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斜颈推拿手法 小儿斜颈病因

小儿斜颈推拿手法 小儿斜颈病因

炎症性斜颈:可能与小儿急性扁桃体炎,颈淋巴结炎,腮腺炎之后,炎症沿淋巴管扩展到关节囊,产生滑膜炎,并使局部关节结构发生变异,韧带松弛,结果是颈椎的稳定性遭到破坏而发生。

骨与关节性斜颈:由于先天骨与关节畸形或后天发育障碍,尤其是脊柱的畸形,最易引起人体力学轴线的改变而发生斜颈。

肌性斜颈:可能与胎儿在母体内的位置不正及出生时的产伤有关,致使出生后,胸锁乳突肌因缺氧缺血而纤维性挛缩并逐渐演变为完全被结缔组织所代替,因短缩牵拉一侧头部而致斜颈。

什么是小儿斜颈

小儿斜颈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使颈部向一侧倾斜,同时伴有脸部发育受影响,出现大小脸,严重者导致颈椎病理性侧弯。小儿斜颈伴有的症状主要是孩子的脖子向患侧歪,颜面、下巴向着健侧,脖子不能很自如的转动,睡觉时只能选择健侧睡,长期下去容易造成面部畸形和头部后侧一边扁平。

针对小儿斜颈病,中医主要通过按摩手法治疗,像可可这样早期发现,正是小儿斜颈治疗的最佳时间。一般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在1周岁以内的宝宝,治疗周期按病情轻重和年龄而定,轻者大概3个月左右可治愈,重者需要时间相对要长(半年至1年时间);如果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治疗难度会更高、疗程会更长。

一起了解小儿斜颈症

婴儿时期宝宝的身体发育迅速,因此家长一定要多加留意孩子的成长。本文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小儿斜颈症。

网友咨询

我女儿刚刚3个月,我发现她睡觉时总是偏向一边。平时看东西时,头也总是侧向一边,摸她的颈部象是有一个硬块。为此我很担心,请问女儿这种情况是怎么回事?

从这位妈妈目前的叙述看,宝宝的“歪脖子”疑似“斜颈”。“歪脖子”即斜颈,是婴幼儿颇为常见的外科疾病。造成斜颈的原因很多,在婴幼儿期最常见的斜颈原因是颈部肌肉纤维化,所以一般所称的“斜颈症”就是指肌肉异常所引起的。斜颈一般有如下4个症状:

(1)颈部出现硬块;

(2)颈部活动受限制。

(3)脸部左右大小不对称;

(4)头倾向一侧,下巴朝对侧肩膀;

这些症状可能一出生就有,也可能在后来才慢慢出现,有些症状也可能不经治疗而自己消失。斜颈表现为脸部及头部的不对称性,越不对称表示斜颈的影响越大,越需要及早治疗。斜颈的治疗最好选择在宝宝6个月前。

当家长发现宝宝有斜颈的症状,应及时带去专业的小儿骨科就诊。

婴儿斜颈怎么按摩 小儿斜颈推拿手法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肿散结。

治法:整复斜颈。

1.升降平衡法,以拇指指腹在患侧由缺盆向上揉按至风池;再取健康一侧由风池下揉至缺盆为一遍。连续操作20遍左右。

2.增长法:取患侧胸锁乳突肌,行左右弹拨与上下拿捏各5-10次,并于肿块或挛缩处,重点拿揉,约5分钟。

3.正斜法:一手按住患肩,向下用力,另一手扶住患侧头部,尽力向健康侧扳动,以患儿能忍受为度,每次可持续1-5分钟,连续做3-5次。

4.拔伸旋转法:一手放于枕后,一手托其下颌,两手同时用力眼颈椎纵轴拔伸,在牵引的前提下,将下颌转向患侧。

5.常用穴位:翳风,缺盆,肩井等,每穴点揉约1分钟。

6.放松法:治疗结束时,一般采用局部摩法,揉法,震颤法及擦法等。

保护眼睛推拿手法 小儿斜视调理推拿

治则:祛风通络,补益肝肾。

常用推拿法:一指禅推法于面部,重点在太阳,四白,瞳子髎,睛明,攒竹穴,时间约10分钟;点按风池,足三里,肝俞,肾俞穴,以酸胀为度;拿风池,合谷穴,每穴约1分钟。

推拿注意:推拿每天1次,20次为一疗程,如手法治疗效果不佳,则考虑其他疗法,如佩戴眼镜矫正;如斜视因颅内病变,眼眶局部病变或全身性疾病导致,推拿只可做为辅助治疗。

小儿斜颈的三种情况需警惕

大部分小儿斜颈都是生理性斜颈,当宝宝长到一岁的时候能自然好。可是如果出现本文提到的三种情况的斜颈要有所重视,可能存在疾病因素。

生理性斜颈———

出生后3个月出现斜颈

这种情况往往是生理性斜颈,是因为孩子抬头后颈部力量不够,头部相对较重导致,不用治疗,到1岁左右通常会自然好转。家长只要注意观察就好。

病理性斜颈———

1.肌性斜颈

出生后2周左右出现斜颈,颈部可见明显肿块。目前认为,肌性斜颈是一侧胸锁乳突肌病变导致紧张痉挛所致,病因可能有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胸锁乳突肌的肌肉内压力增高,导致肌肉缺血、纤维化。另一个是纤维瘤病学说,即肌肉内良性纤维瘤病变。

治疗:80%的肌性斜颈通过功能锻炼等理疗方式可治好,20%到1岁没有好转的,则需要做手术才能松解。

2.眼源性斜颈

出生时颈部没有肿块,到6个月时才出现斜颈。这种情况有可能是斜视所致,一般跟患儿定位看东西时才有表现,睡觉时又会恢复正常。

治疗:因为需要孩子的配合,眼缘性斜颈必须等到1到2岁左右才能确诊,之前确诊不了,需定期复查。

3.骨性斜颈

骨性斜颈由颈椎畸形导致。表现为出生后即出现斜颈,同时可伴发短颈等症状,也叫短颈综合征。

治疗:孩子没有不适感可不用干预,如果出现颈椎滑脱、疼痛,可以通过手术解除症状。但要长期保持颈椎的稳定,还需配合功能锻炼。

现在很多斜颈的孩子都被过度治疗,明明是生理性斜颈,却被一些非正规医院游说做理疗,白白折腾孩子和家长。建议有问题到专科医院找专科医生诊治,不要随便听信广告。

小儿斜颈的诊断

患儿多数在产后或几个月后发现颈部有一肿块,圆卵状,大小各异,其方向与胸锁乳突肌一致,按压肿块或头部运动牵拉时有疼痛。数月后有头面部畸形,如斜颈明显,颜面大小不对称,肿块多由条索状纤维代替,而且较硬,变粗以后压痛,逐渐消失,晚期伴有颈椎或上胸椎有固定性脊柱侧弯。

治疗小儿斜颈(歪脖子)的常用推拿穴位及手法

第一步: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用滑石粉做介质,医者一手托颈使头后伸,一手推揉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和附近组织,上下数遍,揉法要深,手指与皮肤不要滑动,以免皮肤受伤。

第二步:拿捏患侧胸侧乳突肌的肿块,用拇、中、食三指仔细拿捏。如肿块偏近乳突就一直拿捏到乳突部;如肿块偏近胸锁骨处,应一直拿到胸锁骨的肌肉附着点。用力要深,犹如肿块要捏散一样,但要注意重捏与轻揉相结合,以免患儿剧烈哭闹。

第三步:做完以上动作后,头颈扳向健侧,作被动牵引。

第四步:用双手在挛缩处作分向牵扯筋腱数次,一天一次,治愈为止。

小儿斜颈的预防护理

(一)经常揉捻患儿颈部,每日2~3次。

(二)注意喂奶和睡眠姿势。

(三)经常用活血化瘀中药或热水敷颈部。

为什么巨大儿容易“歪脖子”

市民邓女士:我们家宝宝才6个月,最近发现他脖子有点歪,到医院一检查,说是先天性斜颈。医生说这是因为我们家宝宝出生时体重太重(宝宝出生时是9.2斤),属于巨大儿,斜颈的几率要比正常的孩子大。为什么巨大儿容易斜颈呢?

三个月的娃,两岁的体重

昨天,记者来到南京市中医院小儿推拿科门诊,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内,就有7个小朋友是由于斜颈在排队等待治疗,其中最小的一个男婴出生才一个半月。

3个月的小宝(化名),看起来就像个可爱的肉球球,浑身的肉都“堆”起来了。一称重,连医生都吓了一跳,22斤,而这已经相当于一个两岁孩子的体重了。在等待就医的过程中,小宝将奶瓶当成玩具不离嘴。最令人吃惊的是,小宝从来不喝水。小宝的奶奶告诉记者:“白开水有什么营养啊,牛奶冲泡得淡一点就可以了,平常只要是醒着,就给他喝奶。”小宝如今也是一名歪脖子患者。

在等待推拿的7个小朋友中,家长们都是大包小包,奶瓶、水果汁齐上阵,有的小朋友没事嘴巴上也放个奶瓶,不喝,但要放在嘴上。小家伙的奶奶说,这是习惯。小家伙出生13天就来这里了,医生说这跟孩子出生时5.2公斤的体重有一定关系。小儿推拿科医生高辉说,这几个孩子都是先天性斜颈,出生时的体重都在8斤以上,且出生后体重也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这和孩子的喂养观念有一定关系,老人们觉得孩子能吃能睡就是好,且胖小孩好带,所以很少合理控制孩子的饮食。”

为什么胖子容易歪脖子?

医生告诉记者,小儿斜颈的发生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很多先天性的小孩多是胎儿在子宫内姿势性压力所致。“毕竟子宫内的环境是一定的,如果孩子太大,姿势就受到影响,颈部最容易受到影响,引发胸锁乳突肌先天性的颈椎畸形。”

后天的小儿斜颈和家长的养育过程有关。高辉说,比如小宝,宝宝太胖,头太重,脖子肌肉的支撑力不够。另外,这家人太溺爱孩子,基本上都是抱在手上的时间远远超过躺在床上的时间,长时间的姿势倾斜,而且习惯性含着奶瓶,让宝宝在一段时间内,脖子都是偏向一侧,自然会发生变化。

医生说,对于孕妇来说,一定要控制体重。如果孩子出生就是巨大儿,最好改变喂奶的方式,让孩子体重不要长得太快。在接受推拿治疗的过程中,配合日常的正确生活指导,如在患儿仰卧时,用一个低枕垫在患侧颈部,以保持头部的正确睡姿;侧身睡眠时,患侧颈部朝下,将枕头垫在患儿头部的耳朵处,以拉长颈部。家长可经常在患侧颈部按揉并做相反方向的被动牵拉伸展运动,以巩固治疗效果,帮助矫正斜颈。

歪脖子越早治效果越好

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生后10天,发现宝宝颈部肿块,但也没有特别在意,等到1-2个月之后,肿块达到最大范围,且宝宝面部肌肉不对称,眼睛大小不一,才逐渐重视起来。南京市中医院推拿科主任医师周华龙介绍,在斜颈的治疗和康复上,强调“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出生后和不满半周岁的婴儿,经过3个月到半年的治疗,一般可以纠正痊愈,如果半年以后仍然不见好转,建议等待手术治疗。

婴儿肌性斜颈怎么推拿 小儿肌性斜颈病因病机

肌性斜颈的病理主要是患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起初可见纤维细胞增生的肌纤维变性,最终全部为结缔组织所代替,其病因尚未完全肯定,常认为有以下几种:

1.多数认为与损伤有关,分娩时一侧胸锁乳突肌因受产道或产钳挤压受伤出血,血肝肌化形成挛缩。

2.认为分娩时胎儿头位不正,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血运供给,引起该肌缺血性改变所致。

3.认为由于胎儿在子宫内善向一侧偏斜所致,而与生产过程无关。此外,还有胚胎期发育异常的说法。

小儿斜颈按摩手法方法

1.按摩的常用手法

(1)按法。用手指或手掌在穴位或体表某些部位施加一定压力,向下或向内外压按。小面积的按法也称点法。

(2)摩法。用大拇指或手掌在伤处(多为软组织)或穴位上反复地予以摩擦。

(3)推法。用手或手掌(主要是手拇指和小指的指腹部或掌根部等)向外用力推挤患者肌肉或用力进行直线式的按摩。在背脊部位推也称为推脊法。

(4)拿法。用一手或两手提拿患处的肌肉,加以压挤或提起肌肉后迅速放手等方法。后者也称“弹筋”。

(5)揉法。用拇指指腹或掌根部分,压按在一定的部位上,以腕关节或掌指关节为主,做回旋状的揉动。

(6)掐法。用拇指指甲掐在主治的穴位上,予以一定程度地压按。

(7)搓法。用双手的掌面紧挟住四肢或腰背部,并带动皮肉做快速揉搓和上下反复的盘旋动作。

(8)摇法。用两手牢牢固定住某一关节部位的两端(主要是颈、肩、肘、腕、髋、膝和踝等较大的关节),并从两端摇动关节部位,做回旋运动,以加强关节的活动能力。

(9)滚法。用手背部近小指侧的部分压按在一定的体表部位上,以腕部做前、后、左、右连续不断地滚动。

(10)抖法。用手(双手或单手)握住受伤关节的远端,在向外拔伸时,同时做上、下、前、后摆动。其活动幅度须在生理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常用于腰部或肩部。

(11)摸法。用双手细细抚摸受伤的部位及周围,依靠双手的触觉检查损伤的真实程度,检查有无阳性体征(条索或硬结等物)。

(12)提法。将病人受伤损而下垂的肢体部分用手(或绳子)或轻或重地提起。必须注意由逆到顺,避免造成新的损伤。

(13)拔法。用双手或借助于他物来对向用力,使伤损而收缩重叠的筋肉伸展分离。必须持久适度用力,防止造成新的损伤。

(14)拉法。一般是平行用力,拉直筋络,帮助按揉理顺。

(15)晃法。轻轻摇晃,使受伤而粘连的骨肉组织松解、分离。

(16)端法。整复脱、断或变形的肢体部分(一般应由专业医师进行)。

(17)拍法。适度用力,以空心虚掌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部。可单手拍,也可双手拍。

(18)捏法。用两手指撮住皮肤表层高高提起,循序滚动前进。

造成小儿痉挛性斜颈的原因

造成小儿原发性斜颈的原因

1.胎位不正,或子宫壁受到不正常的压力,使胎儿头颈部姿态异常,阻碍了一侧胸锁乳突肌的血液供应,使该肌肉缺血、萎缩、发育不良,进而挛缩。

2.由于难产,分娩时胎儿的胸锁乳突肌受到产道的挤压或产钳的牵引而受伤出血,以后血肿被肉芽组织替代(发生机化),肌肉痉挛,引起斜颈。现在发现难产,大多采取剖宫术手术助产,极少(几乎不用)产钳牵引,所以因此而致的斜颈,目前几乎不再存在。

3.遗传因素:约有17%的患儿有家庭遗传史。

引起继发性斜颈的因素为:

①颈部外伤或炎症使胸锁乳突肌出血、机化和挛缩。

②小儿麻痹症后遗斜颈。

婴儿斜颈一般在出生后10天时出现。检查时,在患侧胸锁乳突肌中下部可扪及一个硬韧或有压痛的椭圆形肿块,逐渐增大。1~2个月后肿块开始缩小,数月后消失,但胸锁乳突肌却形成了永久性、无弹性的纤维带。此纤维带逐渐挛缩,牵拉头部,使头部倾向患侧而成为斜颈。随着患儿长大,斜颈日益严重。当头部转向健侧或仰头时,患侧的胸锁乳突肌便突出于皮下呈索条状隆起,患侧肩部耸起,头和颜面部逐渐变形,患侧面部发育缓慢而缩小,下颌角较大,眉角与口角间的距离缩短,健侧颧骨增高。病程长者患侧颈部的其它肌肉也发生痉挛,颈椎发生形态和结构上的改变,出现代偿性的侧挛。所以,诊断明确后应早期治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婴儿斜颈可进行推拿,绝大多数患儿可以治愈。局部热敷,按摩患侧胸锁乳突肌,逗引婴儿头向患侧旋转,向健侧屈曲。3个月以上的婴儿,可由医生手法矫正。1~1.5岁的患儿,可用绷带或长条布带在头和健侧肩关节作“8”字形固定矫正。如经上述方法矫正仍无效,可手术治疗。一般来讲,儿童期或胸锁乳突肌挛缩不严重的话,手术治疗有望治愈。即使颜面不对称,在斜颈解除后,随着发育成长,颜面畸形会逐渐好转乃至消失。

新生儿斜颈的发生率

在这里,小编要问各位宝妈一个问题——“婴儿斜颈是什么?”有多少爸爸妈妈是了解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新生儿斜颈指的是1岁之内的婴儿发生脖子歪斜的现象,斜颈也俗称“歪脖子”,是小宝宝颇为常见的外科疾病,此症通常发生在幼儿。新生儿斜颈虽然是新生儿常见的头颈部问题,但在接受治疗后,大部分的宝宝都能得到很好的矫正。一般来说,婴儿斜颈的宝宝有四种症状。其一,宝宝的头倾向一侧,下巴朝对侧肩膀。在平躺时,小宝宝倾向睡同一侧,而在坐姿时,头就会固定转向一边。其二,宝宝的颈部出现硬块,大小约1~3公分,就好像是颈部长了一个瘤。其三,大多数有斜颈的宝宝的脸部都会出现左右大小不对称的现象。 最后一个,就是宝宝的颈部活动会受到限制。宝宝的爸爸妈妈可以尝试吸引宝宝左右看,如果发现宝宝头颈部转动有困难就要多加注意或者到医院确诊一下。

新生儿斜颈的发生率根据的调查现象,大多在0.3%~1.9%之间。其中绝大部分的新生儿斜颈都被发现在出生后3个月内,而在这些婴儿当中,约有1/5是暂时性的姿势性斜颈。

婴儿斜颈的原因婴儿斜颈是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常见疾病,但是一般来说婴儿斜颈都是能及时纠正的。那造成婴儿斜颈的原因有哪些呢?

第一种,姿态性挤压。大部分的新生儿斜颈发现于出生后3个月内,其中约有1/5是暂时性的姿势性斜颈。胎儿在子宫内的最后两三个月时,因为姿态性挤压造成了暂时性的斜颈外观。这些婴儿除了脖子歪斜以外,并没有明显的颈部活动受限或是固定性变形的状况。这样的婴儿在出生后随着自主性肌肉的发展,到两三个月大时已经可以自主地控制头颈部的肌肉,也不会再有斜颈现象的产生。

第二,肌源性斜颈。这是最常见的斜颈类型,约占了90%以上。主要是因为颈部的一条肌肉“胸锁乳突肌”挛缩所造成的颈部歪斜。若是右侧的挛缩,则婴儿的头部会倾向右侧,而下巴则斜向左侧。

第三,骨源性斜颈。这是较少见的类型,约占所有斜颈婴儿的2%,指的是因为骨骼的畸形所产生的斜颈,大部分是头颅底部与第一及第二颈椎有问题所造成的。有一些是骨骼发育上的畸形,有一些则是合并关节原发性的变形或不稳定,这都会造成颈部歪斜、颈部活动不良。这类的斜颈有时会合并有脑干或颈部脊椎神经受损的情形。

婴儿漾奶 婴儿躺着吃奶好吗 婴儿玫瑰疹 婴儿咳嗽有痰 婴儿碱性磷酸酶偏高 婴儿米粉怎么保存婴儿斜颈纠正方法了解婴儿斜颈的宝妈都知道,只要及时发现婴儿斜颈是能够被纠正的。那么,婴儿斜颈纠正方法有哪些?

首先,宝妈们要到医院做病因的诊断,不能自己妄下定论。因为虽然胸锁乳突肌的挛缩是造成斜颈最常见的原因,但是仍有很多其他原因会引起斜颈。尤其要注意的是,常常这些比较罕见的病因隐藏着更大的危机。如果是肌源性斜颈,一开始通常是复健治疗,利用拉筋的方式,让头部往健康的那一边倾斜,逐渐拉开挛缩的胸锁乳突肌。宝宝的生活环境也要做一些调整,来诱导宝宝自动自发地转动颈部。例如,可以把宝宝的玩具放在他的右上方,当宝宝想要看玩具时,他就必须用力把头会倾向左侧而下巴斜向右侧,这样也可以达到拉筋的效果。如果宝宝是骨源性斜颈,一般根据骨骼关节变形的程度来决定是否可以接受复健治疗。有些颈部脊椎不稳定的婴儿,若贸然接受复健拉筋治疗,容易造成颈部神经受损。若是神经源性斜颈或是感染造成的斜颈,可以先用药物治疗,若效果不佳则必须考虑手术治疗。

此外,对于极少数经过物理治疗仍没有好转的孩子,外科医生会考虑通过外科手术来将颈部较短一侧的、紧绷的胸锁乳突肌适当切开,以达到肌肉伸张的目的。

婴儿斜颈的最佳治疗期虽说婴儿斜颈一般来说是很容易纠正的,但是也要在最佳的时期治疗才能及时的纠正,要不然对宝宝的未来也会造成困扰。那么,婴儿斜颈的最佳治疗期是什么时候呢?

小儿斜颈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小儿头颈部先天性疾病,如果在早期进行正确有效治疗,大多数患儿可以完全得以治愈。婴儿斜颈常常分为肌源性斜颈和骨原性斜颈。肌肉性斜颈的治疗是有时间性,所以必须把握治疗黄金时间。因为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各个器官都在不停地生长变化,如果这种偏斜的情况如果持续3~4周以上,就可导致面部发育不平衡。

二个月大的小患者可利用按摩患侧,以及头部的伸展运动等保守疗法通常都可得到很好的结果,通常在一岁以内,大约有百分之八十五的治愈率。而须治疗的期间,因开始治疗的年龄及肌肉短缩的程度会有所不同。如果宝宝大于一岁,患侧颈部旋转度少于健侧三十度,并且两侧脸型有大小不对称,复健运动治疗就难以奏效,可能就要通过手术才可得到好的结果。可见,父母及早的发现可能让宝宝避免手术,而且年龄越小的宝宝痊愈的几率就越高。而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更加不能迟疑,让他及早接受开刀治疗。一般来说,手术最好在五岁以前,这样才能使脸部的不对称得到比较好的再塑与回复。

斜颈的推拿疗法

祖国医学则认为气血逆乱,经脉不通,气滞血瘀是斜颈的发病机制。

患有斜颈的患儿,初期一侧胸锁乳突肌有硬块,约半年后自行消退(有的不退),但以后患侧的胸锁乳突肌逐渐挛缩紧张,突出如条索状,头部向一侧偏斜、前倾、颜面发育因此而受到影响,导致萎缩而与健侧不对称。

按摩对治疗小儿斜颈有较好的疗效,它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促使肿物消散,改善和恢复颈部活动功能。

取坐位,一手扶患儿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顶,使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倾斜,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重复8次。

取仰卧位,用示(食)指、中指、环指三指推揉患侧胸锁乳突肌约3分钟。

取仰卧位,用拇指、示(食)指、中指拿患侧胸锁乳突肌3分钟。

取仰卧位,用拇指指腹端依次按揉印堂、太阳、地仓穴各半分钟;再用拇指指端点按肩井、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穴各30次。

治疗小儿斜颈

第一步: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用滑石粉做介质,医者一手托颈使头后伸,一手推揉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和附近组织,上下数遍,揉法要深,手指与皮肤不要滑动,以免皮肤受伤。

第二步:拿捏患侧胸侧乳突肌的肿块,用拇、中、食三指仔细拿捏。如肿块偏近乳突就一直拿捏到乳突部;如肿块偏近胸锁骨处,应一直拿到胸锁骨的肌肉附着点。用力要深,犹如肿块要捏散一样,但要注意重捏与轻揉相结合,以免患儿剧烈哭闹。

第三步:做完以上动作后,头颈扳向健侧,作被动牵引。

第四步:用双手在挛缩处作分向牵扯筋腱数次,一天一次,治愈为止。

孩子的不良体型如何矫正

为什么孩子看东西时为什么总是歪向一边?老是弯腰驼背怎么办?小小年纪就站不直坐不正,长大以后怎么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妈妈们对孩子的体型也颇为关注,其实造成宝宝不良体型的原因可分为先天和后天两个因素,那么但是无论哪种因素所致的孩子的不良体型,都可以靠医疗与父母的适度纠正而复健。

不良体型1:小儿斜颈

“奇怪,我家的宝宝看电视时,头为什么都歪向一边呢?”父母如果发现孩子有这种毛病,应该判断宝宝是否有斜颈问题。

症状与病因——

斜颈的小孩在外观上就很明显察觉,诸如看人时瞪人斜视、看东西时头歪等。造成宝宝斜颈可分为先天和后天两个因素。先天性原因是妈妈生产时造成肌肉破坏所引发;后天因素除了宝宝长期姿势不良外,宝宝的眼疾也有可能是引起幼儿斜颈的原因。

一般来说,斜颈的孩子容易有局部肌肉疼痛的问题,尤其是颈部及肩部肌肉。另外,斜颈习惯严重的小孩,可能引发两边肩膀骨架不一样大的毛病。举例来说,如果宝宝习惯向右倾,右边的肩膀就容易出现下垂的症状,长期下来,就会使右边的骨架略大于左边。

居家复健矫正步骤:

家长们如果发现孩子有斜颈的问题,不要以为是孩子的坏习惯,也不要急着以严厉、教训的方式来逼孩子改正,以免让孩子遭受无辜的指责。居家复健对幼儿斜颈症的矫正很有功效,所以妈妈千万不要放弃。在复健科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妈妈可以在家帮宝宝做些简单的居家复健动作。

1.在家时经常帮宝宝按摩、拉筋。

2.家长应尽量从宝宝病灶侧面喂奶;与他玩耍来引导宝宝往病灶侧面看。

3.宝宝3个月后,应训练改趴着睡,并且建议将病灶侧面处的耳朵朝上。

不良体型2:弯腰驼背

“宝宝,走路要抬头挺胸。”常听妈妈大声纠正小孩,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相信孩子弯腰驼背困扰了不少妈妈。

症状与病因——

有弯腰驼背毛病的孩子,在个性上就显得比较懒散。如果宝宝长期坐姿、站姿不良或经常躺在沙发上,再加上缺乏运动,使背肌使力不当或无力,就会导致弯腰驼背。长期弯腰驼背容易导致脊椎歪斜、肩痛、腰痛、骨头不正、手脚酸麻等状况,不但有害健康,也使人显得老态龙钟,等小孩子长大了,懂得爱美时就会有比人矮一截的自卑心态。

居家复健矫正步骤:

孩子通常不容易被定型,弯腰驼背的症状要改正应该不难。但如果还是有驼背的困扰,建议妈妈按照下面的步骤,改善孩子弯腰驼背的状况。

1.平时应告诫孩子,站时要抬头挺胸,坐时要腰脊挺直,走路时应抬头收腹挺胸,以纠正不良习惯及不当姿势。

2.调整书桌至适当高度,不可太低,即胸与桌子平行较合乎坐姿标准。

3.通过走路、跑步、游泳、骑自行车及有氧舞蹈、扩胸运动等可伸展肌肉的运动来改善不良姿势。尤其是着重背肌训练的规律运动,如游泳等。

4.久站或久坐后,可站起来靠墙站立做平背运动;建议妈妈每日可让孩子靠墙站20~30分钟;或给小朋友看看自己在橱窗中的影子,避免驼背的情况发生。

相关推荐

推拿有哪些适应症

⒈各种疼痛性疾病:疼痛是运用推拿按摩进行治疗的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包括各种急慢性扭挫伤所致的疼痛,如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网球肘、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神经性疼痛,如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梨状肌综合征等;外科手术后引起的疼痛,如伤口疼痛、瘢痕疼痛和麻醉引起的腰疼等。 ⒉各种慢性疾病:推拿按摩能够治疗由内脏和机体软组织病变所引起的慢性疾病,如肩周炎、颈椎病、关节僵硬、脂肪垫、腕管综合征等。 ⒊各种炎症性疾病:推拿按摩对各种急慢性炎症性疾病有较明显的疗效,被广泛运用于治疗气管炎、肺炎、急慢性胆囊炎、胃炎、肠炎

痉挛性斜颈的保守治疗方法

小儿斜颈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小儿头颈部先天性疾病,该病在早期进行正确有效的非手术治疗,大多数患儿 可以完全得以治愈。 1.越早越好。年轻的爸爸妈妈在小宝宝出生以后,一定要注意观察,如果他的头总是偏向一侧,必须看看他的颈部有无包块。一旦是斜颈,不要惊慌,尽快去看医生。早一天治疗就增加一分治疗成功的希望。 2.局部进行药物封闭。这对促进局部肿块的吸收作用非常明显,常选用强的松龙或透明质酸酶,加适量利多卡因进行局部封闭。由于是在颈部,注射时要十分小心。 药液要注射在肿块中央,不能过深注射,以免注入血管内引起意外。如

小儿肌性斜颈按摩手法 小儿肌性斜颈日常调护

1.矫正头部,父母在日常喂奶,怀抱,睡眠垫枕时,应采用与斜颈相反的方向,以矫正斜颈。 2.自我按摩,父母在平时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螺纹面在小儿颈项患侧用揉法,揉小儿患部肿结处为主。 3.孕妈妈应注意孕期检查, 纠正不良胎位;孕期注意坐的姿势,不要曲腰压腹,防止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而致斜颈。 4.小儿不宜过早直抱,防止发生姿势性斜颈。

什么是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指运用各种手法刺激小儿穴位,从而使小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有治病功效的一种保健方法。如今小儿推拿其功效越来越得到大众的肯定,成为一种时尚的小儿保健方法。如今的小儿推拿广泛应用于小儿泄泻、呕吐、食积、厌食、便秘、腹痛、脱肛、感冒、咳嗽、哮喘、发热、遗尿、夜啼、肌性斜颈、落枕、惊风等疾病。 小儿推拿的治疗法则谨守病机,以期治病求本,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由于小儿肌肤娇嫩、神气怯弱,因此在推拿治病时,特别要注意手法,强调轻柔、渗透,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

小儿肌性斜颈按摩手法 小儿肌性斜颈按摩方解

1.在患侧胸锁乳突肌(桥弓穴)处用三指揉法能行气活血,有助于血肿的吸收;用拿法可破瘀散结;配合被动运动,以帮助解除痉挛,伸展筋脉,能改善和康复颈项活动功能。 2.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合谷乃手阳明经之原穴,有调气血,通经络之功;曲池为手阳明之合穴,又为该经之本穴,经脉气血由此而出,故曲池具激发阳明经脉气运行之功;列缺为手太阴肺经之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具宣发手太阴经气,通达手阳明经气之功,气血直达头顶,为四要穴之一;肩井为手足少阳经,阳维之交会穴,具调达枢机,维系诸阳脉之功;虎口三关乃手阳明

小儿斜视推拿图片 小儿斜视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斜视责之于肝,由风邪阻络,筋脉不和,阴阳平衡失调而致,其基本病机与中风相类似,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不过其外邪与喎僻发生于眼球,故有“风牵偏视”,“神珠背反”等名称。

小儿斜弱视怎么治疗才可以提高视力

小儿斜弱视治疗方法如下: 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小儿斜弱视。由于小儿斜弱视的治疗不只是美容的需要,同时儿童斜视会影响正常的视觉发育,从而引起严重弱视,假如不尽早治疗将终身丧失双眼单视功能,甚至有些小儿斜弱视还会影响体形发育。 1、对症治疗小儿斜弱视 小儿斜弱视主要是发生于视觉发育期间,极大抑制视觉功能的形成。所以,治疗基本的任务就是消除抑制。在解决屈光不正的基础上进行遮盖治疗,其原理就是遮盖健眼强迫使用患眼,消除单眼抑制、复视和混淆视,以促进视功能的恢复。 2、功能训练治疗小儿斜弱视 让小儿斜弱视患儿用弱视

小儿斜视推拿图片 小儿斜视推拿治疗

治法:祛风正斜,活血通络。 治疗目的:提高斜眼视力,恢复双眼视功能,并矫正斜位眼,达到和谐的外观,治疗关键在于明确斜视的方向和程度,针对性地运用手法。 基本操作:1.手部穴位:调五脏,清肝经,清心经,补脾经,拿合谷,运土入水与运水入土,掐或揉,捣两手小天心,掐总筋,凤凰展翅;2.头面操作: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耳背高骨,拿五经,掌抹法;3.眼部操作:拿睛明,震按眼眶,揉掐攒竹,推移眼球(食指,拇指分按眼球两侧向左或向右推移),旋转眼球(拇指,食指分按眼球两侧向前或向后推移,震按眼球,熨目;4.脊背及下

推拿按摩有哪些适应症

很多人对推拿不是很了解,有人认为是推拿解除疲劳,有人觉得可以治疗一些颈肩腰腿疼痛。 ⒈各种疼痛性疾病:疼痛是运用推拿按摩进行治疗的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包括各种急慢性扭挫伤所致的疼痛,如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网球肘、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神经性疼痛,如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梨状肌综合征等;外科手术后引起的疼痛,如伤口疼痛、瘢痕疼痛和麻醉引起的腰疼等。 ⒉各种慢性疾病:推拿按摩能够治疗由内脏和机体软组织病变所引起的慢性疾病,如肩周炎、颈椎病、关节僵硬、脂肪垫、腕管综合征等。 ⒊各种炎症性疾病:推拿按摩对各种急

小儿斜弱视常见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1、先天性异常导致小儿斜弱视,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核及眼外肌本身的病变所引起小儿斜弱视,某些病变可能引起小儿斜弱视,如颅内肿瘤、脑血管意外、炎症、外伤、糖尿病以及眼眶的炎症等。部分患颅内肿瘤的病人发病症状仅表现在眼部,而其他症状表现较晚,所以应尽早就诊,以免延误颅内肿瘤的治疗时机。 2、先天性因素导致小儿斜弱视脑,脑的高级神经反射活动和眼的调节融合等功能异常所致,小儿斜弱视脑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大多数斜视病人没有明确的家族病史; 与屈光不正关系密切,常伴有远视、近视或散光。 3、关于引起小儿斜弱视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