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囊肿肺切除术的适应症
肺囊肿肺切除术的适应症
肺囊肿不能自愈,如合并感染、癌变、破裂后发生张力性气胸等并发症会使病情更复杂。因此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无症状的肺囊肿可以择期手术,下列情况应按急症处理。
1.肺囊肿的体积已超过一侧胸腔的1/3。
2.囊肿破裂形成张力性气胸或脓气胸者。
3.囊肿合并感染,一般应先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待中毒症状缓解后再择期手术治疗。对内科治疗无效,感染不能控制或持续咯血者,在无开胸禁忌证,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可考虑手术治疗。
慢性肺心病治疗方法
① 原发影响肺泡及气道的疾病,如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单纯肺气肿,肺纤维化(肺结核、尘肺、支气管扩张、放射病、胰纤维囊肿病、其他肺感染),肺肉芽肿和浸润(结节病、慢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铍中毒、嗜酸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或组织细胞增多症、恶性肿瘤浸润、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肺泡子结石病),肺切除术后,先天性肺囊肿病,高原缺氧。这就是慢性肺心病疾病的常见治疗方法。
② 原发影响胸廓运动的疾病,如脊柱后侧凸及其他胸廓变形,胸廓成形术后,胸膜纤维化,慢性神经肌肉无力(脊髓灰质炎),肥胖病伴肺泡通气不足,特发性肺泡通气不足。
③ 原发影响肺血管的疾病,如原发累及动脉壁的疾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结节性多动脉炎、其他动脉炎);血栓形成性疾病(原发性肺血栓形成、镰状细胞性贫血),栓塞性疾病(源于肺外血栓形成性栓塞、血吸虫病、恶性肿瘤栓塞、其他栓塞),纵隔肿瘤、动脉瘤、肉芽肿病或纤维化压迫主肺动脉和静脉。
除以上WHO所列出的疾病外,尚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发育不全或起源异常、肺静脉闭塞病、大动脉炎累及肺动脉及贝赫切特氏病等。根据中国全国肺心病病理科研协作组662例尸检资料统计,慢性阻塞性肺病占中国肺心病病因的81.8%,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病是防治肺心病的重点。
粘液腺囊肿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粘液囊肿又称粘液腺囊肿,在口腔粘膜下组织内,分布着数以百计,能分泌无色粘液的小涎腺,称为粘液腺,以下唇、软腭、舌尖腹面分布最多。其排泄管开口于口腔内,由于排泄管受到创伤,粘液外漏而形成囊肿。常见于下唇,且多发生有咬唇习惯者。囊肿位于粘膜下,呈半透明状小泡,表面覆盖正常粘膜,出现数日后可因食物等摩擦,囊膜破裂而消失,但不久又可出现,多次复发后粘膜产生疤痕组织,使半透明水泡变成白色硬结。与周围粘膜无粘连的囊肿,可行摘除术,多次复发或有瘢痕粘连的囊肿,可行切除术,亦可考虑采用硬化剂注射,冷冻或激光治疗。
一、西医治疗方法
1、囊肿摘除术适用于囊肿与粘膜无粘连者。
2、囊肿切除术适用于多次复发或局部疤痕,囊肿与粘膜有粘连者。
3、不愿意手术者,可在抽尽囊液后,向囊腔内注入2%碘酊0.2—0.5ml停留2~3min后再抽出碘酊,使囊肿纤维化。
二、治疗用药原则
一般性手术的预防抗感染选用碘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或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如红霉素、青霉素等);体质差或并发感染者常联合用药。较常用为: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如青霉素)+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药物(如庆大霉素)+作用于厌氧菌的药物(如灭滴灵);手术前后感染严重或有并发症者可根据临床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对治疗口腔粘液腺囊肿的的各种方法做一评价,碘酊,激光及手术三种方法治疗适应症及三者有无差异。方法:对106例患者的囊肿采用激光法、手术切除法、或2%碘酊注射法治疗,随访一年,并比较其疗效。结果:激光组有效率为95.34%,手术治疗组有效率为97.65%,碘酊注射法有效率为88.7%.结论:临床中口腔粘液腺囊肿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法可作为首选,但对于心存畏惧的儿童等配合较差的病例,其它方法也有可选自处.
肺部囊肿怎么办呢
肺囊肿不大的话很多都会选择保守治疗,只要没有感染的话可以不特殊处理.在无急性炎症情况下,均应早期手术。因为囊肿容易继发感染,药物治疗非但不能根治,相反,由于多次感染后囊壁周围炎症反应,引起胸膜广泛粘连,致手术较为困难,易发生并发症。年龄幼小,并非手术的绝对禁忌证。尤其在出现缺氧、紫绀、呼吸窘迫者,更应及早手术,甚至急诊手术才能挽救生命。
手术方式应根据病变部位、大小、感染情况而定:孤立于胸膜下未感染的囊肿,可作单纯囊肿摘除术;局限于肺缘部分的囊肿,可作肺楔形切除术;囊肿感染而致周围粘连或邻近支气管扩张则作肺叶或全肺切除术。双侧性病变,在有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可先作病变严重的一侧。小儿以尽量保留正常肺组织为原则。
临床拟诊本病时,应尽量避免作胸腔穿刺,以免引起胸腔感染或发生张力性气胸。仅在个别病例,表现严重呼吸窘迫征、紫绀、缺氧严重,又无条件作急诊手术时,才可作囊肿穿刺引流,达到暂时性减压,解除呼吸窘迫症状,作为术前一种临时性紧急措施。一般切除病变囊肿或肺叶,预后良好。
成人患者若术前痰量很多,手术时需作双腔气管插管麻醉,避免痰液倒流至对侧。小儿可采用患侧低位的低俯卧位开胸,进胸后先行结扎病肺支气管。
如病变过于广泛,肺功能严重下降或合并存在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患时,则禁忌手术肺脓肿如脓腔形成应积极抽脓,如脓腔封闭可以行冲洗,同时应积极抗感染治疗。
胃切除手术适应症
胃大部分切除术:
原则
胃大部切除术的具体操作,虽然各术者习惯不尽一样,但有着共同遵守的原则:
1.胃切除范围 胃切除太多可能影响术后进食和营养状态;切除太少,术后胃酸减少不够,易导致溃疡复发。按临床经验一般切除2/3~3/4为宜。
2.吻合口大小 吻合口太小易致狭窄,吻合口太大食物通过太快,易发生倾倒综合症。一般3厘米约二横指为宜,多余胃端可缝合关闭。
3.吻合口与横结肠的关系 胃空肠吻合口位于结肠前或结肠后,可按术者习惯,只要操作正确,不会引起并发症。
4.近端空肠的长度 因空肠近端粘膜抗酸能力相对比远端强,为了避免发生吻合口溃疡,原则上近端空肠越短越好。结肠前术式以15~20厘米为宜。结肠后术式一般要求近端空肠6~8厘米以内。
5.近端空肠与胃大小弯的关系 近端空肠段和胃小弯还是与胃大弯吻合,可按各术者习惯而定,但吻合口的近端空肠位置必须高于远端空肠,使食物不会发生淤积,如果近端空肠与胃大变吻合,必须注意将远端空肠段置于近端空肠段的前面,以免术后内疝形成。
在对胃大部分切除术原则认识后,使用胃大部分切除术前,患者都是要进行身体各方面检查,这样对自身具体情况有一些了解,不过要注意的是,在治疗胃大部分切除术后,饮食上一定要选择流食,这样对身体恢复才会有帮助。
先天性肺囊肿应该如何治疗和用药
一般诊断明确,在无急性炎症情况下,均应早期手术。因为囊肿容易继发感染,药物治疗非但不能根治,相反,由于多次感染后囊壁周围炎症反应,引起胸膜广泛粘连,致手术较为困难,易发生并发症。年龄幼小,并非手术的绝对禁忌证。尤其在出现缺氧、紫绀、呼吸窘迫者,更应及早手术,甚至急诊手术才能挽救生命。
手术方式应根据病变部位、大小、感染情况而定:孤立于胸膜下未感染的囊肿,可作单纯囊肿摘除术;局限于肺缘部分的囊肿,可作肺楔形切除术;囊肿感染而致周围粘连或邻近支气管扩张则作肺叶或全肺切除术。双侧性病变,在有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可先作病变严重的一侧。小儿以尽量保留正常肺组织为原则。
临床拟诊本病时,应尽量避免作胸腔穿刺,以免引起胸腔感染或发生张力性气胸。仅在个别病例,表现严重呼吸窘迫征、紫绀、缺氧严重,又无条件作急诊手术时,才可作囊肿穿刺引流,达到暂时性减压,解除呼吸窘迫症状,作为术前一种临时性紧急措施。一般切除病变囊肿或肺叶,预后良好。
成人患者若术前痰量很多,手术时需作双腔气管插管麻醉,避免痰液倒流至对侧。小儿可采用患侧低位的低俯卧位开胸,进胸后先行结扎病肺支气管。
如病变过于广泛,肺功能严重下降或合并存在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患时,则禁忌手术。
非小细胞肺癌首选的治疗措施
非小细胞肺癌首选的治疗措施是什么?肺癌以咳嗽、血痰、胸痛、体重减轻为主要症状。传统治疗方法采用肺癌常规根治术。但效果并不假,目前肺癌根治术是公认的治疗非消息报癌的首选治疗方案。
肺癌根治术是当前世界公认的非小细胞肺癌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的目标是彻底切除肺部原发肿瘤病灶,清除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尽可能保留健康的肺组织。最常用的术式是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加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称之为肺癌根治术。其中,全肺切除术后会使病人丧失劳动能力,并发症高,死亡率高,应尽量避免。最近发展起来的新术式,如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和支气管、肺动脉双袖状肺叶切除术,以及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的自体肺叶重植术可以减少一部分全肺切除术,对高龄、心肺功能欠佳的病人扩大了手术适应证,更好地保留健康肺组织,被称之为保肺性肺癌根治术。胸外(锁骨上、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脏器(肾上腺、骨、脑、肝、对侧肺等)转移,或全身状况差,是手术疗法的禁忌证。
非小细胞肺癌首选的治疗措施是什么?想必每个人看了上述介绍,都知道了非小细胞肺癌,首选肺癌根证书。直径小于1厘米的肺内微小肺癌,手术切除后5年存活率可达75%以上。所以,早期发现肺癌很重要。应该尽量不要吸烟。
治疗胰腺癌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手术切除:胰腺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相当多的病人就诊时属中晚期而无法作根治性切除。胰头癌的手术切除率在15%左右,胰体尾部癌的切除率更低,在5%以下。胰腺癌手术治疗的常用术式有以下几种。
1、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胰腺癌的首选根治性切除术式,由Whipple在1935年首创。虽在以后的50年间不少学者在关于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面作了许多改革,但至今仍习惯地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简称为Whipple术。适应症是对一般状态好,年龄<70岁,无肝转移,无腹水,癌肿末浸润周围血管的胰头癌,均适于行PD。
2、全胰切除术(TP):适应症为癌波及全胰,无肝转移及腹膜种植者为全胰切除术的绝对适应症。全胰切除术的优点,除了彻底切除胰内多种病灶外,还使清除胰腺周围淋巴结更为方便和彻底。全胰切除术后不再存在胰-空肠吻合,可完全避免胰瘘的产生。但全胰切除术后也有不少问题,可发生继发性糖尿病及消化吸收障碍,终生需要应用胰岛素及消化酶治疗,故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因此,行TP时不能只凭胰腺病变局部情况来决定,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胰腺癌病人对疾病的认识程度,胰腺癌病人及家属对术后出现糖尿病是否充分理解,能否自行注射胰岛素,家属能否协助管理糖尿病,以及经济状况等,只有具备上述条件才能决定行TP。
3、胰体尾部切除术(DP):适应于胰体尾部癌无转移者。连同脾脏、胰体尾部肿瘤及周围淋巴结一并切除。手术操作简单、手术并发症少、手术死亡率低。胰体尾部癌多在发生腹部包块或腰背部疼痛时才被确诊,多属中晚期胰腺癌。能作根治性切除者不到5%。由于切除时已有胰外转移,故术后生存期常不满1年。
唾液性囊肿的医治
1.囊肿摘除术适用于囊肿与粘膜无粘连者。
2.囊肿切除术适用于多次复发或局部疤痕,囊肿与粘膜有粘连者。
3.不愿意手术者,可在抽尽囊液后,向囊腔内注入2%碘酊0.2—0.5ml停留2~3min后再抽出碘酊,使囊
肿纤维化。
肺癌手术注意事项
1.肺裂伤肺严重裂伤,无法进行修补术者,应作局部肺叶或全肺切除术。
2.支气管肺内肿瘤对于恶性肿瘤的切除范围,意见尚未一致,多数人认为只要没有远距离转移,切除肿瘤所在的一叶或两叶肺和肺门、气管旁以及隆凸下的淋巴组织,能得到与全肺切除同样的疗效,而手术损伤和并发症却可减少,术后肺功能也能保存得更多一些。对于局限于一叶的转移癌,或肿瘤性质未定,不能排除良性瘤或结核瘤者,则应作肺叶切除术。总之,在考虑切除范围时,应全面估计肿瘤类型、部位、转移情况、呼吸、循环功能以及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等情况。如肺癌病人已有恶病质,剧烈胸痛,发热;x线检查见隆凸已增宽,癌肿影与胸壁或纵隔已连成一片,没有间隙,或已见胸腔积液;气管镜检查见隆凸增宽、固定,肿瘤离隆凸不到2cm;乳酸脱氢酶测定高于400单位等情况,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将很小,或不能切除。如肺癌有远距离转移,或已侵入膈神经、喉返神经及纵隔血管者,禁忌手术。
3.肺结核肺结核的外科治疗是肺结核综合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只适用于一部分肺结核病人。应选择适当时机,而且必须和其他疗法密切配合,才能缩短治疗时间,扩大治疗范围,减少复发率。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必须全面考虑病人的一般情况、病变类型、病程发展过程和对以往治疗的反应,并根据最近3周内的x线正、侧位片慎重决定。一般情况下,肺结核病人应先进行一定时期的药物治疗,如病灶不能治愈,而又适合外科手术的,即应及时手术,不要等到一切抗结核药物都试用无效后才作手术,以免错过时机。此外,在考虑手术方法时,必须估计手术效果、病人负担、肺功能丧失的程度和余肺病灶复发的可能性,采用最安全、最简易而收效好的手术。目前,肺切除术的危险性和并发症虽已大为减少,但不宜作肺切除术者不应勉强,仍可采用萎陷手术。
(1)结核球:直径在2cm以上,药物治疗6个月以上不见消失,甚至中心发现液化空洞或有扩大趋势者,均应切除。球形病灶性质不肯定者,则不宜等待,应即作切除手术。
(2)干酪病灶:干酪病灶或一堆干酪病灶大于2cm,药物治疗6月~1年以上无效,继续排菌者,应考虑手术。
(3)空洞:由于支气管结核引起肉芽增生或瘢痕造成管腔狭窄,使远侧空洞形成张力性空洞;或因病变时间较久,空洞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厚壁空洞,均应切除。一般空洞经药物积极治疗6月~1年仍不关闭者,不论痰中是否排菌,都应考虑手术,以免日后咯血、播散。
(4)支气管结核:经药物积极治疗6月~1年年以上无效,甚至因管腔狭窄(或完全阻塞)造成肺不张;或因广泛管壁破坏,形成支气管扩张者,应作切除。
(5)毁损肺:一侧或一叶肺全部或绝大部分被破坏,形成干酪病灶、空洞、肺萎缩、纤维化、支气管扩张和肺气肿等,应考虑切除。如对侧尚有干酪病灶、结核球或空洞等病变,则应慎重研究手术问题。
(6)外科萎陷疗法后6月~1年空洞仍不闭合,查痰抗酸菌阳性或间断阳性,病人一般健康状况允许时,可再作肺切除术。
4.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造影证实病变局限,有明显症状者,应手术切除有病的肺段、肺叶或全肺;如症状不明显,可不必手术。如双侧支气管均有局限性病变,且范围较小,可分期切除,先切病变较重的一侧;术后如仍有症状,经造影再次证实来自对侧者,再作第2期手术。范围过于广泛,无手术机会者,只能用体位引流和中西药物治疗。
5.肺脓肿经积极内科治疗3个月以上,临床症状和x线片不见好转者,应作肺叶或全肺切除术。因炎症范围往往广泛,不宜考虑肺段切除,以免残留病肺。对个别极度虚弱的病人,中毒症状严重,不能耐受切肺手术而病变位于肺表浅部者,可先作切开引流术。
6.其他先天性肺囊肿、肺大泡或肺隔离症,如出现症状,均宜作肺叶、肺段或局部切除术。
上述各类病人,在决定肺切除术前,都应进行肺功能测定。如术前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60%以上者,切肺手术比较安全;在60%以下者,即应慎重对待。此外,如病人有慢性心、肾功能不全,则将难以耐受手术。
肺囊肿的表现
先天性支气管源性囊肿 常见于儿童病例,囊肿位于肺间质或纵隔内。约70%位于肺内,30%位于纵隔。由于囊肿可为单个或多个,含气体或液体量不同,因而在X线胸片上可呈现不同表现:
1.单个液、气囊肿 最为常见,囊肿大小不一,可见圆形薄壁囊肿,内有液面。此种囊肿的特点是囊壁菲薄,邻近肺组织无炎性浸润病变,纤维性变不多,需与肺脓肿,肺结核空洞和肺包虫囊肿鉴别。在X线上表现肺脓肿壁较厚,周围炎症表现明显,肺结核空洞则有较长病史,周围有结核卫星灶。肺包虫囊肿有流行病学的地区特点、生活史和职业史、血像、皮内试验等有助于鉴别。
2.单个气囊肿 胸片上示病侧肺部含气囊肿,巨大的气囊肿可占据一侧胸腔,压迫肺,气管,纵隔,心脏,需与气胸鉴别。气胸的特点是肺萎缩推向肺门,而气囊肿的空气位于肺内,往往仔细观察在肺尖和肋隔角处可见到肺组织。
3.多个气囊肿 临床也较多见,胸片上呈现多个大小不一、边缘不齐的气囊肿,需与多个肺大疱鉴别。尤其在小儿,肺大疱常伴有肺炎,在X线上以透亮圆形薄壁大疱及其大小、数目、形态的易变性为特征。每在短期随访中就见较多变化,有时可迅速增大,或破裂后形成气胸。肺部炎症一旦消退,大疱有时可自行缩小或消失。
4.多发性液、气囊肿 胸片上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液、气腔。尤其病变位于左侧者,需与先天性膈疝鉴别,后者也可呈现为多个液平,必要时口服碘油或稀钡检查,若在胸腔内见到造影剂进入胃肠道,则为隔疝。
一般诊断明确,在无急性炎症情况下,均应早期手术。因为囊肿容易继发感染,药物治疗非但不能根治,相反,由于多次感染后囊壁周围炎症反应,引起胸膜广泛粘连,致手术较为困难,易发生并发症。年龄幼小,并非手术的绝对禁忌证。尤其在出现缺氧、紫绀、呼吸窘迫者,更应及早手术,甚至急诊手术才能挽救生命。
手术方式应根据病变部位、大小、感染情况而定:孤立于胸膜下未感染的囊肿,可作单纯囊肿摘除术;局限于肺缘部分的囊肿,可作肺楔形切除术;囊肿感染而致周围粘连或邻近支气管扩张则作肺叶或全肺切除术。双侧性病变,在有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可先作病变严重的一侧。小儿以尽量保留正常肺组织为原则。
临床拟诊本病时,应尽量避免作胸腔穿刺,以免引起胸腔感染或发生张力性气胸。仅在个别病例,表现严重呼吸窘迫征、紫绀、缺氧严重,又无条件作急诊手术时,才可作囊肿穿刺引流,达到暂时性减压,解除呼吸窘迫症状,作为术前一种临时性紧急措施。一般切除病变囊肿或肺叶,预后良好。
成人患者若术前痰量很多,手术时需作双腔气管插管麻醉,避免痰液倒流至对侧。小儿可采用患侧低位的低俯卧位开胸,进胸后先行结扎病肺支气管。
神经根袖囊肿治疗
由于骶神经根囊肿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治疗也无明确的方式,且效果不确切。目前公认的手术适应证主要为:腰骶部疼痛和或间歇性跛行,影响生活和工作,而保守治疗无效者;伴下肢感觉、肌力减退者;会阴部疼痛或感觉减退,排便、性功能障碍者;囊肿巨大,椎板破坏严重者。而有瘢痕体质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更应慎重,因其可能影响治疗的效果。
1、保守治疗
由于大多数骶神经根囊肿(约70%)临床症状较轻或无明确的神经症状,可行保守治疗,如物理治疗及硬膜外药物注射等。
2、手术治疗
骶椎板切除并囊肿切除术:VOYADZIS等对10 例骶神经根囊肿的患者施行此手术,70%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SU等采用显微外科的方法,把与囊肿外壁粘连的神经完全分离后,将囊肿全部切除。SIQUEIRA采用单纯椎板减压术,将囊肿切开,囊肿内壁电凝烧灼挛缩后旷置;而对于囊肿<1.5 cm且无放射性疼痛的患者疗效较差。在国内此手术应用较普遍。
囊肿显微手术切除并硬膜成型术:Caspar等报道此手术成功率为85%。
骶管囊肿常见,大多数无症状,对无症状者一般不需要处理,可先行观察。对于有症状者应在除外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或骶管内肿瘤的前提下积极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一般来说,出现下列情况可行手术治疗:腰腿疼或间歇性跛行保守治疗无效,影响正常生活或工作;腰腿疼伴下肢肌力、感觉减退;会阴部疼痛或感觉减退,大小便或性功能障碍。
手术治疗:手术应在显微镜下操作,将囊肿壁修剪成型。用显微剪刀锐性切除囊肿壁,不应钝性剥离,避免损伤神经根,不要强求完整切除囊壁。手术应找到脑脊液漏口,用血管吻合线进行关闭(IA型),或重塑神经根袖(II型)。
神经根袖囊肿治疗,相信很多得了神经根囊肿的患者,通过以上的介绍,了解了治疗的方法,所以在了解治疗方法以后,为了能尽快的根除自己的神经根袖囊肿,必须要尽快的通过有效的治疗,让自己尽快让这种疾病通过治疗后彻底的摆脱。
如何正确的选择青光眼手术
抗青光眼手术主要作用是防止房角阻塞,加速房水的排泄和减少房水生成。
防止房角阻塞,即所谓的“内引流”手术。一种是周边虹膜切除术,它适用于具有相对瞳孔阻滞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临床前期、先兆期),小梁引流功能正常(房角开放大于1/2)的发作后间隙期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另一种是节段虹膜切除术,适应症同周边虹膜切除术,具有下列情况时选用:①角膜中央混浊,无法检查眼底。②瞳孔移位。③长期使用缩瞳剂,瞳孔不能自然复原。④瞳孔领区有残膜或机化膜阻挡。
另辟通道加速房水引流,即“外引流”或“滤过”手术。有小梁切除术、巩膜切除术、巩膜灼瘘术。现在常用小梁切除术,尤其是各种改良后的小梁切除术,适应症广,术后并发症少,疗效较好。这类手术可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开角型青光眼,小梁过滤功能受损和房角关闭大于1/2的闭角型青光眼,大多数继发性青光眼及晚期先天性青光眼。对那些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后,瞳孔散大、充血、眼压控制不良者,上述三种手术均难以见效,此时可选用虹膜嵌顿术。
减少房水生成有睫状体分离术、睫状体冷冻术。此类手术有较高的并发症,一般用在无晶体眼青光眼、绝对期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和其他抗青光眼手术多次失败后。
另外尚有几种特别的抗青光眼手术:早期先天性青光眼可选择房角切开术或小梁切开术;青光眼控制不良并有明显白内障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摘除术;恶性青光眼药物治疗无效可选择后巩膜切开+前房注气+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必要时作晶体摘除术;滤过性导管植入术用于一般手术不能成功的难治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青年性和无晶体性青光眼,以及葡萄膜炎性和混合性青光眼。
鸡眼切除术适应症
鸡眼切除术:
适应症
对位于足跖负重部位,行走剧痛,经药物治疗无效者,或屡发感染者,在炎症消退后均应行手术切除。
对于不能直接缝合的大鸡眼,则不应用单纯切除术,以免造成切口不能缝合,残留痛性瘢痕,更影响功能。应积极采用非手术治疗;如无效,再行切除术及皮瓣修复术。
趾(指)关节部位及手指掌面的鸡眼,切除后易形成瘢痕,影响活动或指端触觉,宜采用非手术疗法。
跖、趾骨畸形或突起所引起的鸡眼,须在畸形矫正或骨突切除后,才考虑作鸡眼切除术。
麻醉方式
局麻(用1%普鲁卡因,以鸡眼为中心作局部菱形浸润麻醉,或直接注入鸡眼根部皮下组织内)。
手术步骤
沿鸡眼两侧作梭形皮肤切口,切至皮下后,用组织钳将皮瓣提起,可见鸡眼呈黄白色圆锥状,质坚硬,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沿鸡眼周围钝性分离直至根部,如近根部断裂,可用刀尖剔出,不可残留,以免再发。出血点勿需结扎,缝合切口即可止血。用大弯三角针缝合切口
术前准备
1.清洗局部皮肤。病变附近皮肤及趾(指)甲有真菌病者,应先予治疗后再行手术。
2.热水浸泡,除去表层厚皮。
术后处理
1.术后10~14日拆线,过早拆线易使切口裂开。
2.伤口保持清洁,避免过早负重行走,以免裂开。
在对鸡眼切除术适应症都有什么认识后,使用鸡眼切除术的时候,患者一定要积极配合,而且要注意在手术后,如果感觉身体有不适现象,都是要及时说明,避免不适情况加重,使得身体有更多问题出现,这点也是要注意的。
卵巢囊肿切除术适应人群
非生理性囊肿者:非生理性卵巢囊肿药物治疗通常难以控制,囊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导致患者身体出现不适感,影响正常的生活,因此应及早手术切除。
绝经期或无生育要求者:卵巢囊肿可发生于绝经期或无生育要求患者的一侧或双侧卵巢,囊肿过大可考虑全子宫切除。避免卵巢囊肿发生恶变,此类患者应及早手术。
囊肿较大者:若囊肿较大,直径达到8厘米或以上时,会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负担,出现呼吸困难、尿频、排尿困难、大便不畅等压迫症状。此类患者应及早手术切除囊肿。
出现严重症状者:患者出现严重症状的,如出现急性腹痛,恶心呕吐,体温升高等须尽早手术,以免发生危险。
合并腹水者:腹水存在常为恶性肿瘤的特征,但良性囊肿如卵巢纤维瘤及乳头状囊腺瘤亦可产生腹水的卵巢囊肿的症状。合并腹水的卵巢肿瘤患者应及早手术,以免发生恶变。
恶变倾向者:检查发现卵巢囊肿有恶变倾向的患者应该及早手术切除囊肿,防止恶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