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刮痧出痧示意图
背部刮痧出痧示意图
1.颈椎出痧:落枕、咽喉炎、颈椎病变。
2.大椎出痧:全身气血运行不畅。
3.脊椎出痧:睡眠质量偏差。
4.右肩颈出痧:劳累过度。
5.左肩颈出痧:用脑过度。
6.左天宗出痧:胆囊病变,胆汁粘稠。
7.右天宗出痧:环跳内分泌失调,妇科疾病,小气泡代表轻度的经络不通。
8.肩颈部位出现紫红色的痧:属于肩周炎。
9.肩夹缝有痧:属于淋巴排毒不畅。
10.后背心肺区出痧:感冒胸闷,胸通,心肺机能弱.
11.肝木区出痧:长期疲劳,睡眠不足,严重的会出现肝硬化.
12.脾胃区出痧:消化不良,胃肠胀气,胃酸过多,腰痛.
13.肾水区出痧:膀胱炎,口味重,腰酸,易水肿.
14.臀部坐骨区出痧:月经失调,子宫机能偏弱,痛经,妇科疾病,更年期障碍症,坐骨神经痛。
15.肩胛手足区出痧:手脚发麻,膝盖酸痛,卵巢机能差,四肢肿胀。
腿部刮痧出痧说明什么
腿部刮痧出痧具体是什么问题还要看出痧的部位以及出痧的颜色。
身体健康的人一般不会出痧,仅表现为皮肤潮红、局部发热、身体轻松,一般大腿外侧是胆经、内侧是脾经、前面是胃经、内侧接近中间的部位是肝经;痧色分为热症和寒症,热症一般为红色;寒症一般是青色为风,紫色为寒,黑色为湿。
腿部刮痧后有淤青怎么回事
腿部刮痧后有淤青其实是属于出痧的一种。
刮痧后皮肤表面会出现红、紫、黑斑或黑疱的现象,称为“出痧”。出痧的过程是一种血管扩张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肤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现象,一些人群的痧是红色、而有些人可能就是紫红色、青黑色等。这是一种刮痧后出现的正常反应,数天后可自行消失,不需作特殊处理。
腿部刮痧后有淤青,还可能是因为本身是淤血体质,只要稍微在皮肤表面用力就容易留下淤青,这同样也说明存在中度微循环障碍、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需要进行系统的调理。
痛经的刮痧疗法
(一)症状
临床表现特点为经行不畅,少腹疼痛,如腹痛拒按,经色紫而夹血块,下血块后痛即缓解,脉象沉涩的为血瘀;胀连胸胁,胸闷恶寒为气滞。
(二)治法
(1)选穴中极、次髂、地机、血海、膈俞、期门、太冲。(见图5-1-图5-1-图5-2-图5-3-图5-3-2)
(2)定位中极: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4寸。
次髎: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二骶后孔处。
地机:位于小腿内侧,阴陵泉与三阴交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血海:屈膝,在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膈俞: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期门:位于乳下两肋问,当第六肋间。
太冲:第一、第二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3)刮拭顺序血瘀:先刮背部膈俞至次髂,然后刮腹部中极,再刮下肢血海至地机:气滞:先刮背部次髎,然后刮胁部期门,再刮腹部中极,最后刮下肢地机、太冲。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①如痛经实证兼血瘀.则先刮拭背舒膈俞至次髂穴,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出痧为度。再刮拭腹部正中线中极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出痧为度。然后刮下肢内侧血海穴至地机穴,遇关节部位不可强力重刮,由上至下.中间不宜停顿,一次刮完,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②如痛经实证兼气滞,则先刮拭背部次髂穴,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出痧为度。然后刮期门穴,刮拭胸部两侧,由第六肋间,从正中线由内向外刮,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再刮拭腹部正中线中极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出痧为度:最后刮下肢内侧地机穴和足背部太冲穴,各30次,出痧为度。
口腔溃疡刮痧部位是哪些
一、刮痧部位
1.面部:地仓、下关、颊车。
2.背部:脾俞、胃俞。
3.双上肢:曲池、合谷。
4.双下肢:足三里。
二、刮痧方法
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先点压、按揉刮拭地仓穴,再由上至下刮拭下关穴,最后由斜下至上沿着图示箭头方向刮拭颊车穴;刮背部,沿着图示箭头方向,由上向下刮拭,重点刮拭脾俞、胃俞穴;刮四肢,用刮痧板的圆角点按或刮拭曲池、合谷、足三里穴。
三、适应症
清热泻火、止痛,适用于口腔溃疡,有口疮多伴有便秘、口干、口臭、尿黄、大便干结症状者。
小贴士:适当补充维生素可加速口腔溃疡的修复。
腿部刮痧后有淤青怎么回事
1.是出痧的一种
腿部刮痧后有淤青其实是属于出痧的一种。
刮痧后皮肤表面会出现红、紫、黑斑或黑疱的现象,称为“出痧”。出痧的过程是一种血管扩张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肤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现象,一些人群的痧是红色、而有些人可能就是紫红色、青黑色等。这是一种刮痧后出现的正常反应,数天后可自行消失,不需作特殊处理。
2.可能是淤血体质
腿部刮痧后有淤青,还可能是因为本身是淤血体质,只要稍微在皮肤表面用力就容易留下淤青,这同样也说明存在中度微循环障碍、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需要进行系统的调理。
痤疮的刮痧疗法
一、肺经蕴热
(一)症状
表现为痤疮丘疹多分布于鼻周。
(二)治法
(1)选穴合谷、曲池、尺泽、大椎、肺俞。(见图6-1-1、图6-1-2、图6-1-3、图6-1-4)
放痧:委中。
(2)定位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大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委中: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3)刮拭顺序先刮颈部大椎,然后刮背部肺俞,再刮尺泽、曲池、合谷,最后放痧委中。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然后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肺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再分别刮上肢内侧尺泽穴、外侧曲池穴和手部合谷穴,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委中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或直接按揉胭中有络脉瘀血之处,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二、饮食不节,脾胃受损
(一)症状
除丘疹外,常以结节囊肿为主,皮肤出油较多,治愈后常留瘢痕。
(二)治法
(1)选穴脾俞、丰隆、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见图6-1-1、6-1-3、61-5、6-1-6)
面瘫的刮痧疗法
一、刮痧治疗
(一)症状
面瘫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蹙额、皱眉、露齿等;口角歪斜,漱口漏水,进餐时食物常常停滞于病侧齿颊之间;病侧额纹、鼻唇沟消失,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部分患者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状。
(二)治法
(1)选穴翳风、地仓、颊车、合谷、太冲、风池。(见图2-14-3、图2-14-4、图2-15-1)
(2)定位翳风:在耳垂后,当乳突与下颌骨之间凹陷处。
地仓: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颊车: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问,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太冲: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3)刮拭顺序先刮头部两侧翳风至风池,再刮颊车至地仓,然后刮手背合谷穴,最后重刮太冲穴。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颈部翳风穴至风池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再刮拭下颌部,经颊车穴至地仓穴,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然后刮手背合谷穴,重刮,可用刮板角部刮拭。最后重刮足部太冲穴,可不出痧。
二、注意事项
(1)刮痧疗法须暴露皮肤,且刮痧时皮肤汗孔开泄,如遇风寒之邪,邪气可从开泄的毛孔直接人里,影响刮痧疗效,而且易引发新的疾病,故刮痧前要选择一个好的治疗场所,空气宜流通清新,并注意保暖,注意避风,夏季不可在有过堂风的地方刮痧。尽量少暴露皮肤。
(2)刮拭手法要用力均匀,以能忍受为度,出痧为止。
(3)婴幼儿及老年人,刮拭手法用力宜轻。
(4)不可一味追求出痧而用重手法或延长刮痧时间。出痧多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血瘀之证出痧多;实证、热证、出痧多;虚证、寒证出痧少;服药过多者,特别服用激素类药物不易出痧;肥胖者与肌肉丰满的人不易出痧;阴经较阳经不易出痧;室温低时不易出痧。
(5)刮拭过程中,要经常询问病人感受。遇到晕刮,如精神疲惫、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出冷汗、心慌、四肢发凉或血压下降、神志昏迷时应立即停止刮痧。告诉患者勿紧张,帮助其平卧,注意保暖,饮温开水或糖水。如仍不缓解,可用刮板角部点按人中穴,力量宜轻,避免重力点按后局部水肿。对百会穴和涌泉穴施以泻刮法。患者病情好转后,继续刮内关、足三里穴。
刮痧排毒方法是怎样的
刮痧板,刮痧油
步骤/方法
1、背部:刮脾俞、肝俞、大肠俞穴,轻刮至出现痧痕为止注:从上往下轻刮,不可逆刮。
2、腹部:刮天枢、大横、气海穴,轻刮至出痧痕为止
3、上肢部:刮支沟穴(如上图2)
4、刮下肢部足三里、上巨虚穴(如上图2)
以上就是关于刮痧排毒方法是怎样的的一个介绍,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是患有出血性疾病朋友,是不适宜刮痧的,如果是患有神经衰弱的朋友,在刮痧的时候最好实在白天进行,选择头部刮痧的方法,这样对于疾病的改善是十分有帮助的。
热射病的刮痧治疗方法
热射病在中医上亦称“发痧”,认为是由于病人体质虚弱,加之劳累过度,导致元气亏虚,暑热之邪乘虚而入所致。轻则暑热夹湿郁于肌表,重则暑热燔灼,蒙蔽心包而发病,且发病骤急。
通过刮痧能将暑湿之邪及时祛除,起到解表清暑、宁心开窍之功效。此法无论在临床还是在民间均有使用,且疗效颇佳。
一、刮痧的具体操作
1)刮痧场所应荫凉而又非当风之处。
2)暴露待刮痧的皮肤,涂抹刮痧介质(万花油、活血剂等),刮板与皮肤成90度或45度角进行刮拭。
3)刮痧可选择以下部位:颈部(颈部正中线,颈两侧至肩)、背部(背部正中线,背部两侧)、胸部(胸部正中线,胸肋间隙)、上肢(肩、臂、肘窝)、下肢(腘窝处等)均由上往下刮,胸部由内往外刮(附图)。
4)每个部位一般刮3~5分钟,以出痧(紫红色的痧痕)为度,最多不超过10分钟,不可强求出痧。刮拭完一部位,再刮另一部位。再次刮痧须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准。
5)刮痧出痧后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出痧后饮用一杯温开水(淡盐水为宜)。
二、刮痧的注意事项
1)夏季刮痧时,应回避空调风扇直接吹。
2)出痧后最好喝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0分钟,同时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前,不宜在原处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背部刮痧出痧示意图 湿热严重刮痧还是拔罐
无论是刮痧还是拔火罐,都没有太大的除湿作用,如果非要比出个高低,那么拔火罐略胜一筹,因为拔火罐的过程中会拔出身体中的部分水汽。
造成湿热严重的最主要原因还是脾胃失调,当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体内水液代谢出现障碍,水湿就会积聚在身体中。湿热严重的患者首先要辨证湿的类型,可以采用利湿的药物或者食材,缓解表面症状。由于湿气重的根本原因是脾胃蕴化功能不足,因此祛湿之后,还得调理脾胃,从根本上改善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