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区别在哪里
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区别在哪里
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区别:
精神分裂症:是所有精神疾病中最复杂的一种,是脑的严重、慢性、致残性疾病。曾被认为是心理疾病,现划为大脑疾病。
以下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
但每个患者表现有差异,症状包括: 对现实的歪曲知觉,意识混乱,多疑,错觉,幻觉,思维紊乱,情绪失控,感情平淡(情感表达)。工作和学习困难,缺乏密切的人际关系/社交退缩,夸大自身价值和/或不现实自我评价过高 精神分裂症最突出、迷惑的特征是精神症状的突然出现。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可能与其它精神疾病相似,必须就医诊断。 目前所知精神分裂症不是单一病因引起,可能有许多因素,如遗传、行为和环境等在发病中均起作用。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
表现有:心情抑郁、失去兴趣和快乐感、容易疲乏、注意不集中、总想不高兴的事、思维和反应迟钝、自责自罪、工作学习和创造能力明显减退,严重时可以有自杀的想法和行为;另外也可以有“衰弱”性的躯体症状:如失眠早醒、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性欲减退、困倦乏力、头痛头晕等。诊断标准:如果病人具有上述大部分的症状,并且每天都有,持续2周以上,已经明显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就应该高度怀疑抑郁症的可能性。
抑郁症有几种,如果抑郁与极度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交替出现,就称之为双相情感障碍(一相为抑郁;另一相为情感高涨或躁狂)。虽然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都属精神疾病的范畴,但两者确有本质的不同。抑郁症多由心理社会因素致病,所以有人把抑郁症称作现代人易患的“心理感冒”,而精神分裂症除心理社会因素外,主要致病因素是家族遗传及大脑某些器质性病变,“精神病”是它的代名词。此外,两者在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都大相径庭。
失眠有哪些原因 精神疾病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焦虑症、强迫症、边缘性人格障碍等常伴有失眠症状。
怎样区别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疾病,抑郁症是脑内5-羟色胺功能不良,精神分裂症是脑内多巴胺功能不良,但常常容易混淆。如何正确区别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很重要。根据临床实际,应注重以下四点:
(1)就诊方式:主动还是被动----抑郁症患者由于有自知力,所以他们是主动就诊的。但抑郁症患者主动就诊的方式与其他躯体疾病患者有所不同,他们有的不了解自己患的是心理疾病,有的有意想回避心理问题,所以他们往往先去内科或中医科就诊,然后再由内科或中医科转至心理科。当然,大部分病人还是直接来心理门诊就诊的。
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缺乏自知力,所以他们是被动就诊的。由于他们不承认自己有病,所以他们多数是由亲朋好友采用软硬兼施的方法送到医院来的。
(2)情感表达:痛苦还是淡漠----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的情感表达方式是不同的,抑郁症患者在就诊时,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很痛苦,愁眉苦脸,垂头丧气,忧心忡忡,不少患者未等开口讲话就潜然泪下。
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存在严重的情感障碍,就诊时多表现为茫然、淡漠、木僵,无论医生怎样引导发问,患者或者不作答,或者所问非所答。也有的患者表现为情感高涨或情感倒错,但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没有为病所急,为病所痛的情感表现。
(3)思维内容:意念还是妄想----在思维内容方面,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有着重要区别,这也是临床上最易混淆的焦点。抑郁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有消极悲观的意念,如有怕困难、怕挫折、怕失败、自责、自罪等不良的念头。这些意念在重症患者身上可达到近似于妄想的程度,但与精神分裂症的妄想症状仍有不同,主要区别有二:其一,抑郁症患者的意念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与所处环境及事件有关,如青年的学习压力、交往障碍、性困惑;中年的家庭、事业问题;老年的多病、孤独等。其二,抑郁症患者有自知力,承认这些念头主观片面、不真实、不确切、不可取,但就是油然而生,无法摆脱。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症状多种多样,有的接近现实,有的荒谬离奇,但其共同特征是无事实根据,与患者所受的教育水平相去甚远;患者能把妄想内容描述得生动逼真,并坚信不移,他人无法说服。
(4)抗抑郁治疗:有效还是无效。----抗抑郁药与抗精神病药是两类作用不同的精神类药,当给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后,从疗效上也可观察和反思出诊断是否有误。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是很明显的。
精神分裂症必须要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才会有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抑郁症是无效的,治疗后家属也会反映出这一点。
必须指出:严重的抑郁症有时会出现片断的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而精神分裂症也可伴发抑郁,有时会给鉴别诊断带来困难,即使是有经验的专科医生也会遇到这种情况。此时要认真隋访观察,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症状的出现,医生认识的加深,是可以正确作出诊断的。
也可从抗抑郁治疗的疗效来反思诊断。一般来说,如果抗抑郁治疗后,抑郁症状消失,精神病性症状也消失了,考虑为重度抑郁症。如果抗抑郁治疗后,抑郁症状消失,精神病性症状不消失,考虑为精神分裂症。
人格障碍和精神类的区别有哪些
精神病患者病前可能出现某些性格或行为的变化,类似于人格障碍表现,比如强迫性神经症与强迫型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与分裂型人格障碍等,有时相应两方的区别是困难的。下面将精神病中常见的神经症、躁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所致人格改变与人格障碍的区别简单作一介绍。
(1)神经症
大多数神经症是在人格已形成后发展起来的;而人格障碍一般从早年开始,恒定顽固,难以改变,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下可以发生相应的神经症。神经症病人能体验到自己的痛苦,而人格障碍者对其人格偏离正常缺乏自知。神经症病人环境适应能力尚可,而人格障碍者一般社会适应不良。
(2)躁狂抑郁症
轻型或不典型躁狂症可以主要表现为易激动、好挑剔、惹事生非,无理取闹,攻击或侵犯他人等行为异常,如果既往情况不详,往往误诊为人格障碍。但仔细观察还可发现情感高涨、言语动作增多、兴奋性强等基本症状,如结合病史及病人以前的性格特征不难区别。
(3)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早期可表现为人格和行为的改变,如劳动纪律松懈、情绪不稳、态度恶劣、学习工作效率下降、越轨行为等,易与人格障碍混淆。但精神分裂症还同时伴有不适当的情感反应以及思维活动的异常,且精神分裂症发病以前,一般没有明显的社会适应不良。
精神分裂症缓解不全可遗留人格缺陷,但除人格改变外,情感、思维、意志方面也有障碍,他们往往缺乏自发性和自然性,这是人格障碍所不具备的。
轻型或处于静止状态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可误诊为偏执型人格障碍,但后者主要表现在过分敏感的基础上对日常事物和人际关系的误解,从而产生一定的牵连,不脱离现实,一般不发生幻觉、妄想,可与精神分裂症进行区别。
精神分裂症如何停药
1、精神分裂症如何停药
一般来说,患者起病年龄早,十八岁前起病的患者,不管发病有无诱因,是急性还是缓慢起病,首次发作后至少需维持服药5年,对这类患者,维持治疗至少5年后才考虑缓慢减量,减药前咨询专业医生,每次减药剂量宜小,奥氮平每次减1.25-2.5mg,利培酮每次减0.5mg,阿立哌唑每次减2.5-5mg,减药后需维持3月病情稳定后再考虑下次减量,减药过程中密切注意患者情绪、睡眠、饮食等的变化,如出现睡眠不好、易怒等波动需马上加至减药前剂量。
2、精神分裂症患者擅自停药的危害
在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类疾病患者当中,他们有的是拒绝治疗、不肯治疗才使自己的病情恶化,并出现自杀的惨剧,但是也有一些患者虽然接受了治疗,但是却没有跟医生请示就擅自停药,最终又使疾病加重、复发反弹。
3、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何擅自停药
3.1、服用药物会影响性生活
在治疗精神分裂的药物中,药物所产生的毒副作用很严重的影响了夫妻间的性生活,所以患者为了维持良好的家庭关系而不得不停止服药。
抑郁躁狂症怎么治疗呢
脑电波分析仪。
病人症状,躁狂症以情绪高昂为主,抑郁症以情绪低落为主。
方法/步骤
1躁狂症治疗:防止躁狂症发病时伤及自己和他人,电休克,尽量住院治疗,服用抗躁狂药。1.锂盐:1000-1500mg/日(碳酸锂), 血锂浓度:0.6-1.2mEq/L。2.卡马西平: 0.1,一日3次。3.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或奋乃静
2抑郁症治疗:治疗药物: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有苯乙肼、苯环丙胺等。2, 三环类抗抑郁药,有丙咪嗪.去甲丙咪嗪.氯丙咪嗪.阿米替林.去甲替林.多虑平等3.四环类抗抑郁药,有麦普替林(路滴美)、米安舍林等。4,选择性五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以氟西汀(百忧解)为代表。
END
注意事项
对于躁狂症病人,注意区分该病和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患者无自知力。还有一些症状性精神病有类似躁狂症的表现,但是存在原发躯体症状和体征。
对于抑郁症病人,注意与更年期忧郁区分,更年期忧郁以疑病妄想为主,发病原因主要是调节机体的内分泌激素紊乱
抑郁症分哪几种 按发作特殊时期分类
1.季节性抑郁症:抑郁发作有规律地发生于一年的某一时间,如有规律地发生在秋季或冬季,分别称为秋季抑郁症或冬季抑郁症。
2.产后抑郁症:抑郁发作发生于分娩后一月之内。
4.孕期抑郁症:抑郁发作发生于怀孕时期。
5.儿童期抑郁症:抑郁发作发生于儿童期。
5.更年期抑郁症:抑郁发作发生于更年期。
6.老年期抑郁症:抑郁发作发生于老年期。
7.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抑郁发作发生于精神分裂症的残留期。
神经衰弱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⒈需要与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辅助检查可与之鉴别;
⒉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早期和缓解期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但患者对其疾病抱无所谓态度无迫切求治要求并有相应的精神病性症状可资鉴别;心理学专家指出,神经衰弱和精神分裂症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疾病。二者不仅在临床表现上有根本区别,而且其病因、治疗方法、药物应用、转归和预后等都不相同,在长期的临床研究和观察中,没有发现神经衰弱发展或转变成精神分裂症。
精神卫生专家在临床研究中发现,确有个别精神分裂症病人早期有“头昏、头痛、周身不适、情绪波动、多疑、失眠和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但是,精神分裂症病人与真正的神经衰弱有本质的不同,前者对自己的疾病并不像后者那样焦虑与重视,往往听之任之,缺乏求治的主动性,而且,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情感反应明显减退,对人冷淡、对工作不负责任、对亲人缺乏应有的热情。有些精神分裂症病人还表现出奇特的观念和行为,有令人难以理解的表现等等。
中国药理学专家提出,精神分裂症有难治易复发的特点,所以治疗要及时、系统和彻底,服药要按时、按量,坚持不间断。社会、家庭和医生对病人的照顾要耐心、周到、合理。而神经衰弱的治疗方法比较简单,除了采用维生素B1和谷维素等药物治疗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以外,静坐对治疗神经衰弱效果较好,它既可使大脑皮层得到充分的休息,又能使脑细胞迅速恢复正常的功能和工作能力。
⒊其他神经症:神经衰弱症状也常见于焦虑症、疑病症、抑郁性神经症等,若患者有这类疾病的典型症状按等级鉴别诊断原则应首先诊断为其他类别的神经症;
⒋抑郁症:神经衰弱有时有抑郁症状,但神经衰弱临床表现为主要以兴奋与易疲乏为特征,神经衰弱中出现的抑郁症状不是首发症状,而是继发性症状,很少有抑郁症中兴趣减退、轻生观念、自我评价过低等,神经衰弱所导致的抑郁不是持久的情绪低落,易于识别。但轻度抑郁症患者,常被误诊为神经衰弱。这是因为抑郁症患者常有失眠、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缺乏和各种躯体不适感。两类症状类似,躯体检查均无相应阳性体征,如忽视检查患者抑郁情绪往往导致误诊。因此临床上诊断神经衰弱时必须排除抑郁症。抑郁症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愉快感丧失,对日常生活兴趣丧失,自责,自罪,常萌生消极自杀的意念。患者的症状可呈现晨重夜轻的节律性波动。早醒是抑郁症睡眠障碍的特点。抑郁症病程可有周期性缓解;
⒌慢性疲劳综合症:这是一组新近提出的以疲劳为主要表现的不能以休息解决的病程。持续半年以上的综合症且未发现引起疲劳的内科或精神科疾病,常伴低热、咽喉痛、淋巴结疼痛、肌无力、肌肉痛、关节痛、头胀痛活动、持久性疲劳神经心理症状(如易激惹、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困难抑郁等)睡眠障碍(表现为睡眠过多或失眠)体格检查发现有低热(37.6℃-38.6℃)非渗出性咽炎及颈前后部或咽峡部淋巴结肿大触痛。由于有低热咽喉痛淋巴结增大及触痛等客观体征因而有助于与神经衰弱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