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什么穴位补肾 足三里
艾灸什么穴位补肾 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具有气血双补作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足三里,又被认为是男性养生第一大穴,能够调理脾胃、补中益气、补肾壮阳,对治疗男性勃起不坚、早泄、脾胃虚弱等症有帮助。
胃疼艾灸有用吗 寒邪客胃型胃疼
症状:胃疼爆发,畏寒喜暖,局部热敷寒减,口不渴,喜热饮,舌苔白,脉紧。
施灸方法:艾灸穴位要有较强的刺激感,每穴灸的时间要短,火力要壮而短促,使穴下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可用艾柱或艾条灸,每穴可灸3-7壮,艾条灸可用温和灸灸15-20分钟。
施灸穴位:中脘,内关,足三里,上脘,下脘。
三伏天艾灸哪些部位比较好
关元穴
关元穴是小肠经的募穴,主要位于下焦,内有肾脏、小肠、膀胱、妇胞宫、前列腺等脏腑组织,故有统治三阴经,三伏天的时候适当艾灸此穴位,具有一定补肾、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等作用,对于人体健康具有一定好处。
足三里穴
三伏天艾灸可以艾灸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为了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三伏天艾灸足三里穴具有一定美容养颜、促进睡眠以及缓解疲劳的作用,很受欢迎。
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肚脐和胸骨连线的中间点,找到穴位之后直接放艾灸盒上去就可以灸,三伏天时候艾灸,可以起到很好的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气养血等功效作用,深受人们欢迎。
命门穴、肾腧穴
命门穴在肚脐正对腰椎的地方,找到命门穴,旁边就是肾俞穴;三伏天时候用艾灸盒灸,把命门穴和肾腧穴一起,三伏天艾灸命门穴、肾腧穴,腰为肾之府,艾灸腰也是补肾,对于男性来说比较好。
三伏天艾灸几天灸一次比较好 三伏天艾灸哪个部位好
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季节,阳光非常旺盛,在三伏天通过艾灸穴位,可以很好的疏通经络,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
但并不是每个穴位对人体都具有好处,三伏天的时候建议艾灸足三里穴,神阙穴以及关元穴,大椎穴和曲池穴等部位等,但需要注意,艾灸这些穴位的时候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切忌不能自己胡乱进行。
三伏灸灸哪些部位
因人而异。
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及病症情况不同,所适宜的艾灸穴位也会不同。如果是为了治疗疾病建议先咨询相关医生,确定合适的部位后再艾灸;如果是正常人群为了调养身体、增强体质的话建议可以艾灸神阙、足三里以及关元三个穴位。
神阙穴就是肚脐眼的部位,为先天之本,艾灸这个部位具有益气养血、温通元阳、提高身体抵抗力的作用。
足三里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代表着脾胃的健康,艾灸此处可以起到补气养血的作用,适合脾胃虚弱、气血两虚的人群。
关元代表着任脉,艾灸此处具有补肾益气、温通经络、补虚益损的效果,对于男性和女性来说都有较好的补肾作用。
2022年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至结束 三伏天艾灸怎么艾灸才是正确的
三伏天的时候是很适合进行艾灸的,可以起到调和阴阳、温通经络、驱散寒邪以及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等作用,但三伏天艾灸穴位是具有一定讲究的,不能随便进行,三伏天艾灸,建议艾灸以下穴位:
三伏天艾灸,适合艾灸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三伏天艾灸足三里穴,具有一定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行气活血等作用。
关元穴是小肠经的募穴,也是脾经、肝经、肾经、任脉的交穴,位于下焦、内有肾脏、小肠、膀胱、妇胞宫、前列腺等脏腑组织,三伏天艾灸关元穴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等作用。
经期可以艾灸吗 如何靠艾灸调理月经不调
艾灸穴位: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
艾灸方式: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子宫,内关,涌泉用单眼艾灸盒。艾灸时关元穴,子宫不得低于20分钟,内关,涌泉穴各10分钟。
艾灸穴位:八髎穴、归来、三阴交
艾灸方式: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用三眼艾灸盒,归来和八髎穴用三眼艾灸盒俺就,三阴交用单眼艾灸盒。艾灸归来穴不低于10分钟,八髎穴不低于15分钟,三阴交10分钟。
艾灸穴位: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
艾灸方法: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可以同时插三根艾条,或两根艾条,这样火力大点。关元、八髎穴艾灸20分钟,足三里三阴交各10分钟。
艾灸穴位:关元、命门、肩井、太冲
艾灸方式:关元、命门、可以用三眼艾灸盒施灸,也可以用隔姜灸。肩井和太冲用单眼艾灸盒或手持艾条施灸。艾灸时关元、命门各熏20分钟、肩井、太冲各熏10分钟。
腹疼艾灸哪个位置图片 阳虚腹疼艾灸方法
治法 :温肾益脾,缓急止痛。
艾灸处方: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取穴方义:肾俞,关元补肾壮阳以祛寒,脾俞,足三里健脾补气以生血,三阴交健脾止泻,气血温煦濡润,经脉通利,脏腑得到温养,则腹疼可除。
灸法:
1.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0-20次,每日灸1次。
2.艾炷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3-5壮,选用麦粒大艾炷,每日灸1次。
3.温盒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次。
眩晕症艾灸哪些部位治疗
肝阳上亢致眩晕艾灸疗法
症状:眩晕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增剧,面色潮红,气燥易怒,少寐多梦,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
施灸方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补泻兼施。
施灸穴位: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
痰湿中阻致眩晕艾灸疗法
症状:眩晕,头重如蒙,胸膈痞闷,恶心呕吐,少食多寐,舌苔白泥,脉滑。
施灸方法:化湿祛痰,用平补平泻法。
施灸穴位:中脘,内关,丰隆,三阴交。
气血不足型眩晕艾灸疗法
症状:头晕目眩,面色恍白,唇白不华,心悸少寐,神疲乏力,劳累即发,舌质淡,脉细弱。
施灸方法:补益心脾。用补法,可灸。
施灸穴位:心俞,脾俞,足三里,气海。
腱鞘炎艾灸方法 肝肾两亏型腱鞘炎
肝肾两亏型腱鞘炎诊断要为肘痛,昼轻夜重,持物无力,伴头晕目眩耳鸣,腰酸膝软;舌红少苔,脉细弱。
通常选择的艾灸穴位有: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手三里。
夏季湿气重怎样去除 艾灸升阳化湿气
湿气容易困伤脾阳,导致体内痰湿加重,通过适量的艾灸可促进毛孔腠理的张开,将体内的余热和湿气排出。
主要可艾灸的穴位有:中脘、水分、神阙、足三里、胃俞穴、三焦腧穴等。
夏季艾灸时间不宜过长,艾灸穴位不宜过多,每次可选择三两个穴位进行艾灸,以局部穴位皮肤发红发烫时为止。
腱鞘炎艾灸有用吗
有用
中医解析腱鞘炎属中医"伤筋"范畴,系因局部劳作过度,积劳伤筋,或受寒凉,致使气血凝滞,不能濡养经筋而发病。治疗应遵循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原则,因此艾灸治疗腱鞘炎是有用的。
不同部位腱鞘炎艾灸用穴位
寒湿外侵型腱鞘炎
寒湿外侵型腱鞘炎诊断要点为肘部漫痛,得温痛减,遇劳加重,不能旋臂,提物困难;苔薄白脉浮缓。
常通常选择的艾灸穴位有:肘髎、手三里、尺泽。
气血瘀阻型腱鞘炎
气血瘀阻型腱鞘炎诊断要点为有骤然挥臂或绞拧衣物史,痛如锥刺,向前臂及腕部放射,持物困难或握物无力;苔薄白,脉弦紧。
通常选择的艾灸穴位有:尺泽、合谷。
肝肾两亏型腱鞘炎
肝肾两亏型腱鞘炎诊断要为肘痛,昼轻夜重,持物无力,伴头晕目眩耳鸣,腰酸膝软;舌红少苔,脉细弱。
通常选择的艾灸穴位有: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手三里。
月经艾灸什么部位 月经期间艾灸配穴会有不同效果
艾灸穴位:中脘、天枢、水分、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手法:艾条温和灸。
示例:受灸者仰卧,注意关好门窗防止受凉,掀开腹部衣物充分暴露穴位后,持点燃艾条垂直悬起于穴位之上,离皮肤3~4厘米,以受者觉得温热舒服、微有热痛感为度,由上至下,每穴灸3~5分钟,由上至下,依次灸中脘、天枢、水分、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艾灸穴位:气海、关元、中极、三阴交
操作手法:艾条温和灸
艾灸穴位:关元、子宫、血海、三阴交穴
操作手法:艾条温和灸或隔姜灸
三伏灸什么时候开始 三伏炙炙哪个部位
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艾灸部位。
头伏可以艾灸肺腧,背部上面的大椎,还有手上的外关穴;中伏的时候可以健脾胃,艾灸中脘、足三里、天枢等穴位。末伏可以来调理脾肾功能,灸一些肾腧,包括太溪等穴位来进行调理,这些穴位仅作参考,具体情况以实际艾灸穴位为准。
经期艾灸可以吗
经期艾灸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因人而异。
艾灸的作用是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有的人经期血量多,此时艾灸容易促进活血化瘀,导致经血更多;而如果经量何绍的人,经期可以靠艾灸加大经量,排除体内的一些瘀阻。
艾灸调理月经不调的方法
血虚型月经不调
艾灸穴位: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
艾灸方式: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子宫,内关,涌泉用单眼艾灸盒。艾灸时关元穴,子宫不得低于20分钟,内关,涌泉穴各10分钟。
肾虚型月经不调
艾灸穴位:八髎穴、归来、三阴交
艾灸方式: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用三眼艾灸盒,归来和八髎穴用三眼艾灸盒俺就,三阴交用单眼艾灸盒。艾灸归来穴不低于10分钟,八髎穴不低于15分钟,三阴交10分钟。
血寒型月经不调
艾灸穴位: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
艾灸方法: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可以同时插三根艾条,或两根艾条,这样火力大点。关元、八髎穴艾灸20分钟,足三里三阴交各10分钟。
气郁型月经不调
艾灸穴位:关元、命门、肩井、太冲
艾灸方式:关元、命门、可以用三眼艾灸盒施灸,也可以用隔姜灸。肩井和太冲用单眼艾灸盒或手持艾条施灸。艾灸时关元、命门各熏20分钟、肩井、太冲各熏10分钟。
艾灸的禁忌
并非所有女性来月经的时候都可以进行艾灸,有的女性来月经时经血量比较大,这种情况下进行艾灸的话是不妥的,因为艾灸的作用是活血化瘀,经血量多时候还用艾灸方式调理,反倒会使经血量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