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人如何才能健康长寿

​老人如何才能健康长寿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医养生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渊流长,千百年来在养生方面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思想家都把修炼德行放在养生的重要位置,甚至看成是“养生之根”

孔子提出“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修以道,修道以仁”等观点。寿,有两层意思:其一指人的实际寿命;其二是“死而不亡谓之寿”。也就是说,有些人的实际寿命也许并不很长,但他们的业绩和英明却传之很远,其寿可以说超过常人。

老子主张“少私念,去贪心”,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意即一个在物质上贪心不足的人,必然会得陇望蜀,想入非非,甚至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自己也会终日神不守舍,因心理负担过重而损害健康。

孟子提出了“爱生而不苟生”的积极养生观,把仁义看得高于生命,认为必要时应该“舍生取义”。他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千百年来成为仁人志士的美德名言。他还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尊老爱幼社会风尚。他认为良好的修养有益于人体健康。

汉代董仲舒指出“养心靠义”,即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使人的心情常保愉悦,心理健康长存。“夫人有义者,虽贫能自乐;而大无义者,虽富莫能自存。”“故仁人之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在之美以养其身。”

唐代著名禅师石头希迁世称石头和尚,91岁时无疾而终,谥号天际大师。希迁的养生精要便在于养德,养德“不劳主顾,不费药金,不劳煎煮”,却可祛病健身,延年益寿。与希迁同时代的孙思邈也认为“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延寿。”

清代养生家石在基认为:“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而以调养为佐。”提出了常存正常心、常存欢喜心、常存善良心、常存和悦心、常存安乐心等,作为养德要诀。

历代养生学家都十分注重道德的养生价值。医家的“德全不危”,儒家的“德润身”、“仁者寿”,道家的“仁者德之光”,都是把修养德行作为养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富贵名利不强求,财情意气不强争,坚持正道,身体力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善心仁厚、重义轻利、乐善好施的德行,做一个真正的德高望重的人,必然福寿延年。

修德,志为首,培养自己具有远大志向和高尚品德。

修德,业为贵,要有言行一致的敬业精神。

修德,善先行,以善为本,不做坏事恶事。

德高寿自长的理论已经得到实践证明。资料显示,大凡长寿者,其90%左右的老人都德高望重。

啥习惯助老人健康长寿

1.每口饭要嚼20次:国际内分泌大会上公布一项研究显示,咀嚼少会让人们吃下更多食物,使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翻倍,而充分咀嚼有助于消化吸收。

2.用吸管练习呼吸:每天花几分钟用嘴叼着吸管,练习深度、缓慢的呼吸,能提高肺功能和肺活量,可放缓心率,降低血压,延缓衰老。

3.做菜要少放盐:多数人每天会摄入9克食盐,超出健康标准3克,如果每顿饭少放些盐,会使患中风的几率下降13%,患心脏病的风险下降10%。

4.爱种花草:园艺劳动可以保护心血管、锻炼肌肉的柔韧性和力量等,1小时的园艺劳动相当于散步5英里(约8千米)。要是身体不适合体育锻炼或者天气不好,不妨种种花草。

5.晒太阳:专家建议,60岁以上的老人每日应服用10微克的维生素D,并晒太阳20分钟,可提高免疫力和骨骼健康。

6.把家里收拾的干净整洁: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弗里德曼博士和莱斯利·马丁博士研究发现:长寿的人多数认真尽责,把家收拾得整洁干净,因为这类人大脑中血清素含量较高,有助于调节饮食及睡眠习惯。

7.练习深蹲:运动生理学家认为,深蹲能让全身肌肉群都得到锻炼,老年人练习深蹲是预防摔倒的最佳运动。

8.经常吃香蕉:香蕉含丰富的钾,有防中风、降血压、防心脏病的效果,还有助于抵消饮食中过量盐分对身体的损害。专家建议,要想达到降血压的效果,每天需要摄入4.7克钾,正好是一根香蕉的含钾量。

9.每天吃洋葱:每天吃80克左右的洋葱,能降低患直肠癌、结肠癌、喉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其中的抗氧化成分能防止炎症反应,还可以提高免疫力。

10.咧嘴笑:美国马里兰大学神经科学与心理学教授罗伯特·普罗文认为,幽默能增加人体免疫细胞数量。捧腹大笑能让血流量增加20%,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即使假装咧嘴笑,身体也可释放出愉悦的化学物质,有助于身心健康。

11.生病时可喝酸奶:生病时,体内菌群会失调,增加感染几率,要是多喝酸奶,其中的益生菌不仅能保持肠胃健康,还可以增强免疫力。

12.每天用牙线:口腔健康状况差会减寿6.4年,并为心脏病埋下隐患。而每天用牙线清理牙齿具有预防糖尿病和认知障碍症的作用。

13.夫妻间适当拌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发现,夫妇要是强行压制怒气,早逝的可能性会增加25%,还会引发失眠、高血压、心脏病和癌症。适当的拌嘴反而能释放感情、舒解压力。

14.不要碰公厕门把手:公厕的门把手是细菌及病毒的温床,增加患病几率,英国阿伯丁大学细菌学荣誉教授休·彭宁顿建议:开公厕门时最好用指尖碰门把手下端,或是用纸巾包住手。

15.带孩子:带孩子会让人们改掉抽烟、喝酒等恶习,养成健康的生活好习惯。

​啥习惯助老人健康长寿

1散步

平心静气地散步10-20分钟,会使血液循环到体表,入睡后皮肤能得到“活生生”的保养。躺下后不看书报,不考虑问题,使大脑的活动减少,较快进入睡眠。

2刷牙洗脸擦身

睡前刷牙比早晨更重要,不仅可清除口腔积物,且有利于保护牙齿,对安稳入睡也有帮助;电视看完后,洗洗脸、擦擦身,以保护皮肤清洁,使睡眠舒适、轻松。

3喝杯加蜜牛奶

古代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朝朝盐汤,暮暮蜜。”就是说早喝淡盐开水,晚饮蜜糖水。据国外医学专家研究,牛奶中含有促进睡眠的l-色氨酸,睡前1小时喝杯加蜜的牛奶可助睡眠。蜂蜜则有助于整夜保持血糖平衡,从而避免早醒,尤其对经常失眠的老年人更佳。

4梳头

古医家探明头部穴位较多,通过梳理,可起到按摩、刺激作用,能平肝、熄风、开窍守神、止痛明目等。早晚用双手指梳到头皮发红、发热,可疏通头部血流,提高大脑思维和记忆能力,促进发根营养,减少脱发,消除大脑疲劳,早入梦乡。

5开窗通气

保持寝室内空气新鲜,风大或天冷时,可开一会儿,睡前再关好,有助于睡得香甜。但注意睡时不要用被蒙头。

6洗(搓)脚

民谚曰:“睡前烫烫脚,胜服安眠药”、“睡前洗脚,胜服补药”、“养树护根,养人护脚”等等。国外医学家把脚称为“人体第二心脏”、“心之泵”,十分推崇脚的保健作用。祖国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若能养成每天睡觉前用温水(40-50℃)洗脚、按摩脚心和脚趾,可起到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阴阳恢复平衡状态的作用。对老年人来说,更具有祛病健身的功效。

重阳节为什么是老人节

因为“九九”重阳与“久久”谐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因此,重阳节寓意深远,自古以来,人们就对重阳节怀有特殊的感情。

重阳节为什么要敬老

重阳节在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寓意“久久”,有祝愿老人长寿的含义在里面,所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自古以来就有敬老感恩的传统。

重阳节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秋收祭祀活动,后来,逐渐演变为对在世亲人的感恩、尊敬,是一个体现中国传统“孝”文化的节日,每年重阳节,人们都会给家人或者长辈带去真切的问候,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老人健康长寿养心秘笈

让老人健康又长寿的养心原则

养心原则——科学饮食,适当运动

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和运动,看起来与养心没有什么关系,但先生认为,这正体现了庄子的养心原则。

先生爱美食,对家乡菜肴更是偏爱有加,对成都一川菜馆所题的“民以食为天,食以民为铨,百姓所赞扬,物美价且廉”以及“白肉拌蒜泥,腰花炒猪肝,落座便可啖,爽口即为鲜。鸡丁说宫保,豆腐说淮南,锅巴烩肉片,炸响满堂欢……”大加推崇。有朋自远方来,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等来访,便以烧饼小菜、蒸牛肉和夫妻肺片等招待客人,于是主客尽欢。

事实上,先生注重营养平衡,科学合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在《Y先生语录》中,先生写道:“春天的苕菜,还有香椿拌嫩胡豆哟,夏天的凉粉,还有酸豇豆炒碎牛肉哟,秋天的泡海椒,还有干煸狗爪豆哟,冬天的泡青菜,还有豆豉熬腊肉哟。”引得读者口水长流。

另外,玉米粥、芝麻酱、酸奶是他每日不可缺少的养生“三宝”。多年来,每日起床先生便自做他本人独创的芝麻玉米汤。其操作方法是:取玉米面、荞麦面各半,做粥,盛碗,然后在碗内放芝麻酱、党参蜜各一羹匙,搅匀,食用。

吃过早饭,先生都要到户外走一走,活动活动,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养心箴言——虚室生白

先生认为,精神的减负,是养心的真正内容。他常告诫自己:不要攀比,不要好胜,更不要贪多。

“虚室生白”是他常写的四个字,而这四个字的意思是,空房子里面充满阳光。他把人的心比喻成一间房子,如果房子里塞满了各种家具,光线就暗了。人的心也是,若塞满了各种要求、各种欲念、各种愿望、各种仇恨、各种纷争,人的心也就暗下来了。因此,每个人不仅要经常清除自己心里的“杂物”,更要对外来的诱惑勇敢地说“不”。

所以,先生的《退休赋》云:“感人生之短暂,万事云烟散矣。知宇宙之浩渺,一己得失忘之。”

健康来自持久的锻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信念、心态的好坏左右着人体的免疫功能,良好的心态就是剂灵丹妙药。先生说老年人心理健康重于身体健康。要愁愁常在,要乐乐常来,切莫斤斤计较,自寻烦恼,只有热爱生活,才能身心俱健,延年益寿。

老年养生中的“四勤”与“四戒”

(1)勤餐少食:老人的消化功能日益减退,难以消化吸收所吃的全部食物,如果每顿饭吃得比较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增加心、肾的负担。但如果吃得过少,每日摄入的营养又难以满足机体的正常消耗,容易出现饥饿、头晕、乏力、胃痛等不适症状。所以最好是少食多餐,每日4~5餐,每餐吃七八成饱,胃、肠、胰、胆和心脏有疾病的人及肥胖者更应注意。

(2)勤咽唾液:唾液是十分宝贵的液体营养物质,一个人每天可分泌出1000毫升~ 1500毫升,唾液不仅能湿润和稀释溶解食物,有助于胃的消化吸收,还能杀灭进人口腔内的细菌。唾液内含有淀粉酶、黏蛋白、球蛋白、溶菌酶、生长激素等成分?中医认为,常咽唾液有灌溉五脏六腑、润泽肢节皮毛、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等作用,故有“咽津益寿”之说:老年人可每天于早、午、晚各做一次“咽津功”,即宁心静气,舌舐上腭,将口中生出的唾液缓缓咽下,重复数次:

(3)勤于咀嚼:勤于咀嚼、细嚼慢咽不仅有利于营养成分的充分吸收,而且使面部肌肉得到运动和锻炼,增加大瞄皮层活力,预防大脑早衰和老年痴呆症:老年人由于牙齿松动脱落等原因,不容易将食物嚼得很细,因此更需要细嚼慢咽,以利食物的消化吸收。另外,勤咀嚼对牙齿保健和延缓面部咀嚼肌萎缩也有帮助。

(4)勤于交谈: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孤独寡言,要常和他人交谈,这样可以开阔心胸,舒畅气血,有利身心健康。

老年人养生除了要坚持做到以上的“四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的“四戒”:

(1)戒久卧:中医认为,久卧者伤气。老年人要顺应四时,春夏“晚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睡眠不能过少,但也不是越多越好,一般8小时足够了。只有适量的睡眠才能达到宁神养气,延年益寿的效果。

(2)戒久立:久立者伤骨。老年人在站立时,身体应自然、平稳、端正,两上肢自然下垂,挺胸收腹,上身不要倾斜,两下肢均匀受力。老年人如果久坐不动或久立不走,会出现气血凝滞,从而招致疾病,易引起小腿静脉曲张、腰腿部关节炎等病。老年人气血运行本已减弱,全靠动静结合调节平衡,因而要坐与走轮流交替,活动筋骨。

(3)戒久坐:虽然坐是消除疲劳的一种必要休息,但长期坐着不动,会使肌肉因缺乏锻炼而导致松弛,久而久之就会加速肌肉的衰退与萎缩,这就是中医所讲的“久坐者伤肉”的道理。老年人往往闲暇时间多,有的常沉醉在麻将台上,有的一下棋就是一整天,还有的热衷于长时间的垂钓。如果不加注意,可能会酿成严重的后果:因此,老年人应多参加户外活动,不宜坐得过多、过长。

(4)戒久视:久视者伤血:人到老年,视力本已经下降,倘若用眼过度,不仅会损伤眼睛的视物功能,还会伤血耗气,导致眼睛疲劳、目眩、头晕、心悸、失眠。因此,65岁以上的老年人看书报杂志或电视以1~2小时为宜,最好不要超过两个小时。

有助老人健康长寿的食物

是有些食物是有利于我们老人的健康的,下面我们就给大家说说哪些食物有助于老人健康长寿吧。

1、豆腐是老人喜欢的美食

老人们普遍爱吃豆腐。他们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随息居饮食谱谓:“处处能造,贫富攸易,询素食中广大教主也,亦可入荤馔,冬月冻透者味尤美。”豆腐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异黄酮。豆腐具有益气、补虚、降低血铅浓度,保护肝脏,促使机体代谢的功效,常吃豆腐有利于健康美和智力发育。老人常吃豆腐对于血管硬化、骨质疏松等症有良好的食疗作用。

2、长寿老人很喜欢喝粥

从长寿老人的饮食习惯看无一不喜欢喝粥。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和夫人张桂君,夫妻双双都是百岁老人,俩人尤其喜欢喝粥。每天早晨,把50克燕麦片加入250克开水,冲泡2分钟即成粥。天天如此,从不间断。上海第一百岁老人苏局仙先生,一日三餐喝大米粥,早晚喝稀粥,中午喝稍稠的粥,每顿定量为一浅碗,已形成习惯。他们说:“喝粥浑身舒坦,对身体有益。”历代医家和养生家对老人喝粥都十分推崇。《随息居饮食》说:“粥为世间第一滋补人物。”粥易消化、吸收,能和胃、补脾、清肺、润下。清代养生家曹慈生说:“老年,有竟日食粥,不计顿,亦能体强健,享大寿。”他编制了粥谱一百余种,供老年人选用,深受欢迎。

3、大白菜人人爱

大白菜,平常菜,老年人,最喜爱。白菜味道鲜美、劳素皆宜,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有一幅大白菜图,独论白菜为“菜中之王”,并赞“百菜不如白菜”。老人常说:“白菜吃半年,大夫享清闲”。可见,常吃白菜有利于祛病延年。大白菜含有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粗纤维。从药用功效说,大白菜能养胃、利肠、解酒、利便、降脂、清热、防癌等七大功效。

4、米是老人的最佳补品

老人最喜欢小米,把小米当成最好的滋补佳品,小米是谷子去皮后的颗粒状粮食,历来就有“五谷杂粮,谷子为首”的美称。体弱有病的老人常用小米滋补身体。祖国医学认为,小米益五脏,厚肠胃,充津液,壮筋骨,长肌肉。清代有位名医说:“小米最养人。熬米粥时的米油胜过人参汤。”可见,长寿老人喜欢小米很有道理。四项长寿的“秘诀”介绍完了,让人很惊讶的是,这些“饮食佳品”都是很常见的,只不过很少有人相信进食这些常见的食品就能长寿,香型的人也很难坚持。不过,只有相信才能得到,正在为自己找寻长寿秘方的你,不妨试一试。

上面我们给大家介绍的都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食物,但是这些食物其实对于老人的健康帮助是比较明显的,我们可以从我们的饮食中加入这些食物从而达到长寿的目的的。

老人健康长寿应该怎么做

1、勤学习

老年人平时的时候多看看报纸,看电视或者听收音广播了解一些社会实事,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一些新的知识,也可以种种花、养养宠物来使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每当学到一点新的知识后,总觉得有一种快感与成就感。

2、勤用脑

人体出现衰老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脑功能在衰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多开动脑筋,多分析问题,可防止大脑迟钝,使大脑皮层的记忆神经永葆青春。

3、勤动手

老年人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精力、专长和兴趣等,应尽量参加一些劳作。这样,既可活动关节、勤快手脚、保持体力,又可老有所为,密切家庭感情。

4、勤锻炼

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良方,运动可促使全身血液循环活跃,保证大脑有足够的血液供应,有助于记忆。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可以扩大交际范围。

5、勤动嘴

嘴的一举一动都牵涉到脑。老年人多笑、多说,都可对大脑产生积极影响。以笑来说,可牵动面肌达13块之多,尤其利于开发大脑右半部的功能。

6、勤洗换

老年人活动量小,皮肤干燥,新陈代谢减弱,更要注意勤洗澡、勤换衣,以保持皮肤清洁,汗腺畅通,顺利排泄体内的废物。

以上就是老年人想健康需要勤做的六件事,尽管腿脚不方便了,体力没有以前好了,也不能偷懒哦,一定要勤做这些事情。

反复呕吐会引起怎么疾病

患胃癌和食道癌,就你的描述来讲,已行化疗,考虑是晚期,目前治疗只是延长患者性命啦,建议继续化疗,辅以中药抗癌药物调理,中药可以用华蟾素等,如果有吞咽困难时,可以放支架解决进食问题,祝老人健康长寿医生询问:

“趣味”老人健康长寿

最新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老人拥有的“趣味”越多,其生活质量越高,越有助于健康长寿。

情趣。良好的心态是健康的基础,老人应做到心境开朗,少私寡欲,顺其自然,把自己的余热和兴趣融入稳定和谐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去。

乐趣。老年人应学会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如琴棋书画、结交朋友、参加体育运动、种花养鸟、垂钓收藏等,使生活更充实。

童趣。把天真活泼的童趣引入老年生活中,保持一种孩子般的心理状态,对老年人来讲是一种福气。人的一生,不顺心的事或想不开的事难以避免,但只要会自我调节,像孩子那样无忧无虑,保持童心,便是一种健康的气质。

​老人健康长寿的7个秘方

“三白”——盐、糖、脂肪

吃盐过多容易导致血压增高、血管硬化,还会增加肾脏的负担。一般来说,盐的每日摄入量以6克为宜。

糖是人体必需的基础物质,但过量摄入容易引起高血压、肥胖、肝功能损伤等。做菜时,可采用淋汤汁、勾芡或将水煮的食物蘸汁吃的方法,把甜、咸的味道浅浅地铺在食物表面,既可以满足口欲,又不会造成糖、盐摄取过量。

动物脂肪会加剧血管硬化,增加胆固醇,不可多吃,但也不能不吃。在每人每天食用油25克~30克的前提下,植物油与动物脂肪的比以10:7为宜。

“三黑”——蘑菇、黑木耳、黑米

蘑菇能防癌抗衰,尤其是香菇,对胆固醇有溶解作用,可降血脂、血清胆固醇,预防骨质疏松。做法上首推“黑绿配”的香菇烧油菜。

黑木耳是天然的抗凝剂,有补血、活血、防治冠心病与动脉硬化的功效,但是建议每周只吃两次左右。

黑米外表墨黑,营养丰富,有“黑珍珠”和“世界米中之王”的美誉,尤其适合腰酸膝软、四肢乏力的老人,故黑米又有“药米”之称。将黑米熬成清香油亮、软糯适口的黑米粥,容易消化吸收,还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补充蛋白,精力充沛

要补充精力, 充分摄入优质蛋白是中老年人最佳选择,如瘦肉、鸡蛋、鱼虾等,在提供蛋白质的同时,保证摄入最少脂肪。

建议:每周吃1次鱼虾和瘦肉,吃两次鸡蛋。饥饿或疲惫时,吃几块饼干,其中的碳水化合物可快速补充精力;吃点水果或坚果,也可及时为身体和大脑提供能量。

膳食纤维,肠胃年轻

中老年人肠胃消化能力逐渐减弱。多补充膳食纤维,如粗粮和蔬菜,可促进肠道蠕动。膳食纤维被营养学界称为“第七营养素”,可将肠道内各种毒素吸附,发挥肠道清道夫的作用。

建议:每天吃1次粗粮,两份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如在牛奶、豆浆中加麦片,选全麦馒头、窝头做主食。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包括:木耳、豌豆、胡萝卜、芹菜等。

胶原蛋白,润泽皮肤

胶原蛋白是皮肤的主要成分,能让皮肤水润光滑。但随着年龄增长,胶原蛋白流失速度加快,皮肤失去弹力,这就是皱纹出现和皮肤松弛的原因。

建议:补充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如猪蹄、鸡爪、海参等,但因其脂肪含量较高,不宜多吃,最多每周1次。

海带帮助排便不长胖

热量低且充满胶质、矿物质的海带是很适合现代人的美容健康食品。海带富含可溶性纤维,比一般纤维更容易消化吸收,帮助顺畅排便。最大的优点是,海带热量低,做为宵夜点心不用担心发胖,很适合爱美的女性。

建议:海带与醋最搭配,醋可让海带软化,可以试试用醋凉拌海带。加上冰块的海带汤,可以凸显醋的酸味,口感更清爽。

红酒预防心脏病

适度饮酒可预防心脏病、糖尿病和记忆减退。尽管任何一种酒都可起到这样的作用,但是佼佼者却非红酒莫属,因为红酒中特有的白藜芦醇能激活控制细胞老化的因子,从而使人延缓衰老,更加年轻。

老人健康长寿的养生秘方

1、戒掉不良习惯,可以增寿3~10年

这不仅能够从科学上得到论证,在生活中也有不少例子。例如,不嗜烟酒的人肯定要比那些烟酒不离的人长寿,后者看上去更老,而且肺部和肝部毛病不断。戒烟和不酗酒不仅能省下一大笔钱,还能让你多活好几年,心情愉快地去使用节省下来的钱。

2、身体不肥胖,可以增寿3~10年

有些人非常看重大吃大喝,不少人甚至很愿意看到自己身上有脂肪沉积,认为这样的体形颇有派头。特别是一些老年人,他们的审美观点大不一样。比如说,有人出生在战争饥饿年代,他们就特别欣赏那种肥胖的身材。然而要知道,身体过于肥胖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3、经常体检,可以增寿3~10年

尽管感觉自己没病没痛,但还是应该从小就去医院检查身体。实际上不少人因此而多活10年,有的甚至多活50年。现在有不少人年纪轻轻就因为未能及时发现疾病而丧命。事实上,只要能够及时发现,几乎所有的疾病应该说都是可以治疗的,或者是可以减缓其发展。如果不经常进行体检,这相当于拿身体下赌注。对成年人如此,对老年人更是如此。

4、坚持运动,可以增寿2~5年

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地区主任马克·丹佐博士说:“鼓励人们每天坚持体育运动,这对身体健康有众多好处。能够减少患某些疾病和变肥胖的风险;加强身体的协调性、平衡能力和力量,另外,对心理健康也大有益处。”他还指出,“这种改善人体身体健康的方法非常经济。”世界卫生组织担心人们不知道这项关于运动与健康的调查结果,因此,该组织将开展一项名为“为健康而运动”的计划,以此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丹佐博士说:“世卫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应该进行至少30分钟的适度锻炼,任何运动都行,包括步行、骑车、玩耍、干家务、爬楼梯以及各项体育运动。这不仅能够使人长寿,还能丰富生活内容。”他还指出,少年儿童每天至少应锻炼1个小时。

相关推荐

老人健康长寿的露卡素原则

数量少一点。 老年人每日唾液的分泌量是年轻人的1/3,胃液的分泌量也下降为年轻时的1/5,因而稍一吃多,就会肚子胀、不消化。所以,老人每一餐的进食量应比年轻时减少10%左右,同时要保证少食多餐。 质量好一点。 蛋白质对维持老年人机体正常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有重要作用。一般老人,每公斤体重需要1克蛋白质,应以鱼类、禽类、蛋类、牛奶、大豆等优质蛋白质来源为主。 1、多喝水喝汤,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碳酸饮料和酒。 2、不要节食,但也不要暴食。最好吃七成饱,要吃早餐。 3、能生吃,不熟吃(西红柿例外);能蒸煮,不

男人健康长寿的好习惯

1.每周吃一次鱼。 鱼中蛋白质含量为猪肉的2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一项新研究发现,男性每周吃一次深海鱼,有助于降低心衰风险。从1998到2004年,美国和瑞典两国研究者随访4万名年龄在45岁~79岁之间的男性,记录他们的饮食细节和健康状况。结果发现,每周吃一次含丰富不饱和脂肪酸鱼类的男性,心衰的发生率比从不吃鱼的男性低12%。 2.每天一个西红柿 西红柿是水果蔬菜中维生素C、维生素P和尼克酸含量最高的,常吃能抗衰老、降血脂、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澳大利亚昆士兰研究中心一项新研究发现,吃西红柿可帮

老人健康长寿的饮食秘诀是什么

1、老人长寿的饮食秘诀之多吃蔬菜 蔬菜不仅含有多种有利于健康的营养元素,还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数据统计,日本冲绳岛上的一盘食物所含热量仅是一份典型的美国套餐的1/5。多吃蔬菜可以减少热量摄入,保持健康良好的体型。健康专家建议,健康的饮食最好以蔬菜为主,肉食为辅。 2、老人长寿的饮食秘诀之经常喝粥 从饮食习惯上看,长寿老人大都喜欢喝粥。很多百岁老人每天早晨都喝粥,天天如此,从不间断,一方面健康,另一方面适合老人食用。小米粥是老人最好的滋养补品,小米益五脏、厚肠胃、充津液、壮筋骨、长肌肉。 3、老人长寿的饮食

老人健康长寿心理健康是首要

1、老人“变态”的心理原因 老年人心理比较脆弱,记忆力与感知功能衰退,降低了老年人的判断力、控制力及反应灵敏性,也降低了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这些都可使老年人在性格上变得古怪,例如嫉妒、任性、固执、爱猜忌、好发牢骚及不愿接受新鲜事物,形成所谓的抑郁型、冲动型或猜疑型等类性格。 生理上的衰老又使老年人的神经、肌肉功能减弱,从而动作笨拙不协调,容易疲劳和易发生意外事故。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更易出现焦虑、忧伤与失望等情绪。患有难治之症的老年病人还可能产生自怜、自杀等绝望心理。 2、老人如何保持心理平衡 所谓随遇而安

重阳节是法定节假日吗 重阳节是好节日还是坏节日

重阳节是个好节日。 重阳节是一个以:敬老感恩、饮宴祈寿、登高健身等为核心的节日,节日氛围温馨、节日意义温情,是一个方方面面都很正能量的节日。 重阳节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丰收祭天,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一直在发展,重阳节承载了原有历史和意义,在新的时代里,又演变出了敬老感恩的寓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肺活量——衡量老人健康长寿的新指标

国内外医学专家研究发现,肺活量可以作为衡量老年人健康与否及预测寿命长短的重要指标。 健康人的肺每天可为身体的各个细胞提供总量达800L的氧气。人到35岁左右时,肺活量开始逐渐下降,到老年时,由于肺活量的减少,动脉血管的氧饱和度比青年人低5%—10%。 人类从直立行走开始,便形成以胸式呼吸为主的呼吸方法。胸式呼吸只运用了全肺的1/5,没有充分发挥全肺功能,极大地限制了氧气的吸入量,不能充分满足大脑以至全身对氧气的需求,而做腹式深呼吸有很多好处。 深呼吸能促进健康长寿。美国学者希尔在《从呼吸索取生命力》一文中

老人如何健康长寿

1、知足常乐 中医认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好心态是健康长寿的灵丹妙药。老人不要有太多“贪”念,比如贪恋财富权位、贪心子女陪伴、过分追求完美等。人老了要学会放下,对发生的生活事件看淡一点,顺其自然。马克思曾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2、饮食勿变 老人饮食应低脂高能量,少量多餐,遵循杂色、杂食、杂粮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尽量选择自己爱吃的食物。如果没有明显的健康坏处,别为了所谓的健康而突然改变保持数十年的生活习惯。当然,吸烟、酗酒等坏习惯必须戒除。 3、聊天会友 研究发

重阳节又叫什么节

九九节、登高节、老人节、茱萸节。 重阳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因为重阳节的节气为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因此被称为“九九节”。 在古代民间到了重阳节时节就有登高祈福,佩戴茱萸,观赏菊花、祭拜祖先等习俗,故也有“登高节”、“茱萸节”等别称。 同时“九”这个数在数字中最大,具有长久之意,为了寄托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人们也把重阳节称为“老人节”。

有助于老人健康长寿的食物有哪些

1、喜欢喝粥 从饮食习惯看长寿老人无一不喜欢喝粥。 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和夫人张桂君,夫妻双双都是百岁老人,俩人尤其喜欢喝粥。每天早晨,把50克燕麦片加入250克开水,冲泡2分钟即成粥。天天如此,从不间断。上海的百岁老人苏局仙先生,一日三餐喝大米粥,早晚喝稀粥,中午喝稍稠粥,每顿定量为一浅碗,已形成习惯。他们说:喝粥浑身舒坦,对身体有益。 历代医家和养生学家对老人喝粥都十分崇荐。《随息居饮食》说:粥为世间第一滋补食物。粥易消化、吸收,能和胃、补脾、清肺、润下。清代养生家曹慈山说:老年,有竟日食粥,不计顿,亦

老人健康长寿需要注意的

1、膳食热能不高,有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动物脂肪少,无机盐、微量元素(包括维生素)充裕,满足人体需要。营养素的合理是因他们平衡膳食。老人们的膳食结构的特点是:多量的奶、适量的禽、鱼、瘦肉,少量的蛋、肝等。主食定量,有粗粮、杂粮。还有大量新鲜蔬菜、水果,此外还常吃一些坚果、菌藻类等。 2、良好的饮食习惯,一日3-5餐有规律。按时定量进餐。饮食有节、食量得当,不过饥过饱,每餐七、八分饱,忌狼吞虎咽、暴饮暴食。不挑食、不偏食,都是少盐、少糖、少脂肪,多为清淡食物。 3、精心调制、烹调,各种食物有粗有细,荤素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