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先天性风疹的临床病症有哪些

先天性风疹的临床病症有哪些

1、出生时的表现

活产的患婴可表现一些急性病变,如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生时即有紫红色大小不一的散的斑点,且常伴有其他暂时性的病变和长骨的骺部钙化不良、肝脾先天性风疹患者肿大、肝炎、溶血性贫血和前囱饱满,或可有脑脊液的细胞增多。这些情况为先天感染的严重表现。出生时的其他表现还有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耳聋以及小头畸形等,预后恶劣。在新生儿时期亦可出现风疹病毒性肝炎及间质性肺炎。

2、心脏畸形

心血管方面的畸形最常见者为动脉导管未闭,有人甚至在导管的管壁组织中分离出风疹病毒。肺动脉狭窄或其分支的狭窄亦较多见,其他尚可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弓异常以及更为复杂的畸形。大多数患婴出生时心血管方面的症状并不严重;但亦有于生后第1个月内即有心力衰竭者,其预后不良。

3、耳聋

失听可轻可重,一侧或两侧。其病变存在于内耳的柯替耳蜗。但亦有中耳发生病变者。失听亦可分为先天风疹的惟一表现,尤多见于怀孕8周以后感染者。

4、眼部缺陷

最为特征性的眼部病变是梨状核性的白内障,大多数为双侧,亦可单侧,常伴有小眼球。出生时白内障可能很小或看不到,必须以检眼镜仔细窥查。除白内障外,先天性风疹亦可产生青光眼,与遗传性的婴儿青光眼很难鉴别。先天性风疹的青光眼表现为角膜增大和混浊,前房增深,眼压增高。正常的新生儿亦可有一过性的角膜混浊,能自生消失,与风疹无关。先天性风疹的青光眼必须施行手术,而一过性的角膜混浊不需处理。在视网膜上最常见散在的黑色素斑块,大小不一。此种色素对视力大多无碍,但其存在对先天性风疹的诊断有帮助。

风疹的症状有哪些

1、获得性风疹(或自然感染的风疹)潜伏期平均18天(14~21天)。

(1)前驱期:较短暂,约1~2天,症状亦较轻微。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咳嗽、喷嚏、流涕、咽痛、结合膜充血等轻微上呼吸道炎症。偶伴呕吐、腹泻、鼻出血、牙龈肿胀等。部分患者软腭及咽部可见玫瑰色或出血性斑疹,但颊黏膜光滑,无充血及科氏斑。一般说来,婴幼儿患者前驱期症状常较轻微,或无前驱期症状。而年长儿及成人患者则较显著,并可持续5~6天。

(2)出疹期:通常于发热1~2天后即出现皮疹,皮疹初见于面颈部,迅速向下蔓延,1天内布满躯干和四肢,但手掌、足底大多无疹。皮疹初起呈细点状淡红色斑疹、斑丘疹或丘疹,直径为2~3mm。面部、四肢远端皮疹较稀疏,部分融合类似麻疹。躯干尤其背部皮疹密集,融合成片,又类似猩红热。

皮疹一般持续3天(1~4天)消退,亦有人称为“三日麻疹”。面部有疹为风疹之特征,少数患者出疹呈出血性,同时全身伴出血倾向,出疹期常伴低热,轻度上呼吸道炎,脾肿大及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其中尤以耳后、枕部、颈后淋巴结肿大最明显,肿大淋巴结轻度压痛,不融合,不化脓。有时风疹患者脾脏及淋巴结肿大可在出疹前4~10天就已发生。疹退时体温下降,上呼吸道症状消退,肿大的淋巴结亦逐渐恢复,但完全恢复正常常需数周以后。皮疹消退后一般不留色素沉着,亦不脱屑。仅少数重症患者可有细小糠麸样脱屑,大块脱皮则极少见。

无皮疹性风疹:风疹患者可以只有发热、上呼吸道炎、淋巴结肿痛,而不出皮疹。也可以在感染风疹病毒后没有任何症状、体征,血清学检查风疹抗体为阳性,即所谓隐性感染患者。在不同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显性感染和无皮疹的或隐性感染患者的比例为1∶6~1∶9。

2、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 胎儿被感染后,重者可导致死胎、流产、早产,轻者可致胎儿发育迟缓,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围等均比正常新生儿低,此差距至1岁时往往还不能纠正。此类患婴易有多种畸形,有谓新生儿先天畸形中5%以上由于先天性风疹所致。先天畸形或疾病常见者有白内障、视网膜病、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神经性耳聋、前庭损害、中耳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坏死、高血压、间质肺炎、巨细胞肺炎、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肾小球硬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脑炎、脑膜炎、小头畸形、智力障碍等。从先天性风疹患儿的咽部、血、尿、脑脊液内可分离出风疹病毒,阳性率以1岁内为高。也有报告经先天感染后,风疹病毒于脑组织内持续存在在达12年,而引起进行性风疹全脑炎。多数先天性风疹患儿于出生时即具临时症状,也可于生后数月到数年才出现进行性症状和新的畸形。1岁以后出现的畸形可有耳聋、精神动作异常、语言障碍、骨骼畸形等。因此对有先天性风疹和可能的小儿自出生后需随访至2~3年或3~4年。国外有报道在一次风疹大流行期中出生的4005例新生儿经病毒分离或血清检查证明先天性风疹>2%(当地平时新生儿中只0.1%为先天性风疹)。此4005例中68%为亚临床型,在新生儿时期无畸形或缺陷症状,但其中71%在生后头5年内的随访中,在不同时期陆续出现上述各种不同的先天性风疹病症。可见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是风疹病毒感染的严重后果。我国近年也有报道在825例早孕妇女中,查出风疹IgM抗体阳性率占1.44%,其胎儿血风疹IgM阳性率占孕妇感染的62.5%。

3、临床诊断

风疹常因临床症状轻微而难于诊断,仅在本病流行时轻易做出临床诊断。其皮疹特点为细小色淡、出现较早、伴发全身症状轻微,可与麻疹相鉴别。根据皮疹特点和突出的咽部症状亦易与猩红热区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程较长,常见脾大及全身浅表淋巴结长大,并常有伴发肝损害。

风疹的临床症状表现

1.后天性风疹

风疹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潜伏期为1421天,前驱期有低热及其他症状,常因症状轻微或时间短暂而被忽略。出疹期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耳后、枕部及颈后淋巴结肿大伴有触痛,持续1周左右。皮疹在淋巴结肿后24小时出现,呈多形性,大部分是散在斑丘疹,也可呈大片皮肤发红或针尖状猩红热样皮疹,开始在面部,24小时内遍及颈、躯干、手臂,最后至足部。常是面部皮疹消退而下肢皮疹方现。一般历时3天,出疹后脱皮极少。在前驱期末和出疹早期软腭处可见红色点状黏膜疹,与其他病毒感染所致黏膜疹相似,无特异性。

出疹时可伴低热,持续13天,轻度脾肿大常见。年轻妇女在出疹时或以后几天内有多发性关节炎,常为对称性,最常累及的是近端指趾关节,顺序是掌指关节、腕、肘、膝、踝、足、肩及脊柱关节,特点是局部有红肿、疼痛、触痛及渗出,持续几天至2周,很少有后遗症。此外尚有感觉异常及睾丸疼痛等报告。合并症有感染后脑炎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预后均良好。

2.先天性风疹综合症

风疹病毒通过抑制细胞有丝分裂、细胞溶解、胎盘绒毛炎等引起胎儿损伤,可产生:

1一过性新生儿期表现。

2永久性器官畸形和组织损伤。

3慢性或自身免疫引起的晚发疾病,这些迟发症状可在生后2月至20年内发生。

以上就是风疹的临床表现,很多时候风疹多发于春季,并严重的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不管是先天性的还是后天性的风疹,一旦患病就要及时的去医院接受治疗,及时有效治疗和护理是疾病康复的必要条件,希望大家远离疾病的困扰。

有效的风疹治疗法有哪些

风疹的有效治疗方法

因本病症状多轻,一般预后良好,故似不需要特别预防,但先天性风疹危害大,可造成死胎、早产或多种先天畸形,因此预防应着重在先天性风疹。

一、普通康复疗法

1、一般疗法,风疹患者一般症状轻微,不需要特殊治疗。症状较显著者,应卧床休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高热、头痛、咳嗽、结膜炎者可予对症处理。

2、并发症治疗,脑炎高热、嗜睡、昏迷、惊厥者,应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原则治疗。出血倾向严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输新鲜全血。

3、先天性风疹,自幼即应有良好的护理、教养,医护人员应与病儿父母、托儿所保育员、学校教师密切配合,共同观察病儿生长发育情况,测听力,矫治畸形,必要时采用手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等。帮助学习生活知识,培养劳动能力,以便使其克服先天缺陷。

4、药物治疗,除对症治疗外,干扰素、利巴韦林等似有助于减轻病情。

5、主要是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可酌情给予退热剂,止咳剂及镇痛剂,喉痛用复方硼砂液漱口,皮肤瘙痒可用炉甘石洗剂或生油涂拭,结膜炎用o.25%氧霉素滴眼液或10%醋酸磺胺液滴眼数日。

二、隔离检疫

病人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但本病症状轻微,隐性感染者多,故易被忽略,不易做到全部隔离。一般接触者可不进行检疫,但妊娠期、特别妊娠早期的妇女在风疹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接触风疹病人。

风疹病毒对胎儿的影响

孕妇在妊娠前3个月内感染风疹后,风疹病毒可以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使胎儿发生先天性风疹;重者可致死产及早产;轻者可有先天性心脏畸形、白内障、耳聋及发育障碍等,称为先天性风疹或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据观察,孕妇妊娠第1个月时感染风疹,胎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发生率可高达50%;第2个月为30%;第3个月为20%;第4个月为5%;妊娠4个月后感染风疹对胎儿也有影响。有的新生儿不一定在出生后立即出现症状,而是在出生后数周、数月或数年才逐渐出现症状。

风疹病毒引发胎儿畸形有两种:一种是病毒所致炎性病变,一种是对胚胎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使发育缓慢,分化受到抑制,故使某些器官发育不全或生长落后。

妊娠早期妇女,不论是否患过风疹或接种过风疹疫苗,均应避免与风疹患儿接触,因妊娠时易患本病或再感染。而准备怀孕的妈妈们,若未接种过风疹疫苗,应予补种,并避免在接种后3个月内怀孕,以防减毒活疫苗毒害胎儿。

风疹的表现

风疹临床上可分为获得性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前者最为常见。

1.获得性风疹

(1)潜伏期 14~21天。

(2)前驱期 1~2天,表现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及咳嗽、打喷嚏、流涕、咽痛、结膜充血等轻微上呼吸道症状,偶有呕吐、腹泻、鼻出血、齿龈肿胀等,部分患者咽部及软腭可见玫瑰色或出血性斑疹,但无颊黏膜粗糙、充血及黏膜斑等。

(3)出疹期 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初见于面颈部,迅速扩展躯干四肢,1天内布满全身,但手掌、足底大都无疹。皮疹初起呈细点状淡红色斑疹、斑丘疹或丘疹,直径2~3mm。面部、四肢远端皮疹较稀疏,部分融合类似麻疹。躯干尤其背部皮疹密集,融合成片,又类似猩红热。躯干皮疹一般持续3天(1~4天)消退,亦有称“三日麻疹”。可有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结膜炎,或伴有关节痛(关节炎)等。

(4)无疹性风疹 风疹患者只有发热、上呼吸道炎、淋巴结肿痛而无皮疹;也可在感染风疹病毒后没有任何症状、体征,血清学检查风疹抗体为阳性,即所谓隐性感染或亚临床型患者。显性感染患者和无皮疹或隐性感染患者的比例为1:6~1:9。

2.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

母体在孕期前3个月感染RV可导致胎儿发生多系统的出生缺陷,即GRS,感染发生越早,对胎儿损伤越严重。胎儿被感染后,重者可导致死胎、流产、早产;轻者可导致胎儿发育迟缓,甚至累及全身各系统,出现多种畸形。新生儿先天畸形多为先天性风疹所致。多数先天性患者于出生时即具有临床症状,也可于生后数月至数年才出现症状和新的畸形。

如何预防和治疗儿童先天性风疹

先天性风疹累及脏器较多,临床表现形式不一样。新生婴儿可因血小板减少而见紫红色出血斑点,因肝病或溶血而见黄疸,严重贫血,面色苍白或蜡黄,肝脏,脾脏肿大。心脏畸形也颇常见,可见各种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如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障,小眼球,青光眼等。如有中耳或内耳病变则可发生单侧或双侧耳聋。因风疹病毒对神经组织有极强的侵袭力,风疹病毒又可较长时间存在于脑部,因此脑受累明显,可见小头畸形,智力,运动,行为发育障碍。由此可见先天性风疹的严重性。治疗存在极大困难,因此主要在于预防。

预防的主要对象是孕妇。为预防先天性风疹,有的国家所有女孩都要接种风疹疫苗,最理想的接种对象为学龄女童和要结婚的女子。如既往未曾患过风疹,也未接种过风疹疫苗,应先测定血清中风疹抗体,如为阴性即应注射风疹疫苗。注射的是风疹减毒活疫苗,它对胎儿也可造成损害。已怀孕的妇女更不应该接种。如孕妇未得风疹,也未接种过风疹疫苗,如与风疹患者有密切接触,可进行被动免疫。即尽早注射胎盘球蛋白(不少于20毫升)或丙种球蛋白(不少于10毫升),这样可防止胎儿患先天性风疹。

风疹如何预防

因本病症状多轻,一般预后良好,故似不需要特别预防,但先天性风疹危害大,可造成死胎,早产或多种先天畸形,因此预防应着重在先天性风疹。

自动免疫国际上经过十余年来广泛应用风疹减毒疫苗,均证明为安全有效,接种后抗体阳转率在95%以上,接种后仅个别有短期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及关节肿痛等反应,免疫后抗体持久性大多可维持在7年以上,接种对象方面不同国家尚不统一,例如美国主张1岁至青春期的青少年,特别是幼儿园和小学中的儿童为主要免疫对象,因为小儿风疹发病率最多,且可传播给孕妇等成人,青春期及成年妇女也应接种,先天性风疹已明显减少,尽管目前关于风疹疫苗病毒株对人体,胎儿的影响了解得不够,但活疫苗的弱病毒确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胎儿畸形,因此孕妇不宜接受此类活疫苗,风疹早已与麻疹,腮腺炎疫苗联合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国也已制成风疹减毒活疫苗,有的地方已开始使用并将逐步纳入计划免疫执行,重点免疫对象中包括婚前育龄妇女,含高中,初中毕业班女生。

免疫球蛋白预防风疹的效果至今尚不肯定。

风疹需要做哪些检查方法才能确诊

1、病毒分离

一般风疹病人取鼻咽部分泌物,先天性风疹病人取尿、脑脊液、血液、骨髓等培养于RK-13、Vero或SIRC等传代细胞,可分离出风疹病毒,再用免疫荧光法鉴定。

2、血清抗体测定

如红细胞凝集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免疫荧光、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为阳性,其中以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最常用,因其具有快速、简便、可靠的优点,此抗体在出疹时即出现,1~2周迅速上升,4~12月后降至开始时水平,并可维持终身。风疹特异性分泌型IgA抗体于鼻咽部可查得,有助诊断。也有用斑点杂交法测风疹病毒的RNA以诊断风疹感染。

3、血清学检查

当孕妇有风疹接触史或临床上有疑似风疹的症状时,应测定血清风疹抗体,如果特异性抗风疹IgM阳性(可用北京生物药品检定所供应的ELA测定IgM试剂盒),说明近期曾有过风疹的初次感染,尤在妊娠早期,应考虑做人工流产,先天性风疹患婴出生时,血清风疹抗体的效价与其母相若,这种抗体大多为由母体胎传的IgG,自生后2~3月起消减;而胎儿出生时其自身产生的抗风疹IgM(IgM不能通过胎盘)至生后3~4月达高峰值,1岁左右消失;患婴自身产生的抗风疹IgM出生1月内开始,至1岁达高峰值,可持续数年,因此,如从新生患婴血清测出风疹特异性IgM,或生后并未感染风疹,而5~6个月后血清风疹IgM抗体还大量存在,均可证明该婴儿是先天性风疹病儿,如前所述,生后感染风疹者,其血清的血凝抑制抗体可持续终生;但先天性风疹病儿约20% 于5岁时就不再能测到该抗体,一般易感儿注射风疹疫苗后95%皆有抗体产生的效应,而抗体已阴转的先天性风疹患儿经注射风疹疫苗后很少发生效应,故如3岁以上小儿注射风疹疫苗后,不能测得血凝抑制抗体的产生,在除外免疫缺陷病及其他原因后,加以母孕期感染风疹史及患儿其他临床表现,可有助于肯定先天性风疹的诊断。

风疹有哪些症状

依感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自然感染性风疹及先天风疹,其表现有不同。

1.获得性风疹(或自然感染的风疹)潜伏期平均18天(14~21天)。

(1)前驱期:较短暂,约1~2天,症状亦较轻微。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咳嗽、喷嚏、流涕、咽痛、结合膜充血等轻微上呼吸道炎症。偶伴呕吐、腹泻、鼻出血、牙龈肿胀等。部分患者软腭及咽部可见玫瑰色或出血性斑疹,但颊黏膜光滑,无充血及科氏斑。一般说来,婴幼儿患者前驱期症状常较轻微,或无前驱期症状。而年长儿及成人患者则较显著,并可持续5~6天。

(2)出疹期:通常于发热1~2天后即出现皮疹,皮疹初见于面颈部,迅速向下蔓延,1天内布满躯干和四肢,但手掌、足底大多无疹。皮疹初起呈细点状淡红色斑疹、斑丘疹或丘疹,直径为2~3mm。面部、四肢远端皮疹较稀疏,部分融合类似麻疹。躯干尤其背部皮疹密集,融合成片,又类似猩红热。

皮疹一般持续3天(1~4天)消退,亦有人称为“三日麻疹”。面部有疹为风疹之特征,少数患者出疹呈出血性,同时全身伴出血倾向,出疹期常伴低热,轻度上呼吸道炎,脾肿大及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其中尤以耳后、枕部、颈后淋巴结肿大最明显,肿大淋巴结轻度压痛,不融合,不化脓。有时风疹患者脾脏及淋巴结肿大可在出疹前4~10天就已发生。疹退时体温下降,上呼吸道症状消退,肿大的淋巴结亦逐渐恢复,但完全恢复正常常需数周以后。皮疹消退后一般不留色素沉着,亦不脱屑。仅少数重症患者可有细小糠麸样脱屑,大块脱皮则极少见。

无皮疹性风疹:风疹患者可以只有发热、上呼吸道炎、淋巴结肿痛,而不出皮疹。也可以在感染风疹病毒后没有任何症状、体征,血清学检查风疹抗体为阳性,即所谓隐性感染患者。在不同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显性感染和无皮疹的或隐性感染患者的比例为1∶6~1∶9。

2.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 胎儿被感染后,重者可导致死胎、流产、早产,轻者可致胎儿发育迟缓,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围等均比正常新生儿低,此差距至1岁时往往还不能纠正。此类患婴易有多种畸形,有谓新生儿先天畸形中5%以上由于先天性风疹所致。先天畸形或疾病常见者有白内障、视网膜病、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神经性耳聋、前庭损害、中耳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坏死、高血压、间质肺炎、巨细胞肺炎、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肾小球硬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脑炎、脑膜炎、小头畸形、智力障碍等。从先天性风疹患儿的咽部、血、尿、脑脊液内可分离出风疹病毒,阳性率以1岁内为高。也有报告经先天感染后,风疹病毒于脑组织内持续存在在达12年,而引起进行性风疹全脑炎。多数先天性风疹患儿于出生时即具临时症状,也可于生后数月到数年才出现进行性症状和新的畸形。1岁以后出现的畸形可有耳聋、精神动作异常、语言障碍、骨骼畸形等。因此对有先天性风疹和可能的小儿自出生后需随访至2~3年或3~4年。国外有报道在一次风疹大流行期中出生的4005例新生儿经病毒分离或血清检查证明先天性风疹>2%(当地平时新生儿中只0.1%为先天性风疹)。此4005例中68%为亚临床型,在新生儿时期无畸形或缺陷症状,但其中71%在生后头5年内的随访中,在不同时期陆续出现上述各种不同的先天性风疹病症。可见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是风疹病毒感染的严重后果。我国近年也有报道在825例早孕妇女中,查出风疹IgM抗体阳性率占1.44%,其胎儿血风疹IgM阳性率占孕妇感染的62.5%。

风疹病毒igg对胎儿的影响

孕妇在妊娠前3个月内感染风疹后,风疹病毒可以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使胎儿发生先天性风疹。重者可致死产及早产,轻者可有先天性心脏畸形、白内障、耳聋及发育障碍等,称为先天性风疹或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据观察,孕妇妊娠第1个月时感染风疹,胎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发生率可高达50%,第2个月为30%,第3个月为20%,第4个月为5%,妊娠4个月后感染风疹对胎儿也有影响。有的新生儿不一定在出生后立即出现症状,而是在出生后数周、数月或数年才逐渐出现症状。

风疹病毒引发胎儿畸形有两种:一种是病毒所致炎性病变,一种是对胚胎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使发育缓慢,分化受到抑制,故使某些器官发育不全或生长落后。

风疹脑炎会造成智力、行为和运动方面的发育障碍,这是永久性智力迟钝的一个原因。根据胎儿发育的特点,一般说来,如果怀孕前2-3月感染风疹病毒,常会引起先天性心脏畸形、白内障及青光眼,失听或中枢神经的病变多由妊娠晚期风疹病毒感染所致。

风疹什么症状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患有风疹的的人,但是很多人对于风疹的了解却不是十分的全面。风疹的临床表现有很多种情况,但是大体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下面让我来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两种风疹的临床表现吧。

1.后天性风疹

风疹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潜伏期为1421天,前驱期有低热及其他症状,常因症状轻微或时间短暂而被忽略。出疹期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耳后、枕部及颈后淋巴结肿大伴有触痛,持续1周左右。皮疹在淋巴结肿后24小时出现,呈多形性,大部分是散在斑丘疹,也可呈大片皮肤发红或针尖状猩红热样皮疹,开始在面部,24 小时内遍及颈、躯干、手臂,最后至足部。常是面部皮疹消退而下肢皮疹方现。一般历时3天,出疹后脱皮极少。在前驱期末和出疹早期软腭处可见红色点状黏膜疹,与其他病毒感染所致黏膜疹相似,无特异性。

出疹时可伴低热,持续13天,轻度脾肿大常见。年轻妇女在出疹时或以后几天内有多发性关节炎,常为对称性,最常累及的是近端指趾关节,顺序是掌指关节、腕、肘、膝、踝、足、肩及脊柱关节,特点是局部有红肿、疼痛、触痛及渗出,持续几天至2周,很少有后遗症。此外尚有感觉异常及睾丸疼痛等报告。合并症有感染后脑炎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预后均良好。

2.先天性风疹综合症

风疹病毒通过抑制细胞有丝分裂、细胞溶解、胎盘绒毛炎等引起胎儿损伤,可产生:

1一过性新生儿期表现。

2永久性器官畸形和组织损伤。

3慢性或自身免疫引起的晚发疾病,这些迟发症状可在生后2月至20年内发生。

以上就是风疹的临床表现,很多时候风疹多发于春季,并严重的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不管是先天性的还是后天性的风疹,一旦患病就要及时的去医院接受治疗,及时有效治疗和护理是疾病康复的必要条件,希望大家远离疾病的困扰。

身上起风疹是什么原因 如何预防风疹

后天获得性风疹通常症状较轻,一般预后良好,故似不需要特别预防,但先天性风疹危害大,可造成死胎、早产或多种先天畸形,因此预防应着重在先天性风疹。

1.妊娠期、特别妊娠早期的妇女在风疹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接触风疹病人。

2.婚前育龄妇女,含高中、初中毕业班女生,应主动注射风疹减毒疫苗,这样可以防止孕期感染风疹病毒继而传染给胎儿,有效减少先天性风疹的发病率。

相关推荐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症状

孕妇感染风疹病毒以后,症状很轻,可低热、呼吸道卡他、耳后或枕后淋巴结肿大、皮肤出现浅红色斑丘疹。由于大多数人在学龄前时已经受风疹病毒感染,感染率达80%~90%,因此孕妇易感率很低,约为1%~3%。其中,3~5月份是感染高峰,孕早期是高危险期,如若初发感染,胎儿致畸率可达10%~30%。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患儿,活产的患婴可表现一些急性病变,如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生时即紫红色大小不一的散在斑点,且常伴其他暂时性的病变和长骨的骺部钙化不良、肝脾肿大、肝炎、溶血性贫血和前囟饱满,或可脑脊液的细胞

风疹的症状

一、后天性风疹 风疹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潜伏期为14~21天,前驱期低热及其他症状,常因症状轻微或时间短暂而被忽略。出疹期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耳后、枕部及颈后淋巴结肿大伴触痛,持续1周左右。皮疹在淋巴结肿后24小时出现,呈多形性,大部分是散在斑丘疹,也可呈大片皮肤发红或针尖状猩红热样皮,开始在面部, 24小时内遍及颈、躯干、手臂,最后至足部。常是面部皮疹消退而下肢皮疹方现。一般历时3天,出疹后脱皮极少。在前驱期末和出疹早期软腭处可见红色点状粘膜疹,与其他病毒感染所致粘膜疹相似,无特异性。出疹时可伴低热,

自闭症的病因哪些

一、脑器质性损害:如产伤、宫内窒息、中毒、感染等,15%~50%的患儿伴癫痫发作、脑电图异常、脑CT、磁共振非特异性改变。的伴神经系统体征、躯体畸形等。先天性风疹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均可能与小儿自闭症发病关。 二、认知缺陷因素:人提出了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相关的学说,日常生活中造成自闭症的病因哪些?关于哪些原因容易引起小儿自闭症专家认为心理认知缺陷损害了小儿自闭症患儿对他人精神状态的理解能力,导致社会交往能力的缺乏,甚至对待人就像对待无生命的物体,常错误理解别人意识的行为。 三、多种病因

风疹的效治疗方法

因本病症状多轻,一般预后良好,故似不需要特别预防,但先天性风疹危害大,可造成死胎、早产或多种先天畸形,因此预防应着重在先天性风疹。 一、普通康复疗法 1、一般疗法,风疹患者一般症状轻微,不需要特殊治疗。症状较显著者,应卧床休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高热、头痛、咳嗽、结膜炎者可予对症处理。 2、并发症治疗,脑炎高热、嗜睡、昏迷、惊厥者,应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原则治疗。出血倾向严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输新鲜全血。 3、先天性风疹,自幼即应良好的护理、教养,医护人员应与病儿父母、托儿所保育员、学校

风疹的临床表现

1.获得性风疹 (1)潜伏期 14~21天。 (2)前驱期 1~2天,幼儿患者前驱期症状常较轻微,或无前驱期症状;在青少年和成人患者则较显著,可持续5~6天,表现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及咳嗽、打喷嚏、流涕、咽痛、结膜充血等轻微上呼吸道症状,偶呕吐、腹泻、鼻出血、齿龈肿胀等,部分患者咽部及软腭可见玫瑰色或出血性斑疹,但无颊黏膜粗糙、充血及黏膜斑等。 (3)出疹期 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初见于面颈部,迅速扩展躯干四肢,1天内布满全身,但手掌、足底大都无疹。皮疹初起呈细点状

孕妇孕期了风疹该怎么办

风疹是一种经呼吸遵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特征为发病后出现低热或中陵发热,伴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一般于发热1~2天后即出现皮疹,先见于面部,迅速蔓及全身,为粉红色斑丘疹,可持续3天左右,疹退后病情逐渐好转而恢复。风疹病毒可以通过骀盘,使胎儿发生先天性风疹,重者胎死宫内,幸存者出生后可出现风疹综合征,表现为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听力障碍和智力发育迟缓。这些症状不一定生后立即出现,时在出生后数周乃至数月才表现出来。此种出生缺陷婴儿的发生率,因孕妇患病时期不同而不一样。据报道,妊娠1

风疹 - 临床表现

后天性风疹 风疹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潜伏期为14~21天,前驱期低热及卡他症状,常因症状轻微或时间短暂而被忽略。出疹期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耳后、枕部及颈后淋巴结肿大伴触痛,持续1周左右。皮疹在淋巴结肿后24小时出现,呈多形性,大部分是散在斑丘疹,也可呈大片皮肤发红或针尖状猩红热样皮疹,开始在面部,24小时内遍及颈、躯干、手臂,最后至足部。 常是面部皮疹消退而下肢皮疹方现。一般历时3天,出疹后脱皮极少。在前驱期末和出疹早期软腭处可见红色点状粘膜疹,与其他病毒感染所致粘膜疹相似,无特异性。出疹时可伴低热,持

风疹如何预防

日常预防 1、因本病症状多轻,一般预后良好,故似不需要特别预防,但先天性风疹危害大,可造成死胎,早产或多种先天畸形,因此预防应着重在先天性风疹。 2、经过十余年来广泛应用风疹减毒疫苗,均证明为安全效,接种后抗体阳转率在95%以上,接种后仅个别短期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及关节肿痛等反应,免疫后抗体持久性大多可维持在7年以上,接种对象方面不同国家尚不统一,例如美国主张1岁至青春期的青少年,特别是幼儿园和小学中的儿童为主要免疫对象,因为小儿风疹发病率最多,且可传播给孕妇等成人,青春期及成年妇女也应接种,先天

先天性风疹的症状

预防护理的主要是风疹的被动免疫或者是一些自动的免疫功能,在病理病机上的一定要进行合理的检查,在日常生活中的风疹的治疗更为关键。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风疹的常见症状以及治疗方式。 潜伏期16~21天,平均18天,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感染风疹病毒后常发热、头痛、咽痛、流涕等轻微前驱症状和枕骨下、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约1~2天从面颈部开始出现淡红色斑疹、斑丘疹,24h内蔓延躯干、四肢。皮疹特点是历时短、消失快。躯干部皮疹可融合,四肢皮疹散在不融合。一般第3天皮疹迅速消退,不留痕迹,时可轻度脱屑。软腭可见针头大

什么是风疹病毒

风疹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以春季发病为主,儿童成人均可发病。 风疹病毒是RNA病毒,是限于人类的病毒,多呈不规则球形,风疹病毒的抗原结构相当稳定,现知只一个血清型。 病毒在体外的生活力弱,对紫外线、乙醚、等均敏感。pH〈3.0可将其灭活。 本病毒不耐热,56℃30分钟,37℃1.5小时均可将其杀死,4℃保存不稳定,最好保存在-60~-70℃可保持活力3个月,干燥冰冻下可保存9个月。 依感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自然感染性风疹及先天性风疹,其表现不同。 1.自然感染的风疹:潜伏期平均1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