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最主要的特征是 心音、脉搏、血压突然消失
心脏骤停最主要的特征是 心音、脉搏、血压突然消失
心脏骤停患者心前区停不到心音,用手扪及大动脉如颈动脉、肱动脉及股动脉脉搏触摸不到,测不到血压。
猝死护理都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执行心血管系统一般护理常规。
二、根据心脏骤停的最主要特征---意志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立即判断和证实心脏骤停。
三、心脏骤停以室性颤动最为多见,在无证据否时,可立即拳击复律。如心脏骤停是由于室性心动过速引起的,且病人最初被发现时任清醒,应嘱病人用力咳嗽,因咳嗽可终止室性心动过速。
四、如上述措施无效,立即行胸外心脏挤压及人工呼吸。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正压呼吸。
五、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各工作机宣传预防措施。为预防潜在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再发,需长期治疗,包括内科治疗和外植人体内抗心动过速和抗心室颤动装置等。
心脏病心脏骤停怎么办
我们在急诊或者是手术室,以及一些重症监护里面经常可以看到心脏骤停的患者,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如果得到有效的治疗的话,在临床上我们的生命会得到挽救,但是如果抢救无效的话那么病人就失去生命了,我们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抢救这些患者应该了解这种疾病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性让患者不失去生命。
1心音消失、大动脉搏动扪不到
2神志突然丧失、抽搐
3呼吸减慢呈叹息样直至停止
4瞳孔散大、固定
生物学死亡:从心脏骤停至发生生物学死亡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原来病变性质,以及心脏骤停至复苏开始的时间
心脏骤停症状体征的先后顺序:
①原发病的表现或意外事件的发生;②心脏停跳;③循环中止;④意识丧失;⑤全身抽搐;⑥呼吸停止;⑦瞳孔散大;⑧呕吐、大小便失禁
心脏骤停的诊断:突发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心搏呼吸骤停的判断,是看反应、看呼吸,而不要像过去那样花太多的时间去摸脉、听心音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以上就是专家对于心脏骤停这种疾病的相关内容阐述,我们都知道心脏骤停是一种很可怕的疾病,为此我们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一定要给出高质量的治疗和护理,此外还应该给与患者精神支持,让患者对生命充满渴望,家属也应该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这样我们受到的打击才不至于太大。
心脏骤停的定义
心脏骤停的定义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是心室纤维颤动。若呼唤病人无回应,压迫眶上、眶下无反应,即可确定病人已处于昏迷状态。再注意观察病人胸腹部有无起伏呼吸运动。如触颈动脉和股动脉无搏动,心前区听不到心跳,可判定病人已有心跳骤停。
临床表现
心脏骤停或心源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前驱期、发病期、心脏停搏期和死亡期。
1.前驱期
许多病人在发生心脏骤停前有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前驱症状,如心绞痛、气急或心悸的加重,易于疲劳及其他非特异性的主诉。这些前驱症状并非心源性猝死所特有,而常见于任何心脏病发作之前。有资料显示50%的心源性猝死者在猝死前一月内曾求诊过,但其主诉常不一定与心脏有关。在医院外发生心脏骤停的存活者中,28%在心脏骤停前有心绞痛或气急的加重。但前驱症状仅提示有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而不能识别那些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亚群。
2.发病期
亦即导致心脏骤停前的急性心血管改变时期,通常不超过1小时。典型表现包括:长时间的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持续心动过速,头晕目眩等。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前无预兆警告,则95%为心源性,并有冠状动脉病变。从心脏猝死者所获得的连续心电图记录中可见在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常有心电活动的改变,其中以心率增快和室性早搏的恶化升级为最常见。猝死于心室颤动者,常先有一阵持续的或非持续的室性心动过速。这些以心律失常发病的患者,在发病前大多清醒并在日常活动中,发病期(自发病到心脏骤停)短。心电图异常大多为心室颤动。另有部分病人以循环衰竭发病,在心脏骤停前已处于不活动状态,甚至已昏迷,其发病期长。在临终心血管改变前常已有非心脏性疾病。心电图异常以心室停搏较心室颤动多见。
心脏骤停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对心脏骤停的诊断必须迅速和准确,最好能在30秒钟内明确诊断,凭以下征象即可确诊:
1.原来清醒的病人神志突然丧失,呼之不应
2.大动脉(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
3.呼吸停止;
4.瞳孔散大。
其中1、2条标准最为重要,凭此即可确诊心脏骡停的发生。切忌对杯疑心脏骤停的病人进行反复的血压测量和心音听诊,或等待ECG描记而延误抢救时机。瞳孔散大旦是心脏骤停的重要指征,但反应滞后旦易受药物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临床上不应等待瞳孔发生变化时才确诊心脏骡停。
在全麻和肌松条件下,神志消失和呼吸停止酿F心脏骤停的指征,此时主要凭大动脉搏动消失,病人伤口渗血停止来诊断心脏骡停。婴儿或幼儿的大动脉搏动检查也可用颈总动脉,但容易压迫呼吸道,故最好检查肪动脉、股动脉、腹主动脉或心前区搏动。
心脏骤停的诊断标准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是心室纤维颤动。若呼唤病人无回应,压迫眶上、眶下无反应,即可确定病人已处于昏迷状态。再注意观察病人胸腹部有无起伏呼吸运动。如触颈动脉和股动脉无搏动,心前区听不到心跳,可判定病人已有心跳骤停。
心脏骤停的诊断:
1.神志丧失。
2.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
3.叹息样呼吸,如不能紧急恢复血液循环,很快就停止呼吸。
4.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以至消失。
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的患者,及时地评估左心室的功能非常重要。和左心室功能正常的患者相比,左心室功能减退的患者心脏骤停复发的可能性较大,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反应较差,死亡率较高。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原发性心室颤动,为非血流动力学异常引起者,经及时除颤易获复律成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所致的心脏骤停,预后良好。相反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或室内阻滞引起的心脏骤停,预后往往不良。
继发于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心脏骤停,即时死亡率达59%~89%,心脏复苏往往不易成功。即使复苏成功,亦难以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心脏病心脏骤停怎么办
我们在急诊或者是手术室,以及一些重症监护里面经常可以看到心脏骤停的患者,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如果得到有效的治疗的话,在临床上我们的生命会得到挽救,但是如果抢救无效的话那么病人就失去生命了,我们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抢救这些患者应该了解这种疾病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性让患者不失去生命。
1)心音消失、大动脉搏动扪不到
2)神志突然丧失、抽搐
3)呼吸减慢呈叹息样直至停止
4)瞳孔散大、固定
生物学死亡:从心脏骤停至发生生物学死亡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原来病变性质,以及心脏骤停至复苏开始的时间
心脏骤停症状体征的先后顺序:
①原发病的表现或意外事件的发生;②心脏停跳;③循环中止;④意识丧失;⑤全身抽搐;⑥呼吸停止;⑦瞳孔散大;⑧呕吐、大小便失禁
心脏骤停的诊断:突发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心搏呼吸骤停的判断,是看反应、看呼吸,而不要像过去那样花太多的时间去摸脉、听心音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以上就是专家对于心脏骤停这种疾病的相关内容阐述,我们都知道心脏骤停是一种很可怕的疾病,为此我们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一定要给出高质量的治疗和护理,此外还应该给与患者精神支持,让患者对生命充满渴望,家属也应该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这样我们受到的打击才不至于太大。
猝死是什么意思
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后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特点是死亡急骤,出人意料,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死得不明不白。猝死主要是心跳骤停和呼吸停止。可依次出现下列症状和体征:
1、心音消失;
2、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
3、意识突然丧失,若伴抽搐,称之为阿斯综合征,发作可自限,数秒或1~2分钟可恢复,持续时间长可致死;
4、呼吸断续,呈叹息样,随后停止;
5、昏迷;
6、瞳孔散大。判断心跳骤停最主要的特征是意识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心源性猝死病人的心电图表现有3种类型:室颤、窦性静止及心脏电机械分离。
心脏骤停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
1.原来清醒的病人神志突然丧失,呼之不应
2.大动脉(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
3.呼吸停止;
4.瞳孔散大。
其中1、2条标准最为重要,凭此即可确诊心脏骡停的发生。切忌对杯疑心脏骤停的病人进行反复的血压测量和心音听诊,或等待ECG描记而延误抢救时机。瞳孔散大旦是心脏骤停的重要指征,但反应滞后旦易受药物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临床上不应等待瞳孔发生变化时才确诊心脏骡停。
在全麻和肌松条件下,神志消失和呼吸停止酿F心脏骤停的指征,此时主要凭大动脉搏动消失,病人伤口渗血停止来诊断心脏骡停。婴儿或幼儿的大动脉搏动检查也可用颈总动脉,但容易压迫呼吸道,故最好检查肪动脉、股动脉、腹主动脉或心前区搏动。
心脏病心脏骤停怎么办
1)心音消失、大动脉搏动扪不到
2)神志突然丧失、抽搐
3)呼吸减慢呈叹息样直至停止
4)瞳孔散大、固定
生物学死亡:从心脏骤停至发生生物学死亡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原来病变性质,以及心脏骤停至复苏开始的时间
心脏骤停症状体征的先后顺序:
①原发病的表现或意外事件的发生;②心脏停跳;③循环中止;④意识丧失;⑤全身抽搐;⑥呼吸停止;⑦瞳孔散大;⑧呕吐、大小便失禁
心脏骤停的诊断:突发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心搏呼吸骤停的判断,是看反应、看呼吸,而不要像过去那样花太多的时间去摸脉、听心音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以上就是专家对于心脏骤停这种疾病的相关内容阐述,我们都知道心脏骤停是一种很可怕的疾病,为此我们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一定要给出高质量的治疗和护理,此外还应该给与患者精神支持,让患者对生命充满渴望,家属也应该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这样我们受到的打击才不至于太大。
心脏突然停止跳动的原因
考虑是早搏造成的,因为发生早搏时间很短暂,所以检查时不易被察觉。建议你去医院做一下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再对症治疗,平时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喝浓茶、吸烟饮酒等可以发现你不正常的心跳,如果确实有心跳短暂的暂停的现象,就需要治疗了,一般就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了
是指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有80%的心脏猝死是由以上因素导致的,其中冠心病患者中约有75%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梗死病史如果心脏骤停。患者发生在院外现场,应先就地进行徒手复苏操作,并尽快设法边急救边护送至附近医疗单位作二期复苏。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 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是心室纤维颤动。若呼唤病人无回应,压眶上、眶下无反应,即可确定病人已处于昏迷状态。再注意观察病人胸腹部有无起伏呼吸运动。如触颈动脉和股动脉无搏动,心前区听不到心跳声,可判定病人已有心跳骤停。
心脏骤停为心脏疾病引起,80%病人由于心电功能异常,20%病人为机械收缩功能丧失,也可因循环衰竭或通气障碍引起明显的呼吸性酸中毒(心肺骤停)。不论心或肺何者先行衰竭,两者通常密切相关。心电功能异常为心脏猝死的最常见机制,心室颤动为来院前心脏猝死主要的心律(占70%)。
心肌梗死的急救
急救方案:
1、让病人就地安卧,不要翻身,保持安静和情绪平和,周围的人也不要大声说话,并尽量减少搬动病人。千万不要让病人步行到医院,如急送病人至医院,人背、车拖,一路颠簸,易使病情恶化。
2.心音、脉搏、血压突然消失。观察脉搏以大动脉搏动为准,成人以颈动脉,股动脉,幼儿以肱动脉为准
3、如有家用常备药箱,遇到心肌梗死病人发作时,首先让患者立即躺下,停止活动,口服300毫克阿司匹林,如有胸痛者,可将硝酸甘油或消心痛,嚼碎后置于患者舌下。心跳呼吸骤停者亦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摩。
心肌梗死的急救措施
1、安静
发病4小时内,发生心室颤动和猝死的危险性最大。应就地平卧,任何搬动都会增加心脏负担,危及生命。
2、镇痛
舌下含硝酸甘油片,或将亚硝酸异戊酯1支,用手巾挤碎捂鼻吸入。有条件时,可用硫酸吗啡2-5mg缓缓静脉注射,每隔15分钟重复1次,直到疼痛缓解;或杜冷丁50-100mg,肌肉注射。
3、拨打120
尽快与医院、急救站联系,请医生速来抢救或送医院抢治。
4、心肺复苏
如果采用了上述急救后,效果不明显,应立即口对口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5、吸氧
有条件时应立即吸氧。
心脏骤停有哪些表现
前驱期
许多病人在发生心脏骤停前有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前驱症状,诸如心绞痛、气急或心悸的加重,易于疲劳,及其他非特异性的主诉。这些前驱症状并非心原性猝死所特有,而常见于任何心脏病发作之前。有资料显示50%的心原性猝死者在猝死前一月内曾求诊过,但其主诉常不一定与心脏有关。在医院外发生心脏骤停的存活者中,28%在心脏骤停前有心绞痛或气急的加重。但前驱症状仅提示有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而不能识别那些属发生心原性猝死的亚群。
发病期
亦即导致心脏骤停前的急性心血管改变时期,通常不超过1小时。典型表现包括:长时间的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塞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持续心动过速,或头晕目眩等。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前无预兆警告,则95%为心原性,并有冠状动脉病变。从心脏猝死者所获得的连续心电图记录中可见在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常有心电活动的改变,其中以心率增快和室性早搏的恶化升级为最常见。猝死于心室颤动者,常先有一阵持续的或非持续的室性心动过速。这些以心律失常发病的患者,在发病前大多清醒并在日常活动中,发病期(自发病到心脏骤停)短。心电图异常大多为心室颤动。另有部分病人以循环衰竭发病,在心脏骤停前已处于不活动状态,甚至已昏迷,其发病期长。在临终心血管改变前常已有非心脏性疾病。心电图异常以心室停搏较心室颤动多见。
心脏骤停期
迈克尔·杰克逊死于心脏骤停 意识完全丧失为该期的特征。如不立即抢救,一般在数分钟内进入死亡期。罕有自发逆转者。
心脏骤停是临床死亡的标志,其症状和体征依次出现如下:①心音消失;②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③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抽搐常为全身性,多发生于心脏停搏后10秒内,有时伴眼球偏斜;④呼吸断续,呈叹息样,以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脏停搏后20~30秒内;⑤昏迷,多发生于心脏停搏30秒后;⑥瞳孔散大,多在心脏停搏后30~60秒出现。但此期尚未到生物学死亡。如予及时恰当的抢救,有复苏的可能。其复苏成功率取决于:①复苏开始的迟早;②心脏骤停发生的场所;③心电活动失常的类型(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电机械分离抑心室停顿);④在心脏骤停前病人的临床情况。如心脏骤停发生在可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的场所,则复苏成功率较高。在医院或加强监护病房可立即进行抢救的条件下,复苏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病人在心脏骤停前的临床情况:若为急性心脏情况或暂时性代谢紊乱,则预后较佳;若为慢性心脏病晚期或严重的非心脏情况(如肾功能衰竭、肺炎、败血症、糖尿病或癌肿),则复苏的成功率并不比院外发生的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高。后者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心脏骤停时心电活动的类型,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的预后最好(成功率达67%),心室颤动其次(25%),心室停顿和电机械分离的预后很差。高龄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复苏成功的因素。
心脏性猝死的前兆
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
1.前驱期在心脏性猝死前的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可出现胸痛、气促、乏力、软弱、持续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衰等症状,但有些患者亦可无前驱症状,瞬即发生心脏骤停。
2.终末事件期的表现由于猝死原因不同,终末事件期的临床表现也各异。典型的表现包括: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发心悸或眩晕等。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先无预兆,则绝大部分是心源性。在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常有心电活动的改变,其中以心率加快及室性异位搏动增加最为常见。因室颤猝死的患者,常先有室性心动过速。另有少部分患者以循环衰竭发病。
3.心脏骤停期心脏骤停的症状和体征如下:①突然的意识丧失常或抽搐、可伴有惊厥。②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③听诊心音消失。④叹息样呼吸或呼吸停止伴发绀。⑤瞳孔散大。
4.生物学死亡期心脏骤停发生后,大部分患者将在4~6分钟内开始发生不可逆脑损害,随后经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心脏骤停发生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和尽早除颤,是避免发生生物学死亡的关键。
突发心脏骤停怎么办
什么是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
心脏病突发的主要原因是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病人常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胸部剧烈疼痛或憋闷;另一种是意识不清,倒地不起。
对这两种情况要分别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对于突发胸闷胸痛的病人,首先要保持安静,让病人保持一种比较舒服的体位。如果是既往有心绞痛的病人,应立刻让其将硝酸甘油含在舌头下面,密切观察病人的神情、心率、血压、脉搏,如果症状仍然没有得到缓解,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究竟该如何急救?
心脏骤停的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千万不要坐等救护车到来再送医院救治。要当机立断采取以下急救措施进行心肺复苏。
(1) 做胸外心脏按压。让病人背垫一块硬板,同时做口对口人工呼吸。
(2) 迅速掏出咽部呕吐物,以免堵塞呼吸道或倒流入肺,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3) 头敷冰袋降温。
(4) 急送医院救治。
当病人突然意识不清,倒地不起时,先用手摸病人脖子上的大动脉,如果此时血管不跳,要高度警惕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拨打120急救电话要说明病人的基本情况,以便救护人员随车带相应的药物。与此同时要立即开展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具体步骤
1、让病人平躺在硬板床或平整的地面,保持其镇静、舒适,解开其贴身衣扣。
2、检查病人口中是否有异物,如果有假牙的话一定要摘下来,防止其窒息。 3、进行胸外按压时施救者手掌掌根重叠,手指相扣,手心翘起,放在病人胸骨下三分之一处,用手臂的力量持续有节奏地挤压,节律以每分钟100次为宜。
4、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应同时进行。救护者深吸一口气,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病人鼻孔,双唇将病人嘴包严,进行口对口吹气。每吹气一次,放开捏病人鼻孔的手,使其将气呼出。救护者侧转头,吸入新鲜空气,再进行下一次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