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贫血可能是疾病征兆
老人贫血可能是疾病征兆
比如,贫血后,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红细胞携氧能力大幅度下降,引起全身组织器官缺氧,会大大加重心脏的负担。贫血还使心脏自身的供血下降,进一步导致心脏缺氧。这对已患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来说,影响更大。为了避免贫血损害心脏,当出现乏力、容易疲劳、活动量大时心悸;体位突然改变时头晕明显;面色、手指甲、嘴唇苍白等早期贫血症状时就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检查。
老年人继发性贫血也十分多见,可见于胆囊炎、慢性支气管炎、泌尿道感染、肺结核,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此外,肾性贫血、肝性贫血也不鲜见。老年人重度贫血,约半数由恶性肿瘤引起,必须引起充分注意。特别是消化道肿瘤,早期即可表现为贫血,且用铁剂后血红蛋白可能上升,但短期内便会再贫血。
老年人贫血的特点是缓慢、隐匿,应特别留意其征兆。比如,皮肤黏膜苍白、头晕、眼花、耳鸣、乏力、心慌、气促,以及淡漠、无欲、反应迟钝等精神变化。一旦出现上述问题,应考虑是否贫血。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贫血除了查血色素,还要查大便潜血,长期慢性贫血者还要尽早做全身检查,包括肺部、胃肠道、血液、泌尿生殖系统等。
老人贫血可能是疾病征兆
老人常见贫血,却大多重视不够。尤其是老年男性,睾丸素分泌不足,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贫血更为明显。面对贫血,多数老人会将其归结为偏食或营养不良,而不及时加以重视。殊不知,心脏病、消化道肿瘤、慢性感染等多种疾病都可能以贫血“打先锋”,若不能及时捕捉并重视,可能导致严重的器质病变。
比如,贫血后,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红细胞携氧能力大幅度下降,引起全身组织器官缺氧,会大大加重心脏的负担。贫血还使心脏自身的供血下降,进一步导致心脏缺氧。这对已患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来说,影响更大。为了避免贫血损害心脏,当出现乏力、容易疲劳、活动量大时心悸;体位突然改变时头晕明显;面色、手指甲、嘴唇苍白等早期贫血症状时就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检查。
老年人继发性贫血也十分多见,可见于胆囊炎、慢性支气管炎、泌尿道感染、肺结核,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此外,肾性贫血、肝性贫血也不鲜见。老年人重度贫血,约半数由恶性肿瘤引起,必须引起充分注意。特别是消化道肿瘤,早期即可表现为贫血,且用铁剂后血红蛋白可能上升,但短期内便会再贫血。
老年人贫血的特点是缓慢、隐匿,应特别留意其征兆。比如,皮肤黏膜苍白、头晕、眼花、耳鸣、乏力、心慌、气促,以及淡漠、无欲、反应迟钝等精神变化。一旦出现上述问题,应考虑是否贫血。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贫血除了查血色素,还要查大便潜血,长期慢性贫血者还要尽早做全身检查,包括肺部、胃肠道、血液、泌尿生殖系统等。
当然,也有很多老人属于缺铁性贫血,这种情况则不必过于担心。首先,这可能是老年痔疮、子宫功能性出血导致的慢性失血;其次,铁的摄入量不足,也会导致体内储铁量下降。这部分老人可以通过饮食调养,含铁丰富的食物包括动物内脏、海带、紫菜、黄豆、菠菜、芹菜、油菜、番茄、杏、枣、橘子等。为促进铁的吸收,还应吃些酸味食物,如西红柿、酸枣、酸黄瓜、酸菜等。贫血病人往往食欲不佳或消化不良,因此,要特别注意饮食的色、香、味,以提高患者的食欲。
身上静电多是疾病征兆吗
不是。
身上的静电和身体疾病并没有直接关系,生病也不会引起静电,这些静电一般是由于空气比较干燥,静电离子不能得到释放从而积累在体表而发生的。静电一般多发生在秋冬季节,此时空气湿度低,另外穿的衣服比较厚,这样就容易摩擦产生更多静电,这是正常现象,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无需过于担心。
老人贫血可能是疾病征兆
除了因为老人牙齿松动脱落、咀嚼能力差造成的缺铁性贫血外,有些老人由于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长期严格限制膳食中的动物性食品,也容易导致贫血的发生。
其次,肿瘤是老人贫血的重要原因,缺铁性贫血常常是胃肠道肿瘤的首发表现,老人尤其要高度警惕。贫血患者,尤其是中、老年男性或绝经后妇女,应常规作大便潜血试验,如果呈阳性,要进一步做纤维结肠镜及胃镜检查。
失血也会造成贫血,比如十二指肠或胃溃疡出血、痔疮出血等。还有各种肾脏疾病晚期造成的肾功能衰竭,由于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使骨髓的造血机能减退,引起贫血。骨髓原发性疾病也会产生贫血,像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因此,老人一旦出现贫血,不要擅自服补血药,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查找病因。因为许多贫血患者,服用了含铁的药物后,症状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改善,掩盖原发疾病,贻误诊断。
有些眼屎是疾病征兆
健康的人也会长眼屎
身体健康的人在晨起洗脸时,有时会发现在眼角处有少量的分泌物存在,这与夜间睡觉时眼睑运动少,泪液分泌减少,排出迟缓有关。健康人的眼分泌物主要来自泪腺、睑板腺、眼表细胞分泌的黏液及脱落的眼表上皮细胞等,大多为透明或淡白色,平常不易察觉。由于分泌物量小,并可及时从泪道排出,不会引起眼部不适。
健康人的眼屎很少,甚至见不到。可是有的人睡醒后眼角往往满是眼屎,尤其是部分中老年人。眼屎多时,甚至可把眼皮粘住,使眼皮不容易张开,有时白天也有眼屎。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的眼睑上长有一种叫作睑板腺的腺体,它分泌出的油脂可滋润睑缘,防止泪液外溢而侵蚀皮肤。我们晚上睡觉时,这些油脂可使眼睑闭合得更紧密,防止泪液蒸发,不致造成角膜干燥。当这些油脂与白天进入眼睛里的尘土,以及泪水蒸发后的残留物混在一起时,就形成了所谓的“眼屎”。
眼睛发生疾病,分泌物发生改变
当眼睛发生某些疾病时,眼分泌物就会发生数量或性状的改变,通常人们在观察到分泌物明显增多的同时,还会感觉一系列不舒服,如晨起睁眼困难、视物模糊等。
患了眼疾时,眼睛分泌物的成分除了上述的内容外,会含有较多脱落的组织细胞、炎性细胞、血管渗出物、病原体等。
眼屎太多说明有炎症
专家表示,从眼屎突然增多等细微变化,往往就可看出疾病的征兆。有些眼屎,是眼睛受到病菌感染时产生的炎症反应。一方面,细菌刺激了睑板腺,促进了油脂分泌,使眼睑上和眼角里的油脂比平时增多;另一方面,眼里的血管扩张了,血液中的白细胞聚集以杀灭外来的病菌,这些被杀死的病菌残骸及在战斗中“光荣牺牲”的白细胞都混到眼屎里。
这样一来,眼屎不但增多了,有的还呈黄白色。因此,当患有沙眼、结膜炎或其他原因导致眼睑结膜发炎时,眼屎都会增多。
中老人免疫力下降了,眼容易出现一些炎症。可以说,眼屎太多就是眼睛发炎的一个征兆,应及时检查和治疗。
老年贫血需重视
贫血不是独立的疾病,老年贫血患者半数以上表现为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引起老人贫血的原因也很多,继发性贫血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消化道癌肿、肾病性贫血、慢性感染是主要病因。
老年人贫血的特点是发生较为缓慢、隐匿,常被其他系统疾病的症状所掩盖,最常见的症状除心慌、气短、下肢浮肿、心绞痛外,还有神经症状较为突出如淡漠、反应迟钝甚至精神错乱,患者常常被误诊为心脏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影响贫血及时检出和治疗。因此在老年人多系统慢性疾病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查其血常规,判断有无贫血。贫血是老年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即便是轻度贫血也可能导致机体重要功能损害和死亡率增加。积极寻找病因,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早治疗无疑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者预后。
对于老年人群应做好:
1、贫血各种临床表现的卫生宣教,促进患者及早发现贫血症状。
2、贫血是多种隐匿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尽早明确贫血病因,可早期发现多种慢性疾病(尤其是肿瘤)。
3、老年人应注意膳食均衡合理,避免偏食,特别是对那些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代谢性相关疾病的患者应避免过度控制饮食。
上述3项健康教育策略可能会减少老年人贫血的发生率,同时可提高某些慢性疾病(包括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率,提高生活质量。
手麻可能是疾病征兆
一、脑卒中
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单侧的手麻可能是脑卒中的征兆,进展型脑卒中患者通常都有一侧肢体发麻,然后出现偏瘫。因此,对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来说,如果经常出现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肢体麻木、舌头发僵等症状,而且又存在脑卒中高危因素,应多加注意,警惕脑卒中的发生。
二、颈椎病
人到中年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后,往往会导致颈椎间盘突出或颈椎关节增生和肥大。这些突出的颈椎间盘或增生的关节一旦压迫邻近的颈神经根时,便成了颈椎病。颈椎病除了有手指麻木、感觉异常外,还伴有颈肩部肌肉酸痛、上肢有放射痛或活动障碍等症状。
三、糖尿病
末梢神经炎糖尿病神经病变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以末梢神经炎最为常见,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此病前期表现为肢端感觉异常,例如有麻木、针刺、灼热或行走如踏棉垫感;后期则有肌力和肋张力下降,进而发展为肌萎缩和瘫痪。
四、腕管综合症
这是家庭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另外,会计和“电脑族”也是腕管综合症的高发人群。腕管综合症是支配手的神经之一“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压所致,初期表现为手的刺痛、麻木、感觉异常,常在夜间或清晨加重,以至于病人有“麻醒”或“痛醒”的诉说。此病可伴有手动作不灵活、无力等,劳累时症状加重,甩手、局部按摩可使症状有所缓解。
五、更年期综合症
更年期综合症患者可能会有手麻的现象,但不是很明显,随着更年期的结束,手麻现象会随之消失。
眼皮浮肿或是疾病征兆
单侧眼皮浮肿多半与局部因素有关,例如眼睛的结膜炎、麦粒肿、局部接触性过敏等,但多会伴有疼痛,或发痒发红、分泌物增多等炎症表现,一般都是小问题。
如果是突发的双侧眼皮浮肿,老年人首先会想到是没睡好。当然,睡前喝水太多或饮食的盐分过高也可以引起,但一般都是一过性的,隔天就会好。如果是持续性的浮肿就要引起重视了,需要排除一些重要的全身性疾病因素。
肾炎、肾功能不良是老年人眼皮浮肿的一个重要原因。老年朋友可能会误认为肾炎多见于年轻人,其实老年人肾炎的发病率一点也不比年轻人低。当然它常会有肾功能或尿液检查的异常。
其次,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另一个常见原因。它是一种内分泌疾病,常伴有怕冷、少汗、乏力、少言懒动、食欲减退,皮肤粗糙增厚、毛发稀少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