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油豆角栽培技术

油豆角栽培技术

土壤及季节选择

油青豆角在广东适宜春秋种植,春种2-5月,秋植8-9月。在海南省可冬种,宜选择微酸性的沙壤土种植,起畦,1.8米(包沟),双行穴播种,每穴2粒,穴距20厘米,秋植可适当密植。

肥水管理

总的原则是前期防止徒长、后期防止早衰。具体是清明前种植可施足基肥,将土杂肥2000公斤,磷肥25公斤,麸肥25公斤,充分堆沤腐熟后,起畦开沟埋于畦中,清明后种植少施基肥。齐苗后可进行第一次叶面追肥,亩施尿素2公斤,7天后进行第二次叶面追肥。亩施复合肥4-5公斤,开花结荚期追肥以条施复合肥为主,结合根外追肥。每次亩施复合肥15公斤,钾肥3公斤,根外追肥每隔两周喷叶面肥一次。苗期适当控制水分,开花结荚后注意淋水,晴天早、晚淋水,遇雨要排渍水。

病虫害防治

油青豆角主要病害有叶斑病、枯萎病、锈病等,虫害主要有豇豆螟、潜叶蝇等。

芸豆的栽培技术

菜豆为喜温植物。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开花结荚适温为20~25℃,10℃以下低温或30℃以上高温会影响生长和正常授粉结荚。属短日照植物,但多数品种对日照长短的要求不严格,栽培季节主要受温度的制约。中国的西北和东北地区在春夏栽培;华北、长江流域和华南行春播和秋播。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

油茶的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

油茶以种子、插条或嫁接繁殖。为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多采用插条或嫁接育苗,然后进行栽植造林,最适造林季节是立春到惊蛰,也有在10月份进行的。直播造林以冬季最好。[3]

播种育苗

油茶的播种育苗工作在冬季和春季都可以进行,比较适宜采用条播的方式。一般水稻土、重粘土、以及碱性反应土等不适合作为油茶的圃地,最好选择地势平坦、避风向阳、质地肥沃、且保水与排水性能良好的微酸性土壤分布区。在播种前做好苗床并施足基肥,然后在播种后要覆盖上一层细肥土并在其上盖上一层薄草,以便保持土壤的湿润,使种子尽快发芽、出土。当种子发芽出土后,需要在阴天或者是傍晚的时候揭开薄草,并及时进行除草和松土工作。[3]

扦插育苗

虽说油茶可以在春季、秋季以及夏季进行扦插,但是最好是进行夏插。采穗比较适合在清晨进行,应该选择已经木质化、叶片完整、腋芽饱满且没有病虫害的枝条,然后将其截成长度约4cm且带有一叶一芽的插穗。在进行扦插前,为了促进生根需要用ABT生根粉对其进行处理;在扦插时,要保证插穗直立、叶面朝上,且株行间距为5cm和15cm左右;在扦插完成后需要浇透水,并注意搭棚遮荫。

一般油茶在扦插之后的1~2个月内就逐渐愈合发根,而在油茶发根前,由于插穗没有根系,所以必须要及时对其进行浇水,从而加速内部细胞的分裂活动,尽快萌发新根。在油茶发根之后,要在早晚或者是阴天的时候揭开荫棚,以增加光照,促进油茶的生长和发育。[3

豆芽的栽培技术

培育过程

1、选豆:清水洗净,洗时注意将漂浮的豆子(绿豆,黄豆,豌豆)全部去除,这些漂浮豆未成熟或者已经变坏,发芽率极低。

2、用缸,或大塑料盒,或其他容器(材料无所谓,干净即可,底部可排水),铺一层约5CM厚度的干净沙子,将洗净并已泡致膨胀开裂的豆子均匀铺一层在沙子上,不能过多,否则容易坏。豆子上再均匀覆盖一层干净沙子,厚度约为1CM即可。

3、每天浇水数次,保持湿度,但又不能让水份滞留。

4、数天后豆芽就会拱出来。在清水中将沙子洗去即可。

技术要点

1、清洗时去掉坏豆。

2、容器排水效果要好,千万不要让豆子泡在水中,但又要维持足够的湿度。

3、不要让豆子见阳光,否则马上变绿了。覆盖沙子可以避免阳光,如果不放心,可以用盖子盖住容器。

4、豆子发芽以后生长很快,因此,收获要及时。

刺角瓜栽培技术

成苗管理当刺角瓜第一片真叶展开后进入成苗期,土壤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和较高的低温(15~20℃),苗期可根据营养状况,用0.2%磷酸二氢钾根外追肥,也可进行二氧化碳气体追肥,时间应在早晨太阳出来后1小时进行,并使温度迅速上升到28~30℃。

种植管理刺角瓜栽培一般栽种600~700株/亩,从播种到采收约3个半月至4个月,露地栽培时春季移栽温度需达到15℃以上,温室条件下可在初秋进行种植。大棚与温室栽培时需要媒介进行授粉,因为刺角瓜为雌雄同株植物,但雄花一般先于雌花几天开放。

田间管理刺角瓜不耐寒,适合在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生长,抗病性强,但在高湿、多雨的环境下容易发病。在第一个花期之前一周浇两次水,补充水份蒸发量的40%,第一花期之后补充水份蒸发量的80%。

采后储藏刺角瓜极耐储藏,在17~24℃干燥的环境下保鲜时间可长达6个月。其金黄色的外观极其漂亮,除食用外还可以用来摆设在室内,既大方又美观,采摘回来后在果实表面涂蜡,可防止表皮失水。

黄豆的栽培技术

大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类。大豆起源于中国,中国学者大多认为原产地是云贵高原一带。也有很多植物学家认为是由原产中国的乌苏里大豆衍生而来。现种植的栽培大豆是从野生大豆通过长期定向选择、改良驯化而成的。

大豆起源于中国,从中国大量的古代文献可以证明。汉司马迁(公元前145-前93年)编的《史记》中,头一篇《五帝本纪》中写道:“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鞠五种,抚万民,庆四方。”郑玄曰:“五种,黍稷菽麦稻也。”司马迁在《史记*卷二十七》中写道:“铺至下铺,为菽”,由此可见轩辕黄帝时已种菽。”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中谈到商代(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时指出:“主要的农作物,如黍、稷、粟、麦(大麦)、来(小麦)、秕、稻、菽(大豆)等都见于《卜辞》。”卜慕华指出:“以中国而言,公元前1000年以前殷商时代有了甲骨文,当然记载得非常有限。在农作物方面,辨别出有黍、稷、豆、麦、稻、桑等,是当时人民主要依以为生的作物。”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卷一中指出:“大豆生于槐。出于沮石之峪中。九十日华。六十日熟。凡一百五十日成,忌于卯。”

中国自古栽培,至今已有5000年的种植史,全中国普遍种植,在东北、华北、陕、川及长江下游地区均有出产,以长江流域及西南栽培较多,以东北大豆质量最优。于1804年引入美国;20世纪中叶,在美国南部及中西部成为重要作物。世界各国栽培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传播出去的。由于它的营养价值很高,被称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绿色的牛乳”等,是数百种天然食物中最受营养学家推崇的食物。

蚕豆的栽培技术

1、苗期管理:在苗期根据苗情以控水或灌水达到墩实的壮苗,做到苗齐、苗匀、苗壮,胶沾泥豆田,播种后要及时盖草保温保湿。

2、中期管理: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及时防治病虫草鼠危害,做好水分管理,进行田间整枝间苗,拔出瘦弱植株和病株,保证群体健康生长。

3、后期管理:保证灌浆期对水份的需求,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0-25%,低于18-20%,必须立即灌水,高产田块和迟熟田块,终花散尖期进行打顶摘芯,利于通风透光,增粒重,促早熟。

4、合理施肥:播种后亩盖优质厩肥1500-2000千克/亩或盖适量稻草,在豆苗2.5-3台叶期施普钙30千克/亩,硫酸钾10-15千克/亩。

5、防旱防涝:蚕豆对水分很敏感,既怕旱又怕涝,若田间排水不良,则根系发育不良,且易发生立枯病和锈病,如遇干旱,尤其开花结荚期,对产量影响更严重。因此,应根据生长需要,及时排灌,确保丰收。

6、适时收获:蚕豆成熟,自下部豆荚开始。若采收青豆作蔬菜用,可自下而上分3至4次采收。若采收老熟籽粒,应待大部分植株中下部豆荚变黑一次采收。收摘完后的蚕豆鲜苗要及时翻沤,以保持养分。

油豆角栽培技术

油豆角栽培技术

1.播种方式

(1)育苗:早春大棚栽培要采用温室内营养钵育苗,育苗时间为3月初。

(2)床土配制:用60%田土、30%腐熟有机肥、10%腐熟大粪面,然后将配制好的床土进行加热消毒。

(3)种子处理:播种时选择大粒饱满种子,用1%福尔马林浸种20min,然后用清水投洗干净。

(4)催芽:播前2~3d,用清水浸泡3~4h,放在30℃条件下催芽,当种子萌动时即可播种。

(5)播种:将营养钵浇透水,水渗下后,每个营养钵放3~4粒种子,覆土1.5cm。

(6)苗期温度管理:播种后出苗前白天20℃~25℃,夜间15℃~16℃;出苗后白天15℃~20℃,夜间13℃。

(7)苗期水分管理:菜豆幼苗比较耐旱,出苗后根据幼苗长势和土壤水分情况适当给水,既不要过干也不要过湿。

(8)适时定植:当棚内土温10℃以上时定植,一般在4月上中旬。

(9)定植密度:株行距30cm×60cm,公顷保苗12万~15万株。

2.大田直播栽培技术

(1)选地、选茬选择有机质≥3%的麦茬或玉米茬,尽量避免重迎茬,伏秋翻耙,耙茬深松起垄,达到播种状态。

(2)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适时播种:当气温稳定通过8℃~10℃时,一般在5月上旬进行播种,播种前用温水将种子浸泡3~4h后,捞出放在3℃条件下催芽,当种子刚要出芽时进行播种,有条件的播种时如果土壤干旱,应坐水种植,播后进行覆膜。

合理密植:根据品种不同,株行距也不同,晚熟品种,株行距应大些,早熟品种应适当密些,一般株行距为30cm×60cm,每667m2保苗6000~8000株。

(3)科学施肥每公顷施有机肥3万kg、生物肥300kg、生物钾15kg、生物磷15kg。当豆角伸蔓时,每667m2追液体生物钾7.5kg,既能促进秧、荚迅速生长,又可促进菜豆早熟并提高早期产量。

3.加强田间管理

(1) 中耕培土出苗后应进行中耕培土,使土壤疏松,有利于地温增高,促进根系生长。

(2) 灌水、追肥本地春季常常干旱,为保证种子发芽所需水分,在播种时土壤干旱应坐水种,幼苗出土后到开花前,一般不进行灌水,如果遇干旱年份,可适当灌水,但不宜过多,以免茎叶徒长。菜豆进入开花结果期以后,需要大量水分和养分,结合田间管理,也可进行叶面喷肥。

(3) 防止落花菜豆在高温30℃以上或大风天气土壤过干过湿、养分不足以及光线弱的不良环境下,会产生落花现象,所以应加强田间管理工作,防止落花落果,试验证明,施入生物钾肥,可减少落花落果现象发生。

豆角的肥水管理

首先,及时进行植株调整。将主蔓第一花序以下的侧枝摘去,即主蔓第一花序以上各节位上的侧枝,留1~3叶摘心,保留侧枝上的花序,增加结荚部位。当主蔓长至2~2.3米时,顶端萌生的侧枝留一叶摘心,摘心封顶,促进下部节位花芽形成、发育,防止主蔓过长,在架间相互缠绕,不通风透气,也不利于采摘豆角。

其次,把好温度关,养好叶和蔓。昼夜温差要严格把关,豆角耐热性强,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28℃。豆角开花期较适宜的生长温度白天不能超过35℃,夜间不能超过18℃,拉大昼夜温差。所以要严格把好温度这一关,要随外界气温的不断变化而改变放风时间。另外,生产中植株底部若出现通风透光不良,易引起后期落花落荚,可分次剪除下部老叶,并清除田间落叶。

另外,抓住关键时期补肥水。豆角开花结荚期较长,在第一次出现产量高峰后,植株长势减弱,开花结荚寥寥无几而出现歇茬现象。因此,在开花前5~7天要及时追施15~20公斤复合肥+10公斤过磷酸钙+5公斤钾肥,可促进开花结荚。在豆荚生长盛期,应再追肥一次,亩施15~25公斤复合肥。盛荚期后,可根据植株生长情况,追施一定的全水溶性肥料,延长采收期,提高豆角产量。

如何防治豆角钻心虫

豆角钻心虫又叫豇豆螟,是豆角的主要害虫之一。豇豆螟成虫分散隐蔽,飞翔产卵范围较大,产卵量多,不容易喷药扑杀或诱杀。成虫产卵在植株嫩叶部分,约5--7天孵化后蛀入豆荚内取食豆粒。3龄以上幼虫钻蛀荚中,喷洒药剂很难将其杀死。因此防治该虫应加强肥水管理,做到出苗一致、长势整齐、开花结荚期相对集中,以便在关键时期集中消灭该虫。

喷药应坚持“治蕾为主”的原则,在开花期喷杀在花蕾中的幼虫。喷药时间最好在晴天的上午8--10点花苞开放时。谢花后豆荚长成10余厘米长时喷药1次可杀死初孵和蛀入幼荚的低龄幼虫。药剂可选用功夫1500倍液,或阿维菌素1500倍液喷雾,或阿锐宝(4.5%乳油)1000--2000倍液;或安雷特(25%乳油)1500--2000倍液;或锐宁(2.5%乳油)2000倍液;或农斯特(40%乳油)1500--2000倍液;或速凯(44%乳油)2000--3000倍液。

豇豆的栽培技术

豇豆,俗称长豆角,为豆科豇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是春夏秋季的主要蔬菜之一,对蔬菜的周年供应有着重要作用。 豇豆性喜温暖,耐热性强,不耐低温,易受霜冻,在全国各地主要以春大棚及春、夏、秋季露地栽培为主。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选用优良品种。 豇豆品种类型很多,要根据气候条件、栽培习惯、种植季节、市场要求选用适当的品种。

2、播种与育苗 。 春季豇豆一般采用直播,也有育苗移栽,当最低气温不你于15度时可以播种。直播时,一般按株行距25—30厘米×65厘米穴播,播种深度4—6厘米,每亩3000—4000穴,每穴3—4粒种子,出苗后间去弱、小、病苗,每穴留2—3株。

3、田间管理 。豇豆肥水管理总的原则是前期防止茎叶徒长,后期防止早衰。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公斤作基肥;苗期追肥2次,每次每亩施尿素2.5公斤;开花结荚期追肥3次,每次每亩施总含量25%的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0—12公斤。苗期要适当控制水分,防茎叶徒长而减少花序;开花结荚期需水较多,7天左右浇1次水,采收期结合浇水追施肥料。越夏生长的豇豆,开花结荚期长,更应注意后期追肥,以防植株脱肥早衰,整个生长期间遇雨应排除田间积水,以免烂根、掉叶、落花。豇豆抽枝长蔓迅速,有5—6叶时就应搭支架,一般用人字形架,以减少遮荫和便于采收。初期,茎蔓的缠绕能力不强,选在露水未干或阴天人工扶助引蔓上架,防止折断。合理的整枝是豇豆高产的主要措施。第l花序以下的侧枝长到3厘米时摘除,以保证主茎粗壮;第1花序以上的侧枝留1—2叶摘心;主蔓至棚顶时,打顶摘心,以控制生长,并促下部侧枝形成花芽。

4、病虫害防治。 豇豆的主要病害有锈病、叶斑病、根腐病;虫害有豆荚螟、潜叶蝇和螨类,应密切注意病虫情况,采用综合防治技术:(1)选用抗病品种;(2)选择两年以上未种植过豆科作物的田块种植;(3)清除田间周围的杂草,集中烧毁;放水沤田1周,或每亩施敌百虫0.5公斤或杀虫双0.5公斤、多菌灵l公斤进行土壤灭虫灭菌处理;(4)筑高畦,开好排灌沟,防止渍水烂根;(5)增施有机肥,合理追肥,氮磷钾配合施用;(6)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用粉锈宁防治锈病,用甲基托布津防治叶斑病,用多菌灵、敌克松、杀菌王防治根腐病;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除土壤处理外,还可用炒香的生麸混合敌百虫于傍晚施在田间周围诱杀,用杀虫双、抑太保防治豆荚螟,用乐斯本防治潜叶蝇。

5、及时采收 。根据市场需要及时采收。结荚盛期宜隔一天采收一次。采收时要保花。豇豆每个花序有2-6对花芽,着荚率高,能结2-4条荚,有时可结荚6条。因此,采收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同花序上的花,切忌用手扯拉采摘。损伤同花序花朵,甚至把整个花序着花部位拉断,对产量影响极大。

甜角的栽培技术

育苗:由于甜角实生苗繁殖的后代变异性不大,能保留母株的优良特性,因此在育苗时应选择品质好、结果多的优良母株采集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和果肉,取出种子,洗净、晾干保存。待秋季或春季时播种(穴播、条播均可)在预先准备好的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的苗床上,然后覆盖2~3厘米沙或细土,再盖上松针或禾草。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光照强时还要遮荫。在种子萌发幼苗长至高6厘米时,移人育苗袋内或继续留在苗床中生长。播种前若事先用25~30℃的温水浸泡种子5~6小时,更有助于萌发。

移栽:移栽最好选在春季发芽前开始进行,移栽时要施足基肥,特别是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窝穴要挖大些深些,并施足有机肥,将有利于促进根系的迅速扩展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管理:移栽成活后,要注意加强管理,施一些氮肥和有机肥,以促进植株生长。

甜角耐高温,喜光照,光照充足时,结果多、品质好;相反,过荫则结果少、品质差。因此,每年都要对植株的陡长枝、枯死枝、密集枝条进行修剪、整形,保证枝叶的通风透光,促进萌发新枝,避免出现大小年,以利稳产、高产和提高品质。修剪应在春末采果之后,春芽萌发之前进行。

芸豆栽培技术

施肥整地。

选择田园土或肥力中等的壤性土,底肥施用腐熟的农家肥5000公斤,氮、磷、钾三元复合肥30公斤。

当早春地表化冻后,结合施肥翻耕做畦,畦宽50厘米,畦距50厘米,每隔3米用土打一横线。然后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覆膜,并将地膜压紧实,防止大风毁坏。

适时播种。

当温度连续5天稳定在10℃时即可播种,在一些地区,地膜覆盖栽培播种期可提前到4月上旬在谷雨节气前播种完毕。

田间管理。

当幼苗破土后,用土将苗周围的地膜边压紧实,防止大风撕毁地膜。风雨天过后要仔细观察,膜上如有积水时要排除积水,被损坏的膜要及时压土或重新覆膜。豆苗长到3~4片真叶时浇第一水,随水亩追施氮钾肥15公斤,进入5月份结荚盛期后追肥一次,亩用速效氮肥20公斤。

及时采收。

芸豆生长较快,从豆荚开花到豆荚达到采收标准一般需要一周左右。

地膜春芸豆一般在“五一”前后便进入采收期,此时,正是市场需求的旺季,消费量大,价格也较高,可适当提早采收,获取较高效益。

豇豆的栽培技术

育苗

豇豆易出芽,一般不需要浸种催芽,育苗的苗床底土宜紧实,以铺6cm厚壤土最好,以防止主根深入土内,多发须根,移苗时根群损伤大。所以当苗有一对真叶时即可带土移栽,不宜大苗移植。有条件的可用营养钵或穴盘育苗,每钵两苗或三苗。

定植

断霜后定植,苗龄20-25天,定植田要多施腐熟的有机肥,每亩3000-5000kg,过磷酸钙25-30kg,草木灰50-100kg或硫酸钾10-20kg,定植密度行距66cm,穴距10-20cm,每亩3000-3500

穴,每穴双株或三株(育苗时即可采用两、三株的育苗方式,方便以后定植)。定植后浇缓苗水,深中耕蹲苗5-8天,促进根系发达。

直播

断霜后露地播种,蔓生性品种密度为行距66-70cm,株距20-25cm,每穴4-5粒,留苗2-3株,矮生品种行距50-60cm,株距25-30cm。播后用脚踏实使土和种子充分接触,吸足水分以利出芽,有70%芽顶土时,轻浇水1次,保证出齐苗。浇水后及时深中耕保墒、增温蹲苗,促使根系生长。

相关推荐

荷兰豆的栽培技术

荷兰豆的栽培技术 荷兰豆属长日照植物。大多数品种在延长光照时能提早开花,缩短光照时延迟开花,但是有些早熟品种对光照要求不严格。一般品种在结荚期都要求较强的光照和较长时间的日照,但不宜高温。 荷兰豆在整个生长期都要求较多的水分。种子发芽过程中,若土壤水分不足,种子无法吸水膨胀,会大大延迟出苗期。苗期能忍受一定的干旱气候。开花期若遇空气湿度过低,会引起落花落荚。在豆荚生长期若遇高温干旱,会使豆荚纤维提早硬化,过早成熟而降低品质和产量。所以,在荷兰豆整个生长期内,必须有充足的水分供应才能旺盛生长,荚大粒饱,保质

秋季蚕豆栽培技术

1合理轮作倒茬 蚕豆切忌连作,一般最少需要3~4年的轮作倒茬。蚕豆连作时,根群在土壤中分泌一种酸性物质,这样就影响了蚕豆的生长发育和根瘤菌的活动能力,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进行合理的轮作倒茬。合理轮作倒茬方式有:蚕豆→小麦→马铃薯→蚕豆、蚕豆→小麦→胡麻→蚕豆、蚕豆→小麦→秋杂粮等。 2播前精细整地 蚕豆根系在土壤中分布较深且范围广,种子发芽时需要水分较多,深耕整地极为重要。因此应根据当地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耕作制度等。一般在前作物收获后深翻晒地,合理深耕,精细整地,能熟化土壤,蓄水保墒,提高地力,减轻病虫

豌豆的栽培技术要点

食荚豌豆是性喜冷凉的长日照作物, 不耐热,长江流域多行越冬栽培,秋播秋收;高山地区以及中国北方一般春播夏收。 由于豌豆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只要选择适宜的品种,在长江流域地区也可进行春季及秋季栽培。 越冬栽培 越冬栽培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主要的栽培形式,一般利用冬闲地,特别是利用棉花收获后的棉田,既可以棉花秆作天然支架,又可达到增收养地的目的。越冬栽培一般于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播种,露地越冬,次年4~5月采收。播种过早,冬前生长过旺,冬季寒潮来临时容易冻死;播种过迟,在冬前植株根系没有足够的发育,次春抽蔓

四棱豆的栽培技术

四角豆,又名杨桃豆、翼豆、翅豆、四棱豆、皇帝豆、香龙豆、去宵豆等。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多种矿物质,营养成价值极高,被人们称作是“绿色金子”。四棱豆含多种氨基酸,且氨基酸组成合理,其中赖氨酸含量比大豆还高,并含有丰富的脂肪、膳食纤维。它所含维生素E、胡萝卜素、铁、钙、锌、磷、钾等成分的含量尤为惊人,远远超过其他蔬菜,是补血、补钙、补充营养的极好来源,常食能治多种疾病,属保健型蔬菜。近年来四棱豆逐渐走入普通消费市场,受到人们青睐,成为蔬菜大家族中的新贵。 四角豆的种植和管理外人看起来好像很粗放,其实是有很多

蜜豆的栽培技术要点

纺锤形整枝的,采用2米×4米或2.5米×3.5米株行距栽植,干高50-60厘米,树高2.5米左右,在主干上培养18-25个单轴延伸的主枝。圆柱形整枝的,采用1米×2米株行距栽植。选用先锋、拉宾斯、斯帕克里、宾库、莫利等为授粉品种。幼树期加大氮肥施用量,促发旺条;结果树增施有机肥,配合适量化肥。花后至采收前叶面喷肥3-4次,果实迅速膨大期追施碳铵0.2公斤/株,连施2次,间隔7-10天。采收后喷3-5次杀菌剂防治叶斑病。

豆瓣绿的栽培技术

基质准备 以疏松、排水和通气性好的5-40mm规格的进口泥炭,将泥炭打碎加水拌匀,(加水标准:加水拌匀后,手紧握一把泥炭,水从指缝中渗出)待上杯种植。9cm盆每盆的泥炭用量约 200毫升,一包300升进口泥炭可以装1500杯左右。 上盆 对重新使用的旧盆,必须要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浸泡半个小时以上,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待用 ,新盆可直接使用。一般先用较小的花盆(9cm塑料盆)种植,种植时先在杯底垫适当基质,再将筛苗移入杯中,小苗可以适当种深些,以平植株基部略上为宜,1团/盆;基质松紧适中,装至杯子9分满

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 1.选用高产、抗病、抗逆优良品种 2.及时整地,施入足够的基肥BR>3.适时播种,保证苗全、苗壮、苗旺,为后期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4.花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保证坐瓜。 5.果实膨大期天气变化,合理、适时、适当浇水;密切注意病虫害发生发展,做出正确、及时、合理应对 6.适时采收、贮藏、出售。 南瓜性喜阴凉湿润气候,栽培极易,种在院边墙头,地边埂埝,均可生长良好,瓜果硕大。用种子直接播种。育苗移栽也行。 直接播种,可在头年冬天将地整好,施足底肥,第二年春二、三月将种子埋入即可,因苗蔓长,生长速度快,

早熟毛豆栽培技术

1.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提高前期产量 保护地栽培2月中旬~3月初播种,露地栽培3月中旬至6月均可播种。合理密植对增加结荚数,促进豆粒饱满,提高产量有着重要作用。适宜密度应根据土壤肥力和耕作栽培条件等确定。一般亩保苗2万株左右,株行距22厘米×22厘米,每亩用种量7千克~8千克,出苗后及时查苗,及时补播。采取保护地栽培,生育期缩短,可使早期产量提高50%~80%。 2.增施磷钾肥,适当追施氮肥 毛豆需要大量的磷钾肥,因此,施用磷钾肥对毛豆增产效果显著。磷钾肥一般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的数量,应视土壤肥力

薄荷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编辑对土壤要求不严,除了过酸和过碱的土壤外都能栽培。选择有排灌条件的,光照充足的塘边、屋边、水渠边等零散土地,土质肥沃,地势平坦为好。砂土,光照不足、干旱易积水的土地不易栽种。种过薄荷的土地,要休闲3年左右,才能再种。因地下残留根影响产量。整地、深翻地,施腐熟的堆肥、土杂肥和过磷酸钙、骨粉等作基肥,每公顷~45000千克,耙细,浅锄一遍,把肥料翻入土中,碎土,耙平做畦宽200厘米。 间套种秋季栽苗至出苗很长一段时间,可套种一些在3月前能收获的植物,如菠菜等短期作物,这样增加单位面积内的产量,又能保

黑芸豆高产栽培技术

一、品种特征 生育期90天,需活动积温2000-2200度,种皮黑色,白胚、白瓤,百粒重19克,紫花,圆叶。亩用种量3公斤,每平方米保苗20-22株,主茎距根部4-5厘米处开始分枝,分枝4-6个。一般株高35-45厘米,每株30-60个荚,每荚6粒,亩产一般地块150公斤,高产地块可达250公斤,整个生育期内基本无病虫害。 二、栽培要点 对上茬无严格要求。选岗坡地,中等或中下等肥力地块均可,亩施化肥氮磷钾总量为7.5公斤或施大豆专用肥10公斤。种子可用大豆种子处理剂35%多克福种衣剂拌种。播深4厘米,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