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起床后先走走再排尿
老人起床后先走走再排尿
不少老年男性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早上起床后,着急上厕所排尿,却使不上劲,尿不出来,或尿不尽,这多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大,前列腺增生,膀胱括约肌收缩功能退化所致。这种情况若一直持续的话,会对老人形成心理暗示,导致症状越来越重,即便用药也难见效。
老人早起后,尽量不要着急上厕所,先憋一会儿,不妨先下床走一走,喝点水、看看电视,转移一下注意力,你就会发现,本来醒来时感觉到的比较急的尿意,在这个时候也不那么明显了。这主要是因为,在走的过程中,血液向四肢分散,减轻了腹腔、盆腔的淤血,加上从睡眠状态到清醒状态的转变,交感神经和非交感神经的作用再次调整,前列腺的充血会随之缓解,充血肿胀的前列腺相应缩小,膀胱空间增大,“虚假”的尿意自然会明显减弱,尿急的症状随之自然缓解。
需要提醒的是,憋尿应循序渐进(时间有短到长),以老人能够忍耐为基础,如果尿急、尿频,甚至尿痛的症状明显,要及时到医院泌尿科就诊。
如何预防站起来眼前发黑
(1)老人起床或从坐位站起时必须动作缓慢,遵循三个“1分钟”的方法,即醒了睁眼平卧1分钟,床边双脚下垂坐1分钟,床边扶持站立1分钟,然后再缓慢行动。不要突然站起,站立后如有头晕,应继续卧床休息。
(2)用降压药后,夜间起床小便最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所以夜间起床更要注意遵循三个“1分钟”的做法。
(3)大量出汗、热水浴、腹泻、感冒、饮酒等都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诱因,应该注意。
(4)长期卧床的病人和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在起立或起床时动作应缓慢,做些轻微的四肢准备活动,有助于促进静脉血向心脏回流,站立时做交叉双腿的动作也有助于增高血压。(1)老人起床或从坐位站起时必须动作缓慢,遵循三个“1分钟”的方法,即醒了睁眼平卧1分钟,床边双脚下垂坐1分钟,床边扶持站立1分钟,然后再缓慢行动。不要突然站起,站立后如有头晕,应继续卧床休息。(2)用降压药后,夜间起床小便最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所以夜间起床更要注意遵循三个“1分钟”的做法。(3)大量出汗、热水浴、腹泻、感冒、饮酒等都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诱因,应该注意。(4)长期卧床的病人和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在起立或起床时动作应缓慢,做些轻微的四肢准备活动,有助于促进静脉血向心脏回流,站立时做交叉双腿的动作也有助于增高血压。
产后多久可以下床走动 产后下床活动的时间
顺产的产妇,可在6~12小时起床稍活动,会阴侧切的产妇,可稍晚些下床,产后第二天再起床走动。
剖宫产的妇女,应绝对卧床24小时,第2天可在床上活动,第3天在床边或房内走走,第4天后逐渐加大活动范围和时间。拆线后可做简单产后操,缩肛运动等。
子女关注父母晚年生活有什么细节
做决定催不得。
老人做决定不如年轻人快,过分催促可能使他们情绪激动,会引起血压升高和各种血管问题;做决定时的“催促”往往带着逼迫的意思,会让老人觉得自己的想法和尊严没受到尊重。有些老人还会为临时迎合儿女意愿而放弃自己真实的想法,做出错误决定,事后后悔、自责,影响他们晚年生活的幸福感。要给老人充分的时间思考,也可以为老人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和建议,帮忙分析,让其在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头脑清醒,心情放松时做出决定。
说话催不得。
很多老人头脑反应速度减慢,语速变慢,由于掉牙或戴假牙,口齿也不太清楚,和老人说话时最好别着急。首先,频繁催促老人会让其产生心理压力,感觉被嫌弃而恐惧、失落或抑郁;其次,语速太快、情绪激动,易使老人也变得激动和紧张。和老人讲话要慢、耐心,使老人大脑处于放松状态,气血畅通,身体各部分机能组织运转得更协调。
走路催不得。
老人快走时活动量过大,会头晕眼花、呼吸短促、心跳加快。老人关节、韧带功能都明显下降,协调能力较差,一味催促老人快走,很可能使其因着急而摔倒,引发软组织挫伤,甚至骨折。所以和老人一起走路不要催,陪他一起慢慢走,建议每分钟约60—70步,就相当于在做一项舒缓的、持续的有氧运动。
起床催不得。
不少老人由于睡眠不好不能及时起床。这时,即使家人已做好饭菜或有其他急事,也不要催老人。因为,清晨老人的心率相对较快,血压也较高,心脏排血量增加,血液黏度增强,此时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是其他时段的3—4倍。所以不但不能催老人起床,还要提醒老人起床时慢一点,先躺在床上闭目养神几分钟,再缓缓坐起。
吃饭催不得。
老人牙齿稀松、消化功能减退,如果进食过快、食物没有煮烂,易引起胃溃疡、胃炎等胃肠道疾病,还易导致异物卡喉或吸入性肺炎。而细嚼慢咽可以促进唾液分泌和营养物质吸收,减轻胃肠负担,有利于控制体重。日本咀嚼学会专家曾建议,一口食物至少咀嚼20—30次,每餐时间最好20分钟以上。
什么细节不利于老人健康
起居:起床、如厕是危险时段
用力排便要避免。“我见过不少脑出血、急性心梗患者,都是在厕所里发病,其诱发因素就是用力排便。”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主任刘德泉说,老人用力排便时,会导致腹内压、血压升高,增加脑出血的风险,此时心脏的负担也会加大,容易诱发心梗。如果有便秘症状,应多吃富含纤维的果蔬,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或借助药物排便,切忌过度用力。警惕人群:冠心病、高血压患者。
看报打牌不宜久坐。久坐不动会影响到消化功能,使胃肠蠕动缓慢,日久容易诱发消化不良、便秘甚至痔疮的发生。有些老人习惯在室外打牌、下棋,如果气温低再加上久坐不起,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良,诱发或加重膝关节的退行性病变。因此,老人打牌、看书、看电视,应每隔四五十分钟就站起来走动一会,活动一下膝关节和腰腹部。警惕人群:消化不良、关节炎患者。
起床太猛伤血管。老人起床过猛可能造成血压升高,发生暂时性晕厥甚至脑出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白玉龙指出,老人起床一定要遵从“宁慢三分、不抢一秒”的原则,醒后可静卧3分钟,慢起身在床上坐3分钟,放下双脚在床边坐3分钟,然后再下床慢慢活动。警惕人群:高血压、有脑出血病史者。
生活:吃得快、嗓门大都危险
狼吞虎咽伤心伤胃。“不少老人自年轻时就养成了吃饭快的习惯,三口两口一碗饭就‘扒拉’完了。但是年纪大了,吃饭的速度可得降下来。”刘德泉说,老人的消化功能和吞咽功能不如年轻人,吃饭过快一来不利消化,还容易噎着,对食管造成损伤。二是容易给心脏带来过大负担。警惕人群:消化系统、心脏病患者。
血压跟着嗓门一块升。“老人说话声音每提高一次,就是对身体的一次刺激,此时会伴随着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如果是在和他人发生争执、抬杠的场合,血压波动就会更大。”刘德泉建议,老人平时尽量轻声细语的说话,少与人争执。如果是朗读诗词、唱歌,声音大一点没关系。警惕人群:高血压患者。
站着穿裤子最易摔倒。老人平衡能力差,站着穿裤子很容易发生意外,造成骨折。所以,老人穿裤子时最好坐在床上或倚靠在固定处。除此之外,老人起床、如厕、洗澡,都是容易发生跌倒的“高危时段”,一定要手扶固定物,慢慢行动。警惕人群:所有老人。
老年男人晨起走动缓解尿频
前列腺位于膀胱和尿道的连接处,像个阀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效用。年轻时,健康的前列腺可以“恪尽职守”,尽好关口的作用;到了50岁以后,它则不可避免地开始出现增生,不仅向外扩展,还会向内膨胀。
向外扩展,导致膀胱的括约肌被挤压,使排尿控制系统失灵,出现排尿等待;而向内膨胀,则造成通过其间的尿道被挤压,致使排尿不畅、尿线变细甚至尿线分叉。而这种排尿不畅的情况,又会进一步导致膀胱平滑肌受损,出现尿无力、尿程短,甚至尿流中断等恶性循环。 而晨起时,男性也是很普遍地存在着前列腺的充血和阴茎的勃起,所以,老年男性在早起时,会出现憋尿、尿少或尿不出的情况。
到了晚上睡觉,在交感神经和非交感神经的作用下,前列腺和阴茎都会反复出现充血膨胀,以致占据更多膀胱内的空间,让人很快就产生尿意,即憋尿感,但等到去排尿时,尿又不多,这也正是夜间会尿频的原因。 这时,不妨先下床走一走,别急着去厕所。在屋里转上几圈后,你就会发现,本来醒来时感觉到的比较急的尿意,在这个时候就不那么明显了。
这主要是因为,在走的过程中,血液向四肢分散,减轻了腹腔盆腔的淤血,加上从睡眠状态到清醒状态的转变,交感神经和非交感神经的作用再次调整,阴茎和前列腺的充血会随之缓解,勃起的阴茎逐渐疲软,充血肿胀的前列腺相应缩小,膀胱空间增大,“虚假”的尿意自然会明显减弱。 但需要提醒的是,这只是个小技巧,它无论如何也取代不了正规系统的治疗。
因此,如果你身边的老年男性,在早上经常性尿频尿急,应该劝诫多进行运动,尤其是在早上进行适当的走动,相信能够很好的帮助缓解尿频的症状,有效的远离尿频尿急带来的烦恼,还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
小心憋尿会憋出脑出血
俗话说“活人还能让尿憋死?”但在现实生活中还真有这种可能。我在临床曾遇到过一位67岁的老人,他早晨起床时因憋尿时间过长,排尿时突然昏迷不醒,后经CT检查证实为脑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
患心脑血管病的中老年人如果长时间憋尿,内在压力和不适一旦超出机体的最大耐受,就有可能导致类似悲剧的发生。憋尿可引起血压增高,当充盈的膀胱迅速排空时,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心动过缓、血压降低、脑部缺氧甚至短暂昏迷,如若出现跌倒,后果更严重。
如果长时间憋尿后突然用力排尿,会使迷走神经变得过度兴奋,促使脑供血不足、血压降低、心率减慢,诱发排尿性晕厥,甚至致命性脑出血事件。大量临床资料显示,多数脑出血病人有多年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病史。受长期血压升高、年龄增长和动脉硬化加剧等因素的影响,硬化了的脑部小动脉壁上会突出来像米粒大小、管壁薄的微动脉瘤。当遭遇心情激动、用力过猛或体内剧烈不适等激发因素时,血压就会短时间内急剧升高,一旦超过了瘤壁的承受力,微动脉瘤就会破裂,引发脑出血。
为了预防类似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老人应尽量避免憋尿。尤其是秋冬季节,老年男性(尤其是前列腺不好者)有起夜的习惯,更不要因怕冷怕麻烦而刻意憋尿。建议患有慢性高血压的中老年人出门前去一次厕所,若逛街时间较长、条件允许,应及时如厕,不要让膀胱内储存大量尿液。
一旦憋尿后出现诸如头痛、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前往正规医院检查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小小甩手功甩走老人尿频
具体做法:头正身直,双手自然下垂,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眼平视,自然呼吸。然后两手同时向前、向后甩动,身体也要随着双手自然前后摆动。向后甩时,脚趾同时要用力抓地,力要发于腰,作用于手,落于脚跟,人的重心要随身体的摆动而在脚底前后移动。
老人尿频食疗方
生理功能退化是老人尿频的一种因素,同时,某些泌尿系统的疾病也可引起尿频。在日常生活中,可采用以下6种简易可行的食疗方。
1.用猪肝、黑大豆各30克,糯米15克,洗净,猪肝切成极薄片,加清水适量,共煮成粥,作为晚餐食用,连服7~10天。
2.核桃仁150克开水浸泡,去皮,切碎。大米50克洗净,红枣50克洗净,蒸熟去皮核。三者用水浸泡磨成细浆,过滤去渣。锅内放清水500毫升,置火上,把细浆倒入锅内,烧开后加入白糖250克,煮熟,成核桃酪食用。
3.小茴香适量加盐炒后,研成细粉,将糯米蒸熟后醮茴香粉吃,每日一次,5~7天见效。
4.熟猪肚250克,切块。枸杞子、党参、山枣各20克洗净,桂圆20克,干荔枝10克去壳。将以上原料装入小盆,放白胡椒3克、精盐1克、熟猪油10克、冰糖30克,蒸半小时后加鸡精汤500毫升,蒸到熟烂食用。
5.用鲜韭菜60克洗净切段,粳米煮粥,粥煮好后放入韭菜、熟油、精盐,同煮到米化、汤稠服用,每日2~3次。
6.鸡肠250克,泽泻6克,加水适量,用文火煮成汤服食。