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卵巢周期性变化 形成卵细胞并排卵

卵巢周期性变化 形成卵细胞并排卵

成熟卵泡体积显著增大,突出于卵巢表面,逐渐发育,最终卵泡破裂,形成卵细胞。

约在月经周期的第12〜16天,卵细胞排出卵巢,进入腹腔。排出的卵细胞经过输卵管端的检拾进入输卵管壶腹部,并等待受精后向子宫侧运行,并准备在子宫着床、发育,形成胚胎。

妇女不孕需要做的检查项目

阴道涂片

阴道的上皮细胞也随卵巢周期的影响而是周期性的改变。阴道涂片观察细胞可以反映体内雌激素的水平,从而了解内分泌状况,这样能粗略地了解月经失调者的卵巢功能状态,但不能测知是否排卵。

测量基础体温

卵巢在排卵后形成黄体,分泌孕激素,孕激素有升高体温的作用,利用这一特点,在每天睡醒后立即测量舌下体温,并列出体温变化,从中可以看出有无黄体形成,同时又可间接地了解有无排卵。正常妇女在月经期后,一般体温在3 6.5摄氏度上下,排卵日可达到最低点,继而上升0.3~0.5摄氏度,维持12~16天,然后在月经前一天或第一天下降至低水平。这种前半段低、后半段升高的基础体温称为双相体温,表示有排卵。若后半段体温不升高 ,则称为单相体温,表明未排卵。

子宫内膜活检

子宫内膜是受精卵着床的部位。采取子宫内膜做活组织检查,可从卵巢功能了解有无排卵及分泌期的情况,同时还可了解内膜有无炎症、息肉及癌等器质性病变。

观察宫颈粘液

子宫颈腺体的分泌随着卵巢周期的影响也有周期性变化。月经后粘液量少而粘稠,排卵期粘液稀薄、透明、拉丝力强。放在玻片上干燥后,于显微镜下可见到羊齿状结晶。

月经由来

月经是什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月经是生理上的循环周期,发生在一些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人类和黑猩猩与其他人科动物之间。母牛、母马、母骆驼、母猪、母羊等也会来月经,某些的哺乳类动物则是经历动情周期。育龄妇女和灵长类雌性动物,每隔一个月左右,子宫内膜发生一次自主增厚,血管增生、腺体生长分泌以及子宫内膜崩溃脱落并伴随出血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周期性阴道排血或子宫出血现象,称月经。

月经由来

首先必须了解女性的生殖器官结构及其生理功能,才能说明这一问题。

女性的内生殖器官由卵巢、子宫、输卵管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子宫和输卵管则是生育器官,卵巢中含有几十万个卵泡,每个卵泡中含有1个卵子。

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没有功能。到了青春期,在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渐发育,同时合成雌激素。当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之后,卵泡壁塌陷,细胞变大、变黄,称为黄体,它合成雌激素的同时还产生孕激素。

随着卵巢的变化,子宫内膜受其影响也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内膜细胞增多、增大,间质内小动脉变得愈加迂曲,呈螺旋状,称为增殖期子宫内膜。排卵后,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子宫内膜发生水肿,腺体产生大量粘液及糖原,内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称为分泌期子宫内膜。

如果此时排出的卵子受精了,则受精卵经输卵管运送到子宫内发育,称为妊娠,妊娠组织合成一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它支持卵巢黄体继续发育;如果卵子没有受精,在排卵后14天左右,黄体萎缩,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时子宫内膜中的血管收缩,内膜坏死而脱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经。

因此,月经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卵巢周期的长短,一般为28-30天,但因人而异,也有23-45天,甚至3个月或半年为1个周期。只要有规律,一般都属于正常月经。

出血的时间一般为2-7天,每一次月经出血总量为30-50ml。有人认为月经量多于80ml即为病理状态。

正常女性卵巢大小一般有多大

正常女性卵巢大小一般有多大

左右两边卵巢大小不一样正常吗?通常左右卵巢大小并是不一致的,一般情况下左侧的要大于右侧。成人的卵巢长度左侧平均是2.93cm,右侧平均是2.88cm;宽度左侧平均是1.48cm;右侧平均是1.38cm;厚度左侧平均是0.82cm,右侧平均是0.83cm,卵巢重3-4g。

正常女性卵巢大小受什么影响

专家指出,卵巢的大小与年龄和产卵期有关。当女性在35到45岁的时候卵巢就开始逐渐缩小,到女性绝经期以后,卵巢可以逐渐缩小到原体积的二分之一。通常成人卵巢的大小,相当于本人拇指指头大小。由于卵巢屡次排卵,卵泡破裂萎缩,由结缔组织代替,因此其实质渐次变硬,可以看见卵巢是随着身体而发生变化的。

卵巢有什么功能

生殖功能

生育年龄妇女除妊娠和哺乳期外,卵巢每个月发生1次周期性变化并排出卵细胞,排卵多在月经周期第14-16天。卵细胞是由卵巢内卵泡分泌排出的,在数个卵泡的发育中,发育成熟的一般只有1个,因此每个月只有1个卵子成熟。排卵后卵子存活数小时,此时,卵子如进入输卵管并遇到精子即受精成为孕卵(受精卵)。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卵巢排卵结束

在黄体萎缩变性的过程中,增厚的子宫内膜,由于得不到性激素的有效支持,而脱落,形成月经。至此,卵巢的一个排卵周期结束。而此时卵巢中又有新的卵泡发育,开始了新的周期。

卵巢周期性变化 结语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最突出的表现为卵泡的发育成熟、完成排卵,以及黄体形成至退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月经周期的产生与卵巢正常的生理周期有着密切的关系。

卵巢的功能 排卵功能

生育年龄妇女除妊娠和哺乳期外,卵巢每个月发生1次周期性变化并排出卵细胞,排卵多在月经周期第14-16天。卵细胞是由卵巢内卵泡分泌排出的,在数个卵泡的发育中,发育成熟的一般只有1个,因此每个月只有1个卵子成熟。排卵后卵子存活数小时,此时,卵子如进入输卵管并遇到精子即受精成为孕卵(受精卵)。

卵巢有什么功能

①生殖功能:生育年龄妇女除妊娠和哺乳期外,卵巢每个月发生1次周期性变化并排出卵细胞,排卵多在月经周期第14-16天。卵细胞是由卵巢内卵泡分泌排出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数个卵泡的发育中,发育成熟的一般只有1个,因此每个月只有1个卵子成熟。排卵后卵子存活数小时,此时,卵子如进入输卵管并遇到精子即受精成为孕卵(受精卵)。

②内分泌功能:在卵巢的周期性变化中还同时伴有3种性激素的分泌,即雌激素、孕激素和极少量的雄激素,它们对机体有着重要的作用。

卵巢作为女性的性腺,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受大脑皮质、下丘脑和垂体影响。我们知道,腺垂体分泌两种影响卵巢功能的激素,一种称促卵泡成熟激素,另一种称黄体生成激素,前者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卵泡的发育成熟,后者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排卵。下丘脑含有各种内分泌腺的释放因子,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不过,卵巢功能的反馈作用,也对大脑皮质、下丘脑和垂体产生一定的影响。由此看来,当机体的内外环境发生变化,使大脑皮质、下丘脑、垂体和卵巢间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均可导致卵巢功能的紊乱。

月经由来

首先必须了解女性的生殖器官结构及其生理功能,才能说明这一问题。女性的内生殖器官由卵巢、子宫、输卵管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子宫和输卵管则是生育器官,卵巢中含有几十万个卵泡,每个卵泡中含有1个卵子。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没有功能。

到了青春期,在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渐发育,同时合成雌激素。当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之后,卵泡壁塌陷,细胞变大、变黄,称为黄体,它合成雌激素的同时还产生孕激素。随着卵巢的变化,子宫内膜受其影响也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内膜细胞增多、增大,间质内小动脉变得愈加迂曲,呈螺旋状,称为增殖期子宫内膜。排卵后,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子宫内膜发生水肿,腺体产生大量粘液及糖原,内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称为分泌期子宫内膜。

如果此时排出的卵子受精了,则受精卵经输卵管运送到子宫内发育,称为妊娠,妊娠组织合成一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它支持卵巢黄体继续发育;如果卵子没有受精,在排卵后14天左右,黄体萎缩,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时子宫内膜中的血管收缩,内膜坏死而脱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经。因此,月经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卵巢周期的长短,一般为28-30天,但因人而异,也有23-45天,甚至3个月或半年为1个周期。只要有规律,一般都属于正常月经。出血的时间一般为2-7天,每一次月经出血总量为30-50ml。有人认为月经量多于80ml即为病理状态。

卵巢对女人的重要性

人类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也称女性性腺。位于盆腔上方的两侧,借助韧带与子宫和盆壁相连。自出生至10岁左右,生长缓慢,10岁以后逐渐发育,至青春期(约13-16岁),迅速发育成熟,开始产生卵巢激素和排卵。其主要功能为:

1、产生类固激素和各种蛋白质,局部调节卵子发育和排出。

2、在卵巢的周期性变化中还同时伴有3种性激素的分泌,即雌激素、孕激素和极少量的雄激素,它们对机体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激素释放至血循环并对诸多靶器官如子宫、输卵管、阴道、外阴、乳腺、下丘脑、垂体、脂肪、骨骼、肾脏和肝脏等发挥作用。这两种功能与连接、周期性卵泡成熟、排卵、黄体生成和退化过程密切相关。

3、生育年龄妇女除妊娠和哺乳期外,卵巢每个月发生1次周期性变化并排出卵细胞,排卵多在月经周期第14-16天。卵细胞是由卵巢内卵泡分泌排出的,在数个卵泡的发育中,发育成熟的一般只有1个,因此每个月只有1个卵子成熟。排卵后卵子存活数小时,此时,卵子如进入输卵管并遇到精子即受精成为孕卵(受精卵)。

月经的四大作用

女性的内生殖器官由卵巢、子宫、输卵管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子宫和输卵管则是生育器官,卵巢中含有几十万个卵泡,每个卵泡中含有1个卵子。

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没有功能。到了青春期,在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渐发育,同时合成雌激素。当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之后,卵泡壁塌陷,细胞变大、变黄,称为黄体,它合成雌激素的同时还产生孕激素。

随着卵巢的变化,子宫内膜受其影响也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内膜细胞增多、增大,间质内小动脉变得愈加迂曲,呈螺旋状,称为增殖期子宫内膜。排卵后,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子宫内膜发生水肿,腺体产生大量粘液及糖原,内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称为分泌期子宫内膜。

如果此时排出的卵子受精了,则受精卵经输卵管运送到子宫内发育,称为妊娠,妊娠组织合成一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它支持卵巢黄体继续发育;如果卵子没有受精,在排卵后14天左右,黄体萎缩,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时子宫内膜中的血管收缩,内膜坏死而脱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经。

因此,月经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卵巢周期的长短,一般为28-30天,但因人而异,也有23-45天,甚至3个月或半年为1个周期。只要有规律,一般都属于正常月经。

女性​生理期是什么

女性的内生殖器官由卵巢、子宫、输卵管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子宫和输卵管则是生育器官,卵巢中含有几十万个卵泡,每个卵泡中含有1个卵子。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没有功能。到了青春期,在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渐发育,同时合成雌激素。当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之后,卵铴壁塌陷,细胞变大、变黄,称为黄体,它不仅合成雌激素同时还产生孕激素。随着卵巢的变化,子宫内膜受其影响也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

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内膜细胞增多、增大,知管变得愈加迂曲,呈螺旋状,称为增殖期子宫内膜。排卵后,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子宫内膜发生水肿,腺体产生大量粘液及糖原,内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称为分泌期子宫内膜。如果此时排出的卵子受精了,则受精卵经输卵管运送到子宫内发育,称为妊娠,妊娠组织合成一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它支持卵巢黄体继续发育;如果卵子没有受精,在排卵后14天左右,黄体萎缩,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时子宫内膜中的血管收缩,内膜坏死而脱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经。因此,月经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卵巢周期的长短,一般为28-30天,但因人而异,也有23-45天,甚至3个月或半年为1个周期。只要有规律,一般都属于正常月经。出血的时间一般为2-7天,每一次月经出血总量为30-50ml,有人认为月经量多于80ml即为病理状态。

女人为什么有月经呢

首先必须了解女性的生殖器官结构及其生理功能,才能说明这一问题。女性的内生殖器官由卵巢、子宫、输卵管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子宫和输卵管则是生育器官,卵巢中含有几十万个卵泡,每个卵泡中含有1个卵子。

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没有功能。到了青春期,在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渐发育,同时合成雌激素。当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之后,卵铴壁塌陷,细胞变大、变黄,称为黄体,它不仅合成雌激素同时还产生孕激素。随着卵巢的变化,子宫内膜受其影响也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内膜细胞增多、增大,知管变得愈加迂曲,呈螺旋状,称为增殖期子宫内膜。

排卵后,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子宫内膜发生水肿,腺体产生大量粘液及糖原,内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称为分泌期子宫内膜。如果此时排出的卵子受精了,则受精卵经输卵管运送到子宫内发育,称为妊娠,妊娠组织合成一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它支持卵巢黄体继续发育;如果卵子没有受精,在排卵后14天左右,黄体萎缩,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时子宫内膜中的血管收缩,内膜坏死而脱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经。

因此,月经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卵巢周期的长短,一般为28-30天,但因人而异,也有23-45天,甚至3个月或半年为1个周期。只要有规律,一般都属于正常月经。出血的时间一般为2-7天,每一次月经出血总量为30-50ml,有人认为月经量多于80ml即为病理状态。

相关推荐

哪些女人需要保养卵巢

卵巢对女人的重要性 人类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也称女性性腺。位于盆腔上方的两侧,借助韧带与子宫和盆壁相连。自出生至10岁左右,生长缓慢,10岁以后逐渐发育,至青春期(约13-16岁),迅速发育成熟,开始产生卵巢激素和排卵。其主要功能为: 1、产生类固激素和各种蛋白质,局部调节卵子发育和排出。 2、在卵巢周期性变化中还同时伴有3种性激素的分泌,即雌激素、孕激素和极少量的雄激素,它们对机体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激素释放至血循环并对诸多靶器官如子宫、输卵管、阴道、外阴、乳腺、下丘脑、垂体、脂肪、骨骼、肾

女人一生排多少卵子

女人一生排多少卵子?卵子是从卵巢的原始卵泡发育形成的,女人一生中全部卵细胞都是胎儿期增殖生成的。新生儿时期约有30万-40万个以上的原始卵泡,但是99%的原始卵泡发育不久就相继退化消亡,故女人一生中总共有400至500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出。 原始卵泡发育到成熟,形成成熟卵泡并排卵,约需14天左右,其间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卵泡中的特殊的细胞分泌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雌性激素进入血液,调节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卵巢内有卵泡是什么情况

卵泡是一团正常细胞,经过他们齐心协力,女性才能有卵细胞排出,才能生育。 卵泡(folliole)卵巢皮质内由一个卵母细胞和其周围许多小型卵泡细胞所组成。根据卵泡发育过程的形态和功能变化,可分为原始卵泡、生长卵泡和成熟卵泡三个阶段。女性的原始卵泡是与生俱来的,新生儿两侧卵巢就有70万~200万个原始卵泡,到青春期约有4万个原始卵泡。超声显像对检测卵泡发育和有否排卵提供了一项有效的方法,对卵泡发育的异常和各种排卵障碍能比较明确地进行诊断。临床上最常见的异常有卵泡发育不良和无卵泡发育。 a.原始卵泡:靠近白膜,

卵巢的功能

生育年龄妇女除妊娠和哺乳期外,卵巢每个月发生1次周期性变化并排出卵细胞排卵多在月经周期第14-16天。卵细胞是由卵巢内卵泡分泌排出的,在数个卵泡的发育中,发育成熟的一般只有1个,因此每个月只有1个卵子成熟。排卵后卵子存活数小时,此时,卵子如进入输卵管并遇到精子即受精成为孕卵 (受精卵)。 卵巢就像妈妈体内的一座“小花园”。在妈妈小的时候就已成形,里面藏着有许许多多个“种子”,随着妈妈长大,“种子”也慢慢长大,“种子”靠什么长大呢? “花园”周围的环境——妈妈身体内部的环境很重要,就像真正的“花园”,如果

月经的由来

首先必须了解女性的生殖器官结构及其生理功能,才能说明这一问题。 女性的内生殖器官由卵巢、子宫、输卵管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子宫和输卵管则是生育器官,卵巢中含有几万个卵泡,每个卵泡中含有1个卵子。 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没有功能。到了青春期,在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渐发育,同时合成雌激素。当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之后,卵泡壁塌陷,细胞变大、变黄,称为黄体,它合成雌激素的同时还产生孕激素。 随着卵巢变化,子宫内膜受其影响也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内

子宫内膜的厚度影响怀孕吗

女性的生理构造是复杂的,很多人并不了解子宫内膜的厚度问题。大多人抱有这样的疑问:子宫内膜的厚度会不会影响怀孕?随着卵巢周期性变化,生殖器其他部分也产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这其中,以子宫内膜的变化最为显著。 在卵巢周期中,当卵巢内有卵泡发育及成熟时,在卵巢分泌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出现增生现象即增生期内膜:排卵后,在卵巢黄体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的作用下,使增生的子宫内膜有分泌现象即分泌期内膜;卵巢内黄体退化后,由于雌激素及孕激素量的减少,子宫内膜失去了支持出现坏死和剥落,表现为月经来潮,此时称月经期内膜。

卵巢的功能是什么

生殖功能 生育年龄妇女除妊娠和哺乳期外,卵巢每个月发生1次周期性变化并排出卵细胞排卵多在月经周期第14-16天。卵细胞是由卵巢内卵泡分泌排出的,在数个卵泡的发育中,发育成熟的一般只有1个,因此每个月只有1个卵子成熟。排卵后卵子存活数小时,此时,卵子如进入输卵管并遇到精子即受精成为孕卵(受精卵)。 卵巢就像妈妈体内的一座“小花园”。在妈妈小的时候就已成形,里面藏着有许许多多个“种子”,随着妈妈长大,“种子”也慢慢长大,“种子”靠什么长大呢?“花园”周围的环境——妈妈身体内部的环境很重要,就像真正的“花园”

卵巢有哪些生理功能

1、生殖功能 女性的生殖功能在胎儿期就已经奠定了基础。女性一生全部的卵细胞都是胎儿期生成的,出生时已成定局。女婴出生时,卵巢里有70-200万个原始卵泡,但并非所有卵泡都能发育成熟。从青春期到绝经期真正成熟排出的卵子大约只有400个,其余的会在不同时期退化消亡。生育期的正常女性,卵巢周期性排卵,每次会有 8-10个卵细胞同时发育,但通常只有1-2个卵泡能发展成为“优势卵泡”,突破卵巢表面而完成排卵排卵的时间多在两次月经中间,排出的卵子被输卵管伞端抓取,送入输卵管,在此处如果遇到精子,则会成为受精卵,并种

女性卵巢有什么作用

卵巢有维持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的作用,是女性性腺,是产生卵子和分泌女性激素的器官。在女性的一生中,卵巢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在生育方面,是任何器官无法替代的。在卵巢周期性变化中,卵巢经历着卵泡发育、卵子排出与黄体的形成和退化的过程。 (1)产生卵子卵巢实质有两部分组成,表浅的外层称皮质,其占卵巢的大部分,其内部含有数以万计的卵泡。一个成年妇女约有10万个原始卵泡,并先后成熟。多数情况下,原始卵泡每月只成熟一个。成熟的原始卵泡中的卵母细胞就变成卵子,排出卵巢,进入输卵管。 一个妇女,从青春期到绝经期,成

测定卵巢功能的常见方法

测量基础体温:卵巢排卵形成黄体,分泌孕激素,孕激素有升高体温的作用,利用这一特点,在每天睡醒后立即测量舌下体温,并列出体温变化,从中可以看出有无黄体形成,同时又可间接地了解有无排卵。正常妇女在月经期后,一般体温在36.5℃上下,排卵日可达到最低点,继而上升0.3-0.5℃,维持12-16天,然后在月经期前一天或第一天下降至低水平,这种前半段低、后半段高的基础体温即为观相型体温,提示有排卵。若后半段体温不升高,则称为单相型体温,表明无排卵。 观察宫颈粘液:子宫颈腺体的分泌随着卵巢周期的影响,也有周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