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要远离的危险职业 化工污染领域
孕妇要远离的危险职业 化工污染领域
经常接触二硫化碳、二甲苯、苯、汽油等化学物质的职业,例如,化工基地、化学实验员,加油站、造纸、印染、建材、皮革生产、汽车制造等行业人员。其经常接触的二硫化碳、二甲苯、苯、汽油等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呼吸进入准妈妈中枢神经系统,可抑制造血功能,引起胎儿贫血,造血功能障碍,引发眙儿畸形或流产。因此,一定要远离这些工作岗位。
哪些妇女怀孕后需要调换工作
(1)接触电离辐射的工种研究结果表明,电离辐射对胎儿来说是看不见的凶手,可严重损害胎儿,甚至会造成畸胎、先天愚型和死胎。所以,接触工业生产放射性物质,从事电离辐射研究、电视机生产以及医疗部门的放射线工作的人员,均应暂时调离工作岗位。
(2)某些特殊工种经常接触铅、镉、汞等金属,会增加妊娠妇女流产和死胎的可能性,其中甲基汞可致畸胎,铅可引起婴儿智力低下;二硫化碳、二甲苯、苯、汽油等有机物,可使流产率增高,氯乙烯可使妇女所生的婴儿先天痴呆率增高。因此这些岗位的职业女工,应在孕前调换工种。
(3)密切接触化学农业生产离不开农药,而许多农药已证实是可危害妇女及胎儿健康,引起流产、早产、胎儿畸形、弱智。因此,农村妇女应从准备受孕起就应远离农药。尤其应加强乡镇企业劳动妇女的防护。
(4)高温作业、振动作业和噪音过大的工种研究表明,工作环境温度过高,或振动甚剧,或噪音过大,均可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这些岗位的职业妇女应暂时调离岗位,以保障母婴健康。
(5)医务工作者
尤其是某些科室的临床医生、护士:这类人员在传染病流行期间,经常与患各种病毒感染的病人密切接触,而这些病毒(主要是风疹病毒、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会对胎儿造成严重危害。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在计划受孕或早孕阶段若正值病毒性传染病流行期间,最好加强自我保健,严防病毒危害。
小贴士:有些毒害物质在体内的残留期可长达一年以 上,即使离开此类岗位,也不宜马上受孕,否则易致畸胎,故应采取适当的避护措施。在发现怀孕后,受精卵、着床胚泡及早期胚胎可能已遭受侵袭,再采取避护措施就为时已晚。
伤害胎儿发育的东西有哪些
杀手一:铅、镉、甲基汞等金属及有机物质
这些物质能增加孕妇流产和死胎的危险性。其中,甲基汞可致胎儿畸形;CO2、二甲苯、苯、汽油等有机物,可使流产率上升;氯乙烯可使宝宝先天痴呆;经常接触高浓度的铅蒸汽、铅尘或汽车尾气时,易导致胎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或低体重儿出生等;油漆和涂料中的有机溶解物质会让胎儿身处险境。
对策:不要从事接触上述有害物质的职业,且因这些物质在体内的残留期长达一年以上,故最好在孕前1年调换工种;不要入住新装修的房子里;少停留在汽车多的场所及电池厂、油漆厂附近;使用化学溶剂干洗的衣服,应挂在通风的地方晾一段时间再穿。
杀手二:高温、振动和噪音过大的场所
研究表明,环境温度过高或振动剧烈、噪音过大均会影响胎儿身体及神经系统的发育。
对策:暂时避离这类环境,少去噪音大的场所(包括机场、车间、舞厅),少洗热水浴,不洗桑拿等。
杀手三: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肉眼看不见的胎儿“杀手”,它可致胎儿畸形、先天愚型和死胎。
对策:孕妇若从事生产放射性物质、电磁辐射研究、电视机生产以及医疗放射性工作,最好要求暂时调换一下工种;另外,避免长时间上网及少看电视、少用手机,离开正在开启的微波炉;使用电热毯时先预热半小时,睡前关闭开关,并拔掉电源插头。
杀手四:远离病毒感染
众所周知,病毒(主要是风疹病毒、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会对胎儿造成严重危害。
对策:传染病流行期间,孕妇尽量避免涉足传染区域,少去公共场所,少与病毒感染者接触;对于在医务岗位上工作的孕妇,须注意加强自我防范,严防病毒危害。
杀手五:化学农药、杀虫剂
化学农药、杀虫剂等极易导致孕妇流产、早产和胎儿畸形、弱智。
对策:不要从事搬运、储存、喷撒、生产和管理化学农药、杀虫剂的工作,必须接触时,应有健全的防护设施,重视自我保护;食用蔬菜、瓜果前,必须认真清洗,必要时削皮;农村女性应从准备受孕起,就开始远离农药,遇见田间喷洒农药时,应走在上风处;误食大量农药的孕妇应终止妊娠。
多种白领职业病要早预防
白领职业病要早预防
一些城市已经看到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职业病病种的变化,北京市卫生局2001年就决定,拓宽职业性健康监护服务领域,在原有企业职业性健康体检的基础上,开展视屏、高频、电磁场、微波、高低温、振动、精密作业和办公室从业人员的职业性健康监护。同时对现代智能化办公环境开展有害物质检测,研究室内环境健康品质标准和预防控制对策。
专家认为,“白领综合征”是完全可以预防的,而且方法非常简单。只要遵守工作时间,不要让身体超负荷工作,劳逸结合就行。而且应以防治为主,千万不要等病来了再去治。
专家提醒那些坐办公室的职员,在日常操作电脑时,身体与电脑屏幕应保持不少于70厘米的距离。硬件上,应配置一台辐射较小、没有眩光、显示稳定的电脑,有液晶显示屏更好。同时,要挑选适合自己的电脑桌椅,尽量把它们调节到最适合自己的状态。而像打印机、复印机这类对人体有一定损害的办公设备,应单独放到一个屋子里。要注意眼睛休息,最好一小时休息10分钟,每天做两次眼保健操。电脑屏幕产生的辐射量虽小,但日积月累会损伤皮肤,产生色斑。眼周肌肤会出现松弛、鱼尾纹、眼袋和黑眼圈。因此,上机时要涂防护产品,如隔离霜、粉底等,最好使用电脑防护屏。要避免在多台电脑的环境里工作,用完电脑后一定要洗脸。准妈妈们最好能限制用电脑的时间,尤其在怀孕前3个月致畸的高危时期。
怀孕后不能做什么工作 重金属领域
铅、镉、汞等重金属元素和人体蛋白质相互作用,使其失去活性,影响机体新陈代谢,严重者致癌。甚至这些重金属可通过胎盘渗透,引起胎儿早产或发育畸形。经常接触重金属领域的职业主要有化妆品研究员、印刷业操作员、照明灯生产员。对于从事这些职业的女性最好在计划怀孕前一年左右就要远离这些职业。
一些化妆品中也含有不少重金属,如口红、指甲油、染发剂、冷烫剂及各种定型剂等,被母体吸收后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危害很大,所以准妈妈应慎用化妆品。
孕妇要远离哪些职业 物理污染领域
高温、振动、噪音等物理污染可影响血液循环、造成脑部缺氧,从而引起胎儿血供不足或缺氧。物理污染比较大的职业领域包括程控机房、纺织车间、服装车间、机场工作、夜店管理等。所以在怀孕期间一定要远离卡拉OK和舞厅,包括一些影院。
另外,高温是引起胎宝宝畸变的因素之一,因此准妈妈一定改变自己爱泡澡、蒸桑拿的习惯。
三种环境最易致癌丧命需警惕
据肿瘤专家估计,大约4%~20%的癌症可直接归因于职业暴露。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扫烟囱的工人阴囊癌多发;生产联苯胺染料或甲、乙萘胺的工人膀胱癌多发;从事石棉生产的工人支气管肺癌多发;从事X线、同位素工作的人白血病多发;锡矿工人肺癌多发。这些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职业环境中致癌物的浓度远远高于普通环境,且职业人群接触致癌物的时间早,累积接触的剂量大,从而导致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普通人群。
研究表明,大约68%的人体疾病都与室内空气污染有关。室内装修是城乡居民室内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甲醛是新装修房屋室内环境中最主要的隐形杀手,长期接触甲醛会导致鼻腔、口腔、咽喉、皮肤和消化道等多种癌症。吸烟所产生的烟草烟雾也是危险的致癌物。从烟草和烟雾分离出的化合物中,有60种是肯定的致癌物,或者是癌症的启动剂或促进剂。这些化合物包括:焦油、一氧化碳、氰化氢、酚类、氨、甲醛、苯、亚硝胺和尼古丁。吸烟是肺癌的重要病因之一,但被动吸烟也可能患上肺癌。
家用洗涤剂的大量应用所造成的化学污染,也会增加癌症的发生。资料表明,洗涤剂中较高的氯含量,容易对人体产生危害,而发生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神经细胞瘤和肝癌等。同时,日常生活中蔬菜、水果等的残留农药都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如有机磷酸酯杀虫剂会增加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发生危险,有机氯杀虫剂会增加白血病的发生危险。
孕妇要远离哪些职业 放射线领域
准妈妈如果过量接受放射线,可能影响胚胎发育,增加流产的危险性。哪些行业的人员是经常接受放射线呢?主要有放射科医护人员、核能发电站、抗癌药物研究入员、电器制造业、程控操作人员、石材加工基地。
怀孕后需调换的5种工作
接触电离辐射的工种。研究结果表明,电离辐射对胎儿来说是看不见的凶手,可严重损害胎儿,甚至会造成畸胎、先天愚型和死胎。所以,接触工业生产放射性物质,从事电离辐射研究、电视机生产以及医疗部门的放射线工作的人员,均应暂时调离工作岗位。
某些特殊工种。经常接触铅、镉、汞等金属,会增加妊娠妇女流产和死胎的可能性,其中甲基汞可致畸胎,铅可引起婴儿智力低下;二硫化碳、二甲苯、苯、汽油等有机物,可使流产率增高,氯乙烯可使妇女所生的婴儿先天痴呆率增高。因此这些岗位的职业女工,应在孕前调换工种。
密切接触化学。农业生产离不开农药,而许多农药已证实是可危害妇女及胎儿健康,引起流产、早产、胎儿畸形、弱智。因此,农村妇女应从准备受孕起就应远离农药。尤其应加强乡镇企业劳动妇女的防护。
高温作业、振动作业和噪音过大的工种 农业生产离不开农药,而许多农药已证实是可危害妇女及胎儿健康,引起流产、早产、胎儿畸形、弱智。因此,农村妇女应从准备受孕起就应远离农药。尤其应加强乡镇企业劳动妇女的防护。研究表明,工作环境温度过高,或振动甚剧,或噪音过大,均可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这些岗位的职业妇女应暂时调离岗位,以保障母婴健康。
医务工作者。尤其是某些科室的临床医生、护士:这类人员在传染病流行期间,经常与患各种病毒感染的病人密切接触,而这些病毒(主要是风疹病毒、流感病毒、巨 细胞病毒等)会对胎儿造成严重危害。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在计划受孕或早孕阶段若正值病毒性传染病流行期间,最好加强自我保健,严防病毒危害。
职场孕妈妈须知
▎根据国家法律规定。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根据自身情况而定。
产前检查一切正常,所从事的又不是重体力或环境恶劣或条件差的工作,则可以到预产期前1周左右再停止工作,在家休息待产,甚至也可以照常工作直至预产期。
若工作较轻,即使在工作出现临产征兆休息也不为晚。但是,孕妇如果从事以下可导致流产、早产、胎儿致畸等严重危害母亲及胎儿健康的工作,应该提前休息:
(1)繁重的体力劳动工作。繁重的体力劳动工作消耗热量很多,增加心脏的输出量,加重孕妇的负担,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流产、早产。
(2)频繁弯腰、下蹲或攀高的工作。长时间蹲位或弯腰会压迫腹部,影响胎儿发育,引起流产、早产。妊娠后期,行动不便,且常伴有下肢水肿,更不适宜参加这类工作。
(3)高空或危险作业。有跌落危险的作业,距地面2米以上高度的作业以及其他有发生意外事故危险可能的作业不宜参加。
(4)接触化学有毒物质或放射性物质的作业。化学有毒物质及放射性物质等有致畸、致癌作用,严重危害母子健康。化学物质中的铅、汞、砷、氰化物、一氧化碳、氯气、苯、甲苯、二甲苯、环氧乙烷、苯胺、甲醛等,在空气中的浓度如超过卫生标准时,孕妇不宜在此环境下工作。此外,超过卫生防护要求的放射性作业,环境噪声超过卫生标准的作业,孕妇也不宜参加。
(5)高温作业、振动作业和噪声过大的工种。研究表明,工作环境温度过高,或振动甚剧,或噪声过大,均可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6)接触电离辐射的工种。研究结果表明,电离辐射对胎儿来说是看不见的凶手,可严重损害胎儿,甚至会造成畸胎、先天愚型和死胎。所以,接触工业生产放射性物质,从事电离辐射研究、电视机生产以及医疗部门的放射线工作的人员,均要防止电离辐射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7)从事传染病专业的医务工作者。这类人员在传染病流行期间,经常与患各种病毒感染的病人密切接触,而这些病毒(主要是风疹病毒、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会对胎儿造成严重危害。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在计划受孕或早孕阶段若正值病毒性传染病流行期间,最好加强自我保健,严防病毒危害。
身处3种环境最易致癌
1、职业暴露
据肿瘤专家估计,大约4%~20%的癌症可直接归因于职业暴露。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扫烟囱的工人阴囊癌多发;生产联苯胺染料或甲、乙萘胺的工人膀胱癌多发;从事石棉生产的工人支气管肺癌多发;从事X线、同位素工作的人白血病多发;锡矿工人肺癌多发。这些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职业环境中致癌物的浓度远远高于普通环境,且职业人群接触致癌物的时间早,累积接触的剂量大,从而导致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普通人群。
2、室内污染
研究表明,大约68%的人体疾病都与室内空气污染有关。室内装修是城乡居民室内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甲醛是新装修房屋室内环境中最主要的隐 形杀手,长期接触甲醛会导致鼻腔、口腔、咽喉、皮肤和消化道等多种癌症。吸烟所产生的烟草烟雾也是危险的致癌物。从烟草和烟雾分离出的化合物中,有60种 是肯定的致癌物,或者是癌症的启动剂或促进剂。这些化合物包括:焦油、一氧化碳、氰化氢、酚类、氨、甲醛、苯、亚硝胺和尼古丁。吸烟是肺癌的重要病因之 一,但被动吸烟也可能患上肺癌。
3、化学污染
家用洗涤剂的大量应用所造成的化学污染,也会增加癌症的发生。资料表明,洗涤剂中较高的氯含量,容易对人体产生危害,而发生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神经细胞瘤和肝癌等。同时,日常生活中蔬菜、水果等的残留农药都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如有机磷酸酯杀虫剂会增加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发生危险,有机氯杀虫剂会增加白血病的发生危险。
盘点哮喘七大高危职业
在中国哮喘影响2000万-3000万人。哮喘可在任何年龄发生,尽管在年轻人(40岁以下)更多见。
哮喘的发生既有内因又有外应,前者是自身因素(天生的),后者是环境因素(后天接触的)。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先来说说自身因素(内因):
过敏性鼻炎或哮喘患者的后代,发生哮喘的危险性增加。
早产儿哮喘发病率增加,生后早期母乳喂养会减少哮喘发病机会。
儿童期哮喘男孩较多见,患病率是女孩的2倍,青春期后女性患者多见。
肥胖可能是增加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
再来说说环境因素(外因)
易患哮喘的人气道非常敏感,会对环境中很多称为“触发因素”的东西发生反应。接触这些物质会导致哮喘症状出现或者加重。也就是医生们常说的外因:
居住环境:经常接触花粉、霉菌、宠物皮屑及尘螨等过敏源。
空气污染:工业污染、香水或清洁剂的气味、烟草雾等
居住条件:室内湿度过高(船坞)是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
职业接触:饲养、化工、制药、印染等行业的过敏源
病毒感染:感冒、流感,与儿童发作喘息症状密切相关
情绪波动:精神因素是哮喘发病的重要环节,强烈的情绪变化如焦虑、大笑或哭泣、压抑会诱发哮喘。
综上所述,有哮喘家族史的人发生哮喘的危险性增加。有过敏症或者暴露于香烟烟雾的人哮喘也更多见。但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哮喘。
职业性哮喘 哪些职业易患哮喘
职业性哮喘,临床上以咳嗽、胸闷和喘息为主要特征。它的发病与工作场所、致敏物质、接触时间和吸入量多少有关,脱离致喘物后哮鸣可缓解。与其他职业性疾病的发病不同,它多以速发型哮喘出现,因而大部分哮喘不在工作场所发作,而是在脱离工作场所之后,或在家中,或在其他非职业性环境中再发。因在上班第一天症状最剧烈,
周末或度假后症状缓解,故有人称为星期一综合征。
哪些职业易患哮喘
(1)与动物性尘埃有关的职业:兽医、驯兽师、动物饲养员。
(2)接触药物的职业:制药工业、药房及医院工作。
(3)工业行业:油漆、塑料、涂料工业、染料、金属冶炼及镀金。
(4)与植物性尘埃有关的职业:锯木业、印刷业、谷物处理业、食品业。
美发师、美甲技师、管道工、医护人员、清洁工、食品和烟草业工人、喷漆工等七大职业从业者最易患哮喘。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职业卫生年鉴》杂志刊登瑞典一项新研究发现,这些职业的从业者工作过程中会接触多种有害化学物质,进而增加患哮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