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的表现 如何评估与帮助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的表现 如何评估与帮助自闭症儿童
一、如何鉴别儿童是否患有自闭症:自闭症孩子表现
1.自闭症儿童喜欢独处,对父母没有依赖性,有些患儿在婴儿时期就有反应,不喜欢别人抱,在别人抱起时便会哭闹。
2.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不与他人产生目光接触。
3.有些自闭症儿童还会表现为感觉反应迟钝,会有自伤自残的行为。
4.还有些对某些图像和声音特别敏感,例如在听见汽车或者电钻声音的时候就会使劲捂着耳朵或者跑开。
5.大多数自闭症儿童言语很少,情况严重的甚至没有言语,即使在别人大声呼喊他的时候也不做任何应答。
6.有些虽然可以发声,但是却无法完成情景交流,只能发出简单重复的声音。
7.有些患儿会表现为说话声音很小或者发音不清晰,只有和他熟络的人才能理解他的意思。
8.有些还会在先前表现为言语能力正常,但在3岁至4岁半的时候出现言语能力的突然衰退,从而失去了情景交际的能力。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儿童孤独症主要通过询问病史、精神检查、体格检查、心理评估和其他辅助检查,并依据诊断标准作出诊断。
1.询问病史
首先要详细了解患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运动、言语、认知能力等的发育。然后针对发育落后的领域和让家长感到异常的行为进行询问,注意异常行为出现的年龄、持续时间、频率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同时,也要收集孕产史、家族史、既往疾病史和就诊史等资料。
2.精神检查
主要采用观察法,有言语能力的患儿应结合交谈。
3.辅助检查
可根据临床表现有针对性地选择实验室检查,包括电生理检查(如脑电图、诱发电位)、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磁共振)、遗传学检查(如染色体核型分析、脆性x染色体检查)、代谢病筛查等。
三、自闭症孩子如何进行干预康复训练?
《孩必康自闭症儿童训练指南--家庭教学实用手册》 是孩必康特殊儿童关爱中心在一线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积 淀、久经酝酿的产物。此册谨呈献给:自闭症(孤独症)儿童的家长:按照此实操手册的内容,在家给孩子进行干预训练。以及从事自闭症(孤独症)教育、教学的工作者,关注自闭症(孤独症)人群的各界人士。
此册是以儿童的功能领域为轴线,以活动项目为经络进行编写的。功能领域依从孤独症儿童的行为“特点”和“心理教育评定量表(psycho-educational profile,PEP)”,如:社会交往能力、模仿能力、感知觉表现、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能力、粗大动作的发展、语言及认知表现、生活_理能力。每个功能领域里所包含的活动项目建立在普通儿童发育水平的基础上,由易到难,形成一个等级梯度。每个活动项目的编写注重实际操作,项目的实操以应用行为分析原理(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ABA )为理论支持,以问合试验教学法为路径,汲取了TEACCH 结构化教育(treatment and education for autistic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handicapped children )、关键性技能训练法(pivotal response treatment )、VB (verbalbehavior)等训练方法中的先进理念,有很强的操作性。
因此,此册对家长的指导极具科学性、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操性。
自闭症的儿童需要搂抱治疗
自闭症的儿童通常都是比较心灵脆弱,而且非常敏感的,他们对于周围的环境可能会有警惕心理,所以非常需要得到别人真切的关怀。
搂抱治疗:提倡搂抱治疗的人士认为轻柔或强行的搂抱可减轻自闭症儿童对身体接触的过敏反应及减少其重复性及自我伤害的行为,有助增加其安全感、言语及目光接触。但至今这种治疗方式的成效及理论根据有许多争论。
家庭辅导:由于自闭症儿童在多方面的发展都有缺陷,往往需要紧密的照顾及训练,以致令父母感到心里交瘁。
此外,由于照顾他们需要很多时间,还要面对沟通障碍造成的挫败感和身心压力,有时会令主要的照顾者(多数是母亲)跟配偶或子女之间的关系紧张而易生摩擦,又自闭症儿童本身也许亦得不到兄弟姊妹的谅解,因而家中各成员的情绪和关系都会受到影响。
故有赖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辅导,引导各家庭成员认识和帮助自闭症儿童,及适当地处理他们本身的心理需要。此外,家长互助会也可鼓励家长之间互相支持。
只要能让自闭症儿童时时刻刻感受到外界环境的美好,他们就会慢慢放开自己去融入社会,若非如此,他们更宁愿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儿童自闭症的治疗方法
1、儿童自闭症行为心理治疗
它的最大效益见于行为问题的改进,其效益可见于智商和语言运用的提升。
2、儿童自闭症搂抱治疗
轻柔或强行的搂抱可减轻自闭症儿童对身体接触的过敏反应及减少其重复性及自我伤害的行为,有助增加其安全感、言语及目光接触。
3、自闭症教育方面
设计教学计划使其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启发他们拥有的潜能,并学习适当的行为。
4、自闭症语言治疗
对一些长久没有言语的儿童来说,手语训练可以帮助他们与人沟通,及减少因无法沟通而引致的情绪问题。
5、自闭症职业治疗
自闭症儿童大多在动作协调方面不大灵活,适当的肌能训练有助他们这方面的发展;而感觉统合训练则透过协助儿童在神经、肌肉及骨骼各方面有正常的发展,使他们建立稳定的情绪及适当的行为。
6、儿童自闭症家庭辅导
有赖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辅导,引导各家庭成员认识和帮助自闭症儿童,及适当地处理他们本身的心理需要。此外,家长互助会也可鼓励家长之间互相支持。
自闭症能治好吗
自闭症是生理因素造成的障碍。既然自闭症是生理因素使然,药物治疗便成为自闭症儿童处遇的优先考虑。除药物治疗外,还应该辅助行为训练、以及特殊教育,引导自闭症患儿能够生活自理。
特教界的一句名言“医学的终止,教育的开始”应用于自闭儿教育是十分正确的。自闭儿的父母应咨询医师考虑药物治疗的可能性或必要性。调查研究发现:自闭症这个族群比其他障碍儿童比较普遍使用药物治疗(精神病用药及抗癫痫药物)。
现在自闭症的治疗有四种主要方向:
1、医学上的治疗:
① 预防性治撩:防止自闭症的出现,包括遗传学上的辅导。
② 补救性治疗:及早诊断,针对生理因素而加以治疗。暂时这两种方法都未有突破性进展。
③ 征状性治疗:药物治疗可以减轻征状,例如过份活跃、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暴力倾向、睡眠困难等。
2、行为心理治疗及特殊教育:
主要的治疗集中在这个方向,而事实上亦对自闭症儿童及家庭有很大的帮助。该方式基本原则有:
① 一个一致的治疗计划。
② 尽量令自闭症儿童能明白对他的要求,令他对环境产生兴趣,觉得参予有意义。
因此不能让他独自消磨下去。要制造一个稳定、一致的治疗结构,与及要主动的帮助他们参予。
A、教他的东西要适合他的能力。
B、尽量帮助家长去学习在家里用同样的方法教导他。
③ 教他学习正常行为去代替异常行为。
④ 尽量用鼓励的方法:
C、开始时可能需要物质奖励,去帮助他参予。
D、最重要是令他参予后得到成功感。成功的经验会令他的情绪稳定,及有更大的动机去参予。
E、要从多方面去评估他的能力。他的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根据评估结果去提供适合他能力的训练方法及学习机会。
F、重覆性行为及不愿改变的倾向需要慢慢治疗。通常是帮助他学习其他较好的行为去代替这些行为。另外,他们愈明白得多,这些行为就会愈少。
G、用行为心理治疗方法去应付一些困难行为,例如发脾气、不愿吃饭等。
H、尽量令儿童和家长有愉快的生活经验。
3、言语治疗:
言语治疗师的协助十分重要。将儿童言语的发展详细分析,然后订出适当的训练方法,将这些方法融合于儿童的日常生活之中。另外根据他的进步,将方法调整。帮助每个和儿童经常接触的人去学习这些治疗办法。
4、社会工作治疗:
自闭症儿童对家庭造成很大的压力。首先要帮助家长认识儿童的基本病理,发展程度及治疗方法。另外,减少家庭的压力,例如经济方面、居住方面。还有,帮助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兄弟姊妹,去认识及帮助自闭症儿童。
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家庭都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当他们长大,离开学校的时候,更需要帮助。帮助青少年及成年的自闭症人士,是急需发展的社会工作,例如:提供离校的职业训练、庇护工场、宿舍等。有些高能力的自闭症人士可以独自工作,但他们在人际关系方面仍然会有很多困难,例如不明白别人的情绪、要求等。当他们进入青春期时亦需要性方面的辅导。
5、在治疗方面,还有几点值得提出讨论:
均衡的饮食——自闭症儿童很容易养成偏食的习惯。因此在诊断后,即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牙齿保健——需要定期的牙科检查。一个懂得自闭症儿童心理的牙科医生和护理人员十分重要。家长亦可帮助儿童习惯作牙科保健。
家长互助会——家长互助会帮助家长互相支持,与及争取社会人士的了解和支持。
如何培养自闭症儿童与人交往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自闭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作为精神和心理上的严重疾病,随着患者年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也不同,所以正视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如何培养自闭症儿童与人交往的能力
1、通过社会活动,培养交往能力
首先,帮助自闭症孩子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愿望,为孩子创造机会。如:节日游玩时,发现行乞的残疾人时,家长可以给孩子创造机会,去接触这些人,由自闭症孩子去帮助他人,既培养了同情心,也巩固了礼貌用语,同时为自闭症孩子的交往,奠定了基础,使孩子学会了同情、支持与关爱。
如何培养自闭症儿童与人交往的能力
2、根据自闭症儿童的模仿能力,培养其交往能力
模仿是自闭症儿童一个很重要的技能,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同时又是自闭症孩子的主要模仿对象,为了给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让其学会交往,家长首先要作出表率。如:有客人来家里玩,家长要热情接待、倒水、给水果或饮料喝,也可以简单的交谈,等客人走时,要客气送别,欢迎下次再来。这样做实质是给孩子作出了表率,使自闭症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形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有了良好的行为规范后,家长还要为自闭症提供交往的机会。
3、扩大范围,走出家庭
家长应经常带自闭症儿童外出散步游玩,陶冶情操,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引导孩子观察周围人的生活,鼓励自闭症孩子与他们简单的交往。如:到超市或商场购物,鼓励孩子去向售货员说明想买的东西,选好后,并能自己在家长的指导下去交款,购回所买的东西后,会说:“谢谢,再见”。这样,既培养了自闭症孩子的独立性,也增进了与人交往的能力。
专家谈:心理咨询的误区及选择
4、多参与游戏活动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同时,也是互相交往的最好方式。它使自闭症孩子在玩中主动学,使孩子逐渐接触其他同伴,并愿意和有计划去交往。
如家长和自闭症孩子共同玩角色游戏时,家长扮客人或主人,在敲门中使孩子懂得了怎样接待人,一个细微的举止,一句“请进、请坐、你是谁……”既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孩子学会了合作,增加了社会交往的经验。
小儿自闭症预后康复小妙招
了解起点行为:先简单测试儿童语言发展的程度,如使用《自闭症儿童基本沟通行为评量表》。简易的听指令能力和大肌肉动作的模仿能力,几乎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因为透过这些模仿学习可以促进儿童对外界的认知发展,有助于日后的语言训练。如果孩子已有说单字的能力时,训练的重点则可放在说短句、表达需求上。
拟定学习目标:了解儿童的起点行为与分析现有能力后,要具体地列出他该增进的行为和该减少的行为,并让家长了解,配合共同教导。
如何培养自闭症儿童与人交往的能力
实用的原则:自闭症儿童的抽象思考能力有缺陷,不懂的举一反三,要尽量通过实物帮着他们理解与获得有用的沟通技巧。所以在教导自闭症儿语言训练时要以生活用语为优先。
避免一成不变的学习过程:自闭症儿童本来就有固定行为的特性,故在教导时应尽量多变化,不分时地给予机会教育。否则会造成他只在特定地方才知道某个东西,离开该处就不知道了。例如在教孩子认识水时,要让他了解在瓶子中的是水,水龙头流出来的也是水,水沟中的水也是水。
运用行为改变技术的原理:找出孩子的增强物(零食、饮料等),只要他达到该阶段的目标即予以增强。
循序渐进的原则:儿童各方面的能力是依循一定的顺序而发展,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也不例外。例如一个孩子还不会说话,妈妈却拿着果汁要他说出喝才给他,结果弄得孩子大发脾气,妈妈沮丧不已。如果这个妈妈能了解孩子的学习重点在于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仿说,她就不会缘木求鱼地要孩子去做那些根本做不到的事。所以在教学前必须先做能力分析,依儿童的个别差异,循序渐进的教。
行为心理学对小孩自闭症的治疗
强化疗法 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矾校区的心理学教授洛瓦思博士在七十年代开始提倡,并在其后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强化疗法已成为对孤独症儿童的综合治疗中的主要项目。就治疗形式而言,强化疗法采用的是治疗人员(一般是由专家指导下的大学生研究生或儿童的家长)与孤独症儿童的一对一的训练:因为每周治疗时间可长达30-40小时故有强化疗法之称。就治疗目标而言,一殷可由与自闭症儿童的合作开始.由此进入到语言社交技能的训练,而后再进入到学校科目(如算术,写作)的范围。在治疗方法上经常使用的是离散单元教法,其特点是先由治疗人员结出一简短明确的指令让孤独症儿童作出一个单一性动作,孤独症儿童根据指令完成这一动作则立即给以预选的奖励。否则的话则由治疗人员给予适当的口头提示或必要的身体帮助.待其能自己完成该动作后再逐渐提示帮助。每一单元都应简短并与下一单元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这是一种结构性较强的治疗方法。
自然疗法 强调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应当在自然的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中进行,并应尽量安排非残疾儿童加入到治疗过程中以起到示范与强化的作用。孤独症儿童不一定非要达到规定动作,只要其显示出交流意向或行为努力,就应给以充分的奖励。在治疗方法上,针对孤独症儿童一般缺乏行为动机的情况,治疗人员应充分运用情景教育的原则,尽量创造特定的客观情景以激励自闭症儿童说话交往,并使这种努力在自然结果中得到奖励与强化。如果说强化疗法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学得具体技能见长的话,自然疗法则以提升自闭症儿童的主体性和行为的自然性而别树一帜。
图助疗法的提倡与普及是基于以下两个基本事实:第一,大多数孤独症儿童都有严重的语言障碍,有些甚至达到失语的程度;第二,孤独症儿童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变化由于不能适应而反应强烈。针对策一方面的问题,美国德莱瓦州自闭症治疗中心的邦第博士,根据行为心理学的原理发展出一套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旨在帮助有语言障碍的自闭症儿童学会用图片来表达他们的要求和思想。这一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包含由易而难的六个阶段,治疗人员应根据每个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情况教其掌握几个或者所有阶段的技能。这些技能包括:给出图片以表达要求,获取图片以用于沟通。辨别不同的图片以用于不同的目的,使用图片组成句子。使用图片回答问题。以及自然地使用图片进行交流。为了加强图助疗法的效果,在初期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训练以及在全部过程中治疗人员对自闭儿童沟通努力的统一反应,是两个必要的条件:在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过程中。图片不仅可以用于帮助沟通,还可用于安排自闭症儿童的日常活动。如用不同图片的排列来显示作息表和特定时间的特定活动:其目的在于帮助自闭症儿童增加对未来事件的预测感和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从而减少自闭症儿童常有的事物突变的感觉和由此产生的强烈负面的反应:这种干预方法在伦理和临床意义上,无疑都有可以称道之处。
自闭症日常训练
儿童自闭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又称孤独症。儿童自闭症的出现其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6比9。因此,专家表示,儿童自闭症的康复训练方法是许多患儿父母最有必要了解的一门健康学问,这对于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恢复健康是有很大意义的。那么,自闭症康复训练有哪些呢?
1、艺术康复训练法:艺术康复训练法即一般所谓的绘画治疗。其目的是是藉着绘画及其创造性的自由表现活动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从绘画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效果。
2、行为康复训练法:行为康复训练法是自闭症教育治疗中最常被采用且有效的方法。其乃是应用个体自发性的反应行为,及所谓的操作制约,来改善与去除自闭症状与不适应行为或者形成适应行为与日常生活自理及专业技能。
3、音乐康复训练法:音乐康复训练法可分为团体治疗与个别治疗;主要的治疗工具为大鼓和铜钹,让自闭症儿童即兴、自由的敲打以达到自我宣泄、解放及自我表现的目的。音乐治疗可协助自闭者集中注意力、培养想像力、稳定情绪、促进社会化与语言互动、发展新的休息技能与新的兴趣。
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活动
自闭症儿童的假扮游戏非常之少。不仅与同龄的正常儿童相比,而且与年龄稍小的正常儿童相比,甚至与具有同样技能和语言能力的弱智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所玩的假扮游戏或符号游戏都是非常有限的。同样是玩耍物体,自闭症儿童缺乏幻想,非自闭症儿童富于幻想,看来,是否具有幻想是区分自闭症儿童和非自闭症儿童显著特征之一。事实上,在自闭症诊断领域,测试人员首先会询问父母他们的孩子是否参加假扮游戏。
即使在简单的日常性游戏中,自闭症儿童也会表现出他们的缺陷。上述安德鲁玩耍时的情形就是自闭症儿童的典型表现:他不用梳子去梳理玩具娃娃的头发,而是将两件玩具互相拍打着玩。然而,这种情况也非绝对。那些语言能力(尤其是语言理解能力)发展得很好的自闭症儿童,也能参与一些日常的游戏。至于符号游戏,似乎是与语言理解能力一并发展的,也就是说,这两种系统需要同一种基本能力:用象征来标志的能力。虽然语言能力发展得较好的自闭症儿童能够理解游戏中的象征,但是,这并未证明他们同样具有符号游戏的能力。比起那些具有同样语言理解能力的正常儿童,自闭症儿童进行符号游戏的能力仍未发展完全。除了日常性游戏外,自闭症儿童很少进行更为复杂的假想性游戏(诸如幻想不存在的物体,给物体赋予某些特征,使假想出来的人物具有情感、欲望和信念等)。
著名的儿童游戏专家西蒙?巴伦?柯汉(Simon Baron Cohan)报告说,他在研究自发性假扮时,只有两名自闭症儿童表现出从事假扮游戏的现象。一名儿童指着一块绿色的块状海绵说:“这是土豆吗?我不清楚。它们可能是豌豆。”另外一名儿童指着一只玩具炉子说:“别碰它,烫!”这两个儿童所说的话既不是整个假扮游戏的组成部份,也没有涉及到赋予玩具动物或玩具娃娃以生命。
自闭症儿童之所以只能从事难度有限的游戏,是因为他们对物体的兴趣较低。如果完全让自闭症儿童自己决定的话,他们不会像正常儿童和非自闭症的弱智儿童那样倾向于玩耍物体。他们会毫无目的地闲逛,既不愿意耐心细致地运用物体来做游戏,也不愿意和其他儿童进行交流。同样,自闭症儿童之所以很少从事假扮游戏,不是因为他们缺乏玩这种游戏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们喜欢用物体玩那种并不需要太多假扮行为的游戏。他们或者把物体叠放,或者把物体旋转,或者把物体排成直列,所有这些并不需要任何假想。要知道,儿童的游戏常需这样的假想:设计角色的动作、目的、感受和情感。否则这出游戏便无法“上演”。在这个意义上说,假扮是以特定的文化和认知为根基的。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可以通过适当的介入来帮助自闭症儿童参与假扮游戏。例如,给自闭症儿童几对玩具车和盒子等玩具,同时指导他们“把汽车开进车库里”。经过指导后,自闭症儿童会像具有同样语言能力的正常儿童一样,把玩具盒子假想成一个车库。然而,他们玩游戏时显得很呆板,需要不断重复,并且缺乏非自闭症儿童那种主动精神。心理实验室的观察也表明,自闭症儿童在游戏时常以一种反复叙述的方式关注一个特别的主题,而且很少对诸如“汽车要加油了”这种建议作出反应。这就是说,自闭症儿童不愿意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详细说明,不愿意陈述他们对新奇事物或陌生环境的体会。
如果我们能够弄清各种假想的先决条件,那么我们就可以深入了解自闭症的潜在缺陷。同样,如果我们弄清了自闭症的潜在缺陷,那么我们就可以深入了解正常发展的复杂情况。无论是社会因素,还是认知因素,都会有助于解释自闭症儿童缺乏假扮游戏的现象。假扮游戏与社会活动有关。平时操作物体的程度,是日常性游戏的基础,它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儿童对成人或大龄儿童进行观察。自闭症儿童之所以在从事日常性游戏时存在缺陷,是因为他们与别人的行为和兴趣并不一致。他们也会观察别人,但是却不愿对别人隐匿的情感、态度,以及那些与信念有关的行为作出解释。况且,日常性游戏和符号性游戏一般是借玩具娃娃或其他伙伴来进行的,由于自闭症儿童不愿主动进行社会交往(与玩具娃娃或其他伙伴进行主动交往),因而他们对日常性游戏和符号性游戏也就玩得较少。
另外,自闭症儿童所玩的符号性游戏的种类也比较贫乏,因为这种游戏需要一定的认知理解能力,而这种能力恰恰是他们所缺乏的。进行假扮游戏涉及到虚拟的情景,其中有些情景是无法用文字来解释的,例如,用一块积木代替一辆汽车,需要构建另外一种不同的现实。在进行这类假扮游戏时,儿童一方面需要把一块积木假想成一辆汽车,另一方面在脑海里仍要记住一块积木实际上就是一块积木。正常儿童在与同龄伙伴或成人进行假扮游戏时,他们不仅会给物体赋予想象出来的特性,而且知道别人也能这么做。然而,自闭症儿童却不能。
其实,说到底,儿童进行假扮游戏的能力取决于他们区分真实与幻想的能力,取决于他们赋予物体以思想和信念的能力。前者称作“区分的能力”,后者称作“建议的能力”。在自闭症儿童中,有些儿童具有对物体进行假扮的能力,例如,用一块积木代替一辆汽车。看来,这些儿童有能力区分现实的情况和虚拟的活动。然而,他们无法参与更加高级的假扮活动。自闭症儿童进行社会性假扮游戏时存在的主要缺陷是,他们缺乏同时顾及自己的思维和别人的思维的能力。道理很简单,唯有这种能力,才能使儿童建立起想象的情景。例如,“贝贝想去游泳”的表白,不论言者还是听者都要理解他们所参与的游戏的想象性质。从这个角度上说,自闭症儿童难以参与假扮游戏,是因为他们不能对其他角色赋予态度。
解读自闭症对患者的危害
1、自闭症儿童有着一定的智力问题。70%左右的自闭症儿童智力落后
2、自闭症儿童喜欢重复刻板的行为,不会深究问题,思想过于简单
3、严重的自闭症儿童会发生自伤的行为
4、自闭症小孩存在这很明显的语言障碍,沟通是很大的问题。
5、自闭症儿童特别的情绪话,容易发火,及时是父母都不能很好的相处
6、自闭症孩子在感觉上有着异常如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7、最让人担心的是小儿自闭症若不及时治疗,还会有并发症发生,这对孩子危害是很大的
以上是自闭症专家就自闭症的危害做的详细的介绍。通过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自闭症的危害是多么的大,当孩子不幸患上了自闭症,希望家长们能够重视起来不要再对自闭症儿童不关注。希望孩子们都能健康。
自闭症儿童训练方法
1、自然语境教法
自然语境教法是在自然的教育环境和家庭部对智力落后的自闭症儿童进行教学,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自然行为能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法不仅能提升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主体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并减少他们的抵触行为,而且能帮助提高其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和游戏能力。
2、行为治疗
应用制约学习,来改善与去除自闭症状与不适应行为,或者形成适应行为与日常生活自理及专业技能。
3、艺术治疗
绘画治疗,借着绘画及其创造性的自由表现活动将自闭症儿童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从绘画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效果。
4、音乐治疗
主要的治疗工具为大鼓和铜钹,让自闭儿即兴、自由的敲打以达到自我宣泄、解放及自我表现的目的。
5、搂抱治疗
提倡搂抱治疗的人士认为轻柔或强行的搂抱可减轻自闭症儿童对身体接触的过敏反应及减少其重复性及自我伤害的行为,有助增加其安全感、言语及目光接触。但至今这种治疗方式的成效及理论根据有许多争论。
6、家庭辅导
由于自闭症儿童在多方面的发展都有缺陷,往往需要紧密的照顾及训练,以致令父母感到心里交瘁。此外,由于照顾他们需要很多时间,还要面对沟通障碍造成的挫败感和身心压力,有时会令主要的照顾者(多数是母亲)跟配偶或子女之间的关系紧张而易生摩擦,又自闭症儿童本身也许亦得不到兄弟姊妹的谅解,因而家中各成员的情绪和关系都会受到影响。故有赖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辅导,引导各家庭成员认识和帮助自闭症儿童,及适当地处理他们本身的心理需要。此外,家长互助会也可鼓励家长之间互相支持。
7、感觉统合训练方法
由于幼儿对原始反射抑制性不足,导致平衡反射发展迟缓,使身体的反应出现严重异常,造成知觉机能和注意力的障碍,对自己身体自觉能力和心理的自尊能力受到影响。从感觉和知觉信息相互协调、平衡感、触觉、本体感、语言发展、前庭觉这些方面来训练。
注意:在给自闭症儿童做训练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
儿童自闭症智商会低下吗
自闭症和弱智常常连在一起。但并不是所有的自闭症儿童智商都是低下的,有个别自闭症儿童在某些领域如绘画、计算的表现极为出色。自闭症儿童虽然伴有全面性发育迟缓现象,但发育次序异常,且各方面发育不平衡。如:有的儿童大小便完全不能自理,却能有很强的计算、绘画能力;有的儿童完全没有或只有极少的语言,却在记忆力方面、识别颜色方面表现突出。
研究显示许多自闭症者的智商都在70以下,有研究指出,大约有69﹪的自闭症者的智商低于55。不过,在欧洲方面,有另外的研究则乐观指出只有44﹪的自闭症者智商在70以下,而智商在50以下的只有27﹪。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发育障碍性的疾病,患自闭症的孩子通常会在语言、智力、生活技能等方面有一定的发展障碍,也就是说他们不能像普通的孩子那样成长和生活。自闭症儿童由于社会适应性极差,人际交往的能力和主动性方面的能力远远低于弱智儿童,目前尚没有准确测量自闭症儿童智商的工具。
正如一位同时教过弱智儿童和自闭症儿童的培智学校老师所体会到的:智力低下(弱智)儿童愿意学,却学不会;自闭症儿童是能学会,却不愿意学。
得了孤独症怎么办
1、强化疗法,强化疗法已成为对孤独症儿童的综合治疗中的主要项目。就治疗形式而言,强化疗法采用的是治疗人员(一般是由专家指导下的大学生研究生或儿童的家长)与孤独症儿童的一对一的训练:因为每周治疗时间可长达30-40小时故有强化疗法之称。
就治疗目标而言,一殷可由与自闭症儿童的合作开始。由此进入到语言社交技能的训练,而后再进入到学校科目(如算术,写作)的范围。在治疗方法上经常使用的是离散单元教法,其特点是先由治疗人员结出一简短明确的指令让孤独症儿童作出一个单一性动作,孤独症儿童根据指令完成这一动作则立即给以预选的奖励。否则的话则由治疗人员给予适当的口头提示或必要的身体帮助。待其能自己完成该动作后再逐渐提示帮助。每一单元都应简短并与下一单元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这是一种结构性较强的治疗方法。
2、自然疗法,强调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应当在自然的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中进行,并应尽量安排非残疾儿童加入到治疗过程中以起到示范与强化的作用。孤独症儿童不一定非要达到规定动作,只要其显示出交流意向或行为努力,就应给以充分的奖励。
在治疗方法上,针对孤独症儿童一般缺乏行为动机的情况,治疗人员应充分运用情景教育的原则,尽量创造特定的客观情景以激励自闭症儿童说话交往,并使这种努力在自然结果中得到奖励与强化。如果说强化疗法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学得具体技能见长的话,自然疗法则以提升自闭症儿童的主体性和行为的自然性而别树一帜。
3、图助疗法的提倡与普及是基于以下两个基本事实:第一,大多数孤独症儿童都有严重的语言障碍,有些甚至达到失语的程度;第二,孤独症儿童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变化由于不能适应而反应强烈。针对策一方面的问题,美国德莱瓦州自闭症治疗中心的邦第博士,根据行为心理学的原理发展出一套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旨在帮助有语言障碍的自闭症儿童学会用图片来表达他们的要求和思想。
这一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包含由易而难的六个阶段,治疗人员应根据每个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情况教其掌握几个或者所有阶段的技能。这些技能包括:给出图片以表达要求,获取图片以用于沟通。辨别不同的图片以用于不同的目的,使用图片组成句子。使用图片回答问题。以及自然地使用图片进行交流。为了加强图助疗法的效果,在初期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训练以及在全部过程中治疗人员对自闭儿童沟通努力的统一反应,是两个必要的条件:在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过程中。
图片不仅可以用于帮助沟通,还可用于安排自闭症儿童的日常活动。如用不同图片的排列来显示作息表和特定时间的特定活动:其目的在于帮助自闭症儿童增加对未来事件的预测感和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从而减少自闭症儿童常有的事物突变的感觉和由此产生的强烈负面的反应:这种干预方法在伦理和临床意义上,无疑都有可以称道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