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针炙穴位的禁忌

针炙穴位的禁忌

但在古代的一些书籍中尚有关于本穴刺灸的记述。如:晋代的《肘后备急方》载:治卒癫“可灸三壮”;又如:《铜人针灸腧穴图经》提到:“可微刺三分”。表明亦非绝对禁忌。但现代已未见灸刺的报道,仅作为定穴的一种标志。

本穴禁针,最早记载见于《针灸甲乙经》,而禁灸一说,则至清代才出现。脑户,为督脉穴,穴近枕骨大孔,可能是古人在针灸过程中曾发生过意外的原因之一,本穴现代已解除禁忌。

该穴的禁针提法,首见于《素问?刺禁》:“刺手鱼腹,内陷为肿”;禁灸,则见于《医学入门》一书。究其禁忌的原因不外乎上述几种,现代本穴早已解禁。

针炙穴位会出血吗

准确来说并非所有的针灸方式都不会出血,例如《黄帝内经》中《素问·刺腰篇》提到的要治疗阴阳不调引起的腰痛,其中有一项治疗腰痛引起的“中热而喘”,要”刺足少阴,刺郄中出血”,即刺委中穴出血。这个例子说明针灸治疗也是会出现出血现象的。我们平时看到的扎针一般都是属于比较浅的部位,针扎在皮肤上并没有弄破毛细血管,所以一般不会出血;还是一个原因就是用来针灸的针一般都比较小,对皮肤中细胞的造成的挤压还不足以使之渗血。

针灸有哪些禁忌

一、针刺禁忌:

1、部位禁忌:重要脏器部位不可针。大血管所过之处应禁刺。重要关节部位不宜针刺。

2、腧穴禁忌:孕妇禁针合谷、三阴交、缺盆以及腹部、腰骶部腧穴。小儿禁针囟会。女子禁针石门。3、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禁针。《内经》提出五夺、五逆禁针既是此意。

4、大怒、大惊、过劳、过饥、过渴、房事、醉酒等禁针。

二、灸法禁忌:

1、穴位禁灸,如哑门、风府、天柱、承光、头临泣、头维、丝竹空、攒竹、睛明素蓼、禾蓼、颧蓼、迎香、下关、人迎、天牖、天府、周荣、渊液、乳中、鸠尾、腹哀、肩贞、阳池、中冲、少商、鱼际、经渠、地五会、阳关、脊中、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阴市、伏兔、髀关、申脉、委中、殷门、承扶、白环俞、心俞等。

2、病证禁灸:病在三阳不宜灸,阴虚内热者不宜灸,表证不宜灸,温热病不宜灸,湿热病不宜灸等。三、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及临床实践看,过去古代的禁针、禁灸有时代的局限性,现代临床实践中,许多禁忌已经不存在。因此,这些论述仅供临床参考。

针灸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效果

1.体针:常用穴:肾俞、白环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

方法:每次选用3~5个穴位,用泻法。选穴以常用穴为主,根据其疼痛可加夹脊穴、阿是穴及循经取穴。

2、耳针:常用穴:坐骨、肾上腺、臀、神门、腰椎、骶椎。

方法:用中强刺激,留针10~10分钟。针刺疗法取肾俞、环跳、委中等穴,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针灸治疗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针和灸的方法,对人体腧穴进行针刺和艾灸,通过经络的作用,达到治病的目的。针灸具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法邪的作用。

热势炽盛,大汗不止,脉象混乱,脉证不符等病情危重的患者,可慎针刺。骨关节急染、结核、恶住肿瘤忌用针刹。

对于身体过分疲劳和情绪过分激动者以及醉饱之后,应避免针刺,否则易于引起晕针等变端。骨关节疾病发生后,常引起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不能主动运动,有些疾病可作一些被动运动,促进恢复。

针刺部位的禁忌:人体重要脏腑、器官、脑髓、大动脉、某些大关节等处所分布的穴位,都有严格的针刺禁忌,下针时应十分慎重,注意安全。对骨痈疽、骨痨部位、骨肿瘤、血友病性关节炎以及工业性骨中毒,均禁忌针灸。

注意事项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对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四肢的麻木,减轻头痛头晕有很好的作用。但对椎管内的病变难以直达病所,有一定的局限性。

针炙穴位图

针灸:针法和 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 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 提插等 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 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益肾的列缺穴

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 列缺穴。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因此不仅对于肺经,还对 大肠经和 任脉的经气都具有调节作用。

列缺穴补肺益肾的功效还来源于其与 任脉连接,任脉本身就是“ 阳脉之海”,可以补肺肾之阴虚。因此, 列缺穴也沿袭了 任脉的作用,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鸣、 眼睛干涩等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散热去痛的尺泽穴

手心朝上, 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这个穴位的主要作用是泻热。

因此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

此外,因为 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 肘关节的痉挛。

保健心脏的内关穴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 心包经上的 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

因为 内关穴十分好找,所以可以作为日常按揉的穴位,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防止失眠的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 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舒服腰背的委中穴

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 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 委中穴。在 针灸的“ 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 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

补血养肝的血海穴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 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 血海穴。

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 血海”。

增强胃动力善待天枢穴

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

天枢是大肠的“ 募穴”。所谓 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因为与 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对此穴的按揉,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针炙穴位方法

一、毫针刺法:是利用毫针刺耳穴,治疗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

(1)定穴和消毒以选定耳穴作为针刺点,针刺前耳穴必须严格消毒,先用2.5%碘酒消毒,再用75%的酒精脱碘,待酒精干后施术。

(2)体位和进针 一般采用坐位,如年老体弱、病重或精神紧张者宜采用卧位,针具选用26-30号粗细的0.3-0.5寸长的不锈钢针。进针时,左手拇食二指固定耳穴,中指托着针刺部的耳背,既可以掌握针刺的深度,又可以减轻针刺的疼痛。然后用右手拇食二指持针,用快速插入的刺法或慢慢捻入的慢刺法进针均可。

(3)留针和出针 留针时间一般约15-30分钟,慢性病、疼痛性疾病留针时间适当延长。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运针1次。出针是一次治疗的结束动作,左手托住耳廓,右手迅速将毫针垂直拔出,再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眼,以免出血。

(4)单手进针法:多用于较短的毫针,用右手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至所需的深度。

(5)双手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俞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俞穴。

针炙穴位会出血吗 针炙穴位的角度

针刺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构成的夹角。其角度的大小,应根据腧穴部位、病性病位、手法要求等特点而定。针刺角度一般分为直刺、斜刺、平刺三类。

1、直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刺入腧穴。直刺法适用于针刺大部分腧穴,尤其是肌肉丰厚部的腧穴。

2、斜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角左右,倾斜刺入腧穴。斜刺法适用于针刺皮肉较为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和在关节部的腧穴,在施用某种行气、调气手法时,亦常用斜刺法

3、平刺:又称横刺、沿皮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左右,横向刺入腧穴,平刺法适用于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如头皮部、颜面部、胸骨部腧穴,透穴刺法中的横透法和头皮针法、腕踝针法,都用平刺法。

针灸有什么注意事项

针灸禁忌症:急剧热性病,急性传染病,不可针灸;急性腹膜炎,脑膜炎,急性阑尾炎,斑疹伤寒不可针灸;饮食过饱,饮酒过多,过度劳累,大怒大惧时,不宜针灸。

取穴宜忌:相应病症对应相应穴位,并且要注意针刺深度;不可妄自针灸,以免发生威胁;禁止施针的部位一般都是人体重要脏器所在,不能有丝毫损伤;延髓部附近的穴位,不可过深刺激。

针灸前诊断要确实:针灸前应先了解清楚病人的症状,详细检查,诊断清楚后再施针。只有诊断确实,选穴正确,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

注意施针深度:在针刺部位施针的时候要注意针刺范围,比如,针灸前后胸廓的穴位,过猛或过深,就容易穿透胸膜。发生人工气胸而死亡。针灸肺俞穴更不宜过深,恐有伤肺叶,发生窒息。

相关推荐

艾灸治宫寒的方法

每次月经来前10天至月经来临,每天炙考关元、水道、归来三穴,每次20分钟。最好在每晚9点,三焦经当令之时,在关元、水道、归来穴上分别扎上银针,然后在针柄上插上艾绒点燃,让艾草的药效透过银针,深入穴位,发挥其功效。 其中,关元补元气、固根本、增加自身正气,用以驱逐寒邪;水道、归来专治痛经,又临近子宫,是子宫的守护神,能第一时间温煦寒凉的子宫。 关元、水道、归来都在小腹部,每次治疗,只要把艾炙盒放在上面,三个穴位一并烤到。寒症热治,艾草性温,入肝、脾、肾经,能温暖子宫、祛除寒湿、疏通经络。 痛经大多数是冻出来

放血拔罐的注意事项

拔火罐放血注意事项 拔罐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治病方法,针炙、推拿适用的 病症一般均适用于拔罐治疗,但在拔罐时还必需掌握其注意事项与禁忌。 注意事项 拔罐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夏季避免风扇直吹,冬季做好室内保暖,避免感受风寒。 注意清洁消毒。施术者双手、受术者拔罐部位均应清洁干净或做常规消毒,拔罐用具必需常规消毒 瘀血、小水珠、瘙痒、拔罐可以使皮肤局部出现小水泡和出血点等现象,均属正常治疗反应。一般阳证、热证多呈现鲜红色瘀斑;阴证、寒证多呈现紫红色或淡红色瘀斑;寒证、湿证多呈现水泡、水珠;虚证多呈现潮红或淡红

尾椎骨疼热敷多久能好 其他缓解尾椎骨疼的方式

尾椎骨疼还可以通过按摩来缓解,比较的方便、快捷,按摩是通过刺激肌肉、穴位,使血液循环加速、肌肉放松,达到治疗和缓解疼痛的目的。 做法:让患者卧趴在床上,按摩者将双手掌叠加抵在患者尾椎上的骶骨处,打圈揉按50~100次,揉按过程需要观察患者反应,由轻到重。 注意:如果是尾椎骨骨折或者错位引起的腰椎疼痛,就诊前切忌如此按摩,以免导致骨折或者错位的情况加重。 针灸也能够快速缓解尾椎骨疼,针灸是通过针刺或者艾炙来刺激身体的穴位,起到放松肌肉、加速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的作用。 注意:针灸需要专业的中医师或者针灸师来进

中医针灸能治疗男性阳痿吗

针灸是基于人体经络与脏腑器官在心理上互相影响的机理,经过针刺腧穴部位到达调理血气,疏浚经脉的目标。针灸相同可以经过对特定穴位的针灸,到达医治勃起功用妨碍的目标。这些穴位包罗腧穴,三阴交穴,气海穴,中极穴,关元穴等。首要散布在背部和腹部。 在奥有利地势的一个研讨所,研讨人员测试了13个病人,运用针灸医治阳痿。研讨后果标明针灸完全治愈了那些病人的勃起功用妨碍,而且后来也不轻易复发。这种医治也许比拟主观,针灸能够更有益于医治因为心思要素形成勃起功用妨碍。病人在针灸的医治进程中往往能缓解压力和焦炙。因为心思要素招

子宫穴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子宫穴位置 子宫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患者卧位,在脐下4寸,旁开3寸处取穴。 【生理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在腹内、外斜肌处;有腹壁浅动、静脉;布有腹下神经。 子宫穴的功效与作用 调经理气,升提下陷。 子宫穴主治病症 子宫下垂,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不孕症,阴挺,崩漏。 【刺灸法】直刺0.8-1.2寸,局部酸胀感向外生殖器放散;可灸,艾炷炙5~7壮,或艾条炙10~15分钟(对受针着做蜂毒过敏实验后,确定不过敏着。可用蜂针散刺,蜂针直刺,蜂针蜇刺)。 配伍

三伏天应该注意什么 做艾灸

艾叶是温热型药材,三伏天的时候做一个艾灸可以将身体里面淤积的湿寒之气给排出体外,同时清除人在夏季身体苦夏不耐的暑热,故此有消暑祛湿的养生作用。 建议:1,艾灸能益阳,也能伤阴,所以对阴虚阳亢及邪热内炽的病人,一般不宜用灸或慎用,如咯血吐血、肝阳头痛、中风闭证、高热神昏、抽风,或极度衰竭呈恶病质状态之人,均应慎用灸法; 2,部位禁忌:面部穴位不宜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重要脏器部位不宜直接灸,妊娠期小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针刺膻中禁忌 膻中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4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皮支分布。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分支和胸廓内动,静脉前穿支,胸廓内动脉是锁骨下动脉的分支,前穿支是胸廓内动脉自上位第5-6肋间隙穿出,共5-6支,在女子至乳腺内侧部,特称为乳房支。胸廓内静脉注入头臂静脉。 3.胸大肌:位于胸廓的前上部皮下,为扇形扁肌。由胸前内,外侧神经(第5至第8颈神经及第1胸神经前支纤维组成)支配。针刺膻中穴时,针尖经过左,右胸大肌之间。 4.胸骨体:针的深面为胸骨体。

足三里什么时候不能按

没有什么禁忌。 足三里是常用的强身保健穴,平日里可以按、针灸、艾灸起到保健的作用,没有什么禁忌。足三里在犊鼻穴下三寸,胫骨前脊外一横指处。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主要治疗胃肠道疾病,例如胃痛、呕吐、腹泻、肠鸣、消化不良、便秘等。 敲打足三里可以减肥吗 有一定的效果。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外侧下方一横指处,按摩足三里,可以防治多种疾病,起到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等作用。用指腹反复按揉此穴100次。敲打足三里有助于减肥。

是什么让老人摆脱五年癫痫

方法一:传统中药疗法。我们认为风、火、痰、瘀、虚为本病的主要病机。采用豁痰熄风、开窍定痫法、泻火通实法、活血化瘀法、育阴潜阳法、扶正祛邪法等,辩证施治、标本兼治,科学组方。病人可以适当吃一些以辅助治疗;此方案可适合所有类型癫痫。 方法二:针炙疗法。包括普通头针、耳针、体针、火针、电针等种。针灸治疗癫痫病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历代朝代都有记载,我们在总结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把它与现代医学紧密结合,采用先做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查出哪个部位有异常波,定位定性,然后选取头部穴位,直中病机,针对性很强,因而效果很好

月经少用艾炙炙什么穴位

1.1、血虚型 艾灸治疗选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5穴。在小腹部膻中、关元、子宫、内关用隔姜灸或温和灸。涌泉可以用中华神穴随身灸每处灸20分钟,每天1次。 1.2、肾虚型 从补肾养血入手,艾灸要选八髎穴、归来、三阴交这3个穴位。在小腹部用随身灸器,每个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以20分钟为好。 1.3、血寒型 治宜温经散寒调经。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在这四个穴位采用用隔姜灸,每个穴位20分钟,每天2次。 1.4、气郁型 取关元、命门、肩井、太冲,肩井和太冲可用清艾条温和灸,关元、命门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