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还应小心这几个误区
孩子发烧还应小心这几个误区
1.一发烧马上吃退烧药
为了怕宝宝发烧烧坏脑子,很多家长一发现宝宝发烧,就给他吃退烧药,吃药不见退烧又立即换另一种退烧药,这其实也是不对的。
一般来说,宝宝的体温在38.5℃以下时都建议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了才在物理降温的同时给予退烧药。目前市面上的退烧药品种繁多,家长在选用时,最好选用儿童剂型的退烧药,尤其是小婴儿,可以选用一些滴剂类的退烧药。在使用退烧药的过程中,家长也要需要注意了,如果服用了退烧药后孩子体温还是没有降下来,也不能马上再用一次退烧药或者更换其他退烧药,要间隔4-6个小时之后才能再服用退烧药,同时,也要注意多喝水,以利于降温。
2.宝宝发烧要等医生看了再处理
有些家长担心给宝宝吃了退烧药后会影响医生对病情进行的判断,或者不知道该给孩子用什么药,于是即使宝宝体温很高也不做处理,而是带孩子去医院排队看急诊,等医生诊断,但这样往往会延误病情。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已经发烧到38.5℃以上了,就应该积极先给孩子降温,尤其是已经高烧的宝宝,如果长时间高烧不处理的话,容易造成孩子高热惊厥、晕厥等的发生。
3.宝宝发烧不能洗澡
有的家长担心洗澡时孩子着凉(特别是在冬天),让病情加重,于是宝宝发烧时坚决不给宝宝洗澡。
事实上,宝宝发烧时用温水洗澡更有利于散热,如果洗澡不便的话,用温水擦浴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降温方法。家长要注意,在用温水给宝宝洗澡或擦浴后要迅速擦干全身,并换上干爽的衣服,以免着凉。
孩子发烧的退热误区
今天,与大家分享孩子发烧应小心的一些退热误区。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发烧时,家长们总会用一些所谓的偏方来给孩子退烧,但很多偏方事实上并没有科学依据,不但不能退烧,反而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家长们一定要警惕。
1.酒精擦拭
错!
虽然科普过很多次了,但仍然有人在孩子发烧时擦酒精退热。孩子发烧千万别用酒精退烧,一方面,家长一般不容易掌握大血管流经的位置,退烧效果很有限,如果擦在其它部位上,皮肤的热量散掉了,体内的热量却没散发出来。
2.蒜泥涂脚心
错!
有网友表示,老家有流传一种退烧方法,就是用 蒜泥涂脚心。这也是不对的,首先擦脚心退烧并没有得到医学认证,其次,多次涂抹脚心反而可能擦出水泡,造成二次损伤。
3.捂汗
错!
捂汗是很多人(特别是老一辈)认同的退烧方式,但也是退热的最大误区。给孩子盖上厚被子,容易使孩子穿上“盔甲”,容易导致体内热量堆积,引发高热惊厥。如果捂出一身汗来,还容易引起孩子脱水,对孩子更不利。有报道过的就已经有很多因为孩子发烧捂汗而导致病症加重甚至死亡的病例。
孩子发烧到底该怎样退烧?
体温不到38.5度时可采用物理退烧,比如少穿些衣服,少盖被子,但是要注意适当提高室内温度;还可以将温湿毛巾敷在额头上,或身体其它部位,这样可以使皮肤血管扩张,利于散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增加体内水分,多喝水多排尿也是很好的散热方法。
如果体温超过38.5°,则应服用退烧药,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两种药可以交替着吃,能减少对人体的副作用。
通过以上的分享,希望为爸爸妈妈们在护理孩子发烧时带来帮助。
孩子发烧应注意四个问题
多补水
对发热的孩子来说,首要的是水,水胜过许多好药。发热时身体出汗多,造成体内水分大量丢失,尿量减少,影响体内毒素排出,所以,多补水既有利于降温,还能使毒素及时排出体外,可酌情多喝些富含维生素的饮料如米汤、牛奶、果汁、绿豆汤等。
多休息
发烧的孩子应卧床休息,监测体温。室内温湿度应适宜,空气流通,要观察病情变化。建议好不去上学,这样既能保证孩子的休息,也避免和其他孩子之间的交叉感染。当然,对发烧的孩子医生也不建议上体育课,以避免孩子过度劳累,对身体恢复不利。
少油腻
发烧是以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为特点的全身性反应。在这种状态下,食物的消化、吸收均会受到影响,尤其是难以消化的荤腥食物。这些东西如果长时间滞留于胃肠中,就会发酵、腐败,甚至会引起中毒。因此油腻食物要少吃或不吃。
少甜食
甜食含丰富的蔗糖、果糖等成分,吃过多甜食,常会发生以下几种情况:
促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化脓性细菌加快生长繁殖,引发疖疮等皮肤感染;
当糖在体内分解产生热量时,会产生大量丙酮酸、乳酸等酸性代谢物,使机体呈酸性体质。酸性体质不仅容易感染,还可引起其他一些儿童期疾病,如软骨病、脚气病、慢性消化不良、性情暴躁等。
消耗掉体内大量维生素,降低免疫力,引发免疫系统疾病。
儿童发烧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一发烧就给吃阿司匹林
很多家长一发现孩子发烧,就赶紧给吃阿司匹林退烧,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除非是医生开了这种药,不然不要随便给孩子吃。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她的身体发育还没有那么完整,一旦过度食用这种药物,很容易患上极其致命的雷士综合征。这是一种对脑部伤害非常大的疾病。
误区二:捂出一身汗就能退烧
不少家长在孩子发烧的时候,会给她穿很厚的衣服,盖很厚的被子,希望这样捂一捂,就能让烧退了。殊不知捂得越严实,烧的越快。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孩子减少衣物,这样才能比较容易散热。
误区三:房门紧闭不能透风
孩子一发烧,家长就很紧张的关闭了一系列可能透风的窗口,好营造一个温暖的室内。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就算孩子发烧了,也不代表就不能吹冷风。医生表示,有一个良好的通风环境和适宜的温度,对孩子病情的恢复是很有好处的。
误区四:多吃点吃能恢复得快
其实这个做法存在着矛盾性,并不是吃的多就能好的快了,在生病的时候,人的食欲本来就会下降,这个时候再多吃一些食物,很有可能会给肠胃带来负担,造成肠胃感冒。这样对病情不仅没有帮助,还会加重病情。
误区五:发烧了就得卧床
发烧的孩子需要足够的休息没有错,但并不是说要一直躺在床上休息。如果孩子还有精力到处走,才是让家长放心的最好证明,说明孩子发烧并非那么严重。
误区六:发烧就停止一切娱乐活动
有些家长在孩子发烧的时候,会强制性的让他们待在房间里,不能看电视,不能玩耍。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感到很郁闷,对于病情的好处是没有好处的。适当的娱乐可以调节心情,这才是让疾病更快恢复的办法。
发烧本身不是一种疾病,它只是身体中的一些疾病问题的表面反应罢了。所以家长们不要过度的焦虑,要学会看情况处理问题。也别把孩子看得那么脆弱,适当的发烧是对免疫力最好的提高。
流感发烧一般几天能好 流感发烧要注意什么
1.流感导致孩子发烧时应当多喝水。小孩发烧时多喝水有助发汗,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体内流失的水份。
2.流感导致发烧时切忌将患儿放在空间小而封闭的房间内,应当放在空间大,有空气流通的房间,可以让孩子呼吸顺畅,散热顺利。
3.当患儿发烧时切忌在一旁喧哗吵闹,这样会导致孩子的情绪更加紧张,不利于退烧,应当安静照料,给孩子一个有安全感的环境。
4.患儿发烧期间的饮食宜清淡,有营养,并且最好以易消化的流食为主,因为这期间孩子的食欲会降低,消化功能也下降了。
小儿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孩子发烧时手脚冰凉
人体的体温是受下丘脑的体温中枢控制的,如果体内有炎症,体温中枢会跳高体温设定点,目的是提高免疫能力,抑制致病菌。要达到更高的体温,身体需要肌肉颤动来产生热量,同时收缩体表血管减少热量丢失,所以孩子手脚摸起来发凉。
孩子发烧不能“捂”
很多家长在孩子发烧时还会采用“捂汗”的方式,以为只要宝宝悟出一身汗就可以退烧了。其实这种做法要不得。发高热的宝宝往往肢体循环会变差,摸上去手脚冰凉,家长误以为孩子手脚凉就是穿得不够,继而给孩子捂得厚实些,加之儿童汗腺不发达,发烧捂汗,往往越捂越热,容易造成“捂热综合症”,还容易诱发高热惊厥。
宝宝发烧应分阶段降温
在宝宝发烧时一定要注意监测宝宝的体温,分发热不同阶段进行对应的处理。在体温上升期,发热宝宝感觉冷,此时不宜用冷水擦身,要多喝水,用退热贴或冰敷头部,手脚凉的宝宝给予手脚保暖,改善末梢循环;在持续高热期,宝宝感觉很热,可采取冰敷头部或温水擦浴,多喝水排尿、排汗,温水洗浴等;体温超过38.5度,可口服小孩适用安全的退烧药;在退热期,宝宝出汗多,要注意补充水分,及时换汗湿的内衣裤等。
小孩发烧39度严重吗
小儿发烧是很常见的,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在38.5℃以下可不上医院,只需家庭护理即可。当小孩发烧体温并在39度以上时,此时属于高烧,家长应立刻带孩子去看医生,并须及时进行退烧处理。
发烧39度时属于高烧,一般来说,如果孩子面色如常或者潮红,可以安心在家中护理;若面色暗淡、发黄、发青、发紫,眼神发呆,则说明病情严重。孩子发烧时家长不能盲目退烧,应到医院查明发烧的原因,根据结果做出相应治疗。因为发烧是一种身体的正常防御反应,感冒、白血病、乃至其他疾病都会表现出发烧的症。
小儿发烧退烧误区
发烧是宝宝利用自身免疫力对抗病毒的一个表现,在对抗发烧的过程中,孩子的免疫力也得到了提高。为此,对日常生活中,家长经常采用的退烧误区进行一一破解。
误区一:捂汗退热
“吃点儿药,捂一会儿,汗出了就不烧了”。钟英杰说,通过捂热出汗来退热是不科学的。“孩子发烧时,穿得过多会影响机体散热使体温上升,甚至处于高热状态,出汗增多,同时机体代谢亢进,耗氧量增加,极有可能导致机体多器官、多系统受累。”
当孩子发烧时,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开,使其充分散热,并保证室内空气流动,但要注意宝宝手脚的保暖。
误区二:发烧不洗澡 擦冷水浴
孩子发烧了,有的家长为其擦冷水浴退烧,发烧的孩子洗温水澡更利于散热。洗澡不便的话,用温水擦浴也可以,用温水洗浴或擦浴后要迅速擦干全身,并换上干爽的衣服。
误区三:一发烧马上用退烧药
一般来说,孩子的体温在38.5℃以下,都建议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了,才在物理降温的同时给予退烧药。退烧药品种繁多,家长最好选用儿童剂型退烧药,尤其是婴儿,可选用滴剂类的退烧药。服用退烧药必须间隔4-6个小时。
误区四:孩子高烧就医后再处理
临床上,很多家长担心给孩子吃了退烧药后会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准确判断,或不知该给孩子用什么药,所以没有积极给孩子降温,非要见了医生不可;或孩子都已经高烧,家长在家不处理就直接前往医院。
这种做法也是不正确的。如孩子已发烧到38.5℃以上,就应积极给孩子降温,尤其是已高烧的宝宝,如长时间高烧并不处理的话,易引起高热惊厥、晕厥等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