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孩子不需要廉价的表扬

孩子不需要廉价的表扬

有一男孩第一天上学特别开心,早上主动将自己的小被子叠了起来,虽然叠得歪七扭八,其家长仍表扬说:“叠得真好,比妈妈叠得还漂亮。”谁知孩子小嘴一噘:“妈妈撒谎。”

应该说,家长对孩子多一些表扬和鼓励并没有错,但必须中肯、得体。孩子虽然年纪小但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对一般事物起码的鉴别能力也已具备,家长如果想用廉价的表扬去满足他们,只会让他们嗤之以鼻,时间长了还会使孩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当然也有的孩子会逐渐习惯并喜欢这种表扬,虚荣心由此而慢慢形成了。

所以,家长要在尊重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去表扬孩子,本着“跳一跳就够得着”、“物有所值”的原则进行鼓励,即使孩子一时没有做出令人满意的结果,家长也可对他克服困难的精神加以肯定,突出表扬某些比其他孩子表现出色的细节,这样就在孩子脑中根植下“努力了,参与了,就是好样的”意识,从而淡化孩子对荣誉、对结果的看重。

家长同时必须切记的是,中肯的表扬必须来得及时,事过境迁之后再怎么表扬,对孩子也失去了强化促进使用。

表扬孩子要真诚要发自内心

方法一:表扬要真诚,要发自内心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信服赏识教育,并经常用表扬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女孩,但他们试过几次后都摇着头说:“我家女儿特殊,这种方法在她身上不管用。”真的是这样吗?这些家长都是怎样表扬自己的女孩的呢?

一位妈妈听说“赏识教育”后,便决定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回家后,女儿每做一件事,无论做得怎么样,她都说:“女儿,太好了,你太棒了!”

整整一个晚上下来,女儿被他夸得莫明其妙。最后,这个小女孩摸摸妈妈的额头说:“妈妈,你没事吧?”

表扬是种神奇的教育方法,是讲究技巧的,如果妈妈不分场合、不分事情地一味表扬孩子,孩子往往就会被夸得莫明其妙。有时,甚至还会引起女儿的反感,她们会认为父母太“虚伪”。

此外,有些父母认为鼓励就是说好听的,或者是简单地戴高帽。而这样做,也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爸妈不在家的时候,女孩乔乔一个人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把家具摆得整整齐齐的,她想给妈妈一个惊喜。妈妈一回来,高声说:“我太爱你了,你很自觉嘛!”

一听这话,乔乔觉得扫兴极了,马上说了一句:“真没劲!”

孩子为什么觉得扫兴呢?因为她得到的只是诸如“自觉”这样干巴巴的表扬,她会因此认为:妈妈之所以爱我,是因为我打扫了房间,如果我没有这样做,她还会爱我吗?当女孩因此而怀疑妈妈的爱,后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由此可见,表扬孩子应该发自内心,从孩子本身出发。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看到自己的长处、不断进步,进而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方法二:表扬女孩的行为,而非她本身

某学者去一位在中国居住的外国朋友家做客,朋友家8岁的女儿拿出水果来招待他。他接过小女孩递来的水果,很真诚地对她说:“你真漂亮。”

当小女孩回屋之后,朋友很严肃地对他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必须向他道歉。”

“我没有伤害她呀,我还赞美她呢!”学者一脸茫然。

“问题就出在这里,你赞美她长得漂亮,这是她的外表,是父母给予的,并不是她努力得来的结果。而她和你打招呼,并给你递水果,你却忘了赞美她的礼貌了。”朋友一本正经地说。

最后学者向小女孩真诚地道了歉,并夸奖了她的礼貌。

其实,很多父母也常常会犯这位学者所犯的这种错误。如当你下班回来感觉很累,女儿过来给你捶背,这时,你夸女儿“你真是个好孩子”,就不如这样表扬孩子:“女儿捶得轻重正好,妈妈现在舒服多了,有你这么孝顺的孩子,妈妈觉得很幸福。”这会让女孩明白,孝敬父母是一个人的美德,她也会为自己拥有这样的美德而自豪。

另外,家长还应该注意,对那些年龄比较小的女孩,当她的表现很不错时,你的表扬一定要及时。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良好表现视而不见,会大大挫伤这些小女孩的积极性。

方法三:表扬要具体

很多父母在表扬女儿的过程中,往往会用“你真棒”一句带过,并不对孩子的具体行为做出表扬。其实,这就不是一种正确有效的表扬方式。

特别对于一些年龄尚小的女孩子来说,父母更应特别强调孩子令人满意的具体行为,表扬的越具体,孩子对哪些是好行为就越清楚。

比如,两个小女孩在一起玩,一个不小心摔倒了,另一个赶紧跑过去把她扶起来,帮她打净身上的土。这时,父母就应表扬得具体一些:“你今天把小朋友扶起来,你做得真好,妈妈很高兴。以后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就要像这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这种更具体的表扬方法,既赞赏了孩子,又培养了孩子关心别人、助人为乐的良好行为。孩子以后再遇到相同的情况,也就更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

中国孩子需要五种教育

宝宝需要的教育方式一:培养他们的爱心

妈妈们有必要向孩子说明,亲切有礼地待人接物与学业方面出类拔萃同样的重要。那些在情感方面得到培养的孩子情感智商往往出众,他拥有较高的协调自己与他人需要的能力,这类人更容易在生活中遥遥领先。

支招:妈妈需要培养孩子的交友技巧

一位朋友说他还是个孩子时,他曾在交友方面遇到困难。当时一位队友受伤了,这位朋友的妈妈坚持要他打个电话,问问那个男孩感觉怎样。“妈妈,”他反对道,“他甚至不知道我是谁。”“他会知道的。”他的妈妈回答道。这个电话标志着亲密友谊的开始。“我的妈妈让我明白:友谊起源于你对他人所表示的关切而不是要他人对你表示关切”。

宝宝需要的教育方式二:多一些表扬和鼓励

我们都知道表扬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自责,使他们会为了获得成功而作一些冒险。

表扬也有正确的方法与错误的方法。大多数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可以细数总总,而在表扬时却言语含糊——“你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这种评价会使片刻的光彩顿然消逝。因此表杨应具体些,与其说“你很勇敢”不如说“我为你摔倒了以后仍然爬上车而感到自豪。”这样明确地说明了为什么这种行为值得表扬。

每个人都有一个“要害区”,这个区域一旦受到表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妈妈,你可能比谁都了解对于你的孩子来说什么是重要的——可能是音乐、体育或某一课程,如果你不了解,问一问没什么不对。

其次,由于孩子们来说,一时间内只能吸收有限的表扬,因此小量而频繁地给予一些表扬。一分钟一百次鼓励胜过一次作一百分钟的表扬。

宝宝需要的教育方式三:谈论“禁忌”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孩子们放眼接触到的尽是毒品、酒精与性。一些妈妈担心谈论诸如此类的禁忌行为是在鼓励他们这么做。

但事实正好相反,调查发现:那些与父母作过坦诚交谈的孩子更不易涉及毒品与酗酒。孩子们需要得到无条件的爱,这样自尊自爱的种子才会得以生长。这种无条件的爱并不意味着你不设定任何界限,设定界限是向孩子们显示他对你来说很重要。当一个孩子越界时,向他们说明你对这种行为而不是他们本身感到失望。

宝宝需要的教育方式四:指明方向

孩子们需要一个道德指南针。这意味着不仅在重大问题上灌输是非观,而且在日常琐事上灌输是非观。

一位妈妈看到她4岁大的儿子骑着他的朋友——邻居6岁大男孩的车子。“汤姆不用这辆车,”他儿子说,“他在学校。”他认为自己这么做没什么不对,因为他的朋友不会介意。但这位妈妈坚持让他的儿子把车子送回去:“在没有征得他人同意下使用他人的财物是不对的。”

当一位妈妈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正直、忠诚给予足够的重视,她们就为孩子树立了一个价值体系,这将成为孩子的无价之宝。最好的道德指南是妈妈自身的行为,如果妈妈自身逃避责任,无视他人的权利或食言,她的孩子就失去了行为的向导。

你也许不希望听到这类话:“可是,妈妈,你就是这么做的。”

宝宝需要的教育方式五:与孩子一起玩耍

在短时间内,妈妈们通常关注重要的事——捕捉孩子们的情况,辅导功课。然而在我们这个生活节奏紧张的社会里,孩子们渴望的不仅仅是这些,他们更希望与妈妈一起共度美好时光。

这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仅需拥有一种嬉耍的态度,一种愿意把做功课的时间变成嬉戏或把做家务转化为游戏的态度。

一位朋友允许她的孩子们与他们的朋友在厨房打闹,玩具、颜料与泥土不时地飞落到食物里。几年以后,她上大学的儿子带了一位老朋友回家吃饭。“我总想能来你们家实在太好了,”那位朋友说,“我们曾在这里拥有欢声笑语——汤里也飘落着玩具。”

做妈妈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但并不意味着是一种负担,有时你需要少一些责任感——让你对自己的要求见鬼去吧,与你的孩子玩在一起。

让宝宝更加聪明的表扬方法

更具体的表扬

仔细考虑一下你想让表扬传递出什么信息?通常表扬是为了鼓励更多的好行为,所以表扬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你一直都在帮妈妈搬东西,很辛苦哦!”“你自己穿上了鞋!”“这幅画你很认真地画了一个上午!”而不是全部笼统地说:“你干得好!”“你真棒!”

强调努力的表扬

最有效的表扬注重事情的过程和为之付出的努力,而不仅仅是结果,对结果进行表扬没有太大价值。有效的表扬将鼓励孩子向前进,他能够学会自我激励,而不是为了你的肯定去做什么事,这样的表扬是对孩子真正的鼓舞,如:“哇!你把房子修得好高!你可以把这么多石块儿垒得这么整齐!”

以“你”开始的表扬

这样说可以帮助孩子审视自己,为自己的成绩感到骄傲。对孩子来说,成就感和自豪感能促使孩子不断努力,以获得成功。

强调效果的表扬

如果孩子帮助了别人,表扬的重点可以放在那些事情产生的效果上,比如“你把卡车给果果玩,你看,他看上去开心极了。”

有预期的表扬

“我一叫你,你就来我这边,这能帮我节省很多时间。”这样一说,孩子就不好意思听见你叫而没有反应了。

不添加主观判断的表扬

“你画的鸟像是要从纸上飞出来了”比“我喜欢你画的鸟”更好。孩子需要通过表扬,对自己做的事情感觉良好,而不是对妈妈的称赞感觉良好。

问句式的表扬

有时候,你体贴的问话比任何表扬都能透露出你对孩子喜欢、对他做的事情的尊重。这种问话体现出来的关心,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奖赏:“这座城堡的哪个部分是最难修建的?”或者:“你的画里面,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

减少“很好”“真棒”这类的表扬

这样简单的表扬,很多时候都是我们成人不自觉地敷衍孩子的方式,充其量它是一种判断式的表扬而已。而这种判断式的表扬,会忽略孩子的具体能力,过于频繁的话,还会让孩子沉溺于这样一种感觉:我做什么事都很棒,我太完美了。久而久之,孩子总是依靠大人来告诉他对错好坏,并习惯于取悦大人,迎合大人的期望。他衡量自己的价值会变成“能不能让别人高兴”。

"表扬孩子"与"鼓励孩子"差别有多大

1、孩子对表扬或鼓励有多敏感?一句话划出风水岭

首先,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研究人员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能相当出色地完成任务。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研究人员会把分数告诉他,并附一句鼓励或表扬的话。研究人员随机地把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智商的夸奖,即表扬,比如,“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另外一组孩子得到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即鼓励,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

为什么只给一句夸奖的话呢?对此,德韦克解释说:“我们想看看孩子对表扬或鼓励有多敏感。我当时有一种直觉:一句夸奖的话足以看到效果。”

2、第二轮拼图测试,结果逐渐呈现差别!

随后,孩子们参加第二轮拼图测试,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测试可选,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哪一种测试。一种较难,但会在测试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另一种是和上一轮类似的简单测试。结果发现,那些在第一轮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由此可见,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不喜欢面对挑战。

为什么会这样呢?德韦克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这也就是实验中“聪明”的孩子的所作所为:为了保持看起来聪明,而躲避出丑的风险。

3、测试继续进行,差别越来越大

第三次,所有孩子参加同一种测试,没有选择。这次测试很难,是初一水平的考题。可想而知,孩子们都失败了。先前得到不同夸奖的孩子们,对失败产生了差异巨大的反应。那些先前被夸奖努力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

这次测试中,德韦克团队故意让孩子们遭受挫折。接下来,他们给孩子们做了第四轮测试,这次的题目和第一轮一样简单。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在这次测试中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孩子,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却退步了大约20%。

4、令人震惊的结果

德韦克一直怀疑,表扬对孩子不一定有好作用,但这个实验的结果,还是大大出乎她的意料。她解释说:“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在后面对孩子们的追踪访谈中,德韦克发现,那些认为天赋是成功关键的孩子,不自觉地看轻努力的重要性。这些孩子会这样推理:我很聪明,所以,我不用那么用功。他们甚至认为,努力很愚蠢,等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德韦克的实验重复了很多次。她发现,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夸奖聪明后遭受挫折的失败感。男孩女孩都一样,尤其是好成绩的女孩,遭受的打击程度最大。甚至学龄前儿童也一样,这样的表扬都会害了他们。

5、父母必知

鼓励是指鼓劲而支持,表扬则是指对一件事或品行的宣扬。

鼓励通常是针对过程和态度的,“爸爸看到你这学期的努力,为你骄傲!”表扬通常是针对结果和成效的,“爸爸看到你成绩提高,为你高兴!”

多鼓励,少表扬;多描述,少评价,可以避免孩子被表扬绑架,或输不起,未达目的而不择手段。

怎样表扬孩子效果更好

问:作为家长,我们已经意识到应多表扬、多鼓励孩子,但发现这样做收效甚微,我们的表扬是否不得法?一位困惑的母亲

答:首先应该肯定的是,表扬好的行为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但表扬也是一门艺术。怎样才能使表扬更有效呢?希望下面的观点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尤其是对年龄小的孩子,父母常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认为没有几件事是值得表扬的。其实,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做好一些“简单”的事已经很不容易了,而良好的习惯和惊天动地的成绩也是由这些“简单”的行为累积成的。因此只要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增强自信心,父母就要慷慨地给予表扬,年龄愈小表扬愈多,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表扬的标准。

对应表扬的行为要及时表扬。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强化好的行为了。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表扬要具体。表扬得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家长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你不妨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真高兴!”一些泛泛地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虽然暂时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且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

表扬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孩子常好心办“坏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饭后自己去涮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长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厨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它家务。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扬,再帮他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并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表扬孩子要掌握好分寸

儿子程程今年五岁,长得虎头虎脑,很招人喜欢。他常常在外人面前唱歌跳舞后,到我面前显摆,并索要掌声与赞扬。开始,我对孩子竖大拇指,说他是未来的歌王、舞蹈家,对他的赞扬那叫一个费劲唾沫不嫌舌干。后来,我想,如果光表扬他,他难免会骄傲自满,于是,当他再到我面前要赞扬时,我变得爱答不理,有时候我干脆背过脸去,来一句“还行吧”敷衍了事。

后来,我发现小家伙对我有了意见,吃饭绷着个脸,像我欠他钱一样。我问他话也不正眼看我,在我的追问下,他才说我对他的赞扬是假的,哪有夸奖人背着脸的?我想想也对,表扬“未来新星”时就应该下点本儿。于是,当孩子唱完歌再到我面前邀功领赏时,我的态度变得积极起来,对孩子大夸特夸。没想到,热脸蹭了冷屁股,儿子还是不乐意,说我夸奖人太假,不是真心的。

当时我就蒙了:拍个马屁还有那么大学问吗?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难伺候了。

后来,我和一个做小学老师的邻居聊起此事,她告诉我,表扬孩子可不简单,轻了,孩子觉得家长不重视自己。重了,孩子会变得骄傲蛮横或是觉得家长在演戏糊弄自己。邻居说,表扬孩子要像做买卖一样,要掐准斤两。如果像奸商一样,表扬时缺斤短两,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而如果像热情过度的小贩,人家要一斤菜,你硬是给人家二斤半,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猜测。正确的方法是在斤两足够的情况下,秤杆稍微翘一下,让买菜的多点实惠,这才是做买卖的正道。

同理,表扬孩子时,一定要诚心实意,“给足分量”,但切记不要表扬过度,否则,受伤害的会是父母与孩子双方。

孩子出现嫉妒心理怎么处理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会在与其他小伙伴的相处中表现出“嫉妒”的心理,如听不得自己的爸爸妈妈夸奖别的孩子,或当爸爸妈妈抱别的孩子时会感到不高兴等。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都想要立即扑灭孩子“嫉妒”的火苗,但你是否想过,孩子的这种心理缘何而来?

源于缺乏安全感、自我价值感

专家指出,“嫉妒”这个词是用来形容成人的,在孩子的世界里,类似这样的行为是源于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

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可能有两方面原因。首先,一个很自信的人是不会嫉妒别人的。嫉妒是因为他不自信,不自信根源于他得到的认可度不够。“孩子年龄小,对自我的认知来自于别人对他的肯定,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肯定较少,一旦肯定别的孩子,孩子就会认为‘爸爸妈妈觉得我不够好,所以他们肯定别人,而不肯定我’。”李铮说。南宁东方爱婴咨询有限公司老师卢丹映也认为,出现嫉妒心理的孩子往往是父母对他们的认可不够,或者过度依赖父亲或母亲,他认为表扬自己是应该的,表扬别人是不应该的。

孩子的嫉妒心理是怎么产生的

其次,一些父母虽然给孩子爱,但孩子却不能感受到,或感受到的爱不足,那么当父母对别的孩子好时,孩子就会认为“爸爸妈妈爱的是别的孩子,而不是爱我”。李铮表示,孩子的“嫉妒”心理,主要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没有让他获得安全感,因此孩子才会想要表现自己,证明自己是足够得到别人关注的,这个关注就是爱的延伸。

孩子安全感的缺失,也反映了他自我价值感没建立好。“父母在表扬别人时,如果孩子没有自我价值感,他就会贬低那个孩子,说他这里不好,那里也不好。如果孩子有比较好的自我价值感,他就会认可这样的评价。”李铮说。因此,李铮建议,父母在给别的孩子肯定时,要注意自己的孩子反应怎么样,如果孩子很坦然,能接受自己的父母对别人的赞扬,说明他的自我价值感很充实;如果父母一表扬其他的孩子,孩子就出现强烈的反应,那么父母就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给孩子的爱没有给到点上,没有让孩子感觉到被爱?

表扬孩子也是教育孩子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哦。6岁的家家也是如此,小家伙只要一听到溢美之词,就会立刻神采飞扬。

在生活当中,我经常会表扬家家:呀,家家你真棒!太厉害了!真了不起。但是最近,我发现家家的自信心非常膨胀,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在其他孩子面前表现得霸道。星期天和邻居玩游戏的时候,他居然一把推倒了邻居的孩子:“你为什么不听我指挥?”

我狠狠批评了儿子。同时进行反思,最后我觉得是因为我对他表扬太多。“其实表扬没错,重要的是你要用具体的语言。要让孩子知道他哪儿优秀,哪儿还做得不够。”家家爸替我分析道。如:儿子主动收拾了玩具,你应该这样表扬他:谢谢你帮妈妈整理房间。妈妈回到家,还以为田螺姑娘来了呢,心里好快乐。谢谢宝贝。

我点头,原来这样啊。表扬要有针对性,可以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表现优秀在哪儿。所以,当我知道儿子拣到一元钱,在班里找到失主归还时,我立刻表扬了他:“你把钱还给了小朋友,做得很对。你那么爱吃棒棒糖,却没有拿钱去买,忍住了没吃,妈妈真为你高兴。”家家笑了:“其实,我也想把钱装口袋里。但想到老师说要拾金不昧就不敢了。”我立刻点头:“嗯,听老师话,家家你会越来越优秀。”

往后,只要家家做了好事,我表扬时都会用具体语言。家家主动洗碗,我会说,妈妈最喜欢你分担家务了;家家出外和我的男同事打招呼,我会说,叔叔夸你讲礼貌,妈妈听了很开心呢;家家在医院给奶奶叫护士,我会说,宝贝真懂事,都会关心照顾奶奶了等等。当然,每当家家做错了事,我的批评也很有针对性,再也不用一些笼统的词汇去否定家家。慢慢地,在我的表扬中,家家的性格很阳光,表现也越来越好了。

这是,我在生活中表扬孩子的经验,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也写你们的孩子成为一个懂事的好娃娃。

鼓励孩子表扬成绩还是表扬努力

度过了手忙脚乱的几个月,随着宝宝的成长,如何教育宝宝渐渐成为父母关注的热点。成为父母之后,才会发现,原来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暗含着对宝宝教育的机会。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各种教育理论层出不穷,问题一个接一个的出现,困扰着父母,让他们不知如何是好。比如表扬孩子和批评孩子就是一门学问。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提倡以表扬、鼓励为主,但是又应当如何表扬宝宝呢?怎样的表扬才是适度,而到底是表扬他所做出的努力呢,还是表扬宝宝所取得的成绩?

表扬对宝宝来说是颗糖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数新世纪爸妈都有了科学育儿的概念。对于宝宝的教育不再是一味的批评,更多的爸妈对“表扬”重视起来。越来越多的事例证明,正确而适度的表扬,可以对宝宝的身心成长达到良性的促进。

爸妈会发现,当自己的宝宝受到表扬的时候,有的宝宝会感到害羞,有的宝宝会手舞足蹈,有的宝宝会腼腆一笑。不管是哪种表现,都说明宝宝是非常喜爱受到表扬的。妈妈爸爸受到表扬都会非常开心呢,何况是宝宝?实验证明,表扬对宝宝的身心健康是很有益处的。

小宝宝尤其喜欢被表扬,对于交际和认知都很有限的宝宝来说,爸妈的表扬无疑是一颗甜甜的糖果,让他产生愉悦,吃了还想吃。为了得到这颗“糖果”,宝宝会更加努力,增强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形成更好的行为和性格。

同是表扬,大不相同

不过表扬可不是单纯一味的讨好和追捧,没有原则的表扬不仅达不到爸妈本来想达到的对良好行为的强化作用,还可能产生反作用,让宝宝承受挫折的能力降低,自信心过于膨胀。

而且对于“表扬”本身来说,也是一门艺术,比如是表扬成绩还是表扬努力,虽然同是表扬,但却是大不相同,得到的效果和宝宝的感受都有很大的差异呢!这需要格外注意。

表扬成绩与表扬努力

什么是表扬成绩呢?就是对于宝宝所做的事情的结果进行表扬,对他做的成功的事情多加赞赏。比如涂鸦比赛得了第一名、小模特大赛表现优异等。

表扬努力,即不管宝宝所做的事情结果如何,就算名次是不尽如人意的,爸妈仍对他进行此事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进行赞扬。比如宝宝虽然参加了比赛,但是却只得了个末等奖;幼儿园唱歌比赛里,宝宝虽然精心准备,却还是获得了第三名等。

大不同在哪里?

爸妈也许会觉得奇怪,这同是表扬,还分表扬在哪吗?不都是对宝宝进行表扬嘛,这结果还能有什么不同?

当然有所不同。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比如有的宝宝唱歌很好,但是绘画并不是很强;有的宝宝涂鸦比赛能得第一名,但是跑步却总是拿最后一名。每个宝宝的专长和兴趣点不同,如果爸妈拿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而非宝宝认为喜爱的事情去要求他,可能会达到相反的效果。

表扬的目的就在于强化宝宝好的行为,鼓励宝宝坚持,加强宝宝的表现。对宝宝来说,产生努力的第一步是对事情有所兴趣,只有宝宝有了兴趣,才会对此事有动力,进而自觉地学习。

并不是每个宝宝都可以一下子将某件事做得很完美。如果想得到比较好的成绩,是需要宝宝付出很多努力后才能达到的。如果爸妈在这个兴趣培养的阶段忽略了对宝宝的鼓励和表扬,也许会让宝宝产生挫败感,甚至对事情产生厌倦和抵触心理。这时,表扬努力的重要性就表现出来了。

为了鼓励宝宝更加上进,在宝宝取得成功的时候,爸妈通常会比较重视,对宝宝大加赞扬,认为这样会鼓励宝宝为了得到赞誉而更加努力,更上一层楼。不过成功与失败是有相对性和转换性的,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宝宝都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不是所有宝宝都会取得爸妈想要的成绩。

一个团体中,第一名只有一个,在很多条件的影响下,即便宝宝非常努力了,也许还是达不到一个比较好的成绩。这时如果只对宝宝的成绩才有所表扬的话,会给宝宝形成,爸妈只是重视结果,并不是爱我这个人,而只是爱“第一”这一概念。

表扬努力>表扬成绩

Case:

然然妈妈最近感觉然然有点儿奇怪,本来经常嚷嚷着喜欢和幼儿园小朋友玩游戏的然然突然不喜欢去幼儿园了。而且以前他很喜欢缠着班主任王老师讲故事,但最近却很怕和老师面对面接触。每当然然妈妈问起原因来,然然只会扁起小嘴来跑到一边。

一开始然然妈妈没有在意,以为是因为然然和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有纠纷了,或者被老师批评了。但谁知道过了几天,然然开始早上哭闹着,再也不要去幼儿园上课。

满头雾水的然然妈妈来到幼儿园,和王老师仔细分析了一下然然最近的突变,才发现情况的转变是在于一次画画比赛之后。一向成绩优秀,班级第一名的然然得了第二名,当时然然就伤心地哭了出来,接下来就是然然妈妈所看到的表现了。

原来,然然妈妈非常重视对宝宝的表扬教育,每次然然得到了好的成绩,都会大加赞扬,因此让宝宝非常重视自己的成绩,一旦成绩有所下滑,然然就无法承受,受到了很大的心理冲击,进而对去幼儿园产生了抵触感,也非常怕妈妈知道自己的成绩下滑。

宝宝得到一个好的成绩,有多种因素,有自己的因素,如努力与否。也有外界的影响,如事情的难度,竞争的激烈与否等。如果一味地只表扬宝宝的成绩,可能会让宝宝回避困难的挑战,而为了得到赞扬而选择难度低的任务,来降低失败的几率。

宝宝的心智还不够成熟,没有成人那样坚定,对于一件事情,他们也许并没有想象中那样有所坚持。

如果在宝宝努力的时候没有进行表扬,宝宝需要自己去走过漫长的努力期,最后达到一个“结果”,是需要比较大的意志的,而这通常不易达到。这时候爸妈的表扬起到很大的作用。此时爸妈对于宝宝的表扬和鼓励,无疑是一针强心剂,让宝宝感觉到自己在这条努力的道路上并不孤单。

让宝宝有“努力过最重要”的概念是很有益的,这样可以让宝宝有更为坚定的意志,更浓厚的兴趣和更积极的态度。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培养宝宝的过程中,爸妈和老师都不应当过多地表扬宝宝取得的成绩,或者强调出任务完成的结果。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表扬宝宝努力要大于表扬宝宝的成绩。尤其对于小宝宝来说,他为一件事情所付出的努力是父母最应当重视的。

相关实验也证明,因为自己曾作出的努力而受到爸妈赞扬的宝宝,即便某些事情一时没有达到理想的结果,或者没有得到非常好的成绩,也不会马上失去信心,甚至放弃继续尝试。他们的心理素质普遍比只因优秀成绩受到表扬的宝宝要好。

遇到挫折,被表扬努力的宝宝会更加努力,而习惯于被表扬成绩的宝宝容易因为一时的失败而垂头丧气,甚至怀疑自己之前的努力,相比起来寻找到新的方向的时间要更长。

表扬别走误区

虽然说对宝宝的努力要加以表扬,但是表扬可不只是随便说说“你真棒!”这样简单的,很多妈妈因为不明白表扬的意义而走进了误区,大大降低了表扬的效果。

1、只要努力过就表扬,不要因人而异

有的爸妈对自己家的宝宝要求比较高,一群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有时出于客气,会对别人家的宝宝表扬,而忽略了自己的宝宝。这样很可能会给宝宝挫败的感觉。认为自己和别人一样努力了,为什么只表扬别人而不表扬自己。反正自己去做了也得不到表扬,不如就不做了。表扬的作用是在于让宝宝觉得自己的努力是有意义的,应当继续下去的,因此要一视同仁。

2、注意不要产生赞美疲劳

宝宝精神集中力有限,爸妈要注意每次表扬宝宝的时候表现形式有所改变。如果每天都重复同一句,同一个套路的表扬,那么会容易让宝宝产生厌倦感,甚至是逆反心理,觉得爸妈每天都是同样的赞扬,是否有假话掺杂其中呢!

对宝宝的表扬要根据不同的地点、场合、时间有所不断地增加内容或更换新的话题,根据宝宝的成长而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才能达到让宝宝觉得,我在持续的努力,而我的更努力还会得到不一样的表扬。而非,我已经更加努力了,但妈妈为什么还是以前同样的话呢,这样我的努力不就没意义了吗。

3、不要随意的表扬

理解错了赞赏教育意义的爸妈,经常不管什么事情都随口表扬。尤其是工作繁忙的爸妈,非常容易将对宝宝的表扬变成流于形式的敷衍。这样的表扬还不如不表扬。

如果宝宝不管做了什么事情妈妈爸爸都会表扬,那么会使宝宝产生混乱的是非观念,养成只听好话、爱慕虚荣,受不了批评的性格。因此在表扬宝宝的时候,前提是确认宝宝的确付出了自己的努力,表扬努力的意义是让宝宝觉得只要努力过就不是输。而非只要做了事情就得到表扬,这样会让宝宝觉得反正自己不管有没有努力,爸妈都觉得自己很努力,可以受到表扬,反而达不到表扬的真正效果了。

表扬小技巧

表扬宝宝可是有技巧的,只有表扬到点子上,宝宝才会觉得你是真的承认了他的努力,而非只是敷衍。

1、仔细的表扬

对宝宝的表扬不只泛泛而谈,一句“你真棒!”有时会让宝宝感觉你没有诚意。表扬的话语详细一些,可以让宝宝感觉到你是真的体会到了他的努力,并鼓励他去做得更多。比如“这次比赛妈妈知道你事先做了很多准备,还仔细背过那本小图画书呢,看你能把整个故事说得很清楚,真是了不起。”

2、强调参与的过程

新的学习开始的时候,不要评价宝宝做事情的好坏,表扬下他的热情和进步。比如虽然宝宝舞步掌握得不是很好,但是妈妈表扬他:“宝宝其实音乐感很强,我很喜欢你跳舞时露出的灿烂微笑,因为宝宝真的很喜欢舞蹈对吗?”这样可以鼓励宝宝坚持学习。

3、真心地表扬宝宝

只有发自内心的表扬才会让宝宝感觉到你的关注,别看宝宝小,他也是可以分辨真假表扬的。如果宝宝一件事做得不够好,不要勉强表扬他,而是应当说“我知道你在努力画了”,以让宝宝知道你在关注他的努力。

4、不要拐弯的表扬

不要用自以为幽默的语气,或夹杂挖苦讽刺意味的话来表扬宝宝。宝宝不会理解你的幽默,最后只会觉得你是在批评他,因此只需要简单地把事情说清楚就可以了。与其拐弯的表扬宝宝,不妨只对他微笑,竖起大拇指,或者摸摸他的头,以此来鼓励他,树立宝宝的信心。

表扬和心理素质

别以为只是一句小小的表扬,其实这和宝宝的心理素质也大有关系。在人生漫长的道路上,失败和成功可能只是一时的,不被一时的成绩所迷惑,能够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尝试,才是需要传达给宝宝的概念。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生活态度。这可比一时的成绩优异要重要得多。

而这种素质是需要从小培养起来的,因此不要过于强调结果,多看看宝宝本身的努力,无论宝宝是否能达到预期,都对他付出的努力表示肯定,只有这样才会坚定他的信念

教育孩子的四大建议

一、给孩子指明方向!

孩子在成长中需要一个道德的标杆,这不仅仅意味着在重大问题上灌输是非观,而且包括在日常琐事上灌输是非观!

当一位妈妈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正直、忠诚给予足够的重视时,她们就为孩子树立了一个价值体系,这将成为孩子的无价之宝。

最好的道德标杆就是爸爸妈妈自身的行为,如果你们自身逃避责任,那么孩子就失去了行为的向导,会离你们的期望越来越远!

二、和孩子一起玩耍!

现代社会中,由于竞争压力随处存在,所以爸爸妈妈往往更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与孩子一起玩耍的重要性。

其实,孩子们更希望的是与爸爸妈妈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这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是日常的亲子交流就能让孩子得到满足。

三、放宽一定的界限!

孩子们需要得到无条件的爱,这样自尊、自爱、自信的种子才会得以生长!

这种无条件的爱并不意味着爸爸妈妈不去设定任何的界限,设定界限是向孩子们显示他对你们来说很重要。当一个孩子越界时,向他说明你们对这种行为而不是他们本身感到失望。

随着孩子的成长,界限自然要放宽些!尤其是男孩子,他们想冒险并表现他们所见过的男子汉的力量,所以随着男孩子的长大,他们的界限也应适当地放宽一些。

四、学会正确地表扬!

我们都知道表扬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则会导致孩子自责,使他们会为了获得成功而做一些冒险!

表扬也分正确的方法与错误的方法:比如大多数爸妈在批评孩子时可以一条条地细数,而在表扬时却言语含糊——“你真棒”、“你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这种类型的评价会使孩子觉得了无趣味,根本起不到表扬应有的作用。

表杨应该具体一些,与其说“你很勇敢”倒不如说“我为你摔倒了以后仍然爬上车而感到自豪。”这样明确地说明了为什么这种行为值得表扬。

孩子的可塑性非常强,模仿性也是如此,当他们表现出不良行为时,爸爸妈妈最好先找清楚原因,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出了什么问题,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表扬孩子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表扬的目的是给孩子们营造一种内部激励机制,让孩子做了好事、完成某项任务时,能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也是孩子成年后从事工作和社会活动的原动力。具体说,在表扬孩子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表扬不要敷衍。家长在表扬孩子之前一定要想想孩子是否真的值得表扬,随口就来的表扬,实际上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敷衍,这不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应持的态度。长期敷衍孩子会影响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与威信。因此,父母应该有一种责任感,应该将表扬孩子看做一件重要的事情,不能漫不经心,张口就来。即使自己忙、情绪不好或有其他原因,也不能用一两句话连哄带骗地表扬打发孩子。

2、表扬孩子要讲究技巧。一般来说,表扬孩子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父母在奖励和表扬时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将二者巧妙结合,灵活运用。

3、3岁以前的孩子,经验很少,他们对某些精神奖励方式缺乏体验,而更看重物质奖励,比如好吃的糖果、点心、漂亮的衣服、玩具等,所以,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父母应当多采用物质奖励的手段,并适当运用积极鼓励的语言来强化孩子的好习惯和好行为。

4、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慢慢过渡到诸如口头表扬、赞许、点头、微笑、注意或认可等精神奖励为主的阶段。比如对三、四岁左右的孩子,父母对于孩子的良好表现,就可以用给他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带他到户外或公园游玩、和他一起下棋、做游戏等作为奖励。

相关推荐

如何让孩子快乐地学习

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孩子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是按照别人的评价去认识自己的。如果别人说他笨,他就会认为自己笨。一个总是失败的孩子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也就不去努力了。对于一个从未完成过作业的孩子,家长最好让他先做几道容易的习题,让他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再调整作业的难度。如果孩子的学习不好,不要将失败的原因归为孩子不聪明,家长可以从学习态度(是否认真)、意志力等方面去寻找原因,千万不要说他笨,让他自暴自弃。 鼓励孩子自我激励 如果孩子能够经常自我激励、自我鞭策,他便有可能避免学业上的失败。首先要帮助孩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1、家长正确的教育。 孩子自信心的提高和家长的正确的教育有直接关系。在平时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要摆正态度不能强制性的要求孩子,很多父母以为用自己的权威可以让孩子服从自己,这是不行的。孩子虽然可能因为怕被父母责怪只能选择服从,但是给孩子的内心只能带来让孩子失去自信心,觉得自己不行,要是行为什么爸妈还这样强制的要求自己呢,长久以来就会降低孩子的自信心。家长可以把教育观念摆正,在想引导孩子做事的时候调整一下态度,俯下身来和孩子讲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能怎样。孩子明白啦原由自然会更努力的去做,也许做得更好,对

儿童牙齿缺失畸形要马上矫正吗

第一错:牙齿不整齐甚至畸形并无大碍。 大多数家长由于不理解牙齿畸形的类型及危害往往以为孩子牙列不齐没关系。这种不理解及轻视疾病的态度往往会耽搁对孩子的最佳医治时机,形成今后的医治时间更长。 家长可以依据以下牙齿畸形类型对孩子的牙齿安康加以关注:比方常见的上前牙突出,即哨牙或龅牙;下前牙前突,即地包天;上下牙前突以及牙齿拥堵,都属于牙齿畸形。 这些牙齿畸形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功用,美观,安康和心思四个方面:首先,它影响了孩子口腔功用的正常发扬,如咀嚼功用,发音功用,呼吸功用;其次,它影响了孩子们的面部的美观。

宝宝的性格可以分为哪几类

1、消极型宝宝,肯定他的积极行为 个性描述:这类孩子平时表现沉默、孤僻、害怕生人。他们看上去很讨人喜欢,一般不会缠着父母要这要那,更不会对某些新奇的事物提出问题。 建议:平时个性比较消极的孩子,通常身体比较虚弱。这类孩子常会因小事而情绪紧张,在孩子每一次情绪紧张过后,父母要想方设法帮助孩子放松心情。这种类型的孩子,特别需要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所以,即使是孩子犯了不可饶恕的过错,父母也要谨慎行使惩罚手段。 转型做法:在生活中,如果孩子有积极主动的表现,父母都要用温柔关切的语气表扬他。做父母的还可以经常问孩子

怎么让磨蹭的孩子快起来

孩子 认识时间的价值 缺少时间概念孩子做事爱磨蹭,通常是因为他们不像成人一样具有时间紧迫感,他们的时间概念比较模糊。一般而言,孩子并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尽快做完之后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他也不认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的。比如吃饭,成人都会知道,不快点吃饭就凉了,吃完饭还有其他什么事,而孩子不会明白这么多。退休教师薛秋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培养时间意识对磨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家长要想办法使孩子认识到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要想办法让孩子明白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的道理,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

攀比心理如何克服 树立正确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需要从小做起,要是在孩子小时候就有了攀比心,那么必然是有了错误的价值观,孩子有了错误的价值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长的责任,家长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孩子,例如当孩子考试得了60分,而隔壁邻居孩子却得了100分时,你会说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比你聪明那么多,这句话成年人听了都知道是在让孩子多向别人学习,但是孩子们不会这样认为,他们无形中就会产生攀比心,认为家长是在拿自己和别人作比较,对于一些成绩、物质等方面的事情,家长不要去随意夸赞孩子,也不要拿孩子跟别人作比较,但是关于品性上的事件,可以夸赞

妈妈最需要给孩子的六大教育

(一)培养他们的爱心 母亲们有必要向孩子说明亲切有礼地待人接物与学业及体育方面出类拔萃同样的重要。 那些在情感方面得到一定培养的孩子会产生心理学家丹尼尔所说的情感智商,即协调自己与他人需要的能力,这类人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在生活中遥遥领先。贝尔实验室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查表明:那些成果丰富的工程师并不一定是智商最高的,而是那些能与同事进行良好沟通的工程师。 母亲通常培养孩子们的交友技巧。 一位同事告诉我在他还是个孩子时,他曾在交友方面遇到困难。当时一位队友受伤了,这位朋友的母亲坚持要他打个电话,问问那个男孩感觉

宝宝快乐进食宝典

利用宝宝的喜好和习性 每个宝宝都有特殊性,父母应该通过了解宝宝的喜好来引导宝宝吃饭。比如宝宝喜欢喜羊羊,不妨试试这样引导宝宝:“宝宝你看,这个蔬菜是喜羊羊喜欢吃的,喜羊羊吃了这个蔬菜才那么厉害,每次都把灰太狼赶走。宝宝要不要向喜羊羊一样厉害啊?”通过这种方式多些耐心引导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在表扬和竞赛中进餐 孩子吃饭时,可以和他一起比赛谁吃得快、谁把碗吃得更干净。如果宝宝表现好或吃得快就要及时表扬,如果宝宝一直比较慢,当他稍有进步时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父母和孩子比赛吃饭,不仅可以

父母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失误

不少父母都喜欢去寻找孩子的失误,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并要求多多,孩子的表现总是不能使他们满意。这时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及教育态度。父母要正确的评价孩子的成长,不应该用过高的目标去要求孩子,或者拿别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比较,当孩子进步或表现优秀的时候,要去表扬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信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父母要知道,要想孩子拥有坚强的意识及较强的能力并不是一时半刻的事情,是需要经过时间磨练的。父母不断的去挑剔孩子,只会使孩子失去做事的信心,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产生自卑等负面心理,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当孩子

教养方式决定孩子快乐能力

养方式与孩子是否匹配决定孩子制造快乐的能力 教养方式与孩子是否匹配,决定了孩子的不快乐有多少,也决定了孩子制造快乐能力的高低。 教养方式: 1.学会了解孩子的需要,并学会尊重孩子的需要。当孩子发生什么事时,与孩子交流的第一句话不是“你干什么去了,你怎么会这样”等质问和埋怨的语气,而是探索孩子发生这件事时的内在状态,如“发生这事时,你心里怎么想的?”“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问题的出现?” 2.学会满足孩子的需要。 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极需被尊重,只要有可能就要慷慨地认可孩子、尊重孩子。一个自信的孩子面对困难的信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