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高兴帮宝宝控制情感
宝宝不高兴帮宝宝控制情感
宝宝容易冲动,情感外显强烈。所以,幼儿常因情绪波动引发过激行为。因此,我们应当理解幼儿的情感,并教给幼儿调控情感的简单方法。
其一:切忌简单粗暴。简单粗暴地训斥孩子,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他/她更加难过。那么,让我们首先同情孩子的想法,然后,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同情地劝导,让孩子向你倾诉委屈。这样,孩子会拥有信任感和安全感。他在诉过委屈之后,就会更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情感,在行为上也会大方些。
其二:孩子往往不注意控制自己的情感、随心所欲。但是,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他们会逐渐意识到,生活中还有诸多“不行”。他/她会感到,别人可能不喜欢他/她任意发泄自己的情感。所以,对幼儿来说,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就十分重要了。
助孩子控制情感,我们不妨尝试一下转化控制的方法。幼儿的情感容易受感染、也容易转移。因此,可以帮助他/她将注意力转移到快乐的事情上来。这样,她会很快忘却刚才的不愉快,使原来的消极情感逐渐被积极情感所取代。
本能行为有什么地方值得注意
本能的行为方式都是自主的,它们几乎是不知不觉就发生了,就像是自动的;至少不是由意识直接控制的。在宝宝发出信号的200~800毫秒后就会发生这些本能反应。触发本能的原因存在于宝宝的示意、表情、动作和其他信号,也就是我描述过的那些。就像已经提到过的一样,本能行为有助于帮助和促进宝宝的行为调节,因此也有利于宝宝的发展。宝宝的注意力和感情状态受到父母行为的主导。本能“系统”使调节更加完善。它能补偿宝宝发展的“缺陷”并且产生能够帮助宝宝发展的激励因素。父母会替宝宝做一些他还无法做到的事:安慰宝宝,抱着宝宝,为他取来他感兴趣的物品或捡起他不小心掉落的物品等。
由于无论年龄、性别、文化存在什么差异,都存在这种本能系统,因此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进化继承。这种说法认为,母亲的工作其实也可以由另一个人来完成。和移情能力之间的联系已经在描述儿语时提到过了。
如果想让他放松并且对接触产生兴趣,这时候就需要保护他不受外部刺激,也不要和他讲话。这个孩子的父母应该尝试通过观察找出让他紧张的根源。如果有可能则应该尽快克服这个原因并且让周围更加安静。如果宝宝稳定下来了,小手重新张开和放松,他就会重新和您接触。将目光投向您或者朝着您笑并对着您发出声音。
宝宝夏天难以入睡怎么办
宝宝在夏季的睡眠要注意以下几点,从这些方面上的重视,可以大大提高小宝宝们睡眠的质量。
1.降低室温:在夏季室温较高,而如今宝宝们大多是热体制的,如穿着衣服睡觉,再盖上小被子,宝宝自身散热能力差,这样他们会因过热醒来,不能得到充足睡眠。因而,可以开窗睡觉,睡觉的房间要保持安静。室内最好用自然风降温。
2.睡前洗澡:夏天天气炎热,宝宝体能消耗大,汗液和大小便等排泄物又很多,浑身粘乎乎的。并且他们的皮肤很柔嫩,如果身上脏会让宝宝觉得不舒服。在宝宝睡前帮助他们洗个早,让宝宝清清爽爽入睡,也能大大提高宝宝的睡眠质量。
3.忌饱餐:睡前如果吃得过饱。胃肠就必然要加强消化,装满食物的胃会不断刺激大脑。大脑有兴奋点,宝宝便不会安然入睡,还会夜啼。
4.睡前避免过度兴奋:睡前如果剧烈活动,会使大脑控制肌肉神经的神经细胞呈现极强烈的兴奋,这种兴奋在短时间里不会很快安静下来,所以,睡前就尽量保持安静。
2岁宝宝咬人怎么办
此阶段的宝宝,已经开始懂事,如果还喜欢咬人,可能带有侵略性或控制力差。
要明确地告诉宝宝,咬人是一种错误行为,咬人会伤害别人,带给别人疼痛,不应该去模仿。看到孩子要咬人时,可以用其他宝宝感兴趣的物品转移注意力,或教他借助于其他的情绪宣泄方法来替代这种不良行为。妈妈要尽量克制情绪,以抱抱他、亲亲他的方式来影响宝宝的行为,引导宝宝用语言、手势、拥抱表达情感宝宝睡前需控制情绪
1.孩子睡前兴奋不利于睡眠
不知道爸爸妈妈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带孩子外出旅游或是去亲戚、朋友家玩,如果留宿在外,孩子与同龄的小孩子一起睡,睡前玩得过于开心,表现得很兴奋的话,孩子便很难入睡,就算是睡着了也睡得不安稳,夜里甚至拳打脚踢。这就是孩子的大脑神经白天过度兴奋的缘故,孩子可能夜晚大脑还在记忆白天所发生的事情,所以无法得到很好的休息,不利于进入深睡层,时间久了甚至会妨碍孩子健康成长。
2.孩子为何需要好的睡眠
孩子为什么需要好的睡眠呢?因为人体只有在处于深睡层时,大脑才会分泌生长激素,而这一激素的分泌高峰期正是在人体进入深睡层之后,也就是说孩子只有晚上睡得好,白天才能长得高。相关科学家做了研究,数据显示,虽然人体在白天也会分泌生长激素,但白天分泌的生长激素还不到夜晚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睡眠对成长中的孩子有多么地重要,所以家长要尽量给孩子营造好的睡眠环境。
3.如何营造好的睡前环境
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故事能带孩子进入到甜蜜的梦乡,听故事还有助于孩子语言的发育和记忆能力的提升,可谓是一举多得。每晚妈咪或是爸爸坐在床上给孩子讲一个睡前小故事,孩子听着故事睡着,增近亲子感情的同时提升孩子的睡眠质量,何乐不为。当然,爸爸妈妈也可以给孩子放点轻缓的音乐,更有助于孩子放松,很快进入睡眠状态。
4.睡前少吃东西,少看刺激电视
要想孩子入睡快,睡得好,家长就要注意孩子睡前要少吃东西,尤其是一些甜品,甜品很容易导致大脑中枢神经兴奋,难以入睡。一些孩子喜欢看的带刺激性的动画片或是电视剧也是导致孩子睡前兴奋的主要原因之一,家长最好能尽量避免。电视白天看就好,甜品更是不能夜晚吃,吃了就睡不止影响睡眠质量,还会导致肠胃不消化,引起腹胀,对孩子的健康不利。
宝宝睡前需要保持平稳的心情,这样才能更容易入睡,所以爸爸妈妈们尽量不要让宝宝在睡前玩得太过于兴奋,宝宝睡前太兴奋会让宝宝难以入眠,就算是睡着了,晚上也会睡得不安稳。所以作为父母,应该要控制好宝宝的睡前情绪,为宝宝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让宝宝能有一个高质量的睡眠。另外,睡前宝宝的饮食也需要特别注意,尽量让宝宝在睡前少吃东西,这样不仅对宝宝的肠胃消化有损伤,还会影响到宝宝的睡眠质量,导致宝宝出现健康问题。
给宝宝理发注意事项
1、理发工具响声不能太大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为宝宝打理出一个漂亮的发型,理发工具的选择尤为重要,为宝宝理发最好选用儿童专用理发工具,一定要用圆头剪刀,以免伤害到宝宝幼嫩的头皮,理发推子的响声也不能太大。
2、理发时不要给宝宝负面暗示
仔细回忆一下,在宝宝剪头发时你是不是常说“宝宝,别害怕”或者“好了,好了,我们不剪了!”这样真能安抚宝宝的情绪吗?
事实上,这只会让宝宝更抵触更紧张。其实,预防宝宝理发时哭闹的最好办法就是尽量转移宝宝的注意力,比如:让他看一会儿他感兴趣的绘本、拿一个他喜欢的玩具等等。
3、如果宝宝哭闹 暂停剃头
理发时动作要轻柔,不可和宝宝较劲,要顺着宝宝的动作。
随时注意宝宝的表情,如果宝宝不高兴、想要哭闹,请立刻停止剃头工作。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宝宝哭闹时碰伤宝宝。
4、理发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
宝宝理发的时间控制在3~5分钟为宜,最长也不要超过10分钟。
男宝宝的头发长度最好控制在3~5毫米,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阳光对头皮的伤害。女宝宝的头发长度最好不要超过身高的1/5,以防头发吸收身体过多的养分。
5、理发时注意护住耳朵
给宝宝剪耳后头发时,一定要用手护住他的耳朵,以免误伤。
不要用清水直接打湿宝宝的头发,而是要把水喷在梳子上,用梳子去湿润头发,这样可以预防感冒。
理完发后,可以用宽胶带把残留在宝宝衣服上的碎小头发粘掉。
小儿多动症日常训练
第1招:多运动
最好让多动的宝宝忙起来,让他把体内的能量消耗掉,可以安排他做一些与身体动作有关的事情。比如,常规的体育锻炼,跑步、游泳、踢球等,每次时间不要持续太长,让他能轮着玩、换着玩,保持足够的新鲜感。
第2招:培养兴趣
帮助宝宝培养一些特别的、能修身养性的、与身体有关的兴趣爱好。
例如钢琴,非常适合多动的宝宝。事实上,大部分多动的宝宝都喜欢乐器,尤其是打击乐器,他们喜欢声音,乐于制造声响;
例如游泳,与水接触能让宝宝内心舒适和平静,游泳带来的肢体运动也使他们的身体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第3招:掌握行为规范技巧
在教育问题上,妈妈需要掌握一些行为规范的技巧,而不是简单限制或惩罚他。
多请宝宝帮忙,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去超市购物,请他帮你从货架上找东西,让他没时间去搞破坏,又增加自信,还能加深亲子关系。
平静地告诉他怎么弥补过失,给他将功补过的机会。其实很多时候做错事他自己是知道的,只是为了逃避惩罚本能地做了一些让你非常生气的事情。这时如果不计前嫌地给他将功补过的机会,无疑是教会了他什么才是正确的,也避免了亲子间的进一步对抗。
家里所有的人教育要一致,并且坚持。不能这个教育那个护短,这边教育那边拆台,即使是惩罚,也一定坚持下去,直到宝宝吸收教训为止。当然,这里的惩罚不建议是简单粗暴的打骂,可以采用“剥夺法”:剥夺宝宝一段时间吃零食的权利,一段时间玩喜欢的玩具的权利……
多表扬,多鼓励。多动的宝宝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弱,日后常常导致各种行为问题和学业问题,继而影响自信,逐渐成为问题孩子。所以在生活中,还是要多关注多动宝宝积极的方面,对他做对的事情即时表扬。这样做,一方面会让他觉得自己不是一无是处,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建立起你的权威,让宝宝知道你是赏罚分明的人。
培养规律的作息。长期规律作息的培养可以帮助宝宝培养自控能力。
优秀宝宝需具备的四种能力
1.语言表达和读写能力是宝宝学习能力的基础。
通过对手势、声音和词语的学习交流可以增强孩子对书本阅读的兴趣和理解能力。说话、朗读以及唱歌会增强宝宝对语言理解的应用能力,帮助她成为一个善于交流和热爱学习的人。
2.思考能力是宝宝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
出生不久,通过喂奶、换尿布等一些基本的日常护理,宝宝的大脑就会慢慢建立一种思考,例如,“我喊妈妈,妈妈就会过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能够越来越准确而复杂地描绘事物。譬如,在日常生活中,宝宝会通过对一些数学概念的使用,提高对它们的理解,学习给事物分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我控制能力——以适当的方法表达并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这种能力无论对宝宝今后在学校中的学习和表现,还是整个身心的健康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自控能力能帮助宝宝与他人合作,应对沮丧情绪以及解决与他人间的分歧。这些能力正是宝宝在爸爸妈妈的交往和互动中打下了基础的,宝宝自控能力的培养需要爸爸妈妈的引导。
4.自信的能力。
当宝宝相信自己是很能干的,她就会更加愿意接受挑战,自信也是在孩子学校中表现突出的一个关键要素,而且在与他人的相处和解决社交问题时也是至关重要的。怎样与他人分享,如何与人友好地竞争以及交友?自信的孩子会从中感到自己的能力、他人对自己的欣赏,因而得到满足与乐趣。
宝宝游泳有什么好处 宝宝游泳注意事项
水温控制在36~38℃左右,根据季节适当调整,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水温过高或过低均会对宝宝造成不利影响。另外,室温须确保28℃以上,特别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
为避免发生溺水,一定要帮婴幼儿戴颈圈,注意检查颈圈是否漏气、保险按扣是否正常等,另外还要注意颈圈的大小是否适合婴儿颈部。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游泳前脐部要贴上防水护脐贴。
婴儿游泳的时长也有讲究,根据个体差异,由少到多,慢慢增加,一般应控制在10到20分钟。宝宝入水后,通常小宝宝游泳10到15分钟,大宝宝可适当延长时间,但要注意水温的变化,以免宝宝着凉。
人到水中,水对人体会产生压力,往往食物还未进婴儿的胃里,就被水压出倒溢进气管,造成窒息。另外,宝宝刚吃完奶之后最好不要马上游泳,以免吐奶、呛奶。
宝宝在水中出现脸色苍白、寒战等异常症状应立即终止游泳。宝宝在水中出现不耐烦,或异常哭闹等现象,不用强制婴儿到10分钟,要以宝宝愉悦为主。同样,如果宝宝在水中玩得很高兴,到了15分钟,也可视情况适当延长时间。
不是任何婴儿都可以游泳,患有某些疾病的宝宝不适合下水游泳,如中耳炎、皮肤破损、传染疾病和心脏病等。值得一提的是,皮肤有损伤时游泳容易加重感染。
2个月宝宝发育指标
这个阶段的婴儿不仅能准确地认出你的样子,而且等到10~12周时,他甚至开始观察谁长得像自己的妈妈了。
2个月宝宝发育指标
就像你会在宝宝不高兴的时候逗弄他一样,宝宝也会在你不高兴的时候热衷于让你高兴起来。大约在两周半到6周的时间内,婴儿就学会分辨不同的面部表情,并且积极反馈,希望那些你做出来使他发笑的表情对你也同样有效。这就是我们常常看到小家伙咧嘴笑的原因,他在学习周围人的表情,而且一旦这么做没有起到让你高兴的效果时,他甚至会疑惑和沮丧。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妈妈在照料孩子时保持一张“扑克脸”,那么孩子需要花费数倍于正常的时间才能产生“嘴角上翘、发出‘呵呵’声的”笑容表情。
此时,你或许注意到如果你感到压力大,孩子也就会表现出焦虑情绪。千万不要吃惊,这说明你的孩子已经开始掌握表情,他能从中抓住你所流露出的情感含义。张女士告诉我们说:“每当我哭过或是不高兴的时候,我的儿子总是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安。如果我心情不好,他也会同样心情不好。”张女士的儿子现在已经1岁了,他表现出很好的情绪把握能力。因此,“我现在不得不非常注意自己对其他人或事的看法,因为儿子实在是个敏感的孩子。”
宝宝的运动机能
宝宝已经有一点控制手臂和腿的能力,他常常会用单一的方式动动自己的手臂和腿。
妈妈应该做的:
让宝宝仰卧在小床上,在他心情愉快、感到舒服时,你可以一边对他微笑、一边发出柔和的声音引起他的注意,这样做能让宝宝知道,你很高兴跟他在一起。
为了回应你,宝宝会兴奋地用力舞动自己的手和腿,这是一种肢体语言,它向你表示:他很开心。
宝宝的手眼协调
宝宝的手开始有控制力了,手指比以前灵活了。宝宝会用眼睛注视自己的手和手指了。
妈妈应该做的:
让宝宝的注意力和视线集中到你手中的玩具上,看着你把玩具(比较小的、宝宝能用手拿的玩具)轻轻放在他的手掌上。几秒钟后,宝宝的小手会紧紧地握住玩具,甚至晃动自己的小手,仿佛试图要把这个东西靠近脸部看看清楚似的。你也可以帮助宝宝,朝着他的视线移动小手。
宝宝的语言发展
宝宝能发出1~2种不同的声音了。这些声音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只是表示了宝宝一种放松的感觉。
妈妈应该做的:
把宝宝放进小床,给他1~2个玩具,让他自己玩。宝宝自己玩的时候,妈妈可以轻声地和他交谈,说出玩具的名称和宝宝的动作。
你会发现,宝宝倾听一会儿后,会反复发出“咕咕,咕咕”的声音,好像在模仿你的声音。
宝宝的学习技能
宝宝已经能够比较准确地控制自己的视线了,常常会饶有兴趣地看着眼前有规律移动的物体。
妈妈应该做的:
拿1个色彩鲜明的玩具,用约30厘米长的绳子绑上。把玩具在宝宝眼前来回晃动,直到吸引住他的注意力,然后增大玩具晃动的幅度,看看宝宝的目光会不会跟随着晃动的玩具,来回移动。
宝宝的情绪与社交
这个月,你会看到宝宝的第一次有意识的微笑。这表明宝宝很快乐、并能从与人交往中得到乐趣。
妈妈应该做的:
宝宝是不是经常微笑,通常和他的个性有关。从宝宝6周大开始,你能常常满脸笑容地面对宝宝,亲切地跟他说话,他迟早有一天也会咧嘴朝你笑的。
怎么预防宝宝肥胖
1、培养宝宝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从小培养宝宝定时进餐;从小学开始就应该一日三餐,课间不要加餐,不要宝宝吃零食,鼓励按时吃正餐。爱吃零嘴或不吃早餐的妈妈特别注意,赶快改掉坏习惯。不吃早餐是造成肥胖的原因之一。
2、增加体力活动
给宝宝玩耍的时间和空间,幼童也不要关在室内,有条件就到户外活动,可带稍大宝宝一起晨练,放手让宝宝去参加小朋友的群体游戏,从小培养劳动习惯,鼓励做家务活,限制看电视的时间,培养多种娱乐活动兴趣; 帮助宝宝养成乐观情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有规律的作息时间等,对防范高血压很有帮助。
3、拒绝滋补保健品
有些父母以为滋补保健品肯定可以帮助宝宝生长发育,然而反受其害,不仅发生了肥胖,还出现了性早熟。 为探讨市场上出售的滋补药对宝宝生长发育的影响,有人对人参、蜂王浆等11种滋补药品进行临床与实验研究,并做出了一定的评价。人参的兴奋垂体促性腺激素作用,正是造成健康宝宝性早熟的原因。蜂王浆中也含促性腺激素样物质。所谓某些滋补药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激素成分或类激素样物质,一般的健康宝宝不可乱用。
4、少喝甜饮料
肥胖的宝宝大多酷爱喝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这些饮料含糖多、含热量高,喝多了,宝宝不发胖才怪。因此,控制宝宝喝碳酸饮料是帮助宝宝减肥的重要途径。平时,妈妈应尽量用不含糖的果汁和清水来代替。在吃饭前,妈妈让宝宝喝点果汁,一杯果汁进肚,小小的胃容量也就不多了。
0到1岁的小宝宝也会闹情绪
西方心理学家发现:随着初生宝宝第一次主动呼吸,他就已经具备了感觉愤怒的能力。到了4个月的时候,宝宝就可以明确地表达他的愤怒了。
当他慢慢学会用更多的动作、表情与语言来表达情绪的同时,发脾气成为了宝宝宣泄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而此时对父母来说,如何帮助宝宝学会掌控自己的愤怒就显得格外十分重要。如果宝宝难以顺利地发泄愤怒或者在生活中泛滥愤怒情绪,都会构成良好性格发展的隐患。
0-6个月
在此阶段,宝宝的喜怒哀乐受到自身生理感觉与外界刺激的左右,因此,父母要求宝宝控制自我情绪,这是他不可能做到的。而此时妈妈爸爸对他的关注与安慰是帮助宝宝控制负面情绪的唯一途径。
小贴士
帮助宝宝转移注意力,有助于宝宝脱离愤怒等负面情绪。例如:当他在噪音环境中表示不悦时,妈妈带着宝宝尽快脱离噪音环境是最好的安抚方法。
如果宝宝因为饥饿哭泣,妈妈应及时哺喂他。如果妈妈直到他哭到喉咙沙哑的时候才去哺奶,会使得宝宝因为过度沮丧而产生生理性的抵触,表现为吐奶、昏睡等不良生理反应。这些后果会令他难以从负面情绪中平息,长时间、高频率地用哭泣等方式来表示愤怒。
6-12个月
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学会了多种了不起的运动技能,比如:爬、走等,并能通过丰富的声音、表情甚至简单的话语与妈妈爸爸进行交流。此时,宝宝的愤怒情绪也开始细化为不安、生气与恐惧。自主逃避与关注妈妈爸爸的态度成了他愤怒情绪自我调节的主要方式。
小贴士
·妈妈爸爸是宝宝所信赖的人,因此父母对待事物的态度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宝宝的情绪。例如:妈妈爸爸一起愉快地陪伴着宝宝去玩他从来没有玩过的滑梯,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他内心的不安情绪。
·妈妈爸爸要仔细分辨宝宝的呢喃之声与哭泣等,适时发现宝宝的负面情绪,并通过口语与动作的安抚来帮助宝宝形成与妈妈爸爸交流情绪的习惯,这是鼓励宝宝学会说出情绪的第一步。例如:宝宝看到闪电有哭泣或者尖叫的时候,妈妈要告诉宝宝:“妈妈知道宝宝害怕,宝宝害怕的时候就抱住妈妈或者叫妈妈过来吧。”
12-24个月
在这个阶段里,宝宝逐步有了自我意识。他对别人的情绪与自我情绪的认知产生了初步理解。因此,他常常会通过观察他人的情绪反应来调节自我情绪。例如:宝宝因为晚餐前妈妈不给他吃饼干而哭闹,他会一边观察妈妈的反应,一边从硬地板上爬起来,坐到软地毯上哭闹,继续观察妈妈的反应。可以说,妈妈的反应是决定他哭泣时间与程度的主要因素。
小贴士
当宝宝夸大情绪时,妈妈爸爸冷静、理性的态度实际上能帮助宝宝学会抑制自己的愤怒情绪。
·妈妈爸爸可以通过和宝宝一起看儿童图画书或游戏等形式,帮助宝宝学习情绪表达的社会规则。例如:通过在儿童故事中为人物添加“快乐的脸”与“生气的脸”来了解为什么宝宝会不开心;为什么妈妈爸爸会生气;为什么妈妈爸爸和宝宝会一起开心。
24-36个月
2岁以后,宝宝能从关注自己的情绪拓展到关心他人的情绪。他人的积极与消极情绪都能起到控制宝宝愤怒情绪的作用。例如宝宝也开始在看见家人不愉快的时候,试图去安慰别人,又如看见妈妈不开心,就乖乖地去一边自己玩玩具,不再为妈妈添乱。
小贴士
妈妈爸爸更加需要以相对平等的方式来理解宝宝的忧伤与愤怒。例如:宝宝和小伙伴因为争抢玩具生气了,妈妈爸爸虽然不需要即时干涉,但可以通过和宝宝谈话,请他说出感受以及快乐的游戏等来帮助宝宝缓解不悦。
与宝宝约定几种表达或发泄不开心的特殊形式。例如:如果宝宝或者妈妈爸爸不开心,可以去捶打沙发垫子;到阳台上对着绿色的植物把不高兴的事情说出来,或者告诉自己最喜欢的玩具自己不开心的事情等。
·豁达的妈妈爸爸是宝宝学会控制愤怒情绪的最好榜样。日常生活中,妈妈爸爸常常用玩笑来化解争吵与冲突,宝宝会认识到不开心原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开心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