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暑能不能拔罐

中暑能不能拔罐

1、中暑可以拔罐,拔火罐是可以治疗中暑的,但要注意穴位的选择,一般可以拔大椎、肺俞、肩井、曲池、丰隆等穴位,每次拔10分钟左右。患者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使其平卧,头部抬高,松解衣扣。补充液体: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并无恶心、呕吐,可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茶水、绿豆汤等,以起到既降温、又补充血容量的作用。

2、中暑在中医上亦称“发痧”,认为是由于病人体质虚弱,加之劳累过度,导致元气亏虚,暑热之邪乘虚而入所致。轻则暑热夹湿郁于肌表,重则暑热燔灼,蒙蔽心包而发病,且发病骤急。除病人中暑症状外,可将右手中指弯曲,在病人胸部皮肤上划一下,如有明显的紫红色隆起的划痕,就说明有“痧”。通过刮痧能将暑湿之邪及时祛除,起到解表清暑、宁心开窍之功效。此法无论在临床还是在民间均有使用,且疗效颇佳。

拔罐后皮肤颜色如何鉴别

自古以来,拔火罐都是以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也是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特定拔罐部位,产生刺激经络穴位,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拔火罐常用于感冒、颈肩腰腿疼痛、肥胖、头痛、中暑、青春痘、胃脘痛及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的防治。

拔罐疗法具有发汗解表、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温经散寒等功效。夏季拔罐除了解暑湿外,也有利于解决空调环境导致的汗孔闭塞,暑热内蕴不能发散,从而引起各种暑夹寒湿之症。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在经络穴位上,可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将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吸出体外,从而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脏腑功能得以调整,达到祛湿、解暑、逐寒等防治疾病的目的。

孕妇中暑可以拔罐吗

孕妇中暑不可以拔罐。

普通人拔罐治疗中暑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但孕妇中暑却不可以拔罐,因为拔要在一些穴位上进行,可能会刺激到子宫,引起宫缩,造成孕妇流产或者早产。

孕妇中暑时应该先远离高温环境,然后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循环血量受到影响而导致休克,建议准妈妈及时就医比较好。

提醒:孕妇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拔罐,也一定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而且要注意腹部,液腕,腹股沟等处都不可以拔罐。

中暑可以拔罐吗 中暑拔罐的功效

拔火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

治疗中暑采用痛苦少的拔火罐,一般经过连续三天的拔火罐治疗,中暑便可痊愈。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

拔罐能调理哪些疾病 拔罐能去除体内湿气吗

拔罐可以去湿气。

拔罐的养生作用有活络经脉、祛湿除滞,所以,日常做做拔罐还可以去除体内湿气,尤其是适合夏天做,夏天温度比较高,暑湿也比较重,做拔罐可以帮助去除体内湿气、去除暑热。

中暑拔罐怎么拔

治则:清泻暑热,宁心解暑,取督脉和手厥阴,手阳明穴位。

主穴:印堂,大椎,合谷,内关,曲泽。

配穴:阳暑者配内庭;阴暑者配关元,足三里;暑厥者配委中;暑风者配阳陵泉。

疗程:每日1次,每次留罐10-15分钟,病退即可停止拔罐。

大椎属督脉经穴,印堂居于眉中,并与督脉相通,大椎位于脊柱直上,与诸阳经相通,二穴共取可通阳泄热;阳明主肌表,取阳明经原穴合谷疏泄阳明热邪,奏清热解暑,泻热止痉之功;内关为手原阴经的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功能清心除烦,宽胸理气,和胃止呕;曲泽为手阴经合穴,长于清营血之热而解暑。

拔罐方法:

1.吸拔印堂穴:用小抽气罐吸拔印堂穴,不要吸拔过紧,以患者能耐受,不感觉难受为宜。

2.大椎穴,委中穴刺络拔罐:用酒精将手消毒后,再将穴位用碘酊和酒精消毒,三棱针点刺穴位后,快速吸拔火罐于穴位上,观察出血量,如果出血量满罐口即可起罐,一般留罐10分钟,起罐后穴位用消毒纱布或酒精棉球擦干净。

3.合谷拔罐:选取小火罐或小硅胶罐,小抽气罐吸拔,选好部位后,快速将罐子扣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

4.关元闪罐:选好部位后,用镊子夹住一个酒精棉球,点燃后再罐内绕两圈抽出,快速将罐子扣在穴位上,然后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反复多次,以皮肤潮红为度,

5.曲泽拔罐:先局部消毒,用梅花针在患处叩刺至皮肤微出血,然后马上加拔火罐,留罐10-15分钟后起罐,起罐后穴位用消毒纱布或酒精棉球擦干净。

中暑可以拔罐吗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盛夏季节突发与高温环境中的一种急性病症,以高热、汗出、心慌、头晕、烦躁、甚至神昏、抽搐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症。

中暑拔罐有用吗 拔罐的适用范围

拔罐是中国医学的一种伤害小、痛苦小的传统疗法,主要适用于风湿痛、腹痛、胃痛、消化不良、头痛、高血压、感冒、咳嗽、腰背痛、痛经、毒虫咬伤、单独、疮疡初期未溃等。

中暑拔罐位置图 中暑拔罐取穴方解

大椎属督脉经穴,印堂居于眉中,并与督脉相通,大椎位于脊柱直上,与诸阳经相通,二穴共取可通阳泄热;阳明主肌表,取阳明经原穴合谷疏泄阳明热邪,奏清热解暑,泻热止痉之功;内关为手原阴经的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功能清心除烦,宽胸理气,和胃止呕;曲泽为手阴经合穴,长于清营血之热而解暑。

中暑能不能刮痧拔火罐

1、可以。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处于动态平衡,不宜受日常的周围环境温度或体力活动的影响。而中暑属于中医学“暑温”范畴,是夏暑党龄之时感受暑热病邪而引起的一种畸形热病。暑邪致病,易夹湿为患,夏暑季节,地面湿气升腾,人处于湿气之中,容易感受暑热湿邪之气。如果采用拔罐的方式,能开通诸阳至会,解热泄暑,发汗解表,使暑热豁然而解,所以夏季中暑是可以通过拔罐治疗的。拔火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

2、刮痧和拔罐两种理疗方式都是都过外界的刺激使毛细血管破裂排毒,如果中暑的话,两者均可以,但是如果刺血或者刺血拔罐的话,效果会更好。对于中暑这种热症要采用“热者寒之”治疗方法。可以进行点刺放血加拔罐的治疗方式。

中暑拔罐位置图 中暑拔罐治疗注意事项

1.中暑属急症,拔罐可辅助治疗,如果效果不佳时应及时进行综合治疗。

2.注意饮食清淡,禁食咸菜,尽量少食肥甘厚味。

3.保持心情愉快,不要发脾气,不要激动,因为心情和血压有直接的关系。

中暑拔火罐穴位在哪里

1.中暑的概念

中暑俗称“发痧”,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颅脑疾患的病人、老弱及产妇耐热能力差者,尤易发生中暑。

2.拔罐治疗中暑

方一

(1)取穴:曲池(双)、委中(双)、舌下两青筋。

(2)操作法:刺络拔罐法。轻者先用三棱针点刺,微出血即可, 血止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点刺的穴位上(舌下不拔罐),留罐10-15分钟。重者先用手或筷子2-3根沾水拍打曲池、委中,待表 筋显露后,再用三棱针点刺放血10毫升左右,待血止,再用闪火法 将罐吸拔在点刺的

穴位上,留罐以出血量15-20毫升为度,起罐 后用2%碘酒涂擦针孔口即可。若已昏迷,先用皂角散(皂角研细末)少许吹入鼻孔后,再行上法疗之。

小贴士:重度中暑还可加刺少商、中冲、人中、十宣穴放血少许。

方二

(1)取穴:主穴:大椎、委中、外关。配穴:中冲、十宣、脊椎两侧、关冲。

(2)操作法: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按常法行罐,留罐5分钟。脊柱两侧用梅花针重叩刺3-5次,用走罐法;中冲、关冲、十宣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不拔罐。

方三

(1)取穴:曲池、委中、曲泽、十宣。腹痛配神阙;神昏配人中、关冲。

(2)操作法: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各穴(神阙穴不针刺),然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点刺的穴位上,留罐5分钟。每日 治疗1-2次。人中、关冲、十宣只刺针出血,不拔罐。

小贴士:放血多少,应视患者体质、中暑轻重而灵活掌握,但每次出血量以不超过50毫升为宜。

方四

(1)取穴:主穴:大椎、外关、脊柱两侧。配穴:十宣、关冲。

(2)操作法:刺络拔罐法和走罐法。大椎、外关用刺络拔罐法按常法行罐;脊柱两侧先用梅花针重叩刺3-4次,然后用走罐法 按常法行罐,至皮肤紫红色为度。配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少许,不拔罐。

小贴士:如果1次不愈,隔1小时拔罐1次。

相关推荐

黄麻叶的食疗作用

1、清热除火:味苦,能清心泻火,清热除烦,能够消除血液中的热毒。适宜于容易上火的人士食用。清热解暑,拔毒消肿。用于预防中暑中暑发热,痢疾;外用治疮疖肿毒。理气止血,排脓生肌。治腹痛,痢疾,血崩,疮痈。《纲目拾遗》:“治气症,心疼,肚痛,痢疾,痞结。” 2、止血凉血:含有大量胶质,生成血小板,有止血功效。《现代实用中药》:“治子宫内出血。” 3、通便:可以润滑肠道,刺激排便。《本草图经》:黄麻叶如荏而狭尖,茎方,高四、五尺,黄花,生于成房如胡麻角而小。嫩叶可食,甚甘滑,利大肠。 4、通乳生乳:有开胃健脾、

刮痧和拔罐的区别在哪里

刮痧 刮痧是将附着于毛细血管壁的瘀血压出,然后再经吸收,经过全身循环,将废物从尿液排出。 刮痧善于祛瘀:适应症: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中暑或者感冒时,可在后背膀胱经刮痧;对于疼痛处,可在痛点及周围刮,顺着经络,哪儿痛就刮哪儿。 拔罐 对于刮痧无法解决的肌骨疼痛,可采用拔罐法。病灶点深的,如果一拔很快出现黑紫印,那深层的瘀血就被拔出来了;如果还是罐下无痕,那就要耐心地在此处拔几天,每天10分钟,直到出现黑印为止。 1、罐印紫黑而暗:一般

暑天拔罐的好处

拔罐是中医养生措施,通过对经络、穴位或病变部位产生负压吸引的作用,使体表组织产生充血、郁血、出血、放血等变化,暑天拔罐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使经络气血畅通,同时把身体里的湿气、寒气,通过皮肤组织渗透出来,从而排除邪气。 小贴士:拔罐适宜血液淤滞、热毒入侵、胃火旺盛等病症的缓解治疗。

挑痧拔罐法怎样操作

挑痧拔罐法是拔罐与挑痧配合使用的 一种疗法。使用时,先在选定的部位(经络穴位)拔罐(最好用走罐手法)。若留 罐,时间应稍长、吸力应稍大,待皮肤上 出现紫红或紫黑斑块后起罐,再在皮肤出现紫红或紫黑较明显处(一般此处皮下有 硬节,或大或小)用消毒针挑刺。每个部位挑刺2 ~3下,以皮肤渗血、渗液为度。 然后用消毒棉球拭干,亦可涂75%乙醇或 碘酒。此法可用于中暑、郁痧、闷痧、感染性热病、风湿痹痛、痛经、神经痛等 病症。

三伏天怎么去湿气啊

1、拔罐 拔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三伏天的时候适当的进行拔罐可以起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2、做汗蒸 人吃五谷杂粮,身体里面难免会沉淀一些毒素,时间长了容易引起疾病,三伏天的时候身体毛孔是打开的,这个时候进行汗蒸可以加速身体的代谢速度,将毛孔深处的脏东西都排出来。 3、做艾灸 艾灸的主要材料是艾叶,艾叶性质温和,三伏天做艾灸可以将身体里面淤积的湿气给排出体外,同时清除人在夏季身体苦夏不耐的暑热,故此有消暑祛

秋季祛湿好时节 拔罐刮痧哪个效果好

祛湿,这是坊间对拔罐和刮痧主要功能的认知。殊不知这是一个巨大的误会!这两种中医传统疗法,其主要作用都不在祛湿,祛湿的作用也不明显! 中医专家提醒,人们不仅误解了拔罐和刮痧,还喜欢将“湿气重”挂在口边,身体困倦、懒怠动、上火、出湿疹都会被归类为湿气重,其实也未必如此。 拔罐可以祛湿排毒,这是坊间对这种疗法最大的误解。在中医辨证中,拔罐的原理在于,通过物理负压的挤压作用,造成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渗透到局部组织,疏通瘀滞,达到调理身体平衡的作用。其主要功能并不在祛湿,而在于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解毒等。

拔罐后疼痛怎么回事 拔罐后疼痛正常吗

正常。 每个人体质不同,拔火罐后反应是不一样的。对首次拔火罐的人来说,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感是正常的。比如体内热毒旺盛,有暑气的话,拔罐的时候会疼,有风湿的,拔罐后还可能出现水泡。 对于经常拔罐的人来说,经络通畅,拔罐是不疼的,反而他们觉得很舒服。

刮痧拔罐后多久可以游泳

建议等一周之后再去游泳。 刮痧拔罐是先进行刮痧,再进行拔罐,通常是在背部进行,在刮痧拔罐结束后,如果身体里的风寒、暑湿、热、淤血阻络等造成了局部经络不通,从而引起血淤,那么在血瘀部位就会有明显的出痧和火罐印子。 这些出痧和有火罐印的地方,其实是局部血管破裂、出血而留下的,局部皮肤的抵御能力下降,再加上刮痧拔罐后毛孔也处于打开状态,通常是建议3小时内不能碰凉水的。而游泳由于会长时间泡在水中,再加上在游泳池中游泳的人很多,池水并不太干净,很容易会造成寒气入侵以及皮肤感染,因此建议等一周之后再去游泳,此时皮肤基

孕妇中暑可以拔罐吗 孕妇中暑该怎么办

当孕妇出现胸闷、头晕、身体发热等症状时,就应该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到通风较好的凉爽处平躺休息。 来到通风透气的凉爽地方后,一定要把孕妇身上的外衣解开散热,同时压准备好淡盐水,待孕妇气息稳定后,服用上3勺,可以让孕妇在短时间内得到好转。 孕妇也可以服用降暑的药物,比如藿香正气水等,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孕妇如果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的症状,这就是严重中暑了,应该将孕妇侧卧、头向后仰,保证呼吸道畅通,并且呼叫救护车或通知急救中心,在等待的同时,可用湿毛巾或用30-50%的酒精擦浴前胸、后背等处。

三类人不适宜中医拔罐疗法

1、皮肤过敏、皮肤损伤者。拔火罐有可能加重过敏症状。而且皮肤溃疡的地方也不能拔,容易引发感染、水泡,加重溃疡。皮肤上如果有溃破,就绝对不能在破损处进行拔火罐治疗,拔罐后也不能着急洗澡,避免皮肤破损、发炎,一般人每周拔罐一次是比较适合的频率,拔罐过程中,还要注意“火候”,时间不要太长。一旦出现起水泡、烧伤等意外情况,则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孕妇、女性月经期。尤其是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不宜拔罐。孕妇如果进行不适当的拔火罐可引起先兆流产等。月经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在经期拔小腹或者是拔腰骶部,会引起月经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