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鳞癌病理学特征
宫颈鳞癌病理学特征
一、病理学特征
1.组织学起源:宫颈腺鳞癌是由柱状细胞腺癌和鳞状细胞癌混合而成。其起源于宫颈柱状上皮下储备细胞,同时向腺癌和鳞癌两个方向分化,两者比例不同,分化程度也不相同。
2.镜下特点:鳞状细胞癌巢与腺样癌巢相互混合,并相互移行。成熟型的宫颈腺鳞癌常表现为鳞状细胞成分的癌细胞含丰富的嗜伊红胞浆,或见个别细胞角化。毛玻璃细胞癌是宫颈腺鳞癌中分化最差的一种类型,镜下特点表现为有一种癌细胞大,并呈多边形,分布成片状或巢状,细胞膜清楚,胞质呈毛玻璃样或颗粒状,胞核大,并见明显的核仁,和分裂相多见。间质中见多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毛玻璃细胞癌在电镜下可见肿瘤细胞间有细胞间清洗形成,有微绒毛,胞浆内含有丰富张力微丝,细胞连接方式为丰富桥粒和连接复合体。值得注意的是,在腺癌结构中伴有多少不等的分化成熟的鳞状上皮为腺棘癌或腺角化癌,不属于腺鳞癌范畴。对于低分化的宫颈腺鳞癌和鳞癌在镜下难于鉴别,然而在宫颈腺鳞癌中,粘蛋白表达呈阳性,因此其可以用于鉴别宫颈腺鳞癌和宫颈鳞癌。Reis-Filho报道了一例宫颈腺鳞癌毛玻璃细胞类型的患者,其免疫组化研究发现,细胞角化蛋白(MNF116)、vimentin和癌胚抗原表达呈阳性,然而HMB-45的表达则为阴性。
非典型鳞状细胞是什么
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指不能肯定其形态特征及病变性质的形态异常的鳞状上皮细胞.对此类患者应注意复查。复查前注意避免性生活和阴道的治疗。是否有恶性病变可以结合进一步的宫颈活检进行判断。
因其属于癌前期病变,一定要严密观察。由癌前期病变到浸润癌的变化一般很慢,约需8-10年甚至20年。在癌前期阶段,异常的细胞不侵犯间质,更不发生转移,如果在这时发现,并给以相应治疗,则治愈的机会是非常高的。但在宫颈癌已变为浸润癌以后,则发展一般很快,如不经治疗,病人可在2-5年内死亡。非典型增生可分为轻,中及重度,如不经治疗约10-15%的轻及中度非典型增生可发展为浸润癌,约75%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可发展为浸润癌。
非典型鳞状细胞增生分为轻、中、重度,轻度大部分(百分之60)可逆转,中、重度为癌前病变,其实重度就可以归为原位癌了.非典型鳞状细胞是指不能肯定形态特征及病变性质的形态异常的鳞状上皮细胞,是细胞病理学诊断判断依据,提示为癌前病变,应该定期复查以确认.如是非典型鳞状细胞增生,说明细胞具有异型性。
非典型鳞状细胞是什么?非典型鳞状细胞由於子宫颈发炎而引致细胞变异,属非典型细胞类别,医生多会在数月后重复抹片检查以确定原因。
非典型鳞状细胞病人有上皮鳞状细胞病变(SquamousIntraepithelialLeison,简称SIL),变会导致细胞变异。较轻微的病变显示病人曾受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又或病人已出现低程度的子宫颈上皮内瘤(CervicalInrtaepithelialNeoplasia,简称CIN),这类情况演变成子宫颈癌的机会少过百分之一。较严重的病变则显示病人有高程度的子宫颈上皮内瘤(CIN),其演变成子宫颈癌的危险则可达百分之五。
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指不能肯定其形态特征及病变性质的形态异常的鳞状上皮细胞.对此类患者应注意复查。复查前注意避免性生活和阴道的治疗。是否有恶性病变可以结合进一步的宫颈活检进行判断。因其属于癌前期病变,一定要严密观察。
得了宫颈癌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宫颈癌全身检查和妇科检查
妇科检查时可发现宫颈癌部位较硬,易出血,并应注意有无阴道转移,应特别强调作三合诊(腹部触诊、阴道和肛门内诊),了解子宫后方及宫旁有无癌转移,藉以确定病变范围,进行临床分期。
1、Ⅰb期及Ⅱ期以后的宫颈癌症状明显,通过妇科检查及宫颈活检即作出诊断。
2、0期和Ⅰa期症状及体征常不明显,易漏诊。
3、0期和Ⅰa期的预后远较Ⅰb期以后者为佳,应重视其早期诊断。
二、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方法:
细胞学检查
凡遇可疑病例,如宫颈接触性出血或糜烂较重、久治不愈者,应作宫颈刮片查瘤细胞。如发现癌细胞或核异质细胞应进一步行宫颈活检。宫颈癌普查时,多采用此法进行筛选宫颈活检。
1)碘试验
在未染色区取材,可提高准确性,取材时应包括宫颈鳞柱上皮交界外,并最好在3、6、9、12点作四点活检,以防漏诊。
2)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可将宫颈放大16~40倍,可更仔细地观察宫颈上皮的改变,并可看到鳞柱上皮交界处。在阴道镜指导下作活检,可提高准确性。看不到鳞柱上皮交界处时,应作宫颈管搔刮,将刮出物送病检。
3)宫颈锥形活检
将宫颈作锥形切除。术前应先作阴道镜确定病变部位,亦可作碘试验。切除的标本应作连续病理切片以除外浸润癌。
非典型鳞状细胞引起原因
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是病理学专业名词,指不能肯定其形态特征及病变性质的形态异常的鳞状上皮细胞。
非典型鳞状细胞病人有子宫颈上皮鳞状细胞病变,变会导致细胞变异。较轻微的病变显示病人曾受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又或病人已出现低程度的子宫颈上皮内瘤,这类情况演变成子宫颈癌的机会少过百分之一。较严重的病变则显示病人有高程度的子宫颈上皮内瘤(CIN),其演变成子宫颈癌的危险则可达百分之五。
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是介于正常与癌前病变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它主要是指宫颈表面的鳞状细胞在很多理化因素的影响下,在形态、排列等方面发生了一些不太典型的变化。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在临床上90%以上均为炎症所引起,真正合并宫颈癌前病变的只占很少的比率。治疗方法可阴道上药或观察,2-3个月后再复查,如果反复出现非典型鳞状细胞,建议进行阴道镜活检以确定诊断。
粘液性肉瘤的病理学特征
病变呈结节状生长,结节间为纤维结缔组织间隔,间质呈粘液样,常弥漫浸润,在丰富的黏液基质中可少有细胞或有中等数目的细胞。存在弯曲延伸的薄壁毛细血管,血管周围聚集肿瘤细胞和(或)炎性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是其特征性的改变。
根据黏液样区域在肿瘤中所占的比例、瘤细胞的丰富程度、瘤细胞异型性大小及核分裂象的多少,将黏液纤维肉瘤分为帝低度恶性、中度恶性和高度恶性三种亚型。低度恶性肿瘤中的肿瘤细胞呈一致性的梭形或星状,染色质分布均匀,有些细胞中可见多空泡或小泡状的胞质,类似于多空泡状的成脂肪细胞。在高度恶性的黏液纤维肉瘤中,由排列致密的梭形细胞和多形性细胞组成,核分裂易见。黏液性区域的细胞大部分有成纤维细胞分化的超微结构特征,并有分泌活动。
宫颈鳞癌的特征
宫颈腺鳞癌患者的发病年龄国内庄桂霞报道的七例中,在43~71岁之间,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宫颈腺鳞癌也有年轻化的趋势。近些年的临床研究报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es,HPV)的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在HPV感染和宫颈腺鳞癌的相互关系中,研究发现,HPV18型的感染在宫颈腺鳞癌中较宫颈鳞癌中更为见。一项meta分析表明,将85个研究纳入分析发现,宫颈腺鳞癌中HPV的感染率较宫颈鳞癌低。在存在HPV感染的病例中,HPV18型的感染率为(37-41%),和HPV16行(26-36%)和HPV45型(5-7%)的相比,其感染率高。
在早期和宫颈腺癌一样,常常因为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而被忽视。这主要是因为宫颈腺鳞癌具有内生性生长的特点。到晚期,其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及排液。因而,当细胞学检查时发现异常,而宫颈活检时无异常发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生物学行为
对于宫颈腺鳞癌的生物学特性,存在两中不同的观点。一部分学者的研究认为,宫颈腺鳞癌具有较高的侵袭性,这主要是由于和同期别的宫颈鳞癌及腺癌相比较,发病的中位年龄较年轻,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治疗后复发率高,预后差。Yasuda总结了1990年至2004年间,28例IB期宫颈腺鳞癌的病例,发现其发病的中位年龄为46.6岁,和同期别的单纯的宫颈腺癌(48.3岁)及宫颈鳞癌(48.5岁)相比,发病平均年龄要早1岁。并且,在这28例病人中,其淋巴结转移率为21.4%,较宫颈腺癌和鳞癌明显增高。五年生存率较鳞癌和腺癌低。而另一部分学者的研究确认为,其生物学特性和其他期别的宫颈鳞癌没有明显差异。
什么是宫颈癌
病因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一个病因明确的妇科恶性肿瘤,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es, HPV)的持续感染相关。HPV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具有球形外壳,直径55nm,主要感染皮肤粘膜上皮,导致不同病变。目前已经鉴定的HPV病毒超过200种,至少30种与生殖道粘膜感染相关。HPV妇女一生中80%可感染HPV,通常在8-10个月内被自然清除,只有少数(5%)妇女呈持续感染状态。根据HPV病毒与宫颈癌的关系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与宫颈癌相关,常见的亚型有:16、18、26、31、33、35、39、45、51、52、56、58、59、66、67、68、73、82,宫颈鳞状细胞癌中HPV16型最多见,其次是18、45、31和33型;宫颈腺癌中HPV18和45亚型较常见。低危型与生殖道疣相关,常见的亚型有:6、11、40、42、43、44、53、54、57、61、62、70、72、81、83、CP6108、MM4、MM7、MM9、MM9等。
高危因素
与宫颈癌相关的其它高危因素有:1. 性行为: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2. 月经及分娩因素:经期卫生不良,经期延长,早婚,早育,多产等;3. 性传播疾病导致的宫颈炎症对宫颈的长期刺激; 4. 吸烟:摄入尼古丁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影响对HPV感染的清除,导致宫颈癌特别是鳞癌的风险增加; 5. 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服用口服避孕药8年以上宫颈癌特别是腺癌的风险增加两倍; 6. 免疫缺陷与抑制:HIV感染导致免疫缺陷和器官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宫颈癌的发生率升高; 7. 其它病毒感染:疱疹病毒II型(HSV-II)与宫颈癌病因的联系不能排除。
病理
宫颈癌中常见的是鳞状上皮细胞癌,20世纪60年代宫颈鳞癌占90%~95%; 其余为腺癌,约占5%~10%。近年来宫颈腺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20世纪90年代宫颈鳞癌占75%,而腺癌约占25%。
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好发部位为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与宫颈管柱状上皮交界处(鳞-柱交界)。在正常生理情况下,鳞-柱交界随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而上下移动,当雌激素水平高时,柱状上皮向外扩展,占据一部分宫颈阴道部,当雌激素水平低落时,柱状上皮向上移至宫颈管,这一鳞-柱上下移动的区域称为移行带。在移行带形成过程中,其表面被覆的柱状上皮被鳞状上皮所代替。鳞状上皮代替柱状上皮的机制有两种:①鳞状上皮化生(squamous metaplasia):当鳞柱交界位于宫颈阴道部时,暴露于阴道的柱状上皮受阴道酸性影响,移行带柱状上皮下未分化储备细胞开始增生,并逐渐转化为鳞状上皮,柱状上皮随之脱落,而被复层鳞状细胞所代替。②鳞状上皮化(squamous epithelization):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直接长入柱状上皮与其基底膜之间,直至柱状上皮完全脱落而被鳞状上皮替代。此时如有某些外来致癌因素刺激,或多次妊娠导致宫颈鳞-柱交界反复移动,以及宫颈裂伤、炎症时,移行带区活跃的未成熟细胞或增生的鳞状上皮可向非典型方向发展形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并继续发展成为镜下早期浸润癌和浸润癌。
尖锐湿疣是怎样进行鉴别诊断
患者信息:
【姓名】张女士
【年龄】42岁
【病情描述】医生说怀疑是得了尖锐湿疣,请问尖锐湿疣是怎样进行鉴别诊断的?
针对以上问题专家做出如下介绍:
一、扁平湿疣 这是二期梅毒的特征性临床所见,表现为肛周或外阴部扁平的丘疹,表面湿润,约0.5cm大小,无蒂,表面也不呈乳头状或颗粒状。患者的躯干部及掌跖部可见皮疹。梅毒血清试验呈阳性。将扁平湿疣表面的分泌物印片置于暗视野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多数活动的梅毒螺旋体。
二、阴茎珍珠样丘疹 发生在龟头冠状沟处,为皮色或淡红色针帽大柔软的小丘疹,表面光滑,沿冠状沟排列成一行或二行,系正常所见,无需治疗。醋白试验阴性。如不能确诊可定期随访,阴茎珍珠样丘疹的形态不会发生变化,不会增大。有些成年男性的包皮系带两侧可见一、二个如针帽大的白色丘疹,稍隆起皮面,表面光滑,这也是正常所见,无需治疗。
三、女阴假性湿疣 发生在小阴唇的内侧面,为多数淡红色丘疹,均匀分布,有的可呈鱼籽状。组织病理学检查无挖空细胞,可资鉴别。
四、发生在外阴部的寻常疣 HPV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由HPV1、2、4型等所引起的寻常疣、扁平疣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寻常疣的患者完全有可能通过自己的手将病毒自身接种到外阴部。如果在耻部、阴茎根部、股内侧出现单发的绿豆至黄豆大丘疹,表面粗糙,一般可认为是发生在外阴部的寻常疣。如果发生在尖锐湿疣的好发部位,则判断较为困难。若患者否认不洁性交史,并在手足或面部有寻常疣,则考虑是自身接种所致的寻常疣。要确切的诊断则要采用PCR方法对致病HPV的型别予以确定。
五、HPV感染与生殖器癌的关系 大量证据表明,HPV感染与生殖器癌,尤其是女性的宫颈癌有明确的关系。
(一)女性宫颈上皮感染了HPV16或18型,约2/3患者在两年内发生中度至重度的非典型增生。
(二)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2级及CIN3级的损害内及绝大部分宫颈鳞癌患者的皮损可发现有HPV16或18型的感染。
(三)从分子水平已证实HPV16或18型的DNA片段整合至某些上皮基底细胞的基因组中,这个致癌的DNA基因片段认为是E6或E7。
(四)鲍温样丘疹病是一个发生在外阴部的原位鳞癌。有相当比例患者曾有尖锐湿疣的病史,有的病人可与尖锐湿疣伴发。
(五)巨大型尖锐湿疣,这是一个发生在生殖器部位的疣状癌,组织病理学上呈低度鳞癌改变,病变系在原来尖锐湿疣的基础上,长期慢性刺激而演变成。
宫颈鳞癌能活多久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一般不表现明显症状,或仅有一般宫颈炎的症状,如白带增多。也有主诉白带带血或性接触后少量阴道流血等。宫颈重度上皮内瘤样病变是癌前病变,它具有可逆性,即一部分病变可自然消失,但它还具有进展性,即病灶可发展,甚至癌变。其可逆性和发展性与病变的范围、程度有关。轻度上皮内瘤样病变自然消失的可能性明显大于中、重度。重度上皮内瘤样病变发展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轻、中度。也有学者认为,宫颈轻度上皮内瘤样病变,是良性的异常增殖,可自然转为正常。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期是和很多因素是相关的,很多患者和家属也是想知道宫颈癌能活多久,但是宫颈癌能活多久主要取决于是否及时采取了恰当的治疗手段.
宫颈癌晚期临床症状
1、疼痛是晚期宫颈癌的主要症状之一。癌瘤沿旁组织延伸,侵犯骨盆壁,压迫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坐骨神经或一侧骶、髂部的持续性疼痛。肿瘤压迫或侵蚀输尿管,管道狭窄、阻塞导致肾盂积水,表现为一侧腰痛,甚至剧痛,进一步发展为肾功能衰竭,甚至尿毒症。淋巴系统受侵导致淋巴管阻塞,回流受阻而出现下肢浮肿和疼痛等症状。
2、宫颈癌晚期会出现全身症状。晚期病人因癌瘤组织的代谢,坏死组织的吸收或合并感染而引起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少数可达39℃以上。由于出血、消耗而出现贫血、消瘦甚至恶病质。
3、宫颈癌晚期会出现转移症状。一般为癌瘤向前方扩散可以侵犯到膀胱,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下坠和血尿,常被为泌尿系统感染而延断,严重的可形成膀胱-阴道瘘。癌瘤向后蔓延可以侵犯直肠,而有下坠、排便困难、里急后重、便血等症状,进一步发展可出现阴道一直肠瘘。
宫颈癌食疗药膳
1)、虫草甲鱼汤:取冬虫夏草10根左右,甲鱼500克生晒参2克,香菇10枚,海带若干,人参果5克,调料适量。将甲鱼宰杀洗净,切块,海带泡发洗净切段,香菇洗净,然后和虫草及其他原料一并入锅,加水和调料,隔水蒸熟服用。此汤可增强防癌免疫力,适用于各种癌症的早期治疗。冬虫夏草含丰富的真菌多糖、虫草素、甘露醇,还含有20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等。现代研究证实,冬虫夏草能明显增强单核细胞的吞噬活性,促进抗体形成,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具有明确的抑制、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医学界认为抗癌药用价值最高的虫草来自西藏那曲以及青海玉树海拔4200米线,其典型代表是知名品牌福临门冬虫夏草,天然虫草素含量最高,用于抗癌效果最为明显。
2)、蒲公英瘦肉汤:取瘦猪肉250g,蒲公英、薏苡仁各30克备用。将蒲公英、生苡米仁、猪瘦肉洗净,一起放入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煲1-2小时,调味供用,佐餐食用。功效: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带的功效,适用于湿热型急性子宫颈炎。
3)、鸡冠花瘦肉汤:准备鸡冠花20克,猪瘦肉100克,红枣10个。将鸡冠花、红枣(去核)、猪瘦肉洗净。把全部用料一起放入砂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改小火煮30分钟,调味即可,随量引用。功效:具有清热利湿止带的功效,适用于湿热型子宫颈炎。鸡冠花有白色、红色两种,白色者以渗湿清热为主,治白带;红色者除清热利湿,尚能入血分以治赤白带,使用时可按症候不同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