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红发展动向
红曲红发展动向
我国是世界上红曲红主要生产国,生产厂家大多是从红曲米中提取红曲红,液体发酵生产红曲红厂家较少。固态发酵法生产的红曲米是中国的传统产品,因其生产周期较长、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原料利用率低、生产中易染菌而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课题大多围绕液体发酵展开,做了大量的工作,日本的研究较为深人,取得一定的进展。国内已有几家单位采用液体深层发酵生产红曲红,但由于发酵色价仍然偏低,且从发酵滤液中提取色素使成本增大,加上发酵原料成本较高,导致综合成本较高,难以推广。筛选高色价的红曲霉生产菌种,降低生产成本,是红曲红液体深层发酵的关键所在。在这方面,国外研究较多,国内相对较少,我们要加大研究力度,使红曲红的生产迈上一个新台阶。[2]
1995年,法国人Blanc博士证实红曲霉菌产生真菌毒素—桔霉素(Citrinin) ,至此,红曲红的食用安全性受到挑战。桔霉素是一种真菌毒素,具有肾毒性,毒性比较明显,可引起实验动物的肾脏肿大、尿量增多,肾小管扩张和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等症状[’]。桔霉素的生成与否及其含量与红曲霉菌种、培养条件、精制工艺等因素有关。[3] [4]
如果红曲中的桔霉素问题确实存在,则进口到欧洲的红曲产品要进行检测,所使用的红曲生产菌种也要经过鉴定,红曲的生产过程要经过认定。这对于出口红曲的工厂来说,应当引起重视。现在报道的桔霉素含量差别很大,法国人发现红曲固体培养物或液态培养物的含量约为100~400mg/L(或kg),但从商业化途径得到的红曲米产品没有检测到桔霉素;荷兰人发现收集的各种红曲样品的桔霉素含量在0.2~17.lppm。因为桔霉素是公认的真菌毒素,含桔霉素的红曲产品或含量较高的产品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因此必须采用不产或低产桔霉素的菌种生产红曲米或红曲红。我国目前的红曲霉菌株分类体系与国际上的分类命名体系不统一,我国要加大研究力度,与国际接轨,为生产厂家提供国际上认可的安全生产菌株。日本已经制定了桔霉素的质量标准,不超过2ppm,而我国还没有制定这方面的国家标准,希望我国学者加大这方面的研究,早口制定桔霉素的质量标准。
红曲的功能
红曲在中国的食品中有其妙用。旧时在北京,有一道家喻户晓的风味小吃叫灌肠。灌肠其实不是肠,而是用团粉和红曲做成的像腊肠样的东西,切成薄片,放在平底锅里用猪油煎焦,吃时加蒜汁盐水,色味两绝。这其中红曲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不止是灌肠,许多驰名中外的风味食品如无锡排骨、苹果鱼肚、樱桃肉、玫瑰卤鸭、鸳鸯鱼枣、寿桃馒头、马蹄糕、琉璃珠矶中都有红曲,红曲还可用于酿造黄酒,制做腐乳、食酯、食品色素等等。
红曲的问世,给中国和世界食品微生物发酵史写下了一页光辉篇章。红曲是一种红色霉菌,中国古代人民很早就认识到它的食用价值。红曲用途极广,如古代未发明酱油专用酱色(焦糖)之前,红曲是红烧肉和其他红色食品的主要食用色素。红曲还是一种出色的食品工业原料。如中国闽台两省利用红曲生产的红色米酒(红酒)在东南亚以及港澳台市场上知名度较高,颇受消费者欢迎,被公认为有舒筋活血强身功效。日本民族深受中华文化影响,他们也很喜欢红曲。如日本乡村在腌制猪肉时就加入量红曲,在红曲霉蛋白酚的作用下,腌猪肉肉质细嫩,外观呈深红色,令人胃口大开。
圣曲胶囊到了现代,红曲的研究得到了世界的关注。北京大学的生物学家从众多红曲菌种中筛选出一株红曲菌,在它的代谢产物中发现了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天然他汀类物质。经过了大量的工作将野生菌种变异为生产菌种,使之能产生高含量、稳定的、适合制药的人体合成胆固醇关键酶(HMG——CoA还原酶)特异性抑制剂一天然他汀类物质,同时还能产生许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如必需氨基酸、不饱合脂肪酸等等。这时的红曲与一般仅作为色素的红曲已有很大的区别,因此称为特制红曲。特制红曲现在已经用于制药,大量研究发现它具有非常强大的降低总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清甘油三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显著综合疗效且服用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并能有效的治疗冠心病、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及与高血脂相关的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及脂肪肝。被认为是当前最有前途的降脂物质。
红曲,古为今用,已经赋予了它新的生机与活力。老药换新颜,它将为人类的健康升腾新的希望。
酒分为几种 按曲种分类
中国的白酒和黄酒通常按酒曲分类。
1.白酒,按用曲种分类为:①大曲酒;②小曲酒;③麸曲酒;④混曲酒,以大曲、小曲、麸曲等混合曲为糖化发酵剂;⑤其他糖化剂,近代有些白酒常以生物酶制剂,淀粉酶、糖化酶等为糖化剂,以酿酒活性干酵母(或生香酵母)为发酵剂,经糖化、发酵酿制的白酒。
2.黄酒,以曲种分为:①麦曲黄酒,以传统典型小麦麦曲为糖化发酵剂生产的黄酒,包括自然发酵麦曲和纯种麦曲;②红曲酒,曲霉、红曲霉培养在米饭粒上发酵制成的米曲,酒的色泽也带有暗红色。
h红曲红的功能特点
红曲红色素起于我国,其发明应用已有数千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科学遗产。
至今我国仍是红曲红色素生产大国。
近几年发现,红曲红中含有许多有效活性物质,它不但具有抑菌、防癌的作用,还可以抑制胆固醇合成,从而降低人体中甘油三酸酯的含量,降低了血压,防治胆结石。
为此,日本正投入大量的人力开发红曲红保健食品。所以,红曲的研究和应用是大有可为的。
作为天然色素,红曲色素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安全性较高的食用色素,试验己证明不含黄曲霉毒素。
动物性试验表明,使用红曲色素及其制品的食物均未发现急、慢性中毒现象,也无致突变作用。
此外,还具有降低血脂、血压,抗突变、防腐、保鲜等生理活性,因此红曲色素具有“天然、营养、多功能”的多重优点。
红曲米能天天吃吗
可以的红曲最早发明于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生产、应用历史,是中国及周边国家特有的大米发酵传统产品。 红曲米异名:红曲;赤曲;红米;福米。性质:为棕红色至紫红色的米粒。来源:以籼稻、粳稻、糯米等稻米为原料,用红曲霉菌发酵而成,为棕红色或紫红色米粒。红曲发酵后可分离到辅酶Q10,辅酶Q10又名癸烯醌,是细胞代谢及细胞呼吸的激活剂,能改善线粒体呼吸功能,促进氧化磷酸化反应。它本身又是细胞自身产生的天然氧化剂,能抑制线粒体的过氧化,有保护生物膜结构完整性的功能。对免疫有非特异的增强作用,能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率,增加抗体的产生,改善T细胞功能。
红曲红有毒吗
有些比较心细的人在吃零食的时候,会发现零食后面的配料表里面有红曲红,这时候我们会提出一些疑问,红曲红是什么?它对我们的身体有没有伤害,红曲红的作用
红曲色素是指将红曲米用乙醇抽提得到的液体红曲色素或从红曲霉的深层培养液中提取、结晶、精制得到的产物,所以是没有毒素的,是一种可食用色素。
红曲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宋朝时期已将红曲应用于食品及药物上,元朝已有红曲具有医疗功效的记载。长期以来中外多数学者的研究已充分显示了红曲色素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在所有已知天然色素中具有极优良的稳定性,是我国食品法规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红曲的医疗保健功效。
红曲红作为一种色调自然鲜亮,而且安全、稳定,具有一定医疗保健功效的着色剂,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肉制品、豆制品、酒、果汁、饮料、糖果、糕点)、医药、化妆品等行业中。
尤其是肉肠加工业,对提高产品档次,效果十分理想。近年来,日本发明了许多红曲色素应用方面的专利,有望开发红曲红新的应用领域。
红曲红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可将该产品按所需用量直接用水或酒精溶解,然后加人配料中着色。用量可根据所需色调而定。
看了上面的介绍你现在肯定对红曲红已经放心了,但是不管它有没有毒以后能少用就尽量少用,毕竟色素多吃了对身体也是不好的,如果一定要用到的话可以首选红曲红,这种是比较健康的色素,特别是给老人和小孩吃的食物一定要健康。
酒曲的种类
按制曲原料来分主要有小麦和稻米。故分别称为麦曲和米曲。用稻米制的曲,种类也很多,如用米粉制成的小曲,用蒸熟的米饭制成的红曲或乌衣红曲,米曲(米曲霉)。
按原料是否熟化处理可分为生麦曲和熟麦曲。
按曲中的添加物来分,又有很多种类,如加入中草药的称为药曲, 加入豆类原料的称为豆曲(碗豆,绿豆等)。
按曲的形体可分为大曲(草包曲,砖曲,挂曲)和小曲(饼曲),散曲。
按酒曲中微生物的来源, 分为传统酒曲(微生物的天然接种)和纯种酒曲(如米曲霉接种的米曲,根霉菌接种的根霉曲,黑曲霉接种的酒曲)。
现代大致将酒曲分为五大类,分别用于不同的酒。它们是:
麦曲,主要用于黄酒的酿造;
小曲,主要用于黄酒和小曲白酒的酿造;
红曲,主要用于红曲酒的酿造(红曲酒是黄酒的一个品种);
大曲,用于蒸馏酒的酿造。
麸曲,这是现代才发展起来的,用纯种霉菌接种以麸皮为原料的培养物。可用于代替部分大曲或小曲。迄今麸曲法白酒是中国白酒生产的主要操作法之一。其白酒产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
中国酒曲的分类
类别品种
大曲传统大曲;强化大曲(半纯种);纯种大曲。
小曲按接种法分传统小曲和纯种小曲
按用途分为黄酒小曲,白酒小曲,甜酒药;
按原料,分为麸皮小曲,米粉曲,液体曲。
红曲主要分为乌衣红曲和红曲,红曲又分为传统红曲和纯种红曲
麦曲传统麦曲(草包曲,砖曲,挂曲,爆曲)
纯种麦曲(通风曲,地面曲,盒子曲)
麸曲地面曲,盒子曲,帘子曲,通风曲,液体曲。
红曲米粥能天天吃吗
可以的红曲最早发明于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生产、应用历史,是中国及周边国家特有的大米发酵传统产品。 红曲米异名:红曲;赤曲;红米;福米。
性质:为棕红色至紫红色的米粒。来源:以籼稻、粳稻、糯米等稻米为原料,用红曲霉菌发酵而成,为棕红色或紫红色米粒。红曲发酵后可分离到辅酶Q10,辅酶Q10又名癸烯醌,是细胞代谢及细胞呼吸的激活剂,能改善线粒体呼吸功能,促进氧化磷酸化反应。它本身又是细胞自身产生的天然氧化剂,能抑制线粒体的过氧化,有保护生物膜结构完整性的功能。对免疫有非特异的增强作用,能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率,增加抗体的产生,改善T细胞功能。
红曲米粉是什么
红曲米粉是汉族传统的药、食两用品,在中国已有上千年使用历史,由早稻米经发酵加工而成,多呈红色或暗红色,主要用于食品着色。
红曲在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五卷记载:红曲甘、温、无毒,主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酿酒、破血生药势。另外红曲红色素和红曲粉是国际上唯一利用微生物大规模生产的食用天然色素,而红曲米会采用优质的早稻米,通过独具特色的发酵工艺,控制发酵生产的各项参数,调控代谢产物中不同色调的色素比例,得到的红曲米粉红色纯正,通过粉碎、灭菌、包装而成。目前市面上的红曲米粉产品具有多年的出口经验,产品色价稳定,色调纯正,质量稳定,深受国外客商好评。
猪蹄的生成制作
材料与设备
主要原辅材料与质量要求
猪蹄:要求新鲜、饱满、无病、伤痕及色斑,食盐、味精:符合国家标准,白砂糖:符合国家一级砂糖以上质量标准,辅料:大茴、小茴、花椒、肉蔻,丁香、白芷、良姜、酱油等均应符合标准,红曲红:符合国家标准。
主要设备:夹层锅、真空封口机、杀菌锅。
工艺流程
猪蹄→预处理→氽制→酱卤→装袋→真空密封→高温杀菌→恒温检验→成品。
操作要点
1、预处理:用喷灯烧去猪蹄上的残毛,刮洗干净后,沿蹄夹缝将猪蹄左右对称锯开。
2、氽制:将刮洗干净后原料放入80~90℃左右的清水中,氽制15min左右,并用清洁自来水漂洗干净。
3、酱卤在洁净夹层锅中加人2/3清洁自来水,加入装有定量大茴、小茴等香辛辅料的料袋,文火加热,保持微沸30min,待料味出来后即可使用。在沸腾料汤中加入氽制后猪蹄、酱油、食盐、红曲红色素,进行酱卤,保持沸腾状态lOmin后,再保持微沸60min左右,待猪蹄呈7成熟,稍用力能将猪蹄趾关节处掰断,色泽酱红即可捞出,酱卤时应不时搅动,使猪蹄熟制上色均匀。
4、称重装袋:每袋250g,大小肥瘦搭配,每袋装两片,皮面方向一致。
5、 真空密封:真空度对0.1Mpa,密封良好,无过热,无皱折。
6、 杀菌检验:37℃恒温7d,无胀袋、破袋者即为合格成品。
红曲米是什么
那么红曲米长什么样呢?其具体又有哪些功效呢?哪些人最适合吃红曲米养生呢?红曲米对于防治哪些疾病又有着很好的效果呢?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红曲米的来源其一些相关的问题吧。
红曲最早发明于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生产、应用历史,是中国及周边国家特有的大米发酵传统产品。
红曲米异名:红曲;赤曲;红米;福米。
性质:为棕红色至紫红色的米粒。
来源:以籼稻、粳稻、糯米等稻米为原料,用红曲霉菌发酵而成,为棕红色或紫红色米粒.
一、功能性红曲米简介
红曲米是中国独特的传统食品,距今已经有千年历史,早在明代药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就记载红曲可做为中医药材,认为红曲营养丰富、无毒无害、具有健脾消食、活血化淤的特殊功效。历来被视为安全性高的食品补充剂。它也是我国传统使用的天然色素之一,主要用于制作红腐乳和红香肠。本世纪七十年代末,日本学者远藤章教授等人从红曲中分离出一种能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的有效物质,并且命名为Monacolin-k,从此给功能性红曲有调节血脂作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二、功能性作用
众所周知,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威胁中老年人群生命的第一杀手,而患高血脂和高胆固醇症又是主要病因之一。人体内积累胆固醇主要通过两大途径,外源性,指来自饮食,占1/4;内源性指自身合成占3/4,比例最大。
代谢途径表明,人体自身合成胆固醇需经过一系列代谢过程,其中关键就是羟甲基戍二酰辅酶 A(HMG-CoA)在其还原酶(HMG-CoA-R)的作用下生成甲羟戊酸,再进一步合成胆固醇。而红曲中有效成份正是HMG-CoA还原酶的竞争性抑制剂,从而就阻断了合成胆固醇的通路,起到治疗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红曲米好吃又有营养,不过红曲米也是一种有点小贵的主食,因此日常生活中其实也是可以合理的利用这种主食来促进身体的健康的,这样才能更有利于身体健康,才能更好的促进红曲米的利用价值。
红曲红的作用用途
红曲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宋朝时期已将红曲应用于食品及药物上,元朝已有红曲具有医疗功效的记载。长期以来中外多数学者的研究已充分显示了红曲色素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在所有已知天然色素中具有极优良的稳定性,是我国食品法规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红曲的医疗保健功效。
红曲红作为一种色调自然鲜亮,而且安全、稳定,具有一定医疗保健功效的着色剂,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肉制品、豆制品、酒、果汁、饮料、糖果、糕点)、医药、化妆品等行业中。尤其是肉肠加工业,对提高产品档次,效果十分理想。近年来,日本发明了许多红曲色素应用方面的专利,有望开发红曲红新的应用领域。
红曲红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可将该产品按所需用量直接用水或酒精溶解,然后加人配料中着色。用量可根据所需色调而定。若用50℃左右的热水先溶解,可缩短溶解时间。部分产品的用量(以液体培养品为准):肉制品,50~500mg/kg;冰淇淋,30~120mg/kg;酒类,15~150mg/kg 。
红曲红是什么
红曲红在古代是非常伟大的一种发明,宋朝的时候就有记载把红曲红作为药物和食用辅料,元朝就开始用红曲红治病救人。
长期以数据显示,红区对人们的健康没有任何副作用,存在一定的稳定性。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红曲红是一种色调自然鲜亮的色素,而且比较安全、稳定,它是一种具有一定医疗保健功效的着色剂,已经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中。
尤其是肉肠加工业,对提高产品档次,效果十分理想。
近年来,日本发明了许多红曲色素应用方面的专利,有望开发红曲红新的应用领域。
红曲红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可将该产品按所需用量直接用水或酒精溶解,然后加人配料中着色。
用量可根据所需色调而定。若用50℃左右的热水先溶解,可缩短溶解时间。
部分产品的用量(以液体培养品为准):肉制品,50~500mg/kg;冰淇淋,30~120mg/kg;酒类,15~150mg/kg 。
红曲红的作用
1 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由于红曲色素具有良好的着色性能和较强的抑菌作用,可替代亚硝酸盐作为肉制品着色剂,已广泛地应用于肉制品中。
2 在调味品中的应用
糖化增香曲(酱油专用)就是以红曲为出发菌种而制得的复合红曲菌种,在酱油酿造中使用糖化增香曲,可使原料全氮利用率和酱油出品率明显提高,同时酱油鲜艳红润、清香明显、鲜而后甜,质量优于普通工艺酱油。
将红曲色素粉直接加入到酱醅中参与发酵,研究发现明显提高了酱油的红色指数,改善了酱油的风味。
3 在酒类中的应用
丹溪红曲酒是采取压滤工艺生产的,保留了发酵过程中的粗蛋白、醋液、矿物质及少量的醛、酯等物质,具有香气浓郁、酒味甘醇、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等特点。
红曲红的理化性质
化学结构
主要有6种呈色成分,分为红色色素(红斑素或潘红,分子式C21H22O5。,相对分子质量350)、红曲红素或梦那玉红(分子式C23H26O5,相对分子质量382)、黄色色素(红曲素或梦那红,分子式C21H26O5,相对分子质量358)、红曲黄素或安卡黄素 (分子式C23H30O5。,相对分子质量386)、紫色色素(红斑胺或潘红胺,分子式C21H33NO4,相对分子质量353)、红曲红胺或梦那玉红胺 (分子式C23H27NO4,相对分子质量381)。[1] 结构式分别为如图
性状
红曲色素是深紫红色液体或粉末或糊状物,略带异臭,不溶于油脂及非极性溶剂,在pH4.0以下介质中,溶解度降低,易溶于乙醇、丙二醇、丙三醇及它们的水溶液。熔点160一192℃,水溶液最大吸收波长为(490土2)nm,乙醇溶液最大吸收波长为470nm,溶液为薄层时为鲜红色,厚层时带黑褐色并有荧光。对环境pH稳定,几乎不受金属离子(Ca 2+ 、Mg 2+、Fe 2+、Cu 2+)和0.1%过氧化氢、维生素C、亚硫酸钠等氧化剂、还原剂的影响。耐热性及耐酸性强,其醇溶液对紫外线相当稳定,但经阳光直射可使其退色。对蛋白质着色性能极好,一旦染着,即不掉色。[1]
生理活性
其毒性:LD50为20g/kg(小鼠,经口),7g╱g(小鼠,腹腔注射)。红曲红具有抑菌和杀菌作用,现已证实抗菌活性成分中一部分是着色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