此,这种恐惧心理完全是不必要的。当然,另一些一失眠就吃安眠药的病人,也是不妥的。因为这会加大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和增加副作用的严重程度,如腹泻、头痛、记忆减退、头昏、便秘、皮疹、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共济失调、致畸,甚至导致成瘾。因此,不能没有医生指导而擅自服用安眠药,或服用哪种安眠药感觉好,就一直长期服用。
总之,要辩证的看待安眠药。既不能把她看成亲密无间的“朋友”,也不能把她看成十恶不赦的“敌人”,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服用。我深信:失眠病人的明天会更美好。
预防失眠
相关介绍
失眠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并不陌生,很多失眠的患者由于特殊的心理和环境的变化出现失眠,所以预防失眠是患者首先克服失眠常选择的方法,怎么预防失眠是很多的患者关注的问题。
预防失眠的方法
1、保持正常的醒-眠节律:白天保持正常的精神和体力活动,适当进行光照,增强人际交往,即便是因失眠而瞌睡,但除常规午睡外,也要强打精神从事活动,均有利于减轻失眠或改善睡眠。
2、卧床前后尽量放松精神和躯体活动:如食不过饱和不进刺激性饮料和食物,睡前避免高度集中精神的工作和文体活动,代之以做体操、打太极拳和温水沐浴等。
3、慎用各种药物:药物的兴奋作用、不良副作用、撤药反应以及药物的镇静作用导致白日瞌睡而影响夜间入睡等,均可干扰睡眠,应尽量避免。
4、避免恋床:无睡意时不上床,晨醒后或夜眠醒后入睡困难时,尽量避免久卧床上,特别不要在床上思考问题。目的都是为了避免“卧床”与“不眠”形成条件反射。
正确使用安眠药物:当前通用的各种安定类安眠药或思诺思等,总的说来,比较安全,但久用后仍可发生蓄积作用、耐药性、依赖性和停药后的种种戒断反应,因此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用药方法。安眠药主要是用于一过性失眠临时用1~2次或短期失眠不超过2~3周,对慢性失眠患者,主要用于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躯体不适、精神一时不安,次日有要事需要处理等。并应根据失眠的具体表现,使用起效快但持续时间短的短效药物,或起效慢但持续时间长的长效药物,或使用中效药物,也应交替使用一些并非同一类型的药物
长期服用安眠药对视力影响较大
工作忙、压力大时会影响睡眠,有些人需要服用安眠药帮助入睡。但有些人在服药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看东西越来越模糊了,以为是视力下降了,其实,这可能是由于长期服用安眠药引起的。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安眠药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苯二氮卓类,如地西泮(安定)、艾司唑仑(舒乐安定)、阿普唑仑(佳静安定)、氯硝西泮等,此类药品不仅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还可影响边缘系统,从而诱导人们入睡,醒后较少出现明显困倦感,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安眠药。第二类是巴比妥类药,常用的有司可巴比妥和异戊巴比妥等,有一定的镇静作用。第三类是其他安眠药,主要有水合氯醛、甲丙氨酯(安宁)等,还有最新一代安眠药唑吡坦(思诺思)、佐匹克隆,它们基本不改变正常的睡眠结构,较少出现药物依赖。
安眠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头晕、乏力。此外,有些人服用了阿普唑仑后会出现视物模糊,有些人服用了唑吡坦会出现复视——也就是一个物体看成两个。如果出现了这些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换用其他安眠药。
长期服用安眠药对身体的影响较大,可能出现药物依赖、记忆力减退、呼吸抑制等。睡眠不好的人不要自行长期服用安眠药,而要及时从生活调养着手,纠正失眠症状。此外,安眠药一定要按照正确的服用方法服用,不要擅自加大剂量,长期服用安眠药后不能突然停药,而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
由于各种安眠药的作用特点、起效时间和持续作用的时间不一样,所以选用安眠药要根据自己的睡眠情况遵医嘱选择。为解决入睡困难,可选用起效快、半衰期短的安眠药,如唑吡坦;睡眠浅易惊醒者可选用中效的安眠药,如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等;早醒者可选用长效的安眠药,如地西泮、氯硝西泮等。
老年人失眠治疗 继续失眠无法睡药物治疗六方法
另一个老人失眠症的治疗方法,就是使用安眠药。为避免使用安眠药成瘾,及可能衍生的不良反应发生,建议老人使用安眠药的原则如下:
1.当经医师评价后,建议以短效安眠药为主,用量为一般成年人的1/2到1/3之间。老年人代谢较差,有些长效型的药物容易因作用时间太长,容易在老年人体内累积,增加白天嗜睡及跌倒风险。
2.经医师指示下正确使用安眠药,勿自行减药、加药或停药。长期使用安眠药若突然停用,通常会产生戒断症状,此症状如焦虑、失眠、疲倦等,因此若睡眠状况稳定,考虑减少安眠药的剂量时,须先和医师讨论,以渐进式减量方式来停药。渐减剂量时须小心监测,若感觉不舒服时,随时和医师讨论。
3.安眠药千万不可与酒精并用,药物与酒精并用会增强副作用,使跌倒风险增加。
4.提醒安眠药物要在固定时间服用。服药后十五分钟就最好就去躺着准备睡觉,以免药效发挥时发生跌倒危险。
5.请家人及同住者帮忙注意病人服用安眠药是否有头晕、走路不稳、肌肉无力、呼吸困难等情形。若有症状与顾虑,请务必回诊和医师讨论。
6.放在床边安眠药数量不要多于1天的量,以免老年人因记忆力下降,增加安眠药之服用剂量。
吃多了安眠药怎么办 什么人不适合吃安眠药
1.孕妇忌服安眠药。安眠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可能是胎儿畸形或者影响脑部发育。
2.年老体弱者。年老体弱的人肝肾功能较弱,而安眠药在体内大多是经过肝肾脏代谢的,长期服用会增加肝肾的负担。
3.睡眠呼吸障碍者。安眠药能加深中枢神经抑制。所以睡眠呼吸患者不宜使用安眠药。
4.喝酒后不宜服用安眠药。酒精和安眠药一样有抑制中枢神经作用,不要同时使用,以免中枢神经过度抑制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