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脑膜炎鉴别诊断方法
化脓性脑膜炎鉴别诊断方法
化脓性脑膜炎是比较常见的脑膜炎之一,由于其发病比较急,常常让人猝不及防,那么对于化脓性脑膜炎如何鉴别呢?我们浸提那一起来系统地学习下。而各位家长通过学习,也可以更好地护理宝宝,避免化脓性脑膜炎忽然上门。
1.此病起病一般较急,脑脊液外观微毛或轻度浑浊,白细胞数每毫升十余个至数百个,早期多核细胞稍增多,但以后即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氯化物正常。应注意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殊表现,以助鉴别。某些病毒脑炎早期,尤其是肠道病毒感染,脑脊液细胞总数可明显增高,且以多核白细胞为主,但其糖量一般正常,脑脊液IgM,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功酶(LDH4、LDH5)不增高可助鉴别。
2.也有急骤起病者,尤其是患粟粒性结核的婴儿。典型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外观毛玻璃样,有时因蛋白含量过高而呈黄色。白细胞数200~300×106/L,偶尔超过1000×106/L,单核细胞占70%~80%。糖、氯化物均明显减低。蛋白增高达1~3g/L,脑脊液留膜涂片可找到抗酸杆菌。应仔细询问患者有无结核接触史,检查身体其他部位是否存在结核病灶,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在痰及胃液中寻找结核菌等以协助诊断。对高度怀疑而一时不易确诊的病人,应给予抗痨药物以观察治疗反应。
3.其临床表现、病程及脑脊液改变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起病缓慢症状更为隐匿,病程更长,病情可起伏加重。确诊靠脑脊液印度墨汁染色见到厚荚膜的发亮园形菌体,在沙氏培养基上有新型隐球菌生长。
4.但一般脑脓肿起病较缓慢,有时有了发局症状,脑脊液压力增高明显,细胞数正常或稍增加,蛋白略高。当脑脓肿向喜气洋洋网膜下腔或脑室破裂时,可引起典型化脑。头颅B超、CT、核磁共振等检查,有助进一步确诊。
5.其病程较长,经过更隐伏,一般有颅高压征,且可有异常的局部神经体征,常缺乏感染表现。多依靠CT、核磁共振检查鉴别。
6.系急性感染及毒素所引起的一般脑部症状反应,多因脑水肿所致,而非病原体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故有别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临床特征为谵妄、抽搐、昏迷,可有脑膜刺激症状或脑性瘫痪。脑脊液仅压力增高,其他改变不明显。
7.Mollaret氏脑膜炎 少见,以良性复发为其特征,详见肺炎球菌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也有很多类型,因此出现脑膜炎的症状时候就要抓紧时间就医,以免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耽误病情。化脓性脑膜炎我危害比较大,因为发病比较急,也很容易恶化。要预防还是需要从提高免疫力开始的,因此对于宝宝的营养供给需要格外留意。
脑膜炎和这5种疾病易混淆
1.化脓性脑膜炎
其中最易混淆者为嗜血流感杆菌脑膜炎,因其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脑脊液细胞数有时不甚高。其次为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及肺炎双球菌脑膜炎。鉴别除结核接触史、结素反应及肺部x线检查可助诊断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淮检查,在细胞数高于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液检查,在细胞数高于1000×106/l(1000/mm2),且分类中以中性多形核粒细胞占多数时,自应考虑化脓性脑膜炎;但更重要的是细胞学检查。
2.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主要是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脑炎及病毒性脊髓炎均可与结脑混淆,其中散发的病毒脑炎比流行性者更需加以鉴别。各种病毒性脑膜炎之诊断要点为:①常有特定之流行季节。②各有其特殊的全身表现,如肠道病毒可伴腹泻、皮疹或心肌炎③脑脊液改变除细胞数及分类与结脑不易鉴别外,生化改变则不相同,病毒性脑膜脑炎脑脊液糖及氯化物正常或稍高,蛋白增高不明显,多低于1g/l(100mg/dl)。④各种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有其特异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如血清学检查及病毒分离等(参阅各有关专章节)。轻型病毒脑炎和早期结脑鉴别比较困难,处理原则是:①先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各项检查,如结素试验、肺x线片等以协助诊断。②不用激素治疗,如短期内脑脊液恢复正常则多为病毒脑炎而非结脑。③鞘内不注射任何药物,以免引起脑脊液成分改变增加鉴别诊断之困难。
3.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
其临床表现、慢性病程及脑脊液改变可酷似结脑,但病程更长,可伴自发缓解。慢性进行性颅压高症状比较突出,与脑膜炎其他表现不平等。本病在小锗较少见故易误诊为结脑。确诊靠脑脊液涂片,用墨汁染色黑地映光法可见圆形、具有厚荚膜折光之隐球菌孢子,沙保培养基上有新型隐球菌生长。
4.脑脓肿
脑脓肿患儿多有中耳炎或头部外伤史,有时继发于脓毒败血症。常伴先天性心脏病。脑脓肿患儿除脑膜炎及颅压高症状外,往往有局灶性脑征。脑脊液改变在未继发化脓性脑膜炎时,细胞数可从正常到数百,多数为淋巴细胞,糖及氯化物多正常,蛋白正常或增高。鉴别诊断借助于超声波、脑电图、脑ct及脑血管造影等检查。
5.脑瘤
脑瘤与脑膜炎的不同之处在于:①较少发热。②抽搐较少见,即使有抽搐也多是抽后神志清楚,与晚期结脑患儿在抽搐后即陷入昏迷不同。③昏迷较少见。④颅压高症状与脑征不相平行。⑤脑脊液改变甚少或轻微。⑥结素试验阴性,肺部正常。为确诊脑瘤应及时作脑ct扫描以协助诊断。
典型的脑膜炎断比较容易,但有些不典型的,则诊断较难。不典型脑膜炎约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婴幼儿起病急,进展较快,有时可以惊厥为第1症状。②早期出现脑实质损害症状,表现为舞蹈症或精神障碍。③早期出现脑血管损害,表现为肢体瘫痪者。④同时合并脑结核瘤时,可似颅内肿瘤表现。⑤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变极端严重,可将脑膜炎症状及体征掩盖而不易识别。⑥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脑膜炎时,常表现为顿挫型。对于以上各种不典型垢情况,诊断需特别谨慎,防止误诊。
确诊脑膜炎应做腰穿术。为使这种操作引起的疼痛缓和些,应在医院内麻醉后进行。用一根针沿脊柱上的两块骨头之间刺入取一点脑脊液样品。本来清的脑脊液液体变混浊或出现化脓的细胞,就应怀疑患脑膜炎,此时将需做特别的培养检查。血样、尿样和眼、鼻分泌物体将被采集。因为此病发展迅速,治疗应立即进行,甚至应在检查结果出来之前进行。
病毒性脑膜炎可以通过什么来诊断
1.好发年龄:多见于儿童及年轻人。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脑膜炎以男性儿童多见。
2.好发季节:肠道病毒感染主要在仲夏及早秋,8~9月份达高峰。单纯疱疹脑膜炎呈散发。腮腺炎病毒性脑膜炎可呈局部小流行。
3.尽管本病由多种特异性病毒引起,但其临床表现大多相同。主要为急性起病的高热(可达39~40oC),剧烈头痛,颈背疼痛,疲乏及颈项僵硬等。
4.少部分病人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思睡或轻度意识障碍,但并不严重,并不影响患者叙述病史。一般无抽搐,偏瘫或昏迷等严重脑实质损害的表现。
5.最主要的体检发现为不同程度的脑膜刺激征,但不如化脓性脑膜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明显,且持续时间短。神经系统以外的发现可提供病毒感染的线索,如皮疹是柯萨奇病毒或埃可病毒感染的特征。
6.症状经1~2周迅速好转,不留后遗症。
7.脑脊液异常在4~6天最明显。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无色,清亮。白细胞计数通常为10~100×106/升,淋巴细胞占3/4,脑脊液细菌学检查为阴性,血象白细胞大多正常。病毒学检查可确诊。
8.鉴别诊断:须与细菌性脑膜炎及结核性脑膜炎鉴别。
脑膜炎如何鉴别诊断
1.化脓性脑膜炎:其中最易混淆者为嗜血流感杆菌脑膜炎,因其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脑脊液细胞数有时不甚高。其次为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及肺炎双球菌脑膜炎。鉴别除结核接触史、结素反应及肺部X线检查可助诊断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淮检查,在细胞数高于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液检查,在细胞数高于 1000×106/L(1000/mm2),且分类中以中性多形核粒细胞占多数时,自应考虑化脓性脑膜炎;但更重要的是细胞学检查。
2.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主要是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脑炎及病毒性脊髓炎均可与结脑混淆,其中散发的病毒脑炎比流行性者更需加以鉴别。各种病毒性脑膜炎之诊断要点为:①常有特定之流行季节。②各有其特殊的全身表现,如肠道病毒可伴腹泻、皮疹或心肌炎③脑脊液改变除细胞数及分类与结脑不易鉴别外,生化改变则不相同,病毒性脑膜脑炎脑脊液糖及氯化物正常或稍高,蛋白增高不明显,多低于1g/L(100mg/dl)。④各种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有其特异的实验室诊断 方法,如血清学检查及病毒分离等(参阅各有关专章节)。轻型病毒脑炎和早期结脑鉴别比较困难,处理原则是:①先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各项检查,如结素试验、肺X线片等以协助诊断。②不用激素治疗,如短期内脑脊液恢复正常则多为病毒脑炎而非结脑。③鞘内不注射任何药物,以免引起脑脊液成分改变增加鉴别诊断之困难。
3.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其临床表现、慢性病程及脑脊液改变可酷似结脑,但病程更长,可伴自发缓解。慢性进行性颅压高症状比较突出,与脑膜炎其他表现不平等。本病在小锗较少见故易误诊为结脑。确诊靠脑脊液涂片,用墨汁染色黑地映光法可见圆形、具有厚荚膜折光之隐球菌孢子,沙保培养基上有新型隐球菌生长。
4.脑脓肿:脑脓肿患儿多有中耳炎或头部外伤史,有时继发于脓毒败血症。常伴先天性心脏病。脑脓肿患儿除脑膜炎及颅压高症状外,往往有局灶性脑征。脑脊液改变在未继发化脓性脑膜炎时,细胞数可从正常到数百,多数为淋巴细胞,糖及氯化物多正常,蛋白正常或增高。鉴别诊断借助于超声波、脑电图、脑CT及脑血管造影等检查。
病毒性脑炎如何鉴别诊断
对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的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病毒学分析。
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需要与其他病原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等。由于上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需要结合病史、脑脊液检查及病原学分析进行鉴别。一些非感染性疾病如颅内出血、脑膜白血病、高热惊厥等也需要与病毒性脑炎鉴别。
脑膜炎有后遗症吗
因为病毒性脑膜炎的症状很像普通感冒,因而很容易被人忽略而延误了治疗,从而造成死亡或者其他.但是如果治疗及时,一般的住院1个月左右应该就可以治愈.一般来说是没有后遗症的~但是心理压力会造成类似后遗症的症状哦~所以要注意锻炼和放松心情~
1.化脓性脑膜炎:其中最易混淆者为嗜血流感杆菌脑膜炎,因其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脑脊液细胞数有时不甚高.其次为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及肺炎双球菌脑膜炎.鉴别除结核接触史,结素反应及肺部X线检查可助诊断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淮检查,在细胞数高于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液检查,在细胞数高于1000×106/L(1000/mm2),且分类中以中性多形核粒细胞占多数时,自应考虑化脓性脑膜炎;但更重要的是细胞学检查.
2.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主要是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脑炎及病毒性脊髓炎均可与结脑混淆,其中散发的病毒脑炎比流行性者更需加以鉴别.各种病毒性脑膜炎之诊断要点为:①常有特定之流行季节.②各有其特殊的全身表现,如肠道病毒可伴腹泻,皮疹或心肌炎③脑脊液改变除细胞数及分类与结脑不易鉴别外,生化改变则不相同,病毒性脑膜脑炎脑脊液糖及氯化物正常或稍高,蛋白增高不明显,多低于1g/L(100mg/dl).④各种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有其特异的实验室诊断 方法,如血清学检查及病毒分离等(参阅各有关专章节).轻型病毒脑炎和早期结脑鉴别比较困难,处理原则是:①先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各项检查,如结素试验,肺X线片等以协助诊断.②不用激素治疗,如短期内脑脊液恢复正常则多为病毒脑炎而非结脑.③鞘内不注射任何药物,以免引起脑脊液成分改变增加鉴别诊断之困难.
3.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其临床表现,慢性病程及脑脊液改变可酷似结脑,但病程更长,可伴自发缓解.慢性进行性颅压高症状比较突出,与脑膜炎其他表现不平等.本病在小锗较少见故易误诊为结脑.确诊靠脑脊液涂片,用墨汁染色黑地映光法可见圆形,具有厚荚膜折光之隐球菌孢子,沙保培养基上有新型隐球菌生长.
4.脑脓肿:脑脓肿患儿多有中耳炎或头部外伤史,有时继发于脓毒败血症.常伴先天性心脏病.脑脓肿患儿除脑膜炎及颅压高症状外,往往有局灶性脑征.脑脊液改变在未继发化脓性脑膜炎时,细胞数可从正常到数百,多数为淋巴细胞,糖及氯化物多正常,蛋白正常或增高.鉴别诊断借助于超声波,脑电图,脑CT及脑血管造影等检查.
5.但脑瘤与结脑不同处为: ①较少发热.②抽搐较少见,即使有抽搐也多是抽后神志清楚,与晚期结脑患儿在抽搐后即陷入昏迷不同.③昏迷较少见.④颅压高症状与脑征不相平行.⑤脑脊液改变甚少或轻微.⑥结素试验阴性,肺部正常.为确诊脑瘤应及时作脑CT扫描以协助诊断.
典型的结脑诊断比较容易,但有些不典型的,则诊断较难.不典型结脑约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婴幼儿起病急,进展较快,有时可以惊厥为第1症状.②早期出现脑实质损害症状,表现为舞蹈症或精神障碍.③早期出现脑血管损害,表现为肢体瘫痪者.④同时合并脑结核瘤时,可似颅内肿瘤表现.⑤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变极端严重,可将脑膜炎症状及体征掩盖而不易识别.⑥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脑膜炎时,常表现为顿挫型.对于以上各种不典型垢情况,诊断需特别谨慎,防止误诊.
脑膜炎的诊断标准
疾病诊断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与鉴别
根据发热,头痛,脑膜刺激症以及脑脊液中多形核白细胞增多为主的炎症性变化等,诊断不难,但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非化脓性脑膜炎
因为不论是结核性,病毒性,真菌性和其他病原体所引起的非化脓性脑膜炎也会出现发热,头痛及脑膜刺激症,所以应进行鉴别,非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反应多为淋巴细胞,而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中细胞增多以多形核白细胞为主,加上糖含量降低和乳酸脱氢酶增高可排除非化脓性脑膜炎。
2.机械,化学,中毒性脑膜损害以及癌性脑膜病
这些情况也会出现与化脓性脑膜炎类似的临床表现,但通常根据详细的病史,原发病的确定,对疾病转归的观察以及试验性治疗等可使诊断得以澄清。
3.出血性脑血管病
出血性脑血管病,特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往往突然发病,也可有发热,头痛及脑膜刺激症等,但腰椎穿刺脑脊液呈血性可证实诊断。
脑膜炎容易与哪些症状相混淆
1.化脓性脑膜炎:其中最易混淆者为嗜血流感杆菌脑膜炎,因其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脑脊液细胞数有时不甚高。其次为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及肺炎双球菌脑膜炎。鉴别除结核接触史、结素反应及肺部x线检查可助诊断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淮检查,在细胞数高于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液检查,在细胞数高于1000×106/l(1000/mm2),且分类中以中性多形核粒细胞占多数时,自应考虑化脓性脑膜炎;但更重要的是细胞学检查。
2.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主要是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脑炎及病毒性脊髓炎均可与结脑混淆,其中散发的病毒脑炎比流行性者更需加以鉴别。各种病毒性脑膜炎之诊断要点为:①常有特定之流行季节。②各有其特殊的全身表现,如肠道病毒可伴腹泻、皮疹或心肌炎③脑脊液改变除细胞数及分类与结脑不易鉴别外,生化改变则不相同,病毒性脑膜脑炎脑脊液糖及氯化物正常或稍高,蛋白增高不明显,多低于1g/l(100mg/dl)。④各种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有其特异的实验室诊断 方法,如血清学检查及病毒分离等(参阅各有关专章节)。轻型病毒脑炎和早期结脑鉴别比较困难,处理原则是:①先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各项检查,如结素试验、肺x线片等以协助诊断。②不用激素治疗,如短期内脑脊液恢复正常则多为病毒脑炎而非结脑。③鞘内不注射任何药物,以免引起脑脊液成分改变增加鉴别诊断之困难。
3.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其临床表现、慢性病程及
脑脊液改变可酷似结脑,但病程更长,可伴自发缓解。慢性进行性颅压高症状比较突出,与脑膜炎其他表现不平等。本病在小锗较少见故易误诊为结脑。确诊靠脑脊液涂片,用墨汁染色黑地映光法可见圆形、具有厚荚膜折光之隐球菌孢子,沙保培养基上有新型隐球菌生长。
4.脑脓肿:脑脓肿患儿多有中耳炎或头部外伤史,有时继发于脓毒败血症。常伴先天性心脏病。脑脓肿患儿除脑膜炎及颅压高症状外,往往有局灶性脑征。脑脊液改变在未继发化脓性脑膜炎时,细胞数可从正常到数百,多数为淋巴细胞,糖及氯化物多正常,蛋白正常或增高。鉴别诊断借助于超声波、脑电图、脑ct及脑血管造影等检查。
5.但脑瘤与结脑不同处为: ①较少发热。②抽搐较少见,即使有抽搐也多是抽后神志清楚,与晚期结脑患儿在抽搐后即陷入昏迷不同。③昏迷较少见。④颅压高症状与脑征不相平行。⑤脑脊液改变甚少或轻微。⑥结素试验阴性,肺部正常。为确诊脑瘤应及时作脑ct扫描以协助诊断。
典型的结脑诊断比较容易,但有些不典型的,则诊断较难。不典型结脑约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婴幼儿起病急,进展较快,有时可以惊厥为第1症状。②早期出现脑实质损害症状,表现为舞蹈症或精神障碍。③早期出现脑血管损害,表现为肢体瘫痪者。④同时合并脑结核瘤时,可似颅内肿瘤表现。⑤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变极端严重,可将脑膜炎症状及体征掩盖而不易识别。⑥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脑膜炎时,常表现为顿挫型。对于以上各种不典型垢情况,诊断需特别谨慎,防止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