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后流鼻血怎么回事 什么情况不适合艾灸
艾灸后流鼻血怎么回事 什么情况不适合艾灸
实热证时,热邪盛实,表现有面红目赤、口唇干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烂、咽喉肿痛、牙龈出血、鼻衄出血、耳鸣耳聋、疖疮乍起,身热烦燥等,此时再行艾灸无异于火上浇油,火上再添一把火,只会加重症状。
燥性干燥,无论凉燥温燥内燥均伤津耗液,此时若进行艾灸,艾灸之热会蒸发掉更多的津液,使得干燥之症更盛。
4个中医方法可缓解宝宝流鼻涕
1.热水泡脚
将生姜切片煮水,加入适量的盐,晾到适宜的温度后给宝宝泡脚。水变凉时再加入足量的热水,直到宝宝的脚泡热、泡红。生姜性温,能使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宝宝流鼻涕。
2.按摩
用手指指腹缓慢轻柔地按摩宝宝鼻翼两侧的迎香穴,旋转按摩60次,至鼻内有通气的感觉,同时按摩迎香穴偏上的上迎香穴。可每天早、中、晚按摩三次。给宝宝按摩时需注意,不要用太大力,以免伤害宝宝。
3.热敷
鼻涕粘稠时会堵住鼻腔,家长可以用热毛巾放在宝宝鼻子上热敷。鼻粘膜遇热会收缩,鼻腔会通畅一些,粘稠的鼻涕也容易水化流出。
4.艾灸
艾灸宝宝的肚脐和距离宝宝肚脐上下二指个一个学位,各艾灸10-15分钟,然后再艾灸鼻子上下两侧和太阳穴10-15分钟。给宝宝艾灸时要注意别烫着宝宝,冬天艾灸时要注意给宝宝保暖。
艾灸的烟味对呼吸道有害吗
一般情况下,只要通风效果好,艾灸的烟气对人体基本没有不良影响,但是哮喘患者如果对此反应较大,最好停止艾灸。
艾叶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穿透皮肤,直达深部经久不消,起到温通经脉驱散风寒的作用。药理试验证明,艾灸烟对细菌和真菌有较明显的抗菌作用,可用于空气消毒,且对腺病毒、鼻病毒、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和腮腺炎病毒等有抑制作用。所以我们在选择艾灸的时候,无论是烟还是灸火都有各自的治疗效果。
艾灸的烟味去除方法
1、选择合适的艾条
艾绒宜选用陈年艾,陈艾不伤阴不伤血,灸时不痛。陈艾的艾色土黄者为佳,发绿的为当年艾;陈艾气味芳香,当年艾则有一股青草味;燃烧时,陈艾烟气轻柔,袅袅而上,燃烧后留灰白色的灰,当年艾则是一条线笔直而上。最重要的是,陈年艾火不急不燥,柔和通透不烈,使人感觉舒服。
2、房间通风
做艾条灸要注意房间通风,有抽油烟机一定要打开。注意空气流通。还有就是艾灸完毕后用空气清晰剂净化空气。
3、精油去除烟味
艾灸时固定一件衣服艾灸,艾灸完后换掉。衣服上的烟味用白醋浸泡既可去掉,清洗干净后,用橘子精油滴上2-3滴在盆里,衣服来回的多搓几下,烟味就去掉了。
艾灸治疗鼻炎的方法跟禁忌
治疗鼻炎(包括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急性鼻炎、慢性鼻炎、干酪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一系列鼻炎,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疗。
取穴
迎香、鼻梁、印堂、攒竹、阳白、太阳、肺俞。
方法
在我们用艾灸治疗鼻炎时要注意温度,因为艾灸的热度很高,稍有不慎就会在脸上留下疤痕,所以我们使用艾灸治疗鼻炎时要时刻注意温度的变化,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面部温灸棒或者就手拿着艾条艾灸,这样可以及时感受到温度,效果也最好。
治疗鼻炎不可能用艾灸盒艾灸,因为灸盒太大,扣不住这些脸上的穴位。
从迎香开始艾灸,双侧,每侧艾灸时,迎香的部位多停留一会,感觉大热的时候,移到鼻梁,来回几个回合,感觉大热移动到印堂,多停留一会,感觉大热移到攒竹、阳白、太阳,面部艾灸下来大约是30分钟到1个小时。
肺俞穴艾灸可以用单眼艾灸盒或双眼艾灸盒艾灸,时间大约在15-30分钟左右。很多人艾灸治疗鼻炎不方便加上肺俞,因为肺俞在背部,自己够不着,用艾灸盒就会方便很多。却不知肺俞在治疗鼻炎方面功不可没。我们都知道,肺主皮毛,“皮毛”为一身之表,包括汗腺、皮肤与毛发等组织,有分泌汗液、润泽皮肤、调节呼吸和抵御外邪之功能,是人体抵抗外邪的屏障。肺通过其宣发作用能将卫气和气血津液输布全身,温养肌腠皮毛,以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
可见皮毛的功能是受肺气支配的,所以说“肺主皮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皮毛者,肺之合”(《素问》),“肺主一身之皮毛,在治疗鼻炎和外感的时候,肺俞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用艾灸治疗鼻炎,灸后鼻腔内白细胞明显降低,对免疫球蛋白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可以很快改善机体的免疫力。
所以,我们在治疗鼻炎和感冒的时候,除上述穴位外最好加上肺俞穴。
艾灸治咳嗽灸哪些地方
风寒袭肺
主要症状:咳声重浊,气急,喉咙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灸大椎,风门穴。用艾条温和灸的方法,每穴灸10-15分钟,5-10次为一个疗程;用隔姜灸的方法,每穴灸5-7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个疗程;采用隔蒜灸的方法,每灸3-4壮后换一次蒜片,以施灸处出现湿润红热现象,患者有舒适感为宜,每穴5-7壮,每日或隔日一次,急性,重症每日两次,7-10次为一个疗程;根据所选穴位进行无瘢痕灸,用少许蒜汁或油脂先涂抹待灸穴位皮肤表面,置麦粒大的艾炷于穴位上,每穴3-7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个疗程。
艾灸功效:解表散寒止咳。
风热犯肺
主要症状: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粘稠,喉燥咽痛,常伴随恶风身热,头痛,鼻流黄体,口渴等表热症,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取列缺穴,合谷穴,肺俞穴,大椎穴施灸。用艾条温和灸,以温热连续刺激,每次灸5-10分钟。或者采用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肤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艾灸功效: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风燥伤肺
主要症状:喉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咳痰不爽,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感,常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艾灸取穴:患者俯卧位取定喘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施灸。用艾条温和灸,以温热连续刺激,每次灸5-10分钟。或者采用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肤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艾灸功效:疏风润燥,宣肺止咳。
小儿咳嗽呕吐怎么缓解 小儿咳嗽艾灸哪里
艾灸一般适用于寒症,如果是有风寒,或者是有瘀症,像气血血瘀型,或者是有阳虚,一般是内含阳虚,阳虚的一个内含,可以用艾灸的疗法。小孩子如果出现有咳嗽,一般如果是风寒咳嗽,如流清鼻涕,咳嗽痰多,痰比较多,这种是属于风寒咳嗽,用艾灸的话可以针对于肺系的经络,取肺经,进行局部的艾灸,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小儿皮肤比较薄,且是纯阳之体,容易生热,如果用艾灸,容易损伤皮肤或者导致热相出现或加重疾病,所以小儿的咳嗽家长还是尽量不要自行使用艾灸,如果实在是想做艾灸的话,建议由专门的医生,小儿艾灸专科医生进行治疗,以防艾灸灼伤皮肤,引起皮肤的感染,或者是形成疤痕组织。
鼻子分泌多怎么办 艾灸止鼻涕
流鼻涕不止的时候,可以直接用艾条艾灸两个鼻孔,每次艾灸5-10分钟,即可缓解鼻涕不止、鼻塞等不适。
受凉舌苔厚白艾灸哪里
舌苔白厚艾灸穴位:
风门
定位
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太阳之会。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
风门穴主治伤风咳嗽,头痛发热,胸背彻痛,项强,痈疽发背等,适合受凉后舌苔厚白用于艾灸。
艾灸方法
艾炷灸风门穴3-7壮;或艾条灸风门穴5-15分钟。
列缺
定位
属手太阴肺经。手太阴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任脉。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或以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处是穴。
功效主治
有止咳平喘,通经活络,利水通淋的功效,主治咳嗽,感冒,气喘,咽喉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正头痛,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颈项痛,掌中热,腕痛无力,小便热,阴茎痛,尿血,遗精,瘾疹,惊痫,可用于受凉舌苔厚白艾灸选穴。
艾灸方法
艾炷灸列缺穴3~5壮,艾条灸列缺穴5~10分钟。
合谷
定位
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功效主治
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腹痛,消化不良,痢疾,便秘,瘾疹,丹毒,疔疮,臂痛,及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三叉神经痛,癔病,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适合作为受凉后舌苔厚白的艾灸选穴。
艾灸方法
艾柱灸合谷穴3-5壮;或艾条灸合谷穴5-10分钟。孕妇不宜针灸。
风池
定位
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主治
主治头痛,头晕,伤风感冒,鼻渊,鼻衄,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症,耳鸣,耳聋,颈项强痛,落枕,荨麻疹,丹毒,及神经衰弱,癫痫,高血压,甲状腺肿,电旋旋旋旋光性眼炎,视神经萎缩等,是受凉后舌苔厚白的适宜选穴。
艾灸方法
艾条灸风池穴5-10分钟。
风府
定位
属督脉。督脉、阳维之会。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功效主治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咽喉肿痛,中风不语,以及癫痫,精神分裂症,神经性头痛,流行性感冒等,可用于受凉舌苔厚白的艾灸选穴。
艾灸方法
艾条灸风府穴5-10分钟。
夏季感冒艾灸什么穴
1、夏季感冒艾灸什么穴呢
在感冒早期,使用艾灸治疗是一种非常经济有效的方法,熟练使用艾灸的市民甚至可以在家独立完成治疗。如果感到四肢发凉、肩背冷痛、身体虚弱,可灸大椎穴。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可灸风池穴。头痛、眩晕,可灸风府穴。此外,灸合谷穴(俗称虎口)主治鼻塞、流清涕,左鼻塞则灸右合谷,右鼻塞则灸左合谷,每次灸5分钟即可。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专家提醒,应注意避免皮肤烫伤。
2、有些情况不宜施灸
2.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等不要施灸。
2.2、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
2.3、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2.4、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也忌灸。
2.5、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以及没有自制能力期间都忌灸。
感冒可以艾灸哪里 合谷穴
合谷穴即我们俗称的虎口,感冒的时候艾灸合谷穴能够有效缓解鼻塞流清鼻涕的症状。
艾灸的时候要注意,如果是左边鼻塞则艾灸右手合谷穴,如果是右边鼻塞,则艾灸左手,每次艾灸五分钟即可。
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 艾灸治疗头痛
外感头痛起病较急,常伴随恶寒,发热,鼻塞,流鼻涕等表证;内伤头痛起病缓慢,时发时止,主要有肝阳头痛,表现为面红口苦,舌苔薄黄;肾虚头痛,男性有遗精,女性有带下,舌红,少苔等表现;血虚头痛表现为头痛,心慌,舌质淡。
百会穴:将耳郭折叠向前,找到耳尖,经过耳尖连成一线,与正中线的交点处,即为百会穴。艾灸这个穴位,可以镇痛止晕,清热开窍,健脑宁神,主治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目不能视,鼻塞,鼻出血等症状。
涌泉穴:在足底,屈足卷趾的时足心最凹陷处就是此穴,艾灸此穴可开窍苏厥,回阳救逆,镇痉定眩,益肾清心,主治头痛目眩,小儿惊风,癫痫,失眠等症。
行间穴:在足部,第1,2趾间,皮肤颜色深浅交界处,艾灸该穴位可以清肝明目,熄风定惊,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中风,癫痫,失眠等症。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跖骨间隙后方凹陷处,在拇长伸肌腱外缘,艾灸该穴位有燥湿生风功效,主治失眠,头痛,腰痛,全身胀痛等症。
艾条温和灸:取百会,列缺,涌泉等穴位用艾条 隔开头发悬灸10-20分钟,每日1次,5-7次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进行下一个疗程,这种灸法适合治疗外感头痛。
艾炷隔姜灸:取列缺穴,选用新鲜的老姜,切成0.3厘米厚的薄片,扎上小孔,小心施灸10-15分钟,每日一次,5-7次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以进行下一个疗程。
艾熏灸:取列缺,涌泉,行间,太冲等穴位,按照先灸背部再灸四肢的顺序施灸,将 艾绒或艾条放入温灸盒内,小心绑在穴位上施灸20-30分钟,每日一次,5-7日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以进行下一个疗程。
几岁开始做艾灸合适 艾灸不适合哪些人做
艾灸不适合的人群主要有女性月经期间艾灸容易出现经血量过多;其次孕妇不适合艾灸、高热昏迷者不适合艾灸;还有就是对于一些皮肤受损者、疱疹、红疹、充血、破溃、烧伤、烫伤时不适合艾灸;最后就是过饥、过饱者不适合艾灸,醉酒情绪不稳定不能艾灸,大汗淋漓者也不能艾灸,否则很容易对自身的健康造成威胁。
肺经能艾灸吗
分情况定。
艾灸对经络穴位经过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从而能加速机体的气血运行,振奋机体的阳气,从而起到防寒去病的效果。当机体受寒邪入侵,出现了咳嗽流鼻涕等情况时,是可以适当在肺经上进行艾灸的,这时候艾灸能起到祛风散寒的作用。
当如果是体内有热症的时候,则不建议对肺经进行艾灸,因为艾灸能起到温热助阳的作用,这时候艾灸的话只会加重身体不适。一般体中有热会有口干舌燥、舌红苔黄、小便黄、五心烦热等症状。
小孩感冒艾灸哪个部位呢
一般艾灸小孩子用的比较少,对于大一点的小孩子主要适用于风寒感冒,像鼻塞、流清鼻涕、偶尔有点咳嗽、畏寒、没有明显的发热,或者没有明显的流脓涕,喉咙没有那么红,这种是属于风寒感冒,可以用艾灸,取穴位是大椎穴、风门穴或者肺俞,每个穴位灸5-10分钟,以表面温热为主。如果宝宝出现了感冒用艾灸过近,灸得比较近或时间过长有可能会导致皮肤损伤,或者比较小的宝宝,很小的宝宝用艾灸也会导致皮肤损伤,皮肤容易感染,这种情况是不建议用艾灸的。所以小孩子感冒尽量还是家里不要用艾灸,如果是有特殊希望艾灸的,请到专门的医院中医院的小儿针灸科、小儿推拿科去做一些相关的治疗,家长的话还是不建议自行给他做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